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劉伯承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劉伯承傳 > 第十三章千裡躍進大别山

第十三章千裡躍進大别山

書籍名:《劉伯承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第一節“狼山戰捷複羊山”

  
      1947年7月4日夜,魯西南壽張以南黃河河面上,一艘普通木船負載着劉伯承、鄧小平等人向南岸駛去。突然,兩架敵機飛臨上空,扔下一串照明彈。霎時,河面上一片通明。警衛人員立刻緊張起來,紛紛舉槍瞄向空中。

  
      鄧小平笑着對劉伯承說,敵人怕我們渡河寂寞,給點了天燈。劉伯承也面露喜色說,是啊,他們已來遲了,那知道我們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呢?

  
      4天前的6月30日夜,晉冀魯豫野戰軍從張秋鎮至臨濮集300裡正面上成功地實施渡河作戰,一舉突破了國民黨軍自以為可抵40萬大軍的“黃河防線”,揭開了人民解放戰争戰略進攻的序幕。從這時候起,為了把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部隊與留在後方的晉冀魯豫其他部隊以及活動在晉南的陳謝部隊區别開來,也為了對外宣傳的需要,毛澤東開始将晉冀魯豫野戰軍稱作“劉鄧大軍”。這一光輝、響亮的名稱,一直持續到解放戰争的結束。這幾天來,劉鄧大軍主力第一、二、三、六縱隊正按計劃實施魯西南戰役。劉伯承、鄧小平率野戰軍指揮部迅速渡河跟進到魯西南,就是為了直接指揮部隊的作戰行動。

  
      劉鄧大軍南渡黃河,由内線轉入外線作戰,充當把戰争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去的戰略突擊隊,這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英明決策。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作戰,使自己的力量接近敵人的力量,并且造成了軍事、政治、經濟等全面的有利形勢。據此,中共中央、毛澤東果斷地作出了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并把“大舉出擊,經略中原”的開路任務交給了晉冀魯豫野戰軍。早在4月27日,中共中央軍委即令晉冀魯豫野戰軍在晉南方向預備船隻,準備渡過黃河轉入反攻。5月4日,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劉伯承、鄧小平,在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魯豫和豫皖蘇區之敵進擊,第二步向中原進擊。6月3日,中共中央軍委要求劉伯承、鄧小平把渡河時間定在6月底。于是,就有了上述劉鄧大軍渡河南進的壯舉。

  
      劉伯承深知渡河作戰是實現南進任務的首要環節,因此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和指導。首先是準确掌握敵情。通過時敵縱深的戰略偵察和對敵河防的故役偵察,獲知黃河以南國民黨軍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魯南跟華東野戰軍作戰,魯西南黃河隻有劉汝明集團兩個師進行防守,另有整編第七師位于嘉祥地區準備機動。鄰近的豫皖蘇有國民黨軍1個師另兩個旅,豫北有7個師,由于受當地戰事的牽扯,到時隻能抽出部分前來增援,估計豫皖蘇可能來1個師,豫北可能來3個師,況且他們距魯西南河防都有一定路程,難以很快達到援救目的。根據敵河防薄弱的情況,劉伯承決定以4個縱隊分8路渡河,求得以強擊弱,分散敵人,一舉成功。其次是隐蔽企圖和佯動惑敵。豫北反攻戰役結束後,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一直在湯陰、安陽地區按兵不動,使敵人不明他們下一步的動向。又以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部隊僞裝主力,在豫北發動攻勢;以豫皖蘇軍區部隊,向開封以南地區佯施攻勢,造成敵人鄭州、開封受威脅的錯覺。渡河作戰臨發起前,才下令部隊向渡河點秘密開進。劉伯承特别向部隊強調:“必須保證不洩露秘密,在出發地、宿營地多方防諜,切勿暴露動向,做到這一點特别重要。”再就是規定了渡河戰術。6月5日,劉伯承起草并随後下發了《敵前渡河戰術指導》,詳盡地提出了敵前偵察、火力編成、成渡後的處置、強化通信聯絡、加強協同以及炮兵運用等原則,使各級便于實施渡河指揮。

  
      在這一系列嚴密而周到的安排下,6月30日夜的渡河作戰實現了預期的要求:出敵不意,勢如破竹。在先期渡河的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一旅和原在南岸的獨立第二旅的接應下,第一批部隊隻用5分鐘就到達對岸。當劉鄧大軍渡河的消息傳到徐州的國民黨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他們急忙打電話到鄭州詢問劉汝明。劉汝明競回答:隻知道共軍向河南岸發射了百餘發炮彈,渡不渡河還不了解。

  
      一到達魯西南,劉伯承、鄧小平設指揮部于郓城以南的鄭家莊。随着敵人不斷變更的部署,劉伯承開始了緊張的指揮。劉鄧大軍渡過黃河,蔣介石發覺他的中央防禦體系被撕開了一個口子,他在華東戰場上的幾十萬軍隊的左翼及後方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挽救這個危局,他急忙調兵遣将來對付劉鄧大軍。以原在河防線上的劉汝明集團整編第五十五師退守郓城。又以整編第六十八師的兩個旅和第五十五師第一八一旅,共守菏澤,調來第六十五師第一五三旅守定陶。這4個旅,分守兩座城,組成西集團。另從豫皖蘇調來整編第五十八師,豫北調來整編第三十二、六十六師,加上原在嘉祥的整編第七十師,共4個整編師,組成東集團。兩集團統歸第二兵團司令官王敬久指揮。

  
      劉伯承看出這是敵人吸引自己屯兵堅城、拊擊側背的詭計。他冷靜地分析了敵情:敵人分東西兩路北進,西弱東強,如集中兵力先吃掉西路弱敵,再對付其東路,就可将敵各個殲滅。于是,他決定采勸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法,命第一縱隊積極攻郓城;以第二、六縱隊迅速從敵人東西兩路之間插出去,直取定陶、曹縣,乘敵第一五三旅立足未穩,将其消滅,并清除曹縣土頑;以第三縱隊進至定陶以東的冉固集、汶上集地區,以便在攻殲定陶、郓城之敵後,及時割殲東路援敵。

  
      這個部署,體現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第一縱隊是3月間與第七縱隊合編而成的,有4個旅,加上臨時配屬的冀魯豫獨一旅,共5個旅,打郓城守敵2個旅;第六縱隊是以3個旅打敵1個旅,都是在局部上優勢對敵。

  
      7日黃昏,第一縱隊集中兵力、火力,攻擊敵薄弱環節,經1夜激戰,全殲郓城守敵整編第五十五師。10日夜,第六縱隊攻定陶,激戰5小時,全殲守敵第一五三旅,曹縣土頑逃竄。至此,按照預定計劃,在北起黃河、南到隴海路的廣闊戰場上,劉伯承完全掌握了主動權。敵整編第七十師1個半旅、第三十二師兩個旅、第六十六師兩個旅,于7月8日分别進抵六營集、獨山集和羊山集。在巨野東南約80裡處,從南向北,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全然陷于被動挨打的困境。

