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羅榮桓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羅榮桓傳 > 第二十二章 在遼沈戰役中

第二十二章 在遼沈戰役中

書籍名:《羅榮桓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決策南下

  
      一九四八年二三月間,在東北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羅榮桓根據毛澤東提出的“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設想和東北局的決定,提出了“争取全殲敵人進入東北的兵力”的任務。他要求把這一作戰任務在部隊中廣為宣傳,使全軍樹立起一個明确的鬥争目标。

  
      但是如何殲滅東北敵軍,是由北而南,先打長春之敵,再打沈陽、錦州;還是先攻錦州,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再打沈、長之敵?這個戰略方針的确定,卻經曆了一些反複。

  
      四月十八日,東北局和東北軍區決定先打長春,以解除後顧之憂。二十二日毛澤東複電同意。為了組織圍攻長春,五月中旬,根據東北局決定組成了第一前線指揮所,由肖勁光任司令員,肖華任政治委員,以原遼東軍區機關組成第一前線指揮所機關①〔第二前線指揮所由冀察熱遼軍區和機關組成。第一和第二前線指揮所,是後來在八月間組建的東北第一兵團和第二兵團機關的前身〕。五月下旬,守長春之國民黨軍兩個師出城搶糧。東北人民解放軍準備以第一縱隊、第六縱隊、第十二縱隊的兩個師和五個獨立師消滅該敵,然後乘虛攻入長春。五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經多次戰鬥,殲敵兩個團,餘敵退回長春。随後,東北局決定對長春采取“長圍久困”的方針,并決定在吉林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進行具體部署。

  
      吉林會議于六月十五日召開,林彪未出席,羅榮桓主持會議。羅榮桓、劉亞樓和肖勁光作了報告。譚政出席了會議。羅榮桓在報告中說:“今天我們奪取大城市,有些條件是不夠的,兵力上要三倍甚至四五倍,要有很好的供應線,要有許多炮和炮彈,要有一定的技術條件,而這些條件我們是不夠的。因此,對付大城市要采取長圍久困的辦法。”會議決定對長春采取“長圍久困,展開政治攻勢和經濟攻勢,使其糧彈俱困,人心動搖時再攻”的方針,并提出要發布“斷絕敵人糧柴,禁止行人出入”的命令。

  
      在會上,有人問,如果老百姓出城怎麼辦?劉亞樓不假思索地說:“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話引起哄堂大笑。大家都把目光轉向在戰争中已眇一目的李作鵬和周純全。羅榮桓示意讓大家安靜,然後堅定地說:“對群衆要收容、安置。”會議決定主要陣地不讓群衆通過,個别情況個别處理,緩沖地帶要疏散。

  
      不久,長春在東北人民解放軍圍困下,已是糧源斷絕。國民黨軍隻得依靠空投,杯水車薪,無濟于事,于是在市内到處搜刮老百姓的存糧,市内餓死人很多,老百姓紛紛外逃。到八月間,林、羅、劉決定,分批放出饑餓群衆。

  
      七月,東北局常委重新讨論了東北戰場形勢和東北解放軍作戰行動問題,準備在雨季結束以後,即八月中旬南下作戰。七月二十日,林、羅、劉向軍委報告了這一打算。七月二十二日,毛澤東複電同意,七月三十日又來電明确指出:“應當首先考慮對錦州、唐山作戰。”

  
      經過反複醞釀,南下作戰,先打錦州的決心終于下定。為了适應這一形勢需要,八月十四日,軍委決定,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正式分開,林彪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羅榮桓任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劉亞樓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參謀長,譚政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

  
      為了加強作戰行動前的政治動員工作,羅榮桓和譚政主持起草了《政治動員指示》,号召全軍指戰員從思想上動員起來,發揮高度的英勇精神,不怕疲勞、不怕傷亡、不怕小的挫折和忍受異常困難的精神,以适應大規模連續作戰的需要……争取全殲東北敵軍,解放全東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部隊南下之前,羅榮桓重點抓了後勤運輸工作。他派後勤部副部長周純全到熱河,檢查糧草籌集工作的情況。周到熱河後來電說:糧食正在籌集。但又反映當地群衆生活很困難,有些地區一家幾口人隻有一條褲子。羅榮桓不放心,又派後勤部參謀長谷廣善帶電台到熱河去。谷去後了解到山區人民生活确實困苦,但各兵站已籌集到三○○○萬斤小米,還準備從後方調來十餘萬斤大米。羅榮桓這才放了心。他又找後勤部負責人李富春、鐘赤兵和軍工部部長何長工等專門商讨了如何把尚未換裝的三個縱隊的冬裝和參戰的一五輛坦克、幾百輛汽車需用的油料按時安全地運送到前方的問題,決定:為了保密和防敵空襲,運輸車隊在戰鬥打響前夜行晝伏,戰鬥打響後,白天也可以行動,把車距拉長,兩輛裝冬裝的汽車後跟一輛油料車,減少遇敵空襲時彼此延燒的機會。羅榮桓還說:“一定要準時送到戰地,保證供給,時間就是勝利!”

