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朱德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朱德傳 > 十八、第三次反“圍剿”

十八、第三次反“圍剿”

書籍名:《朱德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來得非常快,甚至超出了紅軍原來的預料。第二次“圍剿”在五月底剛被打破,第三次反“圍剿”在七月初便開始了,中間相隔隻有一個月,沒有給紅軍留下多少休整和補充的時間。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三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三屆五中全會,着重讨論。

  
      “剿共”問題。會後不久,蔣介石就在六月二十一日帶着美國、日本、德國的軍事顧問到南昌召開軍事會議,具體部署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

  
      蔣介石認為,前兩次“圍剿”的失敗,主要原因是參加“圍剿”的部隊都不是他的嫡系部隊,所以“圍剿”不力。這次他下決心增調五個嫡系師到江西,擔任“圍剿”主力。他們是:陳誠的第十四師、羅卓英的第十一師、趙觀濤的第六師、蔣鼎文的第九師、衛立煌的第十師,共計十萬人,加上第二次“圍剿”失敗後留在中央蘇區周圍的非嫡系部隊等,總兵力達二十三個師又三個旅,共計三十萬人。蔣介石親自擔任“圍剿”軍總司令,何應欽任前線總司令。蔣、何都坐鎮南昌指揮。

  
      蔣介石對這次“圍剿”非常自信。他認為以三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消滅三萬裝備很差的紅軍是有把握的。他表示:“這次‘圍剿,如不獲全勝,死也不回南京。”①又說:“限三月之内‘肅清’江西共軍,如不成功則成仁;如不獲勝,自刎首級”②。

  
      由于有前兩次“圍剿”失敗的教訓,第三次“圍剿”在許多方面都有改變。因為“圍剿”兵力的增加和蔣介石的自信,在戰略方針上把“步步為營”又改為“長驅直入”,在進攻部署上,把“圍剿”軍分為“進剿”部隊和“駐剿”部隊兩部分。“進剿”部隊擔任“長驅直入”的任務,尋找紅軍主力作戰;“駐剿”部隊擔任在己占領的地區修築工事,作為“進剿”部隊的依托,并就地“清剿”,鞏固已占領地區。在行動上,把以一個師為一路獨立行動,改為以兩、三個師為一路,互相策應,避免被紅軍各個擊破。對蘇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企圖使紅軍失去生存的條件。

  
      第三次“圍剿”來得那樣快,那樣突然,而紅軍各部還處在分散狀态,主力遠在閩西和閩西北地區,這對紅軍自然是很不利的。六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朱德出席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在南豐康都召開的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着重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讨論第三次反“圍剿”的戰場選在什麼地方的問題。認為從當前敵人的态勢來看,這一次“圍剿”不大可能隻集中一路進攻,很可能分成幾路從不同的方向齊頭并進,夾攻紅軍。但不管他們分幾路進攻,紅軍仍應該“誘敵深入”,把他們引到贛南中央蘇區腹地來打。朱德後來說:“我們知道這一次比第一、二兩次更困難了,知道硬打是不行的。”③因此,紅軍把未來的第三次反“圍剿”的戰場預定在贛南的興國、雩都、甯都、瑞金地區。

  
      七月一日,蔣介石正式下達進攻命令。三十萬國民黨軍隊分成左翼集團軍和右翼集團軍,以急風驟雨之勢向中央蘇區“長驅直入”。何應欽兼任左翼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朱紹良的第三軍團、蔣鼎文的第四軍團、趙觀濤的第一路進擊軍、陳誠的第二路進擊軍,共七個師的兵力,由南城、南豐方面向廣昌、石城、甯都猛攻,企圖尋找紅軍主力決戰;陳銘樞任右翼集團軍總司令,指揮蔣光鼐的第一軍團、孫連仲的第二軍團、上官雲相的第三路進擊軍,共七個師的兵力,分别由吉安、吉水、永豐、樂安、宜黃一線,向富田、東固、崇賢、沙溪、蓮塘、甯都等地深入,實行“進剿”和“清剿”。他們的總的戰略意圖,是想把紅軍驅趕到贛江邊而一舉殲滅。

