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葉劍英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葉劍英傳 > 第二十九章主持訓練總監部工作

第二十九章主持訓練總監部工作

書籍名:《葉劍英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一對現代戰争的思考

  
      1953年10月,葉劍英離開中南,返回北京,走上中央的領導崗位,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2月,出席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作了“關于建軍若幹問題”的發言。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月,葉劍英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并在大會上發言。在這屆大會上,他當選為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1月9日,葉劍英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

  
      20世紀中期,世界各國軍隊的武器裝備發生了很大變化。以核能、電子計算機和航天技術為重要标志的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原子彈、導彈、火箭等新式武器的不斷出現,極大地改變着戰争的樣式和進程,這就給世界各國的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為适應這一新的形勢,毛澤東從50年代初就開始設計建設現代化國防的藍圖,提出了建設一支“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的總任務。

  
      葉劍英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多次發表文章和講話,積極探讨未來戰争和現代條件下的軍隊建設與作戰問題,闡述人民解放軍在原有基礎上建立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強大的國防軍的重要意義。他還對人民解放軍由單一兵種型向諸兵種合成型軍隊轉變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各軍兵種的領導機構如何設置,組織指揮系統、編制體制如何确立,政治工作、教育訓練如何進行,武器裝備、供給保障如何加強,等等,提出了明确具體的建議。

  
      在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和其他會議上,葉劍英多次發言。他分析了人民解放軍的現狀,認為,軍隊雖然逐步實現了由“小米加步槍”的單一兵種到諸兵種合成軍隊的戰略轉變,武器裝備有了稍許改善,指戰員的軍政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從整體看來,軍隊的建設距離現代戰争的要求相差很遠。他着重指出:現代戰争已進入原子時代。在我們面前出現的将是一幅全新的戰争圖畫。他形象地說,雷達的發展,使戰場成為一眼望盡的象棋盤。紅外線的使用,使黑夜變成白天。風火輪、芭蕉扇、雷震子、土行孫、千裡眼、順風耳等等《封神榜》上的東西,有許多都在我們的時代出現了。①1954年12月,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發言中科學地分析了20世紀以來世界上發生的大規模的現代戰争,從總體上概括了現代戰争的三個明顯特性:(一)戰争出現的突然性(“不宣而戰,迅雷不及掩耳”);(二)戰況發展的迅速性(“地中鳴鼓角,天上下将軍”,“瞻之在前,忽然在後”);(三)組織協同的複雜性(“諸軍種、兵種在時間、空間上的組織協同,複雜的作戰指揮”)。他提出:為适應現代戰争的特點,必須加強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加強戰備,進行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迅速提高部隊戰鬥力。①這一年,葉劍英身體不适,但仍帶病堅持工作。他兩次去青島、北戴河療養。5月,在青島,與郭沫若相逢,兩位老友憶往事,談詩文,漫步海濱,遊泳垂釣。他用自己釣來的魚請郭氏夫婦吃“全魚餐”,暢叙友情,縱論天下事。②在病休中,猶然為國事擔憂。在《青島浴感》一詩中寫道:①葉劍英在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的發言,1953年12月。

  
      ①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發言,1954年12月。

  
      ②訪問李德才、宋繼慶、佟祥泰談話記錄,1990―1991年。

  
      小樓明一角,深隐綠叢中。

  
      海闊天如蓋,山遙島似熊。

  
      輕波垂釣史,旭日弄潮童。

  
      忽憶劉亭長,蒼涼唱大風。

  
      他望着浩瀚大海的層層波瀾,心潮起伏,急切地希望早日恢複健康,為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效力。他在《北戴河休養》一詩中這樣寫道:大陸回環海一灣,望中迢遞起層瀾。

  
      雙凫碌碌沙鷗懶,

  
      病卧東山惜歲年。③

  
      ③《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11頁。

  
      二主管全軍的軍事訓練

  
      1955年4月,葉劍英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代部長,代替劉伯承主持全軍的軍事訓練工作。擔任副部長的有張宗遜、蕭克、李達、周士第、彭紹輝、郭天民等同志。訓練總監部下設計劃監察部、陸軍訓練部、院校管理部、科學條令部、軍外訓練部和軍事出版部等部門。

  
      這一年9月,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時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此後,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新時期國防建設和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之中。

