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羅榮桓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羅榮桓傳 > 第二十一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織者

第二十一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織者

書籍名:《羅榮桓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土改、訴苦和組建二線兵團

  
      在夏季攻勢使東北戰局發生轉折的同時,一九四七年六月,全國性的戰略進攻也開始了。

  
      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别山,在敵人的心髒地區插上了一把利劍,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與此同時,太嶽兵團和華東野戰軍又一左一右,挺進豫西和豫皖蘇。這三支南下大軍,逐鹿中原,使全國戰局大為改觀。

  
      在關内各路大軍連戰連捷的勝利形勢鼓舞下,東北民主聯軍從一九四七年九月到翌年三月接連發動了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共殲敵二十餘萬人,解放包括四平、鞍山在内的城市三十三座。

  
      東北敵人屢戰屢敗,不得不三易主帥。一九四七年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一結束,杜聿明便黯然離開東北,自視頗高的陳誠頂而代之。他一面指責杜聿明消極無能,一面吹噓要在“六個月内轉變為優勢”。他的大話言猶在耳,民主聯軍秋季攻勢就殲滅他的軍隊六。九萬人,給他來了個下馬威;接着民主聯軍又舉行了連續作戰九十天的冬季攻勢,消滅國民黨軍隊十五萬多人,更使陳誠手足無措。于是,蔣介石隻好再度換馬,一九四八年二月派衛立煌來接任。陳誠在東北時間剛好六個月,而國民黨軍隊非但未“轉變為優勢”,而且已經隻能龜縮于長春、沈陽、錦州三個孤立的地區,其占領區僅占東北總面積的一%。但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仍有五十萬左右。搞好東北人民解放軍的思想建設、軍事建設、組織建設、後勤建設、動員工作和軍工生産,為殲滅這五十萬敵人,解放全東北創造條件,這是羅榮桓從莫斯科回來後所從事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在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期間,在西滿、南滿新收複區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千千萬萬農民翻身作了主人,站在共産黨一邊。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戰争的前途。

  
      解放軍指戰員絕大部分來自農民,他們都曾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每人都有一本苦情帳。配合土改,進行訴苦,乃是提高指戰員覺悟的最有效形式。

  
      一九四七年,以訴苦為主要方式的階級教育在第三縱隊開展起來。羅榮桓發現這一經驗後緊抓不放,立即組織機關幹部下去了解這方面的經驗。

  
      第三縱隊的訴苦,最早是在第七師二十團九連搞起來的。他們結合土改教育,選擇了苦大仇深的戰士房天靜、任紀貞和被俘後參軍的“解放戰士”羅玉祥,向大家訴說他們入伍前所受的苦難,啟發大家回憶各自的苦。然後分班讨論,引導大家都來“倒苦水”、“挖苦根”。戰士們一面訴苦,一面和蔣介石算老帳。“解放戰士”也迅速提高了階級覺悟,紛紛檢查自己在國民黨軍隊當兵時“不知本,忘了本,忘了祖宗父母所受的苦,忘了天下窮人的苦”,表示一定要跟着共産黨鬧革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

  
      九連還注意調查農村的階級鬥争情況,随時收集材料,充實部隊階級教育的内容。九連在駐地發現一位姓張的佃戶有件穿了六七年的破棉襖,棉花沒幾團,補丁摞補丁。指導員帶着破棉襖上了課堂,問大家:“這是誰穿的?地主穿這個嗎?”戰士說:“地主擦屁股也嫌髒,這是佃戶穿的。”又問:“國民黨能不能給窮人換這種破棉襖?”戰士答:“不能,國民黨是地主老财的黨。”又問:“誰給換?”戰士又答:“隻有咱們的隊伍能給窮人換破棉襖!”接着,指導員講了階級壓迫和剝削的道理,說明解放軍是為窮人争翻身、争解放的隊伍。這時,戰士趙洪山說,他父親也是穿這樣一件破棉襖,還被警察打瞎了眼睛。想到父親受氣受窮,他傷心落淚了。指導員叫他當衆訴苦,戰士們極受感動,一緻表示決心革命到底,“為天下窮人換下破棉襖”。

  
      羅榮桓聽了詳細彙報,說:“這在部隊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創造,解決了當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問題,是部隊政治教育的方向。”

  
      羅榮桓授意政治部起草了關于在部隊政治教育中普遍開展訴苦運動的訓令;還授意《東北日報》撰寫了社論《部隊教育的方向》,于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六日發表。社論指出:訴苦運動是部隊教育工作一個具有極其重大意義的創造。這種群衆性的訴苦證明,罪惡決不是單個地或偶然地發生的。大家來自山南海北,都受到同樣的痛苦,都同樣受凍受餓受辱挨打,這證明普天之下都存在着兩種人,一種是壓迫人的人,一種是受人壓迫的人。前一種人經過各種線索的追尋,都歸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就是他們的頭子。後一種人經過各種事實證明,都歸到共産黨這裡,共産黨為人民辦事,是被壓迫的勞動人民的領袖。要報仇雪恨,隻有和共産黨一起,大家聯合起來打倒蔣介石。

  
      經過推廣和引導,訴苦運動在東北人民解放軍各部隊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毛澤東親自修改并向全軍批轉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進行訴苦運動的經驗。

