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更像谷歌”藥明康德登陸紐交所那年,李革.."/>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建立一個平台

建立一個平台

時間:2024-10-29 04:53:16


    “藥明康德更像谷歌”

藥明康德登陸紐交所那年,李革40歲。在他28歲時,他參與創建的Pharmacopeia公司就已在納斯達克上市。

他出生于北京,高中入學北師大附中,早早清楚自己的下一步是北大。雖然沒有進入當年分數要求最高的物理系,卻在化學系裡很快摸到門道:即便不那麼認真學習,也總是年級前列。1989年北大畢業後,李革飛往美國。

他沒去更著名的西部學校斯坦福,而是去了東部的哥倫比亞。他喜歡紐約。“這裡高樓林立,北京的最高樓才是北京飯店。”(209米高的地标建築京廣大廈将于李革離開後的第二年營業。)當時流行的偵探劇《神探亨特》裡一句台詞吸引着他:“如果你可以在紐約活下來,你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活下來。”

剛進哥倫比亞,導師給了他一個題,但他卻很快在實驗室裡為另一個博士後做不下去的題找到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一個做博士後的人怎麼會搭理一個博士一年級的學生呢?前者很快回了英國做教授。李革在沒告知導師的情況下,花了一個星期解決了那個難題。之後學業一番風順,三年級時已發了六篇論文,可以博士畢業,哥倫比亞大學還無此先例。博士畢業後,他參與創建Pharmacopeia公司,成為公司最早的五個創始人之一。

從美國到中國,從納斯達克到紐交所,李革兩次創業的共通之處在于——都不是他最初的計劃。1993年博士畢業,他原打算成為教授,卻因為導師的一句話,決心留下來幫助導師創建公司。“北京人義氣。”李革說。第二次創業,最初也隻是想幫Pharmacopeia在中國開設分公司,但他奔忙半年的結果卻是遭到CFO的否決。“你們覺得這件事做不成,那我就做成給你看。”

看上去,李革每次的選擇都不是當時更為安全或短期收益更好的。“很多人特别介意某個想法是對的還是錯的。”李革說,“實際上沒有對和錯,在當時的條件下,你是有原因的就沒有對和錯。當你選擇做一件事情,當你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當因為和所以沒有消失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堅持下去。”

2011年7月,CRL(CharlesRiverLaboratoriesInternationalInc)宣布:因為“家長”反對,終止與藥明康德此前達成的16億美元收購方案。作為賠償,CRL将支付藥明康德3000萬美元,約合2億元人民币。3個月前,這樁并購還被視為中國市場最大的一場外資并購。

聯姻失敗,在連線新浪财經時,李革用“失望和自信”來描述那一刻自己的心态。“股東不理解行業的需要是什麼,一體化平台正是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合作夥伴,藥明康德仍然會實現這一目标,對這我有足夠的自信,隻不過時間上遲一點而已。”李革說。

一年後,接受《創業家》采訪時,李革用“崇高理想”形容這個目标。“我們這個崇高理想就是:我們相信以知識和經驗為背景的行業,新藥研發這個行業,應該有一個與現在不同的模式。如果我們能有一個機制,讓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迅速商業化,使得這個行業變得更有創意,最後能有更好的産品,更有效、更快地出來,讓病患受益,這才是真正對行業最大的貢獻。”

這同樣是個“有原因的選擇”。“醫藥行業大家都在談效率,創新藥的研發投入很多,但與收益不一定成正比。很多人在這其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有沒有一個機制,能夠讓這些知識和經驗更有效地發揮出來?藥明康德的理想就是打造這麼一個平台。”

李的“崇高理想”不隻是在現有體系下做出幾個新藥産品,而是重塑一個系統,從根本上去改變制藥這個大行業,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也許做不到最好,但你要有這個意願,努力做最好的,這很重要。我小的時候是個運動員,那時訓練,就希望得冠軍。但能不能得冠軍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要有平常心。”

作為平台的重要組成部分,藥明康德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部。“我們設計這個基金有三個投資方向:第一,我們叫能力和技術的提高。藥明康德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新的能力和技術,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當然我們可以自己建,同時别人建我們也可以去參與,然後我們可以使用。第二,那些有知識和經驗但沒錢的人,我們可以給他們錢,讓他們來使用我們的技術平台,發揮出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的價值,讓他們成功。第三,我們看好中國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在發展,老百姓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個行業肯定會不斷發展。”

藥明康德正在向李革三年前描繪的方向邁進。在自身能力建設上,藥明康德從化學服務起步,新增了一系列一體化服務,包括分析服務、生物分析服務、工藝研發服務、API生産服務、藥物代謝及其動力學服務、研發生物學、藥理學、制劑、毒理學、基因組服務、生物制劑生産服務、抗體及生物診斷試劑的生産和銷售服務以及臨床研發和産品注冊服務等。

一家隻有3個人的公司成為這個“崇高理想”實現的代表案例:Callidus是一家從事罕見病藥物開發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隻有兩位科學家和一個兼職财務,全部試驗都在藥明康德的平台上開展。公司成立18個月之後,被Amicus公司以1.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藥明康德為創業者不僅準備了投資基金,更搭建好了研發平台。創業者無須租賃辦公室,無須尋找實驗室,不用買任何儀器或者試劑,被收購之後還可以繼續與藥明康德合作。”藥明康德首席運營官楊青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楊青也曾是“大公司人”,2014年加入藥明康德。之前,他曾擔任阿斯利康全球研發副總裁,更早之前參與了輝瑞中國研發中心的建設。他還是上文提及的華人組織BayHelix的聯合創始人,這個組織裡聚集了華人生物醫藥圈的商業精英,包含創業者、風投等中介機構及大公司的管理者。

藥明康德現有16個投資項目,11個來自美國,5個來自中國。在藥明康德上市後不久,李革即開始了海外并購。他的并購策略及海外業績也為業内所稱道。“和馬雲的阿裡巴巴不完全一樣,馬雲的技術含量和谷歌等是沒法比的,它被看好是因為市場大,而藥明康德更像谷歌。李革非常了不起的一點是,他對産業發展的敏感度、他的視野以及對資源的掌控能力。”陳力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