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聶榮臻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聶榮臻傳 > 第七十一章豐收的喜悅

第七十一章豐收的喜悅

書籍名:《聶榮臻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人們在辛勤耕耘之後,都盼望着豐收,一旦親手去摘取豐收的果實,就會充滿欣慰和喜悅。聶榮臻在耕耘“兩彈”的領域裡,也一次次地感受到了這種喜悅之情。

  
      1960年,中國用國産原材料成功地仿制了蘇聯爾-2地地導彈,這是一種液體發動機導彈,射程約590公裡。

  
      1960年10月下旬,聶榮臻乘坐火車,經包頭、銀川、蘭州、清水等地,風塵仆仆,于11月4日,到達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他是專程趕來指揮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試驗的。這個導彈發射試驗場他第一次來,可對這裡的地形他是很熟悉的。因為,導彈試驗場的場址,就是他在地圖上最後選定的。

  
      11月5日,太陽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射出了微曦,預定的發射時間就要到了。聶榮臻在張愛萍、趙爾陸、方強、錢學森、安東等人陪同下,步履堅定地走進了由幾間活動房子組成的指揮所,在中間的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這裡離發射陣地隻有5公裡。中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導彈,就要發射了。

  
      雖說導彈是完全按照蘇制爾-2仿制的,在原理上是蘇聯的一套,可導彈材料全是中國自己生産制造的。這次發射,對裝配工藝、制造水平是一個考驗。

  
      5日清晨,仿制的爾-2導彈高高地聳立在穩固的發射架上,陽光為它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指揮室内的對講機不斷傳來各項工作準備就緒的報告。最後,一切都準确無誤了。上午8時,基地司令員孫繼先中将、當年強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營長向聶榮臻報告:一切準備就緒。接着,副司令員李福澤說:“報告元帥,爾-2地地導彈發射試驗一切準備完畢,可否進入一小時準備?”

  
      聶榮臻用四川口音堅定地說:“同意。”指揮所裡一片寂靜代替了剛才的嘈雜聲。

  
      9時整,李福澤開始倒數計時:“??5、4、3、2、1,點火!”9時2分28秒,一聲巨響,大地顫抖起來,人人腳下都感到了它的震動。烈火噴發,濃煙滾滾,導彈直指藍天,勢不可擋。

  
      聶榮臻在指揮所裡看到那枚導彈尾部噴着火焰,先是緩慢上升,然後越來越快地變成一個亮點,消失在視野之外。天際留下了一根白色的飄帶,那是火箭飛馳時留下的煙雲,也逐漸消散。

  
      時間不長,9時10分5秒便傳來消息,導彈飛行正常,命中550公裡以外的預定目标區。在場的人都激動着,掌聲與歡呼聲響成一片。聶榮臻也非常激動,他企待的正是這種結果,立即與在場的科學家、指揮員們熱烈握手,表示祝賀。然後,走出指揮所,向仍在激動中的人們頻頻招手緻意。

  
      試驗結果證明:我們仿制的導彈發動機性能良好,各種控制儀器運轉正常,導彈用的國産液體燃料符合要求。這使聶榮臻感到欣慰。像孩子學步一樣,第一步沒有摔倒,這就給了人們以信心。

  
      晚上,在慶祝宴會上,聶榮臻高舉斟滿紫紅色葡萄酒的酒杯,向試驗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全體幹部戰士祝酒。他說:“這次試驗情況,我已經打電話報告了毛主席和周總理,他們聽了都很高興,要我代表他們向全體參試人員表示祝賀和謝意。同時,要求大家再接再厲,争取更大的勝利。”他接着說:“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當年12月,又試射了兩枚仿制的爾-2導彈,都獲得成功。①國産爾-2近程導彈接連發射成功,确實是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不但意味着中國擁有近程導彈這樣的武器裝備,還意味着中國已經初步掌握了導彈制造技術。同時,還标志着中國的導彈研究即将由仿制轉變到自行研制的軌道上來了。

  
      自行設計地地導彈的第一步怎麼走?在導彈研究院有兩種意見:一種主張跨一大步,直接搞中程、中遠程型号的;另一種意見,主張步子邁得小一點,先搞個中近程的。同時,作好新型号的預研工作。

