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小傳
衛立煌,字俊如,生于1897年2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城東郊衛楊村人。1905年,合肥地方瘟疫流行,衛立煌的父親和二哥二嫂相繼病故,家中一貧如洗。盡管家境衰敗,衛立煌的母親還是求人說情,讓衛立煌上了幾年私塾。1912年初,衛立煌的大哥立炯,被柏文蔚任命為和縣軍事學習班主任。15歲的衛立煌得知後,剪掉辮子,跑到和縣,懇求參加軍事訓練。因他年少且營養不良,又有皮膚病,大哥便先給他增加營養,使他健壯起來,并教他新文化知識和基本軍事知識。“二次革命”時,衛立煌随大哥參加堅守和州的戰鬥。和州失守後,他回到家鄉合肥。當地有一個“地頭蛇”,自恃學得了一些武術,橫行鄉裡要吃要喝。一日,衛立煌從外面回來,一見“地頭蛇”這種作威作福的樣子,一個箭步沖上去,一拳擊在“地頭蛇”的後腦勺上,“地頭蛇”見是衛立煌,哪肯罷休,左手一把揪住衛立煌的衣領,右手向衛立煌猛擊,兩人一來一往打了起來,少時,衛立煌用從軍事學習班學來的擒拿術,将“地頭蛇”制服。
1914秋,衛立煌隻身來到武漢,适逢湖南的軍隊在武漢招兵,便報名進了學兵營。在學兵營裡,衛立煌受到極嚴格的軍事訓練,系統地學習了軍事基本知識,為他日後軍事上的建樹奠定了基礎。1916年,衛立煌來到廣州,投入粵軍,被人推薦到孫中山衛隊當兵。一次,他跟随孫中山先生公幹回府,坐騎脫缰狂奔,他被摔下馬來,口吐鮮血,身負重傷。孫中山先生勸他回鄉養病,并厚贈其川資。衛立煌回到家,衛家人尋單方給衛治病,病未痊愈,衛立煌便急忙趕赴廣州。孫中山召見衛立煌很是高興,升他為警衛團排長。這一時期,他跟随孫中山左右,自稱這段時間為自己一生中的“黃金歲月”。1918年,衛立煌在許崇智部下任排長。在參加閩西的一次夜戰中,他收攏百人,乘亂直搗敵指揮部,反敗為勝。戰後,他被晉升為連長,不久又因戰功,他被上級賞識,提升為營長。此時,他年僅22歲,衆人皆稱其為“小營長”。他為裝老成,特意蓄起一撮小胡須,曆時三十載。1921年6月,陳炯明叛變。在從江西瑞金到福建的大迂回途中,衛立煌用巧計困守陣地,不放一槍,使敵軍不摸底細,惟恐中計而離去,順利完成守備任務,他因此被升為團長。
1926年7月,衛立煌率軍參加北伐,任東路軍第14師副師長,北伐途中,東路軍14師與北洋軍閥孫傳芳主力不斷發生戰鬥。當部隊行至粵閩交界之松口時,他指揮所部與孫傳芳部激戰六晝夜,終獲勝利。此役獲勝後,衛立煌升為第14師師長。次年3月東路軍光複南京,又與孫傳芳軍戰于南京之郊――龍潭,大敗敵軍。龍潭戰役奏捷,使南京轉危為安,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第5軍軍長。衛立煌隻弄了個五軍軍長,一氣之下,跑到上海休假去了。
不久,閻、馮聯合反蔣的中原大戰爆發。中原大戰前夕,蔣之精銳部隊相繼北上,變化無常的石友三突然在浦口倒戈,頓時南京受到嚴重威脅。蔣介石無計可施,隻得命人讓衛立煌速返安徽,組織軍隊保衛南京。此時,衛立煌之妻打算陪他到日本學習一段時間,以避免參與當時的軍閥混戰。但衛立煌以南京有孫中山先生的陵園應該去保衛為由,說服了妻子,其妻隻好抱着嬰兒為他送行。衛立煌到安徽後,組建了第45師。該師多是其合肥子弟兵,當時有人形容衛部是“夜晚出門不用問,合肥土話當口令”。衛立煌親率第45師合肥子弟兵趕到南京,與石友三部激戰,石友三部敗退,南京之圍遂解。
1932年5月,蔣介石糾集20萬兵力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國民黨軍自黃安、新集、七裡坪戰役失利後,各縱隊皆怯于再遭失利,各自尋找理由按兵不動。蔣介石明令各縱隊:誰先占領豫皖蘇維埃的軍政中心金寨,此鎮即用占領者的名字命名,并改為縣治。9月上旬,衛立煌親率一個師翻山越嶺,攀藤而行,前鋒到達湯家彙附近,遭紅軍防守部隊的英勇抵抗,衛部感到處境危險。不久湯家彙紅軍主力轉移,衛立煌率軍乘虛占領了金寨。當日,蔣介石接到衛立煌的告捷電報後,大喜過望,親自前去慰問。蔣介石除給衛立煌巨額金錢的獎勵之外,還将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和河南省的固始、商城五個縣的部分地區劃出,以金寨為中心,成立縣的建制,稱“立煌縣”。
