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葉劍英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葉劍英傳 > 第二十三章在華北軍大的領導崗位上

第二十三章在華北軍大的領導崗位上

書籍名:《葉劍英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

  
      葉劍英于1948年3月率中央後委機關到達西柏坡以後,立即部署軍委各機關,恢複正常的業務工作,使軍委參謀部這架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這時,人民解放戰争己快要進入第三年了。全國各個戰場的形勢,繼續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為了進一步加速解放戰争的進程,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繼續擴建人民解放軍,準備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為此迫切需要大批軍政幹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經過反複醞釀,決定按照辦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的辦法,在華北創辦一所軍政大學,調葉劍英去任校長兼政治委員。

  
      葉劍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使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葉劍英常将這句古語挂在嘴邊。早在人民解放軍進入戰略進攻階段不久,葉劍英鑒于人民解放軍參謀人才缺乏的狀況,就曾準備向中央軍委提出辦一所參謀學校的建議,為部隊培養參謀人才。1948年2月中旬,他特地派總參謀部童陸生處長率一個調查組,到晉綏和晉察冀軍區及其所屬的軍事學校進行調查,考察部隊參謀人員現狀,征求意見,搜集有關學校教育的資料,以便正式向軍委提出辦學的建議。現在,中央決定他去辦綜合性的軍政大學,比他原先的設想更進了一步,他感到十分榮幸和欣慰。

  
      軍政大學校址設在河北省獲鹿縣南新城村,由5個單位合并組成。這5個單位是:晉冀魯豫軍區的軍政大學、陸軍中學、青年教導團,晉察冀軍區的軍政幹部學校、步兵學校。總人數達1.2萬餘人。學校的重大問題由中央決定,日常工作、後勤供應由華北局負責。為了工作方便,中央特決定葉劍英任華北局委員。

  
      5月21日,中共華北局召開會議,讨論了軍政大學的工作。葉劍英參加會議并發了言。會議經過讨論,确定軍政大學首批招生名額為:步兵團級幹部500人,營級幹部1000人,炮兵、工兵、參謀、摩托專業和政工幹部各500至600人,共招收學生4000至5000人。①①葉劍英:《華北軍政大學的工作報告》,1948年9月4日。

  
      二統一思想,協調步伐

  
      5月23日,葉劍英到校任職。他集中一段時間,聽彙報,開座談會,調查研究。經過緊張工作,他對學員、教員、工作人員的情況有了初步了解。

  
      從學員的情況看,有從旅團長到連排長職務的幹部,還有一部分戰士;有軍事指揮員、政工人員、通信員、警衛員、地方武委會幹部,還有剛從敵軍中解放過來的青年軍官。這些學員,文化程度、工作經曆,各不相同。從教員的情況看,人數嚴重缺乏,按編制還缺囚分之三。已有教員的教學經驗不足,教材奇缺,難以實施正常的教育計劃。

  
      學員和學校工作人員的思想比較混亂。不少幹部認為,成立華北軍大,隻不過是精兵簡政的一項措施,對學校擔負着為革命戰争培養幹部這一光榮任務認識不足。有些機關幹部,不安心學校工作,想到前方去。有些學員不安心學習,認為學校學習的東西,到前方用不上。尤其是工農出身的學員,擔心文化程度低,學不好,希望組織上分配工作。有些舊軍官,對革命形勢認識不清,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尚未确立,有悲觀失望情緒。

  
      為了使學校各項工作盡快走上正軌,葉劍英針對幹部和教員、學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艱苦細緻的組織工作和思想工作。

  
      當務之急是着手建立、健全各級機構,配備好各級領導班子。根據中央和軍委的決定,學校的領導除了校長兼政委葉劍英之外,還有副校長蕭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在組織機構方面,機關設教育部、政治部、校務部和校首長辦公室。大部下面設二級部或處、科。全校學員編為學員大隊,在校首長和各機關領導之下進行教學工作。在建立行政機構的同時,建立了各級黨的組織。經中央和華北局批準,由葉劍英、蕭克、朱良才、教育部長譚家述、辦公室主任薛子正、政治部副主任李克如等6人組成校黨委會,統一領導全校的工作。黨委分工,葉劍英負責全盤工作并分管教育,蕭克分管行政,朱良才分管黨政工作。

