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明第一奸臣嚴嵩
如果要評選出大明王朝的奸臣排行榜,那嚴嵩必定名列前茅。這位權臣獨攬朝政長達二十餘年,不僅貪污受賄、結黨營私,還殘忍地殺害忠臣,權勢之大,幾乎能隻手遮天。然而,随着其子嚴世蕃被斬首示衆,嚴嵩及其子孫最終淪為平民,他那禍國殃民的官場生涯也就此畫上句号。或許,嚴嵩對嘉靖帝來說隻是一顆棄車保帥的棋子。他的崛起是嘉靖時代的一種必然選擇,而這一切都源于嘉靖帝的政治策略。從這個角度看,嚴嵩更像是嘉靖帝手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擺布。
嚴嵩,生于1480年,卒于1565年,其祖籍為江西。他出生于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個屢次落榜的窮秀才。嚴嵩自幼聰慧過人,年少時便能吟詩答對。他在九歲那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縣學;十九歲時又成功考取舉人;二十五歲更是高中進士,名列二甲第二名,并被選為庶吉士。
嚴嵩剛進入翰林院沒多久,便嶄露頭角,其出衆才華得到衆多士大夫的贊賞。正德二年(1507年),嚴嵩獲授翰林院編修一職,但沒過多久,他卻以身體欠佳為由辭官還鄉。自此以後,嚴嵩在汾陽縣的靈山隐居讀書,一待便是整整十年。在這十年間,他過着相對貧寒且平靜的生活。在此期間,他曾感歎道:“久抱沉疾,既不能從事于世務,又弗能理故業,徒以病軀仰食官祿,非所宜也!”于是他決定歸鄉養病,學習種田之法。這段時間,嚴嵩過着田園般的生活,而此時的朝廷正處于大宦官劉瑾專權時期。
劉瑾執政時,許多忠良之士遭受殘酷迫害。劉瑾倒台後,正德十一年(1516年),嚴嵩得以重回朝廷并恢複官職。在嘉靖帝統治時期,翰林院學士夏言因為在一場關于皇統的重要争論中表現出色,赢得了皇帝的賞識,并因此得到了晉升。他成為了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太子太傅,還被封為少師。嚴嵩見此情形,極力讨好夏言。考慮到兩人是同鄉關系,而且嚴嵩口才極佳,最終成功獲得了夏言的推薦,從此仕途一帆風順。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嚴嵩擔任禮部尚書。由于嘉靖帝非常重視禮儀,禮部尚書這個職位顯得尤為重要。嚴嵩利用這一機會與嘉靖帝頻繁接觸。然而,此後的嘉靖帝逐漸喪失了讓明朝強大起來的決心,沉迷于道教修仙,一心追求長生不老之術,頻繁在宮中舉辦齋醮活動,渴望早日成仙。
然而在這種場合中,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點燃獻給上天的青瓷,這被視為向天庭呈報祥瑞的象征。而嚴嵩在了解了嘉靖皇帝的特殊癖好之後,憑借其卓越的文采,精心撰寫了一篇篇精美的青瓷,深深打動了嘉靖皇帝的心弦。這些青瓷不僅展現了嚴嵩的才華橫溢,更體現了他對嘉靖皇帝的深入了解和迎合。
然而,夏言卻對嘉靖皇帝沉迷于道教的行為感到極度不滿。他認為這種迷信的行為無助于國家的發展和繁榮,隻會讓皇帝陷入虛幻的世界中。因此,對于嚴嵩巴結讨好嘉靖皇帝的舉動,夏言心生反感。他覺得嚴嵩的行為過于谄媚,與他作為一名正直官員的原則背道而馳。
嚴嵩曾多次試圖拉攏夏言,甚至邀請他到府上做客。嚴嵩親自登門送上請帖,希望能夠與夏言建立良好的關系。然而,夏言對嚴嵩的邀請毫不客氣地予以回絕。他不願意參與這種阿谀奉承的活動,也不想與嚴嵩這樣的人為伍。夏言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信仰,不為權力和利益所動搖。嚴嵩并沒有放棄,而是直接跪在門外朗讀請帖。直到日落西山,夏言才被他的誠意打動,答應前往赴宴。然而,即使到了嚴嵩家中,夏言依然面露不悅之色。在宴會上,夏言隻喝了幾口湯便拂袖而去。這次羞辱讓嚴嵩心中萌生了報複的念頭。此後,熱衷于修仙的嘉靖皇帝将沉香木制作的香葉賜給夏言和嚴嵩觀賞。夏言認為這不符合禮法制度,堅決不肯佩戴;而嚴嵩則恰恰相反,欣然接受并佩戴起來。