  
      聶榮臻這天在中南海開了一天會,回到家中吃完晚飯,秘書來彙報導彈研究院讨論導彈自行設計的方案。聶榮臻聽完秘書彙報後說:“開始時,仿制爾-2我就說仿制是練兵,現在,我們要充分利用仿制的技術成果。導彈技術是世界上的尖端,我們的隊伍還年輕,沒有多少摔打,步子太大了,欲速則不達。明天,我要找愛萍同志談,自行設計,我們一定要從中近程入手。”

  
      中國在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導彈發射成功後僅1年零4個月,1962年3月21日,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

  
      這次試驗聶榮臻沒去現場,他在北京等候消息。

  
      參加試驗的人們誰也沒有想到,導彈點火以後,剛剛起飛,就墜毀在發射台附近。這個意外的事故使人們大驚失色。後來查明了原因,一是總體方案設計不周,導彈的彈體細長,飛行中發生了很大的彈性振動,使控制系統失穩;二是發動機和彈體結構薄弱。中近程導彈首次試驗失敗,可謂是一劑醒腦的良藥,使那些原以為可以舍去中間步驟,一躍而去研制中程、中遠程導彈的人們,頭腦清醒了許多。但試驗的失敗,又是很令人痛惜的。

  
      消息傳到聶榮臻這裡,他知道這種時候氣可鼓,不可洩,沒有顯出失望的樣子。雖然,他是十分希望試驗成功的。聶榮臻讓秘書要通了張愛萍的電話,對他說:“我們既然是試驗,就有失敗的可能性,不能都是一次成功。

  
      這次失敗了,下次有可能成功,多總結總結經驗。愛萍呀,告訴下面,一定不要追查責任。”10天以後,也就是1962年3月31日,聶榮臻在聽取錢學森等彙報這次試驗失敗的過程時,他看出錢學森心情沉重,安慰他說:“這是很重要的一課,試驗本身就包含着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失敗了重在總結經驗教訓,不要追究責任。”錢學森說:“我是技術總負責人,要負責任。”

  
      聶榮臻說:“不能這麼說,這與貫徹技術責任制不是一回事。”4月9日,聶榮臻又在國防科委研究精簡機構等問題的會議上指出:前不久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試驗失敗,是好事,不是壞事,證明我們在仿制型号上下的功夫還不夠,“三字經”不念是不行的。錢學森和導彈研究院的科技工作者聽到聶榮臻的這些話,許多人的懊喪心情被征服困難的堅強決心所代替,他們急切地要打一場硬仗,展開了更加紮實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終于使這種導彈上了天。

  
      與導彈研制同時進行的是原子彈的試驗研究。1964年4月11日,周恩來召開了第八次中央專委會議,決定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采用塔爆方式。要求在9月10日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中央專委提出的口号是“保響、保測(測到各項試驗數據)、保安全,一次成功!”同年6月,原子彈理論①《當代中國的航天事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第109頁。

  
      研究已攻克了所有難題。而且,還成功地進行了一次1比2核裝置的爆炸試驗和一次全尺寸的模型爆炸試驗。這樣,在中國核武器研制時間表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被安排在1964年10月。

  
      張愛萍、劉西堯遵照周恩來的指示,于6月進入核試驗常8月中旬,中央專委決定,成立了以張愛萍為主任、劉西堯為副主任,由有關各方專家和領導幹部68人參加的首次核試驗委員會。著名核科學家朱光亞、程開甲是委員會成員之一。9月,張愛萍、劉西堯回京向周恩來等彙報首次核試驗準備工作的進展情況。9月19日、25日,張愛萍、劉西堯兩次來向聶榮臻彙報。

  
      前方對首次核試驗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勝利在望,聶榮臻極為欣慰。

  
      10月8日,王塗昌、郭永懷、彭桓武、鄧稼先等核科學家來到核試驗基地,按試驗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在技術工作上進行了最後一次總檢查。

  
      1964年10月14日19時20分,原子彈安全吊上矗立在羅布泊附近的鐵塔上。這座塔高102米,頂端有一個純金屬的小屋。中國原子彈的第一個嬰兒就安放在裡面。

  
      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

  
      這一天,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華廳的辦公室裡,指揮核試驗。聶榮臻則在辦公室裡,聚精會神地緊盯着專線電話。張愛萍通過二機部辦公樓劉傑部長的辦公室,與周恩來、賀龍、聶榮臻、羅瑞卿保持聯系。

