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聶榮臻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聶榮臻傳 > 第六十七章主持“兩彈”攻關(一)

第六十七章主持“兩彈”攻關(一)

書籍名:《聶榮臻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盡管蘇聯領導集團的決定是這樣的不講信義、不留餘地,中國政府還是從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出發,對蘇聯的做法采取了克制态度。在蘇聯撤走專家前,聶榮臻指示各有關單位,抓緊一切機會,虛心請教,盡可能向态度友好的蘇聯專家多學點東西;專家撤走時要以禮相待。據此,各單位對即将歸國的蘇聯專家和他們的家屬子女,普遍舉行了歡送會,并對他們的幫助表示了感謝。蘇聯專家臨走時,大多數表現了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蘇聯專家撤走時,還按上級指示,帶走了全部技術資料。中國派往蘇聯留學的大學生、研究生的學習,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學習導彈、原子、航空、電子等專業的學生,處境更為困難。

  
      在蘇聯專家全部撤走的困難關頭,五院領導人專程趕到北戴河向聶榮臻彙報。他們表示:蘇聯專家在的時候,也從不幫助我們搞研究設計,由于有自力更生的方針,研究設計工作都是五院科研人員自己進行的。現在他們撤走,對我們影響并不大。設備資料方面的某些困難,根據五院已有的基礎,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現在最困難的是原材料問題。話是這麼說,但還是掩飾不住他們焦急的心情。聶榮臻對他們說:大家不要着急,這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是暫時的。希望五院堅決貫徹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奮發圖強,埋頭苦幹,下決心依靠自己的專家,把導彈和試驗設備研制出來。原材料方面,也是如此。完成了近程地地導彈的仿制以後,要集中力量迅速研制自己的中近程、中遠程導彈,為國家民族争氣。3天後,聶榮臻又把國防科委秘書長安東找來,對他說:“國防科研要縮短戰線抓重點。地地導彈是戰略任務,人力、财力、物力,要确保首先用于五院。其它的國防科研項目也要排排隊。”

  
      聶榮臻把軍事上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重要思想,運用到了“兩彈”研制方面。以後,錢學森對這種領導方法,多次予以肯定和推崇。

  
      在核武器方面,自1959年6月蘇聯拒絕提供援助以後,7月,周恩來向宋任窮傳達了中共中央的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①12月,二機部制定了核武器研制規劃。12月17日,聶榮臻與陳毅、羅瑞卿等一起,聽取了宋任窮、劉傑關于規劃情況的彙報。聶榮臻在會上表示,完全同意二機部關于力争“3年突破,5年掌握,8年有所儲備”的規劃設想。會後,聶榮臻要國防科委提出加強核武器研究機構建設的意見。

  
      12月30日,在賀龍、聶榮臻等人參加的軍委第9次常委會上,經讨論,批準了國防科委的建議。

  
      1960年2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以後,中國再次派宋任窮去蘇聯談判,希望蘇方能履行國防新技術協定。但蘇方仍然堅決拒絕中國的要求。4月5日,聶榮臻與軍委其他領導人一起,聽取了宋任窮赴蘇聯談判情況的彙報。聶榮臻在會上表示:完全同意中央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的方針,鑒于蘇方拒不執行“國防新技術協定”,堅決不給原子彈教學模型、資料、關鍵原材料和設備,決心自己幹,這樣時間可能長些,但總是可以幹得出來的。

  
      1960年7月6日至8月23日,蘇聯撤走了在中國核工業系統工作的全部233名專家。

  
      ①《當代中國的核工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第565頁。

  
      從1959年起,為貫徹中央和軍委關于自力更生進行原子彈攻關的方針,二機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調集人力物力,加速西北核工業基地的建設,同時縮短戰線,力求盡快建成鈾235生産線獲得合格的産品。調集科技力量,加強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的建設,積極探索原子彈的設計、引爆和爆轟試驗等的研究設計工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步伐在自力更生的基點上加快了。

  
      “以自力更生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為輔”,這個經中央批準的發展尖端武器的方針,聶榮臻時刻銘記在心。現在外援沒有了,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這一條,他要各有關單位作出更大的努力,争取獲得更多的成效。聶榮臻指出:應該廣泛收集外國各種書報雜志等資料,參觀各種技術展覽,購買技術專利和各種先進設備。

