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羅榮桓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羅榮桓傳 > 第二十章 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第二十章 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書籍名:《羅榮桓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七七決議》通過前後

  
      “這個仗,打得可真被動。我們一個勁地撤,敵人一直在屁股後面追,就象拖了個尾巴!”

  
      一到哈爾濱,羅榮桓便這樣風趣地對“東總”機關幹部說。考慮到部隊疲勞,情況複雜,要辦的事情很多,又說:

  
      “一定要好好利用這一五天!”

  
      羅榮桓知道,蔣介石同意東北暫時休戰,無非是需要有一個喘息時間,他遲早要大舉進攻。因此,抓緊這一五天,總結前一階段的作戰經驗,确定當前堅持東北的鬥争方針,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隊新的進攻,是當務之急。六月中旬,羅榮桓與彭真、陳雲等一道主持東北局的工作,緊急安排了幾項重要的戰略部署。此時,林彪尚未到達哈爾濱。

  
      第一項,是以拉法戰鬥為例,總結和推廣“誘敵分散,各個擊破”的作戰經驗。

  
      六月十一日,東北局以林彪、彭真、羅榮桓的名義緻電各部隊,介紹了拉法戰鬥的經過。敵第八十八師二六三團及一個營共二千餘人,由吉林市東進,進入山區,六月五日分占新站、拉法。七日,休戰令生效後,又迫近蛟河,炮擊城區。八日拂曉,山東第一師殲敵一個營,奪回拉法。九日,山東第一、二師等部合力猛攻新站,全殲該敵。是役殲敵一千八百人,俘虜九百餘人。

  
      電報說:可見敵人愈分散,愈便我殲滅,敵進入山地,尤便我殲滅。因此,我指戰員勿因敵占我一些城市而感覺恐慌,須知我軍在現時的作戰條件下,在不得已時放棄某些城市,以誘敵人分散,換取殲敵的機會,是有利的。我各部須準備在半月停戰期滿後,繼續組織對分散之敵采取各個擊破的方針,目前應加緊此種作戰的一切準備。

  
      第二項,是确定堅持東北鬥争的方針和堅持南滿的任務。

  
      六月十二日,東北局以林、彭、羅的名義發出了《當前南滿任務及東北鬥争方針》的電報,指出:東北的鬥争,我們雖一方面力求争取和平,但應以九十九%的準備作艱苦的持久的打算,切不可存僥幸的和平心理和企圖以一兩個惡戰解決問題的心理。我們鬥争的根本方針,應當依靠鄉村的廣大農民群衆,堅決實現清算、減租的鬥争,其中分地是最主要的。隻要能真正地争取了廣大的農民群衆和一般的群衆,則萬一城市失去,我仍能堅持鬥争,等候國際國内有利的形勢策應。如我們不堅決做到發動群衆,則我們在東北有不能立足的極大可能。

  
      指示還說:蔣軍占領了沈吉線,我南北滿已無鐵路聯系,我堅持南滿鬥争,并準備在被分割的情況下進行長期戰争,就顯得特别重要。南滿我軍應迅速加緊補充、休整,準備對付敵之新的進攻。凡我控制之諸城市,特别是有物資之城市,須有如萬一失守而不緻損失物資的準備。

  
      第三項是剿滅土匪。

  
      民主聯軍進入東北的初期,各地土匪蜂起。這些土匪不同于過去聞名東北的“胡子”,他們是同國民黨有聯系的僞滿軍警殘餘分子和地主武裝,是政治土匪,群衆稱之為“中央胡子”。他們暗殺共産黨的幹部,攻打人民政權機關和部隊,以至攻城略地,策應國民黨軍隊的正面進攻。他們人數衆多,總數達十萬人左右。分布很廣,北滿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城掌握在他們手中。經大力清剿,到一九四六年三月為止,這些土匪已有七萬餘人被殲滅,南滿地區的股匪已基本肅清,但北滿仍有三萬餘人。四平戰役期間,他們先後占領東甯、同江、蘿北等縣城,一度截斷了牡丹江至佳木斯的交通。

  
      為了迅速普遍開展剿匪,六月十二日,東北局以彭真、林彪、羅榮桓的名義發出了剿匪工作指示,将民主聯軍控制地區劃分為若幹個工作區,從主力部隊中抽出部分部隊,以師或旅為單位,派往各工作區,與地方政權配合,發動群衆,進剿土匪。

