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建設新華南(下)
一為新中國的橡膠事業奠基
1951年初,中共中央根據中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作出一項重要的決策:在華南地區建立橡膠生産基地,發展新中國的橡膠事業。中央還決定,由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直接挂帥,負責大面積植膠的組織領導工作。
葉劍英受命後立即行動起來。他指示省政府有關部門,認真研究海南島、雷州半島等地的氣候、土壤等方面的資料,提出在這一帶大面積種植橡膠樹的可行性意見。同時,與政務院林業部等單位聯系、磋商,落實有關具體事宜。這年9月,他同政務院副總理陳雲一起,在廣州主持召開了華南墾殖籌建工作會議,研究決定了組織機構、發展規劃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事項。11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廣州成立了華南墾殖局,葉劍英兼任墾殖局局長。為了統一思想,明确任務,他主持召開墾殖局工作人員大會,并作動員報告,闡述發展橡膠事業對于發展工業、鞏固國防、實現國防現代化的重大意義,要求大家全力投入這一光榮事業。會後,葉劍英帶領一批中國和蘇聯的林業、橡膠方面的專家及有關負責人,深入到雷州半島、海南島進行考察,了解和掌握這一帶橡膠樹生長分布的第一手資料,熟悉有關橡膠生産的科學技術知識。他不辭辛苦,翻山越嶺,親自考察土地、氣候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橡膠樹的生長情況。在徐聞縣境,他和考察人員一起,先後發現了老橡膠樹2000株以上,在茂名縣也發現了7株,都是一二十年的老樹,而且是巴西樹種。事實證明,雷州半島完全可以種橡膠樹。在當時情況下,發現一株橡膠樹,就像發現一顆寶石一樣令人高興。一次,葉劍英聽說位于粵西山區的高州縣縣城附近也發現了3株橡膠樹,非常高興地對身旁同志說:“這三株橡膠樹說明,從這裡開始,一直向南,都可以種橡膠!”高州縣位于北緯22度線上,這3株橡膠樹的發現,把中國當時能夠種植橡膠樹的地帶又向北大大地推進了。
在海南島,葉劍英組織人力深入細緻地了解全島橡膠樹種植的曆史和現狀,經過反複調查核實,搞清了全島橡膠樹的數目和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他又從北到南,從西到東,深入到橡膠園,認真地了解橡膠生産的現實狀況。
在那大、文昌、南橋等幾個較大的膠園裡,他饒有興趣地觀看了由割膠、收漿到制膠片的加工過程,對膠園職工特别是一些華僑老膠工熟練的制膠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十分贊賞。他要求當地負責人,盡快組織人力,保護好現有膠園,管理好橡膠樹;要防止反動分子搞破壞;要鋤掉雜草,消除荒蕪,以利膠樹生長。
經過20多天的深入考察,葉劍英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回到廣州,他立即提筆給毛澤東主席和中共中央寫信。接着,又以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的名義,向中央寫了“目前橡膠工作上應抓緊之重點”的報告。葉劍英在信和報告中提出:高雷、海南,土壤肥,荒地多,可以大力發展橡膠。初步看法,在這些地區經營幾百萬畝膠林,是可以在數年之内做到的。
海南、高雷地處國防前線,發展橡膠事業必須有足夠的國防力量加以保護。因此,要把橡膠事業的發展同國防建設和其他經濟建設事業結合起來,要調整前線的軍事部署,加強鐵路、公路、郵政、民航等方面的建設。
加強海南島黨的領導和行政機構,将海南行政公署改為海南島人民政府,成立中共海南島黨委,直屬華南分局領導;抓緊整頓和鞏固現有的橡膠基地,抓好種、苗、樹、膠四個環節,特别要注意整頓苗圃和組織收種,立即進行橡膠林地的勘測、設計和開荒,并加緊培訓幹部與橡膠的試驗研究工作。
将華南墾殖局遷到湛江,以便就地指揮,及時解決問題。①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十分重視葉劍英的這些意見。毛澤東逐句逐段看了葉劍英的信和報告,在一些重點問題下面做了記号,并将信和報告中提出的各項建議、問題,迅速批轉給其他領導同志閱,并請周恩來辦理。不久,中央經研究同意葉劍英提出的各項建議,并采取措施,組織各方面有關力量,逐步予以落實。
