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劉伯承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劉伯承傳 > 第十一章針鋒相對

第十一章針鋒相對

書籍名:《劉伯承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第一節上黨雄風

  
      1945年8月25日,太行山腹地黎城縣長甯村外。一架美制運輸機帶着巨大的轟響降落在這裡的臨時機場上。從飛機裡緩步走出了面帶笑容的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和政治委員鄧小平。跟他們同機到達的,有副司令員滕代遠、副政治委員薄一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張際眷,以及他們的部屬陳赓、陳錫聯、陳再道、王近山等,還有準備轉道奔赴其他戰略區的負責人陳毅、林彪、肖勁光等,總共21人。

  
      劉伯承、鄧小平采取不尋常的方式從延安急返太行,為的是組織指揮即将進行的上黨戰役。

  
      抗日戰争的烽火剛剛停熄,國民黨、蔣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向人民搶奪勝利果實。他們以同中共進行和平談判為掩護,從大後方西南、西北調動大軍,向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陸續開進。對華北,他們指使第一戰區胡宗南,第十一戰區孫連仲,第十二戰區傅作義和第十戰區李品仙等部,分别沿同蒲路及正太路、平漢路、平綏路和津浦路4個方向逼進。企圖奪取華北各大城市、鐵路幹線和戰略要點,進而占據東北,并以此迫使中共在即将舉行的重慶談判中作出更大讓步。與此相策應,第二戰區閻錫山部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率4個師及一個挺進縱隊(相當于師)陸續侵入了晉冀魯豫根據地的腹地長治地區(古稱上黨郡),占據了長治及其周圍的襄垣、屯留、長子、潞城、壺關等6城。企圖以此為插入晉冀魯豫根據地的一個楔子,爾後把晉冀魯豫軍區主力逼到山區予以消滅。

  
      中共中央及時識破了國民黨、蔣介石的陰謀。在準備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提出了堅決反對内戰和切實做好相應準備的方針。根據這個方針,中共中央軍委和晉冀魯豫軍區決定組織上黨戰役,消滅入侵長治地區的閻錫山部隊。戰情緊急,一切都在快節奏中進行着。下了飛機,劉伯承、鄧小平徑直趕回赤岸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駐地。見到闊别兩年的村莊、院落和熟悉的人們,劉伯承心裡不免湧起一種親切和喜悅的感覺。可一想到肩負的重任,他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急奔作戰室。參謀們圍攏過來,向他簡要彙報了長治地區的敵我态勢。閻部史澤波以軍部率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師主力及暫編第三十八師一部守備長治,兵力約萬餘人;以挺進縱隊一部結合部分保安部隊守備長子、屯留,兵力分别約為2000餘和1000餘,襄垣、潞城、壺關則以保安部隊守備,兵力都在千人以下。太行、太嶽、冀南各軍區一面攻擊當面之敵,一面集結主力準備參加上黨作戰。

  
      聽完彙報,劉伯承要通了李達參謀長的電話。李達正在武鄉段村指揮攻打日僞據點。劉伯承要他繼續指揮部隊攻下襄垣,在北面打開一個缺口,并就地集結太行軍區部隊主力,以便會合太嶽、冀南軍區部隊進行上黨作戰。

  
      第三天,劉伯承、鄧小平召開會議,部署上黨作戰。鄧小平說,根本問題是抗戰勝利果實落到誰手裡的問題。蔣介石、閻錫山伸手來搶,決不能讓他們搶走。劉伯承說,國民黨軍隊沿鐵路四路開進,四個爪子伸開向我們撲來了。人家的足球向我們華北解放區的大門踢過來了,我們要守住大門,保衛華北解放區,掩護東北部隊作戰略展開。本戰略區的主要任務是粉碎國民黨軍隊在平漢、同蒲兩個方向上的進攻。但敵人入侵上黨,我們如芒在背,背上有一把刀子,背脊就發涼嘛。如不迅速殲滅上黨之敵,待國民黨軍主力南來時,我們将腹背受敵。說着,他手指陳赓、陳錫聯、陳再道:你們“三陳”都在這裡,這就是本次戰役的基本力量。鄧小平接着說,你們馬上回到部隊進行戰鬥動員。上黨戰役的決心就此定下。

  
      29日,劉伯承與鄧小平、滕代遠、張際春緻電中共中央軍委,報告上黨戰役的決心與部署:閻軍1.6萬人,深入上黨,非集結重兵予以消滅不可。

  
      已令太行主力、陳赓部及冀南的8000人共約2.8萬人進行上黨戰役,堅決消滅該敵。

  
      為了保障戰役成功和阻扼國民黨軍沿平漢路、同蒲路北犯,他們同時令冀魯豫軍區主力由隴海路轉向平漢路,肅清新鄉以北的僞軍,控制一段鐵路;太嶽軍區沿同蒲路的部隊加緊破路,為太嶽軍區下一步轉用主力于該方向作準備;太行軍區一部配合晉察冀軍區部隊破擊正太路,另一部協同大嶽軍區部隊控制道清路,掃清沿線僞軍。

  
      上黨戰役是晉冀魯豫軍區部隊處于戰略轉變關頭的第一個大戰役。由于作戰對象和作戰任務的變化,劉伯承面對的不再是分散守備和集中“掃蕩”的日僞軍,而是大規模進犯的蔣介石、閻錫山的軍隊;也不能再采用分散的遊擊戰的作戰形式,而必須轉換成集中的運動戰的作戰形式。這種以作戰形式的轉變為主要内容的軍事戰略轉變,又一次擺在了他的面前。他十分清楚地知道,隻有順利實現這個戰略轉變,才能有把握地取得上黨戰役的勝利;反過來說,上黨戰役的勝利實施,也就是戰略轉變的順利完成。因此,他是把上黨戰役的計劃、部署同實現軍事戰略轉變結合起來進行的。

  
      首先是擴充部隊,編組野戰軍。還在延安時,劉伯承就接連電示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各軍區,要求他們迅速擴充兵力,立即加以集中,組建野戰兵團。到達赤岸司令部的當天,他又發出指示:“當前最急迫的任務是快集中分散作戰的部隊。要看誰集中得快,集中起來了,形成拳頭了就是勝利。”根據他的指示,各軍區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采取邊打、邊建、邊練的辦法,快速編組成太行、太嶽、冀南3個野戰縱隊,保證了上黨戰役力量上的需要。