  
      這次大舉進犯雖然來得很快,很突然,但朱德、毛澤東仍舊沉着鎮靜地應付。他們當機立斷,決定按照“誘敵深入”的方針,一邊指揮留駐贛南的部分紅軍,在地方武裝和人民群衆的配合下,開展遊擊戰争,牽制“進剿”軍的前進;一邊指揮正在閩西和閩西北地區的紅軍主力,迅速收攏部隊,回師贛南,誘敵深入到興國、雩都、甯都、瑞金預定的作戰地區,相機轉入反攻,以打破第三次“圍剿”。

  
      僅有三萬多人的紅軍,在沒有得到必要休整的情況下,要打破超過自己十倍的三十萬敵軍的大規模“圍剿”,這是一個多麼艱巨的任務!朱德十分清楚,要勝利地完成這一艱巨任務,除了确定正确的作戰方針之外,還必須加強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提高軍隊的素質,強調集中指揮和統一訓練,以增強紅軍的戰鬥能力。他撰寫了《怎樣創造鐵的紅軍》一文,分别在七月七日和七月十四日的中共蘇區中央局機關報《戰鬥》第二期和第三期上連載。

  
      朱德在文章中指出,在當前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創造鐵的紅軍是目前黨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怎樣創造鐵的紅軍呢?朱德提出了六個基本條件:第一,“确定紅軍的階級性。”文章中說:“紅軍是工農的軍隊,也可以說是一切勞苦群衆的軍隊。”

  
      第二,“無條件地在共産黨領導之下。”文章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和中國工農紅軍成長的過程來論述:“共産黨是無産階級的先鋒隊,工農紅軍隻有在共産黨正确領導之下才能夠完成它的曆史的偉大任務。”并且指出:“無産階級先鋒隊(共産黨)經過紅軍中的政治委員與政治機關(政治部及政治處)實行它的領導作用。”

  
      第三,“政治訓練的重要。”文章中說:“紅軍的政治訓練是啟發和提高指揮員戰鬥員的無産階級的覺悟。使他們認清本階級的利益,努力于本階級的政治任務,與敵人作決死的鬥争,去達到消滅敵人、解放本階級的目的。”

  
      第四,“軍事技術的提高。”朱德一向重視不斷提高紅軍的軍事技術。

  
      他在文章中說:“中國的新式武器來自各國,類型也日益複雜化。因此,紅軍在戰術方面必須超過敵人,在技術方面必須努力學習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識,以便我們從敵人中間得到新式武器時,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

  
      第五,“自覺地遵守鐵的紀律。”文章中說:“自覺地遵守紀律的精神的養成和提高,就是使各個指揮員戰鬥員的忠實勇敢,服從紀律,彙合成為全軍的忠實勇敢,服從紀律。有了這樣自覺地遵守紀律的紅軍,就是鐵的紅軍。”

  
      第六,“要有集中的指揮和統一的訓練。”朱德指出:“要使紅軍的行動,在任何情況之下,有最大限度的集中性,去消滅它的階級敵人的武裝。”

  
      ④

  
      正當國民黨軍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規模空前的進攻的時候,朱德發表這篇論文,對提高紅一方面軍乃至整個紅軍的作戰能力,取得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它對以後紅軍的建設也有很大的意義。

