今年以來,浙江衛視推出的《鐵甲雄心》《這就是灌籃》,東方衛視的《新舞林大會》,江蘇衛視的《足球解說大會》等體育類綜藝節目,均在觀衆中引起廣泛反響。其中,浙江衛視在體育類綜藝領域的發力尤為迅猛,今年四季度,浙江衛視還将推出一檔冰雪類體育綜藝節目《大冰小将》。
浙江衛視戰略發展中心主任蔣敏昊表示,體育類綜藝符合浙江衛視年輕觀衆的收視習慣,多種綜藝形式的推出也能夠豐富平台節目門類,為觀衆提供更加廣泛的收視選擇。
主打青春勵志
今年,浙江衛視連續推出兩檔體育類綜藝節目。8月25日起每周六在浙江衛視和優酷同步播出的體育競技類綜藝《這就是灌籃》主打籃球競技元素,周傑倫、李易峰、林書豪和郭艾倫4位文體明星擔任導師,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籃球高手組建戰隊對抗。截至9月20日,《這就是灌籃》優酷播放量4.6億,豆瓣評分8.4,成為近期口碑、播放量均較為突出的體育類綜藝節目代表。年初,浙江衛視推出的《鐵甲雄心》雖然主打機器人等科技元素,但在節目内容和形式上,機器人格鬥、對抗,以及勝負關系的設定卻讓節目整體氛圍更加偏向體育競技。
實際上,浙江衛視早在2008年就開始嘗試體育類綜藝節目的排播,基本形成了“大賽年”有綜合性内容,非大賽年有專業性内容的排播形式。蔣敏昊告訴《綜藝報》,關注此類綜藝一方面是因為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加入能夠豐富平台節目類型,另一方面則是看中了體育類綜藝節目蘊含的競技體育精神,“此類節目面向年輕人、面向戶外的内容形式既有全民健身的概念,又有競技體育的勝負感和勵志精神”。
2016年,浙江衛視推出的勵志競技體育真人秀《來吧冠軍》至今仍保持着豆瓣7.8的評分,這檔節目以娛樂明星與奧運冠軍、體育明星間的趣味對抗為主要看點,并于2017年推出了第二季。
在節目制作方式上,除2013年的跳水類真人秀《中國星跳躍》是浙江衛視自制外,近年來浙江衛視的體育類綜藝節目多以合作制作為主。蔣敏昊表示,浙江衛視自制節目團隊隻有200多人,需要承擔《奔跑吧》《夢想的聲音》《我就是演員》等多檔大型綜藝節目的制作,人手明顯不足,再加上體育類綜藝目前仍屬于小衆課題,所以暫時還沒有全面開展自制體育綜藝節目的計劃。“但浙江衛視願意拿出好的時間段,與專業制作公司合作,播出高水準的體育類綜藝節目。如果人手允許,未來我們也願意投入力量嘗試自制此類節目。”
體育綜藝需“破圈”随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熱潮嶄露頭角後,經過8年積澱,中國體育類綜藝節目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期間第一次出現“井噴”,全國各大平台全年推出的體育類綜藝節目總量接近20檔。但是,即便在數量上有了如此大的突破,體育類綜藝依然缺少“現象級”節目的加持。
從2008年推出《我愛北京奧運會》到體育舞蹈競賽類綜藝《中國好舞蹈》,再到主打青少年足球的《綠茵繼承者》等鎖定特定受衆人群的垂直類體育綜藝,浙江衛視在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形式和創作方向上不斷進行創新調整。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内容形式從初期的平民競賽或平民競答,逐漸向文娛明星體驗或者與體育冠軍之間的互動演變。今年推出的《這就是灌籃》則擺脫了單純的明星體驗對抗,開始向素人專業人才選拔的方向邁進。
在制作團隊對節目内容不斷調整的過程中,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圈層化特質也愈加明顯,體育項目之間的圈層劃分也更加細化、垂直。圈層化細分雖然有利于節目内容的針對性開發,但也對節目的受衆群體産生了一定限制。如何“破圈而出”,将是此類節目需要思考和面對的首要難題。
對此蔣敏昊認為,内容上,體育類綜藝節目要思考如何突破圈層文化的限制,适應更多觀衆的收視需求,在保證節目專業性的同時,進行廣普化的内容創新;商業模式上,體育類綜藝節目可以在項目相關商品開發上進行一些嘗試。
“作為平台方,浙江衛視未來會堅持體育類綜藝的排播,以支持此類節目的發展。”蔣敏昊表示,各平台在節目制作上不應該全部以商業訴求為标準,應該更具職業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将體育精神和體育理念更好地傳達給國人。