  
      當電話裡傳來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消息時,聶榮臻高興極了,立即要通了周總理的電話。兩人在電話上互相表示熱烈的祝賀。打完電話,他随即要秘書起草賀電:愛萍、西堯同志:消息傳來,甚為興奮,特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全體參加這一試驗工作的同志們,緻以熱烈的祝賀。

  
      聶榮臻1964年10月16日15時30分核爆炸試驗成功後,知情人都在興奮之餘,表示焦急。這麼天大的喜訊,為什麼不早點公布,讓全國人民也分享這勝利的喜悅?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解地問。聶榮臻說:“剛才與總理通了電話,總理說,毛主席指示,我們先不忙公布,要等外電報道證實以後再公布。”{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634_1.bmp}由于中國一開始就提出了原子彈試驗的高标準要求,所以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結果,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指揮部根據各種數據計算得出的結果是,這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達到了2.2萬噸TNT當量。

  
      不多久,西方各大通訊社對此紛紛作了報道。美國也偵察到,中國在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萬噸級原子彈。深夜23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才廣播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人民日報》随即散發了套紅大字的号外。

  
      第二天一早,當工作人員把《号外》送到聶榮臻手裡的時候,他邊看邊高興地說:“這張《号外》留下,留下,留作紀念!”

  
      成功地實現了首次核爆炸,下一步就是把能用于飛機投擲的原子彈研制出來。這項工作進展比較順利,隻用了7個月就完成了。1965年5月14日,核航彈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從此,中國有了可供實戰用的原子彈。

  
      導彈,是核彈頭最有利的運載工具。裝有核彈頭的導彈核武器,成為現代戰争中最強有力的威懾性武器。很明顯,中國也要擁有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才能有效地打破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核訛詐。所以,當中國的中近程地地導彈、原子彈的研制都在順利進展的時候,  1963年7月,聶榮臻在聽取張愛萍等彙報時指出:中國的原子彈沒有搞仿制,完全是自己搞的,這是個好處,下一步要研制與導彈配套的核彈頭。7月,他又對五院領導人說:中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和中程地地導彈,生産數量上要與二機部的核彈頭配套。這些都說明,在研究和制造尖端武器方面,聶榮臻堅定地貫徹了中共中央關于“起點要高”的指示。

  
      導彈核彈頭比起核航彈來,在體積和重量上都要大大縮小,在所經受的環境條件上,要求更加複雜和苛刻,研制起來難度很大。廣大核科研人員排除“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幹擾,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到1966年9月,中國終于有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核導彈是研制出來了,但要作為一種武器,還必須經過實踐檢驗才行,也就是要進行“兩彈”結合的實彈試驗。盡管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多次成功地進行過模拟核彈頭的導彈飛行試驗,但要在自己的國土上,真刀真槍地試驗導彈核武器,這個決心是很不容易下的。

  
      1966年9月5日,聶榮臻召集有關單位負責人會議,聽取了“兩彈”結合試驗的準備工作情況彙報。聶榮臻說:“這個試驗一定要搞下去,不能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停下來,要防止有些人思想不集中,而影響産品質量,導緻試驗失敗。”

