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減貧的世界貢獻 

中國減貧的世界貢獻 

時間:2024-10-26 05:23:51

在緻力于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中國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夥伴關系,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

貧困一直是困擾各國發展的世界性難題,減少貧困更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作為世界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用40年時間,讓8億多人口脫貧,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迹。同時,中國的減貧實踐也為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

“我家4口人,房子有80平方米,沙發、電視、床都是新的,我們一分錢不花就搬進來了。”提起自己的新家,67歲的李德龍高興得合不上嘴。李德龍家原來在黔西縣城20公裡外的山區,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貧瘠,種的莊稼收成很少,生活極其貧困。今年5月,李德龍一家和其他鄉親一起搬進了縣城的錦繡花都小區,兒子和兒媳婦也在街道辦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黔西縣所在的貴州省畢節市地處烏蒙山麓,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曾被聯合國評定為“不宜人居”的地方,是貴州省最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1988年,國務院批準畢節建立“開發扶貧、生态建設”試驗區,拉開了脫貧攻堅的大幕。30年來,通過産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就業扶貧等各種措施,全市的貧困發生率已從65.1%下降到8.89%,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94萬人。

畢節隻是中國減貧的一個縮影。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統計,那一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個亞洲平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直到1978年,中國仍有2.5億農村人口處于未解決溫飽的貧困狀态,占農村總人口的30.7%。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緻力于發展生産、消除貧困的工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就正式啟動了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上世紀90年代,《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發布,開啟了制定扶貧計劃的先河;進入21世紀,《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兩份綱領性文件先後發布,引領着中國的扶貧事業不斷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曆史性地提出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奮鬥目标,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5年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區域性扶貧”到瞄準貧困縣、“整村推進”,再到“精準扶貧”……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跨越,創造了令8億多人擺脫貧困的人類減貧奇迹,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成為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用“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來形容中國減少貧困人口取得的成績。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說,中國在減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中國扶貧對世界消除貧困做出了積極貢獻。如果沒有中國的扶貧成就,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目标就難以實現。

國際減貧事業的“中國擔當”

“我想用一句中國諺語來表達我們對中國政府的謝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促進各國可持續經濟轉型,幫助扶貧事業發展,中國給予我們極大支持,體現了兄弟般的情誼。我們感謝貴國在這方面的不懈努力!”在7月20日舉辦的“2018年發展中國家生态與旅遊扶貧官員研修班”閉幕式上,來自烏幹達财政部的可亞馬·保羅·提外迪汗激動地說。7月24日,在貴州省大方縣東關鄉育苗中心基地,菜農對苗床進行管理。該蔬菜育苗中心依托先進的硬件設施和專業農業人員,按照“供、産、銷”一體化的蔬菜産業精準扶貧模式,向全縣各鄉鎮扶貧大棚供應菜苗,在發展農業産業的同時,确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和提外迪汗一起參加研修班的,還有來自埃及、多米尼加、蘇丹、贊比亞等10個國家的30名官員。在短短兩周的研修活動中,學員們對中國的減貧政策、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也對本國的減貧政策和實踐有了更深的思考。

作為全球減貧的典型案例之一,中國扶貧開發的成功經驗已成為一張亮眼的國家名片,吸引着廣大發展中國家有關官員不遠萬裡前來取經,中國也将自己的減貧方略、減貧經驗毫無保留地與發展中國家共享。相關資料顯示,自2005年中國開展扶貧減貧培訓起,截至今年5月,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已舉辦121期培訓班,共有來自129個國家的3230名官員參與培訓。

“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表述,充分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天下胸懷與大國擔當。

正因如此,在緻力于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中國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夥伴關系,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同時,廣泛利用雙邊多邊合作機制,加強與多國特别是發展中國家的減貧合作,幫助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大力推動國際發展事業,為世界各國實現減貧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環境。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創設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動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更快消除貧困創造重要條件。

博鳌亞洲論壇發布的《亞洲競争力2018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一帶一路”倡議的紅利集中顯現,夯實了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社會基礎。中國企業在20多個國家建設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近18萬個就業崗位。

與此同時,中國還力所能及地向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扶貧援助。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标提供幫助。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本·濱瀚表示,過去40年,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中國不斷創新減貧夥伴關系,與其他國家相互分享與借鑒減貧知識和經驗,對全球減貧具有啟迪意義。

責任編輯:張春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