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偉初夏的清晨,我們随雲南省.."/>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高黎貢山河谷楤木帶來的改變

高黎貢山河谷楤木帶來的改變

時間:2024-10-23 02:45:08


    □文/和偉

初夏的清晨,我們随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宗委主任普利顔下鄉,來到離州府六庫不遠的泸水縣魯掌鎮三河村。

“我們今天早上剛摘下的刺籠苞,通過快遞加航空快運後第二天就能送到北京、深圳、昆明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上,每市斤80元還供不應求。這在以前真是不可想象的事呢。”

剛進三河村,漢族村民袁開友就迎了上來,笑盈盈地向客人報喜。

提起現在的三河村,在泸水縣乃至整個怒江州都是“飛機上吹喇叭——名聲在外”。這個以傈僳族、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貧困山村,12個村民小組306戶1269人全部居住在高黎貢山的古炭河、彎轉河、滴水河三個河谷裡。過去,村民們所有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種玉米、荞麥和養幾頭豬、幾頭牛,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些年來,看到周邊村寨的村民們通過産業結構調整,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三河村的村民坐不住了。“十二五”期間,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州農業局、州民宗委、州旅遊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鼎力支持下,村裡制定了“資源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林、緻富靠林”的發展思路,立足山區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發展草果、花椒、核桃、茶葉種植和畜禽養殖,逐步建立起獨具特色的立體化種植和養殖模式,帶動了全村的經濟發展。截至目前,三河村核桃種植面積達13500多畝,草果、花椒、刺籠苞、茶葉等經濟作物7000多畝,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雙豐收。此外,村裡還根據當地氣候溫涼、距州府較近的區位優勢,建起10多家農家樂。去年,全村人均經濟收入達5000多元,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貧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袁開友屬于“不走尋常路”那類人,自小在三河村長大的他中學畢業後就外出做房屋防水和建材生意,并有了一定的積累。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家鄉随處可見無人問津的刺籠苞(楤木嫩苞)在外地大城市非常暢銷,于是通過網上查詢了解到楤木是一種食藥兼用的速生速長樹種,皮、根皆可入藥,枝丫上的嫩苞葉子則可以食用,對前列腺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輔助療效,因而很受市場歡迎。自己家鄉就有那麼多楤木,為什麼不大力種植向外銷售呢?袁開友毅然放下手中的生意,從2009年開始,在村裡發起成立河新楤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從山上采掘野苗、到外地收購種子等形式建立基地開始人工種植楤木。經過不懈努力,于2011年獲得成功,掘得了人工種植楤木的第一桶金。袁開友信心倍增,于2014年注冊成立怒江三河源林農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發展楤木種植,帶動當地的100多戶漢、傈僳等各族群衆增收緻富。目前,除公司自已建成的400畝基地外,還帶動群衆種植100多畝,且已開始采收。公司還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向全縣的貧困鄉村提供種苗發展楤木。至今已發展500多畝,預計豐産期時每畝産值可達8000元以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