  
      國民黨軍隊的行動很快。七月上旬,何應欽指揮左翼集團軍日益逼近紅一方面軍總部駐地福建建甯。然而,他們并不知道紅軍的主力所在。何應欽錯誤地判斷紅軍主力已由閩贛邊界向廣昌、石城、甯都轉移,命令軍隊繼續向南推進,于七月中旬先後進占{ewcMVIMAGE,MVIMAGE,  !09100020_0257_1.bmp}廣昌、甯都,結果并沒有找到紅軍主力,撲了個空。接着,他又錯誤地判斷紅軍主力可能在甯都西北地區,命令軍隊奔向這一地區,又撲了空。陳鉻樞指揮右翼集團軍按計劃向富田、東固、甯都一帶推進。當時天氣炎熱,他們進入蘇區後,因地形不熟和到處受到襲擾,又找不到紅軍主力作戰,東奔西突,陷入狼狽的困境。朱德曾這樣描寫道:“他們追着追着,天天爬山,還沒接火,已經不知累死熱死好些了。”⑤這時,如果紅軍主力從閩西和閩西北駐地直接插向預定的作戰地區甯都、興國一帶,将同敵軍主力相遇,對紅軍是不利的。毛澤東、朱德和臨時總前委決定“避敵主力,打其虛弱”,采勸磨盤戰術”,向南實行千裡大迂回,繞過敵軍進攻的鋒芒,從中央蘇區南部插入敵人背後。朱德通俗他說:“我們的方法,就是先躲開他(敵人),疲勞他,等他疲勞不堪了,再開始打。”⑥七月十日前後,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和總司令部,由閩西、閩西北駐地出發,從敵人的左側,沿閩贛邊界的武夷山脈向南急進。盛夏季節,烈日當空,氣候悶熱。再加上缺少糧食,吃飯極度困難,每天隻能以稀飯充饑。但是,紅軍依然精神振奮地向中央蘇區南部進發。

  
      七月中旬的一天,朱德率領隊伍由廣昌的尖峰向石城、瑞金方向前進,路經北坑時見到當地的遊擊隊員熱情地前來相迎。“朱總司令從馬背上跳下來,走到大家面前,用關切的口吻告訴他們:敵人許克祥師的部隊已經從南豐出發,尾随我們。他們的前頭部隊已經到了尖峰的黎花山一帶。我們部隊按照毛委員的決定,要甩開這裡的敵人,轉到後面去消滅他們。說到這裡,朱總司令關切地叮囑遊擊隊員們:你們要提高警惕,堅持鬥争!說完,矯健地跨上座騎,朝大家揮揮手,帶領部隊繼續前進。”⑦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隊伍,在連續十幾天的急行軍中,經安遠、甯化、長廷瑞金等地,繞道千裡,于七月二十二日,到達零都北面的銀坑地區,隐蔽在深山峽谷中。在這裡同紅三軍主力、紅三十五軍和由廣西轉戰到江西中央蘇區的紅七軍會合。朱德、毛澤東率部在銀坑地區休整了幾天并觀察了敵軍動向後,于七月二十八日又率部向西北方向轉移,來到興國北部的高興圩。部隊在這裡一面休整,一面準備轉入反攻,并進行了戰前的政治動員。

  
      不久,國民黨軍隊已發現紅軍主力在興國集中,并錯誤地判斷紅軍主力有西渡贛江的意圖,便集中九個師的兵力,分幾路向興國猛撲過來,企圖圍殲紅軍主力于贛江東岸。

  
      形勢險惡,紅軍應該從哪裡突破敵軍的圍攻?朱德、毛澤東在率部到達高興圩的當天,立刻召開軍事會議,讨論作戰方針。會議決定:“由興國經萬安突破富田一點,然後由西而東,向敵之後方聯絡線上橫掃過去,讓敵主力深入贛南根據地置于無用之地,定此為作戰之第一階段。及敵回頭北向,必甚疲勞,乘隙打其可打者,為第二階段。此方針之中心是避敵主力,打其虛弱。”⑧按照這一作戰方針,朱德、毛澤東于七月三十一日向全軍發出命令:“本方面軍以繞入敵背搗其後路,使敵動搖震恐,然後消滅其大部隊之企圖,決先奪取富田、新安。”⑨并命令紅一、紅三兩軍團,于八月二日夜間開始向富田、新安發起進攻。進軍途中,得知紅軍的行動意圖已被敵軍發現,陳誠的第十四師、羅卓英的第十一師已搶在紅軍前頭進占富田。這兩個師是蔣介石的精銳主力,戰鬥力強。為了“避敵主力,打其虛弱”,朱德、毛澤東立刻改變原定計劃,命令部隊停止前進,迅速返回高興圩,再尋殲敵機會。

  
      這時,國民黨各路軍隊雲集在興國及其周圍地區,将紅軍包圍得嚴嚴實實,使紅軍處在北、東、南三面受敵和西臨贛江的極端危急的局面下。興國縣的大部分地區已經失陷,隻剩丁高興圩及其周圍幾十裡地方留在紅軍的控制下。怎樣擊破敵人的嚴密包圍圈,成為放在朱德、毛澤東面前的嚴重課題。

