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999年的時候,《新聞周刊》發表了一篇有關矽谷白領工作壓力的文章,文章稱那裡開展了一項旨在幫助員工“找尋快樂生活”的活動,當然,這樣一來,員工在職業追求中就會變得更加快樂和能幹。文章稱:
矽谷的高科技企業在聘請心理導師、顧問,甚至瑜伽功教練等等,來幫助那些處于工作重壓和瞬息萬變的行業發展形勢下的公司職員,使他們能夠在重壓之下保持自我……一位寫過一本有關自立觀點著作的作者表示,這些公司不惜投入地希望使員工認識到工作并不是一場噩夢。
矽谷高科技公司的員工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所以他們心理壓力巨大一點也不奇怪。問題是,許多這類旨在減輕職員壓力的工作卻把情況弄得更加糟糕。
Sun公司的研發部經理向《新聞周刊》透露:Sun公司請了顧問幫助公司的軟件工程師等職員“享受真正的世界帶來的快樂—陽光、騎自行車、與孩子嬉戲”。但是,這些對員工原有生活習慣的打攪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這同樣說明了我的關于“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做你喜歡的事情”的觀點。
那些顧問所進行的治療課程的确聽起來合情合理而且很誘人:“親愛的,這樣做毫無疑問是正确的。我在工作中從來沒有像在高中時的一段時光那麼快樂,在那段日子裡,我把全部時間都花在了制作模型船上面了。”不幸的是,任何人在成年以後都不會再那樣生活了。順便再提一下,注意,好好回想一下,說實話—你為什麼那時候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制作輪船模型上面呢?難道不是因為實在是沒人跟你約會嗎?
這些治療課程無法起到預期效應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些兒時的遊戲無法滿足成年人對個人成就和滿足感的需求。人類注定需要從克服困難和推進工作的實踐中互相傳授,取得發展。沒完沒了的遊戲和野營是無法滿足人類的這些需求的。愛比克泰德同樣也懷疑試圖通過自我放縱來獲得快樂的方式是否有效。對他來說,真正的快樂是一個動詞:
通過做善事來獲得快樂并不是一種交換心理(為了得到,所以我要善良)。善良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和回報……那是一種長期的對我們性格的調整。我們朝着好的方向調整我們的想法、語言和做事……做好事是為了快樂、心靈上的安甯和遠離煩惱。當你積極地投身于調整自我的實踐中時,你就從那些使自己偷懶的借口中解脫出來。取而代之的是,你腳踏實地地走好當前的每一步。你坦然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态度使你的創造力倍增,在目前的環境下不斷取得進步……你的生命因為你完全投身其中而不斷取得進步。
第九章 真正的幸福是一個動詞消極的安慰劑效果
這類模式化的或者說士氣建設型的治療課程的接受範圍非常大。接受治療的人們往往不能緩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甚至可能會加重問題。這是因為人們接受的是同一模式的治療,醫生并沒有根據不同的情況施以不同的對待,結果往往會取得消極的安慰劑效果。
按照傳統的觀點,積極安慰劑效果是指,比如說,一個人吃了一些與他的疾病并沒有關系的藥,但是因為他認為這些是有效的藥,然後,他的病好了。積極安慰劑效果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病人對良好效果的預期帶來了對身體的正面影響。事實上,我們自己可以說服自己很多東西,甚至身體上的症狀也會被治愈。
消極安慰劑效果在積極安慰劑效果沒有産生時便會發生:因為,你本來已經準備好會有一個好的效果,但是症狀的好轉并沒有發生,這說明你吃下的藥沒有作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就會認為自己的病比原先預想的更加嚴重了。這樣的推想就産生了消極安慰劑效果:“我吃了醫生給我的藥仍然不見好,那我的病肯定會越來越嚴重的。”
其實,實行那些員工減壓工作的公司通過一種簡單的評估工具就可以避免消極安慰劑效果的出現了:搞清楚到底什麼能使目标員工快樂起來。然後,你還可以進行一個後續的評估,問這名員工:“這就是你的最終答案嗎?”在Sun公司,活動執行者們通過上面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知道,在“享受世界上真正的快樂”的活動中,這個人到底是适合于進行月光下的浪漫散步、潛水、看馬戲,還是觀看國際拳擊聯賽。問題是,這樣的提問并不符合美國人的性格:美國人總是忽視認識真正的自我。