  
      1966年10月20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中央專委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大家一緻認為,這次試驗要冒極大的風險,萬一核彈頭在發射場爆炸,或發射後中途掉下來,或偏離彈着區,都将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試驗隻許成功,不能失敗,而且隻能進行一次。任務是艱巨的,執行任務時的危險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周恩來叫大家提出困難和可能發生的問題,他都一一做了細緻周到的安排。然後,語重心長地說:要百分之百地保證,百分之百是指一切檢查結果都沒有問題了。二機部、七機部(即原五院)、國防科委,從今天起一心一意抓好這件事,在10天或更多的時間内,要做到“一心無他”。說到這裡,周恩來停頓了一下,環顧四周,好像在問,誰去主持這次要求萬無一失的試驗呢?聶榮臻當即說:“我深信我們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基地的工作同志,都具有高度的負責精神。聽了各方面的彙報,我認為,我們的設計工作做得是紮實的。我們自己研制的中近程地地導彈,已經多次試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發射成功率是經得起考驗的。再說,為了使我們國家的導彈能夠真正成為具有強大作戰威力的武器,也必須進行實彈結合試驗。為了使同志們增強信心和使各項工作力争做到萬無一失,我決心到現場去主持這次試驗。”然後,他以懇切的目光緊盯着周恩來。周恩來滿意地點點頭,因為,他對這位共事40多年的戰友和部下太熟悉了,确實是位最合适的人眩于是,微笑着說:聶總如身體好,到現場去也好,親臨現場,鼓勵士氣。臨了,周恩來講了一句極富哲理的話:精神的原子彈轉化為物質的原子彈,物質的原子彈證明精神原子彈的威力。{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637_1.bmp}4天以後,周恩來、聶榮臻、葉劍英就這次重要的試驗,驅車來到釣魚台賓館,向毛澤東作了詳細彙報。毛澤東批準了這次試驗。任務就這樣定下來了。10月25日上午9時30分,聶榮臻從西郊機場登上軍用專機,經過3個多小時飛行,到達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的飛機常下午,又乘專用火車到達基地辦公區。稍事休息,即召集錢學森、二機部副部長李覺、國防科委副主任唐延傑、張震寰、基地代司令員李福澤等彙報準備工作情況。他着重詢問了核導彈飛行中發生意外時安全自毀系統的情況如何?回答是:這一系統已經模拟試驗過多次,均獲得成功;現用的這套裝置,經全面測試,各項參數全部合格。他又仔細詢問了核導彈飛行經過地區居民的安全情況,得知居民已進行了必要的疏散。有關單位還就近準備了許多汽車和救護分隊,萬一發生意外,可以緊急将群衆轉移到安全地區或進行救護。核武器試驗基地,就這次核導彈彈着區的安全防護問題,也已經拟定了各種有效的預案。得到了這些滿意的回答,聶榮臻這才宣布結束彙報。

  
      第二天上午,聶榮臻先到地地導彈準備陣地,了解導彈準備狀況。後來,又到現場了解核彈頭的準備狀況。在向專家們仔細詢問後,确信準備工作是令人滿意的。于是,他下令将地地導彈和核彈頭轉運至發射陣地。下午,他又趕到發射陣地,鼓勵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兩彈”對接和通電試驗。

  
      這是項最危險的工作,人們勸聶榮臻離開。他幹脆拿把椅子坐下,并說“你們什麼時候對接通電完,我就什麼時候離開”。聶榮臻的言行,令在場的人深為感動,也極大地鼓舞了現場操作的科技人員。對接通電完,應大家的要求,聶榮臻高興地與在場的專家、工程技術人員、領導幹部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在中國第一枚核導彈前合影留念,留下了珍貴的曆史鏡頭。{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638_1.bmp}再過10幾個小時,也就是27日上午,核導彈就要發射了,大家的心情激動而又緊張。晚飯前後,聶榮臻注意到了周圍的人員,話很少,表情嚴肅。

  
      于是,他有意在這天晚上把主要專家、工程技術人員、領導幹部請到一起,看電影《奠邊府戰役》。臨散場,還囑咐大家松弛松弛,睡好覺,養精蓄銳,好迎接明天的戰鬥。

  
      發射時間預定在27日上午9時。聶榮臻8時整就趕到指揮所指揮發射。

  
      正當各項準備工作緊張進行之際,臨發射前15分鐘,突然傳來電訊,核導彈預定彈着區高空出現了一股預報之外的強風。怎麼辦?聶榮臻想到了“要百分之百保證”7個字,立即拿起電話,請示周恩來。

  
      周恩來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一切由你在現場決定。”

  
      聶榮臻沉思了一會兒,離預定的發射時間還剩10來分鐘,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指揮中心的大廳内靜得出奇,沒有一點響聲,一切似乎已經凝固,隻有倒時計數的閃光亮點,在儀器上不停地跳動,催促着聶榮臻早下決心。

  
      聶榮臻是最講科學的,他與在場的專家緊急磋商了一下。幾分鐘以後,聶榮臻重又要通了周恩來的電話,陳述了按原計劃發射的理由:這股意外的高空風約6級左右,風向西南,而且比核彈頭預定爆炸點要高得多。彈着點可能有些偏移,但不會超出允許的公算偏差之外。核爆炸的煙塵,不會影響到核試驗基地工作和生活區的安全。周恩來表示同意。準備發射的指令,從指揮中心傳向四面八方。

  
      9時許,核導彈噴射出的橙黃色的火焰,伴随着巨大的轟鳴聲,飛離發射架,直指蒼穹,漸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隻有雷達的電波仍在嚴密地監視跟蹤着它。

