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科學工作十四條的制定和廣州會議
聶榮臻愛護知識分子、理解知識分子,但是,他的影響所及,畢竟隻是少數人。而在全國包括國防科研系統,在一段時間裡,“左”的影響還在妨礙着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政治沖擊業務更是司空見慣。這些情況聶榮臻了解得很清楚,也因此為中國的科技進步而擔憂。通過全國性的了解和深入調查,在廣泛聽取知識分子意見後, 1961年,聶榮臻向中央正式提出解決科技戰線一系列問題的重要意見。這就是《科學工作十四條》,當時被鄧小平稱為“科學工作的憲法”。
《科學工作十四條》産生的背景,是1958年的“大躍進”和1959年的廬山會議後給科技戰線造成的困境。
“大躍進”所鼓動起來的狂熱,在全國出現了浮誇風和瞎指揮風,使科學研究機關也受到了影響。科研工作的客觀規律得不到尊重,許多科學家對此反應強烈。還有一些科技人員被批判為走“白專”道路,受到這樣那樣的沖擊,也挫傷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這些都阻礙着科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聶榮臻認為,已經到了系統調整科研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的時候了。就在這時, 1961年初,毛澤東終于從越來越多的情況反映中,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他又一次号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1960年冬天,聶榮臻組織了對科技戰線的較大範圍的調查研究,調查首先從導彈研究院開始。
這裡的科技人員,反映了許多在今天看來可笑,而在那個年代确實存在的問題。導彈研究院,就在國賓館附近。于是,很多的迎賓任務就落到了科學家們的身上。這些從事20世紀尖端科學研究的導彈專家們,不得不打着小紙旗,站在北京的街頭,去歡迎外賓。
在當時,各種運動很多,北京每年要進行機關整頓,一次就要學習幾個星期,這已經成為慣例。科技人員用于專業研究工作的時間,還不到二分之一。知識分子對這些很有意見。
導彈研究院的調查結束後,聶榮臻又指示在更大的範圍了解情況。中國科學院所反映的問題,和導彈研究院基本一樣。最突出的是,科研時間不能保證。科學工作者每周6個工作日當中,用于科學研究的時間也大體上隻有3天,有的還不足3天。大量的時間,被用來搞政治學習或與科研無關的各種體力勞動。
1961年春天,聶榮臻根據中共中央正在醞釀中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要求各條戰線都理出若幹政策性條條來的指示,在上海、北京分别組織專家座談會,就科研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請科學家暢所欲言。
座談會的氣氛輕松自然,被譽為“神仙會”,專家們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
1961年4月,聶榮臻來到杭州,住在西子湖畔的王莊。這裡湖光山色,春意盎然,無論是漫步蘇堤、白堤,湖上泛舟,還是花港觀魚,到處可見勃勃生機。他在領略大自然的绮麗風光時,一個強烈的願望不時在腦海萦回:要給知識分子以“春天”,給科學研究的環境以“春天”,應該把這方面的政策條條盡快理出來。于是,他要秘書通知國家科委韓光、劉西堯,中國科學院張勁夫、杜潤生,國防科委安東、路揚,上海市科委劉述周、舒文等人,先後來到杭州,從4月16日起,一連開了10多天的會議,聽他們彙報前一階段關于知識分子政策,和各單位科研政策的執行狀況,提出需要改進的意見等等。就在這裡,經過反複磋商,聶榮臻主持拟定了《關于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十四條的意見草案》(簡稱《科學工作十四條》)初稿。《科學工作十四條》的提出,旨在系統地、全面地排除影響科研工作的“左”的做法,這也是聶榮臻對積郁在心中數年的問題,尋求一個總的解決辦法。
《科學工作十四條》的主要内容是:
(一)研究機構的根本任務是“出成果、出人才”。
(二)保持科學研究工作的相對穩定。這主要是為了改變大躍進以後,在科研工作的任務、方向、人員設備、制度等五個方面面臨頻繁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正确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主要是強調科研部門必須保證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急需的關鍵性科學技術過關,但又不排斥一些探索性的項目和基礎理論的研究。
(四)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和檢查科學工作計劃。
(五)科技人員要在工作中發揚敢想、敢說、敢幹,但又要與嚴肅性、嚴格性、嚴密性結合的“三敢三嚴”精神。
(六)保證科技人員每周有5天時間搞科研工作。
(七)采取措施,着重培養青年科技人員,對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和優秀青年科技人員,要重點支持重點培養。
(八)科研部門要與生産單位、高等院校加強協作和交流,共同促進科技進步。
(九)在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上,要貫徹“勤儉辦科學”的精神。
(十)科學工作中提倡自由辯論,不戴帽子,允許保留意見,以貫徹“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繁榮科學的方針。
(十一)知識分子初步“紅”的标準是,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用自己的專門知識為社會主義服務,并強調“紅”與“專”要統一。
