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擴大武裝力量
聶榮臻在抓緊黨、政建設的同時,狠抓了抗日武裝力量的建設。
1937年11月到達阜平後,聶榮臻對唐延傑說:“在五台時,我向總部報告,将楊成武的獨立第一團擴編為獨立第一師,下面成立3個團,先把架子搭起來,幹部配備好,兵員和裝備可以慢慢充實,得到了總部和毛主席的批準。獨立師成立後,動員群衆參軍,收編雜色武裝,收集槍支彈藥,部隊得以迅速壯大。現在抗戰局面發展很快,楊成武、鄧華他們先走了一步,是不是另外3個軍分區也改稱師,下面各成立3個團,除一分區的一、二、三團外,以下依次編為四至十二團。以适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我看可以。”唐延傑作了肯定的回答。
“那就立即向軍委、總部發電,同時把軍區的實力和平漢路兩側的鬥争情況等也報告一下。”
報告送出後沒幾天,中央軍委和總部複電指出:“為避免目标(太大),晉察冀軍區之第一獨立師改為第一支隊外,其餘各分區準備所編組之三個師??現即改為支隊,每支隊以三至四個大隊(大隊即團)。”①聶榮臻接到複電後,于12月12日遵照軍委的指示發布了軍區部隊整編的命令。
收編雜色武裝,也是晉察冀武裝力量發展的一個方面。
“司令遍天下,主任賽牛毛喲!”聶榮臻後來回憶說,“幾個人,幾條槍聚在一起,就可以自稱司令。特别是河北省,雜色武裝較多,察哈爾也有一些,冀西和冀中地區,雜色武裝就更多一些,僅北平到保定的鐵路兩側,就有10股較大的雜牌軍隊??我還在五台的時候,就開始同這些雜色武裝打交道了”。
北嶽區以及整個晉察冀衆多的雜色武裝,是在日軍侵入華北,國民黨軍隊棄地南逃,舊政府官吏作鳥獸散的無政府狀态下出現的。不言而喻,聶榮臻遇到了一個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出現的政策性很強的複雜問題。開頭他所持的态度就是十分謹慎的。他說:“對怎樣處理雜色武裝的問題,我是考慮了很久的。對于抗日志士和人民群衆組織的土生土長的抗日遊擊隊伍,吸收他們參加八路軍,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那些打着抗日招牌,禍害百姓,勾結敵人,乘着混亂局勢要撈一把的雜七雜八的武裝,我們就要保持警惕,采取适當的方式,逐步加以解決。”
聶榮臻經過反複調查分析,逐步弄清了那些自封的“司令”、“主任”、“大隊長”們的真面目,發現這些雜色武裝中,有确實以抗日為主旨的部隊,也有既抗日又打家劫舍的烏合之衆,甚至還有假抗日、真反共,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倒向日軍的危險分子。但是,他認為,大部分雜色武裝是可以改造好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稍有國家民族觀念的人,絕不忍心荼毒人民,即使是紀律很壞的雜牌隊伍,它的大部分成員也來自貧苦的勞動人民,完全可以争取的。他在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閉幕時的講演中特地指出:“對一般土匪武裝應當以抗日為出發點來争取他們??希望諸位代表對此深刻地加以考慮,設法加強其政治教育。如果這些部隊仍是有土匪和漢奸行為不能轉變時,那我們隻好對他們嚴加取締。這種辦法,并不是我們願意自相殘殺,因為在抗日的階段裡是需要堅決的良好的武裝部隊,并不需要那些土匪式的武①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給聶榮臻的複電,1937年12月6日。
裝部隊的。”