  
      朱德、毛澤東對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認為陳誠的第二路進擊軍、蔣光鼐的第一軍團、趙觀濤的第一路進擊軍和蔣鼎文的第四軍團,多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戰鬥力強,不易擊破;而正在由龍岡向良村、蓮塘進犯的上官雲相的第三路進擊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戰鬥力較弱,容易被擊破。

  
      根據“避實就虛”的原則,他們立刻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以部分紅軍會同地方部隊和赤衛隊,僞裝紅軍主力,向西佯動,示形于敵,把戰鬥力較強的陳誠、趙觀濤、蔣鼎文各部吸引到贛江邊去;把蔣光鼐、蔡廷锴部牽制在興國北面。出其不意地集中紅軍主力從中間突破包圍圈,迎擊正向興國東部的良村、蓮塘進犯的上官雲相部,取勝後相機擴大戰果,各個擊破敵人。

  
      八月五日晚,朱德、毛澤東趁趙觀濤部和陳誠部被部分紅軍向西吸引到贛江邊的萬安、良口地區的機會,率領紅軍主力在夜幕掩護下,從崇賢和興國兩地敵軍之間僅二十公裡的空隙中,冒着綿綿細雨,踏着打滑的山間小路,悄悄地翻越陡壁懸崖,沿着深壑峽谷,迅速地向東穿插。朱德不時地站在三岔路口,關照指戰員們不要擁擠,告訴大家要一個一個地跟着走。經過一夜又半天的急行軍,于次日午時到達蓮塘,部隊隐蔽在蓮塘附近的吳公山上的密林中。

  
      紅軍主力剛到蓮塘,獲悉上官雲相的第三路進擊軍已進到蓮塘以北十五公裡的良村,它的前衛部隊第四十六師第二旅已進到蓮塘附近,同紅三軍團的警戒部隊接觸。朱德、毛澤東判明,這是各路“進剿”軍中戰鬥力較弱的一路,又是北方軍隊,不善于南方的山地作戰,決定迅速殲滅該敵。

  
      朱德深知,這是第三次反“圍剿”戰争的第一仗。能否打好,對以後的戰鬥關系極大。為了有把握地打勝這一仗,他到蓮塘後沒有休息,就登上蓮塘附近的大窩峽,打開軍用地圖,手舉望遠鏡,向對方來路十萬洲、半經方向的狹長深谷盼望,仔細觀察敵軍動向,并向當地群衆詳細了解這裡的地形情況。

  
      在弄清敵情和周圍地形後,朱德還和毛澤東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戰前動員,并指揮部隊于當晚隐蔽進入陣地。

  
      部隊進入陣地後,“朱德同志亦親臨督戰,在陣地上對戰士們說:”敵人出了告示,誰先拿下蓮塘,就獎給二十萬元。你們怕不怕呀?’‘不怕!’戰士們回答十分響亮。朱德同志笑道:‘對,别看他們叫得兇,明天早上四點鐘就繳他們的槍!’”⑩八月七日拂曉,朱德、毛澤東趁敵不備,下達了攻擊命令。前敵指揮彭德懷立刻指揮各路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上官雲相部發起總攻。紅軍指戰員迅速沖下山崗,同敵軍展開白刃戰。隻用了兩個小時就結束戰鬥,全殲上官雲相的第四十六師第二旅和由良村派來的一個偵察營,擊斃第二旅旅長譚子鈞。上官雲相隻帶了兩三個參謀副官和幾個馬弁逃回龍岡。這次戰鬥打得如此神速,上官雲相部被打得暈頭轉向。有個俘虜說:“昨天通報還說你們被蔣光鼐、蔡廷锴圍在高興圩,那曉得今天你們卻在這裡包圍了我們!”