  
      部隊兵員的擴充,采取了個人直接動員和民兵集體動員等多種方式。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太行區的兵員擴充2.5萬,太嶽區擴充1萬。村、區、縣各級武裝逐級上升,有的改個番号就成了正規部隊。經曆了八年抗戰的根據地人民是有覺悟的。太行區武鄉縣一位60多歲的老漢,聽了幹部的擴兵宣傳,當即表示要讓他的獨生子報名參軍,說:“這還有啥說的,老劉、老鄧捎來話,要兵,總是遇到大事了。要一百,不能給九十九個半。”那種在抗戰初期父送子、妻送郎當八路的熱烈情景再一次在晉冀魯豫根據地重現。劉伯承後來回憶起這些動人的場景,充滿感情地說:“幾萬遊擊武裝還穿着五顔六色的便服就集合起來開上前線去了,成千上萬的民兵排成整齊的行列參加了戰勤工作,連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小學生也和着大人一起修路送糧,救護傷員。”

  
      得到人民群衆真心實意擁護和支持的戰争是必然要勝利的。

  
      再就是政治動員和應急訓練。苦戰苦熬了8個年頭的根據地軍民,十分珍惜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成果,不少人盼着過和平生活。在一些幹部中,因為有打敗日軍的經驗,存在着蔣閻軍總比日本軍好打的輕敵情緒。劉伯承有針對性地作政治動員和部署訓練。在司令部,他親自召集直屬機關于部大會,講述上黨戰役的戰略意義。他指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是兩個命運、兩種前途的新的生死搏鬥。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要建立一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國民黨、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卻要恢複獨裁、專制的舊中國的統治。由于他們的力量還沒有調整好,所以蔣介石玩弄反革命的兩手:一手是向我們發動軍事進攻。在晉冀魯豫,一面讓閻錫山搶占我們的上黨6城,一面又叫孫連仲、胡宗南打通平漢路和同蒲路,妄想席卷華北抗戰的勝利果實,南北夾擊,驅逐晉冀魯豫部隊。另一手是假意邀請毛澤東主席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我們黨和毛主席已經識破了蔣介石的陰謀,決心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反革命的兩手。針鋒相對,寸土必争。立足于打,不放棄有利條件的談判。現在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等已赴重慶去跟國民黨、蔣介石談判,為的是表明我們的和平誠意,我們還準備作一些必要的讓步和妥協。

  
      但我們決不能對談判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上黨這一仗非打不可,而且必須打好。我們在這裡打得越好,對毛主席在重慶的談判就越有利。

  
      訓練特别是戰術訓練,劉伯承花費了更多的精力。晉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多年來全部分遣,進行遊擊戰争。馬上集結起來,進行大規模運動戰,是有困難的。人員不充實,裝備不足,每團不過千人,全軍區僅有山炮6門,僅半數的團有迫擊炮2至4門,重機槍3至4挺。新戰士多數使用大刀長矛。

  
      彈藥奇缺,每人隻有幾發子彈。統一指揮、戰鬥作風也有不少問題。9月1日,李達指揮太行軍區部隊解放了襄垣城。劉伯承立即抓住這一戰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随即主持起草了《晉冀魯豫軍區關于上黨戰役中某些戰術問題的指示》。這個指示,準确地分析了閻錫山軍的作戰特點,“長于防禦,構築品字形的據點碉堡,控制強大的預備隊,實行反突擊”,“配置有外圍據點,形成犄角之勢”;野戰(運動戰)中,“采取三隻老虎爪子的戰術(正面鉗制左包右抄)”。為此,劉伯承指出:必須采用連續的城市戰鬥(村落戰)和若幹野外的運動戰才能達成戰役的勝利。前者“是一種精細而不痛快的技巧戰鬥,決不能粗枝大葉用密集隊伍一沖了事”;後者又“是有組織而機動的戰鬥,應以全部精力組織戰鬥,勇敢的實施之。”

  
      為了使各級指揮員切實掌握戰術要領,劉伯承不厭其煩地規定了“城市戰鬥的戰術指導”和“野戰(運動戰)的戰術指導”,對攻城戰鬥的準備、接城運動、登城戰鬥、破城後的街市戰鬥等,對野戰(運動戰)中的誘敵、設伏、圍攻方法以及追擊、截擊、阻擊等,一一作了詳盡而具體的說明。

  
      這個戰術指示于9月5日發到部隊,引起了各級指揮員的強烈反響。有的指揮員高興地說:“不要嫌對高級指揮員在戰術上規定得這麼細,我們有了這些,戰鬥前心裡就踏實。”

  
      劉伯承還深入各部隊進行具體的檢查指導。9月4日,他來到太行軍區第十四團。這是原第三八五旅的一個主力團,在抗戰中立下了諸多戰功。這個團的武器裝備算是較好的,戰士們手裡好歹都有支槍,但子彈嚴重不足。

  
      劉伯承看到有的戰士隻有兩三發子彈,便問他們有沒有信心打好這一仗。戰士們齊聲回答:“有!刺刀和手榴彈都是極有效的武器。”劉伯承滿意地笑了。他從來認為作戰制勝的主觀因素,一靠士氣二靠打法。如今二者兼備,怎麼不使他感到由衷地高興呢!