  
      另一方面,對此同樣也是不依賴、不幻想。從總體上說,在蘇聯卡我們,帝國主義國家封鎖我們的條件下,聶榮臻提出必須進一步強調自力更生,把突破“兩彈”的希望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與蘇聯撤走專家的同時,“兩彈”研制又出現了另一個重大困難。60年代初,由于糧食不足,竟迫使正在導彈基地、核試驗基地施工的工程兵、鐵道兵部隊疏散或撤走了,甚至許多科技人員也被疏散了。聶榮臻憂心忡忡。

  
      他報告周恩來後,周恩來親自到軍委會議上部署軍隊各大單位籌措糧食,緊急運往西北大漠深處的基地,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聶榮臻有一次對導彈試驗基地的副司令員李福澤說:你們把工兵團、汽車團、警衛團的大部分人員疏散了,這我沒意見,機關也可以隻留少數人,技術人員疏散到别地的工廠保留,這也可以。但聽說,有的單位把直接從事火箭技術方面工作的知識分子也打發走了,有這樣的事嗎?李福澤低下頭輕聲回答:“有。”聶榮臻說:“你知道莫塞萊①這個名字嗎?”然後歎息地說:“他是位年僅28歲的大科學家,在原子物理學上有重大發現。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強征入伍,死在了戰場上。不僅英國的科學界,而且世界的科學界都對這顆科學巨星的過早隕落,深感惋惜和悲痛。此後,英國政府規定,不準征召科學家到第一線作戰部隊服役。而今,難道我們還不如當時的英國政府嗎?這樣下去,我們的導彈何時才能上天!”

  
      聶榮臻如此關懷知識分子,李福澤深受感動。他回到基地,把已經疏散走了的知識分子請了回來。

  
      蘇聯人撤走了,這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自尊心。所以,中國國防尖端項目堅持進行下去的方針一經确定,導彈研究院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從上到下都進入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憤圖強的工作狀态。

  
      在北京郊區導彈研究院和北京核武器研究所的辦公樓、圖書館、資料室裡,燈光通宵達旦地亮着。科技人員在這裡翻閱資料,讨論方案,苦心研究,精心設計。被激勵起來的工作熱情極為高漲,這是民族的熱血在湧動。可他們,是在副食品嚴重缺乏的忍饑挨餓情況下工作的。

  
      國防科委的幹部,把這些事情告訴了正在協和醫院住院的聶榮臻。他因為工作過度勞累,住院已經快一個星期了。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深深地感歎:①莫塞萊(1887―1915),英國物理學家,畢業于牛津大學。1913年,他用不同材料制成的X射線管,測得一系列的X射線光譜,使元素周期表比按原子量排列的更加完美,對周期律和光譜分析法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這就是我們的知識分子呀!”這天晚上,聶榮臻穿着病号服走來走去,對這件事想了很久。

  
      第二天,他一早就把秘書找來。秘書來時,聶榮臻還穿着睡衣。他坐在沙發上對秘書說:“昨天我想了好久,你今天先去找愛萍同志,讓科委的同志們商量一下,五院、核武器研究所的科技人員一定要勞逸結合,要想辦法改善他們的生活,決不能搞壞身體。”

  
      秘書走後,聶榮臻仍在想,現在科技人員每天進行這樣超長時間的工作,身體的消耗是極大的。隻強調休息,一般地講講改善生活,還不行,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品,身體是要垮的。可現在,正是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都隻是維持着最低的生活标準。當時,肉、蛋、黃豆一類副食品極為緊張,就是有錢也沒地方去買。在這種情況下,拿什麼給科技人員呢?

  
      最後,他接通了周恩來總理的電話,他對周總理說了導彈研究院、核武器研究所的情況後,請示說:總理,現在我想是不是可以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各大軍區、海軍募點捐,讓他們支援些豬肉、黃豆、魚、海帶之類的東西,多少解決些問題。周總理認為這個辦法好,很支持。這樣,從聶榮臻辦公室打到北京、廣州、濟南、沈陽軍區和海軍的電話,都傳達了這樣的意思:我們正在進行國防尖端項目攻關的科學技術人員生活清苦,任務繁重,需要各大單位援助一些副食品。

  
      “募捐”來的東西,比預料的要多得多。海軍和北京、廣州、濟南、沈陽等軍區,價撥給了國防科研戰線一批豬肉、魚、海帶、黃豆、水果等副食品。在當時,這些都是無比珍貴的東西。