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敵後屢屢旗開得勝,使聶榮臻和他麾下的将士威名遠揚。誠如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所說,“英勇的指揮者聶榮臻将軍”簽署的軍區“核桃大小字的布告”,居然貼到了“惡魔和無恥的走狗所盤踞的北平城内外”,使“敵僞漢奸倒抽了一口冷氣”。晉察冀軍區的成就,使真正抗日的遊擊武裝迅速參加八路軍隊伍;使其他雜色武裝的首領們不得不考慮如何與之打交道。後者大多懾于共産黨、八路軍的聲威,同時也怕被人吞并,想借八路軍的名義保存和擴大自己的勢力,紛紛找上門來,請求八路軍收編、加委。
早在1937年11月14日,聶榮臻就向總部和中央發電報告說,收編潰兵問題大有希望,散在晉察冀軍區範圍内的散兵約有萬人可以收編。“因八路軍在全國之政治地位和他們之孤立,均有極大可能歸我們收編,但最感困難者,我處幹部過于缺乏,(收編的各部)至低限度亦須三四人,能充任政治主任者去工作方可應付,否則此争取仍是空言。”
在根據地初創時期,聶榮臻向中央和總部的彙報中,此種内容的電報還有不少:“王天存部四百人自願加入我軍,同意楊(成武)鄧(華)編法。”
“湯恩伯失聯絡之别動隊及天鎮逃出之保安隊,人槍約三百,均在陽原及其以南地區,已與楊(成武)團聯絡,可能收編。”“收容各處之潰兵及失聯絡部隊共數起,數目四千以上。”電報中提到的王天存,原是國民黨軍的騎兵連長,他拉起的隊伍名曰“察南抗日别動隊”,實際上也幹了些草寇勾當,被老百姓稱為“黑馬隊”。為了争娶改造這支隊伍,同時也表示對王天存本人的信任與重視,聶榮臻批準了楊成武和鄧華的改編方案,将王天存部編入獨立第一師第二團,王天存擔任團長,讓參加過長征的原團長黃壽發改任副團長。
1938年8、9月間,聶榮臻指示軍區有關部隊,争取僞軍滿城石振聲部、保定李允聲部、徐水“警防隊”共1600餘人及僞冀東保安隊近1200人起義,都獲成功,并分别改編為人民抗日軍和遊擊軍,李允聲、王溥分别為這兩支部隊的司令。聶榮臻對王溥的印象很好,他說:“王溥是擁護黨的抗日主張的,他的表現一直不錯,軍區要求怎麼幹,他就怎麼幹。可惜的是,他缺乏進行遊擊戰争的經驗。1940年冬季大‘掃蕩’的時候,由于不會打遊擊,結果,陷到敵人的包圍圈裡,突圍的時候,光榮犧牲了。對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與此同時,他也下令懲辦了一批徹底堕落為土匪和漢奸的首惡分子,解決了他們的土匪漢奸隊伍。對于那些已經收編,但仍然本性不改的頭目,聶榮臻始終頭腦清醒,有所警惕:“不要以為你委他個司令,他就聽你的話,沒有這回事。”“他在那個地方,比如孟閣臣、趙玉昆在他的地盤裡頭,他有自己的勢力。”聶榮臻在與雜色武裝打交道的過程中,得出一條經驗:少數本質不好的頭頭往往很難改造過來,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明顯的改造。但聶榮臻還是從抗日統一戰線的大局出發,采取這樣的态度:隻要這些頭頭不反對抗日,不叛變投敵,就不動他們。一時改造不過來,繼續做艱苦細緻的工作,耐心等待。實在頑固不化、抗拒改造的就堅決處置。孟閣臣和趙玉昆就是這方面的突出例子。
1939年初,标榜抗日的“七路軍”司令盂閣臣有投向日軍的活動,聶榮臻要楊成武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孟閣臣一向把共産黨、八路軍對他的耐心教育,認為是要吃掉他的部隊,所以把邊區政府派去的人監視起來。他帶部隊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群衆深受其害,早就紛紛要求予以懲處了。楊成武提出借開會的機會,把孟閣臣扣下,聶榮臻沒有同意:“這個辦法不行。孟閣臣是個很狡猾的家夥,扣他一個人,掌握不住他的部隊,搞不好容易出大亂子。
要等他毫無準備的時候,把他的部隊包圍起來,一個襲擊就解決了。”楊成武按此指示,經過準備,集中了3個團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把孟閣臣的部隊包圍了。孟閣臣當即被俘,他的部隊絕大部分成員經過教育後成為真正的抗日戰士。