  
      9月7日,劉伯承與鄧小平下達了《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一号命令》。

  
      9月10日,上黨戰役正式發起。劉伯承與鄧小平把指揮所設到屯留與潞城之間的故縣鎮,以便靠前指揮,在充分估量敵我态勢、兵力對比、戰術優劣和戰場條件等基礎上,劉伯承與鄧小平決定采取首先逐個奪取長治外圍各城,吸引長治敵人主力出援,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援敵,而後攻取長治的方針。并确定在逐個奪取外圍各縣城時,以主力兵團一部擔任攻城,以地方兵團、遊擊隊和民兵圍困其餘各城,不讓敵向長治集中;主力兵團大部集結于機動位置,準備殲滅長治出援之敵。在攻城順序上,為防止敵人利用白晉路與沁縣以北的日軍相策應,決定按先北後南、由西到東的方向來打。從9月7日到17日,劉伯承與鄧小平連續下達了4個命令,依次讓部隊攻擊屯留、長子、潞城、壺關。

  
      長治外圍4城的攻堅戰緊張而秩序地進行着。陳錫聯、陳赓、謝富治、陳再道,分别指揮太行、太嶽、冀南縱隊英勇作戰。為了克服攻堅戰武器裝備上的困難,各縱隊遵照劉伯承的指示,普遍采用夜戰、近戰,以避開敵人火力優勢。炮兵運用抵近射擊,步兵利用長梯爬城,時間許可時還采用坑道作業,運送炸藥轟城。這些,大大提高了攻城的效果。12日攻克屯留,17日攻克潞城,19日攻克長子、壺關。在攻擊屯留時,長治守敵曾出動6000餘人救援,因害怕被殲,與打援部隊剛一接觸即倉惶回縮。以後3城被攻,長治守敵始終不敢邁出一步。

  
      劉伯承見戰役第一階段的目标已經實現,就立即部署第二階段作戰。20日,他與鄧小平發布第五号作戰命令,指示部隊“以勇猛、速決之作戰奪取長治城,最後殲滅侵入上黨區之敵。”部署上由城東、南、西3面同時攻擊,同時放開北關至城東北角,引誘敵軍外竄,而于野戰中堅決予以殲滅。随後,他們将指揮所移至長治南郊北天河,直接指揮攻城戰鬥。

  
      3個縱隊主力齊集長治城下,按照分工分别向東、南、西3個方向攻擊。

  
      長治是上黨地區的首府,是過去日軍設防的重點,城高壕深,工事堅固。守敵萬餘人是閻軍主力,因一直龜縮不出未有損耗,裝備也較齊全。這時天氣也變得很不利,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城牆濕滑。這些都給攻城帶來了困難。

  
      劉伯承十分了解和體諒部隊的處境。當天,他特地緻電各縱隊,指示他們備足梯子、跳闆等登城器材,必要時用煤油、汽油火攻,要求戰士、民兵多帶鎬頭以便挖掘城牆和交通溝,并強調要“多方研究敵方守城戰法準備對策,尤應準備打擊其逆襲”。21日,他來到冀南縱隊,檢查指導攻城部署。因為他知道,冀南部隊長期從事分散性的平原遊擊戰争,對城市攻堅戰更為生疏一些。經過劉伯承的幫助指導,各部隊普遍重視了攻城的技術和戰術,有組織地向城垣展開了連續的攻擊。至24日,攻克北關等城關據點多處。

  
      27日,劉伯承與鄧小平下達第六号作戰命令,專門對各部隊協同動作、炮火準備、城牆爆破、登城後的縱深戰鬥及後梯隊使用等有關戰術問題作了具體規定,以進一步加強攻城的指導。

  
      這時,劉伯承通過内線獲悉,閻錫山拟派重兵增援長治,3個師約7000人已到沁縣,其先頭部隊分兩股伸向夏店和南裡村。劉伯承當機立斷,決心以攻城打援的戰法,在野戰中殲滅援敵。28日,他與鄧小平發出第七号命令,作了攻城打援的具體部署。令陳再道指揮冀南縱隊和太行、太嶽圍城部隊僞裝主力,繼續佯攻長治,以吸敵來援,并準備打擊長治突圍之敵;令陳錫聯、陳赓率太行、太嶽縱隊主力北上打援,結合監視白晉路的第十七師等部隊,設伏于白晉路亭以南的常壟上村鎮一帶。

  
      從29日起,劉伯承與鄧小平的指揮所又一再前移,以掌握部隊的行動。

  
      援敵指揮官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預定沿白晉路前進。閻錫山唯恐長治失守,連電催促彭毓斌急進。彭毓斌隻得臨時決定走捷徑,在亭率部渡過漳河,改沿亭、屯留間大道開進。

  
      30日,劉伯承得報援敵已脫離白晉路改道,立即變更部署,令打援主力依次向屯大道兩側轉移,并增派第十七師尾敵前進。10月21日,打援主力與敵預期遭遇在屯留西北王家渠、白龍坡至井道上一線。按計劃一部正面誘敵繼續前進,主力向敵兩側展開迂回,第十七師山敵後向南展開攻擊,将援敵合圍于老爺嶺、西窳、磨盤垴至榆林鎮地區。

  
      一連幾天,彭毓斌并未察覺劉伯承已置重點于打援,還是一味嚴令部隊火速南進。等到發現破圍,為時已晚,隻得下令部隊就地構築工事轉入防禦。

  
      劉伯承下令力求割裂敵人,各個殲滅。激戰數晝夜,殲滅部分敵人,敵被迫收縮陣地,最後猬集磨盤垴、老爺嶺地區,缺水、缺糧、疲憊不堪。

  
      此時,劉伯承發現原先情報不确,援敵不隻3個師7000餘人,而是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第二十三、八十三軍及省防軍等8個帥、兩個重炮團,共2萬餘人。為了加強兵力優勢,決定冀南縱隊也北上投入打援。劉伯承在電話裡跟陳再道說:“長治這塊骨頭先不啃它,咱們先吃掉眼前這塊肥肉。陳赓在老爺嶺,陳錫聯在磨盤垴已經按住了敵人的兩條大腿,你趕快從中間大道往北插,掏敵人的卵子。援敵已陷入我四面包圍,很快要發動總攻,你盡快準備出擊。”

  
      為避免敵人作困獸鬥,故意在北面給敵人留了一個缺口。10月15日,左翼部隊攻克老爺嶺主峰。援敵在火力打擊和政治攻勢下,不少士兵紛紛放下武器。

  
      當夜閻軍向北突圍,迂回部隊已先敵占領了亭以北之土落村一帶高地,截斷了敵軍退路。劉伯承指揮主力部隊從兩側展開平行追擊,敵潰不成軍。至6日,除2000餘人逃脫外,悉被殲滅。彭毓斌被擊斃,數十名高級軍官就擒。至此,戰役攻城打援的第二階段勝利結束。