(十二)要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進行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級政工和行政幹部要特别強調為知識分子服務。
(十三)領導幹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逐步由外行變為内行。
(十四)科研單位要在黨委領導下,貫徹由科技專家負責的技術責任制,基層黨組織隻起保證作用。
聶榮臻在讨論研究過程中,反複強調:這十四條意見最主要的是,科研機構的根本任務;知識分子紅的标準及紅與專的關系;黨如何領導科研工作這三條。這是十四條裡面的核心問題。大家反複研究後,也都同意聶榮臻的意見。杭州會議結束時,聶榮臻要韓光、張勁夫分别在北京和東北地區召開黨員所長會議座談,同時,用多種方式廣泛征求黨内外科學家的意見,對科學工作十四條初稿進行讨論,提出修改建議,并在鋼鐵、地質、農業、醫學4個科學研究院試點,讓實踐作初步檢驗。
5月中旬,聶榮臻回到北京,多次找人談話,了解修改意見和試點情況,大家的反映是好的。科學工作十四條上報中央前,他又請陸定一、郭沫若、張際春、周揚、徐冰、龔子榮等幫助修改。
6月20日,聶榮臻認為文件已趨于成熟,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寫了《關于當前自然科學工作中若幹政策問題的請示報告》,後面附了國家科委黨組、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中的十四條意見(草案)》。
聶榮臻在《報告》中提出,據各地的典型調查,當前科研機構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有:1.對知識分子政治上的進步和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估計不足,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科學工作政策不夠全面,有些政策界線劃得不夠清楚,影響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2.不少研究工作中有浮誇風,工作做得不夠嚴格,不夠踏實,加上研究時間沒有得到切實保證,研究任務變動過多,真正拿到手的重要成果還不多,科技幹部的成長也受到一定影響。3.有些研究機構中的黨組織,對行政工作和業務工作包得太多,發揚民主不夠,有些工作沒有适應科學研究的特點來進行,有瞎指揮的現象。
此外,在7個重要問題上,許多人有糊塗認識,應該予以澄清和作出必要的政策規定:(一)關于紅與專的問題。一開始他就提出:“我們要求自然科學工作者又紅又專,就必須要求他們自覺地用自己的專門知識為社會主義服務??要求他們拿出科研成果來,正如要求農民生産出糧食,工人生産出工業品來一樣。”接着,他就這個問題作了六點說明:1.紅的要求,就是: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用自己的專門知識為社會主義服務,做到這兩條,就應該認為已經達到了紅的初步要求。不要用黨員的标準或政治活動家的标準來衡量自然科學工作者。2.從舊社會來的自然科學工作者,有些人要達到前面所說的兩條政治要求,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些人,隻要一有愛國心,二願意同我們合作,從事科學工作,就應當很好地團結和使用他們,耐心幫助和教育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3.紅與專應當是統一的。
隻紅不專,便是空頭政治家,隻專不紅,就會迷失政治方向。某些從資本主義國家回來不久的人,有鑽研科學的積極性,不可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我們今天專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專得不是太深,而是太淺。4.不應當輕易說誰是“自專”。“白專”的提法,容易使人誤解,好像隻要專,就容易變白;非紅專,就是“白專”。建議以後不要把“白專作為批判用語”。5.今後在各研究機構中,不要在全體工作人員中進行政治排隊。必須判斷一個人的政治态度時,應當根據他幾年來的變化和今天的實際表現,作具體的分析後下結論。6.對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青年一代,必須要求嚴格一些,使他們朝又紅又專的方向前進。
(二)貫徹“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繁榮科學的方針問題。他在報告中,對這一方針屬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也作了六點說明:1.學術問題上,要鼓勵不同學派、不同見解、對工作的不同主張,自由探讨,自由辯論,自由競賽。學術問題的讨論,要不戴帽子,不拿棍子,不貼标簽,不用多數壓服少數,允許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意見,保留自己的意見,讓科學實踐和時間的考驗,來逐步辨明是非。2.對于學術上的不同意見,不要随便當作思想問題來批判,更不要把思想問題引申為政治問題來鬥争。3.不要給不同學派和不同主張,貼上“資産階級的”、“無産階級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之類的階級标簽。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然科學成果,我們都必須掌握過來,用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4.學術上的争論,不要輕易下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辯證法同形而上學的結論。即使屬于這方面的問題,也要通過具體分析,自由讨論的辦法來解決。5.在選擇和确定研究課題、計劃指标、研究方法、成果鑒定和評價等問題上,經常會有不同的争論,有些是反映了某些科學工作者的思想問題,更多是屬于工作做法和學術見解問題,應該采取自由讨論的辦法來解決。6.有些學術問題的争論,涉及各部門、各地方制訂的某些技術政策和技術措施。科學工作者對此提出不同意見,不但應當允許,而且應當鼓勵。
