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 北靜王之謎(3)
《紅樓夢》裡寫賈寶玉路谒北靜王,賈赦、賈政、賈珍他們表現得畢恭畢敬,這好理解,但是賈寶玉也表現得受寵若驚——賈寶玉按說是最厭惡國賊祿蠹,最害怕峨冠揖讓的,對北靜王,他卻“每思相會”,聽說北靜王招呼他,“自是歡喜”,直至見到,舉目一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這是為什麼?這就說明,在真實的生活裡,對王爺大官,曹雪芹也是因人而異的,他不是一個搞政治的人,但他有他自己的政治傾向,再加上他的審美趣味,他是會對允禧、永那樣派别的皇族人物産生好感,甚至予以肯定、欣賞的。
就在寫賈寶玉谒見北靜王的那段文字中,在小說裡面,出現了黑話。曹雪芹很露骨地寫出了那樣的話,我下面就要給你指出來。賈寶玉路谒北靜王的時候,有這樣的句子,可謂駭人聽聞,千萬注意,不要錯過。就是北靜王當時誇寶玉,說“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這話已經很出格,書裡的賈寶玉不過是一個員外郎的兒子,怎麼能贊為“龍駒”,“龍”字好這麼用麼?北靜王又對賈政說,“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來‘雛鳳清于老鳳聲’,未可量也。”這倒不那麼紮耳,因為讀者心裡都有杆秤,寶玉肯定是水平超過賈政,相對于賈政那麼個封建老古闆,寶玉根本就是另一種人,但是請注意下面曹雪芹是怎麼寫的,他就寫這個賈政忙賠笑,賠笑裡面就有一句話,叫做“賴藩郡馀祯”,這可真是大膽文筆!
我先把這個句子裡的後面四個字說一下。“藩郡”就是指被封了王位的,有王位的一個人,對他恭敬的稱呼。“馀祯”這個“祯”字,是康熙一位皇子名字裡的一個字,是哪位皇子的名字裡面有這個字呢?是康熙的十四阿哥,當年的康熙給他取名字就叫做胤祯。這十四阿哥跟四阿哥,他們倆同母,四阿哥,康熙給取的名字是胤,四阿哥那個是一個示字邊一個“真假”的“真”,十四阿哥的這個名字是一個示字邊一個“貞潔”的“貞”,兩個字在漢字裡非常相近,上頭隻差半畫,讀音也一樣。康熙之所以給他們兩個起的名字表面上那麼接近,也因為他們兩個是同一個母親生的,康熙生了很多的兒子,但是這兩個兒子是同一個媽媽生的,所以康熙可能在取名的時候故意讓這兩個兒子的名字有點接近,可能是這樣考慮的。在雍正登上皇位後,不服的人,就傳布關于他的壞話。有一種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廣,就是說康熙把一個藏有傳位密诏的匣子,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雍正趁康熙不省人事,讓人把那匣子取下來,打開一看,上面寫着将皇位傳給胤祯,于是就把祯字描改為了字;又有一種版本是說遺诏上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他把“十”改成了“于”,變成了“傳位于四阿哥”。這些說法,說明人們普遍懷疑雍正登上帝位的合法性,但這些傳說被清史專家所否定。首先,康熙朝并沒有将傳位遺诏放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做法,那種做法,恰恰是雍正發明的;而且傳位诏書不會是那麼簡單的一種寫法,清朝的诏書,尤其是這樣重要的文件,都是先用滿文書寫,然後再譯成漢文的,在滿文裡,四阿哥的名字和十四阿哥的名字,寫出來差别比較大,很難描改。
但是,有的清史專家指出,康熙晚年,确實看重十四阿哥胤祯,有把皇位傳給他的打算,後來這個念頭表露得也很分明,因此雍正的登基,其實是一場宮殿政變。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傳位遺诏,規格上倒是符合,有滿文也有漢文,但疑點很多,很可能是事後僞造的。但不管你怎麼在事後去分析,雍正他就是當成了皇帝。雍正當了皇帝以後,他就讓他的兄弟們,把名字裡的那個胤字都改成允,胤字隻留給他自己專享。十四阿哥呢,成為雍正的一大心病,眼中釘、肉中刺,當然他對胤祯下的手,不像對八阿哥九阿哥那麼毒,那兩個後來一個被叫做阿其那,一個被叫做塞思黑,徹底削爵,而且徹底地被轟出宗族,根本不算皇族的人了,甚至人都不是了,賤民都不是了,最後雍正更幹脆想辦法把他們兩個毒死了。這個十四阿哥畢竟還是他同母的兄弟,他先是讓其去給康熙守陵,後來就拘禁起來,不過沒有把他害死,但是告示天下,一個就是讓他改“胤”為“允”——前面說了,所有的兄弟第一個字都不能叫做“胤”,都要改稱“允”,第二就是這個人的名字,胤祯,光第一個字改成允也不行,第二個字還得改,就不許叫胤祯,就不允許“祯”字出現,誰要公開寫出這個“祯”字,他就要生氣,搞不好被他發現就要殺頭。他把他這個同母弟弟的名字徹底改了,改成一個很怪的字,一個示字邊,一個“是不是”的“是”,一個“一頁兩頁”的“頁”,這個“是”裡面的一捺拖得比較長,把“頁”擱進去,這個字就是“”,讀音為提,最後他就把胤祯的名字改成了允。所以在雍正朝的時候,人們寫文章都要避免“祯”字,到乾隆朝的時候,因為乾隆是雍正的兒子,是雍正指定的皇位繼承人,雖然乾隆實行了懷柔政策,比如将允釋放了出來,還封了爵位,但是乾隆仍然嚴格地執行他父皇的文字避忌。因此按說一個人在乾隆朝寫書,他也是萬萬不能夠在自己的筆下出現一個“祯”字的,而曹雪芹在寫北靜王的時候,就故意要把這個字放上去,各個古本在這點上沒有差别,都叫做“藩郡馀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