不久,“福建事變”爆發,蔣介石需要衛立煌這樣的人替他打仗,便任命衛立煌為第5路軍總指揮,率第14軍抵達福州外圍。此時,以李濟深、蔡廷锴為首成立的福建人民政府,由于軍事上的失利,宣布解散。衛立煌即在仙遊以南、福泉公路以北的有利地形設伏截擊。次年2月底,雙方達成了19路軍接受改編的協議。此結果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之外,蔣介石欣喜異常,立即表揚了衛立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發生事變。在“西安事變”中,衛立煌随着衆人一道被扣。在此期間,周恩來同志把衛立煌當成重點團結對象,對他做了很多工作。衛立煌深感周恩來對國民黨将領心理狀态的理解,開始意識到要取得抗日戰争的勝利,就必須與共産黨合作。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衛部奉命向北平等地進軍,在下嶺、千君台,與日軍第45聯隊遭遇。另一個師在離豐台38公裡處與日軍遭遇。從8月9日到9月10日,衛立煌所率各部均與日軍展開了激戰,衛立煌早有“支那虎将”之名,至此日軍算嘗到了他的厲害。
不久,進攻山西的日軍遇到晉軍的抵抗并在平型關遭到八路軍的慘重打擊,惱羞成怒,集結了約14萬兵力,企圖突破晉西北防線,猛攻忻口。閻錫山見日軍逼近,急電蔣介石,要求派衛立煌率部到太原。于是,蔣介石便命衛立煌率軍火速馳援太原。閻錫山在太原見到衛立煌時,如遇救星。衛立煌在太原還見到周恩來和朱德總司令。當周恩來向他介紹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坂垣師團之事後,衛立煌立即通知西安辦事處,購置上萬元的慰問品送給八路軍。衛立煌至晉統轄晉北中央軍和晉綏軍,任務是指揮所部在忻口阻住日軍進攻。衛立煌指揮的總兵力達10餘萬人。衛立煌與閻錫山、朱德司令研究了作戰方案,決定以第14集團軍主力作為機動力量,以第14軍、第9軍和第15軍為基幹,編為左、中、右三路兵團,分别在忻口以北的龍王廟、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之線布防,阻擊日軍,進行忻口戰役。
10月13日,日軍三個師團和特種部隊在飛機、戰車和重炮掩護下,對忻口發動猛攻。衛立煌指揮守軍奮勇抵抗,幾經激戰,南懷化以南的靈山制高點被敵攻占,整個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衛立煌聞訊,立即前往察看,嚴令李仙洲師實施反擊,收複失地。但李仙洲部反擊失利,李仙洲重傷而歸。此時,衛立煌計算自己的兵力,還有六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旅可以機動,決定用郝夢齡軍和陳長捷軍進行一次決定性的反擊,殲滅坂垣師團,奪回南懷化陣地。但是這次反擊遭到敵人的逆襲,雙方展開了肉搏戰,靈山得而複失,失而複得。在這場激烈的混戰中,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蹦同時殉國,官兵傷亡達數千人。衛立煌聞報非常痛心,決定對敵暫取守勢,至此,日軍始終未能突破衛部防線。當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曾評價說:“忻口戰争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争。衛立煌将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但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奮鬥,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但在衛立煌準備從左翼向坂垣師團發動攻勢的同時,從東面進攻太原的日軍已突破娘子關,長驅直入,奔向太原。閻錫山在電話裡向衛立煌求援說:“東面守不住啦!咱們的兵力都用上了,你看咋辦?”衛立煌告訴他:“守不住東面,一定要守住忻口與太原之間的通道,兩片聯系起來,棋才能活。”同時衛立煌又考慮到,一旦敵人割斷太原與忻口之間的聯系就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可能。于是11月1日,他命令部隊退出忻口陣地,向太原靠攏。
9日,太原失守。衛立煌隻好率部至介休、孝義一帶築工事堅守,與敵對峙。抗日戰争爆發後的第一個春節,農曆正月初一,風和日麗,衛立煌帶着他第14集團軍的兩個軍長――第14軍軍長李默庵和第9軍軍長郭寄嬌,從臨汾總部來到第18集團軍總部給朱德總司令拜年。第18集團軍總部為衛立煌的到來召開了盛大的歡迎會。1938年2月中旬,衛立煌被任命為第2戰區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指揮山西境内的全部中央軍。16日,衛立煌将總部移駐霍縣準備對付敵人新的行動。衛立煌認為,敵人的戰略是速戰速決,我國軍隊采用持久戰,則是對日軍的有效打擊手段。中國軍隊應主動阻擊其由北南下的師團,争取時間,讓兄弟部隊轉入太行、呂梁、中條山脈和敵後。于是,他與閻錫山、朱總司令研究,阻擊點選擇在臨汾北面的韓信嶺。2月17日,衛立煌指揮所部在太行山區的韓信嶺一帶展開,構築工事,進行了繼忻口之後的第二次阻擊戰。衛立煌率部在韓信嶺與日軍惡戰至26日,寸土不讓,在韓信嶺堅守了10天,衛立煌見戰略目的已達到,遂令其主力部隊向中條山轉移。