  
      就在聶榮臻向各單位發出呼籲的不幾天,副總參謀長楊成武和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鄭維山,到協和醫院看望聶榮臻。聶榮臻專門對鄭維山說了“募捐”的事,他半開玩笑地說:“我知道你們的家底,你們有生産,有東西,你一定要拿出一些來。你可不能小氣呀!”鄭維山的回答也很幹脆,“東西我一定搞一些,還可以打一些黃羊”。

  
      “募捐”所以進行得很順利,這裡面至少有兩個主要因素起了作用:一是,各大單位對研制國防尖端武器的極大熱心;二是,聶榮臻在解放軍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正是這兩個因素,使得部隊拿出他們自己也同樣需要的東西時,是那樣的慷慨。

  
      陳毅元帥也來看望聶榮臻。聽說此事,他對聶榮臻說:“我舉雙手擁護,向各單位‘募捐’,也加上我的名字。”他滿腔熱忱地對聶榮臻講:“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寶貝,要愛護,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杆硬,也得靠這些人。我們不吃,也要保障他們起碼的生活。”“募捐”的東西搞來了,如何分配呢?

  
      聶榮臻對科委的領導說:這也是一項有力的政治工作。要把這些東西以中央和軍委的名義全部分配給每個專家和技術人員。他特别說明,行政工作人員一律不分。交待任務時,聶榮臻是極其嚴肅的。也許他意識到自己過于嚴厲,又笑了笑,加了一句:“我是要檢查的!”

  
      中國的知識分子是耐得清貧的,他們不會有超出一般人生活水平的非份要求,何況國家面臨這樣困難的時候,連毛澤東、周恩來等都宣布自己不吃肉,以表示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的決心。毛澤東、劉少奇的孩子,都隻吃寄宿學校的普通夥食,回到家裡也就是多吃幾塊紅薯或摻了玉米面的饅頭。在這種情況下,以中央和軍委的名義發下來的副食品,實在使知識分子難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在各科研單位,分發這些東西的場面,氣氛令人感動,許多人熱淚盈眶。五院一個技術人員說:“我們國家這樣困難,主席、總理都吃白菜湯,軍委太關心我們了!”中國的知識分子很講報答知遇之恩,所有的人都表示,要為國防尖端武器的研制,拼出一腔熱血,研制“兩彈”的積極性更為高漲。

  
      東西分完了,聶榮臻真的檢查了。他要安東去五院檢查,五院政委劉有光拍着胸脯說:“要是我們分了半兩,開除我的黨籍!”

  
      1961年1月,聶榮臻在聽取劉傑(1960年9月,接替宋任窮任二機部部長)彙報時,提出二機部同樣要大抓生活,說這是個大問題。他要劉傑告訴蘭州軍區司令員張達志,要蘭州軍區力所能及地調撥一批副食品和糧食支援二機部西北核工業基地人員的生活。

  
      正當“兩彈”研制克服重重困難,力争加速進程的時候,國防工業和國防科研戰線卻出現了“兩彈”是繼續“上馬”,還是“下馬”之争。其背景是1961年夏天,中央鑒于“大躍進”等“左”的思潮泛濫,導緻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為此,要各條戰線制訂出一些條條來,同時醞釀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在這種情況下,存些人認為,研制“兩彈”困難太大,主張“下馬”。聶榮臻是力主繼續研制“兩彈”的,并且要以“攻關”的精神去突破國防尖端技術。

  
      上馬,還是下馬,當時的争論非常激烈。

  
      毛澤東這位從一開始就對原子彈極為熱心的人,對這場争論甚為關心。

  
      1961年7月,他讓秘書從杭州打電話給聶榮臻說:不久前看到了一份材料,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比日本差得很遠,日本現在還沒有導彈、原子彈,但對此很重視。内部有争論,我們應取什麼方針?值得好好研究一下。毛澤東還打招呼說,他要親自找聶榮臻等人談一次。