  
      (11)

  
      接着,朱德、毛澤東指揮紅軍揮戈北向,乘勝進取良村。朱德帶領一個警衛排向良村插去。在途中同正由良村增援蓮塘的郝夢齡的第五十四師一個旅遭遇。按預定計劃,紅四軍應該搶先占領路旁的山頭,但他們沒有按時到達,所以被郝部搶先占領了。朱德到達山腳下時,才發現這個情況。當時,他身邊隻有幾個參謀人員和一個警衛排,立刻投入戰鬥,堅持到大部隊趕到後,經過激戰,殲敵一個團,擊斃旅長張銮诏,殘敵向良村潰退。朱德、毛澤東指揮部隊追到良村,将郝夢齡的第五十四師包圍起來,發起猛攻,又殲敵一部。在追擊時,擊斃第五十四師副師長魏我威、參謀長劉家滇。上官雲相和郝夢齡隻得奪路向龍岡逃去。良村戰鬥隻用了幾個小時,就勝利結束了。

  
      蓮塘、良村戰鬥勝利後,紅軍指戰員的鬥志更加高昂,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卻一落千丈。朱德、毛澤東決定發揚紅軍連續作戰的傳統,乘勝北進,再殲龍岡敵軍。這時,龍岡駐軍有周渾元的第五師四個團,郝夢齡的第五十四師兩個團,還有從蓮塘、良村潰退去的約兩個團,共八個團的兵力,八月八日午後二時,朱德、毛澤東命令紅一方面軍于九日拂曉向龍岡發起總攻擊。

  
      當部隊行進時,在途中得知龍岡守軍已有準備,在駐地周圍修起許多堅固工事,又獲悉毛炳文的第八師剛剛從君埠、南陵地區撤回黃陂。朱德、毛澤東立刻果斷地改變原來計劃,不去龍岡,出其不意地改去黃陂攻打立足未穩的毛炳文師。

  
      為了打好這一仗,朱德、毛澤東在君埠召開戰前動員大會,并做了周密部署:以紅三軍佯攻龍岡,牽制周渾元師,轉移敵軍的注意力,麻痹黃陂的毛炳文師;紅軍主力卻轉而向東,突然進攻黃肢,打他個措手不及,朱德、毛澤東随即率領紅軍主力向黃陂急迸。經過三天急行軍,子八月十一日清晨趕到黃肢附近,将總部指揮所設在城江山上的松林裡。紅四軍、紅十二軍擔任主攻,從黃陂南側攻擊;紅三軍團、紅七軍向黃陂東側迂回,斷敵後路,阻擊東面增援之敵。

  
      各路紅軍進入陣地後,很快同毛炳文師接上了火。當天中午,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朱德、毛澤東指揮各路紅軍攻進黃陂街,殲敵兩個團。毛炳文率餘部向洛口、甯都突圍。紅軍乘勝追擊二十餘裡,又殲敵約兩個團。當天下午,戰鬥勝利結束。

  
      這次戰鬥打得幹脆利落,時間不長,繳獲頗多,第二天,方面軍總政治部發出的《黃陂戰鬥捷報》中說:“三次戰争,我紅軍于八月七日,在良村、蓮塘消滅敵人之第三路進擊軍兩師,取得第一步勝利後,接着于八月十一日,在黃陂擊潰敵之毛炳文師全部,繳得步槍三千五百餘支,手花機槍、水旱機關百餘挺,無線電機一架,其他軍用品無算,俘虜官兵六千餘人。黃陂戰争,我軍開始猛攻,隻一個鐘頭即将敵師全部打敗。”(12)從八月七日至十一日,紅一方面軍在五天内連續打了蓮塘、良村、黃陂三個勝仗,共殲敵萬餘人。

  
      在黃陂戰鬥中,從毛炳文的師部繳獲一份第六師師長趙觀濤和第十師師長衛立煌發出的緊急電報,稱這兩個師已向黃陂地區開來,現已進到離黃肢僅十公裡的砍柴岡。毛澤東、朱德根據這份緊急電報和其他有關情報分析:國民黨“進剿”軍主力被部分紅軍向西引到贛江邊後,并未找到紅軍主力,已發現中了紅軍的調虎離山計。蓮塘、良村兩次戰鬥後,他們又發現紅軍主力已在東面黃陂一帶集結,并估計有北上進攻臨川的意圖,于是,蔣介石、何應欽便命令敵軍主力第一路進擊軍、第二路進擊軍和第一軍團掉頭向東,向黃陂地區猛撲過來,企圖集中優勢兵力,圍殲紅軍主力于這一地區。