  
      長治守敵待援無望,向西突圍,企圖橫穿太嶽解放區,逃回浮山、翼城。

  
      戰役轉入追殲逃敵的第三階段。劉伯承除以圍城部隊跟蹤追擊外,又令太嶽縱隊從亭日夜兼程,直出沁河兩岸的馬壁、桃川地區,控制沁河,進行兜擊。經太嶽軍區人民武裝沿途截擊,各追擊部隊密切協同作戰,10月12日,在沁河以東的将軍嶺、桃川地區,把逃竄的閻軍第十九軍全殲。軍長史澤波被俘。

  
      此役,閻錫山的13個師3.8萬人,除逃散3000人外,全部被殲。生俘了3.1萬人,繳獲山炮24門,輕重機槍2000餘挺,長短槍1.6萬餘支。這一巨大勝利,給進犯的國民黨軍以迎頭痛擊,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打敗蔣軍的信心,加強了中共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兵員裝備也得到補充,戰鬥力有了明顯提高,從而加速了向正規兵團前進的步伐。

  
      第二節邯鄲勝算

  
      1945年10月10日,上黨戰役尚未結束,劉伯承與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軍區指揮所回到赤岸,着手組織即将發動的平漢戰役。幾天後,他們又移到離邯鄲不遠的峰峰礦區。

  
      制止和遲滞華北國民黨軍北上集結,不讓他們及早投入東北戰場,是當時中共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中共中央要求晉冀魯豫軍區殲擊沿平漢路北進的國民黨軍主力,以挫敗蔣介石的戰略計劃。

  
      劉伯承十分清楚平漢路這一仗的重要意義。上黨戰役發動前,8月29日他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就提出在上黨戰役結束後,“拟将太行、冀南主力轉向平漢線,結合冀魯豫主力及太行七、八分區部隊控制平漢線更長一段,掃清僞軍,相機奪取新鄉或迎擊蔣軍北上部隊”。10月10日回到赤岸的當天,他與鄧小平向晉冀魯豫軍區第一、二縱隊下達了關于平漢路作戰的部署,開始了戰役的具體行動。早在這三天前,他們已将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和晉南、太行、太嶽各縱隊依次編為第一、二、三、四縱隊,每縱隊約1.2至1.5萬人,進一步加強了野戰兵團的力量。在10日的部署中,劉伯承與鄧小平指示“為适時組織平漢戰役”,所有平漢路沿線部隊應打破區域界限,實行統一指揮。同時命令部隊控制邯鄲南北的湯陰和臨徹匾淮,以“準備在漳河北消滅敵人”。他們還告誡冀魯豫、冀南軍區“應放松次要方向,抽出大軍使用于平漢線有決定意義的方向,不可處處顧慮,兵力分散,到處無力”。

  
      由此可見,他們已決心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在預設戰場殲滅沿平漢路北進的國民黨軍。

  
      把戰場預設在漳河以北、邯鄲以南地區,劉伯承是經過了周密考慮的。

  
      這裡西有太行山作屏障,東面是漳河和滏陽河兩水之間的河套地帶,地勢平坦,土質多沙,除村落外,敵人難以構築有效的防禦工事。這裡又是太行、冀南、冀魯豫3塊根據地的交彙之處,戰前便于3區主力向心開進,戰中利于地方武裝和民兵支援配合,後勤供應和戰場準備工作也易于在根據地内就近籌劃。從敵我鬥争态勢看,這裡還是阻扼國民黨軍的最後防線,如果讓他們順利越過邯鄲,與石家莊方面的敵人會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将難于完成堵擊任務。

  
      為了創造更好的戰場條件,劉伯承先期已派第二縱隊等部隊攻占了邯鄲、臨漳、臨徹氐瘸欽颍控制了若幹要點。同時指示他們結合地方武裝和人民群衆奪占鐵路兩側的敵軍據點,肅清鐵路沿線的敵人,平毀崗樓、碉堡,拆除敵軍可能利用的村圍寨牆,破壞其通行的道路,在敵軍可能進入的地區堅壁清野,堵塞水井。盡可能增加敵軍的困難,為己方軍隊行動創造便利條件。

  
      10月16日,劉伯承與鄧小平下達了平漢戰役的基本命令,并扼要報告了中共中央軍委。這時候,北犯華北的國民黨軍正沿同蒲、平漢、津浦鐵路3路并進,深入到了華北的腹地。中路平漢路的敵軍分為兩個梯隊行動。第一梯隊第四十、三十軍和新編第八軍及河北民軍一部已進到新鄉以北,先頭到達湯陰。第二梯隊第三十二、八十五軍等已到新鄉一線。劉伯承、鄧小平在基本命令中提出,集中冀魯豫、冀南、太行主力,殲擊上述敵軍第一梯隊。

  
      規定參戰部隊區分為路東軍和路兩軍,以第一縱隊及冀魯豫軍區部隊為路東軍,以第二縱隊、第三縱隊及冀南、太行軍區部隊為路西軍,對敵實施東西鉗擊。另以太行軍區第七分區3個團組成獨立支隊,負責騷擾敵人,待戰役開始後控制漳河渡口,切斷後續敵軍的通路。命令還規定了各個部隊的具體任務、開進要求及後勤、通信聯絡等。

  
      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十分贊賞劉伯承、鄧小平的計劃,第二天即來電指示“由劉伯承、鄧小平親臨指揮,精密組織各個戰鬥,取得第二個上黨戰役的勝利。”