  
      随着廣大指戰員階級覺悟的空前提高,各部隊都因勢利導,開展群衆性的練兵運動,号召大家“磨刀殺敵”、“複仇立功”、學好五大技術①和林彪總結部隊實戰經驗而提出的“一點兩面”〔指射擊、刺殺、投彈、爆破和土工作業〕、“三三制”等戰術②〔一點兩面:集中兵力于主要攻擊點突擊敵人,同時以部分兵力從另一面或多面鉗制并協同殲滅敵人。三三制:以步兵班為單位分三個小組,每組三人,在班長指揮下,以疏散機動、小群的戰鬥隊形進行戰鬥〕,提高殺敵本領,準備随時投入戰鬥。

  
      訴苦和群衆性大練兵極大地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力,為即将到來的對國民黨軍的戰略決戰,準備了一支精銳的大軍。

  
      繼訴苦運動之後,羅榮桓和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又抓了部隊的土地改革教育,學習中共中央于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當時,在部隊中也曾發生個别人幫助地主隐藏财物,幹涉群衆鬥争,強迫群衆釋放被捕地主,甚至槍殺農會主任,解除工作團的武裝等喪失階級立場的現象。有一個連長蛻化變質,與地主小老婆通奸,竟槍殺了民主政府的村長馬玉。後來,政府為馬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公審、處決了那個連長。這就是有名的“馬玉事件”。

  
      針對這些情況,羅榮桓指示東總政治部通告全軍:在經過廣泛的土改教育之後,如仍有包庇地主、幹涉群衆鬥争等類行為者,不論其出身和曆史如何,均須給予批評與處分,嚴重者開除黨籍,犯罪者法辦。

  
      部隊經過土地改革教育,《土地法大綱》深入人心,進一步提高了指戰員的階級覺悟。

  
      東北地區的土地改革在取得了很大勝利的同時,也曾發生某些“左”的偏差。例如,在挖地主的浮财時,有的地方農民成群結隊進城,把兼營工商業的地主在城裡的财産也挖走了。有的還準備把私營的工廠、商店也當作“浮财”分掉。

  
      在一次東北局的會議上,高崗支持農民的這種過火行動,說農民有義憤,有權利進城“挖浮财”。羅榮桓不贊成,講了過去中央根據地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統治時期侵犯工商業者利益的教訓,認為這樣做不符合黨的政策,不利于發展生産、繁榮經濟、支援戰争。但是有人竟指責羅榮桓說:“你懂得什麼?這是東北,不是中央蘇區!”羅榮桓胸懷寬闊,不與計較,隻是據理力争。由于李富春等大多數委員支持羅榮桓的意見,終于頂住了農民進城“挖浮财”的錯誤意見,糾正了這種“左”的偏向。

  
      在一九四八年二三月間的東北軍區政治工作會議上,羅榮桓明确指出:“姓‘窮’的打姓‘富’的,隻能是打擊地主,不能打擊工商業。”他提出:部隊政治工作的方針應當是“以階級教育為基本内容,在集中領導下,普遍發揚民主,走群衆路線,以群衆自己的經驗來教育群衆,把群衆的水平提高到黨的政策水平上來。”

  
      當時,以“貧雇農打天下坐天下”代替黨的領導的唯成分論的觀點和“群衆說了算”的口号,曾一度流行。羅榮桓頂住了這種“左”的偏向,說:“軍隊絕對不能搞貧雇農坐天下。如果這樣搞,就是反幹部、反知識分子。”所以這些錯誤的口号,沒有在東北的部隊中傳播。當時,有些地方政府打電報到部隊,要将一些出身不好的幹部要回去,交群衆鬥争。羅榮桓說:“這些幹部雖然出身不好,但已背叛了原來的階級。”沒有同意這些地方政府的要求。在部隊的土改教育中,羅榮桓主張隻采取自報公議的方式,檢查幹部戰士的家庭出身,用自我批評和說服教育的辦法,檢查糾正個人思想上的非無産階級影響。

  
      與此同時,有些部隊在群衆工作和征發①工作中也一度出現了某些“左”的偏向〔向人民征調人力和物資〕。如私打土豪,把富農當地主、把中農當富農對待,濫征車馬,宰殺耕牛,以及損害中農利益和違反工商業政策等。羅榮桓提出建議,于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以“林、羅、譚”名義發出了《沒收、征發工作與群衆工作的補充指示》,及時糾正了這些“左”的偏向。

  
      經過土地改革,廣大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得土地,生産積極性空前高漲,保證了前後方糧食供給。與此同時,東北地區的工礦、交通、文化教育等事業都逐漸得到恢複。這就使東北解放軍有了一個社會日趨安定、經濟日益發展、可以源源供應人力和物力的穩定後方。

  
      經過訴苦和土改教育,争取和改造了大批解放戰士。往往經過一次訴苦後,他們的服裝還未來得及更換,就能立即投入戰鬥,殺敵立功。因為他們曾經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在提高了階級覺悟之後,便能成為重要的戰鬥骨幹。解放戰士成為兵員補充的一個重要來源,改造解放戰士便成為當時部隊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内容。

  
      解放軍士兵最主要的來源仍然是翻身農民。分得了土地的翻身農民為了保衛勝利果實,有着參軍的巨大積極性,而戰争越打越大,補充和擴大部隊又為戰勝敵人所必需。因此,羅榮桓建議組建第二線兵團。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東北局作出了關于成立二線兵團的決定,分工由羅榮桓負責主持這項工作。組建二線兵團的方法,是動員大批翻身農民、工人入伍,抽調野戰軍或地方武裝的幹部和老戰士作骨幹,不經過地方武裝逐步升級的階段,直接編成獨立團,實施短期訓練後,補充主力或編成新的師。事實證明,這是在有利的客觀條件下,迅速擴大主力的有效方法。