  
      為了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央軍委根據中共中央、毛澤東提出要搞“兩彈”的決策,開會研究原子彈和導彈等尖端武器的研制,并着手進行籌備工作。但在會議上,大家的意見并不完全一緻。葉劍英态度鮮明,極力支持并贊同毛澤東、周恩來的意見,主張搞“兩彈”,并逐步用之于加強部隊裝備和訓練。此後,葉劍英就“兩彈”和人造衛星研制、發射問題多次配合聶榮臻元帥,向有關部門了解情況,作指示、批示,并就有關問題向毛澤東、周恩來請示報告。①原子武器的出現,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開展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帶來了新問題。部隊在開始進行現代條件下的軍事訓練時,在一些幹部中存在着對原子武器威力認識不足和誇大原子武器作用的兩種傾向。針對這種情況,葉劍英從1955年上半年開始組織全軍各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等高級指揮員參加的戰役法集訓,在集訓的總結講評中,他進一步分析了現代戰争中原子武器的性能、作用以及對軍隊建設的影響。他肯定原子武器是一種具有很大威力的突擊武器,但又告訴大家,隻靠原子武器并不能解決戰争的勝負。原子武器的産生和使用不僅不能代替其他兵器的作用,恰恰相反,原子武器要有其他兵器的密切配合,才能發揮作用。在使用原子武器的條件下,各軍種、兵種、各勤務部隊的任務不但未減低,反而加重了。同時,原子武器也是可以防護的。在今後戰争中,對原子武器的防護應該看作是最重要的戰鬥保障之一。他深刻指出:“帝國主義集團的武裝力量是強大的、兇惡的、狡猾的。我們要戰勝裝備有各種現代武器的敵人,除了需要政治經濟的優越條件以外,在軍事上必須有受過嚴格的現代化軍事訓練的軍隊,必須有頭等的現代化的裝備,必須有大量的、優秀的、有現代軍事科學頭腦的指揮幹部,才能夠戰勝敵人。”①在全軍高級指揮員戰役法集訓之後,葉劍英到遼東半島參觀旅大要塞區、海岸炮兵、機械化師等,以及撫順、沈陽等地的軍工廠,了解戰備設施和部隊訓練情況,總結經驗,并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②為了加強部隊在現代化條件下的戰備訓練,葉劍英在這一年8月向軍委提出了關于全軍戰鬥訓練原則的報告。報告中強調要加強在原子武器條件下的軍隊訓練和夜間戰鬥的訓練。這個報告經軍委批準,迅速下達全軍施行。

  
      ①訪問熊光楷談話記錄,1991年3月。

  
      ①葉劍英:《第二次全軍在職高級指揮員戰役法集訓總結講評》,1955年6月15日。

  
      ②訪問汪玉峰談話記錄,1986年12月。

  
      50年代初,葉劍英積極參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支持越南抗法戰争的工作。

  
      在此期間,他與早在中國大革命時期相識、曾參加過廣州起義的越南同志洪水(原名武元博,勞動黨黨員)重逢。洪水來中國後,曾一度在中共中央聯絡部任職,在越南抗法戰争期間負責與越南黨和國家的聯絡工作。葉劍英等經常請洪水介紹越南情況,與他一起探讨抗法戰争的戰略戰術問題。1954年夏,洪水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條令局任副局長,繼任《戰鬥訓練》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被授予少将軍銜,他常向葉劍英請示彙報工作,葉對他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洪水患肺癌,葉劍英多次去看望他,親自幫他求醫找藥,安排住院。1956年9月洪水離開中國返回自己的祖國越南。葉劍英率軍委各總部負責人蕭克、孫毅等到火車站送行。洪水于10月21日不幸逝世,葉劍英非常懷念這位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①三遼東半島軍事演習葉劍英不但從理論上潛心探索現代條件下的戰争和訓練問題,而且更注重實踐,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來研究這一問題。1955年11月,葉劍英主持了人民解放軍空前規模的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親自擔任總導演。為了組織好這次演習,他事前去遼東地區和部隊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和周密細緻的準備工作。參加演習的有海陸空三軍指戰員6.8萬餘人。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組織進行的在使用原子、化學武器條件下,方面軍抗登陸戰役中集團軍海岸防禦演習。目的在于摸索現代戰争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經驗,用比較标準的動作、形象教育的方法來訓練軍隊指揮員和部隊。①中共中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國防委員會特别關心這次演習。劉少奇委員長、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副總理,國防委員會聶榮臻副主席等,都親臨現場參觀指導,使參加演習的廣大官兵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關于這次演習的意義,葉劍英指出:遼東半島在中國國防上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它瀕臨黃海,與山東半島環抱渤海,是首都北京的門戶、東北的屏障。這裡,曆史上曾遭敵人幾次入侵。從遼東半島的地理位置和以往戰史以及當時的國内國際形勢來看,在遼東半島進行抗登陸戰役演習,在國防建設上具有重大的意義。由于新式兵器的出現,必然影響到以往戰鬥、戰役的樣式,對軍隊的指揮方法也将産生若幹的變化。此次演習就是在雙方使用原子武器與化學武器條件下來組織實施的,這對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演習過程中,葉劍英非常重視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作指導。他認為,毛澤東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對現代戰争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他針對某些人提出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不能解決現代化作戰問題”的論調,舉例說明如何把“不打無準備之仗”、“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标”、“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創造戰潮等原則運用于現代戰争之中,戰勝敵人,幫助大家提高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認識,加深理解。