  
      東北局進一步動員各地方黨組織克服一切困難,領導東北人民支援戰争,并且具體布置了各項工作。如動員和組織二線兵團按期開赴前線,準備接收大批俘虜,擴大傷病員收容量,組織民工、擔架隊參戰等。總計參戰民工一百六十萬人,擔架一。三萬餘付,大車三。六萬餘輛;由省、專區、縣負責人率領的在火線參戰的民工達九。六萬餘人,形成了空前熱烈的支前高潮。

  
      這時,敵人在東北的總兵力約五十五萬人,其中衛立煌率三十萬人守沈陽,鄭洞國率十萬人守長春,範漢傑率十五萬人守義縣至秦皇島一線,重點在錦州、錦西地區。而東北人民解放軍已有十五萬人,超過了敵人一倍。

  
      九月七日,毛澤東來電,提出了“置長、沈兩敵于不顧,專顧錦、榆、唐一頭”的方針。遵照毛澤東的指示,東北野戰軍陸續向各部隊下達了進軍命令:以六個縱隊、三個獨立師、一個騎兵師和炮兵縱隊的主力,夜行曉伏,長途奔襲,包圍錦州及北甯線上各點,以四個縱隊及一個騎兵師位于錦州以北的新民縣西北,監視沈陽敵人;以一個縱隊在開原地區準備阻擊長春敵人突圍或沈陽敵人北援長春;以一個縱隊、六個獨立師和炮縱一部繼續圍困長春。

  
      為了充分發動各級指揮員和戰鬥員的主觀能動性,羅榮桓在下達進軍命令以前,便十分注意做好縱隊一級幹部的思想工作,向他們闡明先打錦州的戰略意義,然後再動員他們向下級宣講。第三縱隊副司令員曾克林調第七縱隊工作,途經哈爾濱時,羅榮桓打電話對他說:“東北敵人的态勢從地圖上看是個‘人’字形。長春是頭,沈陽是肚子,北甯線是一條腿,從沈陽經遼陽到營口的中長路南段是另一條腿。現在如果打長春、沈陽,敵人拔腿就跑。砍掉敵人兩條腿,它光剩下頭和肚子,就隻能束手就擒。毛主席堅決主張先打下錦州,同時把長春圍起來,沈陽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九月十二日,遼沈戰役打響了。到二十九日,東北解放軍先後攻克河北省的昌黎、北戴河和遼甯省的綏中、興城,切斷了遼西走廊,将錦州、義縣之敵分割包圍。

  
      戰事總的說進展比較順利,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九月二十五日,東北野戰軍總部得悉敵人正從沈陽空運第四十九軍增援錦州,乃命令第八縱隊用炮火監視錦州機場。二十六日,第八縱隊報告:錦州有兩個機場,東郊機場已幾年未用,西郊機場正在使用,請示應封鎖哪一個機場。由于第八縱隊延誤了時間,總部改派第九縱隊控制機場。兩天後,第九縱隊一個炮營用炮火轟擊西郊機場,擊毀敵機五架,終于迫使敵人停止空運部隊到錦州。毛澤東得悉後于九月三十日來電:“殲敵兩萬,毀機五架,甚慰。望傳令嘉獎。”毛澤東的電報同時也批評了延誤兩天封鎖機場的部隊,指出:“大軍作戰,軍令應加嚴。”

  
      這一事件說明,由于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指揮機關不應遠離戰場。九月三十日,林彪終于下決心将指揮部遷到前線去。這一天,他和劉亞樓、譚政及由野司、野政組成的前線指揮所人員乘火車從雙城出發。為了保密,火車先北開哈爾濱。羅榮桓在一個貨站上了車。由于在道裡江橋畔發現國民黨特務的潛伏電台,火車又朝東南開到拉林站,然後突然掉頭北返,過三棵樹江橋,經由江北聯絡線轉向濱洲線經昂昂溪南下。

  
      十月一日,東北解放軍攻克義縣,全殲守敵一萬餘人。在戰鬥即将結束的時候,炮兵司令員朱瑞觀察義縣縣城突破口時,不幸踩中地雷,光榮犧牲。

  
      在開赴錦州前線的火車上,羅榮桓聽到同自己一起工作多年的朱瑞犧牲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對大家說:“朱瑞同志懂得炮兵,他親自組建部隊,訓練幹部,對炮兵事業是有建樹的。”他又專門打電報給在通遼的後勤部政委陳沂,囑咐他回哈爾濱協助治喪委員會正副主任張聞天、林楓料理朱瑞的喪事,安撫他的家屬。為了紀念朱瑞,中央軍委批準将東北人民解放軍炮兵學校命名為“朱瑞炮兵學校”。

  
      -----在列車上

  
      東北野戰軍總部的列車夜行晝停,十月二日清晨到達鄭家屯①以西〔今吉林省雙遼縣〕。

  
      正準備吃早飯的時候,值班參謀報告說,在正東方發現一架飛機。劉亞樓命令所有人員立即下車分散隐蔽。人未下完,敵機已經臨空,原來是架偵察機,飛得高高的,盤旋了幾圈,掃射了一陣,就飛走了。

  
      “是不是繼續前進?”作戰科長尹健請示劉亞樓。

  
      “我已經請示過‘十一’②〔“十一”是林彪的代号,羅榮桓的代号是“十二”,劉亞樓的代号是“十三”,譚政的代号是“十四”〕,他決定暫時不走,要機關人員在附近村落分散隐蔽防空。你告訴他們架好電台與軍委和各縱隊聯絡,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情況。”

  
      此時,列車車廂已散置于幾條鐵道上,機關人員分散到野地裡隐蔽待命。電台人員架起天線,搖動馬達,報務員熟練地揿動電鍵。譯電員緊張地翻譯電報,秘書、參謀們忙碌地在司令部和幾位領導人的臨時辦公處出出進進。

  
      晚上十點,尹健估計可以行動了,又去請示參謀長,劉亞樓低聲說:

  
      “有新情況,要等軍委回電再說。”接着又補充一句:“告訴電台注意收聽軍委的來電!”

