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朱 服
漁家傲 東陽郡齋作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裡,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際,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黾①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②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作者簡介】;
朱服字行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北宋神宗熙甯六年進士。哲宗朝曆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徽宗朝加集賢殿修撰,知廣州,黜袁州。坐蘇黨,貶海州,到東陽郡時曾作了一首《漁家傲》,頗寓凄蒼遣谪之情。;
【注釋】;
①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
②東陽:今浙江金華縣。;
【評解】;
這首小詞,借惜春傷春以抒懷。上片寫春景。細雨如絲,煙籠楊柳,水流花落,春光将盡。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夢。唯有酒中尋樂,醉裡忘憂。表現了詩人的感傷情緒。;
【集評】;
《烏程舊志》雲:朱行中坐與蘇轼遊,貶海州,至東郡,作《漁家傲》詞。讀其詞,想見其人不愧為蘇轼黨也。;
《蕙風詞話》:白石詞:“少年事情老來悲。”宋朱服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二語合參,可悟一意化兩之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起兩句,寫雨中楊柳。“戀樹”三句,寫花落水流,皆令人生愁之景象。下片,寫浮生若夢,惟有極時行樂。“而今樂事他年淚”句,一意化兩,感傷無限。;
陳師道
清平樂
秋光燭地,簾幕生秋意。露葉翻風驚鵲墜,暗落青林紅子。 微行聲斷長廊,薰爐①衾換生香。滅燭卻延明月,攬衣先怯微涼。;
【作者簡介】;
陳師道字無己,一字履常,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号後山居士。;
生于宋仁宗皇祐五年。元祐中,經蘇轼推薦,授徐州教授。卒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有《後山詞》一卷。;
【注釋】;
①薰爐:香爐。;
【評解】;
這首詞着意描繪了初秋情景。上片寫秋意。露葉翻風,秋光燭地。青林紅子暗落,大地一派秋色。下片借景抒情。長廊微行,蔥爐生香。滅燭延月,清光微涼。全詞寫得輕柔靈巧,平易自然,頗有韻緻。;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相傳無己平時出行,覺有詩思,便急歸擁被卧,苦思呻吟,或累日而後起,故當時有“閉門覓句”之稱。他的詞很纖細,平易而少氣魄。最足代表他的詞風的,則是他的《清平樂》。;
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①?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作者簡介】;
李之儀字端叔,滄州無棣(屬山東)人。北宋神宗朝進士。曾從蘇轼于定州幕府,後曆任樞密院編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獲罪,被貶到太平州(安徽當塗)。他的詞以小令見長。有《姑溪詞》。;
【注釋】;
①已:完結。;
【評解】;
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隻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摯。設想很别緻,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集評】;
毛晉《姑溪詞跋》:姑溪詞多次韻,小令更長于淡語、景語、情語。;
至若“我住長江頭”雲雲,直是古樂府俊語矣。;
《唐宋詞鑒賞集》:李之儀的這首詞,是一阕歌頌堅貞愛情的戀歌。;
有較高的藝術性,很耐人尋味。;
薛砺若《宋詞通論》:李之儀的詞,很隽美俏麗,另具一個獨特的風調。他的《蔔算子》,寫得極質樸晶美,宛如《子夜歌》與《古詩十九首》的真摯可愛。;
王安國
減字木蘭花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①飛不起。月破黃昏,簾裡餘香馬上聞。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作者簡介】;
王安國字平甫,江西臨川人。安石之弟。舉進士,北宋神宗熙甯初,除西京國子教授,終秘閣校理。著有《王校理集》。;
【注釋】;
①落紅:即落花。;
【評解】;
這是一首傷别詞。上片寫男方别後的戀意。畫橋流水,雨濕落花,皆是馬上所見。觸景傷情,不覺勾起對簾中人的懷念。下片寫女方的深閨幽怨。結尾兩句,因物寄怨,抒寫離情。全詞造語工麗,蘊含不盡之意。;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他的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