  
      在演習中,葉劍英堅持貫徹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政治工作原則,注重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整個演習,既堅持集團軍黨委集體領導,又充分發揮集團軍首長組織指揮戰役的積極性,探讨在現代戰役中如何實行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的問題。

  
      針對“現代戰争規模很大,參與作戰的軍種、兵種很多,情況變化急劇,以及戰争殘酷性帶來傷亡較大等特點,葉劍英要求各級指揮員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心,高度的愛國主義,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并能主動地與友鄰部隊協同一緻,達成戰役、戰鬥的目的。他說:“在戰争中,我們不僅要求軍隊積極頑強地進行作戰,同時要求廣大人民堅決支援我們作戰,沒有政治工作和政治條件也是不行的。政治工作在今後的戰争中,不僅不應該削弱,相反的,更要加強。”

  
      演習中,葉劍英還認真探讨了戰役組織指揮上的許多問題,如關于對敵人主要突擊方向的判斷;關于戰役的布勢;關于抗登陸戰役過程中反突擊時機和反突擊地區;關于戰役計劃的拟制;關于協同動作和軍隊指揮問題,等①訪問甯文煙談話記錄,1986年2月。

  
      等,都總結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并作出了精辟的論斷。①這次演習要求高,難度大,條件比較艱苦。葉劍英在軍事上嚴格要求的同時,很注意改善部隊的物質文化生活。據宋任窮回憶,那時他和許多同志白天演習,夜裡睡在火車上。葉劍英特意組織舞會,請大家跳舞、唱歌。有一次還邀請他赴“狗肉宴”,笑談演習趣事。

  
      這次演習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首長正确領導下,經過全體同志共同努力,十分成功,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通過演習,訓練了18個兵團以上的領率機關和32個實兵團(包括陸軍、空軍及海軍),同時也教育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級幹部及總導演部的幹部,使他們初步認識了在新條件下抗登陸戰役的理論原則和戰役組織與實施的工作程式、方法。對敵人登陸以後的反沖擊、反突擊,直到合圍殲滅敵人;對在抗登陸戰役中組織各軍種、各兵種的協同動作,以及司令部内部的工作協同等,都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演練,豐富了在新條件下進行戰役組織與指揮的知識。指揮員們普遍反映,兩個多月的學習,勝讀十年兵書。

  
      這次演習之後,葉劍英先後到廣州軍區、南京軍區召開座談會,總結演習的經驗,繼續研究現代條件下軍隊訓練問題。回到北京後,他又召集海、空軍、各兵種、北京軍區等單位的負責同志彙報部隊戰備訓練情況,并研究安排下一年度的工作。

  
      ①葉劍英:《一九五五年遼東軍事演習的總結講評》,1955年11月15日。

  
      四軍隊建設中的“八個關系”

  
      葉劍英在緻力于領導部隊現代化建設,加強現代條件下軍隊訓練的同時,非常關注軍隊的革命化建設。他認為,軍隊的現代化和革命化,是個統一的整體。要通過黨的工作、政治工作,使軍隊革命化,又要通過軍事訓練,使軍隊現代化。現代化是軍事任務,同時又是政治任務;革命化是政治任務,同時也是軍事任務,不能把兩者分割開來。他在分析部隊的現狀時指出:“我軍雖然随着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在編制、裝備、制度、工作方法等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變革,但是人民軍隊的本質并沒有動搖過、改變過。但是,這決不是說我軍在現代化建設中沒有問題和矛盾,沒有偏向和錯誤。相反,問題不少,缺點也相當嚴重。舉其大者如:有人主張把政治工作在軍隊中的作用降低到隻是保證指揮員決心和軍事任務的地位。有人反對在軍隊中繼續實行民主制度,采取群衆路線。有人主張軍隊提建設計劃可以隻按軍事需要,不必考慮可能與否,因為那是國家的事,因此,計劃不要怕大,費用不要怕多。