  
      有情況?什麼樣的重要情況以緻使總部指揮機關都不能前進呢?尹健十分納悶。後來,他問劉亞樓,才知道原來電台收到一份情況報告說,在葫蘆島,敵人新來了四個師,這份電報立即送給了林彪。本來,在醞釀南下時,林彪就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主要的顧慮是:一、缺糧缺油,汽車隻帶了從後方南下單程的汽油;二、後方運輸線太長;三、怕傅作義由關内北上,錦州攻不下,大量汽車、坦克、重炮會因無汽油而撤不出來。在羅榮桓、李富春、鐘赤兵等過細地安排了後勤運輸後,林彪南下的決心增強了。但他一聽說敵人在葫蘆島增兵四個師,擔心被沈陽、錦西、葫蘆島之敵所夾擊,又猶豫起來,命令暫停前進。二十二時,他以林、羅、劉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發去特級電報:

  
      “得到新五軍及九十五師海運葫蘆島的消息後,本晚我們在研究情況和考慮行動問題。估計攻錦州時,守敵八個師雖戰力不強,但亦須相當時間才能完全解決戰鬥。在戰鬥未解決以前,敵必在錦西葫蘆島地區留下一兩個師守備。抽出五十四軍、九十五師等五六個師的兵力,采取集團行動向錦州推進。我阻援部隊不一定能堵住該敵,則該敵可能與守敵會合。在兩錦間敵陣地間隙不過五六十裡,無隙可圖。錦州如能迅速攻下,則仍以攻錦州為好,省得部隊往返拖延時間。長春之敵數月來經我圍困,我已收容逃兵一。八萬人左右,外圍戰鬥殲敵五千餘。估計長春守敵現約八萬人,士氣必甚低。我軍經數月整補,數量質量均大大加強,故目前如攻長春,則較六月間準備攻長春時的把握大為增加。但須多遲延半月到二十天時間。以上兩個行動方案,我們正在考慮中,并請軍委同時考慮與指示。”

  
      林彪簽發這一電報後,攻錦部隊仍按原部署繼續向錦州推進。東總列車亦于深夜繼續前開。

  
      十月三日清晨,羅榮桓和劉亞樓一同去找林彪,羅榮桓建議林彪仍然執行打錦州的決定。林彪征求劉亞樓的意見,劉亞樓同意羅榮桓的建議。林彪想了一會兒,叫秘書告訴機要處,追回那份電報。但是電報已經在早晨四點多鐘發出去了。

  
      羅榮桓建議不要等軍委回電,重新表态,說明我們仍然要打錦州。林彪同意。于是三人研究後又重新寫了電報。

  
      電報說:“我們拟仍攻錦州。隻要我軍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的可能,至少能殲滅敵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頭攻長春,則太費時間,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複長春,并能殲敵一部……此次戰鬥目的,拟主要放在殲滅敵人上。錦州有可能在奪取之後,象開封一樣①〔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華東野戰軍以二個縱隊向開封發起攻擊,激戰至二十二日,攻克開封,殲敵三。九萬人。蔣介石急調三個兵團和一個整編軍分路進攻開封,解放軍為保持主動,于六月二六日撤出開封。之後,華東、中原野戰軍以六個縱隊阻擊援敵,以五個縱隊圍殲區壽年兵團共九萬餘人于睢縣、杞縣地區,生俘區壽年〕,兩面援敵重占錦州,因我打援力量僅能遲滞敵人,而無殲滅敵人的可能。敵甯可放棄沈陽,而必保持和恢複錦州。”

  
      這封電報于十月三日九時簽發。此時,東總的列車已經到達彰武以北的馮家窩棚。軍委電台收到此電報的時間是二十時十五分,譯成電文抄送到軍委負責人那裡已是四日淩晨一時三十分。在這以前,軍委于三日十七時和十九時接連發來兩封由毛澤東拟稿的電報,批評回師打長春的錯誤想法。

  
      十七時的來電說:“(一)你們應利用長春之敵尚未出動,沈陽之敵不敢單獨援錦的目前緊要時機,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劃不應再改……你們可以于攻錦州之同時,部署必要兵力于兩錦交通線上,首先殲滅由錦西增援錦州之四個師,然後打下錦州。在五個月前(即四、五月間),長春之敵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在兩個月前(即七月間),長春之敵同樣好打,你們又不敢打。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錦西、灤縣線之第八第九兩軍亦已調走,你們卻又因新五軍從山海關、九十五師從天津調至葫蘆島一項并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錦州,又想回去打長春,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二)你們指揮所現到何處?你們指揮所本應在部隊運動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錦州地區,早日部署攻錦。現在部隊到達為時甚久,你們尚未到達。望你們迅速移至錦州前線,部署攻錦,以期迅速攻克錦州。遷延過久,你們有處于被動地位之危險。”①〔《毛澤東軍事文選》(内部本),戰士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第四七六一四七七頁]

  
      十九時的來電說:“本日十七時電發出後,我們再考慮你們的攻擊方向問題,我們堅持地認為你們完全不應該動搖既定方針,丢了錦州不打,去打長春。除了前電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們改變方針,打下了長春,你們下一步還是要打兩錦。那時,第一,兩錦敵軍不但決不會減少,還可能增加一部,這樣将增加你們打兩錦的困難。第二,目前沈陽之敵因為有長春存在,不敢将長春置之不顧而專力援錦,你們可利用長春敵人的存在,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時間(這個時間很重要),牽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陽之敵。如你們先打下長春,下一步打兩錦時,不但兩錦情況變得較現在更難打些,而且沈敵可能傾巢援錦,對于你們攻錦及打援的威脅将較現時為大。因此,我們不贊成你們再改計劃,而認為你們應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與攻錦州同時殲滅由錦西來援之敵四至五個師。隻要打下錦州,你們就有了戰役上的主動權,而打下長春并不能幫助你們取得主動,反而将增加你們下一步的困難。望你們深刻計算到這一點,并望見複。”①〔《毛澤東軍事文選》(内部本),戰士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第四七七-四七八頁〕

