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6台灣經濟困局依舊

2016台灣經濟困局依舊

時間:2024-10-26 03:08:03

2016年是民進黨上台執政首年,在經濟發展問題上沒有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未能實現蔡英文“大選”時提出的“點亮台灣”之目标。

大陸遊客持續減少,台灣熱門景點顯冷清,圖為周末的阿裡山風景區神木火車站2016年是民進黨上台執政首年,在經濟發展問題上沒有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未能實現蔡英文“大選”時提出的“點亮台灣”之目标。經濟發展困局依舊:年經濟增長勉強“保1”,經濟發展動能嚴重不足;民生問題未有明顯改善,民衆更感“苦悶”。年底外貿出口與經濟增長翹尾,民間投資明顯增加,經濟形勢有明顯回溫迹象,但不确定因素衆多,預計2017年台灣經濟增長2%左右。

經濟增長勉強“保1”

2016年,台灣經濟增長在1%左右徘徊。2016年上半年,台灣經濟持續不景氣,還有惡化态勢,台灣地區統計主管部門先後兩次(2月與5月)下調經濟增長率至1.06%民間機構則普遍對“保1”不抱期待,大多降至1%以下。下半年開始,随着美國等外部經濟大環境的改善,台灣外貿出口恢複增長,經濟增長逐步重新調升。台灣地區統計主管部門于8月将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22%,11月進一步調升至1.24%,預示着2016年台灣經濟增長“保1”有望。就實際經濟增長結果看,台灣經濟有逐步走出低谷之勢,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預計達2.06%,創下近6個季度以來新高,預計第四季度會持續保持2%以上,全年基本可以确保1%增長率。

就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言,台灣上半年外貿出口、投資與消費均表現不佳,是上半年整體經濟疲弱的重要原因。其中,出口形勢好壞是台灣經濟景氣的關鍵指标:出口好,經濟好;出口差,經濟差。2016年前三個季度,台灣外貿出口持續下跌,但跌幅逐步趨于縮小,10月份開始由負轉正,增長9.4%,創下近26個月的新高;11月更是增長12%,這是經濟增長好轉的重要保障。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另一重要動能,而且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民間投資一直保持較低增長水平。依統計,2011年以來,民間投資年平均增長率隻有2%左右,2016年上半年民間固定投資僅增長0.79%,與2014年的3.17%、2015年的2.75%相比有明顯下滑,預計全年隻有1.15%。投資率(投資金額占國民收入GNI的比率)自2010年達到24.23%以後持續下降,預計2016年隻有20.06%;同期超額儲蓄率(占GNI的比例)則持續走高,預計2016年為14.89%,創下1988年以來的最高(台灣《工商時報》2016年7月4日)。這一現象顯示台灣投資渠道嚴重不足,超額儲蓄過高,不利經濟發展。不過,2016年下半年開始民間投資有明顯好轉迹象,第三季度固定資本形成增長3.24%,這是整體經濟好轉的重要标志之一。民間消費這項内需動能表現相對平穩,第三季度民間消費增長2.4%,好于預期,也是經濟好轉的另一重要原因。不過,這種經濟好轉是相對2015年以來的低增長或近乎零增長而言的,并非根本性的好轉與經濟景氣。台灣自2010年經濟增長10.6%,創下新世紀以來唯一兩位數增長紀錄之後就開始急速進入低增長時期,2011年至2015年經濟年平均增長率隻有2.5%,2016年1%的增長率顯然差強人意。外貿、外資表現不平衡