  
      這時,毛澤東電示劉伯承、鄧小平:“要放手消滅敵人,殲敵越多,對山東粉碎敵人重點攻勢,乃至爾後躍進大别山均極為有利。”遵此,劉伯承決心在“啃敵一邊”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敵東集團實施“各個擊破”。于是他令第二、三、六縱隊遠距離向東奔襲,會合第一縱隊,立即向敵進攻,不給敵人調整部署的時間,連續作戰擴大戰果。具體部署是:第一縱隊由郓城地區于13日進到巨野東南,拊敵右側背,割殲敵整編第三十二師,爾後攻擊整編第七十師。第六縱隊經張鳳集向東,一部切斷整編第三十二師與第六十六師的聯系,主力于14日趕到薛扶集,協同第一縱隊殲滅整編第三十二師。

  
      第二縱隊由曹縣向東,首先殲滅謝家集的整編第六十六師一部,爾後協同第三縱隊割殲羊山集敵軍。另以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一、二旅在萬福河北岸阻擊金鄉可能北援之敵。

  
      7月13日拂曉,第一縱隊主力進抵六營集、獨山集以東的狼山屯地區,切斷了敵整編第三十二師與整編第七十師的聯系。其第二十旅進到嘉祥以西之馬官屯,切斷了該敵退路,并準備阻擊可能由濟甯來援的國民黨軍。第二縱隊當天中午殲滅謝家集敵軍1個團之後,向東協同第三縱隊包圍了羊山集之敵整編第六十六師。

  
      王敬久發現其部隊被分割包圍後,舉棋不定,先命整編第七十帥向南,整編第六十六師向北,靠攏獨山集之整編第三十二師;後又改令整編第三十二師向北到六營集接整編第七十師,一起到羊山集靠攏第六十六師。第一縱隊抓住整編第三十二師向北運動的機會,展開追擊,殲敵1個旅。敵整編第三十二師師部僅帶1個旅逃入六營集。

  
      14日,第六縱隊趕到薛扶集地區,開始對六營集緊縮包圍圈,并決心當夜總攻。這樣,六營集地區形成了7個旅打敵兩個半旅的優勢。六營集僅僅有坐落在沙土地帶的200來戶人家,既無糧,又缺水,酷暑季節,敵軍兩師人馬擠在這裡作困獸鬥是很難設想的。劉伯承根據第一縱隊楊勇司令員的建議,決定采用“圍三缺一,虛留生路”的戰法,由第六縱隊強攻六營集,三面攻擊,東面虛留生路,由第一縱隊在六營集以東通往濟甯的紙坊街以西的開闊地上,布成袋形陣地,準備圍殲逃敵。當夜20時,敵遭猛攻之後,果然利用夜色和青紗帳作掩護,以整編第三十二師為左翼,整編第七十師為右翼,向濟甯方向突圍逃跑。一出六營集便争相奪路逃命,正好鑽入第一縱隊的袋形陣地之内,遭四面圍攻,立刻潰不成軍,迅速被全殲十六營集東南的窪地裡。

  
      六營集殲滅戰的槍聲方才終止,第二、三縱隊就對羊山集的敵整編第六十六師發起了進攻。羊山集是一個上千戶人家的大莊子,坐落在微山湖西金鄉縣的低窪地帶。莊子北面是一座平地突起的小山,形狀很象一隻坐西北面東南、昂頭蜷卧的大公羊,莊子西北波狀起伏的小山包,構成“羊尾”,從這裡可以通上“羊背”。東面的”羊頭”,北面的“羊身”都是高低不等的斷崖。南面傍山是一條從西向東的大街。敵軍利用天然地形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加之連日大雨,三面環水,第二、三縱隊事先沒有認真偵察地形,即于15、16兩日進行攻擊。結果在敵人制高點火力壓制下,傷亡不小,未能奏效。

  
      7月19日,蔣介石急飛開封親自指揮,從安陽、西安、潼關調整編第四十師、第十師、騎兵第一旅,從洛陽調第二○六師,編科王仲廉的第四兵團。

  
      又從豫皖蘇調整編第五十二師,從山東抽出整編第七師、第四十八師、第八十五師、整編第五師等主力部隊,一齊馳援羊山集。同時嚴令王敬久就近指揮整編第五十八師及整編第六十六師第一九九旅,立即北渡萬福河,解羊山之圍。劉伯承聞訊,又安排了另一個口袋陣,等候敵人鑽進來。他令冀魯豫軍區部隊首先在萬福河北岸阻擊,殺傷北援之敵,在正面留一缺口,誘敵第一九九旅過河後,切斷其與整編第五十八師的聯系,在運動中予以殲滅。

  
      20日,敵第一九九旅果然渡過萬福河向北挺迸,羊山集守敵也派出1個團向南迎接該旅。第三縱隊及冀魯豫軍區部隊,冒着傾盆大雨,突然将敵人包圍于野外。22日經兩小時激戰,全殲第一九九旅及羊山集派出接應的1個團。第一九九旅旅長王仕翹被生擒。他滿身泥水,高舉雙手,很認真地說:“昨晚我算了卦,知道今大不吉利!”

  
      第一九九旅的覆滅,使敵人各路援軍畏縮不前。第四兵團司令官王仲廉借口道路泥濘,率部連日徘徊于冉固集、城武地區。

  
      23日,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電令:“為迅速擴大已取得的主動權,應即短期休整,速向大别山躍進。羊山之敵如能迅速殲滅。則殲滅之,否則即轉入休整。”

  
      劉伯承與鄧小平研究後認為,各路援敵尚在行進途中,金鄉之敵已無力北援。主力可以全部集中,完全有迅速殲滅羊山守敵的把握,于是決定繼續攻殲據守羊山的整編第六十六師。他們指示攻擊部隊重新組織偵察,并調整了部署,以第二縱隊一部由西向東攻擊,第三縱隊第七旅、第六縱隊第十六旅從北向南攻擊,第三縱隊一部由東向西攻擊。各部加強炮火,着重奪取制高點。兵力上達到了十比三的優勢。

  
      部署已畢,劉伯承、鄧小平前往羊山集前線,向縱隊領導傳達了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然後問他們到前沿察看了地形沒有?幾個縱隊指揮員都說沒有。劉伯承說:越是勝利越要細心謹慎,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急躁。

  
      你們要親自到前沿看地形,了解一下為什麼攻不下來,跟下邊指戰員研究如何打法。總之,不能再拖了,必須盡快把羊山集的敵人殲滅。各縱隊指揮員應命而去。第二縱隊司令員陳再道、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都直接到陣地前沿勘察。陳錫聯一下子跳進齊胸深的水濠裡,測量濠溝的寬度和深度,布置部隊備好過濠器材,并制定了具體的進攻方案。

  
      經過細密的準備工作,27日晚對羊山之敵發動總攻。激戰1晝夜,28日晚全殲羊山守敵整編第六十六師。

  
      至此,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魯西南連續作戰28天,殲滅國民黨軍4個整編師帥部,9個半旅,共5.6萬餘人。俘敵整編第六十六師師長宋瑞珂、第七十師長陳頤鼎、第三十二師副師長理明亞以下4.3萬餘人,收複了魯西南解放區,從而打開了千裡躍進大别山的大門。