  
      毛澤東發出這兩個批評電報後又過了五個多小時,收到了林、羅、劉重新表示攻錦決心的電報,四日晨六時又發出複電表示:“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們和你們之間的一切不同意見,現在都沒有了。”他還指出:“你們決定以四縱和十一縱全部及熱河兩個獨立師對付錦西、葫蘆島方面之敵,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個縱隊攻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個縱隊對付沈陽援錦之敵,以九個獨立師對付長春之敵,這是完全正确的。你們這樣做,方才算是把作戰重點放在錦州、錦西方面,糾正了過去長時間内南北平分兵力沒有重點的錯誤(回頭打長春那更是絕大的錯誤想法,因為你們很快就放棄了此項想法,故在事實上未生影響)……從這件事,你們應取得兩個教訓:第一個教訓,是你們的指揮所應先于部隊移動到達所欲攻擊的方向去(這一點,我們在很早就向你們指出了),由于你們沒有這樣做,緻使你們的眼光長期受到限制。第二個教訓,是在通常的情況下,必須集中主力攻擊一點,而不要平分兵力。”

  
      毛澤東還指出:“關于不應當回頭攻長春的理由,不是如你們所說的‘太費時間’以及‘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複長春,并能殲敵一部’,而是如我們昨日十七時及十九時兩電所說的那些理由,即你們如果真的回頭攻長春,你們将要犯一個大錯誤。就拿突圍一點來說,目前該敵突圍愈遲愈有利,不突圍更有利。”

  
      蔣介石為了挽救其在東北全軍覆沒的命運,這時飛到了沈陽,對此,毛澤東說:“蔣介石已到沈陽,不過是替喪失信心的部下打氣。他講些做些什麼你們完全不要理他,堅決按照你們三日九時電部署做去。”

  
      毛澤東這封電報,肯定了東北解放軍攻錦的決心,促進了領導思想迅速統一,堅定了各級指揮員和廣大戰鬥員争取勝利的信心,對迅速打下錦州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在牛屯

  
      前方指揮所的列車,于十月四日到達阜新。因南面鐵路沒有修通,指揮所人員又換乘汽車。

  
      由于守錦州的敵人大部是滇軍,為了攻錦,林彪和羅榮桓都想多了解滇軍的一些情況,便在阜新發電報叫跟随第三縱隊打義縣(守軍也是滇軍)的野司參謀處長蘇靜在義縣以北的公路上等候前指的車隊。見面後,林彪和羅榮桓先問了炮兵司令員朱瑞犧牲的情況,又問了義縣敵人的戰鬥力和特點。蘇靜說:

  
      “守義縣的暫二十師是滇軍,特點還沒有完全摸得清楚。不過,看來堅守的經驗不足,打野戰還是蠻行的。我們發起進攻後,他們還出來打反沖擊,不象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那樣龜縮在工事裡隻是死守。當然,他們每次出來都吃了虧。”

  
      “你談談打義縣的主要經驗。下一步打錦州會用得上的。”羅榮桓說。

  
      “這次攻打義縣,三縱隊他們在總攻之前除了讓尖刀連等少數部隊休整以養精蓄銳外,百分之九十的兵力都投入近迫作業,挖交通溝、挖地道,一直挖到敵人前沿。這個經驗首先産生于二縱五師,他們以百分之九十五的兵力搞近迫作業。結果發起總攻時大大減少了傷亡。部隊在交通溝裡運動,開闊地上見不到人,突然出現在敵人防禦工事前沿,搞得敵人措手不及。”

  
      林彪和羅榮桓對蘇靜的彙報都給予肯定。後來,到十月七日,林彪又再次詢問了蘇靜關于二縱和三縱近迫作業的情況,并據此發出了如何挖交通溝的電報。

  
      蘇靜彙報完後,林彪同羅榮桓商量了一下,叫蘇靜傳達口頭命令給第三縱隊司令員韓先楚:立即率隊向錦州前進。

  
      十月五日,前方指揮所到達錦州西北、距錦州三十餘裡的牛屯。這是一個依傍着通向錦州的公路的隻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牛河由西向東穿村而過。眼下河裡隻有淺淺的流水,人可以一邁而過。但是有了這條河,東可以運動到公路上,西可以隐蔽進山,是一個可進可退的地方。指揮所到達後,立即架起電台,向中央軍委報告了指揮所的位置。六日,收到毛澤東主席電示:你們到錦州附近指揮甚好,但你們不應距城太近,應在距城較遠之處,以電話能聯絡攻城兵團即妥,務求保障安全。另設攻城直接指揮所,委托适當人員,秉承你們意旨,迫近城垣指揮。①〔《毛澤東軍事文選》(内部本),戰士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第四八○頁〕

  
      野司的觀察指揮所(即直接指揮所)設在錦州北“四五九”高地附近的帽兒山上。

  
      作戰科長尹健等幾名幹部去請劉亞樓看地形,路過羅榮桓住處的時候,被正在散步的羅榮桓叫住。

  
      “你們什麼時候去看地形?”

  
      “馬上就去。正要去請‘十三’。”

  
      “我也和你們一同去。你告訴‘十三’,請他問問‘十一’去不去。”

  
      羅榮桓要去看地形,把大家難住了。誰都知道,他是一個動過大手術的病人,坐一段汽車不要緊,要騎馬,還要翻山越嶺,他能挺得了嗎?

  
      “山太陡,路也難走,要翻過‘四五九’高地才能到帽兒山呢!”

  
      “那有什麼不得了,七百多米的五彩山都翻過了,四百多米的小山,我就不相信翻不過去!”羅榮桓笑着說。

  
      提到“五彩山”,尹健回想起了往事。那還是一九四一年冬季沂蒙反“掃蕩”的後期,羅榮桓率部在沂源縣西南三十公裡的五彩山與敵遭遇。羅榮桓率部翻過七百六十九米的五彩山,又一次勝利地打破了敵軍的合擊。當時他雖然患有嚴重的痔瘡,但是身體是健壯的,還能騎馬行軍。

  
      “我們是騎馬去,你多少年沒有騎馬,大夫也不會同意的,等‘十三’看了之後,再詳細向你彙報可以嗎?”

  
      羅榮桓搖搖頭,問大家:

  
      “你們說毛主席最近給我們的電報中,要我們接受的教訓是什麼?”