  
      一九四八年一月五日至七日,羅榮桓分别主持召開了北滿七個軍區(吉林、牡丹江、松江、合江、龍江、嫩江、遼吉)的會議,讨論組建二線兵團第一批獨立團的訓練和編制、第二批獨立團的準備、幹部的培養以及前線軍區的作戰任務等問題。

  
      在松江軍區的會議上,羅榮桓說:“目前正在訓練的第一批四十個獨立團,必須在一月底以前每團補足二千五百人,一個不能少。而且,要切實保證兵員質量。到三月間,這些獨立團開上前線補充主力的時候,總部将派人實地點驗,包括人員的素質和練兵成績。第二批獨立團,經過同各省委商量,東北局決定再成立一百二十六個。其中北滿四十六個,熱河五十個,南滿三十個。每團二千五百人,總計三十萬人。第一期四月至七月,先完成七十個;第二期八月至十二月,再完成五十六個。組訓經費由各軍區負責,實在有困難的,總部可以補助一部分。”

  
      接着,宣布了北滿組建四十六個獨立團和培訓七千二百名連排幹部在各軍區的分配數字。對組建中的武器裝備、後勤供應等問題也作了具體規定和要求。

  
      “任務已經明确了。北滿要擴大二十萬農民參軍……”說到這裡,他突然問道:“松江省委負責同志來了沒有?”

  
      松江省委副書記李德仲站了起來答道:“來了。”

  
      這是羅榮桓和李德仲在東北的第二次會面,第一次也是在東北局召開的一次會上,羅榮桓一眼就認出了他,并主動向他打招呼。坐在一旁的李富春問羅榮桓同李德仲是怎麼認識的,羅榮桓向李富春談了十年前在平山洪子店的往事。①〔參看本書第七章第一節〕

  
      在松江軍區的會議上,羅榮桓又見到了李德仲,便招呼他到前面就座。羅榮桓接着講這二十萬兵員的問題,說明東北局決定在松江動員五萬人參軍。他問李德仲:“老李,怎麼樣,這個數字有困難嗎?”

  
      “有困難。”李德仲直率地說:“我們已經動員了三萬,再動員五萬怕是完不成。”

  
      羅榮桓聽了很安詳但又很堅決地說:“你們松江土改搞得比較健康,農民有了土地,就會起來保衛勝利果實。這個數字不算主觀,我們對農民的覺悟要有足夠的估計。會後,你們省委研究一下,再答複我。”

  
      會後,李德仲向省委作了彙報。松江省委經過讨論,決心執行東北局、東北軍區的決定。結果,參軍農民達到五。七萬人,超額完成任務。

  
      到一九四八年三月冬季攻勢結束,東北人民解放軍進行又一次整編時,第一批成立并已訓練完畢的獨立團實際上達八十八個、二十二萬人,其中大部分補充了主力。再加上五萬多“解放戰士”,使主力部隊空前充實。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除原有的第一、二、三、四、六縱隊外,一九四七年八月以後,又先後成立了第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縱隊。同時,将二線兵團的另一部分和地方兵團編成了十五個獨立師。此外還有一個炮兵縱隊,一個坦克團,三個騎兵師和一個鐵道縱隊,都做到了兵員滿額。到一九四八年八月止,主力部隊共七十萬人,加上地方武裝,總兵力達一百五十萬人。其中,作為二線兵團補充部隊的已達一百六十四個團,三十七萬人①〔截至一九四九年三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共組建二線兵團一百八十九個團,總兵力達四十二萬餘人〕。

  
      為了把這些二線兵團組建好,羅榮桓還派總部機關人員下去實地點驗,檢查二線兵團的訓練成績和部隊素質。

  
      -------軍工生産和後勤建設

  
      在緊張的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中,羅榮桓還以很大的精力來抓軍工生産和後勤工作。

  
      随着戰争的擴大,部隊的發展,隻靠日僞留下的武器彈藥,已經遠遠不夠了。部隊槍械彈藥的補充,除靠戰場繳獲外,還要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東北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軍工生産的條件比其他各解放區優越得多。當時,東北已經有了許多軍工生産點,分散在各軍區,生産計劃不統一,産品質量和數量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必須加強統一集中的領導,争取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生産。東北局建議由伍修權抓此項工作。

  
      伍修權曾在蘇聯學習過,紅軍時期進入中央根據地工作。他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參謀長,東北停戰談判時,曾出任停戰談判東北執行小組中共方面的參謀長。國民黨破壞停戰協定後,伍修權回到哈爾濱,羅榮桓找他談話,問他對工作安排有什麼想法。伍修權在執行小組期間,天天同美方和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吵架”,由于對方胡攪蠻纏而憋了一肚子氣,他表示希望到前方同敵人真刀真槍地幹一場。

  
      “到前方的願望是很好的。”羅榮桓說,“不過,目前部隊作戰武器消耗很大,随着戰争形勢的發展和部隊的擴大,後方軍工生産越來越重要了。戰争的勝負除了取決于其他多種因素之外,有無充足精良的武器彈藥,也将産生直接影響。這件工作目前跟不上,很需要大抓一下,軍區準備成立一個軍工部,你負責領導軍工生産怎麼樣?”伍修權愉快地接受了任務,随即到北安、鶴崗、雞西、珲春、哈爾濱、牡丹江和大連七個軍工點了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

