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直擊東北經濟 把脈轉型發展

直擊東北經濟 把脈轉型發展

時間:2024-10-26 04:36:04

讓媒體發現、收集東北最真實的信息,呈現給社會,呈現給外界,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的東北,是此次“直擊東北經濟”集體采訪最重要的目的

制圖/策馬入林曾經,東北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為中國經濟扛大梁、當台柱、做支撐。近年來,東北經濟面臨艱難轉型,恰如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經濟增速放緩,引起各方關注。與此同時,形形色色“唱衰東北”的聲音接連不斷,東北經濟“斷崖式下跌”“塌陷”“失速”等言論不絕于耳,更有甚者以“投資不過山海關”來唱衰東北。

東北振興,牽動人心。為了提振東北經濟,經國務院批準,2015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這是國家層面促進東北振興的第四份重要文件。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标志着新一輪東北振興全面啟動實施。

為落實中央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任務,用事實反駁唱衰東北論調,為東北振興發展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1月9日至14日,中央網信辦組織中央新聞網站、東北地區新聞網站、有關專家學者、外國記者、自媒體等在黑龍江、吉林、遼甯三省同時舉行以“直擊東北經濟”為主題的集體采訪活動,通過實地走訪、交流座談等多種方式,宣傳東北地區的發展成就與亮點。

黑龍江:天賦白雪化為白銀

黑龍江位于中國最北端,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作為“直擊東北經濟——龍江行”的帶隊負責人,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謝登科表示,此次邀請衆多網絡媒體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産業結構轉型中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報道,目的就是要重點展現黑龍江在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四個全面、供給側改革、産業結構轉型發展的全貌,利用新媒體靈活、生動的優勢,邊走邊報,同步發出有溫度、有深度、有氣勢的報道。

黑龍江地處“冰雪黃金緯度帶”,一到冬季,就會變身為冰雪王國。天賦白雪,化為白銀。太陽島上的雪博會是龍江行記者和專家到訪的第一站。用雪量12萬立方米的雪雕群中有氣勢巍峨的城堡、寓意吉祥的金雞、憨态可掬的福娃……記者們的相機不停地咔嚓咔嚓。中國青年網記者武亞姮邊拍邊贊:“就一個詞,美輪美奂。”

雖身處零下幾十度的冰冷氣溫中,但龍江行記者們的筆下卻發出了直達人心的溫暖報道。來自環球網的陳進曾多次去黑龍江采訪,唯有這次感受不同:“黑龍江完全不像外界傳言的那樣,尤其是在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上令人印象深刻。”在返程路上,記者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轉型中的黑龍江企業發展如火如荼,看到了黑龍江經濟正在上揚的态勢。”

一直跟着媒體團采訪的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儲殷把“龍江絲路帶”建設當成這次龍江之旅的“一個意外驚喜”。他表示,黑龍江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政策機遇,經貿往來增加必然帶來文化的交流、思維的變化,一個更為開放的黑龍江正在形成。

吉林:發力新區改良老區

作為吉林行的帶隊負責人,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副局長侯召迅表示,“讓媒體發現、收集東北最真實的信息,呈現給社會,呈現給外界,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的東北,是此次東北行最重要的目的。”

吉林行的首站是省會城市長春,其在擺脫重工業依賴、發揮新區活力上具備獨特優勢。2016年2月3日,長春新區獲國務院批複,成為第17個國家級新區,正式跻身“國家隊”,這也是“十三五”時期國務院同意設立的首個國家級新區。

在吉林省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乃至在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過程中,長春新區将如何闖出一條促進東北振興的“新路”?中國吉林網記者劉曉宇從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孫亞明那裡得到了答案。孫亞明說,國家對長春新區四大戰略定位之一就是成為“推動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引擎”。在當前東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長春新區通過積極實踐與探索,努力破解制約東北振興的難題,闖出一條促進東北振興的新路,用實際行動,讓“東北不行”變為“東北能行”。

在吉化車間,半月談網記者鄭雪婧則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大國工匠精神的分量。她在記者手記裡寫道:面前是制作乙丙橡膠的流水線,約50歲左右的工人饒東臣熟練地将橡膠上的雜質去除。“明明是幹幹淨淨的一塊橡膠胚子,哪裡有雜質的影子?”聽到我的問題,他答道:“幹久了,我就是能看到啊!”接着,他又用手擇了擇我根本注意不到的雜質。這一幕,讓鄭雪婧情不自禁地感歎:有這樣一批能匠存在,一代傳一代,振興經濟的希望又怎會泯滅?

這些場景,除了讓記者感動,也讓專家學者動容。本次主題活動期間,有一批來自不同領域的國内外專家學者全程參與。

克裡斯汀·辛德勒是中央網絡媒體主題采訪團吉林行裡的唯一一位外籍專家。她既是采訪記者,又是被采訪對象。一路走來,她看到了一個積極奮進的新吉林形象,“東北的發展模式反而是非常有益且非常鼓舞人心的,在将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讓其他地區學習的發展模式,隻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遼甯:大船鑄夢衆智創新

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副局長易滌非是遼甯行帶隊負責人,他表示,開展這次主題活動,主要是通過組織網絡媒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工廠企業采訪調研,充分挖掘遼甯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為遼甯經濟發展加油鼓勁,實事求是認識困境,分析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建造交付了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甯艦”,但它背後的努力更令遼甯人振奮和驕傲:大船集團是為中國海軍建造艦船最多的船廠,大船集團被譽為中國造船工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旗艦”。1月13日,“直擊東北經濟——遼甯行”新聞媒體采訪團來到大船集團。

當看到矗立在海邊施工建造現場的30萬噸大型油輪,采訪團成員無比激動,紛紛舉起相機按下快門。“如果說‘遼甯艦’實現了國人多年的夢想,那麼大船集團就是放飛中國夢的地方。”東北新聞網記者田理感歎道:“能與之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并且親身參與其中,作為一名東北記者深深為家鄉感到驕傲。”

而随着科技經濟興起,大國制造如何轉為大國智造,怎樣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命門”,采訪團在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車間裡看到了方向——具有智能、互聯功能的“i5”控制系統——據悉沈陽機床集團“i5”核心技術擁有36項自主知識産權,其中著作權10項,專利權14項,在申請專利12項。“咱們不再依賴國外的所謂先進系統,可以有自己的中國智造,确實挺震撼的。”國際在線新聞中心編輯張倩楠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對于當前的遼甯經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傑表示:“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的推動,2017年以後,遼甯的裝備制造業以及以信息化智能制造業為主的支柱産業肯定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