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韓喜球:緻力于海底探礦

韓喜球:緻力于海底探礦

時間:2024-10-26 03:40:43

韓喜球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她的工作簡單說就是“海底探寶”。

文|本刊記者胡月

2012年11月10日,出席十八大的浙江省代表團代表韓喜球在小組會上發言親切、開朗、知性,是韓喜球給人的第一印象,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溫柔的江南女子與中國的大洋科考事業有着緊密的聯系。她不僅是“大洋一号”首位女首席科學家,更是中國整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專家,在從事海洋地質研究的20多年裡,她保持着科學家的嚴謹和女性的堅韌,用樂觀積極的态度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難題。

韓喜球是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她的工作簡單說就是“海底探寶”。韓喜球介紹說,調查深海大洋雖然離普通百姓的生活比較遠,但是關乎中國在國家管轄海域範圍外的一些海洋權益,例如,通過調查可以為中國申請國際海底區域礦區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全人類和平利用國際海底區域資源作貢獻。

結緣深海

韓喜球出生在浙江台州市,1986年考入成都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1990年作為校優秀畢業生被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從事深海沉積與大洋多金屬結核研究,從此與深海結緣。1998年她又考入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1年畢業,博士論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2年她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合作研究1年,随後又兩次赴德國做博士後研究。其間參與了德國科學基金會重大研究計劃SFB574項目和中德合作SiGer項目,并多次參與德國的科考航次考調查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和海底冷泉,得到了很好的學術訓練。

國家海洋局組織實施中國首次大洋環球科學考察,韓喜球參與了航次設計,并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參加了“大洋一号”太平洋航段和印度洋航段,尋找海底硫化物資源。2007年成為了中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多次帶隊奔赴印度洋調查,取得了很多重大發現。

說起給海底新發現命名,韓喜球津津樂道。“過去對新發現的海底地理實體命名不夠重視,往往隻是随意地編個号。”随着國家對海底地理實體命名越來越重視,中國對海底地理實體的命名進行了規範化和标準化的要求。2010年,韓喜球再次作為首席科學家領航大洋第21航次第7航段,又一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發現一個大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和多個熱液活動區。作為首席科學家,她可以為這個區域命名,因此這個大型礦床被她以家鄉杭州的“玉皇山”命名,目前已被載入國際洋中脊協會編輯的“世界海域海底熱液區”數據庫。

“說起命名這件事,我心裡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國家對大洋科考命名的工作越來越重視,現在已經有了非常系統的命名方式,明确界定了什麼樣的可以稱作海山(Seamount),什麼樣的隻能稱作海丘(hill)。”韓喜球介紹說。

2015年,國家海洋局向社會公布了中國數十年來所勘測命名的124個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名稱,其中印度洋的12個地理實體和4個熱液區就是近幾年來由韓喜球領航發現并提出命名的,她給這些地理實體賦予了準确的通名和包含中華文化或中國元素的專名。韓喜球介紹說2015年在西北印度洋發現了兩個活動熱液區,分别命名為“天休”和“大糦”。這兩個名字均來自詩經《詩經·商頌》,“天休”意為上天賜福。該熱液區屬意外發現,猶如天降福祥。“大糦”意為古時祭祀所用黍稷之類。該熱液區地形較為平坦,盲蝦、螃蟹等生物十分繁盛,猶如龍宮裡擺了盛宴。

首先是科學家

全球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71%,海底由于被巨大的水體覆蓋,大部分并未被人類認知。韓喜球介紹:“實際上深海探礦好比海底撈針,比如尋找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經過反複研究确定調查區域後,我們先通過探測熱液異常發現一些熱液活動的蛛絲馬迹,再順藤摸瓜找到熱液噴口進行細緻觀察和調查取樣。”目前,在國際海底區域探和礦區申請方面,中國已處在世界的前列。

每次出海,考察隊員們不但要克服各種惡劣的海況,還要在茫茫大洋中進行科學調查,有時候難免會遇到極端惡劣的環境,對于一名女性來說,勝任如此艱苦的工作環境并有所斬獲着實令人欽佩。然而韓喜球卻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這是我的工作,科學領域其實是沒有男女的差别,大家都是拿成果說話,并不會因為我是女性,就對我降低要求。”

然而韓喜球坦言,目前中國的大洋科考領域的确依然是“男人的戰場”。她舉例說:“比如一次出海有70多人參與,可能僅有兩位女性,最多的時候也沒有超過7位。”她笑盈盈地解釋道:“但是我從沒有因為我是女性而感到有任何不方便,科考船就相當于我在海上的辦公室和實驗室,所以在船上我頗有主人翁精神。男士們也因為有女性的存在工作上更加積極主動,氣氛更加和諧。”

對韓喜球來說,2010年發現海底“玉皇熱液區”的經曆,成為她在大洋科考中最難忘的一段回憶。“當時我們的科考經曆了很多困難,氣候條件非常惡劣,就在返航前的最後一天,我們發現了它,并成功采集了多金屬硫化物樣品。當時全船人員歡呼雀躍。”

韓喜球在從事海洋地質研究的幾十年裡,保持着科學家的嚴謹和女性的堅韌熱心科普

韓喜球認為:“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總是要求自己積極向上,滿腔熱情地對待工作和生活,給社會帶來正能量。”

韓喜球多次到大、中、小學去演講。2016年4月16日,在第47個“世界地球日”之際,韓喜球應邀到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作了題為《深海探秘》的科普講座。“給年輕學子們講述深海科學知識和大洋科考的經曆,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倡導大家保護海洋和保護環境,吸引他們畢業以後投身海洋事業。”

盡管科研工作繁忙,韓喜球依然熱衷于參與科普工作,2016年她接受了果殼網的科學顧問聘書,利用互聯網平台,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内與公衆分享海洋科學知識。由于她在科學研究之餘,熱衷公益事業,積極服務社會,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授予她2015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會服務獎。

韓喜球說:“作為海洋科學家,我們是幸運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能夠有機會得到國家經費資助到深海大洋去調查研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調查研究成果和經曆與公衆分享。”

“實際上有很多傑出科學家出身平凡,但通過自身後天的努力在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就。”韓喜球希望媒體多報道科學家的成長經曆和勵志故事,給家庭教育以啟迪,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