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鉛和汞對皮膚有刺激作用,所以藝伎常常未衰而皮膚黑黃。還有廉價的白粉,則是用白土和夜莺糞制作。
她們的嘴唇也被塗上白色的“塗料”,隻在上面畫了一個小小的櫻桃口。海明威把日本藝伎的嘴唇比做白雪上的一點血,比喻得非常到位。這樣打扮一次,要花一個多小時。裝扮完後看起來,就像戴了一個面具。這種審美觀來自日本的古典戲劇“能”,演員表演時就戴着一個面具。這種面具表情似笑非笑,帶三分哀愁,這樣就讓觀衆把注意力放在身手動作上,不必注視臉部。
藝伎們還要注意的是笑不露齒,因為無論牙齒怎麼白,和臉的白比起來都相形見绌,一旦大笑,牙齒露出來,顯得很黃,就大煞風景了。所以藝伎學徒們含蓄、神秘、優雅地微笑時,如同蒙娜麗莎一樣隻牽動嘴角的一點肌肉。而且,笑時羞怯地用手掩住嘴,這樣的姿勢風雅而多情,是最經典的。
藝伎很清楚自己的皮膚性質,會不惜血本去尋求最适合自己的完美。隻有令她們無可挑剔的化妝品才可滋養她們的虛榮心。她們沒有辦法容忍有一顆瑕疵突然冒出臉面,影響妝容的完美。她們會千方百計地去掉這塊黑色的印記。青春很短暫,藝伎們卻執著地希望青春的光彩一輩子留在她們臉上。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精心修飾自己的臉,有了光彩的臉也就有了驕傲的自信,所以她們的精力充沛。
正因為如此,對個人才藝和品德要求都極高的藝伎們,如何才能在盛妝之下盡量讓肌膚保持雪白細膩顯得更加重要,她們的經驗最值得苦惱的女孩子們借鑒:
為了保持肌膚的細嫩,藝伎們很注意飲食美容。除了傳統的“味噌湯”(一種醬湯)外,在100~150克白米飯裡攙上一點兒生奶油或是剛剝下來的桔子皮就是早飯了。午飯和晚飯也是同樣,食譜上絕對看不到一點油膩的食品,一盤新鮮的生菜沙拉是她們堅持不棄的菜肴。另外,白米飯團也是她們清潔肌膚的一種工具。把一個比較幹燥的小飯團放在臉上輕輕揉搓,可以幫助粘出毛孔中的污物,使嬌嫩的肌膚永遠保持潔淨、細膩。
有不少藝伎相信,“漢方藥”(即中國傳統草藥)是最佳的美白護膚品。她們要求在自己的專用化妝品中加入諸如白蒺藜、白芨、白果仁等常見藥材,而且對人參、燕窩等補品在化妝品中的含量也斤斤計較。
藝伎的苛刻要求使許多老牌的日本化妝品公司叫苦不疊。因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她們的選擇左右了日本美白化妝品市場的走向。普通女孩子堅信,選擇藝伎常用的護膚品是最有保證的。日本的“KANEBO”化妝品公司部門經理山田先生曾說:“我們在推出了仿古的金箔吸油面紙,希望能夠讓最挑剔的客人也感到滿意。因為它是藝伎最早使用的,僅憑這一點就能證明它的材料等級和加工過程絕對是最有質量保證的。”可見,藝伎的選擇在化妝品市場的分量舉足輕重。
當然,日本藝伎的美白手段不盡于此。京都一位告别藝壇的著名藝伎曾經吐露了她的美白秘訣:每晚溫水淋浴後,再用加了半升日本清酒的熱水泡40分鐘澡。雖然不知道這種秘方是否對每個人都有效,但這種秘訣的流傳,卻顯示了人們對藝伎的美的傾慕,對藝伎化妝的認同。
邂逅華麗女人——藝伎的服飾(1)
藝伎的演藝精彩動人,婀娜的體态配合勾人心魄的琴技往往能讓客人徹底忘俗。而藝伎能表現出這樣的婉約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她們的服飾。
藝伎所表演的是古典藝術,藝伎的服飾自然也是古典的和服,這種和服基本上保持了江戶時代的形象。在明治維新以前的江戶時代,藝伎的穿着是時尚的風向标,她們引領了時髦和潮流的概念,是當時仕女佳人紛紛效仿的對象。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式樣,是在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按照日本人的傳統習慣和審美觀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現在日本人穿的和服早在600多年前就已基本定型,其後沒有太大的變化。和服的穿法比較複雜、講究。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系上腰帶,再系上“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屐或木屐。
