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曆史最動亂的時期“五代十國”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有一段時期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但實際上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五代十國。大多數人熟悉唐宋元明清這些朝代,卻很少有人關注到唐朝與宋朝之間那段極度混亂的曆史階段。那麼,什麼是五代十國呢?事實上,五代十國是對五代和十國這十五個政權的統稱。其中,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實現天下大一統。
對于五代十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以長江為界,将北方的五個政權統稱為五代,南方的十個政權則稱為十國。北方的政權實力相對較強,而南方的政權實力較弱。具體來說,五代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五個政權;而十國則指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荊南(又稱南平)、北漢等十個政權。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動蕩不安、戰亂頻繁的時期。這個時期自公元九百零七年梁王朱溫廢除唐朝唐哀帝建立後梁開始,至公元九百六十年趙匡胤建立宋朝結束,曆時五十三年。然而,時國卻一直延續到宋朝建立後的公元九百七十九年,曆時七十七年。現在,讓我們一起追尋曆史的足迹,探尋這段紛繁複雜時期的曆史原貌。
公元八百七十八年,黃巢起義爆發,這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對唐朝産生了巨大沖擊。在起義的後期,朱溫背叛黃巢,率領軍隊投降唐朝。此後,朱溫趁着大唐王朝衰落之時,逐步清除李唐宗室的勢力,使得唐朝的朝政大權完全落入他手中。
公元九百零七年,唐朝的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被迫将皇位禅讓給朱溫。随着朱溫的登基稱帝,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溫改國号為梁,史稱後梁,成為五代中的第一個朝代。
要說這後梁太祖朱溫啊,那可是有着一個令人不齒的癖好——喜歡自己的兒媳婦!而且,誰的媳婦更得他的歡心,他就會選擇誰的丈夫來做太子呢!
公元九百一十二年,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朱溫再次陷入了頭疼的繼承人問題之中。就在這關鍵時刻,朱溫的次子朱友珪抓住機會,殘忍地将父親朱溫殺害。朱溫的統治僅持續了短短的六年,就這樣草草地畫上了句号。
同年,朱友珪登基繼位,成為新的皇帝。然而,好景不長,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貞因不滿哥哥殺父篡位,毅然起兵反叛。到了公元九百一十三年,叛軍勢如破竹,成功攻入皇宮。朱友珪驚慌失措,隻得倉促逃離。但命運多舛,在逃亡途中,他最終還是難逃被殺的厄運。
朱友珪死後,朱友貞終于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然而,這場内亂使得後梁元氣大傷,國家日益衰落。與此同時,晉王李存勖手握重兵,以複興唐朝為名,對後梁發動了淩厲的攻勢。
公元九百二十三年,李存勖率領大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一舉消滅了後梁政權。朱友貞面對這無法挽回的局面,無奈地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李存勖成功滅掉後梁後,因其父親李克用一直尊崇唐朝為正統,所以李存勖建立的政權延續了“唐”這個國号,并在曆史上被稱為後唐。後唐由此成為五代時期的第二個朝代。然而,李存勖在位僅短短三年便遭遇不幸。他因過度信任近臣而殺害功臣,最終在興教門之變中慘死于亂軍之中。李存勖與他父親李克用的後代也被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趕盡殺絕。李思源即位稱帝,成為後唐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積極推行朝政改革,緻力于發展生産,使得後唐進入了一個國力上升的階段。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來到了公元九百三十三年。這一年,李嗣源因病離世,他的親生兒子李從厚繼承了皇位。然而,僅僅過了五個月,這個年輕的皇帝就被李思源的養子李從珂推翻,失去了皇位。李從珂繼位後,對李思源的女婿石敬瑭充滿了戒心。當時,石敬瑭擔任河東節度使,手中握有重兵。而石敬瑭也深知自己處境危險,擔心會被李從珂鏟除。于是,在公元九百三十六年,石敬瑭毅然決然地起兵反叛。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他竟然認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親,并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作為交換條件,請求契丹軍隊協助他攻打洛陽。李從珂眼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選擇了自殺。與此同時,傳國玉玺也随之失蹤,至今下落不明。最終,石敬堂成功奪取皇位,建立了後晉王朝。後晉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朝代。然而,石敬瑭認賊作父、割讓幽雲十六州的行為引起了朝臣和民衆的強烈不滿。在位期間,石敬瑭既畏懼養父耶律德光,又對朝廷中掌握兵權的将領心懷忌憚。
公元九百四十二年,石敬瑭因病駕崩,其侄石重貴繼承皇位。石重貴登基後,對耶律德光表示僅以孫子身份自稱,但拒絕稱臣。這一行為激怒了耶律德光,引發了契丹與後晉之間的敵對關系,并最終導緻了戰争的爆發。石重貴親自出征,擊敗了契丹軍隊。然而,由于他在軍事指揮方面的失誤和用人不當,導緻後晉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公元九百四十七年,契丹成功攻占了後晉的都城開封,迫使石重貴投降。至此,後晉王朝宣告覆滅。
在占領中原期間,契丹軍隊肆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民衆的強烈反抗。面對此起彼伏的起義浪潮,契丹軍隊被迫撤離中原。與此同時,北平王劉知遠趁機崛起,掌握了大量兵力,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藩鎮勢力之一。他抓住機遇,于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後漢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的第四個朝代。
劉知遠稱帝不到一年便因病逝世,臨終前将幼子劉承佑托付給郭威等老臣,希望他們能輔佐劉承佑治理國家。 劉承佑順利繼位後,同年,武漢國内發生藩鎮叛亂,郭威奉命讨伐叛軍。然而,此時的劉承佑卻對掌握兵權的郭威心生忌憚,這讓郭威感到極度不安和沒有安全感。
面對這種情況,郭威決定起兵反叛。公元950年,郭威率領軍隊攻占開封,劉承佑則棄城而逃。在逃跑途中,劉承佑被殺死。
随後,郭威稱帝并建立了後周政權。後周作為五代時期的第五個朝代,郭威以生活簡樸、體恤百姓而着稱,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穩定局勢,為後周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去世後,其養子柴榮即位。柴榮被譽為五代時期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他通過多次北伐遼國以及對南唐的征讨,大大擴展了後周的版圖疆域。
在柴榮的麾下,有一位着名将領趙匡胤。趙匡胤追随柴榮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與此同時,趙匡胤在軍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龐大勢力。
公元九百五十九年,柴榮在征戰途中不幸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兒子柴宗勳繼承皇位。然而,不久之後,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成功地取代了柴宗勳,披上黃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了宋朝。他就是後來被尊稱為宋太祖的人物。趙匡胤定都開封,并開啟了統一全國的征程。
當時,尚存的十國與五代相比,規模已經大大縮小。其中,除了北漢位于北方外,其餘九個國家都分布在南方地區。趙匡胤明智地選擇了先南後北的戰略,逐步消滅這些小國家。首先,他成功地滅掉了後蜀、南漢和南唐等國。公元九百七十六年,趙匡胤突然駕崩,同年,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成為宋太宗。
宋太宗繼位後,繼續緻力于統一全國的事業。他先後滅掉了吳越和北漢,至此,五代十國時期殘存的十國政權全部被消滅。至此,五代十國這段中國曆史上紛繁複雜、混亂不堪的時期終于畫上了句号。這一時期的結束标志着中國政治局勢的穩定和統一,為宋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