不久,衛立煌以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指揮身份,批準撥給18集團軍步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0萬枚和牛肉罐頭180箱,并多次去延安造訪。在延安期間,衛立煌還觀看了戰地服務團演出的以團結抗日為内容的文藝節目,當即表示也要成立這樣一個團體。不久,衛立煌參照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樣子,集中了幾十名北平流亡學生和陝北公學的畢業生組成了“第2戰區前敵總指揮部戰地工作團”,并從八路軍中引了一批人才。他還親自為“戰地工作團”規定任務,主要是做軍隊的政治宣傳工作,搞好與民衆關系,用新思想、新辦法代替舊思想、舊辦法,鼓舞部隊士氣,提高部隊作戰能力,使部隊不被日軍消滅。他命令司令部人員,每天下午五點都要到工作團學唱歌,凡不去的,必須到他本人那裡去請假。這樣,每當夕陽西下之際,工作團門口便聚集了一群挺胸凸肚的官兒們,搖頭晃腦唱着“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工、農、商、學、兵,大家來救亡”的歌曲。在工作團的協助下,衛立煌還自己填詞,寫了《第14集團軍軍歌》,歌詞如下:?這是我們的地方,
這是我們的家鄉,
我們第14集團軍,
英勇堅強,
為祖國的生存而奮鬥
團結得好比鋼一樣。
服從命令,保衛邊疆,
聯合民衆,抵抗暴強,
把自己的力量獻給人民,
完成中華民族的解放。
此時,衛立煌的“戰地工作團”内有個秘密的共産黨支部。被蔣介石視為高級将領的衛立煌,居然提出要加入中國共産黨。事情是這樣的:
1939年的一天晚上,平常沒有吸煙習慣的衛立煌突然吸起煙來,經過良久的思索,他突然向來自八路軍的工作團團員、秘書趙榮聲提出:“我參加共産黨好嗎?怎麼參加呢?”見趙秘書無法答複,他就催促趙秘書到西安去找八路軍辦事處的林伯渠,當下從床底下拖出一個小皮箱,取出100元給趙,說:“不要到軍需處領旅差費了,也不要跟任何人說,不要耽擱,天亮就走。”林伯渠的答複,對衛立煌起了很大影響。衛立煌特别對信中“黃河保衛華北,先生保衛黃河”的話頗為感動。
抗戰初期,按國民政府的先例,凡司令長官都兼任該戰區最大一個省的省主席,可衛立煌自從任司令長官以來,不兼省主席,顯得難堪,于是他一面直接打電報向蔣介石提出要求,一面托好友為其說項。9月,行政院終于發表了他兼任河南省主席之職的任命狀。
衛立煌自從兼任省府主席後,感到最麻煩的事就是怎樣對付地方勢力。衛立煌新官上任,很想在地方上做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情。他看到河南大學辦得烏煙瘴氣,于是就拟了個改造方案,決定保住原有的範文瀾、稽文甫等知名教授,換校長、教務長、秘書長,由新領導倡導移風易俗,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可是此事尚未辦好,國民黨頑固派槍殺确山縣的新四軍負傷人員和家屬二百餘人的消息傳來,全國為之震驚。衛立煌得知後,立即撤了該地區專員的職,把聯防主任傳到洛陽關禁起來,并收回其工廠,取消其民團預備隊,使他的名聲一落千丈,氣得吐血,不久死去。
1941年9月初,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更換為熟悉中國情況的岡村甯次大将。9月底,岡村甯次集中兵力,分三路渡過黃河進犯鄭州。由于鄭州守備空虛,衛立煌來不及調派兵力,10月4日,鄭州即被日軍占領。衛立煌認為鄭州是中原重鎮,命令部隊于13日拂曉實施全面反攻,此次戰役,衛立煌親自指揮,于10月31日一舉收複鄭州。
1942年1月中旬,洛陽形勢暫時穩定,衛立煌被革去二級上将銜,随後又被免去河南省主席職務,與蔣鼎文對調。一個月之後,衛立煌乘車離開洛陽長官司令部前往火車站,途經市區,突然發現沿街許多群衆自發設置香案來給他送行。他十分感動,連忙下車步行,一直走到車站。據說在洛陽市,70年前前清一位道台離任時才有過這樣動人的場面。他一進站,便軍樂齊鳴,集團軍總司令部和長官部的同事紛紛走上前來,與他握手言别。
