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嗎?

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嗎?

時間:2024-10-26 05:32:54

1978年,中國開啟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經濟開放,當時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僅200美元,是典型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經過近40年改革開放,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内生産總值達12萬億美元,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則達8600美元。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和穩定的社會發展,不僅引起了人們的贊賞,也引起人們的思索——“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嗎”?

國際标準

1964年3月,在瑞士日内瓦舉行的聯合國第一屆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由77個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不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十七國集團”首次提出了“發展中國家”這一概念,并迅速被廣泛接受。

世界銀行1970年起開始發布的“世界發展指标”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0年起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量化指标。“世界發展指标”把全球所有經濟體按當年現價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劃分為高收入、中等偏高收入、中等偏低收入和低收入4個分組,其中列入高收入分組的經濟體才是發達國家,列入其他3個分組的經濟體均為發展中國家。“人類發展指數”也将全球所有經濟體劃分為極高人類發展水平、高人類發展水平、中人類發展水平和低人類發展水平共4個分組,其中列入極高人類發展水平分組的經濟體才是發達國家,列入其他3個分組的經濟體均為發展中國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其網站推介中國時指出,中國曾經是一個建立在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國家,近40年來,中國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中國不僅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通過開放融入全球。近年來,中國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實現了7億多人脫貧,從而使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經濟模式正逐漸從出口導向轉向消費為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混合經濟。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也強調,盡管中國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但也直面包括環境嚴重污染、貧富差距擴大、地區間發展失衡等新的挑戰,如在中國西部農村每天仍有1.57億人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中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并提出要通過“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突出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特别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的小康社會”。按照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标準,即使中國建成了“小康社會”,也還是屬于發展中國家的範疇,與以高收入、極高人類發展水平為特征的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指出,中國曾是一個實行中央計劃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至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混合經濟。

1978年在開啟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從中央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并且不僅吸取蘇聯和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中央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而且更多的引入了發達國家諸如财政、貨币和收入政策,尤其是日本、韓國富有成效的産業政策等政府宏觀政策管理工具,結合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曆經“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等階段直到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形成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定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混合經濟。

2018年7月1日,江西上饒鄱陽縣枧田街鄉大源村無土栽培金線蓮扶貧産業種植基地,村民黃永青正在給前來了解的鄉對接幫扶貧困戶的黨員幹部講解其生長情況。

在當代經濟中,政府與市場共存,計劃手段與市場手段共用,已成為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的基本特征。同時,中國特色的混合經濟體制與發達國家混合經濟體制有4個方面的相似特征。

一是社會組織結構特征相似。發達國家社會組織主要有在國民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大企業和大銀行,代表雇傭者利益的大工會和緩和勞資關系的強政府這三大力量,三者構成了混合經濟體制下的社會組織特征。在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大國企、大外企和大民企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大工會在各類企業中維護職工權益的作用日益增大,各級政府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着服務者、引路者和調控者的強政府作用。

二是産權結構特征相似。盡管市場經濟的所有制基礎被認定為私有制,但發達國家中公共品産量很大且占比不斷提高,不少發達國家出現了衆多國有公共部門,導緻了發達國家産權結構中私有産權與公有産權并存。同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單一公有制經濟發展成公有經濟和非公經濟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

三是資源配置方法相似。發達國家工業化國家在資源配置上采用市場手段與政府采購手段并用,其中政府采購實際上就是政府計劃的一種實現方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源配置已經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并通過财政、貨币、收入和産業政策實現宏觀調控,實現了決定性的市場手段與指導性的計劃手段并用。

四是政府與企業分工機制相似。在發達國家的混合經濟體制下,企業除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這一逐利本性外,強調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政府除了保障社會分配外,也要通過宏觀經濟政策手段,保證市場的有效競争和企業的合理收入。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市場機制建設和政府管理體制建設都取得重大進展,确定了企業是市場創造财富源泉,市場是配置資源、調節供求、優化結構的基本方式,政府是維護公平競争、保障經濟主體合法權益、保持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制度建設者和保護者的政企分工機制。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依然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并将繼續吸取和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矢志不渝堅持在開放條件下采用混合經濟體制,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和推進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王翔

中國既要看到取得的偉大成績,同時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