  
      上述幾份電報雖有林彪署名,但此時他仍在哈爾濱以南約一百公裡的五常地區。四平撤退以後,林彪認為哈爾濱、齊齊哈爾也可能失守,部隊應考慮向敵側翼和後方運動。所以他仍留在五常。他一度甚至有南下到遼南去打遊擊的設想。

  
      為了加強東北地區黨的領導,中共中央六月十六日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陳雲、高崗為東北局副書記和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并以他們五人組成東北局常委。随後,東北局派高崗、譚政到五常,把林彪請回哈爾濱。

  
      六月二十六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從而爆發了全面内戰。此時,他一時尚無力增兵東北,于是,東北停戰局面又穩定了一段時間,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長期駐在哈爾濱的局面也定下來了。

  
      為了總結東北十個月來對敵鬥争的經驗教訓,林彪到達哈爾濱後,常委首先開會統一思想,修改和讨論委托陳雲起草的東北局決議草案。

  
      七月三日,在常委會讨論時,羅榮桓在發言中指出,修改這一決議草案的依據是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央關于《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他認為,對過去一段應該總結,但又不能詳細總結。而且這也不是迫切需要的。主要的是要統一今後的指導思想。常委思想統一後,東北局于七月上旬在哈爾濱召開了中共中央東北局擴大會議。在哈爾濱的中共中央委員林彪、彭真、羅榮桓、陳雲、高崗、李富春、李立三、張聞天、蔡暢、林楓和候補中央委員黃克誠、王首道、譚政、陳郁、肖勁光、呂正操、古大存等及部分黨政軍高級幹部出席了會議。

  
      會議讨論通過了由陳雲起草、東北局常委已初步讨論過的文件并形成決議。經中共中央修改批準,于七月七日正式公布,題為《東北的形勢與任務》,簡稱《七七決議》。

  
      《七七決議》指出:要準備以長期艱苦鬥争取得和平。創造根據地是我們工作的第一位。而我們所要創造的根據地,是包括中小城市和次要鐵路在内的,但必須認識,創造根據地主要内容是發動農民群衆。

  
      《七七決議》指出,在敵人進攻之下,我們不能不舉行自衛戰,而“作戰的原則,不在于城市和要點一時的得失而是力求消滅敵人”。《七七決議》号召廣大幹部走出城市,丢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切可能下鄉的幹部要統統到農村中去,完成發動農民的中心任務。

  
      《七七決議》确定了中共在東北的工作方針和作戰方針,對統一東北地區全黨全軍的思想,起到了重大作用,是黨領導東北人民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和奪取東北解放戰争勝利的綱領性文件,給以後東北戰争局勢的轉折奠定了基礎。①〔《七七決議》全文見《陳雲文選》(一九二六--一九四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第二二九-二三五頁〕

  
      會議期間和前後,羅榮桓還找了許多幹部談話,做了大量思想工作。

  
      一次,山東第七師的黃榮海旅長來看羅榮桓。他率領的部隊駐紮在松花江邊的陶賴昭,正同國民黨軍隔江對峙。

  
      黃榮海向羅榮桓彙報了陶賴昭松花江兩岸敵我兵力部署情況和七師的作戰方案。

  
      羅榮桓詳細詢問了部隊的實力,部隊還有多少老兵,擴大了多少新兵,幹部戰士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有什麼思想反映,黃榮海都十一作了回答。

  
      聽完黃榮海的介紹,羅榮桓說:

  
      “你們的情況和别的部隊差不多。四平撤退以來,部隊思想比較亂,問題不少,集中起來就是對革命前途的看法問題。這也是解決其他思想問題的關鍵。你們領導幹部自己首先要想通,為什麼我們要大踏步後退,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還要做好部隊的思想工作,講清楚:别看我們的地區暫時縮小了,但我們的主力還在,群衆是擁護我們的,我們的力量會一天天壯大起來。将來我們還是要打回去的。”

  
      擔任獨立第二師師長的溫玉成也來看望羅榮桓。自從紅八軍團解散分别以後,十幾年過去了,可羅榮桓仍然能叫出他的名字,還留他吃晚飯。飯後,在明亮而又涼爽的哈爾濱的夏夜裡,羅榮桓同他進行親切的談話。羅榮桓問他:

  
      “你說說,蔣介石的新一軍、新六軍戰鬥力究竟怎麼樣?許多人都說它火力強,不好打。你們不是打過新一軍嗎?”