  
      羊山集失守的消息傳到開封,蔣介石惱怒異常。為了推卸責任,他以“行動遲緩,贻誤戎機,縱敵殃民,陷害友軍”的罪狀判處第四兵團司令官王仲廉8年有期徒刑.遺職由羅廣文接任。26日趕到商丘指揮的陸軍總司令顧祝同,也灰溜溜地退回到徐州總司令部。

  
      晝夜奮戰28天的劉伯承,滿懷勝利的喜悅和豪情,寫下了他的著名詩篇:狼山戰捷複羊山,炮火雷鳴煙霧間。

  
      千萬居民齊拍手,欣看子弟奪城關。

  
      第二節提前躍進

  
      正當全軍指戰員争相傳誦劉伯承為羊山戰鬥勝利作的戰鬥詩篇時,新華社8月2日公布了中共中央通令嘉獎劉鄧南下大軍的消息。嘉獎令說:“自衛戰争第2年第1個月作戰,除我山東及各戰場均殲滅敵人一部外,劉鄧自7月2日到7月28日在郓城、巨野、定陶地區連續作戰,殲滅敵人正規軍9個半旅及4個師部,斃傷俘敵6萬餘人,成績甚大,特此通令嘉獎。”同日,新華社冀魯豫前線又發出劉伯承向該社記者談魯西南大捷重要意義的報道。

  
      劉伯承指出重要意義有二:“第一是解放了數萬人民,恢複了黃河兩岸廣大地區,武裝掩護了修複河堤;第二是粉碎了蔣介石的‘黃河戰略’,開辟了魯西南廣大戰常給蔣介石進犯軍準備了更好的墳墓。”

  
      20多大的連陰雨停了。太陽從逐漸散開的霧氣中露出了笑臉,鳥雀恢複了往日的喧噪。大河南北、梁山左右的解放區軍民,都在慶賀人民自衛戰争的偉大勝利。

  
      自從6月30日夜晚,一個月來,劉伯承、鄧小平一直沒有好好休息過。

  
      特别是年過半百的劉伯承,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近來,他那獨存的左眼更紅,他的睡眠更少了。鄧小平、張際春、李達和司令部的參謀們,關心體恤他,除特别重大或中央指定由他本人回複的事,都不打擾他,讓他安靜地休息。但是,熱情似火、心細如發的劉伯承,晨起後還是習慣地向參謀、警衛員問:今天天氣怎麼樣?晴天還是陰天?風向如何?聽到準确的回答後,他才洗漱、早餐,接着就開始工作。

  
      “常勝将軍劉伯承”的盛名,已經傳遍全國。可是,他一點也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過黃河後,因為新華社記者的一則報道中,用了劉鄧“常勝軍”的标題,他嚴肅地批評說:“世界上沒有常,勝将軍和常勝軍。我們是人民的軍隊,依靠黨和人民以及正義的戰争性質,争取多打勝仗是應該的。”現在,他滿心想的隻是怎樣擔起千裡躍進大别山的戰略重任。他借用四川民間流傳的嘉州“鬼門關”的故事,來比喻南進任務的艱險:自古人們隻知三峽為川江的天險,我們四川人卻還知道天險外還有一個險關。它位于嘉州(即樂山)岷江下遊80公裡的地方。有兩道陡直的高山把江水夾起來,水流飛瀉直下,沖擊着岩石又打回來。船行到這裡,隻有瞄準向峽裡沖,稍一歪斜,就有船覆人亡的危險。在峽上面突出的山岩上,刻着“沖我來”三個大字,人稱此處為”鬼門關”。任何一個船夫,都必須通過它才算勝利通過岷江。“鬼門關”象專門與川江勇士挑戰的惡魔,每時每刻向過往的水手呼喊着:“沖我來!”勇敢者朝着它沖過去,平安無事。怯懦者稍一猶豫,調轉船頭的念頭尚未形成,就被激流旋渦吞沒了!現在,中國人民與大地主大資産階級的代表蔣介石的決鬥,已經到了成敗關頭。真象傳說的沖“鬼門關”一樣,隻準向前,不準退後,半點猶豫都不能有。

  
      7月23日,毛澤東的部署确定了:以劉鄧領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裡躍進大别山;華東野戰軍和陳謝集團配合向中原推進,共同實施戰略進攻的任務,并規定陳謝集團挺進豫西後歸劉鄧指揮。毛澤東充分考慮到南進後的困難,要求劉伯承、鄧小平:“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黃河以東,也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領大别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衆,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久戰疲憊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急需休整補充。魯西南戰役結束的當天,劉伯承、鄧小平緻電中央軍委:因南渡後連續作戰,損耗甚大,傷亡約1.3萬,炮彈消耗殆盡,新兵沒有來源,俘虜至少需20天教育争取方可補充,以補足傷亡;當前敵人現有17個旅,除整編第四十帥外,戰鬥力均不強,山東敵人又難西調,仍有内線殲敵之機會,故積極作南進準備立即休整半個月,第一步依托豫皖蘇,保持後方接濟。第二天,毛澤東電複。同意劉鄧全軍休整半個月和第一步依托豫皖蘇的計劃,兩個月後看情況,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發展,或直出大别山。

  
      但敵情很快發生了變化。蔣介石決心暫緩山東方向的進攻,改集大軍于魯西南,企圖與劉鄧大軍進行決戰。8月初,他從山東、洛陽、鄭州、西安等地連續抽調大批兵力,加上原在魯西南的部隊,拼湊成5個集團共30個旅,分5路向鄲城、巨野地區撲來。蔣介石想沿用過去“圍剿”紅軍的所謂“分進合擊”的老戰術,一舉把劉鄧大軍殲滅在黃河與隴海路之間,或逐回黃河以北。此舉不成,他還準備決堤開壩,用滔滔黃河水來淹劉鄧大軍。

  
      8月1日起,魯西南又是連日大雨,黃河猛漲。在金鄉縣趙家樓村的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的指揮部裡,劉伯承焦慮不安地注視着敵情和水情的變化。戎馬注熄,他仍不忘及時提高指揮員的戰術素養,利用作戰間隙校譯了蘇軍《合同戰術》一書,并撰寫了《重校前言》,在這個前言中,他預見到實行戰略進攻後将要面臨的大兵團作戰,提出了下決心的基儲進行主動的靈活的機動、協同動作與通信聯絡等三項重要的作戰原則,以指導部隊爾後的作戰行動。

  
      8月2日水情報告:黃河灤口水位由2米增至30.3米,每秒流量達2034立方米。同日的敵情報告:張塗集團整編第七、四十八師已由魯南車運抵達商丘、砀山地區;王敬久集團整編第三、五十八、八十五師和邱清泉第五軍進犯郓城;羅廣文第四兵團整編第三、四十師及騎兵第一旅迸犯新集,劉汝明集團整編第五十五、六十八師随後跟進。敵人擺出一副數路鉗擊的态勢。

  
      軍情緊急,水情逼人。劉伯承、鄧小平決心提前實施躍進,率領大軍直插大别山。

  
      就在這一天,劉伯承,鄧小平召集各縱隊和冀魯豫、豫皖蘇軍區負責人開會,讨論和部署南進行動。會議讨論階段的氣氛很熱烈。不少人主張在魯西南或豫皖蘇再打一個大仗,理由是依托根據地作戰有利條件很多,有人民群衆的支援,物資彈藥補充以及地形也都便利,加上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的5個縱隊已到達郓城、巨野地區,力量上更加強大。部隊雖經連續作戰,消耗較大,也很疲勞,但在連戰連捷的鼓舞下,士氣旺盛,求戰情緒很高。而且如能再給敵人一個大的打擊,殲敵越多,對戰略躍進就越有利,南下的包袱也就減輕了許多。

