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爍
喜歡旅遊,到陌生的城市逛逛,緩解下平日焦躁的情緒,也放飛自己久違的心情。首爾是個不錯的城市,既有現代城市的快感和奢華,也有曆史的古樸和厚重。雖然一句韓語不懂,但是一踏上這個城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文化之旅好不容易有個休假一定要好好安排下,在沒去之前在網上搜集了不少信息,比如吃、住以及可以去玩的地方,一度還計劃去釜山看看韓國最大的海港,但等實際到了韓國才知道,計劃遠遠趕不上變化。在機場感受到這個國家旅遊産業開發得相當成熟,這一點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給我的印象愈發得明顯,機場裡到處都是大幅宣傳海報,還有醒目的關于旅遊的标題,在機場的問詢處還有中韓日英四種文字的免費首爾地圖,以及與旅遊相關的各種資料小冊子,事實證明這些材料在我們接下來玩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首爾這個大城市有點家的感覺。旅館的前台人員都是兼職,可以免費在旅館住,還有一點收入,一個韓國女生和一個德國男生,人都很好,韓國女生的英文不太好,不過并不影響我們的溝通,她不大明白的時候,一個微笑就解決了大多數問題。在首爾的宮殿很多,大多數宮殿都有高高的底座,據說是冬天的時候可以在下面供暖,宮門和院牆都很矮,可能因為朝鮮族在曆史上都不高吧,但保存得都比較完整,可見韓國人對他們的曆史和傳統還是比較重視的。去了昌慶宮和宗廟,昌慶宮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宮殿,卻是韓國第三處古老的王宮,它是朝鮮王朝第4代君王世宗為其父太宗所建的别宮,原為壽康宮。正殿正門和宮殿大門(明政門)之間流淌的小溪叫禁川,由始于後面山峰的一股水流引入,具有區分宮廷内外和提示背山臨水的含義,搭在禁川上由兩塊大石頭造成的拱形橋叫玉川橋。經過玉川橋就進入昌慶宮的正殿———明政殿,它是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該殿重建于光海君8年(1616)并保留至今,是朝鮮王朝王宮建築物中最古老的。昌慶宮南側的宗廟由朝鮮王國開國君主太宗下令修建,是世界最古老的皇家儒教祠廟。宗廟裡面開放的部分不大,地上有一些奇異的鐵環和磚道,估計和祭祀活動有關聯,牆上的木片記載着每屆君主和王後的名字供人參拜。走出宗廟撫摸着低矮的宮牆,一牆之隔就是著名的昌德宮。昌德宮必須要跟團進入,所以我們跟了時間最近的一個團就走了。昌德宮的景色很美,昌德宮又名樂宮,始建于太宗5年(1415年),當時在都城已建有正宮景福宮和宗廟、社稷等,所以把它建為離宮。昌德宮的殿閣總體布局是非對稱式,根據自然地形條件自由地加以安排,利用後方不高的崗丘和左右的地形特點巧妙地安排了正門、正殿、内殿等各種建築。從敦化門進入昌慶宮後,右側便是錦川橋,是首爾現存的石橋中最古老的。過橋後便進入了仁政殿,此殿與其他地方的正殿不同之處在于其屋脊的花紋形狀十分獨特。仁政殿的每個屋檐上都有9種動物的塑像,這些都是能驅鬼的動物,在進善門的屋檐上各有5個,敦化門有7個,數字各不相同。最多的就是仁政殿,表明這裡是舉行王位登基儀式、接見外國使節等國家重要活動的地方。經過仁政殿右側的門,便是國王的辦公地點宣政殿。以日月五嶽圖為背景的宣政殿,是整座宮殿中唯一使用青瓦殿角的地方,十分顯眼,從中也可推知青瓦台為什麼也用的是青瓦。昌德宮的宮牆和昌慶宮的宮牆之間有水泥路,沿此路向前便到了最值得一遊的後院,相當于王公貴族的“後花園”。後院沿着低矮的山勢而建,有多種多樣的樹木和林間小路,低矮的野山和山谷,還有夾雜在其中的平川,保持着自然原貌,隻有在特别必要的地方修路、造蓮池、建樓閣。面向山脈或背對山脈,漫步在蜿蜒的山路上,在徘徊中總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在前面開闊的地方又看到了亭台樓閣和池塘,更加讓人流連忘返,心潮澎湃。經過昌德宮的殿閣,順着後院入口迂回的山間小路,在快到盡頭時,突然豁然開朗,能看到《大長今》等劇曾取景的芙蓉池和它周圍的樓閣。芙蓉池呈正方形,在池的中央建了一座圓形小島,體現了天圓地方的世界觀。芙蓉池的南面挺立着面向正北的芙蓉亭,似乎她的腳站在水池中,亭亭玉立地站在那裡;在芙蓉池的西面有小的四井記碑閣;迎着芙蓉池,北面有魚水門,魚水門的山坡背面有暎花堂,我和溫柔的導遊一起對着暎花堂合了張影。昌德宮的正德門旁,一株楓樹給我的遊覽平添了很多韻味。
