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聶榮臻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聶榮臻傳 > 第二十六章建立政權――創建根據地的重要一環

第二十六章建立政權――創建根據地的重要一環

書籍名:《聶榮臻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忙于侵占徐州、武漢、廣州等地,沿平漢路、粵漢路等向中國的腹地進犯,并千方百計地對國民黨以戰迫降,妄圖短期内滅亡中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決定,乘此機會,在敵後放手發動群衆,開展遊擊戰争,開辟根據地。聶榮臻首先注意開辟北嶽區,作為晉察冀根據地的“心髒”。

  
      有一天,參謀長唐延傑見聶榮臻望着地圖沉思,便問:“司令員,您在想什麼?”聶榮臻回答:“我在想,晉察冀的黨政軍領導機關究竟放在什麼地方好。五台這個地方地形雖然好,但自從敵人占了同蒲路,太原失守以後,此地已經孤立。而且這裡是閻錫山的老家,還留下了他的一個師,說是友軍,實際上常跟我們鬧摩擦,閻錫山是不願看到我們在這裡發展的。五台群衆也太少,不能光靠和尚、喇嘛進行抗日。人口密集的是平漢路兩側,特别是冀中平原地區,所以我們的領導機關得往前靠。我看阜平這個地方不錯,位置适中。平型關戰鬥時,我曾到過阜平以西的下莊、龍泉關、上寨等地,那裡地形險峻,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展不開,騎兵也很難活動,在那裡打遊擊戰對我們很有利。所以我當時就說,‘這是條遊擊隊之路。’在阜平,如遇到敵人大的進攻,我們可以往西靠,與他周旋。你們看呢?”唐延傑、舒同等人都表示贊成。

  
      經過幾天的準備,報經八路軍總部批準以後,聶榮臻率領軍區領導機關向阜平出發了。1937年11月18日下午,他們抵達阜平城。

  
      建立全邊區統一政權的問題,已經提上了日程。聶榮臻深知,國民黨的舊政權垮了,隻有建立起新的抗日民主政權,才能安定人心,如同樹起一面大旗,使人民群衆和各種抗日力量團聚在這面大旗之下。因此,到達阜平城的當晚,聶榮臻即與宋劭文、盂縣縣長胡仁奎以及冀、察兩省的有關人員,就成立全區的政權機構問題,一直商量到下半夜。聶榮臻說:上個月20日,劉少奇給我發來指示,要求立即籌備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他接着說:隻有有了抗日政府,制定了有利于抗日的各項正确政策,才能發動群衆抗日,穩定社會秩序,改善人民生活。同時,部隊要補給、擴充,急需解決财政問題,這都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進行領導和組織。11月上旬,聶榮臻将這些意見報告給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得到了中央和總部的肯定。

  
      12月17日,聶榮臻接到毛澤東來電:“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尤其榮臻所在之晉東北地區,事同一律,不應立異,一切須取得閻之同意。”聶榮臻知道宋劭文跟閻錫山能說得上話,就讓他要求閻錫山批準成立邊區臨時政府。宋劭文同閻錫山打交道是比較順利的,過去曾從閻錫山那兒先後弄到了30萬元的經費,交給聶榮臻充作軍區初創時的活動經費,還報請閻錫山批準,從五台山鎮海寺章嘉活佛的衛隊那兒借出500餘支槍,交給軍區部隊使用。可是關于成立邊區臨時政府的事,宋劭文連着打了7份電報,閻錫山都不答複,宋劭文着急了,不知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這時,胡仁奎從孟縣來看望宋劭文,談起了這事。胡仁奎問宋劭文的電文是怎麼寫的,宋劭文說全是跟閻錫山講成立邊區臨時政府對抗戰有利的道理。胡仁奎笑道:“那樣寫不行!應該寫明這樣做對閻錫山有利才行。他關心的是擴大他的實力,不是什麼抗戰不抗戰的問題。”

