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4020電子書》4020.cn , 歡迎您來4020電子書推薦好書!】;
揭開藝伎神秘面紗:藝伎浮世繪 作者:花兒花
伴随《藝術回憶錄》影片的宣傳,日本藝伎進入國人的視野。章子怡藝伎造型的電影海報更是為藝伎這個神秘的職業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是藝伎到底是什麼?和普通的妓女有什麼區别?
本書是對日本藝伎的一個全面介紹,包括藝伎文化的起源,藝伎的才藝、行業規矩以及日本曆史上的有名的藝伎介紹。
本書可謂日本藝伎文化的全解碼,全書用了大量浮世繪的插圖,在欣賞藝伎文化的同時,還邀請你共赴一場浮世繪的視覺盛宴!
華文出版社 出版
FO1姝影攜香來--日本的絕美藝伎
引言 藝伎之道
在位于東海的一個狹長小島群上,山丘、瀑布和火山占據了大半個國家,這就是日本。
日本平安時代産生的武士道,曆來被世界各國的人們所稱慕,他們是為國獻身的忠義代表。然而人們卻不知道,随着這江戶時代(1603~1868年)的進入,在這群铮铮武士的身後,也有着這樣一群絕色美人——藝伎——在支撐他們的靈魂,讓他們奮戰沙場,盡顯英姿。
正如武士為主君獻身一樣,藝伎的生命也将屬于男人,她們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将為男人而付出一切。武士有自己的武士道——忠心和無條件聽命于主君,而藝伎也有自己的“藝伎道”——體貼并且無條件順從男人,她們是一群尤物,是男人心中最完美的女人。
她們不僅絕色傾城,而且多才多藝;她們不僅溫柔和順,而且善解人意。她們的舞姿婀娜;她們的琴聲勾人心魄;她們的舉止高雅;她們的儀态萬千。
手抱三弦上畫樓,低聲拜手謝纏頭。
朝朝歌舞春風裡,隻說歡娛不說愁。
這是清朝黃遵憲(1848~1905年)《日本雜事詩》中的一首題名為《藝伎》的詩。黃遵憲是中國駐日公使何如璋的參贊,于1877年赴日,寫下了《日本國志》和《日本雜事詩》,被譽為“在近代中國第一個對日本有真正的了解,并且其關于日本的研究和介紹在國内産生了真正大的影響的人”。
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日本藝伎的形象,她們手捧三弦琴(日語稱三味線)為客人舞蹈,表現着溫柔的風情。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客人可以暫時忘掉所有的煩惱,得到的隻有歡娛,精神得到徹底地放松。
為什麼藝伎可以讓人得到這樣的享受,這樣知曉客人的内心呢?為什麼她們有這樣動人的氣質和廣博的見聞,能與客人一起高談闊論呢?因為她們經曆了一般人都難以忍受的成長曆程,博聞強記 :從茶道、書畫、棋道、酒道中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從舞蹈、歌唱和琴技提高了自身的才藝,終于成為男人想像中“最完美的女人”,迷倒衆生。
然而,藝伎的命運是悲苦的,她們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犧牲了愛情、婚姻甚至自己的一生,她們内心空虛寂寞,然而卻嚴守着規矩。她們隻是“精神戀愛”的奴隸,在她們渴望得到的愛情世界裡,幾乎是一片空白。她們不能結婚,除非不再做藝伎,她們的結局都不很樂觀,或者當别人的情人,或者再被抛棄……
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的代表,現代的藝伎承擔着很大的責任。然而,在時代的潮流裡,藝伎,這本該屬于曆史的一抺豔色也許正慢慢退去,因為當今的藝伎行業正在走向衰落。也許,它也正面臨着曆史和未來的抉擇……
藝伎——溫柔和美貌的化身
談起藝伎,一絲美豔和高雅馬上就會進入我們的腦海,這種感覺幽幽淡淡,卻連綿不絕,擾人心腸。她們是天生的尤物;她們是高貴的天使;她們是溫柔和美麗的化身。在她們面前,你會有些自慚形穢,也會自由潇灑,坦蕩暢言。無論你多麼博學多識,她們都能應對自如,可圈可點;無論你如何談笑揮灑,從容大度,相比之下,也不能如她們一般寵辱不驚,神色不露。
她們仿佛成了一個謎,被隐藏在曆史中,隐藏在京都的衹園和東京的吉原之内。那一圈圈高牆,隔絕了世界的見聞,唯有她們的裝扮,在那高牆之内,卸了又上,上了又卸,走過興盛,又走過衰敗,延續了200多年。
我們隻有從一些茶屋客人的嘴裡和曆史的書籍中找尋,這許許多多沉澱中才慢慢凸現她們的身影。在我們的印象中,她們會面敷白粉,拿着折扇,翩翩起舞;她們會輕撥三味線,在悠揚的管弦聲中,讓客人忘卻煩惱。她們身着和服,發髻高聳,手執綢傘,高雅脫俗,就如同從古畫中走出來一般。