美味之旅從昌德宮出來,在景福宮東門的傳統飯館裡我們吃了石鍋拌飯和米酒。早就覺得韓國的飯還是很有特色:比較辣、原料少、做法簡單。吃完這家店之後,我們又去别家品嘗到的是傳統美食參雞湯。參雞湯是将小雞洗幹淨,剖開肚子,放進人參,大棗,黏米等,加上适量的鹽調味後,放在水裡煮熟的夏季健康飲食。韓國人有在汗流浃背、身體虛弱的炎夏,7~8月份的初伏、中伏、末伏時節,靠吃參雞湯來補充體力的傳統。所以,在這樣特别的日子裡參雞湯店裡常常是座無虛席。第二次正兒八經吃飯是在景福宮東門的韓國傳統餐館,四個人點了四份石鍋拌飯和一份米酒,送上來四碟小菜:泡菜、腌黃瓜、豆腐幹和豆腐絲,拌飯裡面放了雞蛋、黃瓜絲、胡蘿蔔絲、白蘿蔔絲、榨菜絲、蕨菜絲和豆芽,還撒上了芝麻,看起來紅黃白綠黑五色雜呈,不由得食指大動,而且食材看起來也很新鮮健康,米酒的味道清香溫醇,喝完口中還有回甘,應該是現釀的。這一頓飯吃下來雖然錢花了不少,但一桌子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碟子和碗,看起來也很豐富。韓國人講究“身土不二”,所以韓國料理最好的都是用本國的食材,因為本土能出産的東西少,加上農業保護又抵制國外進口的農産品,造成首爾的農産品奇貴,特别是牛肉,韓國人過節時送生牛肉是很好的禮品。雖然在北京開了許多家韓國烤肉,但韓國人在首爾也經不起老吃烤肉,即使吃也就五花肉,平時就這些碟碟碗碗的吃點小菜。在高樓大廈之間,我發現了韓國中出現過的藍色塑料棚,老大媽在棚子裡炒年糕,我進去點了一盤品嘗覺得還挺辣,旁邊坐着幾個西服男,一看就是附近金融機構上班的,下班後吃點炒年糕喝點清酒,感覺是相當的滿足啊,電視劇《大長今》裡面的美味佳肴并不能代表韓國料理,隻是韓國宮廷菜,相當于譚家菜和官府菜,不是平時老百姓想吃就吃的。要讓我真的來說,其實真正的韓國料理是泡菜和腌蘿蔔。在韓國的幾天裡,基本每頓都能見着這兩樣。韓國的正餐不說,就連叫個外賣也都不會缺了這兩樣,我們住的旅館周圍有個中國包子鋪,價廉物美,很受我們喜歡,但每次去買包子,也會送個小袋子裝着泡菜和腌蘿蔔。韓國的小街道也比較有特色,明洞上就有炒栗子、烤玉米、鱿魚絲、章魚須、章魚片和魚片等水産品,而鐘閣上有紫菜包飯、炒年糕、泡菜餅、雞蛋餅和韓國麻辣燙等特色小吃,南大門市場外則有紅豆餅、雞蛋糕和年糕條,昌慶宮又則是烤成心形的甜餅,總體來說價格都能接受,味道也還可以。有的時候吃飯不光在于吃,吃的氣氛和感覺很重要,韓國的料理沒有任何讓我覺得特别出彩的地方,但在韓國吃的三頓飯卻讓我印象頗深。第一頓是在首爾的早上,起了個大早,在住的旅館所在的區域惠化周圍轉了轉,然後順着山坡爬上山腰的大學,在霧氣中等待晨曦;看到陽光後在附近的餐廳吃了一碗韓式馄饨,呼吸清新的空氣,看着美麗的校園,享受着清晨的陽光,感覺非常的不錯。第二頓是從南山公園回來後回到旅館,點了一份海鮮面、一份包子和一份泡菜餃子,和旅館的韓國女生一起吃飯喝清酒,一開始就我們兩個,後來人越來越多,最後變成旅館幾乎所有旅友的大聚餐;随着大家的加入,有的人帶了吃的,有的人帶了酒,大家一起吃着喝着聊着,把旅館的小院子變成了一個大派對的現場。第三頓是在首爾機場等飛機,去到稍遠的一個餐廳吃韓餐,1萬韓币的套餐包括四碟小菜、一碟醬、牛肉丸湯和一碗白米飯,雖然沒吃飽,但在機場苦等了許久能吃上一頓熱飯的感受也是讓人很難釋懷的。