  
      胡仁奎和宋劭文一樣,表面上是國民黨的官兒,實際上也是中共地下黨員、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的成員。

  
      宋劭文按胡仁奎的建議,再次給閻錫山發電,大講成立邊區政府對山西如何有利,可以把山西的勢力擴展到察哈爾和河北省去。電報發出不久,閻錫山就複電了,除了表示同意成立邊區臨時政府之外,還說已經電告國民黨中央政府行政院備案。

  
      聶榮臻在給總部和北方局的報告中說,閻錫山12月4日給宋劭文複電,内稱“在敵人包圍中自行樹立政權于敵後,對整個收複失地不無裨益??茲奉軍委會(指蔣介石主持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事處電開:馬支①電誦悉,所請成立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及該會組織人選均照準,晉察冀邊區着歸閻司令長官指揮??今電令該部分别通知各委員一體遵照,并即日召集組織成立”。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就這樣取得了合法地位。5日,阜平城裡正式挂起了“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籌備處”的牌子。此後,聶榮臻與籌備處成員商定,派人分頭到各地聯絡。聯絡工作很順利,因為大家都不甘心當亡國奴,聽說由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要在敵後成立抗日政府,都很擁護,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晉察冀地區有39個縣表示願意參加軍政民代表大會。

  
      1938年1月10日,是阜平山城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節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這裡隆重開幕。聶榮臻作為149位代表中的一員,與各抗日黨派、各抗日階層和團體的代表、少數民族的代表以及來自五台山的和尚、喇嘛代表歡聚一堂。山城的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最引人注目的當推那些身披大紅袈裟的五台山僧侶。

  
      聶榮臻雙手合十接見來自佛教聖地的出家人代表。他始料不及的是,會議之初,審查與會代表資格的時候,對五台山僧侶的代表權問題竟然出現了分歧意見。有人提出,出家人隻能燒香拜佛,不必吸收他們參政。參加籌備工作的黃敬、鄧拓列舉五台山僧人手持刀槍放哨,為過往的抗日部隊提供食宿等抗日行動,說明這些出家人不但慈悲為懷,而且憂國憂民,難能可貴,豈能輕視他們。最後,聶榮臻到會表示:“和尚和喇嘛也是中國人,他們雖然出了家,但并沒有出國。在民族革命統一戰線之中,我們應該和各民族各階層緊緊地攜手,共同抗日。我們不能因為和尚和喇嘛的宗教信仰,把他們排斥在抗日的門外。”

  
      聶榮臻一席話,說得大家口服心服,一緻同意愛國僧侶作為正式代表出席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消息傳到五台山,僧侶們極為感動,還有一些年輕僧人參加了抗日部隊。新華社為此發了快訊,宣布佛教名山五台山寺廟的出家人也投身抗日,其響亮口号是:我們出了家,但沒有出國!這一消息在全國宗教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代表會議共開了6天,開得很成功。在大會上,聶榮臻、劉奠基、呂正操、李傑庸、孫志遠、張蘇、婁凝先等人當選為邊區政府委員,宋劭文、胡仁奎分任正副主任委員。聶榮臻在會上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說。大會在1月14日通過的宣言中說:“為着創立與鞏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保持華北遊擊戰争;為着統一與整理晉察冀邊區内軍事、财政、經濟以及一切行政機構,保證持久的必然勝利,為着打擊漢奸政權,團結一切抗日力量,争取徘徊歧途的動搖分子,晉察冀邊區有成立臨時政權的必要。”大會還通過了政治、①指1月21日至12月4日。

  
      軍事、财政、經濟、文化教育、群衆運動、婦女運動等7個決議案,使晉察冀的各項工作有了初步的行動準則。稍後,新成立的晉察冀邊區政府――臨時行政委員會又先後拟定了邊區政府組織法、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暫行辦法、減租減息單行條例、區村鎮公所組織法及區村鎮長選舉法等法律、法令。3月20日,邊區政府宣布成立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邊區貨币,這在日後的經濟鬥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老鄉政府在阜平成立了!”邊區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把抗日的人民政府看作自己真正的靠山。

  
      可是成立邊區政府這件大好事,卻遭到王明的反對。王明以中共中央長江局的名義來電,說晉察冀這樣做會“刺激”國民黨,對全國統一戰線的工作将發生不良影響。聶榮臻氣憤地對宋劭文說:“你看,蔣介石、閻錫山都批準了,他卻反對,真是豈有此理!”