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台灣,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外貿形勢好,出口增長顯著,經濟增長就有了基本保障;外貿出口衰退,經濟景氣就會變差。2016年這一規律表現更為顯著。上半年,台灣外貿進出口持續負增長,自然影響到整體經濟,經濟呈現低增長。随着外貿尤其是出口形勢逐步好轉,第四季度更是顯著回升。11月,台灣外貿出口金額243.4億美元,年增長12.1%,創下46個月以來最大增幅。其中,智慧型手機、光學器材與集成電路等電子産品的國際需求回升是拉動出口主力。其中,電子零組件年增長達27%,是整體出口速度的3倍,也是2010年8月以來最大增幅。就10、11月台灣五大出口市場觀察,不論是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市場金額還是增長率,均大幅領先其他四個主要市場。其中,對東盟出口額與增長率僅次于大陸及香港,遠高于美國、日本與歐洲,美國、歐洲與日本分别居台灣出口市場的第三、四、五位。台灣進口則自9月份開始正增長,但起伏甚大,10月增長近20%(19.5%),11月僅增長3%,預計12月會持續增長。其中,1月至11月,資本與半導體設備年增長率創下近6年來最大增幅。這是經濟回溫、民間投資趨于積極并帶動原材料進口的主要體現。

2016年外商對台直接投資增長并不顯著,但因多個外商大型購并項目,導緻外商投資總額有明顯增加。據台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統計,1月至10月,外商對台投資項目為2838件,年衰退8.9%,投資金額達到102.9億美元,年增長178.9%。投資金額的大幅增長,并不是台灣投資環境改善、外商加大對台投資的結果,而是由于幾起大型企業并購案的資本交易所緻。相對整體經濟不佳,台灣對外投資仍呈現較快增長,1月至10月,台灣對外投資項目(不包括大陸)416個,年增長10%;投資金額突破100億美元,達103.5億美元,年增長10.1%。如果加上對大陸投資,則台灣對海外投資項目合計達604項,投資金額達177.9億美元。總體觀察,台商對海外投資遠大于外商對台投資。其中一個特别重要的現象是,台商對大陸投資占有很大比重,而大陸企業對台投資比例甚低。

觀光産業變“慘業”

就2016年台灣主要産業與行業觀察,表現不平衡,工業生産持續負增長,商業低增長,行業内部也有很大差異。總體看,電子、科技、石化、金融等産業表現不錯,知名或指标性企業營業收入與盈利普遍增加。最大的變化則是觀光旅遊産業的變化,尤其是大陸民衆赴台旅遊大幅減少對旅遊相關行業的沖擊。

近年來,在台灣經濟持續不景氣中,諸多産業表現相對欠佳,唯有觀光業一枝獨秀。馬英九任内,大力發展觀光産業,尤其是開放與鼓勵大陸民衆赴台旅遊,極大地促進了台灣觀光産業的發展。赴台觀光旅遊人數一年一個台階,并于2015年突破千萬人次大關,帶動旅遊等相關産業的發展。2016年上半年,在蔡英文上台執政之初,赴台觀光旅遊人數依然保持平穩增長,沒有顯著變化。下半年開始,兩岸關系陷入僵局,加上受大陸旅客重大傷亡事件影響,大陸赴台旅遊人數顯著減少,但日本、韓國與東南亞等旅客有所增加。依台灣觀光局統計,2016年1月至10月,韓國赴台旅遊人數達131萬人次,年增長32.6%;日本為152.6萬人次,年增長17.5%;東南亞地區122.7萬人,年增長12.9%;大陸旅客為308.8萬人,年下降11.7%。大陸旅客比重從上年的40%下降為25%左右。赴台觀光旅遊總人數基本與上年持平,預計達1066萬人次,再次突破1000萬人次。

盡管總體赴台旅遊人數變化不大,但以全島觀光旅遊為主的大陸遊客顯著減少,對台灣旅遊交通運輸、餐飲、酒店與醫療等相關行業産生很大沖擊,讓這一“黃金産業”頓時變為“慘業”。據統計,2016年5月以來,已有20多家遊覽車公司倒閉,旅館住房率顯著下降。同時,由于大陸旅客減少,兩岸航班相應減少,從7月7166架次降到9月的5818架次,航空運輸業也受到影響,尤其是以經營二線城市的複興航空公司因旅客減少、虧損增加,不得不于11月22日宣布停飛解散。台灣醫療界預計,陸客減少,影響到台灣美容醫療的大陸客戶減少,台灣醫療美容業至少損失2.5億元新台币。

民生問題未有明顯改善

蔡英文上台後,雖然口頭上一再強調重視經濟與民生問題,但卻排斥以經濟增長為主的經濟發展思維,更強調“創新、分配、就業”,但“想得到做不到”,未能有效推進與落實,經濟民生問題沒有明顯改善,反而變得更糟,尤其是讓原本對蔡英文抱有很大期待的青年人更為失望。