  
      劉伯承、鄧小平全神貫注地傾聽着大家的議論,臉上時而微笑,時而嚴肅,人們的不同認識牽動着他們的思緒。劉伯承間或拿起放大鏡,走到牆上的地圖跟前查看着什麼,思考中張開手掌,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圖上上下左右計量着。

  
      讨論完畢,劉伯承對大家講話。他說:我和小平同志一緻認為,躍進大别山,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我們的戰略任務,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把戰争引向蔣管區,徹底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有利于扭轉全國的戰略局勢,因此困難再大也要克服。當前敵集重點于魯西南和隴海路,企圖與我決戰。我們也曾考慮在魯西南再打一仗,再殲滅它幾萬人。但當前隴海路南至長江邊廣大地區,敵兵力薄弱,後方空虛,正是我躍進大别山的大好時機,所以要當機立斷,抓緊時間,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發揮戰略突然性的奇效。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黨中央要求我們一定要先敵進入大别山,先敵在大别山展開。他一口氣講述了提前躍進的道理,最後講到兩個“先敵”時,特别加重了語氣,表明了把躍進提前的關鍵所在。

  
      鄧小平接着講話,他說,毛澤東對我軍千裡躍進大别山估計了三個前途,一是付了代價站不住腳準備回來;二是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打遊擊;三是付了代價站穩了腳。我們要從最困難方面着想,堅決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争取最好的前途。當然我們馬上行動,會有很多困難,但在黨中央正确領導下,在全國各戰略區特别是陳粟、陳謝大軍的有力配合下,有廣大指戰員的艱苦奮鬥,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随後,劉伯承講了躍進大别山的部署。他說,為了保持行動的隐蔽突然,造成敵人的錯覺和不意,确定野戰軍主力分3路南進:以第一縱隊指揮中原獨立旅為西路,沿曹縣、甯陵、拓城、項城之線以西南進,直插豫南;以第三縱隊為東路,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之線以東南進,直插皖西,中原局、野戰軍指揮部和第二、六縱隊為中路,沿單縣、虞城、界首、臨泉之線以西南進。5000餘名地方幹部随各縱隊行進,以便于迅速開辟地方工作。

  
      會議要求大家從速完成南進的各項準備工作。

  
      8月6日,劉伯承、鄧小平在指揮部作戰室又召集了一個會議。司令部處、科幹部都參加了。張際春副政委、李達參謀長、郭天民副參謀長都出席了會議。

  
      會議一開始,劉伯承就說:今天咱們開會打破點常規,到會的人多點。

  
      過去,确定作戰計劃,雖然也征求部門工作人員的意見,但多半隻是少數有關領導同志。我們下一步的作戰,是戰略性的行動,需要充分發揚軍事民主,集思廣益,慎重對待,正确處理,所以開個範圍稍大的會議,以求處理得更好些。

  
      接着,由情報處參謀先彙報日内敵情和水情。

  
      然後,劉伯承又針對司令部工作人員的思想實際、工作特點,講了一些意見。他說:關于是否提前行動的利弊,大家已經細緻地考慮過了,現在是領導決心已下,要大家更集中地讨論各自的準備工作了。千裡躍進是無後方的行動,各種物質準備要抓緊做。說着,他走到地圖跟前,手持放大鏡,邊看邊向參謀人員詢問敵軍的新情況,最後,他着重叮咛說:“你們都是作參謀工作的,參謀參謀,就是要參與謀劃,要多謀善斷啊!

  
      當前就是要抓緊時間,想一切辦法,加強對當面敵情(包括黃河水位)的了解,掌握它的變化,要确切弄清隴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徐州、蚌埠段以西,平漢路鄭州、信陽段以東地區的地形、河流、交通、道路情況,把這些情況都在地圖上醒目地标志出來。越快越好!機不可失,時不我詩,我們要立即行動了!”

  
      司令部的機器開動了。他們把劉鄧的意圖,給中共中央的報告,給各縱隊的指示,用地圖、密碼、電文等手段分送出去。

  
      向中共中央的請示是:“我決心提前于8月7日全軍開始戰略躍進!”

  
      中共中央軍委于8月9日、10日連續複電劉伯承、鄧小平指出:“決心完全正确”“情況緊急不及請示時,一切由你們機斷處理。”

  
      劉鄧大軍提前躍進的戰略性行動就這樣确定下來了。

  
      第三節三出隴海路

  
      1947年8月6日,劉伯承、鄧小平下達了挺進大别山的預備命令。命令規定了3路開進的路線和目标。為着更利于主力隐蔽地突然實施躍進,又令第十一縱隊和冀魯豫軍區部隊,在魯西南地區積極開展攻勢活動,并到黃河渡口佯動,造成野戰軍主力渡河北返的聲勢假象,以迷惑吸引敵人繼續合圍;豫皖蘇軍區部隊破擊平漢路,斷敵交通,待主力跨過隴海路後,中原獨立旅即西越平漢路,直趨信陽以西,作出挺進桐柏山的姿态,以迷惑武漢、信陽方面的國民黨軍。

  
      在命令的後面着重寫明兩點:

  
      一、暫歸野戰軍指揮的華野外線兵團5個縱隊,于魯南、魯西地區,尋機殲敵,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進。

  
      二、為着迅速開展大别山根據地的開辟、重建工作,晉冀魯豫中央局所組織的南征工作團,随中路野戰軍直屬隊和第二、六縱隊行動。要充分發揮他們的戰鬥作用,并全力保證他們安全。

  
      接到命令後迅速準備,決定明天晚上開始行動。

  
      劉伯承一遍遍地校正了電報稿,然後才和鄧小平、李達一同簽署。

  
      當命令下達之後,劉伯承又來到作戰室。他嚴肅地對李達和作戰科的參謀說:“決心定了,部署有了,命令也下達了,你們作參謀工作的同志現在就應該研究我軍到達大别山以後的戰略展開問題。”他擦了擦熱氣朦胧了的眼鏡,又繼續說:“我進軍大别山,東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漢三鎮,威脅敵人長江防線,蔣介石當然不會罷休,還會糾集重兵,包圍、進攻我軍,企圖乘我立足未穩之際,各個擊破。因此,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戰略進軍本身的問題,還必須部署好到大别山的戰略展開。總的原則是既要分兵一部消滅分散的守敵,發動群衆,建立根據地;又要集中一定兵力,打中小型運動戰,粉碎敵人的進攻。”他越說越铿锵有力:“總之,我們不僅要考慮大别山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還應該考慮和研究奪取整個中原的步驟。”

  
      根據劉伯承的意圖,司令部制定的部隊戰略展開的部署是:以1個縱隊向合肥、蕪湖之線以西的皖西地區實施展開;以1個縱隊向信陽、武漢之線以東的豫東南、鄂東地區展開;另兩個縱隊主力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羅山地區,主要任務是掩護戰略展開,同時分遣一部分兵力,掃清大别山腹地數十縣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幫助地方幹部開展新區工作,建立根據地。

  
      聽着李達參謀長的部署彙報,劉伯承充滿信心地說:“好!請鄧政委過目一下,咱們就這麼幹!?性?鹇梗?顧浪?鄭俊?灰?頤羌峋龉岢溝持醒氲鬧甘荊?衙?蠖??濾枷牒途咛迩榭鼋裘芙岷希?榛钤擻茫?鴕歡?芄蝗〉檬だ???埂?隙ㄒ?烙谥洩?嗣裰?鄭   ?