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橡膠墾殖隊伍,葉劍英四處奔走,想方設法,花費了大量心血。他經過認真考慮,向中央提出抽調部分軍隊,組建華南林業工程部隊的建議。黨中央很快采納了這個建議,迅速抽調了約2萬名部隊指戰員,組建了林業工程第一師、第二師和一個獨立團,分駐湛江、海南和廣西地區,擔負起了墾殖橡膠的光榮任務。對于這支新建的生産建設部隊,葉劍英十分關心和愛護。他親切接見部隊負責同志,長時間地同他們談話,要求他們轉好思想彎子,安心橡膠墾殖事業,同時要繼續保持和發揚軍隊的優良傳統。為了組建一支橡膠科技隊伍,他在給黨中央、毛澤東的報告中,建議中央号召橡膠專家和技術專家前來工作,到北緯22度來站隊。經中央批準,将當時中山大學、廣西大學兩所學校的林業專修班,改為橡膠訓練班,提早畢業,并全部撥給華南使用。葉劍英把華僑看成是墾殖橡膠的重要力量,多次聽取愛國華僑陳嘉庚的意見。他教育林業工程部隊:“要向愛國人士學習,華僑陳嘉庚先生就有經驗,要向人家學習,聽人家的意見。”他還要求将廣東各地懂橡膠種植技術的歸國華僑動員起來,經過培訓,派到膠園擔任技術人員。①大面積植膠必須有足夠的種子。當時,種子來源十分困難,葉劍英确定,主要依靠海南島一帶原有的老膠林來解決種子問題。他對于如何解決采種、運種和播種方面的困難,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在開始采集種子的時候,由于幹部和職工缺乏經驗,一些私營膠園便把未成熟的種子賣給國家,有的還把種子放在水中浸泡加重。結果,種子在地裡不能發芽,國家受到損失。葉劍英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明确地說:“這不能怪老百姓,主要是我們工作做得不好。”接着,他對如何從私營膠園中收集種子,作了具體布置,指出“要‘點種定購’,讓種子成熟下地才揀。”林業工程部隊的幹部戰士根據葉劍英的意見,在種子成熟季節,先将膠樹下的草除幹淨,然後晝夜守候在樹下,屏聲靜氣地傾聽種子在樹上成熟的爆裂聲,及時将落地的種子揀起來。葉劍英還充分肯定了群衆提出的“一粒種子,一粒黃金”的口号,強調“種子問題很重要,要解決種子問題,一顆都不能浪費。”為了将采集到的種子及時運出海南島,葉劍英責成墾殖局在海口市設立了運種指揮部,在海口秀英碼頭設立轉運站,并請當地駐幸支援車輛和艦艇參加搶運。1952年秋,在搶運橡膠種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台風,影響了運種速度,葉劍英便要求民航部門派出飛機參加搶運。就這樣,一批批種子安全及時地從海南島運送到了雷州半①時劍英:《關于發展橡膠問題緻毛澤東并中央的信》,1951年12月14日。
①訪問王昌虎、陳楓、楊光等同志談話記錄,1983―1986年。
島及廣西、雲南等地的膠園和苗圃基地。
科學植膠是發展橡膠墾殖業的重要環節。葉劍英認為,中國植膠的自然條件,本來就不如赤道附近的國家。要發展橡膠業,必須加強科學研究工作。
早在1951年底,他就根據專家的意見,作出了在華南墾殖局下面設立橡膠研究所,在現有橡膠基地設立試驗站,立即開始品種、育苗、繁殖、割膠等各項技術研究的決定。為了籌建研究所,葉劍英動員組織了華南的專家,成立橡膠研究會,由當時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中山大學教授、農業專家丁穎及李沛文負責,一面進行籌備工作,一面開始進行部分項目的研究。在他的直接過問和關懷下,經過兩年的籌備,華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
著名科學家樂天宇、彭光欽擔任副所長,所長由華南分局秘書長李嘉人兼任。
後來,研究所逐步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熱帶作物研究院。科研機構建立起來了,還要有方針可循。葉劍英提出的科研指導思想是:“科學研究與生産相結合,以科學來指導生産,從研究中得來的經驗,在實踐中去檢驗。”①他強調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學習馬列主義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一是科學家到現場去指導實際生産:二是回來後要總結工作,把經驗、方法印成小本子,拿來教育幹部”。②至于橡膠本身的研究,葉劍英指出:要抓好“種、苗、樹、膠”四個環節,從苗到樹這六、七年中,有很多問題。例如:如何育苗護苗,如何定植,如何施肥防害(風、火、水、草、蟲),以及土壤問題,繁殖問題,割膠加工問題等,都是環繞着種、苗、樹、膠四大環節産生的,希望在這四大環節中研究出一套理論、技術、方法,用來教育我們的幹部。一次,華南墾殖局負責人向他彙報情況,談起了用天然有機肥改良土壤等問題,他十分贊賞,并說,這個經驗古代就有了,清朝的龔自珍有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政治含義很強的詩所概括的自然現象,也是一個真理。墾殖局的負責人聽了這番話,非常信服。