1943年冬,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失利,此時,衛立煌被再度起用,被蔣介石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司令。當時,在緬甸的日軍有第23軍、第38軍、第15軍和“印度國民”師團,共計九個師團的兵力。日軍在滇緬路線上各要點騰沖、龍陵、松山、平更、芒市、噸町等地,利用地形,築工事扼守。衛立煌研究了敵情,制定了反攻作戰方案:以騰沖為攻擊目标,以第11集團軍擔任防守,并決定以第20集團軍負責攻擊,由粟柴壩、雙虹橋強渡怒江,向窄路實施轟炸,阻滞緬北的日第33軍和第15軍出兵支援滇西日軍。
5月11日拂曉,衛立煌下達了實施反攻、強渡怒江的命令。戰至次日,由新編第33師、第88師、第76師抽調組成的加強兵團和第54軍各師分别從惠通橋上遊、三江口、攀花、粟柴壩、雙虹橋等地渡過怒江,分路向日軍進攻。當接到第54軍軍長報告,該部與日軍争奪據點,他立即命第53軍全部渡江,支援54軍再次奪占了據點。13日,衛部攻占平夏,日軍狼狽地向芒市潰逃。14日,中國軍隊攻占大塘子,衛立煌當即命第53軍某師強渡蠻裡河,直接威脅敵之戰略要地,進攻高黎貢山,一舉擊潰日軍第56師團。21日,中國軍隊53軍進駐騰沖。至此,衛立煌的反攻部隊全部渡過怒江,完成了初期反攻任務。中國軍隊強渡怒江的成功,震驚中外。美國的《時代》雜志對衛立煌做了專題評論,并在封面上刊登了他騎馬的照片,标題為“常勝将軍衛立煌”。
衛部渡過怒江後,衛立煌仔細分析了情況,采取新制定的作戰計劃。6月1日,左、右集團軍按照衛立煌新制定的作戰計劃,全部轉入反攻。1至9日,右集團軍擊潰日軍第56師團,戰至20日,右集團軍率先再次奪占橋頭和馬面關陣地,乘勝前進,同日,右集團軍攻占北齋公房、瓦甸、明芝和東固銜,按預定計劃向騰沖發展。于此同時,左集團軍也先後攻擊臘孟街和領安街,分别圍攻敵固守的據點松山和龍陵。
攻克松山後,左、右兩集團軍聯成一片,戰局非常有利。衛立煌立刻命令兩集團軍乘勝西進,于11月初攻占龍陵,中旬克芒市,1945年1月占噸町,27日與駐印軍會師芒市。至此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不久,衛立煌獲得了僞國民黨政府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
抗日戰争勝利不久――1946年11月,衛立煌和韓權華帶着兩名秘書到日本、美國、英國、法國、西德等國考察軍事。1947年10月初,衛立煌結束了他的國外旅行之後飛抵上海。此時,國民黨已在東北發動内戰,蔣介石有意讓衛立煌到東北就任“剿總”之職,以挽救危局。衛立煌剛到上海,僞國防部參謀長顧祝同和蔣介石的首席智囊張群接踵而至,力勸衛立煌就任新職。随後,陳誠的老婆也聲淚俱下來請求衛立煌去東北任職。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明令衛立煌為東北“剿總”。衛立煌進入東北之後,即着手收攏部隊,固守要點,穩定局勢,并注意對部隊補充整訓。他對解放軍繼續進行的冬季攻勢采取穩重态度。
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東北野戰軍突然奔襲北甯線。蔣介石急調衛立煌至南京接受任務:即以沈陽主力出動,解錦州之圍,并夾擊錦州地區的解放軍。到南京後,衛立煌不贊成蔣介石的作戰方針,主張應候關内增援部隊,解錦州之圍後渡大陵河、出溝幫子,向遼西地區前進,沈陽國民黨軍主力才能西出與東進兵團會師。蔣介石聞言,拒不采納衛立煌的意見,要他立即回沈陽指揮部隊出遼西。衛立煌當即含糊其詞地推脫說:“回去與負責将領仔細商量後再作處置。”蔣介石不放心,派參謀總長顧祝同随衛立煌同到沈陽,監督他執行命令。為此,顧、衛二人發生争執。顧、衛争執後,顧祝同回到南京向蔣介石彙報了衛立煌不執行命令的情況。當解放軍即将進攻岌岌可危的沈陽市區時,衛立煌依然留在這座危城之中,默然地端坐于總司令部,直到10月,蔣介石才派飛機把他接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此時,暫時定居香港的衛立煌心情十分激動,不管自己是不是“戰争罪犯”,拿起筆就起草了一份電報,通過香港的中共有關組織,發到北京向毛澤東主席緻賀。1955年春,周恩來總理寫信給衛立煌,希望他返回北京。衛立煌接信後十分高興,于3月15日秘密到達廣州。衛氏夫婦到達廣州後,由中央華南局代發電報到北京,向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和朱德副主席緻敬,報告他已經回來,同時将預先準備好的《告台灣袍澤朋友書》交新華社發表,呼籲在台軍政友人認清形勢,跟共産黨走,為人民盡力。