  
      “根據我們同它接觸的情形看,新一軍也不是不可以打。”溫玉成講了新一軍打仗的特點和弱點。

  
      “對嘛!總說蔣介石的王牌軍如何了不得,我就不信。它火力強是事實,可是槍炮是靠人掌握的。他們的士兵雖然經過挑選,身體、文化素質不錯,但是官兵矛盾大,又不知為誰打仗,士氣不如我們。隻要我們集中優勢兵力,戰術上搞得好一點,打敗它是不成問題的。你們這支部隊,是以華中新四軍的兩個團的班以上幹部為老底子編成的,應該說是老部隊。營以上幹部大都是紅軍,這是我們的骨幹力量。長征後就留下這麼一些了。還有,班以上幹部差不多都是新四軍的老戰士。一定要發揮他們的作用,把老傳統傳下去。”

  
      羅榮桓囑咐溫玉成,當前最要緊的,是提高部隊的必勝信念,抓緊戰鬥作風的培養,搞好團結。

  
      ------去莫斯科治病

  
      《七七決議》通過後,羅榮桓在會見一些幹部時常常說:“現在有了決議,思想統一了,好辦了。在東北有這麼多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委,他們的鬥争經驗都很豐富,東北的工作一定會取得很大成績。我可以放心去治病了。”

  
      七月下旬,羅榮桓夫婦帶着兩個孩子由羅生特和科長尹健護送,從哈爾濱來到滿洲裡。由于辦理出境手續十分緩慢,羅榮桓一行在滿洲裡待了十幾天。羅榮桓平時一天也閑不住,此時待在這日長夜短的邊境小城裡,感到度日如年。他幾次提出要返回哈爾濱。經過大家勸說,才勉強留下來,但他的心仍然牽挂着東北戰局。有一天,他問尹健,司令部機關的同志們對戰事有些什麼反映。尹對他說:“不少參謀對四平撤退以後,我們一仗未打便撤到松花江以北,有點想不通,覺得是不是撤得太多了。”羅榮桓解釋說:“主力北撤是對的,在中央蘇區,前四次反‘圍剿’,我們都是采用‘誘敵深入’的辦法取得了勝利。回去以後,你可以組織同志們讀一讀毛主席的《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特别是其中‘戰略防禦’這一章。把這篇文章學好,對北撤就自然會想通的。”

  
      八月上旬,羅榮桓乘火車到達莫斯科。蘇共中央聯絡部派聯絡員尼古萊葉夫到車站迎接,安排他們住進莫斯科大旅館。此前,王稼祥和夫人朱仲麗也從張家口來到莫斯科治病,同住在一個旅館裡。分别多年的老戰友在異國重逢,格外高興,一連幾天談天叙舊,興緻勃勃。休息幾天後,羅榮桓住進了克裡姆林宮醫院。王稼祥也因在國内作放射治療,皮膚被灼傷而住進這所醫院。他們二人同住一間病房。

  
      經過四天詳細全面的身體檢查後,醫院給羅榮桓做了手術,切除了長了腫瘤的左腎。不料由于刀口縫合不好,傷口破裂,引起大量出血,不得不再做縫合手術。醫生看他頭冒汗珠,緊咬下唇忍住疼痛,一聲不哼,翹起拇指連聲贊他是“真正的英雄”。