他們要求各農場膠園大力發展天然有機肥,大大增強了土壤肥力。不久,華南墾殖局湛江分局新建一個農場,便将其命名為“春泥農潮。
台風,是海南島地區的不速之客,是橡膠樹生長的一個大敵。葉劍英根據專家們的建議,于1951年底提出,要重視在膠園四周建設防風林,以減少和防止風災損失。後來,有些膠園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了“依山靠林”的植膠方案,有山,有防風林帶,既可擋風,又可保溫,對橡膠樹的成長十分有利。這個方案得到葉劍英充分肯定。在葉劍英的指導下,科技人員、工人和幹部們不斷探索,使膠樹的成活率越來越高,面積越種越廣,橡膠的産量逐年增長起來。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以海南島為主的橡膠種植基地基本建立起來,為中國後來橡膠事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矗1959年,葉劍英視察海南熱帶作物研究院時,曾深情地賦詩一首:四十年前舊橡園,将來發展看無邊。
橡膠好比人中腳,
①
②葉劍英:《在華南墾殖局工作人員大會上的講話》,1951年12月26日。
結合機床更向前。
葉劍英熱情贊揚新中國建立初期橡膠種植的成功,并對中國橡膠事業的發展前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28頁。
二創辦南方大學
葉劍英在領導華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建設的同時,對教育、文化、科學、衛生事業同樣十分重視,并傾注了大量心血。
籌建和創辦南方大學是葉劍英在華南文化教育戰線興辦的一件大事。早在1949年夏天,中共中央确定了解放華南的戰略計劃以後,毛澤東在北平當面指示葉劍英:要在南方辦好一所大學,可取名南方大學,并親筆寫了“南方大學”四個大字交給葉劍英。葉劍英當即通過中央組織部,抽調了曾在延安抗大等校擔任過教授的哲學家陳唯實,以及在華北大學等校從事教學工作的十幾名幹部和學者,于8月中旬随軍南下,到達江西贛州,開始進行南方大學的籌備工作。
在葉劍英的直接領導下,籌備人員集中學習了黨的教育工作方針和知識分子政策,拟定了南方大學的教育方針、招生簡章、組織機構和開辦經費預算等項工作草案,并上報中央審批。廣州解放後,籌備南方大學的工作幹部和教學人員,從贛州随軍南下,抵達羊城。在廣州光孝寺成立辦事處,開展工作。
這時,曾在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代理福建省委書記和擔任過中央黨校教育處長的羅明,以及從廣東、香港等地調來南方大學工作的教授、專家張明生、卓炯、羅克廷李曼輝和各級行政幹部、教職人員也陸續來到廣州報到,投入緊張的籌建工作。①為了使南方大學有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華南分局在葉劍英的主持下,決定将廣州東郊石牌原國民黨“總統府”作為南方大學的校址。并立即清理環境,修繕校舍。11月中旬,舉辦預備班,為大量招生作好準備。
華南分局為了加強領導,辦好南方大學,專門成立了以葉劍英為主任,方方、賴傳珠、鄧華、古大存、陳唯實、羅明等10人為委員的南方大學委員會,全面領導南方大學的工作。同時,任命葉劍英兼任校長,陳唯實、羅明為副校長。第一期錄取學生4329名。這些學生分别來自19個省市和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其中有許多華僑青年。
1950年2月1日,在南方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葉劍英和華南分局宣傳部長蕭向榮等講了話。葉劍英在講話中,闡明創辦南方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大批人民需要的人才,以适應華南地區經濟建設的需要。他勉勵大家誠心誠意學習,畢業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并親筆題詞:“大家同心協力,為辦好一個南方大學而奮鬥!培養幹部,擴大影響。”全校教職學員還宣讀了誓詞,給毛澤東主席發了緻敬電。①南方大學從成立到1952年10月結束,共辦了三年時間。在此期間,葉劍英多次關心并直接主持研究學校的大政方針等一系列問題,為辦好這所學校嘔心瀝血,竭盡全力,從組織機構、師資、學制、課程設置和招生事宜等都親自過問,特别是一開始就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共培養出正式畢業生1.823萬名。還有1200多名教職工在這個革命大學裡鍛煉成長。這為數近2萬名的革命幹部和專業人才,在華南及其他一些地區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艱苦奮鬥,建功立業,發揮了骨幹作用。