(三)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他作了五點說明:1.經濟建設、國防建設需要的研究工作,是急需的和大量的,在國家的科學計劃中,應該占首要地位,強調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得出結果。2.理論聯系實際的途徑十分寬廣,在這方面要有全面、長遠的觀點。“沒有理論研究,不把理論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就不能保證自力更生地實現中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3.“以任務帶學科”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一種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有些研究工作也應該從學科出發提出任務。4.中國科學院主要研究基本的科學理論問題和解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中關鍵性、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産業部門的研究機構,主要是解決本部門生産建設中的科學技術問題,以及必要的理論研究工作。5.少數科學工作者的專長、興趣、學術見解、研究課題與國家計劃結合不上時,“在大計劃之下可以有小自由”。
(四)培養使用科學人才中克服平均主義的問題。他提出:不能“把個人鑽研,承認個人作用、個人創造,同個人主義混淆起來”。“對于那些有特殊才能的、特别努力鑽研的、有較大成就的人,采取重點培養、重點支持的辦法和實行晉級、獎勵制度。”1.對全國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開出名單盡可能為他們創造條件,使他們做出成績,發揮專長,不要随便改行。2.對優秀的青年和中年科學工作者,開出名單,實行重點培養。3.各研究單位有一批已有相當水平的黨員科學工作者,要下決心減免他們的行政兼職,安下心來搞科研。4.認真選拔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充實研究機構。5.承認并尊重個人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勞動成果。6.科學工作者的級别提升,“應該主要看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研究工作表現。對其中優秀的應當不受資曆、學曆、年齡的限制”。
(五)科學工作的保密問題。他提出:科技機密,必須确保。但近期“保密項目越來越多,用人圈子越來越斜。“不少重大課題隻能由一兩個水平較低的青年人去攻夫,很久都過不了關。另外,本來可以協作交流的事情也不能協作交流,形成相互封鎖、耳目閉塞的現象。”為此,1.要根據不同情況規定密級。2,正确地進行人員的政治審查。3.妥善解決科技資料和經驗的交流問題。
(六)保證科研時間的問題。他主要提出:1.六分之五的研究工作時間必須确保,不得占作他用。2.研究人員結合專業實習進行勞動鍛煉,不另外安排下放勞動。3.群衆性的歡迎外賓的活動,不得占用研究人員的工作時間。
4.研究人員的業餘時間,應當由他們自由支配。
(七)研究機構内黨的領導方法問題。他在報告中提出,研究機構内的黨組織,在領導工作中盲目性還不少,今後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保持謙虛謹慎的态度,深入到業務工作中去,向專家學習??成為領導科學工作的内行,而不要安于外行”。為此要做到:1.研究所一級的黨組織在所内起核心領導作用,“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指示,研究和決定所内各方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包括業務中的重大問題”。2.研究所内各個研究室、課題組一級的黨組織,其性質一般類似機關支部。“任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發揮黨組織的堡壘作用,保證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正确貫徹,保證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3.黨員個人不許超越職權,随便在工作上發号施令,“在學術問題的自由讨論當中,黨員個人的見解,并不代表黨,黨組織也不要求黨員一定要擁護或反對某一種學術見解”。4.研究機構内,應當充分發揮各級行政業務組織和領導人的作用。5.研究工作問題的處理,要貫徹領導、專家、群衆三結合的原則。“目前必須在群衆民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領導人和專家在處理研究業務問題上的責任制度,明确職責權限。”
6.研究機構内的行政工作幹部,必須樹立為科研工作、為科學工作者服務的觀點,努力改進和做好服務工作。7.為了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黨組織必須講究工作方法,适應工作對象的特點。“要學會更多地運用‘神仙會’等和風細雨的方法,運用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要以親切誠懇的态度,同知識分子交朋友、談心、自由交換意見,關懷他們、幫助他們進步,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合作共事關系。”