  
      根據葉劍英的提議,學校黨委領導成員,組成3個領導小組。以葉劍英、譚家述、陶漢章(教育部副部長)3人組成教育小組;以蕭克、李鐘奇(校務部長)、牟澤銜(校務部副部長)組成行政小組;以朱良才、李克如、黃作珍(組織部長)組成黨政小組。凡學校黨委要讨論和決定的全校性教育,黨政和行政方面的問題,均由有關小組事先進行研究,提出意見和方案,然後提交校黨委讨論。這樣做,既調動了各機關部門的積極因素,又提高了黨委會的工作效率。

  
      辦好學校,必須統一全校人員的思想,齊心協力搞好教育和訓練。葉劍英同蕭克、朱良才商定,從5月31日至6月3日,校黨委連續召開了3次會議,集體聽取關于教育工作、政治工作、校務工作的彙報,對各方面工作的方針和重要問題作出了決議。6月9日,校黨委召開有機關各部門和學員大隊負責人參加的擴大會議,葉劍英在會上作了報告。

  
      葉劍英在報告中首先談到軍大的任務是要招收4000名學員,對他們進行培養訓練,提高技術、戰術和正規化水平。在技術方面,除了刺殺、投彈、射擊、土工作業四大技術之外,增加爆破和坑道作業兩項技術的訓練。在戰術上,着重培養團級幹部,要求不僅懂得團的組織指揮,而且要懂得師的組織指揮,并且要求學習和了解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在正規化方面,要适應戰争發展的要求,強調統一,加強組織紀律性,反對無政府主義。加強政治教育,重點搞好毛澤東的思想和黨的政策與策略的教育,提高學員的政治思想水平。其次,葉劍英指出,華北軍大接受上述任務,是經過中央、軍委和華北局認真讨論之後确定的。這既是戰争的要求,也是軍委和華北局賦予的任務。最後,對于如何完成辦校任務,葉劍英提出了八條措施:(一)加強黨的領導,實行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抓好思想政治動員,搞好物質保證。(二)組織和發揮骨幹的作用。(三)充分利用校刊指導工作,使校刊成為全校集體教育、集體學習的工具,聯系群衆的橋梁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四)加強幹部工作。(五)實行教育民主。(六)普遍采用助教制度。(七)與前方取得必要的聯系。(八)善于團結和發揮專家的作用。

  
      為了落實校黨委擴大會議的決議和葉劍英報告的精神,學校召開了連以上幹部大會,葉劍英作了《認清形勢與任務,堅決為黨的教育事業而努力》的報告。他在分析人民解放戰争的大好形勢的基礎上,着重指出,形勢雖然大好,并不是沒有困難,要看到鬥争還很複雜、艱巨,奪取全國勝利還要作巨大的努力。看不到這一點,就會盲目樂觀。辦好軍政大學,必須認清革命形勢,才能明确方向和責任,才能了解教育上的一切要求都是人民解放戰争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不是主觀的想象。他要求學校要進行統一正規的教育與建設,反對無政府、無紀律現象和遊擊習氣。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要認清職責,從軍事上、政治上、政策策略上、文化科學知識上幫助學員,使他們經過一個階段學習後,能盡快掌握本領,有把握地走上戰場,去指揮一個團、一個營,指揮特種兵部隊,完成戰鬥任務。

  
      接着,學校分别召開了政工、教育、行政工作會議,深入解決各方面的問題。在全校政治工作會議上,葉劍英作了《加強政治工作,完成教學任務》的報告,提出要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加強政策和策略教育;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把全校人員的思想統一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團結一緻辦好學校。在教育工作會議上,葉劍英強調要認真研究如何完成黨賦予的培養和輸送戰争所需要的大批軍隊幹部的任務。要實行教學民主,善于辨明真理,堅持真理。他勉勵大家要學習毛澤東思想,做一個毛澤東式的革命軍人。在這些全校性會議上,滕代遠、蕭克、朱良才等也分别講了話。葉劍英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召開校黨委擴大會議和業務工作會議這“三把火”,扭轉了兒個單位剛合并時的分散和混亂狀況,加強了集中統一,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為貫徹黨的方針而教學

