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伊朗要再造一次“核導迷宮”?

伊朗要再造一次“核導迷宮”?

時間:2024-10-25 03:25:54

6月12日,當全球媒體都把目光投向新加坡美、朝領導人的“曆史性會晤”時,伊朗總統魯哈尼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了電話。魯哈尼在電話中除了贊賞歐洲對“伊核協議”的支持外,他還特别強調說:歐洲應該把對“伊核協議”的支持與行動和具體措施相結合。而馬克龍則回應說:希望伊朗能毫不含糊地履行其義務。看到這兩人的這段對話後,我想到一天前伊朗《德黑蘭時報》的兩則報道,于是就确定了這期專欄的标題。

先說《德黑蘭時報》的兩則報道:一是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内伊在6月10日會見伊朗科學家時說,濃縮豐度為20%的濃縮鈾是伊朗人才和青年人能力的一個例子。經過他們堅韌不拔的努力,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我們不需要從美國、法國和俄羅斯進口。二是6月10日伊朗航天局局長巴拉裡(MortezaBarari)表示,發展國産衛星是目前該局的優先事項。他還表示,伊朗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的一些項目,預計幾個月後就可以完成。看到這兩則消息,很難不讓人想到在“伊核協議”孕育期的2013年,伊朗用運載火箭先後将兩隻猴子送入太空的試驗以及同年伊朗宣布已濃縮出豐度為19.75%的濃縮鈾的往事。事實上,今年6月4日哈梅内伊要求伊朗原子能機構在“伊核協議”範圍内立即恢複19萬分離功濃縮鈾能力的講話,也是他2014年7月在“伊核協議”談判的關鍵時刻所提出的一個條件。其實,這些舉動都是當年伊朗在向“伊核協議”其他談判方展示其建造的“核導迷宮”。

那麼這個所謂的“核導迷宮”與2015年7月達成的“伊核協議”有什麼關系呢?簡單說,從2009年開始至2015年7月達成“伊核協議”的6年多時間裡,奧巴馬政府曾先後對伊朗采取了接觸(2009年3月奧巴馬用波斯語向伊朗問候新年好)、秘密行動(以色列參與的網絡病毒和刺殺核科學家)和制裁(英、法、德參與的石油禁購),但最終都沒能阻止伊朗用濃縮鈾和運載火箭建造所謂“核導迷宮”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奧巴馬雖然多次表态說: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是無法容忍的,但他從來不說:一個擁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伊朗是無法容忍的。這就是伊朗建造“核導迷宮”給奧巴馬政府造成的“困境”。換句話說就是,在伊朗一步步地把自己變成一個能留在《核不擴散條約》限制内的“虛拟核國家”的同時,卻把戰争還是談判的選擇權留給了奧巴馬政府。而在奧巴馬政府當時已準備從中東抽身并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時,伊朗建造“核導迷宮”的舉動,對奧巴馬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個戰略牽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允許伊朗可以進行有限鈾濃縮但又必須接受24小時核查的“伊核協議”才于2015年7月誕生。

現在的問題是,在特朗普政府決絕地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再次重演建造“核導迷宮”之舉還有什麼意義呢?從6月12日魯哈尼與馬克龍的通話内容上看,不排除是伊朗以此鎖定歐洲三國繼續維護“伊核協議”的一種手段。當然,從時間點上看,也不排除是伊朗向朝鮮發出的一個警示,即對特朗普政府做出的任何沒有約束力的政治承諾都不能輕易相信。即便有安理會第2231号決議的擔保,即便有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超過10次的核查證明,也都無法阻擋美國政府的一紙禁令。唯一能自保的,就是自己手中的核導技術存量。值得注意的是,6月13日《德黑蘭時報》頭條文章的标題是:一筆可疑的交易——朝、美曆史性會晤後簽署了“全面”文件。6月4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出席紀念伊朗共和國之父霍梅尼逝世29周年活動。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内伊當天宣布命令,要求伊朗原子能組織立即提高鈾濃縮能力(視覺中國供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