  
      當時,國防工業委員會工作會議正在北戴河召開,賀龍、聶榮臻、羅瑞卿以及國防工業、國防科研方面的負責人方強、王淨、劉秉彥、劉西堯等人都參加了。

  
      北戴河清風習習,驅走了暑氣,會議卻開得很熱烈,兩種意見尖銳對立,争論的溫度在不斷升高。主張國防尖端武器研制“下馬”的人,主要是強調蘇聯的援助沒有了,當前的整個經濟形勢不好,國防尖端武器研制困難太多太大,我們的工業基礎薄弱,原材料無法保證,品種規格不全,新材料研究困難重重,搞“兩彈”花錢太多,影響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等等。他們主張隻搞常規武器,不搞“兩彈”。用他們的話說:“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聽到這樣的話,不必奇怪。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軍隊中有的是從冷兵器――大刀、梭镖發展起來的,要所有的人不停留在機槍、大炮階段,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聶榮臻7月20日來到北戴河,第二天就聽取會議情況的彙報。他越聽越感到不安,在困難面前,不少人對研制“兩彈”的信心動搖了,問題的嚴重性顯而易見。聶榮臻多次找人座談,冷靜分析情況,得出的結論是:“兩彈”研制都已經有了一定基矗五院、二機部各擁有大學畢業以上的研究人員數千名和一批先進的研究設備,鈾礦資源也能滿足需求,特别是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研制“兩彈”的愛國科學家,這是個決定性因素。“兩彈”研制還帶動了一系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于是,他在聽彙報時的插話中,在會上的發言中,一再強調“兩彈”要繼續攻關。尤其是在8月4日的會議上,他作了比較系統的發言。他懇切地說:國防科研方面,“兩彈為主,導彈第一”,這是去年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确定的方針,後來又得到中共中央批準,不能動搖,三五年内要力争突破尖端,現在遇到些困難,但這是曆史任務,在困難面前是退還是進?“我的意思還是要進”。與此同時,強調“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方針,并沒有排除常規武器的研制,應該兩條腿走路。三五年内不管打什麼仗,都得靠常規武器,這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因此,要特别重視常規武器研制和生産的配套問題。如果這方面的問題解決不好,同樣要犯曆史性的錯誤。無論是尖端武器,還是常規武器,現在上不去的關鍵是新型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和技術力量分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是尖端都停下來,常規武器也上不去。解決的辦法是要列入國家計劃,大家都來攻關,否則,就事倍功半。尖端與常規武器要想上去,另一項措施是都要縮短戰線,任務排隊。聶榮臻形象地比喻說:這好比過河,大家都想過,但橋就那麼寬,誰先準後,得排排隊,否則一擁而上,就誰也過不去。聶榮臻還笑着舉了個例子,現在是“虱多不癢”,困難很多,要理一理,具體問題要有人具體抓,否則就像長虱子,長多了,就習以為常,不覺得身上癢了。這一形象比喻,引起了會場上一陣輕松的笑聲。聶榮臻接着說,尖端與常規不是誰擠誰,誰怨誰的問題,而是要向中央和軍委負責,要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困難是有的,但我們可以上去,不管是尖端武器還是常規武器,都不要退。

  
      對聶榮臻的意見,在日後的會議發言中,大多數人表示同意。但他仍不放心,把當時的國防科委副主任劉西堯找來,面授了國防尖端武器研制應該繼續攻關的意見,要他整理成文字。8月20日,聶榮臻簽發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全文共5000多字,詳細陳述了“兩彈”攻關的條件、困難和拟采取的措施等等。①報告上報中共中央後,很快,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都表示同意。

  
      由北戴河回來後,聶榮臻派張愛萍、劉西堯、劉傑率領調查組到二機部核工業建設基地和原子彈研究設計的第一線進行考察,看看8月20日報告中提到的“三個鈾的主要礦山将于明後年建成;選礦、冶煉、金屬加工和武器裝配工廠已有大部分設備,一部分關鍵設備正在安排試制,争取于1962至1964年先後投入生産。這一套建設項目完成後,即可制造一般的原子彈”,這一段對中央帶有保證性的話,究竟能不能落實。11月2日,聶榮臻聽取了張愛萍、劉西堯、劉傑的彙報,頗感寬慰。

  
      11月14日,張愛萍、劉西堯将他們考察的情況向中央和軍委寫了報告,認為“經過前一時期的努力,在各有關方面的積極配合下,核工業建設和原子彈研制工作都有了較大的進展,隻要國家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更好地集中全國有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技術攻關,安排好所需設備、儀器儀表和原材料的研制、生産,1964年炸響原子彈這一設想是可能實現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同意上述報告提出的意見。②對原子彈攻關,陳毅元帥用風趣的語言表示了鮮明的态度,他說:脫了褲子當當,也要把原子彈搞上去。我這個外交部長,現在腰杆子還不太硬,你們把導彈、原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①《聶榮臻軍事文遜,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488頁。

  
      ②《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上卷,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46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