  
      近幾年來軍隊中不關心士兵和下級生活,不關心人民生活,不願傾聽下級意見,不願實事求是辦事的偏向也有了發展等等。這些現象雖然從整個軍隊建設方面來看,隻是局部的、個别的,但由于它們都是影響到我軍根本性質的問題,因此是嚴重的。現在這些不正确的觀點和作法,雖然已受到了批判和抗拒,有的已經糾正,但是并未徹底解決,仍有進一步澄清的必要。”

  
      基于這樣的認識,  1956年9月,葉劍英在中國共産黨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向中央軍委提出了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的建議:“為了進一步加強我軍建設,今後除應繼續努力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技術裝備、加緊正規訓練、學習國際上的先進軍事經驗和科學知識外,還必須特别強調堅持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例如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度、民主制度、政治工作制度、群衆路線、實事求是的作風等等,以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質。”主要的是要正确認識和處理好八個方面的關系:(一)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國家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國防建設則是經濟建設的保障,沒有國家工業化,就不可能有軍隊的現代化。為了适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們準備逐步縮減軍費開支,裁減軍隊員額,并用積極的行動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工作。但我們也建議國家的經濟建設,必須适當的照顧國防的需要。除保持和發展一定比例的國防工業外,其他工業和經濟建設,還應把平時和戰時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二)人和技術的關系。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人,是軍隊中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因素。但是,軍隊沒有一定的技術裝備是不行的,技術落後了是要挨打的。我們的任務是把兩者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充分的發揚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我軍的技術裝備水平,加強部隊的訓練和科研工作。(三)軍事工作與政治工作的關系。

  
      我軍是我黨和中國人民進行革命鬥争的工具。既需要有堅強的軍事工作,又需要有堅強的政治工作,兩者不可偏廢。但軍事必須服從政治,政治是主要的,政治工作是軍隊的生命線。(四)官兵之間與上下級之間的關系。現在我軍上下級之間和官兵之間的關系,不如以前那樣融洽親密。軍閥主義、命令主義、官僚主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假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轉,必将削弱我軍的戰鬥力。為此,除應加強教育外,還必須修改現有條令和制度中那些不妥當的規定,才能從思想上、組織上、制度上貫徹官兵一緻、上下一緻的原則。(五)集中和民主的關系。民主、集中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應當把兩者密切結合起來。現在我軍已由單一兵種發展為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為了實施有效的領導和指揮,進一步強調一下統一集中是必需的。(六)軍隊和群衆及地方黨政的關系。擁政愛民是我軍的光榮傳統。近幾年來,自我們陸續駐進新營房,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正規化的訓練以後,和群衆及地方黨政關系逐漸疏遠。為了密切軍隊和群衆及地方黨政關系,軍隊必須接受地方黨的組織、政府和群衆團體的監督,軍隊負責人應參加地方黨委、軍隊工作必須受軍隊上級黨委和所在地方黨委的雙重領導。(七)現實和發展的關系。軍隊現代化必須從現實情況出發,适當的照顧到發展。既不能脫離現實而空談發展,也不能隻看到現實不考慮發展。

  
      我軍要發展,而且要用盡快的速度,但發展不能隻憑熱情和主觀願望,不能脫離現實條件和客觀規律,否則便是空想。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我軍現有的物質基礎,适當的照顧發展。(八)學習外國先進軍事經驗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的關系。為了加速我軍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大力學習外國的先進軍事經驗,但是,我軍在學習外國經驗時,必須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我軍的曆史經驗。我們固然必須反對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的經驗主義,但也要防止妄自菲薄的自卑觀點,既要虛心,也要有自信心。葉劍英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态度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針對部隊中的現實問題提出的這些中肯意見,在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新的實踐中,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①①葉劍英:《關于軍隊建設問題的一些意見》,1956年9月10日。

