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花道
花道也稱“插花”、“華道”、“生花”,即把适當剪下的樹枝或花草經過藝術加工後插入花瓶等器皿中的方法和技術。同茶道一樣,花道既是藝伎表演的項目,也是藝伎培養藝術氣質的功課之一。
藝伎的花道藝術美包含着各種各樣的要求,花的色彩、明暗、大小、輕重、寒暖、清濁以及枝、葉、莖的不同都表現着不同的美。另外,插花所用花器的形狀、材質、顔色等也對作品有很大影響。還有在插花藝術上,對花的素材的剪切、彎曲、曲直等造型上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而且還考慮到花的生理特性,采取在水中剪切花莖以防止導管進入氣泡,或燒其根部、或打碎根部、或用藥水浸泡根部,以改善花對水分的吸收。
藝伎的花道藝術雖然複雜多樣,對插花藝術美的認識也是因人而異,但有一點,即超越其外觀的裝飾性,通過插花來表現自我的精神追求卻是一緻的。另外,插花藝術還有三個共通的基本理念,即:“天、地、人”,這是構成宇宙的三要素,輕上為天,重下為地,人代表萬物,使天地和諧。這種天、地、人三要素正是代表着大自然,插花藝術也正是要通過具有生命的花木素材,創造出瞬間的造型美,來表現這種代表大自然的理念。
茶、花、酒、棋、書傾心陶醉-藝伎之"品"(2)
花道使用的花器、工具等因流派及插花的種類不同而各異。花器的材質多為陶瓷,也有金屬、玻璃、木、竹、塑料等。從花器的形狀來看,也是多種多樣,有壺狀的、盤式的、高腳式的,形狀有圓形的、四方形的、正方形的、長方形的、菱形的等等。使用的工具大緻有花铗、花留、水壺、刀、鋸、鉗子、錘子、鐵絲、兩頭釘等。
花香,是花的内涵;而與藝伎相對應的,是美貌以外的東西,如:學問、修養、素質、性格等等。藝伎的天性是愛花的,愛其豔,愛其麗,愛其香,從古至今,從舞台到現實,頭上戴花,臉上貼花,身上穿花的藝伎,屢見不鮮。
藝伎如花,那容貌是天賜的珍奇。她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獲取她需要的一切東西,比如名利、财富、地位;比如知識、能力、健康;比如氣質、風度、自信等身外之物。她們是擁有美麗的容貌,又懂得珍惜的女人,更是絕頂聰明的女人!但即便是傾國傾城,也總有玉隕香消的一天。世人可以欣賞她那份超乎尋常的動人心魄的美麗,對她的每一天的變化每一處的美發出欽羨和欣喜的驚歎,對她的每一點瑕疵每一個缺點表示出理解和寬容。
酒道
自古以來,藝伎喜歡清酒可謂名不虛傳。
清酒是用秋季收獲的大米,在冬季經發酵後釀成的。可以說,“酒是米、水以及酒曲子的藝術結晶”。與燒酒相比,清酒更适合正規禮節的宴會。于是,工作的原因使藝伎對清酒深愛不已,舉杯多為清酒。
藝伎是水做的,之所以如是說,因為藝伎似水,有水一般的溫柔,水一般的清澈,水一般的透明,水一般的氤氲,讓人賞心悅目戀戀不舍,甚至讓人神魂颠倒如癡如狂。酒與藝伎的結合,是酒最靈性、最盡緻、最悠遠、最完美的釋放。
更形象一點的說法是,藝伎是一杯酒,她的好處與滋味需要你仔細地品嘗,隻要你認真,其中的差别哪怕是細微的差别都不難發現。自古酒色不分家,藝伎是一杯絕世的美酒,世人難得一見,隻有富商闊少才能一睹芳容。要把她比為酒,隻能是美酒,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那種美酒,而是路易十六,或者已經珍藏上百年乃至幾百年的茅台五糧液等等的那種美酒。這樣的美酒,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平常人肯定無法嘗到。
僅僅漂亮、美麗,這些詞遠遠不夠,藝伎還必須具備溫柔、善良、可愛、善解人意等等可貴的品格,尤其還必須具備廣博的學識、良好的修養、優雅的風度、高貴的氣質。這樣優秀的女人比之于酒,當然是名酒甚至是名酒中的精品。這樣的好酒,一看包裝就喜歡,就想喝,不管有多貴,都要買點來嘗嘗。隻要你一打開瓶蓋,一股香味兒便撲面而來,或幽幽的濃香,或淡淡的清香,或悠遠的醬香。呷一點初而無味,繼而滿口生香沁人肺腑,終而餘香袅袅回味無窮,讓你永世不得忘懷。
棋道
圍棋引進到日本後,主要還是流行于貴族階層中。在宮廷女官和貴族小姐中,圍棋也往往是其不可或缺的修養。紫式部《源氏物語》、清草納言《枕草子》等曾多次寫到宮廷、貴族下棋的場面,展示了圍棋這一被視為高雅的娛樂在上層社會的流行情況。
日本圍棋很講究棋形的完美,注重厚勢,穩重為上。它的藝術性較強,帶着一種靜的文化氛圍,像水,一刀斬去無非點點彩虹。藝伎崇尚優美、纖細的生活情趣,作為與琴、書、畫并稱四藝的圍棋,也自然成為她們必備的修養之一。她們纖纖玉指撚起棋子輕扣棋盤的動作,自有獨到的風韻。
