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我以為這是意外,後來發現這才是“日子”,是“人生”。我們房地産行業的人關起門來,會讨論兩件事情:第一是互聯網金融格局的變化,當大家不再依賴銀行和傳統的證券公司,地産業該怎樣整合?第二是近年來“橫行霸道“的移動互聯網,它颠覆了很多行業。
大概在十幾年前,我向互聯網公司的大佬問了一個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在我們的行業強調專業性的時候,為什麼你們的行業是多元化發展的?”當時大佬的解釋很含糊:“不知道。隻是覺得如果自己不做,别人就會去做。”
後來互聯網行業開始有了理論依據,還出現了互聯網平台,為所有人服務,收所有人的錢。互聯網技術創造了信息處理的便利性和服務的可達性,但傳統行業不行,房地産如果說“為所有人服務”,難道能把房子搬到山區去嗎?
于是,房地産企業開了很多會來分析外部環境,發現主要有三大變化:
第一,随着時代的轉型,每一項改革都帶來了企業體制的變化。
第二,這個時代的人對很多事情的是非觀、價值觀跟以前不同了。
第三是行業變化,這帶來了很多的不适應。這種不适應,就相當于一輛汽車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拐彎,滿車人都很不安。
分析完以後,很多人出現了焦慮的症狀。随着這樣的焦慮,我們把迄今為止,全世界互聯網跟房地産有關的業務模式都看了一遍,大概與這三個方面相關:
第一個,提供客戶在消費路徑上的所有信息服務,包括信息的整理和使用。
第二個,空間的運營。例如你把房子委托給公司,讓公司幫你接待客戶,有的公司還能提供線下的酒店服務。
第三個,産品的功能整合。比方說智能家具和整體家裝,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提高裝修效率,而且也大大改進了家裝的水準。
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要創新”。而房地産企業需要的無非是三個方面的創新:
第一,産品創新。創新應該是微積累的還是颠覆性的?房地産就面臨着這樣的問題——傳統住宅的創新可以在空氣質量、水源等方面慢慢積累,但你不能颠覆到不住屋子而住在霧霾裡。
第二,行業内的創新。該選擇平台的橫向模式還是傳統縱向模式?所謂的縱向模式就是産品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反饋、重新研發,通過這樣的循環走向一體化。橫向模式就是利用互聯網平台的模式。這種模式成本與收益的曲線是“喇叭式”的,成本降低,收益就提高;喇叭口越大,股權分置就越來越高;成本、股值越來越高,最後會變成無限大。
縱向模式和平台橫向模式究竟是什麼關系?我們應該把縱向模式搭在平台上,還是直接把自己改造成一個平台?該向誰服務,向誰收錢?這就是我們不斷在思考的事情。
第三,企業家本身的創新。究竟怎麼判斷一個人老還是不老?有的人80歲了,還在用90後的詞彙,他覺得自己還不老;但是有的人30歲,講的卻是上世紀的詞彙,你會覺得他很老。所以老不老在于人的觀念,就像計算機的軟件需要經常更新,人的“軟件”也需要更新。
很多企業家把過去偶然的成功當成必勝的邏輯,而且沉迷其中,不斷重複。其實在一定意義上,創新不是踢員工、讓員工往前走,而是企業家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工作習慣,從而進入到一個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時代——隻有企業家自己改變了,企業才能改變。
創新是企業家的命脈,也是企業發展制勝的訣竅之一,但是也不要過度焦慮,好比18歲就找對象,這雖然也屬于創新,卻是出于對愛的焦慮。現在網絡上有一些創新的故事有點過度,其實不必要的渲染反而會妨礙我們的發展。
我們一方面要敢于擁抱創新,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自己行業中的一些千古不變的東西,比如說客戶體驗、客戶服務、優惠産品等。因為人都是好吃懶做的,尋求便捷性,又喜歡占點小便宜。基于這些不變的東西,我們再在商業模式上加以變化,才能将創新落在實處,貼在人們的心上,才不至于為創新而創新。
總之,天在變,道義不變,我們要立足根本,做好企業家的工作,在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