虢壽麓《曆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詞詠男女傷别。通首構思細膩,詞藻華腴。;
李 廌
虞美人
玉闌幹外清江浦①,渺渺②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 青林③枕上關山路,卧想乘鸾④處。碧蕪千裡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⑤。;
【作者簡介】;
李廌(zhì)字方叔,華州(今陝西華縣)人。父李惇與蘇轼同年舉進士。他曾以文章谒蘇轼于黃州,蘇轼認為他的文章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曰:“子之才,萬人敵也。抗之以高節,莫之能禦也。”著有《濟南集》,自《永樂大典》中輯出。;
【注釋】;
①清江浦:又名沙河,在今江蘇淮陰市北淮河與運河會合處。;
②渺渺:形容雨大,迷濛一片。;
③青林:喻夢魂。;
④乘鸾: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蕭,穆公為築鳳樓,二人吹箫,鳳凰來集,遂乘而仙去。;
⑤南州:南方。;
【評解】;
潇灑中見深情。上片寫近水樓台風雨漫天而來的情景。下片寫閑卧枕上、遊目騁懷時的思想活動。碧蕪千裡,涼夢霎時,飄逸清新而又回腸蕩氣,情意綿綿。詞中寫初夏雨景,頗具特色。;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李方叔《虞美人》過拍雲:“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春夏之交,近水樓台,确有此景。;
“好風”句絕新,似乎未經人道。歇拍雲:“碧蕪千裡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尤極淡遠清疏之緻。;
賀 鑄
青玉案
淩波①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②。錦瑟華年③誰與度?月台花榭④,瑣窗朱戶⑤,隻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臯⑥暮,彩筆⑦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⑧!一川⑨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作者簡介】;
賀鑄字方回,号慶湖遺老,衛州(河南汲縣)人,北宋王室外戚。;
曾做過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性格豪爽。能詩文,尤工詞,其詞善于錘煉字句,自雲筆端能驅使李商隐、溫庭筠。風格绮麗,但也有豪放之作。;
【注釋】;
①淩波:形容女子步态輕盈。;
②芳塵去:指美人已去。;
③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 錦瑟:飾有彩紋的瑟。;
④月台:賞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環繞的房子。;
⑤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 朱戶:朱紅的大門。;
⑥蘅臯:長着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
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幾許: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評解】;
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
【集評】;
周紫芝《竹坡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羅大經《鶴林玉露》:賀方回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沈謙《填詞雜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瑣碎為妙。;
先著、程洪《詞潔》:方回《青玉案》詞工妙之至,無迹可尋,語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萬人不能湊拍。;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疊寫三句閑愁,真絕唱!;
劉熙載《藝概》: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雲:“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并用耳。;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賀鑄晚年退隐至蘇州,并在城外十裡處橫塘有住所,詞人常往來其間。這首詞寫于此時此地。漢中寫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
浣溪沙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栖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撚粉香歸洞戶①,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②。;
