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活化當下”不在于.."/>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讓藝術之花綻放在世界每個角落

讓藝術之花綻放在世界每個角落

時間:2024-10-29 11:54:14


    “中國傳統文化活化當下”不在于一時的社會炒作,不在于名人效應,甚至也不在于堅強的經濟後盾,而在于為社會和曆史在一定時期的認可和接受。

文/張黎

藝術衍生品的設計及展示在西方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經驗,它是藝術和商業的結合典範。1998年10月,中國藝術家蔡國強與日本著名設計師三宅一生在法國卡地亞藝術中心合作了一場名為“爆炸時裝”的展示,63件時裝在大廳裡擺成一條龍形。蔡國強用他精心設計的火藥爆破法把衣服變為斑斑龍紋,而後又由三宅一生運用最先進的印刷技術印制到成批的時裝上,成為當季最惹人注目的時尚。此外,“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大展,運用了當下最先進的感映藝術還原了梵高三千多幅畫作,中國美術學院望鏡創意有限公司聯合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有限公司、C&C文創公司從境外引進,于2015年10月5日在杭州舉辦,本人有幸于開幕當天體驗了這場“感映大展”,展覽中全方位調動自身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跟随展覽走進了梵高的内心世界。同時展覽的梵高藝術衍生品更是琳琅滿目,設計精良。

藝術衍生品的概念

藝術衍生品是藝術作品衍生而來的藝術與商品的結合體,具有一定的藝術附加值。就目前市場上的藝術衍生品而言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專供收藏和欣賞的物品,一種是裝飾品、家居等生活用品。前者由藝術家本人簽名并且限量發行。後者作為生活用品的藝術衍生品則是将藝術家的作品中的元素融合到實用物件中。隻有藝術家或擁有機構的藝術授權才可以生産、銷售、運用藝術衍生品。所以,它是“藝術授權”的産品類型,具有品類繁多、形态豐富、貼近生活的特點。

藝術衍生品的價值觀

做藝術衍生品第一步就是要尋求藝術本身的基本價值觀。究竟是實用藝術、工藝美術、人文藝術、繪畫藝術還是其他一系列藝術?做什麼藝術的衍生品?如果是國畫,那就要圍繞國畫的主題、筆墨的特性、作者的用意進行衍生品的設計;如果是博物館藝術,那就要圍繞博物館的一個藝術衍生體系進行設計,博物館的類型、博物館的定位、博物館的主題……我們主張藝術衍生品的發展是能夠彰顯中華民族積極向上、滿滿正能量的藝術價值觀。擯棄那種暴戾的、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所謂“審醜”藝術衍生品。

進行藝術衍生品設計的第二步是要搞清楚具體藝術的具體價值。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産品,具有無限發展的趨勢,并在整個社會産品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藝術價值是很重要的精神價值,其客觀作用在于調節、改善、豐富和發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質。藝術衍生品就是要把這一反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符合中國實際、引領精神世界的藝術思想帶入千家萬戶。

藝術衍生品的設計

人們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後購買藝術衍生品作為留念或贈送朋友的禮物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看展逛館不可分割的一個環節。2013年台北故宮推出風靡一時的“朕知道了”的紙膠帶熱賣到脫銷,今年又推出“朕又來了”系列傲嬌霸氣的文創産品,包括聖旨文件夾、密奏文件夾、夜光運動手環、明信片、貼紙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業績。這說明現代社會文化消費需求的力量是強大的,如何才能創新并設計出這樣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創意産品呢?

第一,首先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既要兼顧經濟效益又要把握經營理念,深入研究挖掘提煉出文創産品自身的文化元素。還要把藝術家自身的觀點理念植入當中,才能設計出優秀的文化創意産品。

第二,以藝術品為母體繁衍出多元化的設計品,需滿足人們生活功能,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多樣化的産品形式讓原本高高在上的藝術作品走進尋常家庭,讓藝術家的審美深入大衆心中。發揮藝術衍生品本身藝術審美及美育教育的特性,更好地傳播文化、教育公衆,并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經營收入。

第三,藝術衍生品的設計開發要深入了解市場,明确産品定位,精準把握時尚,确保産品時效、外觀、功能等方面與主題緊密聯系,與品牌定位相吻合。藝術衍生品在設計前必須清晰定位,達到藝術與科技、創意、時尚、生活的融合。同時,它還必須依托學術機制來保證藝術衍生品的發展方向及文化傳播功能。

第四,藝術衍生品并非生硬的将藝術與商業疊加結合,而是将藝術品所蘊含的特殊藝術魅力及向上向善的精神通過商業營銷手段及推廣運作等方法加以傳播。人們喜歡具有象征意義,有滿滿正能量,能夠代表藝術品的相關産品。因此,在創作設計中,是否能夠傳遞文化和精神正能量是第一價值取向。

藝術衍生品的實踐

本人有幸與2015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全球合作夥伴浙江雅瑩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設計意大利世博展會的展品,此次世博主題為“給養地球,生命的能量”,我選擇“文化、傳統”為切入點構思設計理念,運用著名水彩畫家周剛的“中華戲文”水彩作品設計了一系列藝術衍生品。