确實,藝伎就是日本古代文化中最典型的标志之一,她們也是那些古代仕女圖中的主角。在那個武士支配國家的年代,藝伎就處在娼妓和良家女之間,左右搖擺,因而更加得到武士的寵愛,引領了武士的審美方向,更引領了日本時尚的方向。
藝伎帶着獨有的風韻,從曆史的角落中産生、生長,變得成熟,再飄飄搖搖地涉足至今。清風般的古韻迷倒了現有的繁華,古井般的高雅讓世界沉靜,在浩瀚大洋中的小島上,她依然風姿宜人。
翩跹三百年——藝伎的曆史淵源(1)
在近2000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日本的文化就是一個不斷融合、碰撞,最後鍛造形成自己獨有特色的過程。自中國的隋唐以來,日本就大量引進吸收了中國文化,自15世紀後半時期開始,又開始傳入西方文化。在吸收和消化中西方文化的同時,日本人又創造了一些自己獨特的文化并成為傳統,諸如茶道、花道等,都蜚聲海外,至于更獨特的“藝伎”,則是日本藝術史上的一絕。
藝伎最早出現于日本元祿年間(1688~1704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那是一個武士統治天下的時代,武士是社會的最高階層,他們享受着美食和豪華的住宅,比從事農商的人有很大的特權。他們為藩國的領主效忠,并且領取俸祿,而他們的俸祿都是以農産品的多少來計算的,比如一個武士的俸祿可能是幾千石,也可能是幾百石。
随着江戶幕府統一了天下,實行了各種政策,穩定的社會環境使農業和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各種農産品因為豐富的程度日益增加,價格随之大幅度下降。基于這種情況,以領取俸祿為生的武士實際所得到的收入,便相對大大減少。一些下層武士陷入了窮困的境地,他們沒有錢結婚,建立家庭。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武士又陷入一種性饑渴的狀态,他們需要女人,于是,便形成了一種對妓女的渴求。
那個時代的日本,整個社會男女的比例極不平衡,大約三個男人必須同時争奪一個女人做妻子。然而,随着商業的興旺,這種狀況迫切需要得到解決。商人有着精明的頭腦,他們利用這樣的情況,結合一些民間遊藝人的表演特征,很快地形成了商業性的妓館。随着妓女在武士中的影響增強,最後慢慢地進入了上流階層的筵席。這樣,對妓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商人依據自己對一些風雅藝術的理解,對妓女進行了系統的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像插花、茶道等日本文化的傳播,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商人,然後再在藝伎身上反映出來。那個時候,商人是有錢的,然而因為社會地位的原因,他們不能住寬大的房屋,不能過上比武士家族更好的生活,總而言之,有錢沒處花。這個時候,京都附近的商人,學習朝廷上層官員的娛樂方式,然後進行一些變通,便形成了在一般場合都能娛樂的插花等藝術手段。商人懂得了這些後,把它們用在對妓女的培訓上,這樣,逐漸産生了一些舞藝高絕的藝伎,後來,藝伎也單獨成為一個行業,她們“賣藝不賣身”,徹底與娼妓分離。
因為藝伎是從下層社會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形成的初期,她們并不具有成熟的機制。而且有趣的是,第一批藝伎并不是婀娜多姿的女子,而是威武偉健的男人,他們是以逗笑賣唱為生的藝人和鼓手。當時,由于藝伎館人員不足,不得不從民間招收一些男子到藝伎館來男扮女裝,歌舞助興;或是招收一些社會上的女子,充當樂隊中的擊鼓女郎。
然而,在崇尚大男子主義的日本社會,溫順爾雅、能歌善舞的女子更能迎合觀衆的欣賞口味,博得賓客的歡心,故此,男性藝伎逐漸從這個行業中隐退。後來才逐漸過渡到清一色的女藝伎。藝伎從産生開始就是為日本上層社會的達官顯貴、富商闊佬們服務的。普通人隻能在那些豪華的茶肆酒樓和高級料亭中看到她們的身影。由于被服務對象的地位所決定,過去藝伎很少在大庭廣衆面前抛頭露面。她們深居簡出,外出時要乘坐放下簾子的人力車,步行則要在頭頂上扣一個寬大的竹編草帽,把整個臉部遮掩得嚴嚴實實。藝伎群體相當封閉,一直被籠罩在一種神秘的境況中,即使在現代物質高度文明的日本,一般人也隻能在電影或電視鏡頭中了解她們。
因為“藝伎”這種稱謂中多了一個“伎”字,很多人便因此對藝伎産生誤解。其實,這隻是源于翻譯成中文後的偏差:藝伎在日語裡叫做“藝者”,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将“者”字去掉,加了一個“伎”,于是很多人便以為藝伎就是善于唱歌跳舞的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