【注釋】;
①洞戶:室與室之間相通的門戶。;
②些(suò):句末語氣詞,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評解】;
這首詞全篇寫景,卻又能寄情于言外。句句绮麗,字字清新,無句不美。上片寫室外景色,展現一幅清麗澹雅的圖畫,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下片寫室内情景。玉人撚香歸戶,低垂簾幕,微感春寒。全詞寫景潇灑出塵,風格頗與“花間”相近。;
【集評】;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此詞不作情語,寄情言外。它能給你一種美的享受。是遠在那些脂香粉膩的“花間詞”之上的。;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詞句欲全篇皆妙,極為難得。如賀方回“淡黃楊柳暗栖鴉”之句,寫景可謂造微人妙;若其全篇,則不逮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全篇寫景,無句不美。“樓角”一句,寫殘霞當樓,是黃昏入晚時之景。“淡黃”一句,寫新柳栖鴉,于餘紅初消之中,有淡黃楊柳相映,而淡黃楊柳之中,更有栖鴉相映,境地極美。“玉人”一句,寫新月,月下玉人,月下梅花,皆是美境,以境襯人,故月美花美,而人更美。下片,因外間寒生,乃撚花入戶,記事生動活潑,如聞如見。“更垂”一句,顯出人之華貴矜寵。收句露出寒意,文筆空靈。;
薄 倖
淡妝多态,更滴滴①頻回盼睐②。便認得琴心③先許,欲绾④合歡雙帶。記畫堂風月逢迎,輕颦淺笑嬌無奈。向睡鴨爐邊,翔鸾屏裡,羞把香羅暗解。 自過了燒燈⑤後,都不見踏青挑菜。幾回憑雙燕,丁甯深意,往來卻恨重簾礙。約何時再?正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
【注釋】;
①滴滴:形容眼波不時注視的樣子。;
②睐:斜望。;
③琴心:以琴聲達意。;
④绾:盤結。 合歡帶:與“同心結”同意。;
⑤燒燈:指元宵節。;
【評解】;
這首懷人之作,可能是通過對男女戀情的吟詠,别有寄托。上片追憶前歡,抒寫當初相遇時的情景。下片寫别後相思之苦。全詞鋪叙詳盡,情緻委曲。在北宋慢詞藝術上有較高成就。;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餘隽》:凡閨情之詞,淡而不厭,哀而不傷,此作當之。;
周濟《宋四家詞選》:耆卿于寫景中見情,故淡遠。方回于言情中布景,故秾至。;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阕追叙前歡,下阕言紫燕西來,已寄書多阻,姑借酒以消磨永晝。乃酒消睡醒,仍日未西沉,清晝悠悠,遣愁無計,極寫其無聊之思。原題雲:《憶故人》,知其眷戀之深,調用《薄倖》,殆其自謂耶?;
張文潛《東山詞集序》:樂府妙絕一世,盛麗如遊金、張之堂,妖冶如攬嫱、施之祛。;
鹧鸪天
重過阊門①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②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③。舊犧④新垅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注釋】;
①阊門:本為蘇州西門,這裡代指蘇州。;
②梧桐半死:比喻喪偶。;
③原上草,露初晞:比喻死亡。晞:幹掉。;
④舊栖:舊居。 新垅:新墳。;
【評解】;
這首悼亡詞充滿了詩人對亡妻懷念之情。上片寫妻子死後詩人的凄涼和孤零。開始即以“萬事非”寫出不堪回首的慨歎。下片寫詩人對妻子的懷念。“挑燈夜補衣”,再現了亡妻日夜辛勞,甘于過清苦生活的場面。以此為結,突出表現了詩人對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詞寫得哀婉柔麗,真摯感人。;
【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賀鑄退居蘇州,本來就心情抑郁,“閑愁”頗多,亦頗大;在蘇州又死去了妻子,這就給他布滿陰霾的心頭,又增添了一層烏雲。這首悼念亡妻的詞作。出語沉痛,感情深摯,很能感動人。;
谒金門
花滿院。飛去飛來雙燕。紅雨入簾寒不卷,曉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斷。脈脈兩娥①愁淺。消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注釋】;
①兩蛾:雙眉,雙目。 蛾:即蛾眉。;
【評解】;
這是一首春閨懷人之作。上片寫景,落花飛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斷,脈脈含愁,郎君雖無消息,一春卻長夢見。全詞抒情委婉,思緒纏綿。辭彩絢麗,隽美多姿。;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前、後阕分寫情景,以高渾出之,不事雕飾,五代遺韻也。;
踏莎行
楊柳回塘①,鴛鴦别浦②。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③脫盡芳心④苦。 返照⑤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⑥語。當年⑦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注釋】;
①回塘:環曲的水塘。;
②别浦:水流的叉口。;
③紅衣:此指紅荷花瓣。;