  
      一九四七年十月,東北局召開了東北軍工會議,成立了軍工部。經中央批準,任命東北軍政大學總校副校長何長工為部長,伍修權為政委。

  
      何長工是羅榮桓在秋收起義時期的老戰友。何長工上任之前,羅榮桓同他談話說:

  
      “長工同志,毛主席要我們在兩年内建設百萬大軍,解放‘兩路四城’①〔兩路指中長路、北甯路。四城指沈陽、錦州、天津、北平。參看本書第二十章第三節〕。東北局決定你來抓軍工建設,搞武器彈藥。我們請伍修權同志給你當政委。後勤所有的汽車和司機由你調動,家裡的事讓伍修權同志多管一些,你就在外面跑跑跳跳,你看怎麼樣?”

  
      何長工愉快地受領了任務。何長工建議,将現在一時還不能回國的日本僑民中的軍工人才動員出來,讓他們幫助我們搞兩三年,把我們的工人教會再走。對他們及其家屬在生活上實行優待。羅榮桓非常贊成,高興地說:“這個辦法好,東北有工廠,有原料,就缺技術人員。有了技術人員,槍炮都可以造。不僅要動員日本技術人員教技術,還要動員他們把日本軍隊埋在地下的槍枝彈藥都找出來,讓那些東西為我所用。”

  
      在日本投降之前,日本軍隊在東北搞了不少秘密軍事倉庫。日本戰敗後,他們也遺棄了不少武器裝備。民主聯軍經過廣泛的搜索和征集,把這些軍事裝備都起了出來。在這方面,炮兵司令朱瑞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九四三年朱瑞從山東赴延安,七大之後,中央曾準備任命他為八路軍副參謀長,他感到自己在蘇聯學的是炮兵,還是紮紮實實搞本行好,便提出要從事炮兵建設。于是,中央命令他代理延安炮校校長。抗戰勝利後,中央決定由他率炮校到東北,擔任民主聯軍第一任炮兵司令兼炮兵學校校長。他帶領新建的炮兵部隊和炮校學員,在靠近蘇聯、朝鮮邊境的山溝裡,收集了大量日本人遺棄的大炮和零部件,修理裝配成各種型号的大炮,裝備了部隊。

  
      軍工部除曾同蘇聯方面談判,将蘇方存放在滿洲裡的一批日軍武器接收過來外,最主要的任務則是組織自己的軍工廠進行生産。

  
      一九四八年夏季,東北解放區共有大小軍事工廠五十五個,除修理各種武器外,可年産六○毫米炮二千門,迫擊炮彈五十萬發,山炮、野炮彈二十萬發,手榴彈一百五十萬枚,子彈一千七百萬發,複裝山炮、野炮炮彈二十五萬發。為了進一步加強領導,一九四八年六月另成立了軍需部(由楊至誠擔任部長),把一般軍需品的生産與武器彈藥的生産分開。軍需生産方面,可日産單衣一。九萬套,膠鞋、布鞋各一萬雙。生産的軍工、軍需産品除供應東北部隊外,還支援了關内解放軍。

  
      部隊不斷擴大,裝備不斷改善,運輸線不斷延長,後勤工作的戰略作用越來越突出了。對此,羅榮桓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他在聽取楊成武副總長的彙報時曾說:“在東北作戰時就有一條經驗,打起仗來,一要抓指揮機關,二要抓後勤。這兩個部門很重要。指揮機關組織不好,後方東西跟不上,打仗就成問題。”正由于後勤工作對戰争所具有的重大戰略作用,羅榮桓以很大精力參與了對後勤工作的領導。

  
      一九四八年三月,東北軍區召開了後勤部長、衛生部長會議,總結冬季攻勢作戰以來後勤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今後的任務。羅榮桓出席了會議,他在總結報告中指出:今後戰争規模将更大,戰線将更長,使用兵力将更加高度集中。要做到既能攻堅,又能野戰。根據這些特點,加強後勤工作建設,滿足百萬大軍的武器彈藥、被服裝備、糧秣和其他物資的需要,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他要求加強黨對後勤工作的領導,把政治工作貫徹到各個系統中去,保證各項政策、法令、決議、命令的執行。在後勤制度上要求統一标準,統一制度,統一開支,反對本位主義,反對浪費人力物力的現象。在總結報告中,他還針對今後作戰的特點,提出了後勤工作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如從軍工部中分出軍需部,将供給與生産分開;健全二級軍區的後勤組織;成立東、西線後勤司令部;建議在專區、縣級成立有黨、政、軍、民參加的戰勤委員會,統一戰勤領導;在運輸線沿途設立大、中、小型兵站,将各地區的公私車輛統一登記,組織起來,以便一聲令下能夠統一調動,服務于戰争;在南下作戰主要方向的冀察熱遼地區内,增建十五至二十個野戰醫院,能收容二。五萬至三萬傷員;組織七千至八千副擔架,以保證傷員的及時運送等等。

  
      随着主力部隊南移,各部隊紛紛設置後方留守處。這些留守處一度存在一些混亂現象。

  
      在一九四八年三月的東北軍區政治工作會議上,羅榮桓在總結報告中,專門講了關于整頓各後方留守處的問題。他說:

  
      “有縱隊的師要堅決取消後方留守處。一律不許保留!各師的同志要下最大決心,立即将後方留守處交給縱隊。以後再發現定要沒收!縱隊則應将後方集中,登記物資,清理家務,審查幹部,準備将來交代。在清理後方中,要防止變相貪污與打埋伏的現象。如果政治工作不好好保證,那麼統一起來的就會是些破銅爛鐵,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浪費。我提議,後方的供給生産人員應該統一調劑更換,一年一換,以打破本位主義。各部隊留在後方的家屬,由縱隊辦事處好好照顧,能工作的分配适當工作,不能工作的則應參加一定的勞動。”

  
      當時,在交通要道通遼,各單位設立的留守處既多且亂。羅榮桓請東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後勤部政委周桓去通遼進行整頓,建立了後方的正常秩序。

  
      比通遼更大的後方則是哈爾濱。這裡機關單位多,家屬和孩子也多。羅榮桓的家也住在這裡。羅榮桓一家從莫斯科回國後,管理處為他找了一座同林彪的住處不相上下的又大又好的房子。羅榮桓覺得家裡隻有幾個人,住大房子太浪費。他看到譚政一家住在一棟小樓裡也是空蕩蕩的,就叫林月琴去和他們商量,是不是可以搬進去合住。譚政沒有孩子,早就感到空得慌,立即表示同意。他愛人王長德是紅四方面軍的老戰士,同林月琴在延安黨校是同學,在一張大通鋪上鋪挨鋪,關系親如姐妹,她對林月琴舉家搬來更是拍手歡迎。于是,兩家人便住到一起。羅榮桓家有孩子,免不了跑跑跳跳。林月琴便提出,他們住在樓下,譚政家住樓上。

  
      從莫斯科回到哈爾濱,林月琴就要求參加工作,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杜平找她談話,準備分配她到組織部工作。她回家告訴了丈夫。羅榮桓對她要求工作感到高興,但對做什麼工作沒有立即表态,因為他心裡另有打算。幾天以後,他對林月琴說:

  
      “我看你還是不要去組織部了,有件工作你可以去做。野戰軍和各兵團留守處,都有許多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沒有地方上學。你可以辦一個子弟學校,這件工作很重要,關系到培養革命後代問題。要當‘長’就當個子弟學校的校長吧!”

  
      林月琴也跟許多幹部一樣,隻看工作需要,沒有什麼地位高低的想法。但她對是否能做好教育工作心中無數,說:

  
      “我沒有幹過這種工作呀!”

  
      “找幾個有經驗的同志一塊辦,邊幹邊學嘛!”羅榮桓又對如何辦好子弟學校談了一些想法。

  
      于是,林月琴便找了呂正操的愛人劉莎、宣傳部長肖向榮的愛人餘慎,還有幾位熱心人,一塊商量籌辦子弟學校。找房子、請教員、買教具……一所附設幼兒園的子弟學校終于辦成了。孩子們集中起來受教育,生活由老師阿姨照顧,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父母在前方的免除了後顧之憂,在後方的也減少了家務勞累,可以更好地工作。大家都稱贊她們辦了一件大好事。後來,這所學校随軍搬到天津,南下後又遷到武漢、廣州,由王長德繼續擔任校長。

  
      ------加強紀律性

  
      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東北民主聯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一月三十日,中央軍委指示全軍,利用作戰間隙,放手發動士兵群衆、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開展一次以“三查三整”(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為内容的整黨整軍運動。

  
      為了貫徹中央和軍委的指示,東北軍區政治部召開了東北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會議從二月二日到三月七日共開了三十五天。各部彙報了部隊情況和政治工作,政治部主任譚政作了關于開展“五整一查”(整思想、整作風、整關系、整紀律、整編制、查成分)的整黨整軍運動的報告,與會人員進行了讨論。

  
      會議最後,羅榮桓作了《關于建軍問題的報告》。這時冬季攻勢剛結束,部隊即将開始休整。

  
      羅榮桓一上來就說:

  
      “去年,我們的成績很大……”

  
      大家熱烈鼓掌。

  
      “你們先别鼓掌。”羅榮桓接着說:“我還要批評你們!”大家都怔了,靜靜地聽羅榮桓講下去:

  
      “你們的會,開了一個多月。大家彙報工作盡是評功擺好,光講成績功勞,不講缺點錯誤,缺乏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比方說,有些部隊搞本位主義,争繳獲,争俘虜,戰場紀律不好;有些部隊居功驕傲;有的傷員在後方醫院不守紀律,打罵醫護人員,不守城市秩序;有的部隊繳獲物資不上交,打了埋伏,缺乏全局觀念。這些不好的風氣,會上沒有人指出,沒有人批評,這不符合我們黨的作風,必須刹住。你們回去以後,為了适應戰鬥環境,要多到師、團、營、連去落實工作,不要光坐在縱隊部開會。即便要開,也要開短會。要自上而下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領導帶頭作檢查,不要隻擺功勞不講缺點錯誤,否則會把部隊的作風帶壞!”