①訪問羅明談話記錄,1986年11月。
①羅明、李又華、黃家駒:《回憶葉劍英老校長創辦和領導南方大學》,載1986年11月8日《南方日報》。
葉劍英早在1949年4月就曾經說過:抛開文藝建設、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單純地搞經濟建設、物質建設,是不可能搞好的。他在領導廣東省的全盤工作中,始終把文化事業看作是整個建設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不遺餘力地推進其發展。廣州剛解放時,一批文化界人士從香港返回廣州,葉劍英立即高興地接見他們,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為新中國的建設服務。畫家關山月等将在香港畫成的一幅毛澤東巨幅畫像贈送給人民政府。
葉劍英代表盛市政府接受了這一禮物,并指示有關部門将這幅畫像挂到了廣州市愛群大廈上。②1950年9月,華南首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葉劍英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他提出,文藝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為創造新生活服務。文藝工作者隊伍要加強團結,向着共同的革命目标,齊心協力地向前邁進。
②訪問關山月談話記錄,1985年10月。
三發展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産黨争取革命鬥争勝利的法寶之一。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共取得了政權,有的人對統一戰線工作有所忽視。葉劍英卻認為,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仍然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求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民主人士,知識分子,愛國華僑,他們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應當充分發揮他們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作用。葉劍英十分注意在各級政府機構中,安排一些對革命事業有過貢獻的有名望的民主人士擔負領導工作。他多次主持華南分局開會,讨論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民主人士李章達,當過孫中山的警衛團團長兼大元帥府參軍,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曾任國民黨廣州行營的中将高級參議,是當時國民黨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的老上級。
他長期反對國民黨打内戰,在政治上同情共産黨,并做過有益的工作。解放以後,他留在廣州。經過時劍英和華南分局領導人提議并報告中央批準,李章達擔任了廣州市副市長和廣東省政府副主席。早期同盟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成員丘哲,擁護、支持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争,積極參加抗日鬥争,多次掩護中共地下工作人員。葉劍英在抗日戰争時期就同他有交往。
新中國建立以後,丘哲先後擔任了廣州市副市長、廣東省副省長職務。葉劍英尊敬地稱年長他12歲的丘哲為“丘老”。①一次,丘哲設家宴招待葉劍英,飯後,葉劍英詩興大發,當即作“在丘老家宴”詩一首:“蛇羹魚彈勝莼鲈,越秀山前客不孤。溜到新歌翻舊調,頓念鄉思起乘除。”①對于其他各方面的民主人士,葉劍英也十分注意發揮他們的作用。他倡導在工業、财經、文教等系統每周開一次民主人士茶話會,并确定為制度堅持下來,定期開會。他在百忙中,盡量抽出時間,參加會議,直接聽取和采納民主人士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在他的領導和關懷下,廣東省和廣州市的一些有名望的舊官員、舊軍人、舊知識分子和專家,工作和生活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積極性得到了發揮,在各項事業的恢複和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葉劍英常常提醒盛市的領導同志:有些人在民主革命時期幹過壞事,但後來為革命事業做過一些工作。