④芳心:蓮心。;
⑤返照:夕陽的回光。;
⑥騷人:詩人。;
⑦“當年”句:韓偓《寄恨》詩雲:“蓮花不肯嫁春風。”;
【評解】;
此詞詠秋荷,于紅衣脫盡,芳心含苦時,迎潮帶雨,依依人語,自有一種幽情盤結其間,令人魂斷。前人謂賀鑄“戲為長短句,皆雍容妙麗,極幽閑思怨之情”。以此詞觀之,可謂知言。;
【集評】;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騷情雅意,哀怨無端。;
沈祖棻《宋詞賞析》:這首詞是詠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詩人詠物很少止于描寫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為在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可以類比,情感可以相通,人們可以利用聯想,由此及彼,發抒文外之意。;
《宋史·文苑傳》載賀鑄“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少不中意,極口诋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王 雱
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①。相思隻在,丁香②枝上,豆蔻③梢頭。;
【作者簡介】;
王雱字元澤,北宋王安石之子。舉進士,累官天章閣待制兼侍講,遷龍圖閣直學士。早卒。;
【注釋】;
①秦樓: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所居之樓。此指王雱妻獨居之所。;
②丁香:常綠喬木,春開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③豆蔻:草本植物,春日開花。;
【評解】;
相傳因王雱多病,父安石令雱妻獨居樓上,後王雱病卒,妻别嫁。這首詞抒寫春半相思之情。景極工而情極婉。柳煙織愁,夢繞秦樓,已可概括其意;更加以“海棠未雨”、“相思隻在”諸句,愈見愁濃思深。全詞輕柔婉媚,細膩含蓄。情思纏綿,欲言不盡。;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
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
蘇 過
點绛唇
高柳蟬嘶。采菱歌斷秋風起。晚雲如髻,湖上山橫翠。;
簾卷西樓,過雨涼生袂。天如水,畫閣十二,少個人同倚。;
【作者簡介】;
蘇過字叔黨,蘇轼季子。家颍昌,營湖陰水竹數畝,名“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土,有《斜川集》。叔黨翰墨文章,能傳其家學,故當時有“小坡”之稱。;
【評解】;
這首詞通過初秋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懷人之情。上片寫景。高柳蟬嘶,湖山橫翠。秋風菱歌,晚雲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下片抒情。簾卷西樓,雨後生涼,獨自倚欄,益增懷人秋思。全詞構思清新,秀媚有緻。;
【集評】;
《瑯環記》:蘇叔黨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靖康中,得倅真定,赴官次河北,道遇綠林脅使相從,叔黨曰:若曹知世有蘇内翰乎?吾即其子。肯随爾輩求活草間耶?通夕痛飲,翌日視之,卒矣。惜乎,世不知其此節也。;
《宋詞通論》:蘇叔黨當時有“小坡”之稱。他的《點绛唇》作得很秀媚有緻。;
魏夫人
菩薩蠻
溪山掩映斜陽裡,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作者簡介】;
魏夫人,襄陽(今屬湖北)人,道輔之姊,丞相曾布之妻,封魯國夫人。她的詞得力于《花間集》,其婉柔蘊藉處,極近少遊。;
【評解】;
這首詞抒寫離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寫春景。樓台影動,鴛鴦驚起。杏花出牆,斜陽掩映,溪山如畫,春色滿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頭路邊徘徊,雖已三見柳絮紛飛,而離人猶未歸來。對此良辰美景,不禁觸動綿綿相思之情。全詞婉柔蘊藉,優美自然。;
【集評】;
朱晦庵雲:“本朝婦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詞林紀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詞通論》:她雖不能與易安并論,但在女作家中,确為超群出衆之才。詞中名句如“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即與并時諸賢相較,亦為出色當行之作。;
《詞林紀事》頁十九引《雅編》: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簾》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則《菩薩蠻》雲雲,深得《國風·卷耳》之遺。;
好事近
雨後曉寒輕,花外曉莺啼歇。愁聽隔溪殘漏①,正一聲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賒②,離腸萬回結。不似海棠花下,按涼州③時節。;
【注釋】;
①殘漏:漏聲将盡。 殘:闌也,垂盡之意。 漏:古計時之器。;