  
      羅榮桓的“開場白”,是針對着勝利之師很容易産生的“驕氣”說的。為了克服這種驕傲情緒,羅榮桓在報告中指出“五整一查”應該強調整思想,而且要着重整幹部的思想,自上而下地整。

  
      羅榮桓還具體抓了因驕傲所産生的無組織無紀律和鋪張浪費等問題。

  
      一九四八年一月,中央發出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黨内指示,規定各野戰軍首長和軍區首長除作戰方針必須随時報告和請示,并每月作一次戰績報告、損耗報告和實力報告外,每兩個月要作一次政策性的綜合報告和請示。對中央的規定,羅榮桓身體力行,堅持按照中央要求,自己動手,每兩個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綜合報告。他還要求各縱隊、各軍區、各師都要堅決執行這一制度。下面送來的綜合報告他每篇必看。請示報告制度執行得好的,他就表揚;不好的,就批評,決不遷就。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政治部把執行綜合報告制度的情況通報各部隊。有“欠帳”的,就叫政治部以他的名義進行督促。

  
      一九四八年七月一日,在東北局召開的直屬系統幹部大會慶祝黨的誕生日的講話中,羅榮桓又着重闡述了加強黨的集中統一,反對無紀律無政府狀态的問題。他說:過去分割的環境,給各地以更多的自治權,給各單位以更多的獨立處理問題的權力,是有利的;今天是國家規模的環境,就需要高度的集中統一。再各行其是,就于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利。中央指出的下列壞現象,例如地方主義、鬧獨立性、分散性;狹隘經驗主義,不接受新鮮事物;事先不請示,事後不報告;搞假報告,隻說成績,不說缺點等等,應引起全黨同志警惕和糾正。

  
      羅榮桓對部隊在幾個攻勢中執行政策紀律的情況作了調查,發現有些單位政策紀律觀念很差,出現了許多不能容忍的違反政策、破壞紀律的現象。如有這樣一些說法:“打下城市就得破壞它一下子,反正我們也不要它。”“抗日戰争我們沒有城市,不也勝利了嗎?”“城市是地主資本家的窩子,打開後就該好好整他們一下子!”“你怕我抓,我怕你抓,與其你抓,不如我抓!”在熱河某地,有的部隊一把火燒毀了天主教堂。此外,還發生了焚燒火車車廂,打碎燈泡,拆掉機器上的皮帶釘鞋掌、作馬缰,砍電線杆子當柴燒等現象。

  
      羅榮桓認為必須對這種流寇主義作風嚴加整頓,否則就會脫離群衆,就無法完成新的作戰任務。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八日,羅榮桓向各部隊發出關于政策問題的指示電報:

  
      我們一切工作都要從政策觀點出發。過去我們養成了壞作風,事前不請示,事後不彙報。現在,有些同志認為政策與軍事聯系不上,是政府的事,政治機關的事。當然,軍事幹部忙于作戰,照顧這些問題有困難,但仍有責任。打下遼中、台安、遼陽、鞍山、吉林、營口、四平後,城市政策執行得很差。現在又要打長春,部隊更多,如不引起重視的話,城市會遭到極大的破壞,甚至會弄得光光的。如果我們所收複的大城市不能恢複生産,則支持東北戰争及全國戰争是不可能的。十年内戰時期毛主席提出反對流寇思想,就是反對這種随便沒收、破壞城市政策的現象。今天,全國都已走向勝利,城市是自己的,更需要反對這些現象。

  
      城市的破壞,首先要由軍隊負責,因為進入城市後,找資材、争繳獲的,都是軍隊幹的。有些單位放松了城市紀律和政策的教育,對部隊管理不嚴,沒收東西不請示、不報告,沒收的器材随意破壞和變賣。有些部隊在進行階級教育中也有偏差,隻提貧雇農,不顧工商業。這次應普遍進行政策紀律教育,檢讨過去違反城市政策的現象。

  
      将來攻城部隊不準自己收集資材,除了戰場繳獲外,一切倉庫均不準動,應當歸公,收集起來統一分配。要嚴格執行獎懲制度。過去規定的許多命令執行不通,前方有些繳獲連數目都不報告,使後勤部門無法統一調劑使用。今後一定要執行統一規定。

  
      縱隊之間、師之間,為争勝利品、争資材而鬧不團結。有些部隊打仗好些,受了表揚就橫蠻驕傲,看不起人,都是不能允許的。今後凡有争執,都應當首先檢讨自己。隻知向對方提意見,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就無法解決問題。部隊好強,有好勝心,應當用來對付敵人,而不應是對付内部的。你打得好,是因為有兄弟部隊的配合,不能驕傲自滿。

  
      一周之後,根據羅榮桓的意見,東北軍區向所屬各部隊頒發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入城紀律守則》,要求所有進入城市的人員一律遵行:

  
      一、保護城市人民的生命财産。

  
      二、保護工廠商店,禁止拆毀機件,搬取物資,或私自沒收、強購。

  
      三、保護學校、醫院、科學文化機關及城市公共設備、名勝古迹和建築物。

  
      四、看管敵人的倉庫、物資及其他财産,實行繳獲歸公,不争奪,不破壞,不自由動用,不打埋伏,聽候和服從上級分配。

  
      五、對守法的教堂、寺院及外國僑民,不得幹涉和侵犯。

  
      六、實行講話和氣,買賣公平,借物送還,損壞賠償。

  
      七、服從衛戍機關的紀律和規則,遵守公共秩序,不入妓院,不滋擾人民,不無故鳴槍。

  
      八、愛護人民解放軍的名譽,人人守紀律,人人作宣傳,實行言行一緻。

  
      中央軍委将這一守則轉發全軍,并加按語說:“比較扼要,對内對外注意事項都包括在内,各地可參考使用。”

  
      各部隊對所屬人員普遍進行了八項守則的宣傳教育,達到人人明白,并印成布告張貼。後來的事實證明,八項守則不僅對維護東北解放軍的紀律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收到了安定民心、擴大共産黨和解放軍影響的良好效果。