對于這樣的人,我們要正确對待他們。原宋子文的廣東稅警團骨幹分子莫雄,是國民黨高級官員,曾參加過鎮壓廣州起義。他的堂弟莫應在香洲兵變時又曾參與謀害葉劍英。但他後來與共産黨有聯系,做過幾件好事,如曾把蔣介石布置第二次“圍剿”紅軍的軍事會議的情報交給中共地下組織。他在貴州畢節地區當專員時,曾為長征路過該地的紅軍部隊提供過方便,等等。新中國建立後,葉劍英得知他到了香港,便親自給他寫信,要他回廣州參加建設工作。莫雄從香港到達廣州,葉劍英很快接見,并給他安排了工作。鎮反運動開始後,有人主張要殺掉他。葉劍英說:這個人在曆史上有罪也有功,現在表現也不錯,不能殺,要保下來。後來,還安排他當了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葉劍英親自過問和關照過的民主人士及其家屬究竟有多少,誰也記不清了。
他對于統一戰線工作,從不滿足于一般的号召,而是把工作具體地做到每個人的身上和心上,使他們實際地感受到共産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溫暖,并盡其所能為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葉劍英也盡自己所①訪問梁淑钊(丘哲夫人)談話記錄,1986年11月。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28頁。
能保護了那些應該保護的人,後來又幫助他們平反了各自的冤假錯案。許多直接受到他關心照顧的民主人士及其家屬,一說起葉劍英,常常熱淚盈眶,内心充滿了感激敬愛之情。
葉劍英在主持華南分局工作期間,還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直接領導了香港工委的工作。凡是有關香港的重要問題,他都親自過問和處理,并及時向中共中央彙報。華南分局的正确領導和香港工委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香港地區的穩定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在“反地方主義”的漩渦中
1952年,正當葉劍英在華南艱苦創業,大展宏圖的時候,平地風波起。
這一年6月,毛澤東突然将葉劍英、方方、陶鑄召到北京開會,會議主要内容是批評華南分局領導工作中的“錯誤”。原來,中南局和華南分局的少數領導人片面地向毛澤東反映,說華南分局在農民問題上“右傾”,并存在着“地方主義”(主要指方方)。
所謂農民問題上的“右傾”,就是指葉、方在廣東農村土改問題上“右了”、“慢了”,是“和平土改”。實際上,葉劍英是根據中共中央關于三年左右完成土改的指示,結合廣東的實際情況部署土改運動的。從土改準備、試點到推廣,每一個計劃和各階段進展情況都上報給中共中央、中南局,并得到批準的。葉劍英在領導土改中,特别強調注意對華僑和民族工商業者的政策,要求區别對待,适當照顧他們的利益,搞得穩妥一點,這是符合廣東的實際情況的,也是有遠見的。這并不是什麼“和平土改”。所謂“地方主義”的錯誤,對于葉劍英、方方來說,也是不存在的。方方作為華南分局第三書記,主管分局的組織幹部工作。在幹部的分配、使用問題上,是根據葉劍英在贛州會議提出“搞五湖四海”的原則進行的,地委以上幹部是經過分局集體讨論決定的。1950年以後,陸續調來了幾批南下幹部和轉業到地方工作的軍隊幹部,葉、方都給予了恰當的安排,有些人還放到重要的領導崗位上。葉、方在工作中盡管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但絕不是排斥外來幹部,更不是搞“地方主義”。曆史事實證明,葉、方當時使用、安排的地委以上幹部,絕大多數是經得起各種考驗的優秀幹部,後來大部分擔任過省一級的領導職務。因此,加在葉劍英、方方頭上的所謂兩個“錯誤”,是根本不存在的。
然而,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葉劍英、方方不能不接受由中央出面所作的批評,并違心地進行了檢查。葉劍英、方方、陶鑄從北京開會回到廣州後,于1952年6月29日至7月6日,召開了華南分局擴大會議,開展所謂反農民運動戶的“右傾”、“反地方主義”的鬥争。葉劍英在6月30日的會議上,為了顧全大局,作了檢讨,7月6日又對會議作了總結報告。在這兩個報告中,他對所謂農民問題上的“錯誤”和“地方主義錯誤”,都承擔了責任。