  
      平漢戰役将在野戰條件下與國民黨正規軍作戰,平原村落戰鬥是可以預計到的主要作戰方式。劉伯承了解部隊在上黨戰捷後士氣高昂,武器裝備通過繳獲補充也已大大改善,最為欠缺的仍是戰術問題。10月17日,即平漢戰役基本命令下達的次日,他發出了《關于平漢戰役戰術上某些問題的指示》。這個指示,針對交戰敵軍裝備優越,善于陣地戰;鬥志不堅,不善于運動戰,害怕夜戰、白刃戰等特點,提出了關于野戰特别是村落戰的作戰原則及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了兵力運用的原則:“攻弱則強者也弱,攻強則弱者也強”,即以少數兵力鉗制其他方面,借此騰出數量多、質量高的部隊,攻擊敵人最弱的地方,得手後以破竹之勢擴展戰果。對平原村落實施進攻,要求在指揮中應隐蔽接敵,突然攻擊,求得一舉突破。如不可能,即應注意縱深部署,設法破壞障礙物與工事,進行有組織的攻擊。在突破的隊形上,要求采用有重點的多路攻擊,以分散敵人的兵力、火力,求得至少有兩處突破,然後對敵縱深鉗擊,并要作反複突擊和持續突擊的準備。在突擊點的選擇上,強調善于選擇突擊部隊易于接近并易于向縱深發展的村角或突出部,要使火力、爆破與突擊緊密結合。在縱深戰鬥中要注意奪取和控制制高點與堅固建築,要逐屋挖通牆壁前進,割裂包圍敵人。要注意保持戰鬥中的通信聯絡。

  
      這些戰術原則和方法,有力地指導了平漢戰役中一系列的戰鬥,成為戰役勝利的重要因素。

  
      10月20日以後,劉伯承與鄧小平又連續向各軍區、各縱隊發出指示,要求進一步加強動員和戰場準備工作,加速主力兵團的擴充,強調“集中意志,集中大軍是争取勝利的關鍵”。

  
      沿平漢路北犯敵軍3個軍都是原西北軍的部隊,但幾經内戰、抗戰的周折、變遷,各軍狀況又有所不同。第三十軍是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的基幹部隊,因孫連仲積極投靠蔣介石已成為半嫡系,這次是由湖北宜昌遠道趕來的,重炮等辎重留置後方,戰鬥力有所削弱。第四十軍由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兼任軍長,抗戰中與日軍多次交手,戰績頗佳。該軍是北犯軍的主力。新八軍由戰區另一副司令長官高樹勳兼任軍長,戰鬥力較弱。孫連仲因忙于在北平接受日軍投降,沒有随軍行動,派他的親信、戰區司令部參謀長宋肯堂代行指揮,可表面上又不得不讓兩位副司令長官主事。高樹勳、馬法五長期以來受到國民黨中央系和孫連仲等的排擠,心懷不滿。高樹勳更是存有離心傾向,不願充當新的内戰的急先鋒,暗中已與共産黨方面有了聯系。

  
      馬法五原任的河北省省長不久前被孫連仲取代,敢怒而不敢言。孫連仲當然明白高、馬的這些心思,因此竭力采取一些拉攏、誘騙的辦法,他許諾讓馬法五到石家莊對日軍受降,高樹勳到保定受降,使他們覺得北上有擴充部隊和發财的機會。

  
      孫連仲以為自己的安排很妥貼,加上又有盲目的輕敵心理,于是于10月18日命令部隊迅速向北開進。部隊出發前,他狂妄地對部屬說:“平漢路兒個土八路有什麼了不起,想當年日本人在台兒莊、襄河還不是被我打得落花流水?”長官司令部提出的目标是:兩天到安陽,5天下邯鄲,10天打到石家莊。

  
      敵軍開進中采取梯次行軍的方式,以左右兩個縱隊并列,兩縱隊又區分為前後兩個梯團,交替掩護前進。左縱隊第一梯團,是新八軍的兩個師附河北民軍,第二梯團是第三十軍的兩個師。右縱隊第三梯團是第四十軍兩個師,第四梯團是長官部及第三十軍1個師。

  
      北犯之敵,雖然沿途遭受襲擊,但未接觸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主力,因而進展較快。10月20日,先頭部隊已占漳河南岸嶽鎮、豐樂鎮,掩護架橋。

  
      這時路西軍主力和冀魯豫軍區部隊尚未趕到。第二縱隊正在肅清戰場附近的僞軍據點。隻有路東軍第一縱隊趕到了臨漳及南東方村。為了争取時間,集中主力,劉伯承當即命令第一縱隊先行扭擊敵人,遲滞其前進。21日夜,第一縱隊一部奔襲嶽鎮敵人,給敵以殺傷後,主動撤出戰鬥。22日,國民黨軍主力北渡漳河,沿鐵路東側前進,進占磁縣,并向南東方村進攻。第一縱隊留1個團在臨漳以北阻擊敵人,主力趕到邯鄲以南的屯莊、崔曲、夾堤到東西向陽地區組織防禦,堅決不讓敵人進入邯鄲。23日,國民黨軍第三十軍超越新編第八軍、第四十軍,進占滏陽河東側的中馬頭、高木營以南地區,向第一縱隊第一旅陣地進攻。24日,國民黨軍3個軍全部渡過漳河,第三十軍原地掩護,第四十軍和新編第八軍超越第三十軍前進,第四十軍進至南北文莊、秦家營地區;新編第八軍進至馬頭鎮、南北左良、閻家淺一帶。第四十軍第一○六師擔任主攻,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第一縱隊第一旅陣地攻擊。

  
      黃昏,敵集中兵力從崔曲、夾堤之間突入第一縱隊陣地,進到高莊、南泊子之線。

  
      第一縱隊的頑強阻擊為戰役赢得了寶貴的機動時間。這時候,各主力兵團已大部趕到,第二縱隊兩個旅及太行第一支隊控制了邯鄲及其以南的羅城頭、張莊橋、陳家崗地區;第三縱隊全部集結于車騎關、光祿鎮以西地區;獨立支隊和太行第五支隊集結于磁縣以西地區,對敵人形成了3面包圍的态勢。

  
      峰峰礦區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所作戰室裡,劉伯承與鄧小平、薄一波、張際春、李達正密切注視着前線的戰況,當得知參戰各部已将敵人合圍在預定地域時,劉伯承十分興奮,随手摘下眼鏡,說:“現在态勢非常之好,敵人鑽進牛角尖了,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