  
      手術後,羅榮桓在醫院又住了一個來月,同病房的王稼祥給他當翻譯,每天将報上的新聞說給他聽,替他拿藥、倒水,關懷照顧,無微不至。

  
      羅榮桓的刀口尚未完全愈合,便被轉到莫斯科郊外森林裡的巴拉維赫療養院。兩個月後,他的身體漸漸複原,又轉回莫斯科住進紐克斯國際旅館。

  
      當時在莫斯科讀書的中國學生經常到旅館來看望羅榮桓。這些孩子中,有張太雷的兒子張大保,蔡和森的兒子蔡博和女兒蔡轉轉,毛澤東的兒子毛岸青、劉少奇的兒子劉允彬和女兒劉愛琴,朱德的女兒朱敏,李富春的女兒李特特,林伯渠的女兒林莉莉姐妹等。他們大多數是抗日戰争時期來蘇聯學習的,對國内情況已很不了解,有的甚至隻懂俄文,不識中文,連中國話也說不好。當時戰争剛結束不久,蘇聯人民生活還很困難,配給這些孩子的食物有時不夠吃,衣服不夠穿。羅榮桓是按照蘇共中央委員一級的待遇,又是病人,每天有兩塊白面包,還有牛奶、雞蛋和黃油。他常常把這些東西省下來,留給孩子們“打牙祭”,并且利用這些機會給他們講中國革命的形勢,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文化和專業知識,将來好回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羅榮桓出國時,黨組織給他少量黃金準備應急用。到蘇聯後,供應由蘇方負責,黃金一點也未動用。這時,羅榮桓了解到在蘇聯學習的孩子們生活比較清苦,便想拿一些給他們作生活補助。他征得王稼祥和當時正在蘇聯出席國際婦女會議的蔡暢的同意,拿出小部分黃金,将孩子們召集來開會。由他們推選了朱敏、蔡轉轉、李特特等負責管理。在會上,羅榮桓對他們說:“這金子是中國人民的血汗,要節省着用。你們要繼承父母輩的革命傳統,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努力學好本領,不要辜負黨和人民對你們的期望。”

  
      一九四七年三月,醫院複查認為羅榮桓的腎功能仍有問題,同時還有高血壓和心髒病,建議他去克裡米亞療養。羅榮桓夫婦正收拾行李,準備南下,蘇方聯絡部人員心情沉重地告訴羅榮桓:國民黨占領了延安。

  
      當時,蘇聯人都把延安看成是中國的莫斯科。在蘇聯的衛國戰争中,莫斯科沒有淪陷,蘇聯人對此頗為自豪,因此,有些人把放棄延安看成是嚴重的事件,甚至說,丢了延安是中國黨的錯誤。在莫斯科的一些中國學生受到這種影響,也為祖國的革命前途擔憂。

  
      羅榮桓耐心地對他們做宣傳解釋工作。他對一些蘇聯友人和中國學生說:“國民黨軍隊占領延安,并不是我們被迫丢失,而是主動撤離。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這類例子是不少見的。在俄國曆史上也有拿破侖占領了莫斯科,最後遭到失敗的事例。”他還引用了一九四六年七月毛澤東的一段話:“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一般地是運動戰。因此,若幹地方,若幹城市的暫時放棄,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暫時放棄若幹地方若幹城市,是為了取得最後勝利,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他再三強調,放棄延安絕不意味着中國革命的失敗,而隻能是新的更大勝利的開始;今天失掉一個延安,明天将會得到全中國。

  
      這時,羅榮桓的心早已飛回到祖國波瀾壯闊的解放戰争的戰場了。他婉言謝絕去南俄療養,決定立即回國。蘇方醫務人員勸說無效,隻得在羅榮桓的出院通知書上,寫下了手術後的腎功能情況,特别又增添了“心髒病、高血壓”兩項病變,建議休養三年,又規定每天工作絕對不能超過三小時。

  
      羅榮桓打點行裝,準備回國之前,對林月琴說:

  
      “你看,照現在這樣,我又可以多訂幾個新的五年計劃了!”

  
      林月琴看到他老病總算除掉了,也感到十分欣慰。

  
      ------回國立即投入戰鬥

  
      一九四七年五月下旬,羅榮桓一行回到哈爾濱。

  
      經過這一年來的鬥争,東北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一年來,東北局動員了十二萬名幹部下鄉,發動群衆,實行土地改革,摧毀了農村中的封建堡壘和國民黨的社會基礎,在鬥争中培養了大批農民幹部,成立了農會和其他群衆團體,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改造了村政權,組織、武裝了十二萬民兵。剿匪工作也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一年來,民主聯軍正規部隊在民兵自衛隊的密切配合下,共殲滅土匪二萬人,李華堂、謝文東等重要的匪首被活捉,殘餘土匪全部被消滅,東北解放區内的匪患已徹底肅清。

  
      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也利用休戰時機進行了整補,兵力達四十萬人。一九四六年八月,蔣介石撕毀了東北停戰協定,下令進攻熱河,占領承德;十月下旬起,又按照“先南後北,南攻北守”的方針,向南滿的安東和通化地區大舉進攻,實行分割和壓縮,南滿的形勢逐步惡化。