  
      正當學校各項工作全面展開之際,迎來了中國共産黨誕生27周年紀念日。葉劍英同校黨委其他同志商議決定,将慶祝黨的生日與學校開學典禮結合起來,并請中央和華北局的領導人到會講話。學校随即根據這一決定,進行各項籌備工作。

  
      1948年7月1日下午5時半,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七一”暨華北軍政大學開學典禮大會。朱德總司令和華北軍區副司令員滕代遠、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及華北、華東、中原等地區人民解放軍部隊的代表,出席了大會。

  
      大會首先進行了閱兵式,朱德、葉劍英等乘坐吉普車,檢閱步兵方隊和坦克車隊。接着,葉劍英緻開幕詞。他回顧了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以來的戰鬥曆程,說明紀念“七一”和學校誕生的重大意義,着重指出,華北軍大的誕生,是人民革命戰争發展史上的産物,标志着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于加速解放戰争的進程,争取全國勝利早日實現,對于促進解放軍建設,都具有現實的和深遠的意義。他号召全校人員,要為實現中央軍委和華北局賦予學校的任務而努力奮鬥。

  
      朱德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代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向大家表示慰問和祝賀。他講了黨的曆史,軍隊的曆史,指出華北軍大是在繼承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的傳統基礎上,适應解放戰争形勢的需要而創辦起來的,任重而道遠。他特别指出,葉劍英過去當過紅軍學校的校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中央軍委下了很大的決心,把葉劍英調來當校長。華北局也下了決心,搞好物資方面的供給和保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學校辦好,為人民立功。

  
      滕代遠、楊秀峰以及國際友人馬海德等先後在會上緻詞,祝賀軍大的成立。大會在熱烈的掌聲和嘹亮的歌聲中勝利結束。

  
      華北軍大究竟要遵循什麼樣的教育方針?這是葉劍英受命辦校以後一直索回在腦際的一個重大問題。經過與學校其他領導同志醞釀,在開學典禮以後,葉劍英明确提出,學校各項教學活動中,應當認真貫徹黨中央、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現階段全黨全軍工作的指導方針,即:軍隊向前進,生産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他說,這個指導方針,同時就是軍大的教育方針,就是說,軍大當前的教育除了為現階段的方針服務以外,沒有别的方針。軍大是為實現這一方針在教育上所提出的任務而奮鬥的。

  
      葉劍英對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重要問題,總是直接過問,狠抓不放。

  
      他提出,教學的内容,主要是軍事、政治和管理教育。軍事方面,首先要抓好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學習毛澤東主席總結的“十大軍事原則”,在此基礎上抓好戰術、技術教育。在戰術上,要進行進攻戰、攻堅戰、山地戰、水網戰、河川戰的訓練,并加強各兵種合同戰術的教育;在技術上,着重進行炮兵技術訓練,重點是山炮技術訓練;工兵技術訓練以爆破和架橋為主,同時進行坑道作業與築城訓練。政治教育有四項: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與中國共産黨;時局與任務;黨的政策。政策教育,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總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工商業政策、新區政策、俘虜政策。此外,還有戰時政治工作等等。管理教育主要是:人民軍隊建軍原則及管理教育部隊的方式方法,内務條令和紀律條令。