  
      前線部隊合圍後的出擊收效不大,問題在于敵人畢竟是訓練有素的正規部隊,兵力、兵器尚未得到大的損耗,且善于依托村落組織防禦。這正是劉伯承事先料到和擔心的。他決定暫緩攻擊,采用貓捕老鼠、盤軟了再吃的戰法。26日,他給第一、二、三縱隊發出了待機總攻的指示:“在敵精力尚未大大耗散、疲憊與挫折,我後續力量尚未到達前,我決暫不與敵決戰,拟圍困之于現地滏陽河河套沙漠地帶,以局部消滅手段來實現大部消耗,借此争取時間最後消滅敵之主力”。指示并規定了相應的圍困辦法和戰術,要求部隊以少數兵力不斷與敵接觸,選敵弱點,以幾路向心合擊一點;分派精幹小隊于夜間楔入敵人縱深,突擊其心髒部隊和首腦機關;控制或破壞敵人可能利用的橋梁、船隻,斷絕其逃路,使敵完全困于河套之内。

  
      劉伯承把這個部署同時報告給了中共中央軍委。隔了一天,毛澤東主席的複電來了,表示“部署甚當”。

  
      至28日,各部隊采用小規模的攻擊手段,消滅國民黨軍一部,并耗散了國民黨軍的注意力,總攻的力量和部署也得到了調整。後續冀魯豫、太行軍區部隊和太嶽軍區第十七帥一部先後趕到戰常當晚,劉伯承見總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下令部隊發起總攻。主要攻擊目标選定為第四十軍第一○六師。該師本是敵人的強點,但遭第一縱隊第一旅的阻擊消耗,戰鬥力大大減弱,而它又處在包圍圈中西北角的突出位置上,這不僅利于攻擊部隊就地轉用兵力,而且容易分割和圍殲。

  
      攻殲第一○六師的任務仍然落到第一縱隊身上。第一縱隊司令員楊得志對攻擊作了周密的部署和确當的指揮。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先是把第一○六師從敵防禦陣勢中割裂出來,然後以3個旅從3個方向作向心攻擊。攻擊時又把敵人割裂成塊,對每一塊敵人實施圍殲。盡管敵人的抵抗十分頑強,但經兩日激戰,到30日基本殲滅了第一○六師。

  
      一點成功,全線震動。對第一○六師的攻擊收到了“攻弱則強者也弱”的效果。

  
      與此同時,第三十軍和第四十軍第三十九師也受到第二、三縱隊和其他部隊的嚴重打擊。

  
      這時候,新八軍及河北民軍1萬餘人在高樹勳率領下宣布戰場起義,使敵人更形動搖和混亂。

  
      高樹勳起義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在軍事打擊的同時執行政治争取政策的結果。早在9月間高樹勳部開赴平漢路前,劉伯承和鄧小平就布置派在高樹勳部隊的中共地下黨員王定南,抓緊做好争取高樹勳的工作。劉伯承親筆寫了給高樹勳的信,希望他不斷進步,為革命、為人民作出貢獻。高樹勳部随北犯國民黨軍沿平漢路開進後,派人與劉伯承、鄧小平取得聯系,表示了不願打内戰的意向。劉伯承、鄧小平抓住時機,又設法召見了王定南。鄧小平告訴王定南:“情況變化很快,高樹勳的新八軍和河北民軍,已經離開新鄉,到達了磁縣馬頭鎮。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攔阻國民黨這3個軍北進。這是我們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

  
      劉伯承說:“蔣介石的意圖,是要第十一戰區這3個軍進到北平,使北平的國民黨軍侵占東北,因此我們必須守住南大門,掩護我們東北的部隊。”

  
      “現在你就回去對高樹勳将軍講,根據形勢的需要,他要就地起義,配合我們完成阻止國民黨軍北上的戰略任務。”鄧小平明确地交代了任務。

  
      “這正是高樹勳将軍走向革命的大好時機,要他當機立斷!”劉伯承進一步要王定南促使高樹勳痛下決心。

  
      王定南又到了馬頭鎮。他把劉伯承和鄧小平的話對高樹勳轉告後,高樹勳顯得思想準備不足,忙問:“現在?”

  
      王定南回答:“對。當前正是關鍵時刻,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

  
      高樹勳長籲一口氣說:

  
      “多年以來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子,以及本軍的其他家屬,目前還在徐州,我們在這兒馬上起義,國民黨豈不要迫害他們?”

  
      “這正是一個實際問題,我可以馬上去請示劉司令員、鄧政委設法解決。”

  
      10月28日淩晨,王定南再次趕到峰峰,向劉伯承、鄧小平彙報了同高樹勳談話的結果。

  
      鄧小平說:“他現在起義,作用重大,時機很重要啊!”

  
      劉伯承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至于高夫人和其他軍官家屬的安全問題,我們可以請示中央設法解決。”說着,随即簽發了給中共中央的電報。

  
      高樹勳得知劉伯承、鄧小平電請中共中央設法接應他們的家屬,非常感激。于是,他下定了決心,對王定南說:“好了,我立即起義,走革命的道路!”

  
      當晚,劉伯承、鄧小平委派李達赴馬頭鎮,代表他倆與高樹勳接洽起義事宜。李達是1931年甯都起義時由西北軍部隊參加工農紅軍的,與高樹勳是老相識,由他擔任聯絡是最适當的。李達向高樹勳轉達了劉伯承、鄧小平對他起義的歡迎之意,激勵他發揚西北軍馮玉祥、趙博生等的光榮傳統,堅決投入人民的陣營。

  
      30日,高樹勳正式宣布起義。

  
      31日,劉伯承偕同薄一波等人,乘坐一輛卡車來到馬頭鎮,會晤了高樹勳。

  
      一見面,劉伯承就對高樹勳說:“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剛才來電,對高先生高舉義旗,反對内戰,主張和平,非常歡迎。我們今天特地到此代表他們向你和全體官兵表示歡迎和慰問。”

  
      高樹勳說:“毛先生、朱總司令如此關注我們,真是不勝感激。”

  
      “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渴望和平民主生活。現在蔣介石背棄‘雙十協定’,内戰危機十分嚴重。高先生能在此時高舉和平民主的義旗,與人民合作,共同為和平民主鬥争,乃是國民黨所有愛國軍人的楷模,不知高先生還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助的?”劉伯承予以鼓勵,并關切地詢問。