  
      連陰雨仍然晝夜不停地下着。指揮部的院子裡又漲滿了水。劉伯承守候在廂房負責水情的參謀那兒,專心注視着展開的河圖,傾聽着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工程人員報告阿城至東明一段河堤的情況。

  
      刺向蔣介石心髒的利劍就要出鞘了!

  
      劉伯承周密的安排完全迷惑了敵人。8月6日,蔣介石判斷劉鄧大軍将由魯西南越隴海路“南竄”,下令部隊迅速南進追擊。在徐州指揮的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接到“黃河邊有共軍主力活動”的情報,判斷劉鄧大軍将渡河“北退”,下令部隊北進堵截。8日,顧祝同發現劉鄧大軍向南移動,下令部隊南返,蔣介石卻又判斷劉鄧大軍渡河北撤,下令部隊尾追。真是朝令夕變,弄得部屬們無所适從。

  
      出發前,己來不及同華野外線兵團領導面談,但是劉怕承同他們通了一次電話。

  
      “我們上馬了”。劉伯承說。

  
      “牌怎麼打法?”對方請示。

  
      “打一張鵝牌①。”劉伯承用密語作了簡明的回答。意思要他們以少數兵力尋機殲滅敵人,掩護劉鄧大軍南進的戰略行動。

  
      8月7日夜,正當坐鎮開封的蔣介石以30個旅,分路向魯西南合擊時,劉鄧大軍12萬人以破釜沉舟的決心,突然甩開敵人,開始了向大别山挺進的戰略性行動。

  
      從11日夜起,橫貫中原的大動脈隴海鐵路,第三次被劉鄧大軍的腳步聲震動了。連續3天,各路部隊大都沒有遇到敵人象樣的阻擊。偶然聽到幾聲凄厲的槍響,那是幾個被迫護路的國民黨軍士兵逃跑時虛放的。不願再受國民黨軍欺淩壓榨的鐵路員工,自動留下來,協助工兵破路,并為辎重部隊過路鋪設便道。一時火光觸天,拉大炮的卡車轟隆聲、大車輪子的咕嗜聲、步兵飛速的腳步聲,響徹了原野。

  
      劉伯承、鄧小平走在中原局和野戰軍指揮部所率的第二、六縱隊中間。

  
      13日晚,當月亮遲遲沖出雲層的時候,他倆在虞城古心王集附近,跨過了隴海路。

  
      天氣陰晴不定,有時小雨,有時又烈日當頂,暑氣蒸人。大軍人馬日夜浸泡在汗水、泥濘之中。有人開玩笑說:“當年唐僧西天取經過火焰山,也比不上咱們這陣兒。”部隊嚴格遵守群衆紀律,休息時不進村,盡可能吃幹糧、喝冷水就大蒜。即使被熟透的西瓜拌倒,也無人拾起來吃。偶而為救傷病員摘一個來,也要把應付的錢連同緻謝的短信,挂在無人的瓜棚裡。

  
      劉伯承、鄧小平多少次從因病掉隊的戰士身邊經過,總是把身邊極少的急救藥品、水或者自己頭上的草帽留給他們。

  
      14日,部隊按預定計劃在豫皖蘇解放區的大牛嶺、吳台廟、楊蔡園作一天的休息。

  
      就在這天,部隊突然改善了生活,指戰員們從經驗出發,還以為是休息的安排,不料頓頓餐餐都有提高。很快,大家都知道了緣由,原來是劉伯承、鄧小平的建議:給遠征的指戰員增加糧食和菜金。

  
      劉伯承十分關心野戰軍直屬隊的行動,他擔心他們在艱苦的長距離行軍中能否跟上大部隊。

  
      當他得知野戰軍政治部及其所屬的各部門都安全到達宿營地,并聽到各路大軍中政治機關于部大都随連隊行動,在艱苦的行軍中創造性地發明了形式多樣的宣傳、鼓動工作時,連連稱贊。并一一詢問中原局、南下工作團、衛生隊、文工團、新華社野戰記者團的情況。

  
      24小時的休息過去了。戰士晾曬的衣服還沒幹,劉伯承、鄧小平又下達了新的緊急命令:“16日上午11時半,向黃泛區開進,行程180裡。”

  
      ①牌九中的一張牌,一邊一點,一邊三點。

  
      又是一個暑日黎明。陽光從窗戶裡射進來,劉伯承照例先聽取參謀對天氣、敵情的彙報。參謀報告說:預報今天是個大晴天。敵人仍未判明我們的行動目标,黃泛區内未發現敵人,沙河方面敵保安團隊有控制船隻模樣。接着,他細緻詢問向黃泛區進軍命令發布後,部隊情緒如何?有人回答說:部隊情緒很高。還有不少人說:“黃河都過了,還在乎這些水溝水坑?隻要天上的‘小紅頭①’、‘黑寡婦②’不來下蛋,呼呼啦啦不就趟過去了嗎?”

  
      “這是危險的情緒!它決不是一坑黃水,而是一隻張着血口的老虎。??現在我們要從虎口中沖過去!”劉伯承聲色嚴肅地說。

  
      ①國民黨軍的偵察戰鬥機。

  
      ②國民黨軍的轟炸機。

  
      第四節第二個“草地”

  
      劉鄧大軍已經穿越了隴海路,深入國民黨軍戰略縱深200多裡,在陰雨、溽暑中渡過了整整5個晝夜。但蔣介石卻仍然認定他們是“向南逃竄”。因此,僅以整編第四十六師一部自蚌埠西進太和,糾合地方團隊在沙河布防。

  
      而以主力羅廣文兵團和張塗兵團的12個旅編為第一梯隊,王敬久集團的18個旅為第二梯隊,分路南追;并以整編第五十二、五十六、十五、二○六師各1個旅在平漢路側擊,妄圖把劉鄧大軍一舉殲滅在黃泛區。

  
      對于敵人的錯誤判斷和兵力部署,劉伯承、鄧小平同樣是十分重視并認真對待的。因為十幾萬人馬,要突破四五十裡布滿泥水的天然障礙,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17日,各路部隊以日行至少80裡的速度,先後進入黃泛區。野戰軍指揮部所在的中路縱隊離開古心王集,冒着烈日向南挺進,到周堂口一路還可以通車,過渦河也沒費力氣,但到了鄲城集進入黃泛區的邊沿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兒,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汪洋。要不是尚有一些民房的屋脊和樹木的頂梢露出水面,誰也不會想到這裡原來是一片沃野和居民地。