1月8日,聶榮臻發布了将孟閣臣撤職逮捕的命令。孟閣臣被押送到軍區,聶榮臻與他談話,希望他認罪悔改,棄舊圖新。但孟閣臣極不老實,表面上痛哭流涕,口口聲聲要改邪歸正,沒有幾天,便越獄潛逃,很快被抓了回來,經邊區政府審訊後處決。聶榮臻說:“抗日戰争中,我們一直強調少捕人、少殺人,但是,對這種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危險人物,決不能心慈手軟。”
抗戰開始後,趙玉昆乘混亂局面拉起了一支隊伍,自稱“十路軍”,自封司令,在易縣地區活動。1939年2月,“十路軍”正式編入一分區建制。
不久,聶榮臻指示将“十路軍”與“七路軍”留下的部隊共六七千人合編為五支隊,委任趙玉昆任支隊司令,派共産黨員王道邦任支隊政委,意在團結趙堅持抗日。1940年3月,趙玉昆率部叛變投敵,在投敵前将派去的一些幹部和共産黨員活埋,王道邦也險遭不測。但是,由于黨在五支隊進行了堅強的政治工作,五支隊絕大部分幹部戰士還是有覺悟的,所以趙玉昆隻帶走了少數親信。他投敵後,任易縣僞警備團長兼特務部長,作惡多端,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在北京被捕伏法。
國民抗日軍是一支活躍在北平西山的1000餘人的抗日隊伍。其成員主要是東北流亡學生、平郊農民群衆、冀東保安隊逃出來的士兵,以及這支隊伍砸開北平第二監獄營救出來的共産黨員。這支隊伍是中共北平市委組織的。
由于青年學生和地下黨員不懂軍事,就同部分舊軍人結合在一起。趙同在國民黨部隊呆過,懂得點軍事,成了這支部隊的司令。國民抗日軍因為在戰鬥中消滅了60多名日本侵略軍,并奇迹般地用步槍擊落了一架敵機,使全北平為之轟動。後來,這支隊伍離開西山進入妙峰山以西山區,由于缺乏過冬的被服、醫藥用品和彈藥,處境十分困難。
聶榮臻在報經八路軍總部同意後,以朱德總司令等名義修書一封,送交國民抗日軍表示慰問,宣傳中共的統一戰線政策,介紹八路軍抗戰情況,并鄭重地提出,如果他們願意聯合作戰,八路軍表示熱烈歡迎。
此信猶如一石擊起千重浪,使國民抗日軍上上下下為之沸騰。共産黨員韓莊事後說:“每個人都興奮着,熱血沸騰着,好像有了八路軍就有了靠山了,有了八路軍就能把日本鬼子吃了似的??充分表現了全體指戰員對于八路軍的仰慕,是自覺的、自發的内心流露。”司令趙同及一些行為不端的人卻存有戒心與疑慮。但是,鑒于隊伍内部要求與八路軍會合的呼聲太高,加之日軍又在策劃新的進攻,趙同隻好同意與八路軍接觸、會合,聯合作戰。
國民抗日軍在共産黨員的推動下,經過聶榮臻和軍區其他領導人的教育幫助, 1937年12月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先後在五支隊任領導工作的共産黨員有王遠音、汪之力、陳大凡、高鵬、史進前、王建中、紀亭榭等。
後來除了趙同因個人野心未能實現而離隊外,第五支隊在平西地區積極抗日。1938年8月,五支隊編為一分區三團,在抗日戰争中屢立戰功。
發展抗日武裝,聶榮臻更加重視發動群衆參加八路軍。他在《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一書中說:為了完成在敵後開展大規模遊擊戰争的戰略任務,“我們首先集中力量,進行發展武裝和鞏固部隊的工作。我們用了全力,廣泛地發動群衆的武裝,普遍組織遊擊隊、義勇軍??并緊緊抓住了群衆抗戰的熱情,使他們踴躍地加入軍隊,發動勝利的遊擊戰争”。“這些群衆團體,自他們建立之日起,即以擴大武裝作為中心工作之一。僅農民救國會在成立以後不久的時間内所發動的武裝來說,已達1.5萬餘人;工人救國會并且單獨組織了工人遊擊隊。”還有“阜平營”、“回民支隊”等等,不一而足。他對四分區平山青年組成的“平山團”,大加贊揚。1939年5月他曾發布通令,嘉勉平山團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是“捍衛民族、捍衛邊區和捍衛家鄉的優秀的平山子弟兵”,号召全邊區青年向平山團學習。