  
      尹健低頭想了想回答說:“一是告訴我們不要平分兵力,一定要集中主力攻擊一點,二是批評我們的指揮所沒有先于部隊到前線。”

  
      羅榮桓聽了點點頭,說:“現在我們既已到了錦州附近,怎麼能光靠地圖指揮而不親自去看看地形呢?”接着就用堅定的口氣說:“你去告訴‘十三’,就說我已經決定同你們一起去帽兒山。”

  
      尹健把羅榮桓說的一番話向劉亞樓參謀長作了彙報,請示他怎麼辦。

  
      “那還有什麼辦法!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氣,他下了決心,是不會輕易改變的,隻好一起去。”劉亞樓說完,就拿起電話向林彪作了報告。林彪表示他也要去看看。

  
      東北的十月,雖然還是秋季,卻已經是涼飕飕的,幸喜萬裡晴空,是一個好天氣。

  
      汽車沿公路來到山下二縱司令部駐地――老虎屯。二縱司令員劉震、三縱司令員韓先楚等都在那裡等候。大家一面說話,一面等待乘馬。恰好,第九縱隊政委李中權乘車路過。他下車後,彙報了九縱最近攻打錦州外圍的戰鬥情況。羅榮桓問了他們執行政策和戰場紀律情況後說:“我過去批評過幾個縱隊,也包括你們九縱,在作戰中執行城市政策不好。在遼南新區,有的部隊紀律很壞,走到哪裡,就把哪裡搞光。”“你提出批評後,我們回去就開會進行了檢查。主要是我們政策觀點不強,當時隻考慮搞些東西解決部隊禦寒問題,沒有注意掌握城市政策。我們誠心地接受了批評,決心以此為動力,力争打好翻身仗。這次打錦州外圍的戰鬥,打得頑強、機智,戰術動作也有進步,戰鬥情緒也很好。沒有發生過違犯紀律的事情。”

  
      “那就很好,大的戰鬥還在後頭,你們将來攻打錦州時,要争取當執行城市政策和戰場紀律的模範。”羅榮桓滿意地對李中權說。

  
      不久,乘馬到了,林彪、羅榮桓一行立即縱身上馬。在前面帶路的幹部不敢急馳,隻松辔緩行。出乎大家意料,羅榮桓神态自如,毫無倦意,一邊走,一邊同林彪聊天。到了帽兒山下,馬也上不去了。林彪、羅榮桓在大家攙扶下攀上了帽兒山。羅榮桓騁目遠望,隻見近處幾道矮丘起伏,遠處便是錦州城,幾座煙筒成為明顯的目标,他高興地說:“這兒很好,錦州北部及周圍主要高地都一目了然。”然後從警衛員手中接過望遠鏡,仔細觀察錦州周圍的地形和敵人的城北工事。

  
      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一面聽參謀人員彙報,一面對照地圖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

  
      參謀人員彙報完畢,林、羅、劉便在陣地上簡單議論了一下,認為原來的部署可以基本不變,隻需作個别調整。

  
      “攻城部隊戰前準備怎麼樣了,主攻各縱戰鬥情緒如何,有沒有把握?”羅榮桓回過頭來對着劉亞樓說。

  
      “攻城準備都在積極地進行,部隊情緒很高,攻下錦州城有信心,我們已把攻擊義縣挖交通溝的經驗通報了各縱,為了減少傷亡,要求總攻錦州的部隊進入陣地後,抓緊挖交通溝。”

  
      “攻擊錦州最重要的保證,是要把錦西方面的敵軍擋住。據報告,葫蘆島方面又增加了五個師。我們的飯菜隻夠請一桌客,現在突然來了兩桌客人,兩錦相距約五十多公裡,萬一堵不住敵人,攻錦部隊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脅。”林彪仍然對錦西葫蘆島方面放心不下。

  
      林彪的擔憂也不是沒來由的。十月二日蔣介石飛到沈陽,發現解放軍要打錦州,深知這一着厲害。于是,決定挖肉補瘡,從山東、華北抽調七個師,加上在錦州葫蘆島的四個師,拼湊一個“東進兵團”,由其第十七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以在沈陽的十一個師和三個騎兵師,組成一個“西進兵團”,由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指揮,準備東西對進,以解錦州之圍。由于“西進兵團”遠在沈陽,有第五、第六、第十等三個縱隊牽制,林彪并不擔心。但他對近在咫尺的“東進兵團”這一桌新到的“客人”卻頗為擔心。

  
      “第四縱隊在這兩天已先後到達塔山地區。已命令他們在打漁山、塔山、白台山部署頑強的攻勢防禦,現正在積極地構築工事。那裡還有第十一縱隊,配合四縱防堵。一共兩個縱隊及兩個獨立師阻擋敵人,保證我們攻克錦州,我看是沒有問題。再說還有總預備隊第一縱隊擺在高橋,随時可以增援。”劉亞樓用堅定的口氣回答說。

  
      這時,在他們左側的炮兵陣地上升起了敵機空襲的信号彈,接着幾架戰鬥機護衛着一群轟炸機到了,繞了一圈後就開始投彈。解放軍的高射炮群立即還擊。頓時,在萬裡晴空,升起一簇簇白蘑菇。高射炮的猛烈炮火迫使敵機不敢俯沖投彈。同時,向城裡空投物資的運輸機也因受炮火威脅,不敢低飛,高高地就扔下東西。不少降落傘悠悠地飄到了解放軍的陣地上。一位警衛員高興地說:“運輸大隊長又派飛機給我們送東西來了。”

  
      突然一架敵機向帽兒山竄來,高高地便扔下一顆炸彈,震得大地抖動,土石崩飛。煙塵散開後,羅榮桓仍拿着望遠鏡了望城北敵人重點設防的幾個據點。參謀人員都勸林彪、羅榮桓等離開陣地。林彪答應道:“好,我們走吧,具體部署回去再研究。”

  
      離開壕溝後,羅榮桓一面走,一面對參謀們囑咐道:

  
      “你們在山上是很辛苦的,要注意輪流休息,有什麼情況,要随時報告。”

  
      回到牛屯,野司召開了軍事會議,拟定了總攻錦州和打援的具體作戰方案。由于在錦州北部,解放軍所占地勢好,利于發揚火力,确定以城北為主要突擊重點。城北主攻方向因為有配水池、化工廠兩個堅固外圍據點,除第二縱隊、第三縱隊兩個縱隊負責外,再把六縱的“攻堅老虎”第十七師作為預備隊,歸三縱指揮。炮兵的主力、坦克營全部放在城北支援主要突擊方向。七縱、九縱仍由城南向北,配合由北部攻城的二縱、三縱夾擊敵人。八縱由東向西突擊。攻入城區後,先将敵人分割包圍,再逐個殲滅。阻敵援兵的部隊,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部署是:四縱、十一縱及熱河兩個獨立師位于打漁山、塔山和虹螺岘一線,阻擊葫蘆島和錦西方向的援敵;熱河獨八師在山海關地區佯動,牽制關内敵人;五縱、十縱、六縱(缺十七師)、一縱之第三師、内蒙古軍區騎一師和遼南獨立第二師,位于新民以西和以北地區,堵擊由沈陽出援的廖耀湘兵團。一縱(缺第三師)位于錦州和塔山之間的高橋,作為戰役總預備隊,既可北攻錦州,也可南援塔山。

  
      蔣介石在葫蘆島這個視如救命稻草的彈丸之地,竟擺了九個師的兵力,并且還準備從山東再海運兩個師來。這樣,阻擊部隊将以八個師對敵有海空炮火支援的十一個師,任務十分艱巨。塔山一線是防線中最敏感的地方,扼守此線的是第四縱隊。這個部隊原是膠東部隊,到東北後打了許多勝仗,但象這樣死守陣地的硬仗還打得不多。為了打好對保證攻擊錦州有決定意義的塔山陣地防禦戰,羅榮桓把蘇靜找來,開門見山地說:

  
      “蘇靜同志,決定派你去四縱,那裡将有一場惡戰。四縱、十一縱和兩個獨立師的任務就是把敵人隔在塔山以南,以便保證我們能夠順利攻下錦州。你給吳克華和莫文骅說清楚,四縱的任務可能更艱巨。你的任務是給他們當參謀,出主意,協助他們指揮部隊堅決死守塔山。要不怕犧牲,不惜代價,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總部的戰略意圖你是清楚的,但部隊一時不一定能理解得了。你要向指揮員多次、反複解釋總部的意圖,一定要頂住敵人,頂住了就是勝利。”

  
      十月十日,蘇靜抵達四縱,聽取了吳克華司令員和莫文骅政委的情況介紹後,發電報告林、羅、劉:四縱對守塔山決心很大,部隊急需大量手榴彈。林、羅、劉立即命令從直屬部隊抽調一部分手榴彈給四縱濟急,同時告後方迅速補給。

  
      ------攻錦、塔山阻擊戰和黑山阻擊戰

  
      在錦州總攻前,羅榮桓和譚政召集縱隊政委、政治部主任開了戰前政治工作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關于遼沈戰役的戰略方針和作戰部署,要求各部隊深入動員,開展立功運動,做好戰時政治工作,保證戰争勝利。并要求打下錦州後嚴格執行城市政策和入城紀律,一切繳獲要歸公。羅榮桓指着院子裡結着累累果實的蘋果樹說:“要教育部隊保證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無論挂在樹上的、收獲在家裡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這一條紀律,要堅決做到。”

  
      他還專程到八縱傳達了毛澤東“軍令應加嚴”的指示。

  
      前指到達牛屯後,得悉這個縱隊除延誤封鎖錦州西郊機場的時機外,最近又發生了戰鬥中一度丢失陣地而沒有及時報告的事件。

  
      林彪大發脾氣。劉亞樓也生氣地說:“錦州的西郊機場能夠使用,東郊機場已不能使用,敵機又正在西郊機場空運,這還要請示嗎?應該通報批評!”

  
      羅榮桓聽了兩人的話,冷靜地說:

  
      “從這兩件事來看,問題确實嚴重。毛主席的批評和指示,我們應該認真執行,不然就會影響整個錦州作戰任務。不過,我們應該去親自檢查一下。”

  
      “‘十一’不能離開指揮所,我去吧。”劉亞樓說。

  
      “你那個急性子,會同人家吵起來的。還是我去一趟吧,同時也檢查一下他們的準備工作。部隊出了差錯,也不能光是簡單地批評下面,還應該從我們自己身上找找缺點。”

  
      說到這裡,羅榮桓停頓了一下,“敵空運的飛機在西郊機場起落,他們還來電請示,這固然不對。但我們司令部下達命令時如果詳盡一點,明确指出是封鎖西郊機場,不是就不會出現這一差錯了嗎?上次冬季攻勢中,開原敵人的第一三○師向西出擾時,我們把特級電報發成A  級,結果耽誤了第二師的行動,這能光責怪二師嗎?司令部起草戰鬥文書,也要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

  
      當夜,羅榮桓就帶上秘書人員乘吉普車離開牛屯。路上适遇炮縱進入陣地,汽車拖帶的大炮塞滿了公路,行進困難,四十裡的路程幾乎跑了一宿。大戰迫近,時間非常寶貴,羅榮桓說:

  
      “早知如此,還不如騎馬。”

  
      羅榮桓在這個縱隊住了兩天一夜,聽了彙報,仔細檢查了作戰方案,找縱隊司令員和政委談了話。談話中,羅榮桓首先表揚他們在掃清錦州外圍戰鬥中打得不錯,取得了初步勝利,為攻城創造了條件,然後說:

  
      “從丢失陣地不及時報告和封鎖機場耽誤兩天這兩件事,你們應當很好地吸取教訓。你們也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了,丢失陣地已經不對了,不及時報告更是錯誤。你們想奪回陣地再報告,這怎麼能行?戰争中情況瞬息萬變,拖延了時間會贻誤戰機,影響整個戰局的。野司的命令雖然沒有指明封鎖哪個機場,可是你們為什麼不動腦筋想一想,封鎖機場的目的就是阻止敵人的空援,當然是要封鎖那個能使用的機場。即使你們不曉得哪個機場能使用,也應先行動起來嘛!毛主席來電專門批評了這件事,指出‘大軍作戰,軍令應加嚴’。這不是件小事,你們要作深刻檢查。”

  
      最後,羅榮桓鼓勵他們争取在攻錦州戰鬥中同兄弟部隊密切協同,打好這關鍵性的一仗。縱隊領導表示接受批評,作了檢查。羅榮桓離開這一縱隊後,還準備去第一縱隊,但總部催他,隻好回去了。這時戰事已日趨激烈。國民黨的“東進兵團”從十月十日起,便展開了三至五個師的兵力,在大炮、飛機及軍艦炮火的掩護下,連日猛犯錦州西南四十公裡的塔山。由沈陽出動的廖耀湘“西進兵團”,也于十月十一日到十三日先後進占了彰武及新立屯以東一線地區,将東北解放軍由通遼經彰武到阜新、義縣的後方供應線截斷。為了保證前方人不缺糧,槍不缺彈,東北局、東北人民政府動員大批民工用駱駝、騾馬馱載糧食、彈藥,由宣傳部長肖向榮帶隊,從通遼通過沙漠地區繞道運往前方。

  
      對于廖兵團占領彰武,中共中央軍委在十月十二日來電指出:這表示衛立煌想用取巧方法引我回援,借此以解錦州之圍,“隻要你們能于一星期内攻克錦州,則該敵無論如何是不能迫近錦州的。錦州一克,該敵又必立即後撤。”①在蔣介石的嚴厲監督下〔《毛澤東軍事文選》(内部本),戰士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第一版,第四八二――四八三頁〕,衛立煌不得不采取取巧的辦法,想“圍魏救趙”,但是他攻彰武,并非解放軍之所必救,他這一着也就落了空。

  
      阻擊國民黨“東進兵團”的塔山阻擊戰,連續進行了七天七夜。蔣介石對進攻塔山、打開援錦的通路十分重視,曾于十月六日親臨葫蘆島進行部署。為了奪取塔山,國民黨軍隊在督戰隊驅趕下,成連成營,包括用“軍官團”、“敢死隊”的名義,輪番向解放軍八公裡寬的陣地沖擊。從飛機上扔下的炸彈,從軍艦上和灘頭陣地發射的炮彈,幾十分鐘内就傾瀉了幾千發,土炸松了好幾尺,地表工事全被摧毀。一批敵人被打倒,另一批又沖上來。在許多陣地上,指戰員們同敵人進行了激烈的白刃格鬥。前沿陣地得而複失,失而複得……敵人遺屍六千餘具,始終未能前進一步。

  
      從十月九日起,各攻城部隊便開始了掃清錦州外圍敵人據點的戰鬥。經過逐一激烈争奪,到十三日,攻城各部全部掃清了包括被國民黨吹噓為“第二凡爾登”的配水池等外圍陣地。

  
      塔山阻擊戰進行到第四天,十月十四日,總攻錦州開始。上午十時,炮火準備。幾百門大炮同時怒吼,一時間地動山搖,驚心動魄,這是解放軍第一次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使用如此大量而又密集的炮火。它既标志着解放軍的戰鬥力空前提高,也是對為解放軍的炮兵事業作出卓越貢獻、不久前犧牲的炮兵司令員朱瑞和成千上萬為新中國的建立流盡了鮮血的先烈的最好的悼念。在炮火覆蓋下,守軍陣地成為一片火海和廢墟。攻城部隊利用交通壕的掩護,迅速向前運動。十一時,各突擊隊發起沖擊,迅速撕開突破口,迂回穿插,分割包圍,到十五日拂曉,各攻城部隊先後在中央大街、白雲公園、中央銀行、郵局等地會師。殘敵退入老城負隅頑抗,解放軍乘勝追擊。十八時,結束戰鬥。經過三十一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十二萬人,生俘東北“剿總”副司令範漢傑以下九萬餘人。

  
      在牛屯,林彪和羅榮桓接見了範漢傑。當林、羅詢問範對此戰看法時,範沮喪地說:“打錦州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的。錦州好比是一根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扁擔斷了。”他又說:“貴軍炮火猛烈,出乎意料。我們的炮火全被壓制住了。貴軍近迫挖壕作業很熟練。我們在地面上看不到部隊運動,無法實施阻擊。貴軍沖起鋒來,實難抵擋。”

  
      九月十六日,蔣介石乘飛機又一次來到葫蘆島。當他得知錦州已失,範漢傑下落不明後,氣急敗壞地要槍斃負責攻打塔山的國民黨第五十四軍軍長,并指着他的鼻子罵道:“你不是黃埔生,你是蝗蟲,你是蝗蟲!”他要求部下繼續攻打塔山。但是,将不用命。他們看到援錦無望,逐漸停止進攻。林彪和羅榮桓将蘇靜召回牛屯,讓他彙報四縱扼守塔山的戰況。林、羅、劉聽完蘇靜的彙報,都很興奮,稱贊四縱打得很好,勝利之大出乎預料。羅榮桓高興地說:“塔山這個仗,錦州這個仗,的确帶有一定的冒險性。因為打到了敵人真正的要害處,敵人必然要垂死掙紮,集中其一切可能出動的兵力與我決戰。我們在曆史上還沒有打過這麼大的仗,任務是光榮而又艱巨,勝利是來之不易啊!好在戰前部隊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新式整軍運動和大練兵,打了個好基礎,它的威力在這次戰鬥中充分體現出來了。”