請示報告說:鑒于以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認識上的種種誤差,所以,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拟定了科學工作十四條,請中央審批。
1961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讨論了聶榮臻的報告。這次政治局會議毛澤東沒有參加,由劉少奇主持,周恩來、鄧小平、彭真、李富春等政治局的大部分成員都到了。聶榮臻在會上作彙報,陳述了制定這個文件的過程和理由,舉了大量違反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例子,說明制定《科學工作十四條》的必要性。他的結束語是:有了《科學工作十四條》,就能“正确執行黨的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的政策和‘雙百’方針,調動廣大的年老、年輕,黨内、黨外的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張勁夫作了補充說明。到會的領導人都認為這是個好文件,得到會議批準,後來又送經毛澤東批準。
7月19日,中央将《關于自然科學中若幹政策問題的請示報告》以中發(61)505号文件正式下發。在這個文件上中央作了批示:認為請示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政策規定和具體措施是正确的,在自然科學工作中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同時,這個文件的精神對于一切有知識分子工作的部門和單位,也都是适用的。
《請示報告》和《科學工作十四條》下發以後,聶榮臻想,雖然事前廣泛聽取了一些部門、科研單位的科技工作者和領導幹部的意見,但這樣一個涉及諸多的問題,影響廣泛的文件,能真正讓所有的有關人員接受,是不容易的。他讓國防科委、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再次廣泛征求黨内外科學家的意見,展開調查試點工作。
了解到的情況,使聶榮臻感到欣慰。文件下發後,在自然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科學工作者無論黨内、黨外,青年、老年都表示熱烈歡迎,同時,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見。人們普遍認為,文件是解放以後黨領導科技工作的全面總結,是調動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積極性、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多做貢獻、多出人才的正确政策。
在國家科委的組織下,各部門、各單位、各地方、各研究單位認真組織落實《科學工作十四條》。各研究機構都開了座談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對研究人員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問題,盡可能予以解決。如對1957年以後,在運動中被批判或鬥争錯了的人,分别甄别平反,解除思想疙瘩。開展學術民主,廣開言路,切實保證每周有5天的科研時間,精簡會議,減少科學家、專家的行政事務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廣大科研人員對貫徹科學工作十四條後的形勢,普遍感到滿意。人們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研究人員絕大多數在不同程度上,更加靠近黨了。這些,都有力地配合了“兩彈”攻關任務的完成。
《科學工作十四條》的作用是明顯的,但它又有局限性。比如,沒有在根本上給知識分子确定階級屬性。時僅半年之後,關于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問題就又一次擺在人們的面前。這就成為1962年初春廣州會議的主要議題。
廣州是座景色宜人的城市,珠江從城中無聲地流過。2月,北國還沒有告别銀色的世界,這南國之城卻已充滿春意了。
1962年2月,經中共中央批準,由聶榮臻在這裡主持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起初是想借《科學工作十四條》貫徹後的東風,搞出一個新的科學規劃來。
2月16日,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對這個會議,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陶鑄極為支持。那時,全國經濟狀況還比較緊張。廣東雖說好些,但物資也不富餘。不過陶鑄還是組織了大批的罐頭食品、水果、豬肉等,供會議使用。
到會的有全國各專業、各學科的代表310人。科學家們來到廣州後,聶榮臻先找了幾位科學家談心,發現這幾位科學家分别表示了大緻相同的情緒。有人提出“對資産階級知識分子這個提法如何理解?”有人反映:“一提知識分子就是資産階級的,叫做資産階級知識分子,這頂帽子總使我們感到低人一頭,連子女也因此受歧視,從沒有聽人提誰是無産階級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的情緒集中地表現在這個問題上。聶榮臻覺得這個問題很大,關系到幾百萬知識分子。他想起一次在國務院會議上的争論。
那次會上,讨論到關于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問題時,有人提出,是不是還籠統地稱資産階級知識分子?聶榮臻在會上發言說:“革命這麼久了,大學為我們培養的都是知識分子,難道是為資産階級培養的?這不能理解嘛!”