  
      毛澤東、朱德斷定敵軍主力很快就會到來,紅軍不宜在黃陂久侍,命令部隊于當夜立刻離開黃陂,向君埠地區隐蔽集中,休整待機。果然,第二天(八月十二日)趙觀濤的第六師、衛立煌的第十師、許克祥的第二十四師和高樹勳的第二十七師就氣勢洶洶地進占黃陂。因為紅軍主力已經轉移,他們又撲了個空。接着,國民黨其他部隊也很快從四面八方向黃陂、君埠開來,從東、南、北三面對紅軍主力形成密集的大包圍,準備進行決戰。

  
      這時,紅軍的處境是第一次反“圍剿”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如果決策和指揮稍有失誤,便會受到不可估量的損失。八月十三日晚,朱德和毛澤東在君埠一座家廟裡召開軍事會議,讨論如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出席會議的人一緻同意毛澤東的意見,認為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應該避免同超過紅軍數倍的敵軍決戰,需要用一部分兵力牽制敵軍,掩護紅軍主力悄悄西進,回到興國的北部和西部隐蔽待機。

  
      會後,朱德、毛澤東計對蔣介石、何應欽害怕紅軍北攻臨川的心理,命令紅十二軍僞裝紅軍主力向樂安佯動,井指示他們要白天行軍,大造聲勢,故意暴露在敵軍面前,使他們造成錯覺,誤認為紅軍主力真的要北攻臨川,吸引他們向東北方向調動。

  
      八月十五日夜間,在紅十二軍佯動的掩護下,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悄悄地由君埠地區向西急進,迎着正由西向東開進的敵軍,從蔣光鼎的第一軍團和陳誠的第二路進擊軍兩部之間僅十公裡的夾縫中穿插過去,突破重圍,他們借着星光,翻山越嶺,攀藤附葛,沿着崎岖的山間小道,蜿蜒西進。

  
      在整個夜行軍中,朱德始終手拿指南針,走在隊伍的前頭。經過一夜的急行軍,終于跳出敵軍的包圍圈,到達興國東北部的白石、楓邊地區,隐蔽在深山密林中,一邊休整,一邊靜觀敵軍動向。後來,朱德談起這次突圍的情景時說:“我們在敵人兩路夾攻,不到二十裡寬的區域中轉移出去,進退自如,打得相當巧妙;這都是由于群衆條件優越,将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弄得敵人疲憊不堪。”(13)紅軍主力在白石、楓邊休整期間,朱德出席中央局和總前委會議。為了提高部隊的政治素質和軍事技能,朱德特别強調思想上、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訓練。為了密切軍民關系,他親自帶領紅軍指戰員幫助駐地群衆割禾、挑水、劈柴??。駐地群衆見到這種情景深受感動,自發地組織起慰勞隊、洗衣隊,用最好的食物慰勞紅軍,幫助紅軍洗縫衣服,站崗放哨,盤查行人,封鎖消息。這種魚水般的軍民關系,成為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經過半個月的休整,紅軍的政治素質和作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而國民黨軍隊卻絲毫未覺察。

  
      為了掩護紅軍主力向西轉移,向北洋動的紅十二軍在軍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率領下,相機攻占了樂安縣城。這下,蔣介石、何應欽更以為這一支确是紅軍主力,并錯誤地判斷紅軍主力将進攻臨川,急令衛立煌的第十師由黃陂速回臨川,又令趙觀濤的第六師、羅卓英的第十一師、陳誠的第十四師等部由黃陂、君埠地區向北追擊紅十二軍,準備決戰。紅十二軍趁此緊緊地牽住敵軍主力,專走險路。紅軍攜帶的是輕武器,行動起來非常靈活。國民黨軍隊攜帶了許多重武器,行動十分不便,被拖了半個月,弄得饑疲不堪,士氣沮喪,最後還是沒能找到紅軍主力決戰。