  
      部隊進城後,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入城紀律守則》,城内私人工商業及公共機關受到保護。敵被俘官兵的私人财物包括高級軍官的黃金、銀元、首飾等分文未動。某部住在蘋果園,正值蘋果熟透,樹上碩果累累,地上也有墜落的蘋果,戰士們沒吃一個蘋果,一時傳為佳話。毛澤東後來曾稱贊道:“在這個問題上,戰士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築在這個自覺性上面。”

  
      但是,少數單位仍有違犯紀律的現象,對繳獲的物資私自留下,不願上交。

  
      戰火剛停,羅榮桓進城視察。當時還沒有來得及打掃戰場,錦州城内到處是敵人的屍體,還有不少沒有爆炸的炮彈和敵人埋下的地雷,很不安全。劉亞樓幾次對羅榮桓進行勸阻,羅榮桓還是去了。視察中,他發現有些步兵部隊收集了很多坦克零件和器材,自己用不上,又不肯上交,非常生氣地說:

  
      “入城守則已有明确規定,打錦州一開始我們就指出‘戰鬥當前,繳獲不争’。怎麼還這樣做呢?”

  
      他立即口述一個命令,叫陪同視察的尹健記錄下來:

  
      “凡一切機關、部隊所看管的坦克、裝甲車及附屬零件、武器等,應立即交戰車團接收,不得有誤。此令錦州各機關部隊。”

  
      這份命令是在錦州市一條大街上、墊在公文包上寫的。尹健說:

  
      “我的字寫得不好,歪歪扭扭的,等打印後再發吧!”

  
      “這是戰時,不能用平時那樣的機關作風辦事,那樣會誤事的。你用‘十一’、我和‘十三’的名義馬上發下去!”

  
      這個命令的原件,至今還在軍事博物館陳列着。

  
      錦州一解放,東北敵人全線動搖。在長春,十七日,軍長曾澤生率第六十軍起義。十九日晨,新七軍軍長李鴻同東北解放軍達成投降協議。上午十時,解放軍入城。二十一日淩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自動放下武器,長春解放,殲敵十萬。與此同時,蔣介石再次飛到沈陽,繼續策劃廖耀湘的“西進兵團”與錦西、葫蘆島的“東進兵團”,東西對進,要重占錦州;并令第五十二軍占營口,準備接應東北殘敵撤退。東北解放軍決定除留兩個縱隊繼續在塔山阻擊“東進兵團”外,其餘部隊立即北上,準備在野戰中殲滅廖耀湘的“西進兵團”。

  
      為此,十月二十日羅榮桓授意野戰軍政治部起草了《全殲東北敵人的政治動員令》,要求各部樹立連續打大勝仗,“一口氣吃掉敵人七八個師至十數個師,一次俘虜敵人七八萬至十數萬”的雄心,“以勇猛果敢、前赴後繼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疲勞的精神,争取大勝,争取全殲東北蔣匪軍,解放沈陽,解放東北全境。”

  
      十月二十一日,第十縱隊和第一縱隊第三師轉移到黑山、打虎山一線,構築工事,準備阻擊西竄的廖耀湘兵團,同時五縱、六縱由阜新、彰武地區南下,切斷廖部退回沈陽之路,以掩護從錦州前線北進的主力部隊多路展開,将廖耀湘兵團合圍。二十三日,黑山阻擊戰打響,揭開了解放軍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團圍殲戰――遼西會戰的序幕。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成營、成團地輪番向黑山猛撲。十縱和一縱三師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英勇頑強,浴血奮戰。

  
      二十五日,從錦州前線趕來的解放軍各個縱隊完成了對廖耀湘兵團的合圍。翌日,蔣介石看到廖兵團突圍無望,在日記中寫道:“東北全軍,似将陷于盡墨之命運。寸中焦慮,誠不知所止矣。”①〔至二十四日拂曉《蔣介石秘錄》,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第一版,第六○三頁〕,廖兵團十餘萬人包括國民黨的主力新一軍、新六軍和新三軍、第七十一軍、第四十九軍悉數就殲,廖耀湘被俘。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五喪其二②〔國民黨另三支主力,整編七十四師一九四七年五月被殲于孟良崮,第五軍和整編十一師一九四八年底被殲于淮海戰役〕。十一月二日,沈陽守軍十三萬餘人被殲,沈陽解放。與此同時,收複營口,殲敵一。四萬人,還有萬餘人乘船逃脫。至此,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十一月九日,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于是成為中國人民革命武裝力量的戰略預備隊,随時待命進關。

  
      遼沈戰役結束後,野司總部遷至沈陽。羅榮桓召集幾位工作人員起草給黨中央、毛主席的《九、十兩月份作戰情況綜合報告》。報告涉及到了林彪對打錦州猶豫的問題,口氣十分婉轉。報告說:“……後由蔣介石飛沈親自指揮,從華北抽調獨九十五師、六十二軍全部、九十二軍之二十一師陸續經海運葫蘆島登陸,加上錦葫原有之四個師共計九個師,企圖由錦西向北馳援錦州,這曾使我們攻擊錦州之決心一度發生顧慮。但這一過程共兩三小時即确定仍堅持原來之決心不變……”

  
      報告稿剛起草好,恰巧林彪進了屋。羅榮桓将報告稿遞給他看後,指着上面引的一段文字說:

  
      “這一段,寫我們在打錦州問題上曾一度有顧慮,很快就糾正了,你看怎麼樣?”

  
      林彪正因遼沈戰役的勝利而興高采烈,聽了羅榮桓的話,又看了看羅所指的那段文字,一聲不吭,把稿子往桌上一放,轉身走了。後來,這份綜合報告以“林、羅、劉”的名義,于十一月八日簽發上報。

  
      這份報告是一個曆史見證,證明羅榮桓在打不打錦州這個重要問題上是堅持原則的。他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深刻領會,他的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都給當時知道此事的幹部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