當時的國務院副秘書長許明,同意聶榮臻的意見。她說起話來很激動:“辦那麼多學校,都是培養資産階級知識分子,我們幹什麼!那是不合邏輯的。”
聽了這些反映,聶榮臻想,既然知識分子如此關心他們的階級屬性問題,而且,看來還有許多心裡話要說。他找韓光、範長江、張勁夫等商量,把會期适當延長一些,除了讨論新的科學規劃以外,索性多聽聽科學家們的意見,進一步做好知識分子的思想工作。大家都同意聶榮臻的意見。所以,廣州會議的會期比原計劃延長了10多天,一共開了25天。
2月下旬,正好周恩來、陳毅也在廣州。聶榮臻請他們到會講話。他在電話裡對周恩來說:這幾天會議中,科學家們對大躍進、大煉鋼鐵、大辦水利、教學改革、科學工作中大搞群衆運動等提了許多疑問。尤其是關于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說他們都是資産階級知識分子,意見很大,怎麼回答好?
是否請你到會講講。周恩來在電話中說:“就叫人民的知識分子,具體怎麼講,我到會上再說。正好戲劇創作等幾個會議也在這裡開,與會的都是知識分子,也要我講話,到時候我集中講講知識分子問題吧。”
3月2日,周恩來到會講話。會議是在市政府禮堂舉行的,幾百名知識分子歡聚一堂。聶榮臻在主席台上看到,周恩來拿了一張從日曆上撕下的小紙片,可能就是那天他們通電話時記的幾句話,一講就是近兩個小時。講話記錄稍加整理,就成為政策性、邏輯性很強的《論知識分子問題》的好文章。
周恩來在報告中指出:現在不能籠統地稱知識分子為資産階級的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構成的社會階層,舊社會過來的和新中國培養的知識分子,構成了社會主義的知識界。“12年來,我國大多數知識分子已有了根本的轉變和極大的進步。”他又引用劉少奇的話說:“知識界已經改變了原來的面貌,組成了一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隊伍。”①周恩來接着鼓勵大家,要努力學習政治,不斷自我改造,以便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對周恩來的報告,會場上響起了持續數分鐘的熱烈掌聲。
3月5日,陳毅到會與專家們見面。陳毅的講話,曆來是誠懇坦率和充滿感染力的。他說:建國以來,我們已經有了一支愛黨愛國的、人民的、社會主義的、無産階級的科技隊伍。你們是人民的知識分子,是革命的知識分子,是為無産階級服務的腦力勞動者,不能說大家是資産階級的知識分子,就是應該摘掉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陳毅的聲音高,嗓門大,言辭自有一股豪氣。坐在旁邊的聶榮臻看看台下,群情激昂,掌聲四起,又看看陳毅,知道他今天激動了。陳毅接着說:今天,要給你們“脫帽加冕”,就是給你們脫掉資産階級知識分子之帽,加上勞動人民知識分子之冕。12年的改造、12年的考驗,大家還是不抱怨,還是願意跟着我們走,還是對共産黨不喪失信心。這至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10年、8年,還不能考驗一個人?!10年、8年、12年,還不能鑒别一個人?!共産黨也太沒有眼光了!陳毅又說:共産黨不尊重文化,共産黨不尊重知識,共産黨不尊重科學這類話,不曉得是馬克思講過?是恩格斯講過?還是列甯講過?毛主席講過?誰也沒有講過這個話。愚昧,是個很大的敵人。帝國主義是個敵人,封建勢力是個敵人,愚昧――幾萬萬人沒有知識、沒有科學知識,也是很大的敵人。陳毅的講話,像是刮起一股熱風,會場的熱度已經不能再高了。
聶榮臻本來今天是請陳毅主要講講國際形勢,沒想到他快人快語,把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問題講了個透。
廣州會議後,科學工作者的熱情空前高漲。雖然,當時生活還很困難,但大家的幹勁卻不可遏制。中國科學院、國防部五院、二機部九院等許多研究單位,晚上燈火通明,圖書館通宵開放,知識分子真是要拼了。這種令人激昂的情景, 20多年之後,許多人還是難以忘懷。
①《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