他反複說:“在農民問題與地方主義傾向問題上,我都應負主要責任,因為我是分局的主要負責人。”“總之,分局領導及方方同志在工作上的錯誤,我要負總責任。”①方方在會上也作了檢讨。但會議上有人認為方方的檢讨很不深刻。有的同志在發言中,對“地方主義”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會議結束後,由陶鑄主持起草了分局及各地區反地方主義會議情況的綜合報告,華南分局将這個綜合報告連同葉劍英的檢讨報告、總結報告和方方的檢讨,陶鑄等的發言一并報給毛澤東、中共中央和中南局。綜合報告除叙述了這次“反地方主義”的經過和概況外,特别列舉了“地方主義”的“嚴重表現”,分析了“地方主義的危害性”,甚至把“反地方主義”提到“敵我鬥争”的高度。①随後,方方等一批幹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曆史是公正的裁判。當年華南分局黨内開①葉劍英:《在華南分局擴大會議上的總結報告》,1952年7月6日。
①華南分局:《分局及各地區反地方主義會議情況給黨中央、中南局的綜合報告》,1952年8月19日。
展的這場鬥争,經過了30多年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以後,是非界限更清楚了。
這場鬥争把華南分局工作上的某些不足和黨内的不同認識當作“右傾”和“地方主義”錯誤來批判,挫傷了不少地方幹部,造成了不良的後果。1979年8月,廣東省委對反“地方主義”問題進行了複查,并向中央寫了請示報告。
不久,中央批複,同意廣東省委意見,糾正了當年對葉劍英和華南分局其他領導人的錯誤批判。1986年10月葉劍英逝世以後,經中共中央書記處讨論通過的悼詞,對他當年主持的華南分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作出了公正的評價。悼詞說:“建國以後,葉劍英同志主持華南、中南地區工作,領導完成華南地區的剿匪任務。他在領導廣東省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根據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同廣東省的實際相結合所制定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曆史證明是完全正确的。”
葉劍英逝世後,薄一波發表文章,就過去廣東反“地方主義”問題,根據自己當年參與調查處理的親身經曆,作了實事求是的說明,予以澄清。他在文章中寫道:1952年6月,“毛澤東同志主持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了一次讨論廣東問題的會議。會上批評了廣東工作中存在‘地方主義’問題,但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強調指出,葉劍英同志在華南工作是有成績的,他對這個問題沒有什麼責任,更不能說他是搞地方主義的頭頭,大家要理解他。當然,包括劍英同志在内,各地的同志都應從這件事中總結教訓,防止今後再發生此類錯誤。
盡管這樣,劍英同志在随後不久召開的華南分局擴大會議上,還是作了自我批評,承擔了‘未能及時發現’的領導責任。這說明他是胸懷豁達,嚴于責己的。
“現在,事情已經看得很清楚,當時批評廣東一些同志的‘地方主義錯誤’,存在着把問題簡單化、擴大化的傾向,在後來的反右鬥争中又對他們進行批判、鬥争和處分,更是不正确的。1979年8月,廣東省委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複查,并向中央寫了報告。10月,中央批複,同意廣東省的分析意見,對此事進行了糾正。”①1994年,中共中央批準中央紀委關于撤銷對方方解放初期所受處分的意見。中央認為,解放初期方方在華南分局和葉劍英同志領導下,為建立和鞏固人民政權、恢複和發展廣東經濟作出了貢獻,應予肯定。當時對方方的批判缺乏事實依據,應予否定。決定撤銷原來給予方方的撤職處分,為其恢複政治名譽。這樣,廣東解放初期的所謂“反地方主義”鬥争,從組織上、政治上均得到了徹底糾正。
①薄一波:《經得艱難考驗時》,載1989年8月10日《人民日報》。
五鞏固國防南大門
葉劍英在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期間,一直擔任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職務,負責對廣東地區軍事工作的統一領導。1951年5月1日,華南軍區正式成立,葉劍英任軍區司令員,譚政任政治委員。華南軍區統一指揮駐廣東、廣西地區的7個野戰軍和華南各特種兵部隊,以及廣西、粵東、粵西、海南4個軍區。
華南軍區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準備對付美國為配合其侵朝戰争而糾集蔣介石集團對華南地區可能發動的進攻。為此,葉劍英遵照軍委指示,主持制定了各種情況下的作戰計劃,同時加強戰場建設,抓緊部隊的組建、擴建工作。以海軍建設為例,經過1年多時間,就有較快的發展。葉劍英在1952年1月寫給毛澤東與軍委的報告中說:“從組織情況上看來,華南海軍已是初具規模的一支海軍了。去年經過一年來的政治整訓與戰鬥訓練,在戰鬥力上已開始協同陸軍在瓊州海峽與珠江口兩處要點上擔負海防任務。”