②賒:遠也。;
③涼州:樂曲。;
【評解】;
這是一首傷離之作。雨後輕寒,曉莺啼歇,隔溪殘漏凄咽,撩人愁思。上片着重寫景,借景抒情。下片抒寫别後的相思。去路遙遠,不堪西望。離緒滿懷,柔腸百結。全詞清新雅麗,含蓄凄婉。;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魏夫人詞見于《詞綜》者僅《菩薩蠻》、《好事近》、《點绛唇》三阕。她的天才,也由此僅有的三阕,略一窺見。她深得力于《花間集》,其婉柔蘊藉處,極近少遊。;
點绛唇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隐隐蕪城漏。;
【評解】;
此詞上片寫景,明月清風,畫船載酒,轉眼夜闌人散,殘酒漸消,獨自憑欄,不勝怅惘。下片抒情,歎人生聚散匆匆,别恨年年。那淡煙疏柳,蕪城殘漏,益增慨歎。這首詞,清新雅潔,幽怨纏綿,表現了魏詞的特色。;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她(魏夫人)在女作家中,确為超群出衆之才。詞中名句如“愁聽隔溪殘漏,正一聲凄咽”,“淡煙疏柳,隐隐蕪城漏”,即與并時諸賢相較,亦為出色當行之作。;
李清臣
谒金門
楊花落,燕子橫穿朱閣。苦恨春醪①如水薄,閉愁無處着。 綠野帶紅山落角,桃杏參差殘萼。曆曆危樯②沙外泊,東風晚來惡。;
【作者簡介】;
李清臣,北宋人,(籍貫不詳),字邦直。舉進士,曆官翰林學士,尚書左丞。宋徽宗初立,入為門下侍郎,出知大名府。其詞作頗精工。;
【注釋】;
①春醪:酒名。醪:濁酒。;
②危樯:指舟船。;
【評解】;
這首詞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作者的惜春情懷。上片寫暮春季節,燕子穿閣,楊花飄落,而春醪味薄,難解閑愁。下片寫桃杏凋殘,綠野草長。晚來風急,又不知花落多少。全詞含蓄細膩地表達了作者惜春傷春之情。宛轉柔媚,新穎别緻。;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李清臣《谒金門》一詞,亦甚婉媚。;
僧仲殊
柳梢青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袅①煙斜。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②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作者簡介】;
仲殊字師利,俗姓張氏,名揮,北宋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曾舉進士,因事出家。住蘇州承天寺、杭州吳山寶月寺。能文,善歌詞,皆操筆力就。蘇轼曾與之交往。著作有《寶月集》。;
【注釋】;
①柳袅:柳枝柔弱細長貌。;
②棹:搖船工具,這裡指船。;
【評解】;
作者着意寫景,以景抒情。上片寫春景,梨花帶雨,柳袅煙斜,表現了風和香軟的江南春色。下片寫行人,輕舟一葉,浪迹天涯,待到酒醒處,惟見殘陽亂鴉。而那牆頭紅粉,秋千深院,究是誰家?全詞清麗和婉,含蓄蘊藉。;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雨後”三句及“秋千”三句,景與人分寫,俱清麗為鄰。而觀其“殘陽亂鴉”句,寄情在一片蒼涼之境,知麗景秾春,固不值高僧一笑也。;
南柯子
十裡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鬧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評解】;
這首詞通篇寫景。十裡青山,數聲鳥啼,殘月白露,清風曉霞。有聲有色地表現了江南的夏季景色。詞中上、下片的結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清新雅潔,優美柔和,饒有意味。;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黃花庵稱仲殊《訴衷情》一調“篇篇奇麗,字字清婉,高處不減唐人風緻”。然尚不及其《柳梢青》、《南柯子》二詞更為清逸也。在他的詞裡,隻感到一種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緒,東坡所謂“此僧胸中無一毫發事者”,可以看出他的為人。;
僧祖可
小重山
誰向江頭遺恨濃,碧波流不斷,楚山重。柳煙和雨隔疏鐘。黃昏後,羅幕更朦胧。 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卷盡夜來風。人不見,春在綠蕪①中。;
【作者簡介】;
祖可字正平,北宋丹陽(今屬江蘇)人,蘇伯固之子,養直之弟。;
住廬山,被惡疾,人号“癞可”。有《東溪集》、《瀑泉集》。工詩,長短句尤佳。曾與陳師道、謝逸等結江西詩社。;
【注釋】;
①蕪:衆草叢生之處。;
【評解】;
這首詞通篇描寫暮春景色,隐隐含露惜春之意,煙柳疏鐘,碧波東流,風卷珠簾,桃李園空。轉眼春色将盡,對此能無感觸!全詞清麗隽雅,委婉含蓄。;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祖可《小重山》詞最為《東溪詩話》所稱賞。;
釋惠洪
青玉案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①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憶丁甯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②潇潇雨。;
【作者簡介】;
