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符号消費”影響大學生心理和行為刍議

“符号消費”影響大學生心理和行為刍議

時間:2024-10-27 03:16:53

摘要

受消費主義和大衆傳媒的影響,“符号消費”的現象盛行。本文研究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深受“符号消費”的影響,具有如“符号化”、“超前化”的特點,在整體水平上表現出比較注重實用性和理性消費。最後,本文從社會心理和外部環境兩個角度來解釋成因。

關鍵詞

符号消費;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的消費傾向開始出現“符号化”,“超前化”等新興的消費觀。大學生也成為一個不可忽視且消費潛力巨大的群體。“符号消費”是消費社會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讓·鮑德裡亞提出的,他認為:“商品不僅具有馬克思所說的使用價值、交換價值,還有符号價值”[1]。這就是說我們在消費時,消費的不僅僅是商品實體本身,而是商品所代表的一種符号,或是商品的一種象征性意義。

“符号消費”影響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的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共發放207份問卷,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為96.61%。查閱相關文獻分析整理後,作了如下大學生“符号消費”現狀分析。

1、大學生“符号消費”的具體表現

(1)關注價格、質量和實用性的同時,注重外觀、品牌和流行性。

根據調查顯示,81%的學生選擇了價格,59%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48%的大學生選擇了外觀,43%的大學生選擇了品牌,42%的學生選擇了實用性,24%的大學生選擇了流行性。可以得出,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是比較理性的,并且在消費過程中也比較注重商品的是價格和質量。

(2)消費傾向“符号化”,追求商品或消費品的符号價值。

調查表明,有57.1%的男生會羨慕同學購買了具有“符号化”的商品并且也想要購買,同時也有55.9%的女生會羨慕同學購買了具有“符号化”的商品并且也想要購買。(表2.1)這表明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有“符号消費”,更有可能男同學的“符号消費”現象比女同學更加盛行。

(3)消費傾向“超前化”,追求暫時性的物質享樂。

在“符号消費”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呈現出“超前化”的特征。調查顯示,超過66%的大學生曾經在超出自己購買能力的情況下,仍然進行購買和消費行為,其中超前消費1到5次的比重最大,達到53%,超前消費5到10次占10%,10次及以上的有3%。

“符号消費”對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1、社會心理學角度的分析

(1)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

大學生消費傾向“符号化”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即“跟風從衆”和“标新立異”。“跟風從衆”就是借助一些消費行為來顯示與自身所屬的某個同輩群體或團體的相似性與一緻性。而“标新立異”就是借助于符号消費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彰顯自我與别人的與衆不同。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在生理需求上體現的“溫飽”,在當代不僅僅是“吃飽穿暖”,更多的是“吃好,穿好”。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的要求也相應的提升了。調查表明,人們在獲得這種需求之後,在心理方面能夠得到極大的滿足感,表現為心情愉悅,情緒高漲等積極的心理狀态。

(3)移情效應和刻闆印象

首先,移情效應,就是“愛屋及烏”。即把對特定對象的情感轉移到與這個人相關的人或事物上。尤其是在個性鮮明,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大學生群體中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在調查中顯示,有33%的大學生購買過“某某明星同款”。其次,刻闆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産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符号”也是一種印象,人們對某些“符号”産生比較固定的好印象,就會固定的購買那些“符号”的商品。

(4)感染理論和同輩心理

感染理論認為,集合行為是人們情緒感染的結果。在情緒感染下,人們的有意識的人格消失,無意識的人格占據主導地位,情緒和觀念的感染、暗示的影響使群衆心理朝着某一個方向發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觀念立即轉變為行動的傾向。在感染的作用下,個體會被一種一時的沖動所主宰,卷入非理性的狂歡之中[10]。調查發現,選擇“會羨慕同學購買流行、時尚、品牌”等具有符号化的商品的調查對象,也會想要購買占27%。其中會羨慕,但不确定是否購買占14%.

2、社會外部環境的解釋

(1)消費方式的轉變

從根本上說,我們消費的不是物品的本身,而是物品的象征性意義,我們不是把物品當作物品來消費,而是把物當作符号來消費的。

(2)大衆傳媒的影響

大衆傳媒的發展也推動着人類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也讓人們面臨更多的誘惑和挑戰。

參考文獻:

[1]周丹.符号消費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D].湖南:中南大學,2011.

[2]田華.讓·鮑德裡亞符号消費思想研究[D].湖北:華中師範大學,2013.

[3]宋夏.大學生的自我認同與符号消費行為研究—以J大學為例[D].吉林:吉林大學,2011.

[4]蔣薇薇.個體的社會互動—“一米線”現象的分析[J].神州,2013.9.

[5]陳振旺.大學生符号消費現象解讀[J].深圳大學學報,2011.2.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