感悟之旅每到一個新地方都喜歡登高遠眺,環顧整個城市,而看首爾全城景色的最佳地點有兩處,一處是汝矣島的63大廈,還有一處就是南山公園的首爾塔。我到63大廈時已經是晚上,當時出于時間的考慮就沒有到樓頂,所以在首爾的第四天決定直奔南山公園的首爾塔,滿足我這個心願。去首爾塔之前先去了東大門買紀念品,東大門是一個批發市場,和南大門類似,但規模更大點,我在東大門逛了半天發現賣貨的大部分都是東北人,東西也和天意的差不了多少,就簡單買了點小玩意。從東大門出來後,我路經清溪川,它是一條自西向東貫穿首爾市中心地帶鐘路區和中區之間的古老河道。在清溪川沿線的一個觀光情報中心(就是旅遊中心),我體驗了一把穿着傳統韓服照相,感覺有點傻。沿清溪川來到市政廳,這是一個上半部分古舊下半部分翻新的建築,高處懸挂着一個鐘,旨在展現擁有600餘年定都曆史的首爾的現代活力和凝聚力。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個主題進行,地點為首爾市區的五大古宮和首爾廣場、清溪廣場,内容包括街頭文化演出、著名歌手演唱會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演出和參與節目。首爾廣場就在市政廳的正前方,主要是一大片草地和噴泉,呈開放式橢圓形,由人行道與市廳正門相連。可能是當天有什麼活動的緣故,噴泉的邊上有一個八擡大轎,還有一輛拉着很多匹馬的車子,我覺得可能和附近的德壽宮古裝換崗儀式有關。從首爾廣場出來後我來到了德壽宮,它原來是太宗哥哥月山大君的私邸,後來作為臨時住處稱為西宮,光海君時稱為慶雲宮,後來高宗把居處從俄羅斯公館移到此地後,作為正式宮殿使用,純宗繼位後,移至昌德宮時,為表達高宗的長壽,把宮名稱作德壽宮。這是高宗渡過餘生的地方,也是駕崩的地方。德壽宮以富有韻味的石牆路而聞名,它也是首爾的宮殿中唯一一個中西結合的宮殿,在這裡可以欣賞到韓國最早的西洋建築———靜觀軒,高宗曾在此喝咖啡、休閑。德壽宮中古色古香的雕梁飛檐與四周超現代化的建築相互陪襯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的調和搭配給人深刻的印象。經過德壽宮入口處的大漢門,河上有禁川橋,橋寬可容王駕通過。正殿中和殿在被火燒之前是雄偉的二層建築,現在是單層,殿内的屋頂上畫着兩條七爪長龍,一般而言龍趾數表明着龍的級别,中國和韓國大部分都是以五爪龍象征王,以七爪龍象征皇帝。在朝鮮時代,守衛在王宮中的軍隊被稱為“守門将”,負責宮殿大門的開閉、警備和巡查等勤務。德壽宮門衛換崗儀式,每天定期舉行三次,時間為30分鐘,我幸運地趕上了換崗。儀式開始時,伴随着傳統樂器的演奏,換崗門衛徐徐登場。兩隊門衛互對暗号,确定身份。之後是為時8分鐘的守衛儀式和為時7分鐘的換崗儀式。最後儀式結束,門衛們以巡邏的形式退場。換崗儀式中,擔任6種官職的18名士兵,一邊擊鼓,一邊喊着高昂的口号行進,整個儀式過程經過曆史專家們嚴格的考核,力求真實反映韓國傳統宮廷文化。此外,門衛們華麗而又不失莊重的服飾也很有特色,雖然有規定不能以換崗的門衛為背景拍照,不過在換崗儀式結束後,我還是找了幾個門衛一起合照留念。從德壽宮途經南大門走到南山公園約需四十分鐘,南山公園是首爾市内最大城市公園,遠看酷似一朵含苞欲放的牡丹花,亭亭玉立,園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種,而首爾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使得南山公園具有非常明顯的四季景色。第二天一早,在旅館附近吃了一碗烏冬面,起了個大早去逛仁寺洞和明洞。仁寺洞是首爾的文化創意中心,密集了畫廊、傳統工藝店、古代美術店、傳統茶店、傳統飲食店、咖啡館等,深得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喜愛。其中畫廊是延續仁寺洞命脈的中心,這裡的100多家畫廊提供了韓國畫、闆畫、雕刻等各種展覽。在仁寺洞中心的咖啡館要上一杯咖啡,一邊喝一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琳琅滿目的店鋪,會慢慢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中。明洞是首爾的時尚購物中心,不僅可以購買服裝、鞋類、雜貨和化妝品,還有各種飲食店,同時銀行和證券公司雲集于此。首爾的壓力就像世界其他大都市一樣是無處不在的,這個和中國一衣帶水同宗同源的國家,确實和中國有太多不同,是一個未知數的未來,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就是韓國人對本國文化曆史的保護和宣介以及旅遊的成熟程度是我們所無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