  
      南滿民主聯軍的活動區域隻剩下長白山麓的臨江、蒙江、長白、撫松四個縣。糧食不足,裝備、兵員補充困難,傷員無處安置,局面極其險惡。為了加強南滿對敵鬥争的領導,東北局于十一月初決定成立遼東分局,陳雲任遼東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肖勁光任遼東軍區司令員,肖華為副司令、副政委。陳雲、肖勁光趕到南滿後,召開了對堅持南滿鬥争具有曆史意義的“七道江會議”,提出“留在南滿,在長白山上打紅旗,搖旗呐喊、大鬧天宮”的主張。陳雲指出:決不能退到北滿,那将使敵人的兵力随之也集中到北滿。現在敵人南攻北守,而我們則可以南守北攻,夾擊敵人,調動敵人,使敵人疲于奔命。“七道江會議”很快統一了領導思想,振奮了部隊士氣,使堅持南滿的方針得到貫徹。随後不久,南滿連續展開了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同時北滿則進行了“三下江南”的戰役,南北互相策應,先後共殲敵四萬餘人,收複城市十一座,堅持了南滿根據地,鞏固了北滿根據地,勝利地粉碎了敵人“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民主聯軍總兵力已發展到三十八萬人。

  
      五月上旬,東北局召開會議,于五月五日作出了《關于東北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決議(《五五決議》),向東北全黨提出了“積極組織力量,全力準備大反攻,大量殲滅敵人,大量收複失地,鞏固和擴大解放區”的任務。這時,部隊又有發展,加上冀熱遼部隊四月起劃歸東北局領導,總兵力達到四六萬人。炮兵已由延安炮校之一部發展到九個團,工兵、鐵道護路軍也獲得相應的發展。航空學校、工兵學校、東北軍政大學、醫科大學以及測繪、通信、軍需、外語等專業技術學校相繼成立。

  
      羅榮桓回到哈爾濱,便看到了五月二十日毛澤東發來的電報。電報指出:“東北在你們領導之下,改革了土地,發動了群衆,建設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在全國各區中,就經濟論,你們占第一位,就軍力論你們已占第二位(山東為第一位)。”毛澤東向東北局提出了為将來奪取中長、北甯兩條鐵路和長春、沈陽、北平、天津四大城市準備條件的任務。

  
      這時,林彪帶了作戰科、機要科等單位組成前方總部住在哈爾濱以南的雙城。彭真已經調回中央,陳雲在南滿。羅榮桓回哈爾濱的第二天便到雙城看望林彪。林彪吩咐為羅榮桓準備好在雙城的住地,将原在羅榮桓身邊工作的李新階仍調回來當羅的秘書。林彪向羅榮桓概括地介紹了當時的鬥争形勢後,羅榮桓便開始工作。此時林彪仍同過去一樣,專務作戰。騎坐木椅,雙肘伏在椅背上,面對滿壁軍用地圖,一坐半天,是他每日的功課。他在作戰上算度很精,而對别的事,卻很少過問。羅榮桓深知他這一特點,稱之為“林總的重點主義”,對他充分諒解。于是便頻繁來往于哈爾濱和雙城之間,将部隊的政治工作、訓練、動員、裝備、後勤保障、軍工建設等項的領導工作都擔負起來。由于事情忙,每天工作不超過三小時的醫囑隻好束之高閣。已經同他建立了深厚友誼的羅生特勸他不要操勞過度。他便象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地說:“好,你的意見我接受。不過,你們當醫生的是不是常常把病人的病看得過重了一點;其實,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的規律是不可違抗的。人固有一死,問題是如何在有生之年多為革命做點有益的事情。”羅生特知道,在中國革命轉折的緊要關頭,要羅放下工作實際上是辦不到的,便聳聳肩膀,雙手一攤,露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羅榮桓一回國,便立即參與了東北民主聯軍正在進行的夏季攻勢的領導。這次攻勢從五月十三日開始,到七月一日結束,民主聯軍收複城鎮四二座,殲敵八。三萬餘人,擴大解放區一六萬平方公裡土地,解放了近千萬人口。東、西、南、北滿和冀察熱遼解放區都已打通聯系,有些地段已連成了一片。這一攻勢标志着東北民主聯軍已由防禦轉入戰略性反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