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銀行如何讓普惠金融更“普惠”?

銀行如何讓普惠金融更“普惠”?

時間:2024-10-26 05:52:57

普惠金融不是扶貧,必須考慮商業可持續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發展普惠金融首次寫入黨的決議之後,構建普惠金融體系開始成為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方略。

2015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7年,11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印發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的通知》,5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陸續挂牌。随後,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也開始積極布局普惠金融。截至目前,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等都先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或普惠金融中心。

那麼,普惠金融事業部和普惠金融中心紛紛落地後,普惠金融真正帶來“普惠”了嗎?面對普惠金融領域存在的機遇和挑戰,銀行業又該如何應對?

初現成效

2001年,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村的民宿老闆于翠雲用4張硬闆床就把生意做起來了。随着遊客的增多以及對旅遊品質要求的逐漸提高,于翠雲家的4張床早已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于是隻能逐漸修繕、擴建。“每次一到擴建和修繕時,我最愁的就是和親戚朋友借錢。2000元、5000元、3萬元,多少都借過。借完之後心理負擔也很大,怕親友着急用錢。”于翠雲對《中國報道》記者說。

于翠雲不是沒有考慮過去銀行貸款,“我跑過無數次銀行,結果都一樣,存款可以,貸款難。一問貸款,工作人員就問你:有質押物嗎?有固定收入嗎?有個人征信嗎……”于翠雲回憶說。

“2016年,我拿到了我的第一筆10萬元貸款,那天的情形至今曆曆在目。”于翠雲激動地告訴《中國報道》記者,“那天,幾位北京銀行的工作人員來我們店,說是來調研,可以給我們星級民俗旅遊戶發放貸款,是北京銀行普惠金融項目。直到10萬元到我賬上,我才不再懷疑。”

自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來,北京銀行不斷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推出“富民直通車”品牌、改善支付結算環境、創新農戶信貸服務、建設三農工作隊伍,于翠雲就是這一系列舉措的受益者。

事實上,和北京銀行相似,近幾年來,随着我國銀行業積極紮實地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普惠”初現成效,受惠個人和企業越來越多。以從消費的真實場景和用途出發踐行普惠金融的平安銀行為例,2017年平安銀行全年累計發放消費金融貸款2,712.37億元,貸款餘額達到3563.53億元,較上年末增幅86.35%。

而就5家大型國有銀行而言,随着普惠金融事業部陸續挂牌,2017年5家大型國有銀行新發放的普惠金融貸款已有404萬餘筆,3.19萬億元,戶均貸款79萬元。

“普惠金融不是扶貧”

盡管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在普惠金融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不可忽視的是,普惠金融發展至今,已有近20年之久。然而,所取得的成效仍舊有限。因此,這其中的掣肘因素不容小觑。

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小微企業、“三農”、貧困人口等,他們都面臨缺信息、缺信用、缺擔保等融資障礙。因此,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面臨着成本過高、風險過大、收益率較低等缺陷。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普惠金融的持續商業化發展是一道難題。

正如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2018第二屆“中國信用科技與普惠金融論壇”上所言:“普惠金融不是扶貧,必須考慮商業可持續問題。”

李揚從普惠金融定義概括出普惠金融發展所需的4個要點:一是考慮成本問題;二是有真實金融需求的群體;三是提供方式要适當,不能施舍;四是要提供金融服務而不是金融産品。

除了商業模式的可持續問題,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基礎設施和生态環境也有待完善。“信用信息碎片化分布,外部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不健全,很多領域立法缺失或層級不足,一些抵質押融資創新缺乏配套機制。此外,長期積累的‘剛性兌付’觀念影響依然存在,金融消費者風險和責任意識有待增強。”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說。

大發展需借力金融科技

近年來,在互聯網技術的催生下,互聯網金融似乎扛起了惠及大衆的旗号,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使普惠金融逐漸深入人心。有人甚至認為,互聯網金融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做法對傳統銀行形成了逼迫之勢。

“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高新技術方面有着更靈活的創新和應用。如利用大數據、生物識别技術做風控等,這些都不是銀行的傳統強項,卻對其發展起到了啟發作用。”積木盒子CEO謝群告訴《中國報道》記者,“但現階段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的競争很小,合作和補充則是主要的。”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認為,盡管互聯網金融近年來發展勢頭比較猛,但目前市場規模、服務能力等整體實力與銀行業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因此,在發力普惠金融方面,兩者更多的是服務上的互補關系。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機構在網貸存管、支付結算等方面都需要銀行的支持。

“普惠金融市場并沒有達到飽和,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還有許多探索空間,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都還有‘增量’可做;同時,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公司目前都在探索各種類型的合作而非競争,普惠金融業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說。

無疑,随着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金融科技的落地應用,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已或多或少地被影響和改造着。因此,銀行業普惠金融要想有大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

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報道》記者分析,銀行可以從語音(人機)交互、生物識别、大數據技術、物聯網等方面實現在普惠金融領域的突破性探索和應用;同時,以移動為核心,強化線上渠道建設,打破客戶應用電子渠道的物理壁壘,打造極緻的客戶體驗。

同時,他建議銀行要積極開展跨界合作。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展與互聯網、移動運營商、擔保公司、旅遊企業等各類第三方的合作深度與廣度,共同探索普惠金融業務合作業務的創新模式,從客戶、産品、渠道等多個維度凝聚力量。銀行業普惠金融要想有大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

責任編輯:張利娟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