  
      為了解決教材缺乏的困難,葉劍英動員大家出主意想辦法。他綜合一部分幹部的意見,提出把國内外軍事學校的基本教材收集起來,然後按照華北軍大的教學目的,由學校組織力量,自己編寫。原則是從實戰需要出發,同時照顧學員的接受能力。在編寫戰術教材過程中,他要求編寫人員注重研究各戰略區的實戰經驗,使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實戰的要求。經過半年的努力,全校有計劃地編譯了30多種軍事教材和20餘種政治教材,為全校統一教學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四“搬師請賢”學校要辦好,教員是關鍵。然而,教學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教員卻非常缺乏。葉劍英帶領部分幹部,調查了解教員隊伍情況,發現能夠上課的教員隻有36人,按學校教學單位所需教員數額計算,缺額達75%。面對這一困難,葉劍英想到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甯利用舊軍官作教員,創辦陸軍大學的經驗。于是,他果斷地提出:“在那些脫離敵人營壘的舊軍官和被我們俘虜過來的人中,吸收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來學校任教。”他把這種做法稱之為“搬師請賢”。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學校陸續接收了一大批投考來的、起義來的和解放來的國民黨軍舊軍官。對此,有的同志不大理解。個别學員甚至說:“常敗将軍教常勝将軍,這是給自己抹黑!”有的教員也說:“過去沒有他們,我們一樣辦教育。”葉劍英聽到這些反映後,就及時做思想工作,并提到校黨委會上進行專題讨論。他說:“争娶團結、改造、使用舊軍隊和舊軍官問題,在黨的七大文件中,已有明确的論述。中國的舊軍官人數很多,不能簡單地對待,必須争娶改造和使用他們,因為這不是少數人的問題,我們的眼睛要看到幾百萬。”他在講到争娶改造舊軍官的可能條件時,特别引用了《共産黨宣言》中的一段話:“在階級鬥争接近決戰的時期,統治階級内部的、整個舊社會内部的瓦解過程,就達到非常強烈、非常尖銳的程度,甚至使得統治階級中的一小部分人脫離統治階級而歸附于革命的階級,即掌握着未來的階級。所以,正像過去貴族中有一部分人轉到資産階級方面一樣,現在資産階級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經提高到從理論上認識整個曆史運動這一水平的一部分資産階級思想家,轉到無産階級方面來了。”①他以馬克思、恩格斯的教導來統一大家的認識,并要求學校各級黨的領導人及有關同志,對舊軍官要做到思想上重視,态度上誠懇,政治上平等,生活上關心。因此,這些剛從舊營壘轉到革命道路上來的同志都心悅誠服地接受幫助、教育、政治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在教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葉劍英的言傳身教,對舊軍官的改造、團結起到了特殊作用。他早年追随孫中山革命,畢業于雲南講武學校,曾執教于黃埔軍校,後來又去蘇聯共産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回國後,到中央蘇區任紅軍學校校長,抗日期間又作過多年統戰工作,可以說集軍事、政治、外交才能于一身,在軍内外頗有影響。舊軍官出身的教員雖然大都畢業于中外各種軍事學校,但在葉劍英面前,多屬晚輩。他們敬佩葉劍英,也願意聆聽他的教誨。當時,有些教員,一時還放不下過去的“官架子”。葉劍英就誠懇地對他們說:我和你們一樣都是從舊社會過來的,舊軍隊那一套再拿到革命隊伍中來,還有多大意思呢?人過來了,架子也要放下來;架子放下來,才能從思想上站過來。話不多,卻很能啟人深剩葉劍英從來不以老資格自居,而是以誠相待,平等相處,使一些原來對共産黨有誤解的人,逐漸地消除了誤解。有一位姓周的教授,資格老,水平較高,在同行中有一定威信,人皆呼之為周老。葉劍英尊重他,也稱他為“周老”,常同他商量教學中的問題,并通過他做舊軍官的思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261頁。

  
      五教學民主

  
      葉劍英十分重視教學民主。他認為,教學民主既是教學原則,也是教學方法,當教員與學生之間、教員與教員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發生矛盾時,可以通過發揚教學民主來解決。他将整個教學過程分為教學準備、施教、檢查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作好教學的準備工作,寫出講授提綱。由主講的教學組根據上級的方針和計劃,拟出草案,然後到學員中深入進行調查,了解學員的文化程度、有無作戰經驗以及對課目的要求與建議。在此基礎上寫成講授提綱,再将提綱交給有學員代表參加的教育準備會反複讨論、修改、補充,最後通過。有了講授提綱,還要确定講授方法,準備模型、沙盤、圖表等教學器材,便于學員聽課和理解。