  
      高樹勳說:“我考慮需要給全國發一個通電。”

  
      劉伯承說:“發個通電非常必要,意義很大。”

  
      高樹勳的通電稿拟好後,當天就由新華社播發了。

  
      高樹勳的起義,加上石家莊和新鄉方面的國民黨軍分别被遠阻在高邑、漳河以南,使馬法五等失去了固守的信心。

  
      劉伯承預料敵人必然向南突圍,于是故意網開一面,将主力先敵轉到漳河以北敵退路的兩側。30日夜,第三十軍1個師退至西玉曹,組織掩護陣地,其主力于31日黎明,以逐村掩護的辦法向南突圍。當國民黨軍脫離陣地後,各縱隊立即多路出擊,另以人民武裝密布各要道捕捉潰散之敵。

  
      當天下午,馬法五率殘部約2萬人,竄至南北旗杆樟、辛莊、馬營一帶。

  
      劉伯承當即集中第一、二縱隊主力猛攻旗杆樟,第三縱隊等部主力向東西玉曹、冢王進攻。11月1日,敵失去指揮,潰不成軍。各部奮起追堵散逃之敵。

  
      11月2日,向南突圍之敵除少數漏網外,全部被殲滅。此役,俘馬法五以下1.7萬餘人,繳獲大量美式裝備和彈藥。

  
      幾天以後,當高樹勳得到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的通知,新四軍第四師張愛萍師長已經派人把他的夫人劉秀珍等新八軍的起義軍官的家屬,從徐州接到解放區時,他感激地說:“共産黨辦事,真是言必信、行必果,實在了不起啊!”

  
      孫連仲得到高樹勳起義和邯鄲失敗的消息,懊惱地說:“前邊有個董振堂,今天又出了個高樹勳,真是該我倒黴。”

  
      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的大捷,打亂了蔣介石的内戰部署,進一步鼓舞了全國人民反内戰、反獨裁鬥争的勇氣,迫使國民黨反動派不得不乞求美國出面幹預,玩弄新的陰謀。

  
      第三節新鄉的唇槍舌戰

  
      上黨、平漢的接連失敗,加上傅作義在平綏路西段的挫折,蔣介石深感戰争的步伐不宜過快,必須有一個調整、部署力量的過程。經過美蔣合謀之後,一個新的緩兵之計出現了。

  
      國民黨、蔣介石被迫口頭上接受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的要求,答應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裝出一副愛好和平、民主的姿态。然後,美帝國主義派出了他們的全權代表馬歇爾,到中國來進行調處。與此同時,美國的飛機、艦船,繼續晝夜不停地替蔣介石調兵遣将,運送武器彈藥,重新部署全面的内戰。

  
      1946年1月7日,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在停戰令下達以前,應秘密迅速搶占要點。1月13日停戰令生效。可是,自1月14日到4月底,國民黨正規軍、地方團隊和特務武裝,向晉冀魯豫地區的進攻,竟達927次,其中萬人以上的4次,千人以上的40次,百人以上的112次。捕殺解放區邊沿村幹部多人,逐步擴大其控制區。為此,劉伯承和鄧小平把大部主力兵團集結于機動位置,利用時機進行練兵;以一部主力及廣大地方武裝、民兵,在邊沿地區堅持反襲擊、反蠶食,掩護群衆建立區村聯防。對國民黨正規軍的進攻,則本着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予以殲滅性打擊。

  
      在軍事鬥争的同時,積極配合談判,發動群衆控訴國民黨勾結日僞,違犯停戰令,進攻解放區,殘害革命人民的罪行。教育解放區人民丢掉幻想,準備鬥争。

  
      1946年2月,由中共和國民黨、美國三方代表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組成的三人小組,到新鄉軍事調處執行小組開會,談判晉魯冀豫地區執行停戰令的問題,同時談判中共釋放馬法五等及國民黨釋放新四軍軍長葉挺問題。馬歇爾提出,此次談判意義重大,除執行小組内國共雙方代表外,應擴大雙方駐軍最高将領到會,希望劉伯承将軍亦能參加會談。

  
      2月28日,劉伯承帶着若幹随員到了安陽,打算逗留一天,次日去新鄉。

  
      不料到達不久,有人來住所通報:“平漢執行小組美國代表卡爾來訪。”

  
      問:“來訪何意?”

  
      答:“純禮節性拜訪。”

  
      劉伯承略作考慮,告訴來人:“一小時後接見卡爾先生。”同時,向随員指出:此人肯定是來試探我們對恢複交通的看法。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但交談态度,應和對國民黨有所不同。

  
      卡爾按時來了,高個兒,黃發,四十上下年歲,态度和藹。他一開口就說:“我是中國人的朋友,也是八路軍的朋友。久聞劉将軍大名,特以朋友身份拜會将軍。”

  
      劉伯承略事寒喧後,卡爾故意說:“将軍何時動身?途中走了多少時間?”

  
      随員答:“騎馬走了大半天!”

  
      卡爾馬上借題發揮:“百多華裡,走了這麼多時間,如坐火車就快多了。

  
      現代文明與古代之不同,就在交通。在美國鐵路已不算先進,汽車和飛機尤其方便。當然,中國受戰争破壞,情況有所不同。”他停下來,看了看劉伯承,見劉伯承默不作聲,便直截了當地說:“作為朋友我很希望中國交通發達,便于物資交流,便于遊覽。可是遺憾得很,這麼長的平漢鐵路中斷了。看來目前隻有恢複交通,才能實現和平,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我們的目的就是勸說國共雙方,恢複交通,實現和平。

  
      相信劉将軍會有同感。”

  
      劉伯承開口回答,但語氣堅定:

  
      “我深信人民迫切需要和平,也深信交通正常,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我們來跟國民黨談判,就是為了和平。抗戰八年之後,華北的人民是多麼希望和平啊!”

  
      卡爾馬上接着說:“劉将軍,對極了,對極了!”