惠洪字覺範,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年時嘗為縣小吏,黃山谷喜其聰慧,教令讀書。後為海内名僧。以醫識張天覺。;
大觀中入京,乞得祠部牒為僧,往來郭天信之門。政和元年,張、郭得罪,覺範決配朱崖,著有《筠溪集》、《冷齋夜話》等書。;
【注釋】;
①取次:即次第也。;
②侵曉:天漸明。;
【評解】;
此詞情景交融,抒寫傷别、懷人的心情。上片寫恨别,離人遠去,回首高城,無限怅惘。下片寫别後的懷念。夢回人靜,夜雨潇潇,益覺凄涼。通篇寫得凄婉細膩,情思綿綿。;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其(惠洪)詩詞多豔語,為出家人未能忘情絕愛者。如“十分春瘦綠何事,一掬鄉心未到家。”(《上元宿嶽麓寺詩》)“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相思淚。”(《青玉案·谪海外作》);
以及這首《青玉案》“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潇潇雨。”皆是。;
徐釚《詞苑叢談》:末人小詞,僧徒惟二人最佳,覺範之作類山谷,仲殊之作似“花間”。;
千秋歲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餘簪髻玉,不見流蘇帶①。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 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②,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随恨遠連雲海。;
【注釋】;
①流蘇帶:古時婦女衣飾佩用之物。;
②手搴輕羅蓋:手擎着輕輕的绮羅傘蓋。;
【評解】;
此詞生動地描寫一位獨處空閨的少婦懷春、歎春的心理、情态。上片描繪少婦春睡時嬌懶倦慵的神情體态。纏綿卧榻,半身屏外。唇紅殘退,春思撩亂。枕上“空餘簪髻玉”,身上“不見流蘇帶”。下片着意人物内心的刻畫。追憶往事,令人魂消。“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結尾兩句,情思綿綿,餘韻不盡。全詞抒情委婉,描寫細膩,曲折婉轉,柔媚多姿。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所寫人物的同情。;
無名氏
魚遊春水
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①,紅日薄侵羅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輕窣②黃金縷。莺啭上林,魚遊春水。 幾曲闌幹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蕭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③,雲山萬重,寸心千裡。;
【作者簡介】;
據《複齋漫錄》載:“政和中,一貴人使越州,得辭于古碑陰,無名無譜,亦不知何人作也。錄以進。禦命大晟府填腔,因詞中語,賜名《魚遊春水》。”;
【注釋】;
①峭:尖厲。;
②窣:突然鑽出來。;
③雙鯉:謂書劄也。;
【評解】;
這是一首春日懷人之作。上片寫景,東風楊柳,碧草如茵,莺啼燕飛,魚遊春水,春天又到人間。下片抒情,桃李争豔,春色如畫,而闌幹倚遍,望斷清波,遊人未歸。令人思念不已。全詞和婉秀美,抒情細膩,绮麗多姿。;
【集評】;
薛砺若《宋試通論》:此詞作得頗為婉麗,極秀美可愛,惜不知作者姓氏。;
江亭怨
簾卷曲闌獨倚,江展暮雲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①。 數點落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
【注釋】;
①吳頭楚尾:豫章地居吳之上遊,楚之下遊,如首尾相銜接。;
【評解】;
這是一首思鄉之作。上片寫登樓遠望的情景。獨倚曲闌,江天無際,家在何處?下片着意抒情。落花數點,驚起沙鷗。;
一片鄉思,沒入蒼煙叢裡。全詞融情入景,以景抒情,寫得婉曲柔美,幽雅别緻。;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詞境極冷隽幽倩,如子規啼月,哀猿夜嘯,為一切詞家所無之境。即兩宋最大手筆,亦不能寫得如此凄冷動人。;
《詞綜》、《詞譜》俱引《冷齋夜話》雲:黃魯直登荊州亭,柱間有此詞。夜夢一女子雲:有感而作。魯直驚語曰:“此必吳城小龍女也。”;
張思岩《詞林紀事》:考《冷齋夜話》并無此記載。;
薛砺若《宋詞通論》:大約向來以為系龍女所作者,以詞境過于凄冷,殊不類人間語,因有此傳說耳。;
鳳栖梧
綠暗紅稀①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裡山無數。 竹枝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注釋】;
①綠暗紅稀:花落葉茂,春光将盡。;
【評解】;
這首詞着意描寫暮春景色,飄逸清雅,意境極美。上片寫景。燕子穿楊,綠暗紅稀,杜鵑聲中,春色将闌。下片寫人。竹杖芒鞋,信步所之,與樵子漁父共賞這一川風月。通篇清幽閑雅,饒有韻緻,表現出一種超塵出世的氣度。;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此詞口吻,似隐逸方外之士所作,曠逸之氣,流露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