  
      第二階段,主要是授課。教員授課不是一個人,而是由若幹教員、助教組成的教學組。整個教學組的教員都一起去上課,其中一人主講,其餘旁聽。

  
      葉劍英強調授課要有針對性。一次,他在聽取教育部同志的工作彙報中,了解到教軍事地形學的教員提出了“三不講”,即學員用不着的不講,學員接受不了的不講,沒有準備好的不講。他認為這“三不講”的經驗很好,随即向全校教員進行推廣。在授課的基礎上,要組織好讨論。讨論時,學員圍繞教員講授的内容進行理解、消化,有實踐經曆的學員可以結合自己參戰的經驗和戰例進行發言,這樣不僅可使其他學員受到教育,也可以使教員從中受到啟發。最後是做好總結,不僅要總結課目内容,而且要總結教學方法及學員們的學習心得。

  
      第三階段,主要是通過考試來檢查教學的效果。由上而下定期召開教學檢查會,由下而上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總結檢查教育計劃、教材内容、教學方法和教學保障等。

  
      葉劍英辦校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是理論聯系實際。他要求把學校的教學與正在進行的解放戰争的實際結合起來。校教育部經過研究,随即抽出一批教員組成戰鬥參觀團,先後前往太原、濟南等地,實地參觀人民解放軍正在進行的太原戰役、濟南戰役等戰役、戰鬥,收集有關資料和作戰經驗,回校後給大家作戰役報告,使教員和學員受到了生動實際的教育。

  
      這一系列的教學原則與方法的實施,使學校的教學活動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教員積極、認真、負責地施教,學員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為了辦好學校,使教育質量更上一層樓,葉劍英深入動員各級幹部帶頭學習。一次,他在校黨委擴大會議上談到幹部的學習問題時,說:“幹部學習是一個任務,不是一個額外負擔。古語說過‘不教而戰是謂棄之’,意思是說:軍隊一定要有教育,如果不經過教育,而拿去打仗,那就是抛棄。我們的部隊是有教育的,遠至紅軍成立以至現在,我們就抓緊軍隊的軍事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早就成為我軍的生活要素。不論在前方或在後方,隻要有點滴時間,我們就進行軍事、政治教育,這是我們經常的工作。但今天根據我們學校的具體情況,必須要向全校幹部提出‘不學而教是謂害之’的警語,作為加強幹部學習的動員。”①他認為,要辦好學校,必須把全校中、高級幹①葉劍英在華北軍政大學校黨委擴大會議上的結論,1948年11月。

  
      部先動員起來,弄通思想,帶頭學習,才能糾正經驗主義與事務主義的思想作風,推動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他對幹部(包括教員)的學習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一)關于學習态度。要有虛心的态度,提倡“相師”,即相互為師。幹部與幹部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教員與學員之間,互相學習。(二)關于學習内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馬列主義理論,這是最基本的。二是軍事科學,包括戰略、作戰藝術,還包括國家的經濟與政治問題。

  
      三是教學業務,學習自己要教别人的東西,先學後教。四是黨報,通過學習黨報,了解時事,了解政策,了解馬列主義和軍事科學。(三)關于學習的組織檢查。采取查筆記、查書本、查寫作的辦法。查筆記,就是要求讀書要寫摘要;查書本,就是要求在讀過的書上畫标記,寫眉批;查寫作,即要求寫讀書心得。

  
      葉劍英要求全校幹部認真學習,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抓緊時間,刻苦讀書。蕭克回憶說:“劍英同志很重視學習。他很用功,讀書多,知識面很寬,很有學問。有一次,他送給我兩卷本的《蘇聯國内戰争史》讓我讀。我發現,他在書中作了不少眉批,劃了許多圈圈點點,可見他看得非常認真、細緻。”

  
      ①

  
      ①蕭克:《記葉劍英同志二、三事》,載1983年7月10日《解放軍報》。

  
      六物質保障

  
      葉劍英對學校的後勤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對校務部的同志說,物資保障用之于人,要保證身體健康;用之于工作,要保證教學需要。校務部根據他的指示,組織建立了器材室和印刷廠,統一管理全校教學器材采購、制作、供應和教材、資料的印刷。學校還建立了生産基地,開展農副業生産,改善全校人員的生活。