  
      聶榮臻緻電八路軍總部領導人朱德等,旗幟鮮明地指出:如按王明意見行事,我們當放棄獨立自主方針,這正符合閻錫山的要求。這樣,我們“便(要)為他人作嫁衣裳”①,望中央早作指示。後來,當他知道王明的錯誤觀點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評,高興地對宋劭文說:“我們做對了,大膽地幹吧。”

  
      邊區政府的成立,為放手發動群衆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聶榮臻要政府以抗日為号召,堅決推行減租減息政策,作為發動群衆的頭等大事,并以此來激勵廣大群衆勇敢地參加遊擊隊、義勇軍,幫助軍隊維持地方秩序,積極推動各種救亡運動。這些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政府還制定了關于各群衆組織組成和活動的規章制度,從而大大地推動了各群衆組織的組成規模和發展速度。一時工、農、商、婦女、青年等組織在各地紛紛成立,許多地方還組織了兒童團。到3月份,工人、農民、婦女、青年組織都召開了各縣和全邊區的代表大會,成立了各種領導機構。其中農民救國會的會員達57萬多人。聶榮臻看到這一切自然很高興。後來他說:“在群衆抗日積極性的不斷提高之下,群衆組織的普遍建立與發展,一般民衆武裝的成長與壯大,群衆對于戰争的積極援助與英勇的配合行動,日益活躍地成為邊區抗日不可制服的力量。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基本的群衆條件。這一條件的具備,就使我們晉察冀邊區确定地從一個遊擊區變成了一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了。”①聶榮臻在重視政權建設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黨的建設。早在籌建晉察冀軍區期間,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都明确指示,留在敵後的黨政軍機關單位,隻要在聶榮臻工作範圍内的,都由他領導。聶榮臻到阜平時,黃敬任中共晉察冀省委書記。他向聶榮臻彙報了省委的工作:在“七・七”事變前的白色恐怖下,河北地下黨組織受到極大的破壞,但仍有許多共産黨員在各地自發地堅持鬥争,抗戰爆發後,他們積極組織抗日武裝,紛紛來找省委聯系,省委還辦了黨校,輪訓黨員,辦了農民和婦女幹部訓練班,并正同各地黨的組織積極聯系,以便把黨員組織起來,推動各項抗日工作。聶榮臻聽着這位年輕的省委書記的彙報,在短期内做了這麼多的工作,不斷點頭,表示滿意,并鼓勵他繼續努力。

  
      1938年2月,彭真到達晉察冀,代表北方局領導晉察冀邊區的工作。3月26日,中共中央決定:彭真以北方局的名義,協同聶榮臻指導晉察冀、平①聶榮臻1938年2月1日緻朱德等的電報。

  
      ①《聶榮臻軍事文遜,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64頁。

  
      漢路東,以及平、津兩地黨的工作。彭真曾任北方局組織部長,政策水平高,思維敏捷。由他來主持晉察冀黨的工作,聶榮臻自然很高興。同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以彭真為書記,聶榮臻、關向應、程子華為委員,組成中央晉察冀分局。以後,中央晉察冀分局改名為中央北方分局,成員沒有變動。直到1941年1月彭真回延安準備參加中共“七大”,又改為晉察冀分局由聶榮臻代理分局書記。彭真與聶榮臻一直配合得很好。邊區成立中共領導機關,認真地貫徹了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和各項政策,統一領導黨、政、軍各方面的工作,對晉察冀邊區的發展和鞏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