  
      時間一秒一分,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顯得那樣漫長。導彈發射現場所有的人,都在緊張地企待着。終于,若幹分鐘以後,從彈着區傳來了核導彈于9時9分14秒精确命中目标區,在預定高度實現核爆炸的消息。聶榮臻長長地籲了一口氣,摘下墨鏡,眼神和臉上流露出發自内心的喜悅。因為他清楚,這一勝利,在中國國防科研和建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指揮大廳的人們紛紛走來,他微笑着與大家握手,然後脫下防護服,走出指揮大廳,向歡呼雀躍的人群揮手緻意,共慶勝利。晚上,在基地慶祝大會上,聶榮臻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毛澤東、周恩來,向全體參試人員表示親切的慰問和熱烈的祝賀。他強調指出:“這次試驗,是在過去導彈和核彈頭分别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綜合性的更高級的試驗,是檢驗戰鬥實用性質的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我們的設計是成功的,水平是不低的,質量也很好??還初步摸索了這種戰略性武器的綜合使用性能,對今後部隊的裝備、訓練、戰鬥使用,基地建設,都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10月27日,《人民日報》号外以套紅大字标題,發表了中國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的消息。消息指出,中國在本國國土上,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核武器試驗。導彈飛行正常,核彈頭在預定的距離,精确地命中目标,實現核爆炸。消息傳出,舉國上下,無不受到巨大的鼓舞。{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640_1.bmp}10月31日,為檢查這次導彈核武器試驗的效應情況,聶榮臻第一次來到西北核試驗基地。他讓飛機先到彈着區上空轉了一圈。從機上往下看,由于這次核試驗是在高空爆炸的,地面彈着區的巨大白十字标記仍非常清晰,布置的效應物受破壞的狀況,也大緻依稀可辨。聶榮臻感到自豪,讓随行人員也注意觀看。11月3日,他又從核試驗基地乘飛機趕到彈着區,檢查了這次試驗的效應詳情,向在這裡以大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冒着巨大風險參加試驗工作的英雄們,表示了親切的慰問和敬意。在這裡,聶榮臻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借用周恩來的話說:我們爆炸的是物質的原子彈,但它産生的巨大威力,卻來自不知要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彈。他又說:這次試驗,響在羅布泊場區,但卻打在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的心上。這幾天,西方通訊社報道說,中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是世界“特等重大事件”,“好像亞洲上空的一聲巨雷,震撼了全世界”,“中國已經在世界核技術競賽中,超過了英國、法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原子超級大國”,“中國閃電般的進步,對西方來說,是神話般地不可思議”。聶榮臻接着激動地說:“我們已經做出了我們前人所不敢想象的偉大事業,我們一定要做出更加偉大壯麗的事業!”

  
      在研制導彈核武器的同時,氫彈的研制工作也在夜以繼日地進行。氫彈的研制,在理論和制造技術上比原子彈複雜得多。實現聚變爆炸,需要1000萬度的高溫。迄今為止,除了原子彈爆炸,人們還無法獲得如此高的能量。

  
      中國科學家在研制氫彈的過程中,除了理論原理以外,沒有任何實際資料可以借鑒。經過摸索,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設計原理。

  
      1966年12月11日,在聶榮臻參加的中央專委會上,批準了新原理方案。

  
      他再次要求到現場主持試驗。

  
      在去核試驗基地的途中,他于12月26日,到達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主持了中程地地導彈首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第二天,聶榮臻馬不停蹄,乘飛機直抵西北核試驗基地,于28日主持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他在試驗結束後說:“這次試驗是成功的。試驗結果表明,新的原理方案切實可行,而且非常簡便。”于是,他向中央專委建議,集中力量按新原理方案進行設計,争取直接進行全當量的氫彈試驗。中央專委批準了這個建議。後來,在專家座談會上,聶榮臻親自部署了氫彈試驗任務,研制工作随即全面展開。

  
      1967年5月,第一顆氫彈的加工裝配,以及試驗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

  
      5月9日,聶榮臻參加了周恩來主持的中央專委會議,讨論氫彈試驗的準備工作。會議認為,中國第一次全當量的氫彈試驗,在政治上有重大意義,在軍事上,它将使中國的核武器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會議要求6月20日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6月12日,聶榮臻出席中央專委會議。在這次會上,周恩來再次要聶榮臻去核試驗基地主持這次氫彈試驗。