  
      劉伯承微笑着說:“卡爾先生,可惜你隻說了一半。目前恢複交通,隻能給華北人民帶來痛苦和災難。鐵路固然運人快,可運兵也快。破壞鐵路,是人民要求和平的舉動。人民擔心恢複交通,會加快運兵。”

  
      卡爾急忙說:“不會的,不會的。”

  
      劉伯承反問:“你能夠保證國民黨不運兵進攻解放區嗎?”

  
      卡爾神色變得很不自然,連連說:“不,不,不,本人隻管交通問題,停戰的事由新鄉執行小組負責。”

  
      劉伯承臉色轉為嚴肅:“我們對于三人小組委員會一切命令是忠實執行的,停戰命令是一個基本的命令,雙方尤應信守勿渝,但國民黨内少數主戰陰謀分子,想制造沖突,繼續挑動内戰,緻使障礙叢生。”

  
      卡爾臉上一塊紅一塊白,支吾着無話可說。

  
      劉伯承笑笑:“那我們新鄉再談吧!”

  
      至此,卡爾一無所得,隻得起身告辭。

  
      劉伯承邊送客邊重複地說:“我很高興見到卡爾先生,隻要你保證國民黨不利用鐵路運兵,我敢說華北人民是會歡迎的。”

  
      卡爾又連聲說:“不,不。”狼狽而去。

  
      劉伯承乘汽車從安陽出發,到輝縣以南一個小火車站上,改乘火車。3小時後,到達新鄉。為了商談移交馬法五等的問題,劉伯承拜訪了國民黨豫北駐軍最高指揮官王仲廉。

  
      此人傲氣十足。劉伯承一進屋坐下,他便趾高氣揚地誇誇其談。一場針鋒相對的舌戰開始了。

  
      王仲廉:“此次劉将軍親自前來共商和平大計,鄙人十分歡迎。有美國朋友幫助,對執行協議、實現和平很有好處。”接着他問:“劉将軍到過美國嗎?”

  
      劉伯承:“沒有。”

  
      王仲廉:“我剛從美國考察回來,多次參觀過美軍的演習。據我看美國的戰術也沒有什麼大學問。人家就是富,有東西,大炮和炮彈多的是。作戰方法,就是先用各種火炮轟幾十分鐘,什麼時候偵察機報告敵方工事已被摧毀,什麼時候停止炮擊。否則再轟一陣。這一手真厲害!什麼東西都能炸平。

  
      他們對國軍也是教這一套,供給足夠的大炮和彈藥。上陣先轟大炮,轟完再進攻。美國人秉性爽直,說到做到。劉将軍參加會談,就會知道了。”

  
      劉伯承一直沉默不語,至此才慢悠悠地開了腔。他說:“美國究竟怎麼樣?我沒有去過,也沒有跟它交過手。不過我記得美軍曾在珍珠港遭到慘敗。

  
      要說是偶然吧,後來在太平洋各島的争奪戰中,美軍還是吃了不少虧。在日本人眼裡,美國人簡直不值一打。美國曆來好吹牛,我們不吃它這一套。八年抗戰,盡管華北根據地又窮又破,還不是把日本人趕跑了?可是美國被日本追得往南直逃。這有什麼可吹的呢?如果今天美國為了中國人民的和平,就應該支持‘雙十協定’。不管他嘴裡說得多好聽,行動才說明問題。他要搞假和平、真戰争,就是想跟中國人民較量,那我有什麼辦法呢?隻好奉陪,打多久就奉陪多久。八路軍沒有象樣的兵工廠,不過老百姓都說,八路軍雖然沒有兵工廠、武器卻越來越多,新武器也越來越多。這跟過去十年内戰一樣,是誰給我們的裝備?我想閣下一定是知道的。八年抗戰,日本給我們裝備。

  
      如果美國也想來裝備,我們隻好敬領。當然,我不希望曆史重演。

  
      王将軍又談和平,又談美國,現在要用事實來回答和平是真是假。

  
      如王将軍真有誠意,我們當然是歡迎的,美國究竟怎樣我們也不去管它。”

  
      王仲廉越聽越氣,臉色慘白。他想反駁,又自知理虧,隻好起身送客。

  
      在同馬歇爾會談時,唇槍舌戰又開始了。馬歇爾對劉伯承說:“你仗打得很好呵!特别是邯鄲戰役打得好!可是為着中國的繁榮,我們要幫助你們修複石家莊到新鄉的平漢鐵路??”劉伯承說:“謝謝馬歇爾先生的好意。說什麼繁榮,還不是戰争工具,你們要幫助蔣介石進行現代化的戰争,消滅共産黨,沒有鐵路不行!我是四川人,懂得‘金牛道’①不能進行現代化戰争。”

  
      馬歇爾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鐵路遭到這樣的敗壞!”

  
      劉伯承說:“這是真的。因為華北人民看到了,你們要幫蔣介石的軍隊沿平漢鐵路北進,搶奪華北人民抗戰勝利果實,要想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

  
      那樣,對人民生命财産的破壞,要比現在破壞一段平漢路嚴重百倍!”

  
      在邯鄲東北不遠的地方,有個永年縣城,那裡盤踞着漢奸兼土匪鐵磨頭的部隊。這家夥多年以來,專門聚集惡霸地主、地痞、流氓、殺人犯,效忠日寇,死心塌地反共反人民。冀南軍區部隊已将其包圍圍困。可是馬歇爾竟然提出要冀南軍區部隊退後60裡,以“避免接觸。”

  
      劉伯承斷然拒絕。

  
      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通過黃河小組美國小組長範樹德提出,要與劉伯承談黃河問題,指責共産黨不同意黃河歸故。劉伯承反問說:“你們何所見而雲?黃河歸故我們一向是贊成的,隻是有幾個問題必須首先解決:第一是疏通河道,第二是1938年決口所造成的難民要救濟,第三是國共雙方都派代表參加工作。”

  
      可是,美蔣方面則堅持不讓共産黨參加治黃工作,不修河道,不救災民,一味堅持要放水,使談判無法進展。

  
      ①系指從陝西漢中進入四川廣元、劍閣的通道。相傳戰國時秦惠公琢石為牛,置金牛尾,佯言石牛拉金,詐騙蜀人。蜀侯貪利,命神人五丁開路,秦即通過此路滅蜀。這條道路後世因此稱為“金牛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