  
      五發揚優良傳統與學習外國經驗

  
      在50年代初期,全黨全軍都面臨着一個如何學習蘇聯和其他國家的經驗問題。尤其在1956年蘇聯共産黨召開二十次代表大會,批判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以後,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要求全黨認真學習《改造我們的學習》、《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等5個文件,“克服學習馬克思列甯主義和外國經驗中的教條主義傾向”。根據這一精神,葉劍英對如何從實際出發學習外國經驗,保持和發揚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這一重要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在全軍第六次軍校會議上的總結發言中,形象地比喻說:“目前看來,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有兩種學習的方法:一種人是學老牛吃草,不分青紅皂白,通通吃下去再‘反刍’;一種人是學西方寓言上的驢吃草,東瞻西望老吃不下,自己都快要餓死了,還是一根草都沒有吃進去。前一種人說,你根本沒有吃或沒有嘗過味道,怎麼能分析好壞,結論是贊成做老牛。但後一種人反駁說,學習要有選擇,但他們老遲滞在選擇階段,結果是做老驢。

  
      我想,這兩個方面應該加以批判的結合。就是說首先要認真學,要把先進的東西通通吃下去,不要東瞻西望。但在學習中要加以分析批判,學到手以後,又要加以發展;不加思考、不加批判,分不出青紅皂白,是盲目的學習。照樣教,照樣學,不用腦子的學習,是搬教條。要提倡學習上用腦子,反對思想上的懶漢。有人把學習看成是簡單的事,也不好。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道,隻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萬事起頭難。學習就是這樣,我們要克服開端的困難。我們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實踐而學習。”①這一年10月,葉劍英在他主持召開的軍委訓練委員會擴大會議上,再次強調,要用批判的态度去學習,并提出實事求是是批判的标準。他進一步指出:“所謂批判的學習态度,就是不迷信,不盲從,不作條文的俘虜。隻有理解它的精神和實質,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如果單純地從一個片面去理解,沒有分析比較,沒有批判,不能聯系實際,不能實事求是,就必然産生主觀主義――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他針對有人提出的“先要學會,再行批判”的觀點,引用恩格斯《反杜林論》中“認識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對漫長的世代系列來說是相對的而且必然是逐步趨于完善的”論述,說明學習是永遠不可能完善,永遠沒止境的。如果要等學會了再來批判,那批判就永遠不能實現,而成為空話。他說:“我們在學習方面,不論對外國經驗或我軍曆史經驗,都應該從事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工作,深刻地理解它,具體地分析它,有機地聯系它,多方面地比較它,才能達到正确的認識它,實事求是地運用它。這就是要按照當時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去理解原則和運用原則,那種背誦條文、洋洋自得的學習态度,不是正确的态度。”他要求全軍幹部和教學工作者樹立正确的學習态度,掌握正确的學習方法,要善于分析研究,要“批判性的學習”和“建設性的批判”、“創造性的批判”。由于葉劍英提倡批判地學習外國經驗,使當時軍内一度出現的某些“五照”(照搬、照翻、照英照發、照行)現象得到了一定的糾正。①為了進一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葉劍英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有關反教①葉劍英在全軍第六次軍校會議上的結論,1956年6月。

  
      ①葉劍英在軍委訓練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的總結,1956年10月。

  
      條主義的指示,于1957年3月15日至5月3日,主持召開了訓練總監部(簡稱訓總)黨委擴大會議,檢查訓總的工作。會議就訓練指導思想問題開展了學術讨論與争鳴。參加會議的有訓總的主要領導幹部蕭克、李達、張宗遜、郭天民、周士第等,以及訓總所屬各部、處的負責人。據葉楚屏、陶漢章、莫陽等回憶,這次會議圍繞着如何評價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是否應在原子條件下進行訓練以及如何進行反教條主義鬥争等問題,展開了讨論和辯論。葉劍英仔細地聽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見,并先後作了3次講話。他着重講了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和發揚人民解放軍優良傳統問題,強調端正學習态度和方法,同時強調領導要有自我批評精神,敢于承擔責任。他說:“毛主席指示要學習先進的,可見有先進的就有落後的;要結合我軍優良傳統,可見有優良的就有不優良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上樹立批判的态度。”葉劍英在會上強調“要站穩發言的崗位,帶頭作自我批評。”他嚴肅地說:“我們訓總對軍委來說,是負責實施軍委訓練命令的機關,但同時又是指導全軍訓練的負責機關。訓練有成績,我們有份;有錯誤,我們也有責任。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就是逃避責任。”他要求經過這次會議在反對主觀主義的同時也反對官僚主義,整頓作風,使訓練部門的工作有個轉變。同時要求“對下面的積極因素要加以支持。”5月3日,葉劍英在最後一次講話中進一步指出,要認真總結幾年來的訓練工作,并且下功夫創造我們自己的東西。他說:“口口聲聲反教條主義,若會議得不到結果,會議本身就是教條。”這次會議對全軍訓練工作如何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問題,作了進一步探讨。