衛立煌回來後,先後擔任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并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務委員。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因心肌梗塞等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1月20日,周恩來總理在中山公園中山堂主持追悼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董必武、陳雲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送了花圈。衛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烈士公墓,緊挨着林伯渠、陳赓等人的靈位。
作者點評
衛立煌将軍人生經曆豐富:做過孫中山的随從,成為國民黨的五虎将之一,是人民擁戴的抗日英雄,解放後被改造成為新中國的建設者。衛立煌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特别是抗戰期間其愛國之心昭然于世,令人尊敬。
青年時期,衛立煌不滿于前清和封建軍閥的統治,抱着除暴安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願望投入粵軍,隻身随孫中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為國民革命做出了他應有的貢獻。正義的事業強烈地吸引着他,孫中山的教誨強烈地影響着他,衛立煌逐漸成長為一名北伐戰場上的英雄,逐漸成為一名戰功卓著的将軍。
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衛立煌還沒有察覺國民革命性質的變化,為蔣介石效忠,率部向紅軍進攻,是衛立煌對其信?仰――?正義的一次亵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恥辱。
然而正義感和強烈的愛國熱忱,在抗戰爆發後,又一次把衛立煌從人生的低迷狀态中拉向人生的光明。他任第2戰區前敵總指揮,懷着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對中華民族的無比熱愛,指揮我抗日健兒與敵人在華北、西北戰場進行了無數次艱苦的鬥争,在忻口大戰、太原會戰、中條山之戰和洛陽之戰中,他投入巨大的愛國熱情與敵周旋,顯示了他高超的指揮藝術。另一方面,在外敵入侵國家危難時,他能深明大義,堅持團結禦侮,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成功地合作。在山西,他和八路軍接觸較多,關系較好,曾經多次到達延安造訪,一顆愛國心使他從剿共将領轉化為一個積極向共産黨靠攏者(曾讓趙榮生到八路軍辦事處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後來,衛立煌擔任第1戰區司令官時除繼續與中共人員往來外,還限制懲罰制造反共摩擦的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對中華大地的侵略。抗戰後期,衛立煌作為一名骁勇善戰的将軍率中國遠征軍擊潰了從緬甸方面向雲南入侵的日軍并打通中印交通線,為抗戰最後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歸國後衛立煌為促進祖國統一,奔走各方,盼望台灣的朋友早日回到祖國的大家庭中來,共同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這些都是他愛國熱情的真實體現,是他為人敬慕的人生注腳,也是他的故事廣為傳誦的原因。
衛立煌早年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是一位進步的國民黨員,他戎馬半生,奉行孫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強烈願望。他主張“團結奮鬥,振興中華”,建立“強盛獨立之中國”的愛國思想是值得我們仿效的。衛立煌将軍的崇高愛國熱情,熱愛人民服從真理的精神,必将給後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