《中華戲文》是周剛教授水彩藝術創作的一個新角度,作品洋溢着藝術家對中華文化的眷戀及自身的深厚人文情懷,也寄托了作者對宗教人文情感與藝術的諸多追問與反思。作者采用誇張趣味的造型,充滿民族特點的濃郁色彩和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情趣,抽象概括的表現和描繪了中國戲劇的經典片段。

EP雅瑩相信美麗的女人,品牌理念是“平衡·愛·幸福”。設計師将本屆世博的主題、中華戲文的精神與雅瑩的品牌理念三者融合,又将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時尚充分結合,在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探索下,使藝術與時尚結合,表達了“柔韌與曠達的精神;張揚與深邃的情感;祥和與莊嚴的面容”。最終呈現《中華戲文》藝術衍生品。

在這裡我深刻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如何活化課題的緊迫性。“中國傳統文化活化當下”不在于一時的炒作,不在于名人效應,甚至也不在于堅強的經濟後盾,而在于為社會和曆史在一定時期的認可和接受。社會和曆史認可和接受的廣度、深度、可持續和可再生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活化當下”是否優秀及優秀的程度,關鍵不在于“活在當下”的必須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于“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在科學認知曆史的前提下優秀地“活在當下”。

中華戲文系列中采用中國古代龍袍及深衣的設計系列得到了大衆的喜愛,該系列作品将周剛教授的“王者”水彩作品中的人物以古代如意圖案的形式出現在當今時尚的手包、圍巾等産品當中,使中國的傳統活化于人們日用的物品之中。将綜合了衆多傳媒形式的,且把具有典型中國文化傳統符号的戲曲,用繪畫的形式,設計的形式進行再創造,将中國戲曲用易讀易懂的方式,展現給大家。現場著名青年京劇演員的唱腔與現代搖滾音樂的結合,中國竹文化與時尚模特的結合。本次活動是藝術與時尚的創意結合,周剛是水彩畫家,張黎是服裝設計師,二者的結合不僅是跨界,更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并借EP雅瑩以藝術産品開發的形式向米蘭世博會這個國際舞台推廣。

一方面作為文化推廣讓大衆了解戲曲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現在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和疏遠或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接受和喜歡。有報道稱,在研究東方文化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近兩三百年來,東方人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了,一味向西方學習,從而導緻對自己文化的疏遠。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針對中華戲文服飾這樣的國寶級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創作,發出現實的追問。民藝是生活的藝術、是民衆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就是民衆生活本身。中國民藝難以被簡單地概括為某種藝術觀,工藝理念或哲學意義并轉而落實在當代生活空間裡加以物化,作為一種豐富的存在仍然在經曆着社會複興發展過程中種種作用力的攻擊和改變,期間不會邊緣化的困境,存亡絕續的危機以及功利化開發導緻的異化,而要改變這樣的困局還需厘清其發展的曆史脈絡,特别是對比發展現狀、找到動因所在,探索中國民藝的複興之路。因此,這場活動更是重塑文化自信方面的一次嘗試。

藝術衍生品的未來

第一,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将藝術與商業結合。藝術堅持的是學術方向,藝術衍生品主要遵循商業的原則。在這個基礎上用藝術的附加值為商業服務,從而整合提升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獨特商業模式。如果隻是一味追求藝術,而忘卻了他的美觀和實用的要求,不考慮藝術衍生品現實的意義,藝術衍生品會難以打開局面。作為藝術品的“增值”部分,衍生産品成功的關鍵在于設計師的“藝術加工”,是以現代審美對藝術元素進行提煉、再創造。概括說就是把藝術之美轉化成現代時尚。

第二,知識産權的保護,這是藝術衍生品最核心的東西。知識産權保護是目前國内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藝術衍生品通常是經藝術授權而享有著作權的許可使用,比如藝術品的複制、展示、再創作等,法律保障是其重要構成要素。而目前我國無論從法律、管理、監管各個方面都很薄弱。如果産品被粗制濫造地模仿、山寨,傷害的無疑是藝術家及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與創造熱情,這是目前藝術衍生品發展中最大的障礙,也是影響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第三,藝術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今所謂的名車、名表、名包以及房地産占據了主流,可代表着品味與精神内涵的藝術品,卻始終未被各個層面的消費者納入視線中來。其原因主要是動辄數萬、甚至百萬的藝術品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而藝術衍生品作為中間過渡品承擔這一任務。藝術衍生品産業的發展必将促進“藝術消費”的概念深入人心,培育出真正的“藝術品消費者”。

藝術品及藝術衍生品更像是藝術現象學精神的表征化。藝術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自身内在的生命力;藝術從來靠其自身的生命力而獨立自主地顯現于世界。一旦藝術的生命力自身受到外在的力量的幹預,它的藝術價值就遭到破壞,它就不再成為藝術。因此,研究藝術,不應該在藝術之外,以外在的“主體”的身份,把藝術當成研究“對象”,并由此給藝術“下定義”。現象學主張讓藝術的生命本身來自我顯現,由藝術本身,在其“在世呈現”的自我創造的本真過程中,“自顯自說”,即讓藝術自己來表現它自身的生命,由它自己來說話。

沒有花我們怎麼辦?讓買得起的藝術品——藝術衍生品走進千家萬戶。讓藝術之花開在米蘭、開在世界各個角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