  
      1957年10月,葉劍英再次主持召開了軍委訓練委員會擴大會議。他在這次會議的報告中比較系統地總結了幾年來全軍在現代(原子時代)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驗。主要是:(一)軍隊訓練必須“全面規劃,加強領導,首長負責,親自動手”。(二)軍事訓練要同我們的戰略方針相适應。葉劍英強調指出,我們要在訓練中貫徹國家和軍委既定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他認為,“積極防禦”就是進攻的防禦。我們必須訓練部隊在戰役戰術上積極組織進攻,消滅侵入我國領土和領空的敵人,同時,我們還必須擁有原子彈、氫彈等現代化的強大武器裝備以防禦敵人。隻有這樣,才能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這就是說,戰略上我們是防禦的,戰役戰術上我們是進攻的。因此,在現代條件下訓練軍隊,不但不違反積極防禦的方針,而且恰恰是為了執行這個方針。葉劍英引用“盤馬彎弓箭不發”這句古語,解釋說:“我們的态度,不是僵武修文,而是盤馬彎弓。隻要看到敵人一動,我們就把箭發出去。我們的原則是:不打第一槍,不發第一箭,不先發制人。否則政治上就被動。”(三)訓練必須從實戰出發,與戰備結合。葉劍英指出:陸軍采取野營、轉移駐地和作業場,空軍采取緊急轉場,海軍采取轉移海區等辦法,就會使訓練同備戰更加密切地結合起來,就會使軍隊把平時的訓練當作實戰來看。(四)訓練重在幹部。葉劍英經過親自實踐,總結出軍官技術訓練的經驗是“摸、爬、滾、打”;搞好軍官戰術訓練的經驗是“抓、鑽(鑽技術、鑽理論、鑽條令)、操、演”。他強調這些經驗急待普及、推廣。葉劍英在這次會議報告中,再次強調指出:“在現代條件下訓練我們的軍隊,并不否定我們過去的傳統和經驗。我們的态度應當是: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學習别人的先進經驗。從形容詞來講,這裡需要分清的一個是‘優良’,一個是‘先進’,發揚的是自己的‘優良’傳統,學習的是人家的‘先進’經驗。”

  
      ①

  
      葉劍英從1954年11月開始,相繼在武裝力量監察部和訓練總監部工作,到1957年12月離開,整整在這兩個部門工作了3年。在此期間,他竭盡全力,日夜操勞,為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積極參與和領導下,全軍實施了有計劃的正規訓練,到1957年底,基本上統一了陸、海、空三軍的訓練計劃,加強了各級司令部機關的建設,提高了首長和司令部的組織指揮能力,提高了軍兵種合成軍隊戰術技術水平。同時,他多次主持召開院校會議,加強了全軍正規院校的建設,建立了基本适合人民解放軍情況的各項制度,培養了26萬名幹部和近3萬名教員,為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打下了基矗這一期間,葉劍英還先後出席了全軍後勤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炮兵積極分子代表會議、通信兵技術競賽大會以及海、空軍有關會議等,并分别就現代條件下加強後勤工作,加強空軍、炮兵和通信兵建設的重要意義及根本要求,作了重要講話。他對體育工作給予了熱情關懷和支持,幫助“八一”隊解決困難,多次接見運動員和教練員。①同時,他還參加了一些外事活動,先後出國訪問緬甸、蘇聯、印度、波蘭等國家,并寫了西行雜詩《赴莫斯科途中》(十四首)和《訪問印度》(二首)、《訪波雜詠》(八首)等詩篇。