中外創新難點相同2005年到2015年曾在CCTV-5體育頻道播出的遊戲類節目《城市之間》,以激烈的身體對抗和全民參與的挑戰形式風靡全國,随後,以對抗遊戲為主要形式的全民競技類節目成為國産體育類綜藝的初級模式。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國務院辦公廳、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出台了一系列體育産業扶植政策,為中國體育産業注入一劑“強心針”,體育類綜藝節目借助密集的國際賽事和逐漸高漲的全民健身熱度,成為綜藝節目中的“新寵”。
樂正傳媒副總裁彭侃表示,處在起步期的中國體育類綜藝從出現至今,一直在專業性和娛樂性之間摸索,尋找其中微妙的平衡。“體育題材具有較強的特殊性,節目主打的體育元素需要強競技内容支撐,但這些内容觀衆往往可以從體育賽事中直接獲取,過度添加娛樂效果會削弱節目的競技性,丢失體育類綜藝節目的獨特魅力。”
實際上,國外體育類綜藝節目也面臨着同樣的創作難題。即便是曾經風靡歐美地區,并被國内引進的機器人格鬥類綜藝《機器人大擂台》也難逃因關注度下降而停播的命運,直到近年全球人工智能熱潮的風行,該節目才再度受到關注。
彭侃認為,在全球範圍内,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受關注程度和受青睐模式,與當地文化屬性有着密切關系。如瑞典《永恒的榮耀》通過邀請本國退役奧運冠軍和知名選手,挑戰非專業運動項目,考驗他們退役後能否保持專業競技水準,這種模式符合北歐地區傳統文化中的戰鬥精神,因此受到熱捧。在日本,闖關類遊戲則廣受關注。全球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創作者都在不斷摸索,希望能夠找到更加契合本地觀衆口味的切入點。
無須強求“爆款”
目前,中國體育類綜藝節目的發展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方面,央視、浙江衛視等國内多家平台正在圍繞即将到來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展開布局,多檔冰雪類綜藝蓄勢待發。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冰雪内容的體育類綜藝将成為熱點。另一方面,部分制作公司将目光投向垂直領域,如籃球、足球、健身等單項内容,緊貼政策熱點,注重節目背後的産業鍊布局。如正在熱播的《這就是灌籃》等節目。與此同時,經久不衰的闖關類綜藝,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湖南衛視推出的《搖啊笑啊橋》等新型闖關類節目,也受到部分觀衆的關注。
對于國内體育類綜藝節目常用的“明星+”的嘉賓組合方式,即娛樂明星與體育明星或觀衆進行搭檔,共同參與競技項目的形式,彭侃表示,體育類綜藝節目引入娛樂明星,主要還是為了在競技内容之外增加娛樂性。雖然近年來國家提倡素人綜藝,但鑒于體育類綜藝節目的特殊性,明星元素在助力節目大衆化方面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當然,主創團隊也可以考慮選擇降低演藝明星數量,多用體育明星。”
對于體育類綜藝節目的發展前景,彭侃認為,由于獨特的圈層文化特質,體育類綜藝節目無法在短時間内快速吸引大衆關注,因此和音樂類綜藝節目相比,很難出現爆款。“創作者不需要強求爆款。相信随着中國體育市場的發展,體育項目普及度的提高,專業體育愛好者的人口基數會不斷增加,體育類綜藝節目的專業受衆和專業内容也會越來越多。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更加廣闊。”
對此觀點,蔣敏昊也表示贊同,“體育類綜藝節目的成長是緩慢的,但也沒有出現過大起大落的情況,此類綜藝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努力,我們希望能夠将它們培養得更加完善,更具現代氣息、潮流氣息,獲得更多觀衆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