  
      葉劍英十分重視群衆對後勤保障工作的反映,及時提出改進措施。一次,他在聽取學校各單位的情況彙報時,一大隊政委徐興華背了一首學員寫的打油詩:“生活太單調,出去逛逛廟,廟中泥菩薩,比我更枯燥。”他聽後很感興趣,問清了此詩的來龍去脈:原來,由于學校住房緊張,許多幹部學員家屬來到學校後,住房一時解決不了,隻好與愛人分祝這些幹部南征北戰多年,同家屬團聚很少,現在家屬來了,卻沒有住處,思想上不免有些情緒。

  
      一個星期天,幾個團職學員出去散步,來到鎮外的一個小土地廟。其中一人在廟門上寫下了那首詩,另一個學員見了,又補上兩句:“轉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覺。”

  
      葉劍英讓徐興華将這首打油詩重念了一遍,略一沉思,也加上兩句:“樓下死了人,樓上不知道。”意思是說,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不報告。他當即指示,來隊家屬住房問題要馬上解決。經過研究,決定将各隊住處進行調整,騰出一些房子,作為來隊幹部家屬的臨時住房。

  
      住房問題解決後,又出現了吃飯問題。來隊家屬增多了,學校的存糧很快就吃完了,影響了學員的生活。有的學員又編了順口溜:“華北軍大開飯店,老婆小舅來吃飯,隊上存糧兩千斤,不到三月全吃完。”有的領導聽了,覺得是發牢騷。葉劍英了解情況後,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它看成是牢騷怪話。

  
      家屬吃糧不能從學員的口糧中扣,更不能降低學員的口糧标準。他立即向華北局寫了報告,使幹部家屬吃糧問題得到解決。後來,全校随隊家屬越來越多,産生了許多實際問題。葉劍英對政治部、校務部負責同志說,應該将幹部家屬組織起來,學習文化,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政治部、校務部經過反複研究并報葉劍英等領導同意,成立了一個家屬半工半讀學校,将幹部家屬動員起來,每日半天學習政治和文化,半天學習織布、織毛巾。同時建立子弟學校,使适齡兒童能上學讀書。這樣,幹部家屬每月可從學校得到一部分勞動收入,又提高了文化水平。幹部子女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使幹部解除了後顧之憂。①①徐興華:《葉劍英同志在華北軍大》,載《星火燎原》第一期,1983年。

  
      七教學水平的新高度

  
      1948年8月24日,葉劍英根據黨中央的通知,前往西柏坡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根據戰争形勢的發展,繼續強調了1947年中央前委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召開擴大會議确定的戰略目标,在5年左右的時間内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會議結束後,葉劍英返回軍大,立即召開一系列會議,傳達中央政治局9月會議的精神,研究貫徹落實的措施,同時總結學校4個多月來的工作。他在校黨委擴大會議上所作的結論性報告中,提出了完成學校任務所要抓的6個方面的問題,即教育方針;教學民主;幹部堅持學習;加強紀律性;争娶團結、改造、使用舊軍官;接受批評建議。

  
      後來,他将這一報告記錄稿又進行了整理,于11月17日呈報給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并寫信給軍委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周恩來副主席。信中說:“我在軍大校黨委擴大會議上的結論,初步整理了出來。這裡的幹部學員,要求鉛印,以資研究,但不知其中有無不妥或鍺誤之處?謹将原件呈上,請審查指正,并示知可否付印,以便遵照。”12月3日,朱德複信給葉劍英,信中說:“在校黨委擴大會議上講話我已看過,你們在校内做教育是好的,不長的時間,得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者學者都有進步,特别是争取了解放軍官的學與教,這是一個創造。講話可以印,可以作他校借鑒。”

  
      1948年12月中旬,葉劍英任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兼市長以後,仍然兼華北軍大的校長、政委,對學校的各項重要工作實施領導。學校日常工作則由蕭克副校長主持。經過1年的工作,學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朱德在華北軍大成立1周年之際,特意為之題詞祝賀:“你們進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過去的戰争經驗,編寫了許多教材,訓練了一部分教員,教育畢業了一大批學生。這是你們與全體教職員努力的結果。你們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為國防教育打起了新基矗”朱德的題詞,代表了中央軍委對葉劍英領導和主持的華北軍政大學工作的評價。華北軍政大學的創辦,在人民解放軍軍事教育的曆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