  
      到八月底,蔣介石、何應欽才發現又中了紅軍的調虎離山計,急令“進剿”軍主力掉頭向西,再到興國北部地區尋找紅軍主力決戰。這時.國民黨軍隊已陷入饑餓疲憊的困境,紅軍卻已養精蓄銳,休整了半個月。為了繼續調動敵軍西進,進一步疲勞他們,尋找更加有利的戰機,九月初,朱德、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再向西轉移到興國、贛縣、泰和、萬安之間的山區,隐蔽集結。國民黨“迸剿”軍主力回頭開到興國北部時,又撲了個空。

  
      由于毛澤東、朱德的巧妙指揮,進入中央蘇區已兩個月的幾十萬國民黨軍隊東碰西撞,多次撲空,始終沒有找到紅軍主力實行決戰,陷入進退維谷之中。再加上蘇區的堅壁清野,遊擊隊、赤衛隊的随處襲擊,把進犯軍搞得精疲力竭,士氣低落,已無力再同紅軍作戰。國民黨右翼集團軍總司令官陳銘樞也歎息道:“國軍處處黑暗,紅軍處處明亮。”(14)這時,反蔣的兩廣當局正向湖南進兵,也對蔣介石構成威脅。這樣,蔣介石不得不結束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下令各路軍隊撤退。

  
      朱德,毛澤東得知國民黨軍隊撤退的消息後,認為這是對他們進行襲擊的好機會。這時,蔣鼎文的第九師、韓德勤的第五十二師、蔣光鼐的第六十師和第六十一師,正由興國經高興圩、老營盤向泰和、吉安撤退。朱德。毛澤東準備抓住這一時機,出其不意地先消滅正在運動中的蔣鼎文師和蔣光鼐的兩個師,然後相機擴大戰果。

  
      九月六日晚,朱德、毛澤東命令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向高興圩、老營盤疾馳。當天晚上,各路紅軍進入陣地。

  
      次日拂曉,戰鬥打響了,紅三軍和獨立第五師,首先搶占蔣鼎文師北撤時必經的黃土拗,切斷了他的先頭旅同後續部隊的聯絡,從北、南、西三面包圍這個先頭旅,發起猛攻。下午二時左右,全殲這個先頭旅,俘敵二千餘人,繳獲各種槍枝二千餘件,迫擊炮十門。

  
      同一天,朱德、毛澤東又指揮紅三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五軍,向高興圩的蔣光鼐的兩個師發起攻擊。這一次戰鬥沒有取得勝利。在曆時兩天的激戰中,雖然斃傷蔣部二千餘人,但因為戰鬥力較強的蔣部已先占據有利地形和紅軍兵力不夠集中,戰鬥打成對峙局面,紅軍的傷亡同敵軍幾乎相等。朱德在總結這次戰鬥的經驗教訓時,曾這樣說過:“這一仗打得不好,确是驕做一點。當時,大家都很高興打。其實那計劃是錯了的。因為他們并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同時,又不可能完全消滅他。”“如果當時不打蔣,蔡,專打蔣鼎文的部隊,可能繳到更多的槍。”他又說:“凡是高興的、着急中決定的事情,總是有問題的。”(15)最後,朱德、毛澤東指揮部隊主動撤出戰鬥。

  
      國民黨軍隊在老營盤、高興圩戰鬥中受到紅軍的嚴重打擊後,不敢再經這條路北撤,改變了撤退路線。朱德、毛澤東在九月十一日午後九時,命令紅軍主力向東急進,進行追擊。十五日拂曉,紅軍主力趕到東固以南的方石嶺、張家背附近,搶先控制有利地形。韓德勤師的六個團和蔣鼎文師的一個炮兵團進入紅軍的伏擊圈。朱德、毛澤東乘其不備,指揮部隊發起攻擊,将他們全部殲滅。韓德勤被俘後,扮成士兵混在俘虜中逃走。這次戰鬥共殲敵五千餘人,繳獲各種槍枝四千五百餘件。