  
      他在訪印期間寫下不少詩篇,由随行的鄧家棟教授譯成英文,受到印度友人贊賞。因旅途勞累,葉劍英在加爾各答突然發病,尼赫魯總理得知後,親自探視,并派私人保健醫生診治。②1956年年底,葉劍英作大西北之行,沿甘肅永登、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直至新疆伊犁。他深入河西走廊,沿途考察,視察了玉門煉油廠、酒泉夜光杯廠、酒泉中學等地,并親切地接見了駐敦煌的騎兵三團官兵。③他在此行中,望長城内外,戈壁灘頭,逸興遺飛,詩如泉湧,錄下沿途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寫成了著名邊塞詩《西遊雜詠》。他在詩中讴歌“銅鐵煤油遍走廊,戈壁蔭成瓜果鄉”的甘肅;贊美“最新人物最新裝,引得春風度玉關”的玉門;吟詠“拔海二千七公尺,烏鞘白衣卧雲天”的永登;評點“五涼故事談遺老,西夏鐘文在土樓”的武威;記述“風雪關山訪古來,評泉品酒看光杯”的酒泉;描繪“老子青牛去不還,而今鑽探滿天山”的新疆,①妙語連篇,珠玉閃光,自始至終貫穿一個“建設祖國邊疆”的主旋律。

  
      ①葉劍英在軍委訓練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的報告,1957年10月。

  
      ①訪問周之同談話記錄,1986年10月。

  
      ②訪問鄧家棟談話記錄,1989年10月。

  
      ③在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武威、酒泉市委黨史征集辦,酒泉夜光杯廠,酒泉中學,敦煌研究院、博物館等處查閱的資料。訪問徐國珍、苟鑫、秦助國、楊廷成等談話記錄,1991年。

  
      ①葉劍英:《遠望集》,人民文學出版杜1979年8月版,第16頁。

  
      六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

  
      從1957年下半年開始,全軍的“反教條主義”運動逐步升級。在這場運動中,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元帥和主持訓總工作的葉劍英都遭到批判。

  
      兩位元帥從大局出發,主動承擔責任,盡力保護從事軍事訓練的部門和幹部。

  
      1958年4月8日,葉劍英來到南京軍事學院,在全院教職學員幹部大會上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對軍事學院工作中的成績作了充分肯定,反對給軍事學院戴教條主義的帽子,并勇于承擔責任。他說:“有人說學院是教條主義的頭頭,但應該說,全軍包括院校和部隊都有教條主義的成份,當然不必按上一個教條主義的帽子。過去軍事訓練中出現教條主義傾向,主要責任在領導。訓總首先應作自我批評,不要把責任推到底下,因為我們照搬、照翻、照英照發,毫無疑問你們底下隻好照辦,我們四照,你們隻一照。”

  
      葉劍英在這次講話中,懷着崇高的敬意,談到老戰友劉伯承,對這位受到不公正批判的軍事理論家作了高度贊揚,給以深切的慰藉:“我們的劉伯承同志經曆了四十多年戰場生活、軍隊生活,精通俄文,戰鬥經驗豐富。像他這樣的同志是很少的。他很紅、很專,就是不劍他八九次受傷,為革命為人民流了很多血,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的寶貝,應該很好地維護他的健康,以便他能更好地負責國家大事。”①葉劍英這番話,在當時軍隊反教條主義空氣濃厚的情況下是很難得的,表現了一個共産黨員敢于堅持真理的态度和對老戰友的真摯情感。在場的2000多名教職員聽到他的發言無不為之感動,報以熱烈的掌聲。

  
      葉劍英從南京返回北京不久,即出席中央軍委于5月27日至7月22日召開的擴大會議。通過這次為時達兩個月之久的、有1000多名軍隊高級幹部參加的會議,把全軍的反教條主義運動推向了高潮。林彪從會議一開始就煽風點火、含沙射影,别有用心地攻擊軍事學院和訓練總監部,攻擊主持這兩個單位工作的劉伯承和葉劍英。在會議的“高溫”下,訓練總監部被說成是“教條主義的司令部”,軍事學院被說成是“教條主義的大本營”,毛澤東對這兩個單位也提出了批評。在這種情況下,葉劍英不得不違心地做了“工作的檢讨”。在外地治病療養的劉伯承也抱病出席了會議,并作了檢查。後來的實踐表明,  50年代,為适應國内外形勢的發展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在全軍開展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後來在訓練和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偏向,但并未形成“教條主義”思想體系,因此,從上至下大規模地反教條主義,造成擴大化,不适當地傷害了許多同志,這是錯誤的。粉碎“四人幫”以後,當年這場運動遺留下來的問題逐步得到妥善解決。1980年秋,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明确指出:  1958年“那次反教條主義是錯誤的”。

  
      ①葉劍英在軍事學院教職學員幹部大會上的講話,1958年4月18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