  
      這個時候,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武器裝備、後勤供應、機動能力以及物質生活方面,都已經大大超過了關内部隊。比如,武器裝備比較精良,被裝的供應标準都較高,運輸工具除了騾馬、大車外,還可使用汽車和火車,步兵營營部配有兩匹馬,營以上幹部吃小竈,等等,但是有些幹部還不滿意,講排場,擺闊氣,不遵守供給工作的标準制度。針對這一情況,羅榮桓在軍區政治部召開的組織工作會議的報告中舉出某些實例,與關内兄弟部隊做了對比,說:新的編制取消了一些馬,有些同志就不滿意。華北的部隊營的幹部連一匹馬也沒有,和戰士一樣吃大竈,沒有多少汽車,更沒有火車,運輸全靠馬車、手推車和肩擔人扛。我們應當向關内兄弟部隊學習!

  
      在報告中,羅榮桓強調了節約人力、物力,努力減輕人民負擔的必要性。他說:

  
      解放區人民的負擔已經很重了。拿北滿來說,共有一千四百萬人口,據政府與群衆工作方面的報告,已補充前方三十萬人。農業生産的人口包括老弱婦女在内隻有七百五十萬人,要供給北滿軍政脫産人員三十萬人的吃飯穿衣,還要供給城市人口的糧食,再加上十萬民夫上前方,人民的負擔實在不輕。去年征收公糧已占人民總收獲的五十%……因此,我們必須強調人力物力的合理使用。如果再浪費,戰争就難于支持。這是一個戰略問題,忽視這一問題,就要犯嚴重的錯誤。我們不能隻看到自己的局部困難,以為多養幾匹馬,多設幾個後方機關不要緊,而應從長期的全局的利益着眼。我們向地方黨的同志講,軍隊還要擴大發展,要說服農民服從戰争的需要,保證戰争的勝利,不能過分強調改善生活,發财緻富。但對前方部隊則要提出合理使用人力物力,減少浪費,這樣來克服這一矛盾。在城市人民中也不能過分強調改善生活,而是保證最低限度的生活,服從戰争的需要,咬緊牙關,克服這個困難。東北局曾向地方的同志說“長痛不如短痛”,要他們盡一切力量支持戰争,但前方部隊則要作長期準備,不要浪費人力物力。在部隊中應該指出:不浪費一粒糧食,不多用一個民夫、一輛大車、一匹馬。浪費,就是對戰争不負責,對戰争犯罪!

  
      羅榮桓要求幹部帶頭遵守制度,不要特殊。他說:

  
      不必要的人員要裁減節省,雜務警衛人員不要太多。有的單位,警衛人員有點類似舊軍隊的馬弁,甚至成為私有。有人到後方來一定要帶上一大群警衛員、通訊員,有的人還不遵守供給制度,而且不是戰士,是幹部。因此,首先是幹部要遵守制度。在遵守制度上,幹部和戰士要一律平等,不能“隻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才叫民主作風。

  
      九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平山縣的西柏坡村召開會議,以“軍隊向前進,生産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為中心議題,并作出決議,要求全黨用最大的努力,加強紀律性,克服無組織和無政府狀态,克服地方主義和遊擊主義。羅榮桓指示各級政治機關抓緊對部隊進行傳達教育,要求各級黨組織聯系本單位實際,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提出的這四句口号,推動百萬大軍從勝利走向勝利。以後在遼沈和平津戰役的大規模作戰中,羅榮桓一直都把增強部隊的組織紀律性作為部隊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内容。

  
      ---------做好榮譽軍人的政治思想工作

  
      夏、秋、冬季攻勢以來,仗打得越來越大,大量傷病員從前方下來,把各後方醫院都住滿了。有些傷員居功驕傲,目無法紀,惹是生非,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解放戰士”,把國民黨軍隊的壞習氣也帶進革命隊伍裡來了。他們不服從管理,看戲看電影不買票,下館子少給錢或不給錢,還有的打罵群衆,打罵醫護人員,甚至包庇地主分子,幹擾土改運動。還發生過聚衆鬧事和企圖搶劫銀行的事件。處理傷員問題成為安定後方的一件大事。

  
      羅榮桓看了一些報告,覺得問題嚴重,必須盡快解決,便親自召集政治部、後勤部、衛生部和政府民政部門及其他有關單位的領導幹部在一起開會,研究解決的辦法。讨論中,有的認為重傷員鬧不了事,鬧事的大多數是輕傷員,主張突擊治療,使他們早日回前方;有的提出各醫院加強警衛,多設崗哨,嚴禁傷病員離院上街;有的建議嚴厲處分帶頭鬧事的人……羅榮桓仔細聽完各種意見,說道:

  
      “解決傷病員鬧事這個問題,我看還是應該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入手。抓緊治療,加強管理,都是好主意。除了對個别極惡劣的,盡量不要搞紀律處分,更不要随便抓人。目前各地醫院多數是新成立的,設備不大好,住得很分散,醫院裡又沒有文化娛樂器材,生活比較單調、枯燥。那些輕傷員想出來走走,你想捆住他們的手腳,硬是不讓他們出門,恐怕要和哨兵打架。我看還是以正面教育為主。我們能不能在短期内,召開一次傷病人員代表大會?”