  
      兩天以後,聶榮臻乘飛機又一次抵達核試驗基地。這次他還發着燒,是抱病來執行任務的。15日和16日兩天,他全神貫注地聽取了試驗準備工作的情況彙報。彙報中,有兩個技術上的問題存有疑點。他一再詢問檢查,直到确信已排除為止。然後,又看了氫彈實物。登上空投飛機檢查時,他緊握着機組人員的手說:“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程執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

  
      飛行員說:“請元帥放心,我們保證勝利完成任務。”

  
      聶榮臻使勁地握着飛行員的手:“好,好,我相信你們。”

  
      6月16日傍晚,聶榮臻坐汽車來到核試驗場區。看到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着,立即與北京的周恩來、葉劍英通了電話,報告氫彈試驗可随時進行。

  
      周恩來的答複仍然是“一切由你在現場決定”。于是,聶榮臻與張蘊钰、張震寰等商定,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的零時定為17日上午8時。

  
      17日清晨,聶榮臻來到現場指揮部,下達了試驗的命令。

  
      8時前,飛機的轟鳴聲由遠而近,人們都翹首以待。8時整,飛機到了預定空域,沒有投彈,拐了個彎飛走了。

  
      “怎麼回事?”聶榮臻問。

  
      空軍地面指揮員報告說:“飛行員操作中少了一個動作,請求再飛一圈。”

  
      聶榮臻是嚴格要求按科學規則辦事的人,覺得飛行員的請求是認真、科學的表現,當即答複:“可以!”

  
      于是,  20分鐘以後,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氫彈。

  
      飛行員報告,飛機脫離危險區。{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643_1.bmp}氫彈在預定高度爆炸。這時,天空出現了一個自然太陽,一個人造太陽,兩個太陽同時高挂的壯觀場面。然後,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氫彈爆炸成功了!人們從指揮部掩蔽壕裡跳出來歡呼。一陣強風帶着熱浪迎面撲來,有的人幾乎被吹倒,指揮部有的帳篷被吹倒了,這是氫彈光輻射和沖擊波的威力!

  
      聶榮臻因為上了年歲,無法像年輕人那樣躍出掩蔽壕。但他手握電話,激動地凝視着天空那個人造太陽漸漸演變成的蘑菇雲。攝影家孟昭瑞,拍下了聶榮臻的這個曆史性鏡頭。①人們面對着這朵比原子彈的蘑菇雲要壯觀美麗得多的傘狀煙雲,慢慢上升、擴大,逐漸由紅色變成了白色時,歡呼聲仍經久不息。

  
      聶榮臻卻在焦急地等待着,要秘書催問有關方面,盡快彙集各種數據,計算出這次核爆炸的當量,夠不夠得上是氫彈級的?

  
      科學家緊張地計算着,不久報告說,氫彈爆炸威力初步計算在300萬噸TNT當量以上!

  
      ①《聶榮臻畫冊》,長城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122頁。

  
      聶榮臻立即要通北京的電話,先後向周恩來、葉劍英報告了科學家的計算結果。周恩來在電話裡說:“我代表毛澤東主席、黨中央、國務院,向所有參試人員,表示祝賀和慰問!”葉劍英則代表中央軍委,向參試的指戰員們表示祝賀!聶榮臻走出臨時架設的指揮部帳篷,向守候在外面對他熱烈鼓掌的人群揮手緻意,并大聲轉達了周恩來、葉劍英的話。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而中國隻用了2年零8個月,并且趕在了法國之前試驗氫彈。這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反響,公認中國已進入世界核技術先進國家的行列。如果從氫彈原理試驗成功算起,那時間就更短。

  
      回到基地本部,有人向他彙報了上述時間表。聶榮臻不無自豪地說:“中國人民是有志氣的,我們的科學家該有多好啊!”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愈演愈烈,從此,聶榮臻再也沒有到過他如此熱愛的導彈和核武器試驗基地。但他從沒有忘記每次到基地所經曆的豐收的喜悅,直到25年後逝世為止,經常緬懷着基地的工作人員和基地的事業,談論起這些往事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逝世以後,根據本人的遺願和家屬的意見,聶榮臻的部分骨灰,安放在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的烈士陵園中。

  
      他要長眠在這裡,陪伴着在祖國大西北艱苦創業的科技人員和指戰員們,以勉勵他們繼續為“兩彈”事業奮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