“找尋快樂生活”活動的發明者執行的是“一種方法适合所有人”的治療方式,因為美國人不習慣直面不同人的不同問題。這一點可能也是因為美國人對于建立多種族、多類型的英雄人物潛在的尊敬所緻;也可能是因為美國人對于沉默的一代的尊敬,别忘了他們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軸心集團;或者是因為對表面榮光的錯誤崇拜,緻使那麼多人至今仍被金手铐所囿,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放棄所擁有的一切,過上底層生活的時候,就會招緻責罵。不管是因為什麼,如果你希望幫助成功人士解決他們的與工作相關的問題,讓他們承認所經受的痛苦總是徒勞無益的。向人們強調每個人都在做的事情總是于事無補的,所以,這樣的課程通常總是很難起作用的。
第九章 真正的幸福是一個動詞壓制情感的危險
我之所以會對芬奇的小冊子感興趣,是因為一件震動新聞界的槍殺案,其中所透露出的侵略性似乎正是芬奇試圖解決的。2000年5月26日,沃思湖中學一個13歲的優等生,開槍打死了一個很受學生歡迎的35歲的綽号叫“大毛”(因為他的頭發)的英語教師兼籃球教練。官方人士稱:這位少年因為惡作劇而被助理教練趕回家。兩個小時以後,他帶着一支半自動手槍回來,開始了槍殺。
這位13歲的少年到底為什麼實施謀殺可能永遠都是個謎了。他可能因為被從學校趕回家而感到羞辱,或者他認為自己被嚴厲的教練侮辱了。但是,不難想像,在這個孩子選擇帶着槍到學校,或者說一直到開始射擊之前,這個孩子的心中肯定充滿了孤獨、憤怒和痛苦。
我想,芬奇一定會很奇怪,因為這個13歲的優等生身上,我們找不到問題少年的任何特征(比如說屬于異端文化群體或者暴力集團),能夠緻使他實施這一槍殺。這個孩子顯然是很被社會認可的那種孩子。優等生按時寫作業,努力學習,課堂上彬彬有禮。但是,在短短的8小時的時間裡,這個年輕人陷入了一場孩子的胡鬧,然後進行了槍殺。你對此作何感想呢?
第九章 真正的幸福是一個動詞順從和自制力的對抗
我從來沒有見到這宗槍殺案的兇手,所以我無法肯定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施行了這一暴行。但是我們很有理由相信,這孩子平素的模範行為最終轉化成了令人吃驚的暴行:他對自己的情緒失去了最基本的控制。一個人強壓自己的情緒是有害的,而且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你是在強行壓制自己的感覺,直到有一天,外界的某種刺激使它不得不迸發出來。
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槍支都已經被銷毀了,那個不幸的孩子照樣會在某個時間通過另一種方式發洩他心中的不滿,比如說扔石頭或者用拳頭,除非在他采取行動之前,壓在他心底的情緒已經通過合适的解決方法處理好了。
那麼,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解決孩子心中被壓制的情緒,從而使他不緻于走上殺人的道路呢?那就是讓他接受心理治療,或者參加沖突心理治療課程,或者引導他們熱愛社會。簡單地說,運用合适的管理和監督,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心理上痛苦的原因。
通過禁止的方式強制人們不去做反社會的事情并不能使人們獲得真正的心理健康。通過規則的強制而達到使人循規蹈矩,這樣隻能導緻人們對規則的被動順從。在這種被強制的情況下,放棄做某件事并不意味着這個人心裡不想做某件事。健康的人們并不是通過強制來做到熱愛社會的,他們通過兩種方式達到與社會要求的合拍:解決自己反社會的情緒或者學會處理壓力環境。
衆多試圖在學校或者公共機構禁止競争和侵略性活動的運動卻驚奇地發現了這樣一個結論:很多被稱之為侵略性的活動實際上教會了孩子在建立個人成就的過程中控制心中反社會的沖動。像武術中的空手道、拳擊和摔跤就是很好的例子。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武術中有這樣的規則,不合适的侵略或者暴力行為将會受到處罰。而且,在角逐之中,那些單靠蠻力去打擊對手的人(芬奇很擔心的一種狀況),經常會被深谙武術的藝術,善于用技巧的選手打得落荒而逃。憤怒是一個職業拳擊手最大的敵人,這也正是為什麼空手道和拳擊選手要學會控制好心中的憤怒情緒,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在比賽中有好的表現。
為了盡可能地消滅那些令人不願意接受的侵略性行為,我們必須面對亞裡士多德名言中提出的挑戰:選擇在合适的時候,向合适的人,為了合适的事情,以合适的方式大發雷霆。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能夠這樣做并不容易,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隻有那些掌握了控制的技巧的人,才能不論經受挫折、失望和痛苦,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激動情緒。正如心理學家卡爾·曼甯格(Karl Menninger)所說:“要想真正認識你自己,你就必須能直面你内心深處醜陋的一面,而且,知道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