缺乏幹部,是晉察冀初創時期的最大困難。聶榮臻對培養幹部的工作一直抓得很緊。1937年12月,他以一一五師教導營為基礎,在阜平成立了軍政幹部學校,任命熱心于教育事業的孫毅為校長。曾在紅軍中擔任師政治委員的鄭維山, 1938年年初一到晉察冀,就被派到軍政幹校當主任教員。這所速成性質的學校,學制每期隻有3個月,一年内培養了1400多名幹部。1939年2月,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由校長陳伯鈞率領教職員和學員2000多人來到冀中,聶榮臻熱情歡迎和多方關懷。一個月後,軍區部隊進行整編,聶榮臻指示成立軍區教導團,由唐延傑兼團長,鄭維山任政治委員,專門培養連排幹部。抗大二分校、軍政幹部學校和軍區教導團,為晉察冀軍區培養了大批幹部,滿足了各方面的需要。
在敵後,聶榮臻深感困難的另一個問題是武器彈藥的嚴重短缺。面對現實,他要求各部隊發動群衆,收集散在民間的各種槍支彈藥,以應急需。1938年5月,他指示在五台縣西會村成立了軍區的第一個槍械修造所,修造步槍、手榴彈,複裝子彈①等。11月初,鑒于武器彈藥方面的困難越來越大,他曾向總部和中央報告:“偌大的部隊全無接濟,特别是彈藥的補充,這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八路軍抗戰至今,裝備上無絲毫改進,我們不應長以默言。
我固非唯武器論者,但處于現代戰争,不能完全否認現代應有的裝備。不可忘記,我們曾經被堡壘屈服過,日寇正利用過去國民黨對我之辦法,今天由于他兵力問題,還不是那樣普遍,但将來是可能發展。并且當與敵人進行較大或長久性的戰鬥時,因為裝備問題使我無還手之餘地。甚至戰鬥(隻能得到)部分的勝利,而不能擴展應有之戰果。這些困苦當然不能全部解除,但我們應當有必要之要求,更換一部分太壞的步槍,增多自動火器??”②很明顯,聶榮臻是希望中央向國民黨當局交涉,給八路軍解決些困難。
但事實與他的願望相反,這個報告沒有任何結果。于是,在他的授意下, 1939年4月,軍區軍事工業部成立了,劉再生、楊成分别被任命為部長和政治委員。不久,聶榮臻指示軍事工業部對軍工廠進行整編。其方針是:集中領導,分散經營,就地取材,小型配套。後來,該部發展成擁有6個修械廠, 1000多名工人的軍工生産部門,能修槍械、制造黑色火藥和手榴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邊區武器彈藥緊缺的困難。第二十七章擴大武裝力量抗戰開始不久,晉察冀部隊在敵後就有了迅猛發展,由于新成員大量湧入,加上統一戰①複裝子彈,即利用舊子彈殼改造成的步、機槍子彈。
②聶榮臻給朱德、彭德懷、毛澤東的電報,1938年11月2日。
線的新環境,緻使紀律渙散等各種不良傾向開始出現,部隊的中共黨員人數也太少。長期擔任政治委員的聶榮臻敏銳地看到了這個苗頭,知道這是革命軍隊的緻命傷。于是, 1937年12月25日,在百忙中他主持了軍區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軍區的政工幹部歡聚一堂,剛率部到達平漢路西的呂正操和孫志遠也參加了會議,大家對加強部隊政治工作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聶榮臻在講話中,要求各部隊必須下大力氣整頓組織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用紅軍的優良傳統和制度來教育和約束部隊,清除腐敗不良分子。這次會議以後,部隊在整頓和訓練中建立了人民軍隊的各種制度,黨組織也得到了發展和鞏固。到1938年1月,全軍區發展中共黨員4800多名,黨員在連隊中的比例逐漸達到20%至35%。同時,清除了混入軍隊的各種不良分子1300多人,純潔了内部。大多數部隊面目一新,大大提高了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