他不但每逢上朝總是帶着一臉谄媚的笑容,乃至還拿青紗罩住儀表莊重。在嘉靖的深邃目光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态度,如同晝夜分明。其對自身的忠誠傾向,皇帝洞若觀火、一目了然。自此,嚴嵩憑借其獨到的洞察與迎合,日益深得龍心。
而曾被寄予厚望的夏言,眼見自己一手栽培的得力助手,非但不思回饋,反而以全是象牙,心中憤怒難平。遂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對嚴嵩的彈劾之路。然而,嘉靖對此無動于衷,甚至明裡暗裡皆對嚴嵩予以庇護。即便是最為敷衍的回應,在皇帝眼中也仿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備受贊譽。
一時間,嚴嵩的勢力如日中天,遍布朝堂。他開始利用皇帝的寵幸,對夏言進行無端的指責與構陷。世宗一怒之下,将夏言貶谪,使其遠離權力中心。
然而世事難料,就在世宗對嚴嵩委以重任後不久,便發現嚴嵩雖然在撰寫青詞方面才華出衆,但對于國家治理和政務處理卻表現得十分平庸,缺乏才能和見識。因此,世宗決定重新召回夏言,并讓他的地位超越嚴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嚴嵩不得不收起自己的銳氣,低頭順從,表現出極度謙卑的态度。這一切都是因為夏言掌握了嚴嵩之子嚴世藩貪污腐敗的确鑿證據,嚴嵩害怕這些事情會被公開曝光,影響到自己的仕途和家族利益。無奈之下,嚴嵩隻能親自帶着兒子登門向夏言道歉求情,希望夏言能放過他們。
看到嚴嵩父子如此可憐的樣子,夏言心中産生了憐憫之情,答應不将這件事公開,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然而,夏言并沒有意識到,嚴嵩表面上的溫順背後隐藏着深深的殺機,時刻都在尋找機會,企圖将夏言推向絕境。
時間來到了公元 1544年,地處邊疆的鞑靼人毫無預兆地對河套地區發動了一場兇猛的突襲。面對如此緊迫的局勢,夏言展現出了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臣風範,他迅速地向皇帝推薦了曾其這位将軍,期望他能夠挺身而出,抵禦外敵。然而,皇帝最初卻抱着僥幸心理,希望能夠收回河套地區。
與此同時,嚴嵩心中充滿了各種算計。他憂心忡忡,如果曾其成功赢得這場戰争,那麼夏言将會變得更加強勢,而自己将如何與他抗衡呢?因此,嚴嵩全然不顧邊境戰事的緊迫性,指使仇栾去誣陷曾其,指控他虛報軍情,貪污軍饷,并與夏言有所勾結。嚴嵩甚至親自出馬,在皇帝面前煽風點火,聲稱夏言和曾其懷有不良企圖。皇帝聽信了嚴嵩的讒言,最終導緻曾其被處死,夏言則被打入大牢。
然而,嚴嵩并未就此罷休。他繼續散布謠言,稱夏言辱罵皇帝。皇帝聽聞後,怒不可遏,認為自己遭受了極大的侮辱。于是,在1548年的十月,皇帝毅然決然地下令将夏言斬首。夏言的親戚們也幾乎無一幸免,紛紛受到牽連。至此,嚴嵩已經68歲高齡,但他的陰謀得逞,使得夏言及其家族陷入絕境。
他在這場激烈的争鬥中最終獲勝,并成功地重新登上了内閣首輔的高位。盡管仇栾曾協助嚴嵩除掉了夏言,但他并不甘心受嚴嵩的控制,因此暗中向嘉靖帝告發了嚴家父子的所作所為。嘉靖帝對這些事情非常重視,開始疏遠嚴嵩。在曆史的風起雲湧中,嚴嵩的權力地位搖搖欲墜,似乎随時都有可能崩潰。然而,命運似乎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就在他深陷絕望深淵的時候,一場意外的變故徹底改變了局面。仇栾,這個曾經是他政治敵人的重要人物,竟然在短短時間内病重身亡。這讓嚴嵩感到無比震驚,因為他從未預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仇栾的去世,他生前的行為也逐漸暴露出來。嘉靖帝終于發現其中存在問題,對仇栾的指控産生了深深的懷疑。結果,那些曾讓嚴嵩煩惱不堪的舉報信不僅沒有成為他的噩夢,反而成為了他與皇帝關系緩和的機會。