在葉劍英和軍區其他負責人的正确領導下,華南地區的部隊、民兵和人民群衆一起,不僅多次殲滅了小股竄犯沿海、邊境的匪特,而且成功地粉碎了美蔣集團妄圖大規模偷襲潮汕、海南島等地的企圖。1952年秋,美帝國主義在朝鮮戰場上連遭失敗以後,便陰謀唆使蔣介石集團襲占海南島,妄圖在中國南疆再開辟一個戰場,牽制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抗美援朝作戰。美國政府給蔣介石軍隊運送了大量武器彈藥,并派出了大批軍艦,準備為蔣介石運兵登陸。而當時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的守備兵力卻十分薄弱。中央軍委和中南軍區指示華南軍區,緊急加強海南島的戰備工作。葉劍英立即召集華南分局和軍區的負責人開作戰會議,讨論在海南島抗擊敵人偷襲登陸的作戰方案和措施。他在會上說:海南島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華南門戶的前哨,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美蔣占去。如果敵人占領了海南,不僅對我軍所進行的抗美援朝作戰不利,而且會對廣州、華南以至全國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會議根據軍委和中南軍區的指示,決定迅速派部隊渡海,加強海南島的守備力量,同時派軍區司令部參謀長吳克華任海南軍區司令員,統一指揮全島的野戰部隊和地方部隊。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一部分部隊從大陸日夜兼程,開往海南島。渡海的船隻不夠用,就借用民船。很短的時間内,數萬名指戰員便集中到海南島,同島上的人民一起築起了抗擊來犯之敵的銅牆鐵壁。美蔣集團獲此情報,不敢再輕舉妄動,其陰謀襲占海南島的計劃遂告破産。
随着華南沿海防禦力量的增強,敵人進行大規模竄犯和襲擊的陰謀難以得逞時,又改為以“鑽”為主的方式,繼續同新生人民政權進行較量。葉劍英号召華南的黨、政、軍、民做好防止敵人偷鑽的工作,強調指出:“過去國民黨對付我們共産黨的辦法有五個,捉、殺、打、罵、鑽,現在前四個辦法都不行了,還剩下最後一個辦法,就是鑽,從海外派特務或小股部隊,鑽到大陸來搗亂。華南地區處在與敵鬥争的最前線,應當高度重視防鑽工作。”
①他要求把防鑽鬥争同各項工作緊密聯系起來,依靠工農兵群衆來做好這一工作;要大力做好宣傳工作,提高黨政軍民對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要進一步健全和鞏固農村各級政權組織,依靠部隊和民兵,繼續肅清土匪,清除隐患;要加強城市工作,抓好治安、警備,使反動分子無空可鑽。
①葉劍英:《在廣東軍區高級幹部會議上的報告》,1950年8月。
為了更有效地打擊敵人的偷鑽活動,葉劍英同軍隊、地方的負責人反複研究,确定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首先建立海邊防組織機構,加強海邊防防禦體系。發動沿海和邊防的群衆,全力參加海邊防鬥争。沿海各地區均成立海防、海島和邊防工作委員會,專門領導群衆進行對敵鬥争。其次,加強海邊防部隊,統一調配力量,将公安部隊、地方部隊和主力部隊分層配置,構成層層羅網。敵人即使鑽進來,也插翅難逃。第三,将海、邊防地區的漁民和民兵組織起來,充分發揮他們在海邊防鬥争中的作用。第四,開展反空降鬥争,堅決打擊敵人空降特務的活動。這一系列措施的實行,取得了明顯成效。邊防軍民先後殲滅了多股偷襲偷潛的國民黨軍,并捕殲了數百名空投的特務,有效地保衛了陸海邊防的安全。
1952年8月中旬,葉劍英感到胸部疼痛,有時心律失常。這是心髒病的症狀。中共中央得到葉劍英的病情報告,立即派醫療專家到廣州為他治療。
接着,又派飛機将他接到北京治療和休養。葉劍英這次患病,與到華南三年來的緊張工作、過度勞累有關,同時與在黨内受到不公正的批評,緻使精神上受到某些壓抑也有關系。葉劍英到北京療養了8個月。1953年2月,他的病情基本好轉,便寫信給毛澤東,要求回華南工作,并希望給予指示。此時,中共中央對他的工作已另有考慮,在名義上,仍保留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直到1955年5月華南分局撤銷時止)。5月,他被調到中共中央中南局任代第一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代主席。在此之前,他已被任命為中南軍區代司令員。10月,中共中央又調他回中央軍委工作。此後,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鬥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