  
      大家都同意羅榮桓的提議,立即成立代表大會籌備小組,并确定以東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周桓為組長。

  
      一天,會議籌備小組向羅榮桓彙報籌備情況,談了會議的内容,準備一九四八年八月在哈爾濱召開,代表人數為五百人。

  
      “準備叫什麼代表大會呀?”羅榮桓問。

  
      “就叫傷病員代表大會吧!”周桓答。

  
      羅榮桓考慮一下說:“還是叫榮譽軍人代表大會比較好。不管是負傷的、病殘的,都是為了革命,都是榮譽軍人。”

  
      談到代表的産生,羅榮桓問:“準備讓些什麼人來開會呢?”

  
      “當然要選一些先進人物和積極分子啦!”周桓按老規矩回答。

  
      “積極分子要參加,但是不要超過三分之一。”羅榮桓說:“多找一些調皮搗蛋的和愛鬧事的來開會。”

  
      周桓和籌備小組的同志們聽了,感到有點驚訝。

  
      羅榮桓解釋說:“這次會議要打破常規。會議想解決的主要是鬧事問題,找先進人物來開會,代表不了鬧事的傷兵,回去以後作用也不大。找帶頭鬧事的人當代表,首先肯定他們為革命負傷,是有功勞的。對他們鬧事,不直接批評,要進行正面教育,可以請一批殘廢的老紅軍、老八路來‘現身說法’,講我軍的光榮傳統,講身體殘廢思想不殘廢的好人好事。這部分傷兵的思想轉變了,回去就可以起很大作用。帶頭鬧事的代表,要從抗日根據地來的老戰士、東北翻身農民參軍的戰士和‘解放戰士’中選。‘解放戰士’要選那些苦大仇深、被國民黨軍隊抓丁當兵的。”

  
      榮譽軍人代表大會按期召開了。各地醫院派來的代表,不少是思想比較落後,憋着一肚子氣的。有的還準備了一大堆要求,如不答應就要大鬧一番。但當他們到哈爾濱火車站的時候,隻見月台上敲鑼打鼓,到處貼着歡迎他們的紅綠标語,人群喊着口号,女學生給他們在胸前戴上大紅花,把他們當成英雄來歡迎。到了招待所,接待人員熱情地為他們端茶送水,醫生護士細心地為他們換藥治療,開飯時候吃的是細糧,四菜一湯……這一切,使他們很感動,心裡有氣的人氣消了一半,想大鬧的人也覺得不好意思了。

  
      按照羅榮桓的指示,大會請在紅軍時期便失去一條腿的後勤副司令員鐘赤兵來“現身說法”。鐘赤兵扶着拐杖,講着自己和紅軍傷員的故事,講傷好後繼續革命的情形。紅軍時代在保衛井岡山戰鬥中打瘸了腿的何長工和抗戰時期負傷緻殘的另幾位幹部,也被請來講自己負傷不下火線的故事,講當年缺醫少藥艱苦奮鬥的生活,講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光榮傳統,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情真詞切,生動感人,使代表們深受教育。會議還專門請人講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以後如何寫出這部小說的動人事迹。

  
      代表們白天聽報告,晚上看戲看電影。每聽完一次講話,都分組開讨論會。開始大家對領導提了許多意見,後來,逐漸聯系了自己的思想。多數參加鬧事的傷兵,檢查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有的懊悔難過,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恨自己忘本。他們紛紛表示,回去以後要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争取早日上前線。

  
      會議期間,羅榮桓在全體大會上講了話。他說:“這個大會開得很好,大家對領導提出了很多意見,同時又着重檢讨了自己,這種态度是正确的,每個革命者都應當具有這種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我們過去的榮軍工作沒有做得很好,這在領導上是應該負責的,同時也要求榮軍同志自己努力,去聯系群衆。我們的同志都是從群衆中來的,穿上了軍裝,扛起了槍,在前方英勇殺敵,光榮地負了傷。我們千萬不要忘本,不要幹涉群衆鬥争,不要站到地主那方面去,而應該站在農民的立場,給農民撐腰。我們打倒地主階級,幫助農民翻了身,老鄉就會更加擁護我們。今天我們進行的大規模作戰,如果沒有後方群衆的支援,是不能取得勝利的。雖然戰争的勝利主要依靠前方,但是要沒有後方運糧送草、參軍參戰等,勝利還是不能得到的。我們不能抹煞後方的功勞。當然,後方工作中還有許多缺點,比如某些醫院、兵站等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官僚主義,但這隻是一方面,還有好的方面,我們不能忽視人家的優點。隻有一方面要求後方黨政軍民機關團體加強和改善榮軍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榮軍同志本身緊密地聯系群衆,嚴格地遵守紀律,這樣才能把榮軍工作做好。分配到後方工作的榮軍同志們要學會一套新的本領,參加具體工作,繼續為人民立功。榮軍同志們雖然身體殘廢了,但是思想上沒有殘廢,來後方後再學習一下,都能很好地參加革命工作。”

  
      最後羅榮桓說:“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了。全中國人民到了翻身的時候了,每個同志都應該作出新的努力。每個榮軍同志也應該把自己的一切新的力量貢獻出來,争取勝利的早日到來!”

  
      羅榮桓的講話開門見山,簡短、樸實,說到代表們心坎裡,赢得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代表們在大會期間受了深刻教育,轉變了思想,開完會回到各地醫院,每個人都變成宣傳員,在傷兵中做工作,帶頭遵守紀律。從那以後,傷兵鬧事就很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