藝伎的和服有所不同,是和服中最為華麗的一種,精緻的手工與矜貴的質感也是其身份的識别簽。首先是料子講究,大都是绫羅綢緞,上面印有絢麗的花紋。藝伎根據季節,選用不同花紋的和服,如早春時節,穿水仙花圖案的和服,仲春時節則是櫻花圖案,晚春時用紫藤花紋等。在慎重的場合,和服的雙肩、雙袖和背部還要綴上家紋。家紋是日本古時大戶人家的标記圖案,世稱家徽。藝伎所佩戴的家紋是所屬的藝伎館的标記,有黑底白紋和彩底白紋兩種。一件件花團錦簇的和服不是剪裁、縫紉而成,而是一整塊繡花的布料,一層一層地包在身上,由一排布帶系成的。上下一體,斜襟右掩,中間用腰帶束起。一件手工縫制的和服就要1.5萬美元,如果租用,2個小時也要100美元。每個愛惜自己的藝伎起碼都有10件和服。
在式樣上,藝伎的和服袖子特别寬大,衣襟很長,特别是舞伎,衣襟拖在身後,顯得身材修長。日本的女人大多身材嬌小,由于這一點,和服的審美功能和西服不同,不是顯示身材線條,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掩飾身材不足。和服衣領低開,露出頸脖,這是人體中最苗條的部位。腳上穿木屐,特别是藝伎的高齒木屐,鞋底高達10公分以上。長裾蹁跹遮蓋住木屐,再把腰帶束在胸部,在視覺上産生身高腿長的感覺。
和服的式樣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日本對和服的改造,主要是在腰帶上。過去有兩種,一種是細長的,綴以璎絡裝飾,随風飄舞,如同敦煌壁畫中飛天的形象。另一種是皮革,飾之以金玉寶石,佩戴在朝服上。日本原來的腰帶也和中國一樣,到了17世紀以後,腰帶逐步變寬變長,最後形成寬一尺,長約四五米的大腰帶。
腰帶用較厚實的絲織品制作,上面織成吉祥圖案,有時還嵌以金銀絲,繡上美麗的花紋。寬大的腰帶層層圍在身上,然後打上一個大結。打結的方式也有多種多樣,通常流行的是大鼓結,結成厚厚的平整的一塊,如同樂鼓一般,未婚女子結打在背後,已婚的或者娼妓結打在胸前。藝伎作為未婚女子,都是把結打在背後,就像背了一個方枕一樣。不過,藝伎要給客人斟酒端菜,在胸前有一個大結也不方便。
寬腰帶的流行,是和中國的絲織技術傳入日本相關聯的。大約在明代以後,中國的拈絲技術傳到日本,當時在靠近日本貿易港口大阪附近的京都西陣率先使用這種新技術,從而使西陣成為日本著名的絲織品産地,用拈絲織出的織錦挺括牢固。這種新的錦緞,促成了和服腰帶式樣的改變。
和服作為日本人的傳統服飾,100多年前它等于日本人的便服,任何場合都會穿着。今天隻會在重大的節日中出現,特别是在成人禮、婚禮、喪禮上。換句話說,所有人生大事都要穿着和服去見證,而對日本的女人來說,一個人一生至少有一套和服。和服的穿戴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一塊布左右搭合,最後用腰帶束起就成了,其實不是這樣,裡面大有文章。
藝伎每次穿和服的過程是很複雜的,自己一個人肯定穿不了,穿一件和服有很多配套,光是繩子就有10條,底衫兩件,還有放在背後的小布包、墊在前腹的底闆、腰帶和二趾襪。穿好底衫之後就開始穿上和服,像底衫一樣,要由左邊搭過右邊,再用繩子綁緊。整件和服沒有一粒紐扣,究竟要怎樣穿呢,就是要靠這些繩子綁緊了。和服的長度比一般的衣服長一點,因為可以讓不同高矮的人穿,穿的時候可以調整長度,在内衣裡面墊上毛巾、枕頭,這樣穿起來可以讓衣服漂亮點,穿和服最高技巧就是怎樣綁好和服,要綁得又穩又漂亮,所以穿和服是一門專門的職業,要考牌拿執照的。
和服的腰帶有很多種綁法,有的比較複雜,有的比較簡單。整件和服裡面綁了十條繩子,最重要的是外面一層腰帶。至于如何令腰帶綁得更加服帖,技巧就是一塊紙闆,腰帶要打成一個蝴蝶結的樣子,它可以遮住底層的繩子,還可以把手帕、扇子、錢包全部塞在裡面,難怪日本的女子不用帶手袋上街。最重要的是裡面的繩子要綁得好,每一層都要很仔細和整齊,否則這層沒綁好,下一層也會綁不好,要很小心,很有研究,不同的穿法要有不同的綁法。
不同款式不同顔色的和服都有特别的象征意義,非常講究。一般的和服價錢大概是1000元,不過不算腰帶,如果去參加婚禮穿的,就要差不多6000元,最貴的是一件少女式和服,要5萬多,因為全部是絲質的。每年的1月15号,很多日本的少男少女都會進行成人式,他們是20歲的時候進行這個儀式的,所以和服會隆重點,以及花紋會比較漂亮些。
邂逅華麗女人——藝伎的服飾(2)
在什麼場合穿什麼和服,也是一門學問。例如,一般深色系列的和服,是出席晚宴的時候穿的,而淺色有花紋的和服,是專門去神社用的和服,蝴蝶結的腰帶是年輕沒結婚的人打的,成熟的人的打法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