  
      劉伯承、鄧小平一面命令部隊設法通過黃泛區,一面指示各級指揮員,抓緊時間向戰士再次介紹黃泛區形成的曆史,使大家不要忘記蔣介石在鄭州花園口掘開黃河大堤,毀了32萬人民生命的罪惡。

  
      步兵、騎兵、炮兵、辎重、擔架、大車一齊下水了,象潮汐過後趕海的人群一樣擁擠、熱鬧。有的地方,明明看着水已幹涸,但一腳下去,卻是稀爛的膠泥。前腳起後腳陷,使勁愈大,陷得愈深,甚至拔不出來。馬匹的馱鞍早就卸下了,各種炮也都盡可能地拆散,扛着涉渡。馬匹吼叫着,越掙紮,越下沉。炮車輪越旋轉,越往下鑽。無法隐蔽和僞裝的目标,被敵人的“小紅頭”和“黑寡婦”輪番掃射轟炸。戰士們用步槍、機槍仰射。這古今中外戰争史上罕見的場面,使參加過萬裡長征的老紅軍,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第二個草地”。

  
      劉伯承、鄧小平命令部隊盡量隐蔽,徹底輕裝。學習當地群衆的經驗,利用木闆、幹草,甚至破棉被,把陷在泥裡的人馬救出來。熟悉黃泛區地形的老鄉,主動設置路标,鋪墊什物,幫助部隊盡快通過。

  
      當劉伯承發現後勤的大車超出了規定的數目,特别是看見有的車上竟裝着太行山的小米、山西的陳醋、山東的大蔥,他的臉色很少見地沉下來,對車隊領導說:“我的好同志們!咱們一再宣誓要破釜沉舟打天下,要舍得甩掉壇壇罐罐,乃至準備随時犧牲自己的生命。要節省民力,讓他們的力量更有效地用于革命戰争。這些雞毛蒜皮值得裝上大車嗎?紅軍北上抗日,是吃皮帶、草根、樹皮過來的。哪個幹部到大别山吃這些東西,不臉紅嗎?”

  
      沒待他說完,管理人員齊聲檢讨說:

  
      “是我們錯了??”K立即分咐重新調配,把大車盡量放回。

  
      大軍繼續前進。劉伯承、鄧小平也夾在滿身沾着泥漿的人們中間,吃力地走着。劉伯承邊走邊觀察,發現榴彈炮渡泛區确實困難,就命令炮兵指揮員将它隐藏起來或者炸毀。炮手們一面執行命令,一面卻抱着這些用生命換來的武器,不忍釋手,有的竟放聲痛哭。

  
      18日夜,部隊通過了黃泛區,急行軍30多裡,直奔沙河。豫皖蘇軍區部隊已預先搭好了浮橋,指揮部得以順利通過,天明到達安徽沈丘縣賈寨。

  
      部隊都抓緊時間休息了,人馬都疲倦得象一攤泥。劉伯承還是沒有休息,在李達陪同下四下走動着,憐恤地看着酣睡的戰士,同時吩咐:“得趕緊布置防空警戒。”

  
      軍政處長楊國宇正要請示下一步行動,劉伯承吩咐說:“後勤人員還沒有過河。河水猛漲無法架浮橋,船少,又不斷被敵機炸毀,我們要争取時間搶渡。你協助參謀長立即乘吉普車到沙河渡口,動員船夫,用最有效的辦法,快速渡河!耽誤一分鐘,就是對人民犯罪!”

  
      由于加強了組織和指揮,後勤部門的渡河行動變得有條不紊。部隊分兩個渡口渡河,一個渡人員,一個渡車輛,有經驗的馭手牽着牲口徒涉,很快順利地渡過了沙河。

  
      直到這時候,蔣介石才如夢初醒,發覺劉鄧所部并不是“向南流竄”,而是有目的地挺進大别山,威脅他的戰略後方。本來他已派出幾十部電台在隴海路以南偵聽劉鄧部隊的電台訊号,以判明劉鄧部隊的去向。劉伯承早已料到這一着,命令所有部隊一律停止使用電台。因此,蔣介石對劉伯承的行動始終不明底細。

  
      過沙河後,劉伯承、鄧小平立即指示各縱隊領導作以下部署:一、敵己判明我到大别山,正部署堵擊中。王敬久率第三師、五十八師,17日由砀山經夏邑向毫州前進。羅廣文率第十師、二○六師似沿平漢路運動。16日,柘城北之遠襄集到敵百餘,可能是桂系。吳紹周之第八十五師、五十七師仍在單縣地區。第五軍仍在郓城地區。劉汝明仍在菏、鄄地區。敵人兵力分散,我軍務于19日渡河完畢,以争取先機。

  
      二、過河後部署如下:

  
      (一)第一縱隊占領商水,主力集結商水以東、以西,休息二、三天,派1先頭旅,占領上蔡。第二步,主力占領汝南,派1個旅占領正陽,爾後該旅即在上蔡、汝南、正陽之線待機。但應以騎兵團和張才千旅,進至平漢線,由北向南破路。同時,由上蔡之旅1個營附電台,留置商水,向北遊偵警戒。如能更早點占領汝南、正陽,更為有利。

  
      (二)第六縱隊占領項城,休息兩天,以先頭旅控制洪河,爾後留置1個旅在新蔡及其以南。派1個營附電台,留沈丘東西地區,遊偵警戒。主力南進,占領演川、光山、商城3城侍機。

  
      (三)第三縱隊在颍州(阜陽)以西地區,休息兩天,以先頭旅控制三河尖東西地區,爾後除留置1個營附電台,在三河尖遊偵警戒外,全部自擇道路,或經霍丘、硯蠻,迅速占領六安、霍山、立煌①3城。

  
      (四)本部在第二、六縱隊之間行進。

  
      勝利渡過沙河之後,劉伯承、鄧小平向全軍指戰員正式宣布了躍進大别山的任務。為了快速前進,戰勝敵人的追堵,劉伯承、鄧小平命令各部隊再次實行輕裝,埋藏和炸毀一些笨重武器和車輛。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勝利”的響亮口号。

  
      部隊鬥志昂揚,前進的速度更快了。8月19日,劉伯承、鄧小平率指揮部從新蔡縣楊埠渡過洪河。于是,渦河、黃泛區、沙河、洪河都被劉鄧大軍①即金寨縣。1932年國民黨占領鄂豫皖根據地後,蔣介石以具将領衛立煌的名字命名。

  
      遠遠抛在後面,反而變成了國民黨軍追兵的障礙。

  
      第五節狹路相逢勇者勝

  
      劉鄧大軍3路前進。8月23日,東路第三縱隊到達淮河北岸;西路第一縱隊到達汝南城附近汝河北岸;中路第二縱隊主力在新蔡東南渡過了洪河,劉伯承、鄧小平率野戰軍指揮部随第六縱隊抵達汝河北岸黃劉營附近。

  
      經過偵察,南岸汝南埠駐有國民黨的地方保安部隊,河内船隻,已被搜砸一空。擔任先遣任務的第六縱隊第十八旅,牢記他們的任務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為後續部隊掃清障礙,開辟進軍道路。他們一刻也不遲疑,立即分頭尋找船隻,搜集渡河器材。