自那以後,嚴嵩在朝堂之上可謂是權傾朝野、位極人臣,他的地位穩如泰山,堅不可摧。任何想要對其權威發出質疑或挑戰的聲音都會被毫不留情地壓制下去,根本無法掀起一絲波瀾。
明朝的政局在嘉靖帝的默許之下,漸漸變得越來越糟糕,不斷下滑,最終跌入了黑暗的無底深淵。身為内閣首輔的嚴嵩,不僅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更沒有想過要為皇帝排憂解難,分擔壓力,反而是沉浸在權力的漩渦裡,無法自拔。面對皇帝做出的每一個荒誕可笑的決策,他都極力讨好,谄媚至極。國家的興衰榮辱,百姓的生死存亡,在他眼裡似乎已經變得無關緊要,輕如鴻毛。在他心中,隻有一件事情值得他去追求,那就是如何鞏固并擴大自己的權勢,讓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而嚴嵩的兒子嚴世藩,則是将這種不良風氣發揮得淋漓盡緻,甚至走向了極端。他依仗着父親的權勢,大肆賄賂皇帝身邊的宦官,以此來建立自己的情報網絡,将整個皇宮都納入其中。皇帝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最為可惡的是,嚴世藩竟然公開叫賣官職爵位,并明确标注價格,隻要有錢就能買到想要的官位。
無論是七品的周盤還是六品的通盤,隻要銀子到位,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甚至連刑部和吏部這些重要部門的職位,都成為了他們斂财的工具。隻需花費區區兩銀子,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讓其仕途變得截然不同。這種現象,無疑是明朝政治腐敗的真實寫照。嚴嵩父子利用權力之便,将國家機器變成了他們私人的提款機。而嘉靖皇帝卻沉湎于自己的幻想世界,對這一切視若無睹。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嘉靖皇帝對嚴嵩的寵愛也如流水般漸漸消逝。與此同時,徐階卻赢得了嘉靖皇帝的信任,成為了他的心腹大臣。此時,徐階與嚴嵩之間的權力鬥争已然浮出水面,嚴嵩的罪行也越發明顯,他的貪婪和腐敗行為讓朝廷内外怨聲載道。
嚴嵩曾仗着自己是嘉靖皇帝的寵臣,肆無忌憚地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甚至殺害忠良。雖然這些罪行早已被人揭露,但由于嘉靖皇帝的庇護,嚴嵩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但如今,形勢發生了變化,嘉靖皇帝對嚴嵩的忍耐終于到達了極限。
就在嘉靖四十一年,一封彈劾嚴嵩之子嚴世蕃謀反的奏折被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這份奏折詳細列舉了嚴世蕃的種種罪行,其中包括謀反等大逆不道之罪。嘉靖皇帝看到這份奏折後,心中的怒火瞬間爆發,他再也無法容忍嚴嵩父子的所作所為。于是,嘉靖皇帝毫不猶豫地下令将嚴世蕃逮捕,并最終将其斬首示衆。這一舉措震驚了整個朝廷,人們紛紛稱贊嘉靖皇帝的英明決斷。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那位名叫徐階的人物。此人智謀非凡、手段高超,正是他的出現打破了嚴嵩父子一手遮天的局面。他巧妙地利用各種機會,讓嘉靖皇帝看清了嚴嵩父子的真面目,最終成功地讓他們失去了皇帝的寵愛。嚴嵩及其子孫因此被貶為平民,結束了他們在朝廷上的輝煌生涯。
曾經權傾朝野的首輔嚴嵩,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他在八十七歲高齡時,孤獨地死在了一間破舊的草屋裡。嚴嵩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獨攬朝政大權,但他對兒子嚴世蕃過度寵溺與信任,使得嚴世蕃驕奢淫逸、臭名遠揚。後世人們将其視為奸臣,他的行為不僅令自己身敗名裂,更給國家帶來了無盡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