台灣中信文教基金會與《聯合報》公布的2016年度代表字是“苦”字當頭,随後的“變”、“悶”、“彎”、“狂”、“滞”等年度代表性的漢字,均充分體現了民進黨上台後“兩岸凍、經濟悶、人民苦”的台灣社會真實狀況,也是民生問題的集中反映。

台灣就業壓力并不是很大,失業率沒有明顯上升,2016年1月至10月平均失業率為3.94%,僅較上年同期上升0.18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失業率也不會超過4%,10月份失業人數為46.4萬人。這與過去經濟景氣周期講的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原理不一緻,這一現象與經濟景氣周期不規律發展與不對稱就業有密切關系。許多就業者是高學曆低就或高位低就以及非典型就業普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因。依據台灣地區統計主管部門2016年11月底發布的“2016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非典型就業人口(臨時性工作、派遣人力及部分工時等工作者)持續上升到79.2萬人,再創新高,較2008年的65萬人增加了近15萬人,占就業人口總數首次超過7%。這類就業者工資普偏低,不及正常就業者工資的一半,不僅生活相對艱苦,而且也拉低了台灣就業者的工資水平。另外,青年人失業率持續偏高,加上學貸壓力,“青貧族”問題非常突出。據調查,目前台灣有近30萬青年人有學貸,青年人畢業薪水普遍不足3萬元新台币,月還貸款平均需3000元,青年人生活壓力大。特别是由于島内政治紛争、兩岸僵局與經濟改革争議,導緻蔡英文上任後與旅遊相關行業企業倒閉現象顯著增多,不僅有大量旅行社、運輸公司、酒店與餐館等企業關門倒閉,尤其以複興航空公司無預警倒閉影響更為顯著。企業倒閉,直接造成大量員工失業,許多家庭生活受到影響。另外,調查顯示,想另找工作者人數持續下降,隻有52.2萬人,占就業者的比例降至4.65%。這與經濟動能不足、好工作難找與高齡化社會密切相關。

蔡英文執政後,迅速啟動一系列重大經濟民生改革,但因準備不足、政策變化頻繁,而引起很大争議,改革進展緩慢。2016年初,台灣全面實施周休二日制(每周正常工作40小時,有部分企業已于2011年率先實施),目前有65%的勞工已有周休二日,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或平均工時有所減少。依台灣地區勞動主管部門調查,2016年1月至9月,勞工每月平均工時為169小時,較2015年的173.5小時減少了4.5個小時;正常工時為160.8小時,較上年的165.1小時顯著減少。民進黨執政後,推出首個重大經濟改革方案就是勞工休假制度改革,企圖在勞工與資方之間取得利益平衡,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多次反複,結果引起很大争議。尤其是民進黨當局堅持取消傳統7天法定假日與實施“一例一休”制度,在尚未達成社會普遍共識情況下,于12月初依靠在台灣地區立法機構的多數優勢強行完成立法,引起勞工強烈不滿與社會廣泛非議。同時企業也批評此舉是“民粹治國”,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不利經濟發展。蔡英文上台後,改善民生與照顧勞工的承諾沒有兌現,交出了一份不能令民衆滿意的答卷。

民進黨執政後,台灣長期存在的薪資停滞問題并沒有改變。2016年1月至9月,台灣名義平均薪資為50097元新台币(基本工資與獎金等總收入),其中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9144元,均較上年同期隻有微小增長,若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實質薪資還減少了1.01%。

物價是民衆最關心的民生問題。2016年以來,台灣物價總體表現平穩,1月至11月消費者物價平均上漲1.66%,但第四季度開始有明顯上漲趨勢。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97%,創8個月以來新高,尤其是年底前台灣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價格顯著上漲,普通民衆的生活壓力增大。可以說,蔡英文執政後,她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沒有亮點,沒有赢得人民的信賴,反而民怨更多,這是執政者必須深刻檢讨的。

台灣台北西門町,人潮熙攘王建民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