  
      24日上午,汝河上空出現了國民黨軍的“紅頭”飛機,在先遣部隊的頭上盤旋低飛。12時左右,汝河南岸西邊的公路上,突然煙塵滾滾,人喊馬嘶。

  
      黑壓壓的隊伍沿公路由西向油坊店、汝南埠一帶運動。眼看着國民黨軍在河對岸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正面布防,形成對峙狀态。有經驗的指揮員感到情況嚴重了。

  
      汝河岸邊出現的敵情,劉伯承是早有預料的。他已獲悉:在劉鄧大軍南下之後,蔣介石一怒之下,撤銷了陳誠的參謀總長職務,降為東北行政長官,怒斥追擊劉鄧軍的國民黨軍:“追兵遲出早歸,形似旅次行軍”,哀歎“似此何以挽救黨國于危亡?”并嚴令加緊追擊,部署堵截。蔣介石本人則自兼參謀總長,飛至前線上空督戰。

  
      天剛落黑,劉伯承、鄧小平等已經趕到汝河邊。河對岸10幾公裡的地方,滿天通紅,一片火光,這是敵人在村莊裡放的火。

  
      劉伯承、鄧小平迅速進入離渡口100多米處的小草房裡,第六縱隊政委杜義德、副司令員韋傑,第十六旅旅長尤太忠,第十八旅旅長肖永銀也先後跟進來。大家都還未坐下,劉伯承就嚴肅地問:“你們了解情況嗎?”

  
      “報告司令員、政委:12點鐘以後,敵整編第八十五師吳紹周部進入了油坊店、汝南埠一線,擋住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我第五十二團占領了河南岸大雷崗,工兵架起了浮橋。現在敵人正集中火力轟擊北岸,封鎖浮橋。我旅其他各團已集結河北岸待命。”先頭旅肖永銀旅長回答。

  
      李達參謀長把地圖在桌子上鋪開,報告最新情況:“我過沙河後,敵人發現了我們的戰略意圖,開始派部隊向我追擊,企圖攔住我軍主力,在洪河、汝河之間進行決戰,以打亂我進軍大别山的戰略計劃。現在敵整編第八十五師和第十五師1個旅,約3萬人,已趕到汝河南岸,後面追擊我們的羅廣文兵團整編第五十八、四十八等3個師,已離我們隻有50裡路了。”

  
      屋裡的人們全都集中注意力看着地圖,隻在參謀長的話被近處爆炸的炮彈聲打斷時,有人才拉正了門窗上的市簾,挑亮了油燈,大家準備接受劉伯承和鄧小平的命令。

  
      一直凝神靜聽的劉伯承,微微擡起了頭,用他分外沉着、安祥的眼光巡視着每一張焦急的面孔,他開了口:“同志們!情況确實是嚴重的,我們已經聽到追擊我們的敵人的炮聲了!

  
      如果讓後面敵人趕到,把我們夾在中間,不但影響戰略躍進,而且還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說到這裡,他的聲調變了,堅毅有力、如金石墜地:“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他用拳頭撞擊着桌面,更高聲地重複着:“狹路相逢勇者勝啊!同志們,明白吧?從現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敵人的飛機大炮,我們要以進攻的手段對付進攻的敵人,從敵人的陣地上打開一條血路沖過去!隻要我們堅決勇敢,不怕犧牲,就一定能打過去。這次戰鬥考驗着我們每一個共産黨員,看你這黨員夠不夠份量!野司要從這裡渡河!”

  
      鄧小平接着說:“情況就是這樣,千鈞一發啊!現在除了堅決打過去以外,沒有别的出路。橋斷了,再修!敵人不讓路,就打!今天過不去汝河,後面敵人明天就趕到了。我們決不給敵人以時間!過不去就得分散打遊擊,或者轉回去,這就是說我們完不成黨中央和毛主席賦予的戰略任務!在最緊急的關頭,正是考驗我們共産黨和革命軍人的時候,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和犧牲,堅決打過去!”

  
      人們的心在劇烈跳動,血已沸騰,腦子裡索回着司令員、政委的命令:“狹路相逢勇者勝!”“堅決殺出一條血路,打過汝河去!”“看你這共産黨員夠不夠份量!”

  
      劉伯承又打破緊張、沉默的氣氛說:“時間不多了,咱們馬上行動,強渡!五十二團的勇土們,已經勇敢、機動地冒着敵人炮擊和轟炸,強渡到汝河南岸從敵人手中奪取了第一個橋頭堡大雷崗。這是對敵人防守的南岸楔進了第一個楔子!十八旅工兵連又冒着重重封鎖,積極搜索船隻架設浮橋,這都好得很!命令部隊,保護好浮橋,我們要從上面殺過去!”

  
      “河南岸有五十二團防守,橋頭上有兩個戰鬥力很強的工兵連,敵人一再炮擊、轟炸,他們一再修複。橋,決不會丢失!”肖永銀旅長的話剛說完,工兵連派通信員來報告:“剛才的槍聲,是敵人第四次搶橋,約有一個連的兵力,已被擊退。”

  
      “隻要橋在我們手中就好辦!”劉伯承自語般地說着,又讓李達把地圖鋪在地上,蹲下來,将放大鏡罩在左服上。周圍的人也都蹲下來,注視着劉伯承手指的移動。他又重複一次說:“十八旅從中間殺出一條路,抗住兩邊敵人,作為野司、縱直的前衛,奮力攻擊前進!十六旅接替五十二團防務,固守大、小雷崗,保護浮橋,保護大軍安全渡河!十六旅繼續在左翼遲滞敵軍西援。立即執行!”

  
      一顆炮彈在近處爆炸,彈片震落的塵土撒滿了地圖。有人撲向劉伯承、鄧小平,去掩護他倆;有人勸他們還是離開,隐蔽些好。他們卻分外鎮靜,劉伯承用手将地圖上的塵土拂掉,并且催促大家說:“不要管我們,快執行任務,打你們的仗去!”幾位旅長跑步回到部隊傳達了劉伯承、鄧小平的命令。“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壯語,象電流一樣傳到了每一個指戰員的心裡。

  
      接着,劉伯承和鄧小平也從浮橋上跑步來到汝河南岸,進入了肖永銀給他們安排的指揮部――姚官屯。這兒雖然離敵人更近了,但和自己的戰士也更近了。

  
      劉伯承、鄧小平立即派人送命令給北岸的張際春。命令說:“明天不管飛機如何轟炸,大炮、機槍如何封鎖,均應堅決強渡!”并囑部隊要再次輕裝,把所有機密文件燒掉,不給敵人留下片紙隻字。

  
      “劉鄧首長已在我們身邊,他們要和我們一同打過汝河去!”大家互相傳送着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

  
      這時候,縱隊領導到了旅指揮所;旅、團長到最前面去指揮營、連;戰士們争當開路先鋒。

  
      第五十二、五十三團做前衛,并肩從大雷崗向南攻擊前進。第五十四團為第二梯隊緊跟,各連均以4路縱隊前進,步槍上刺刀,揭開手榴彈蓋,不管遇見任何頑抗的敵人,都立即消滅。

  
      整整一夜的拼殺,部隊浴血向前,勝利的捷報一個接一個報到野戰軍指揮部。

  
      通道打開了,血路殺出來了!汝河南岸橫寬六、七裡的地區,已看不到敵人的蹤影。為着使數萬大軍安全通過,先頭旅更加警惕地布置兵力,準備打退兩邊敵人的反撲,用生命守衛着每一寸已經占領的陣地。

  
      天漸破曉,野戰軍指揮部和中原局、南下工作團都過河來了。肖永銀帶1個營掩護劉伯承、鄧小平離開指揮部繼續向南挺進。他們沒有騎馬,同大家一起輕快地步行。他們的身後,是浩浩蕩蕩的大軍奔馳南下。他們的行動,證明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六節探水涉淮河

  
      在強渡汝河的戰鬥尚未全部結束時,劉伯承就看好了躍進征途上的最後一着棋――搶渡淮河。

  
      8月25日下午2時左右,劉伯承、鄧小平風塵仆仆地趕到預先給部隊指定的集合點息縣彭店。天空飄着毛毛雨。在村口,劉伯承見到了肖永銀旅長。

  
      他笑着問:

  
      “肖永銀同志,你的指揮所在哪裡呀?”