  
      這次戰鬥結束後,紅三軍軍長黃公略在指揮部隊轉移時不幸遇敵機轟炸犧牲。朱德痛惜他說:“我們有名的一個軍長黃公略,被飛機擊死。黃同志是智勇雙全的人材,是我們頂大的損失。”(16)在第三次反“圍剿”戰争中,朱德、毛澤東指揮紅一方面軍,實行“誘敵深入”和“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方針,先後進行了蓮塘、良村、黃陂、老營盤、高興圩、方石嶺六次戰鬥。其中除高興圩戰鬥打成平手外,其他五次戰鬥都取得很大勝利,共擊潰敵軍七個師,殲敵三萬餘人,繳獲各種武器二萬餘件。蔣介石親自指揮三十萬敵軍同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三萬紅軍較量了兩個半月,最後仍以失敗告終。蔣介石“三個月消滅共軍”的誓言,再次破産。

  
      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出現了有利于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大發展的新形勢。首先,國民黨各路軍隊已退出中央蘇區,轉入守勢,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内難以再集中兵力發動新的“圍剿”。第二,由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民衆對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極為不滿。九月二十五日,朱德、毛澤東等聯名發表《中國工農紅軍就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告白軍士兵兄弟書》,責問:“現在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已經占據了滿洲最重要的一切城市,用槍炮炸彈屠殺着滿洲勞苦的工農群衆與兵土,把滿洲已經完全看做是他們的殖民地了。請問:國民黨的軍閥們怎樣實行着他們‘保國衛民,的責任呢?”(17)全國人民強烈要求抗日救亡,反對蔣介石對外退讓、對内鎮壓的聲浪日益高漲。第三,各派新軍閥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兩廣當局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更趨發展。第四,國民黨軍隊退出中央蘇區後,蘇區内的地主武裝因失去靠山而恐慌不安。這些,都為紅軍的擴大和根據地的發展造成了有利條件。

  
      九月二十三日,朱德、毛澤東命令全軍主力向福建的長汀轉移。命令中指出:“方面軍決開到福建去工作籌款,并定于二十五日由現在地(蓮塘、龍岡頭、長信、水頭莊之線)分七天行程(第五天休息一天)開到汀州城集中。”(18)十月二日,朱德率領方面軍總部抵達長停紅軍在長汀經過短暫休整後,分兵波浪式地向閩西、閩西北和贛南、贛西南的廣大地區展開工作,主要任務是:籌措給養,整訓部隊,擴大紅軍,拔掉地主武裝盤踞的土圍子,開拓新的根據地,将贛南和閩西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發動群衆,恢複和建立黨、團組織,建立紅色政權,發展地方武裝等。在這些任務中,很重要的一項是拔掉革命根據地内部殘留的一些由地主武裝控制的上圍于。朱德、毛澤東于十月十四日發出訓令說:“土圍子炮樓是土豪最後營壘,不消滅這一最後營壘,許多的農民群衆還是不敢起來,為要肅清赤白對立,奪取廣大群衆,并捉得土豪籌得款子,必定要完全消滅土圍子炮樓。”(19)在朱德、毛澤東領導下,紅一方面軍經過四個月的努力,取得很大成績。

  
      先後攻克會昌、尋烏、安遠、石城等縣城,井在長廷雩都、武平等縣開展工作,共拔掉幾百個地主武裝長期盤踞的土圍子,使長期被分割的贛南和閩西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範圍擴展到三十個縣境,面積達五萬平方公裡,人口約二百五十萬,同時,在新占領和重新收複的地區,發動群衆,建立或恢複了黨、團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分配了土地,動員了一萬二千名群衆參加紅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發展達到全盛時期。

  
      取得這三次反“圍剿”戰争勝利的最基本的經驗是什麼?朱德作過這樣的概括:“一、二、三次反‘圍剿’,是中國很好的革命戰争經驗。主要一點是在于依靠群衆。三次反‘圍剿’,我們都是為了群衆,又很好地依靠了群衆。當時我們隻有五萬人,三萬支槍,粉碎了幾十萬敵人的三次‘圍剿’。”

  
      (20)

  
      第三次反“圍剿”戰争結束後,毛澤東和朱德在中國革命戰争的實踐中共同創立的基本作戰原則已經形成。這些作戰原則,對以後的中國革命戰争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