纖指輕扣棋子,或舉目盼眺,或低眉思索,這時藝伎所有的風韻都仿佛融合在棋局當中。藝伎在修煉棋道,棋局也同時在修煉藝伎,使得她們在男人的世界裡更加迷人。看着棋局之中每一顆黑白子的起落,伴随着玉指滑動的軌迹,我們就設法猜測她們的心靈。從她們彩袖沁出的點點芳香,足以讓客人渾然忘俗。
如果把藝伎比作提琴,男人是那個拉琴的人。也許,這男女之間的關系比作藝伎與圍棋更為恰當,一顆顆沒有生命的棋子,在藝伎的手中,或華麗奔放,或空靈飄逸,或剽悍淩厲,或穩如磐石……就如一個個藝伎,在男人的陪伴下,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書道
書道,即是書法,與茶道、花道,并稱為日本的所謂“三道”。在日本,書法不僅是一種文字的書寫,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藝術來學習、推廣,甚至把它當作是修身養性的藝術。日本人認為書法是“心靈的藝術”、“偉大的文化遺産”。
書法藝術自古盛行于中國,後來普及到朝鮮、越南和日本。奈良時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國唐朝文化,書道也不例外。754年,中國僧人鑒真東渡,帶去“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真迹,使“二王”書法在日本流傳,并産生空海、嵯峨天皇等著名書法家。17世紀中葉,中國黃檗、宋名僧、隐元等赴日,帶去了中國造詣很深的書法,使日本書道得到了極大發展。到了清末,清朝公使館官員楊守敬,帶去的1萬多件拓本碑帖,給日本書法帶來劃時代變化,被尊為日本書道的現代化之父。如今,日本書道極為普及,學書道的人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
對于藝伎來說,書道是必不可少的修身課。書道的訓練也是非常嚴格的,要求姿勢正确、心情平靜、集中全身的力量去寫,對坐、站、跪、蹲各種姿勢和執筆、運腕、用筆等基本功也都有嚴格的要求。
茶、花、酒、棋、書傾心陶醉-藝伎之"品"(3)
書道本身沒有太多的色彩,隻是簡簡單單的黑白兩色,卻能将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融入其中;線條本身無情,可通過線條的粗細潤枯的不同,又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藝伎的情緒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筆下的一個個字就變成了情感的載體。
通過書道,藝伎付之予情感,付之予生命,實現了生命的寄托。這一點,古人早就認識到了,于是就有了“字如心畫”之說。正如王羲之行書,清朗俊逸,字裡行間,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度;而顔真卿的楷書,氣宇軒昂,觀之如置廟堂之上,肅然起敬;那颠張狂草,飛檐走壁、氣勢奔騰,真可讓你忘乎所以,要跟那蒼勁的線條一起手舞足蹈起來。
手執竹管,在黑白世界裡神遊,随着筆下線條的粗細變化,枯濕相襯,藏鋒露鋒,方筆圓筆,情緒起起落落,物我兩忘,仿佛天地瞬間盡在掌握,飛雲瀑布,流沙走石,高峰深谷,汪洋大川,一時間都化為眼前這黑色的線條。書道,可以給藝伎一份難得的甯靜。
FO4垂譽千秋載--著名藝伎的人生之旅
維新之花——君尾
她雖然出身風塵,但在明治維新的那段動亂的歲月裡,她曾多次營救了倒幕的志士。為了情人,她送出了随身攜帶的被視為藝伎之魂的銅鏡,而情人也回贈她象征武士精神的武士刀。銅鏡在關鍵時刻救了情人的性命,武士刀卻依然帶在她身邊,她就是被奉為維新之花的藝伎——君尾。
君尾出生于一個武士家庭,因父親被仇人所殺,家道中落,無力生存,幼年的她不得不進入藝伎館學藝,最後成為“島村屋”藝伎館的藝伎。她經常在一個叫“魚品”的茶屋表演,在這裡,她結識了許多來自長州藩的勤王志士,像後來成為明治維新核心人物的高杉晉作、木戶孝允也包括在内,并對他們提供了多方的幫助。正因為如此,在當時日本的京都衹園,君尾當數最著名的勤王藝伎。
長州藩位于現在日本的山口縣,是勤王攘夷最為激進的鄰國之一。1857年,長州藩的吉田松陰創辦了“松下村塾”,宣傳攘夷改革。吉田是幕末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後來對日本曆史起着決定作用的人物很多都出自他的門下,如高杉晉作、伊藤博文等。在吉田松陰的指導下,長州藩出現了很多激進人士,他們都是倒幕運動的主要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