  
      “在野外。”肖永銀回答。

  
      劉伯承還是笑着說:

  
      “找個房子吧,天還落雨啊!”

  
      “敵人情況還沒摸清,又急着布置警戒,還沒有顧到找房子。”肖永銀懇切地彙報。

  
      劉伯承又問:

  
      “今晚你去打息縣怎麼樣?”

  
      “沒問題,堅決執行命令。”肖永銀立正作答。

  
      正在這時,第十八旅司令部的作戰參謀未接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先到一個老鄉家裡去休息。

  
      劉伯承、鄧小平一進屋,看見第六縱隊和各旅的領導幹部都在,用十分滿意的口氣表揚汝河戰鬥“打得好”。接着,劉伯承感歎着說:“我們這次能突出敵人的重圍,主要靠我們向敵人采取了堅決的進攻,迫使進攻的敵人變成防禦,主動變成被動。打仗就是這樣,在關鍵時候隻有勇猛才能戰勝敵人。”稍停,他又下達了命令:“同志們,我曉得部隊是疲勞的。可是,勝利隻能在戰勝疲勞之後才能得到!敵人希望疲勞捆住我們手腳。因此,我們一秒鐘都不能停步,必須立即出發,向淮河進軍。明天拂曉前要攻下息縣,奪下淮河渡口,奪下咱們戰略躍進途中的最後一個關口!”聽的人都激動得屏住了呼吸。劉伯承又重複他常講的話:“打仗就是這樣,要抓關鍵。在關鍵性的地方要勇、要猛,才能戰勝敵人。敵人想把我們消滅在汝河岸邊,但是在我們的勇士面前,他們的企圖完全被粉碎了!現在,敵人肯定是要在汝、淮之間挫我躍進的鋒芒。

  
      想使我們功虧一篑,這又是一關啊!大家還是要牢記,決不和敵人糾纏,戀戰就正中敵人之計,隻能搶先渡過淮河!”

  
      當晚,野戰軍指揮部和第六縱隊進到淮河北岸息縣、臨河一線。鄧小平提出由他指揮阻擊尾追之敵,李達參謀長指揮渡河,劉伯承和張際春副政委先行渡河,指揮進入大别山的部隊。大家一緻同意他的意見。劉伯承說:“政治委員說了就是決定,立即執行。”于是,李達親率第十八旅趕到淮河渡口。

  
      這兒本來可以徒涉,不料,當部隊到達時,上遊卻突然漲水。渡口上的船隻,也多被敵人破壞,隻剩下10來隻小木船。敵情十分緊急,據可靠的情報:敵整編第四十八師、第七師、第五十八師、第十師、第三師、第六十五帥、第五十二師、騎兵第一旅等,已經緊追而來,其中整編第六十五師已接近劉鄧野戰軍中路縱隊,其先頭部隊已到彭店,和後衛部隊接上了火,離淮河渡口隻有30多裡了。

  
      擔任先頭的第十八旅,奉命必須在26日12時之前渡完。

  
      旅指揮員分頭在渡口指揮監督10幾隻木般進行搶渡。但依眼前的實際情況,今明兩日渡完1個旅也是困難的,怎麼辦呢?屋漏偏遇連陰雨,船破又遭頂頭風。淮河上忽地巨風突起,小船在風浪中打旋。困難增加了,擺渡的速度減慢了。李達參謀長鎮定地指揮着部隊搶渡。先頭旅的領導一面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按計劃讓部隊上船,一面和參謀長核計着當夜完成任務的實際困難。這些,劉伯承全都看到了眼裡。他比所有的人想得更多,他讓旅政委李震留在渡口加緊指揮搶渡,帶着李達和肖永銀回到他的臨時指揮所去,商讨加速渡河的緊急措施。小屋塞得滿滿的,近40攝氏度的高溫使人幾乎窒息。在一陣沉默後,劉伯承向肖永銀發問了:“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嗎?”

  
      “河水很深,不能徒涉。”肖永銀根據實地了解的情況,作了肯定的回答。

  
      “到處都一樣,都不能徒涉嗎?”劉伯承又認真地追問着。“淮河忽漲忽落,現在漲得很深。河邊老百姓說,從來沒人敢在這樣的季節涉水。”肖永銀作了進一步的回答。

  
      劉伯承繼續細心周密地向肖永銀等提出一系列問題:“你們是不是親自偵察過?試過徒涉?親自找向導查了沒有?找過幾個老鄉?他們怎麼說的?能架橋嗎?”

  
      肖永銀等旅的領導雖一一回答了他的所有提問,但他心裡仍然覺得不夠踏實,決定要先和野戰軍指揮部的人員渡過一部分去。

  
      說着,劉怕承拄着一根長過身高的竹竿,帶着兩個手提馬燈的警衛員來到了渡口。他不要人攙扶,登上了一隻小舢闆。小船頂風破浪向南劃去。岸邊的同志都向劉伯承投以敬仰、關懷的目光,默祝他安然、快速地抵達南岸。

  
      已經是天将黎明的時刻,下弦月的微光緊緊跟着他的小船,北岸的人們一直看着他高大的身影在船邊擺動。忽然,從河心傳來了熟悉的呼喚聲:“能架橋呀!我試了許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

  
      這時岸邊的指戰員才明白,劉伯承原來是在親自測量水的深度。小舢闆經過水淺之處,他還讓警衛員插上了标杆。

  
      “告訴李參謀長,叫他堅決架橋!”劉伯承的命令繼續傳到北岸。他怕呼喊聽不清楚,又派人送來了親筆書寫的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緩,速告李參謀長可以架橋!”

  
      李達在北岸正按劉伯承的命令布置架橋,忽然,劉伯承又派人送來了信:“我親眼看見上遊有人牽馬過河,證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轉告李參謀長,不要架橋了,叫部隊迅速徒涉!”

  
      李達下達了部隊徒涉的命令。好多路縱隊,成千上萬的人馬,浩浩蕩蕩地從淮河上徒涉過去了。8月27日,劉鄧大軍終于戰勝了南征途中最後一個險關,進入了大别山區。人民解放戰争的車輪,已經不可逆轉地開到蔣介石統治區來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