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歐陽修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①。 雨橫②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③飛過秋千去。;
【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廬陵(江西吉安)人。;
在北宋的文學革新運動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詩文之外,歐陽修也擅長填詞,清新雅麗,揮灑自如。雖沒有擺脫“裁花剪葉”的傳統風習,詞中描寫的多是離愁别恨,兒女情長;惜春賞花,時序代謝,卻摒棄了花間派的“镂玉雕瓊”,洗刷了晚唐五代以來的脂粉氣,使詞的風格向“清疏峻潔”方面發展。清人馮煦說他“疏隽開子瞻(蘇轼),深婉開少遊”,可見他在詞史上有啟後之功。;
【注釋】;
①樓高不見章台路:是說在高樓上看不到遊冶處所。章台:古代妓女居住之處。;
②雨橫:雨勢很猛。;
③亂紅:零亂的落花。;
【評解】;
這首詞的着眼點,并不是單純的景色描繪和外貌的刻畫,而是借暮春黃昏、雨驟風狂,透露出樓頭思婦的内心苦悶。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語言抒寫感情上的各種變化,雖然不出閨情範圍,但情韻已較花間詞為勝。;
【集評】;
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簾深樓迥及“亂紅飛過”等句,殆有寄托,不僅送春也。或見《陽春集》。李易安定為六一詞。易安雲:;
“此詞餘極愛之。”乃作“庭院深深”數阕,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詞論》:永叔詞雲“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迹,謂非層深而渾成耶?;
生查子
去年元夜①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①元夜:即上元節之夜,也叫“元宵”。唐代以來元夜有觀燈的風俗。;
【評解】;
詞的上片,回憶去年觀燈時的欣悅的心情;下片寫今年元夜觀燈,觸目感懷,不勝悲傷。這首詞的特點是語言平淡,風味隽永,表達了人物十分細膩的深情。詞中運用今昔對比,撫今思昔,觸景生情。感情真摯,不須作任何雕飾,而這首詞便成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
【集評】;
虢壽鹿《曆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詞是節日懷舊之作。通過前後對比,逼出“淚濕春衫”一語,見其傷感之甚。文章以錯綜見妙。;
薛砺若《宋詞通論》: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綿細,最富彈性。;
《唐宋詞鑒賞集》:這首小詞,在“清切婉麗”中,卻顯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踏莎行
候館①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辔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④倚。平蕪⑤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
①候館:迎候賓客的館舍。;
②薰:香氣。 征:遠行。辔:這裡指坐騎。;
③迢迢:形容路遙遠而綿長。;
④危欄:高樓的欄杆。;
⑤平蕪:平坦的草地。;
【評解】;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佳作。在抒寫遊子思鄉的同時,聯想到閨中人相憶念的情景,寫出了兩地相思之情。上片寫馬上征人。以景為主,融情于景;下片寫閨中思婦。以抒情為主,情寓景中。構成了清麗纏綿的意境。這首詞表現出歐詞深婉的風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餘隽》:春水寫愁,春山騁望,極切極婉。;
王世貞《藝苑巵言》:“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語之有情者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唐宋人詩詞中,送别懷人者,或從居者着想,或從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稱佳搆。此詞則兩面兼寫。;
前半首言征人駐馬回頭,愈行愈遠,如春水迢迢,卻望長亭,已隔萬重雲樹。後半首為送行者設想,倚闌凝睇,心倒腸回,望青山無際,遙想斜日鞭絲,當已出青山之外,如鴛鴦之煙島分飛,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論,“候館”、“溪橋”言行人所經曆;“柔腸”、“粉淚”言思婦之傷懷,情同而境判,前後阕之章法井然。;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行人憶家,下片寫閨人憶外。;
起三句,寫郊景如畫,于梅殘柳細、草薰風暖之時,信馬徐行,一何自在。“離愁”兩句,因見春水之不斷,遂憶及離愁之無窮。下片言閨人之怅望。“樓高”一句喚起,“平蕪”兩句拍合。平蕪已遠,春山則更遠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則人去之遠,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寫來極柔極厚。;
采桑子
群芳過後①西湖好,狼籍殘紅②,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③,垂下簾栊,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①群芳過後:百花凋謝。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
②狼籍: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
③春空:春去後的空虛寂寞。;
【評解】;
這是詞人晚年退居颍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谧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适,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别是前後兩結,純用白描,卻頗耐尋味。;
【集評】;
劉永濟《詞論》:小令尤以結語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勢,于結句得之,自然有神韻。如永叔《采桑子》前結“垂柳闌幹盡日風”,後結“雙燕歸來細雨中”,神味至永,蓋芳歇紅殘,人去春空,皆喧極歸寂之語,而此二句則至寂之境,一路說來,便覺至寂之中,真味無窮,辭意高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言遊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靜。;
通篇于景中見情,文字極疏隽。風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西湖在宋時,極遊觀之盛。此詞獨寫靜境,别有意味。;
采桑子
殘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塢②蘋汀③,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湖月上浮雲散,軒檻④涼生,蓮芰⑤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注釋】;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塢:湖岸凹入處。;
③汀:水中洲。;
④軒檻:長廊前木欄幹。;
⑤芰:即菱。;
【評解】;
夕陽西下,餘晖滿湖。詞人憑檻觀賞湖景,花塢蘋汀,一望波平。其時一輪明月生自西南,清風拂檻,清涼中帶來蓮菱的芳香,也抹去了詞人臉上的酒熱。夏夕湖上風光,被此詞攝其神髓。;
漁家傲
花底忽聞敲兩槳,逡巡①女伴來訪。酒盞旋将荷葉當②。蓮舟蕩,時時盞裡生紅浪③。 花氣酒香清厮④釀。花腮⑤酒面紅相向。醉倚綠陰眠一饷⑥。驚起望,船頭閣⑦在沙灘上。;
【注釋】;
①逡巡:宋元俗語,猶頃刻,一會兒。;
②當:代替。;
③“時時”句:謂蓮花映入酒杯,随舟蕩漾,顯出紅色波紋。;
④厮:相互。清厮釀:清香之氣,混成一片。;
⑤花腮:指荷花。;
⑥饷:即一晌,片刻。;
⑦閣:擱。;
【評解】;
歐陽修以《漁家傲》詞調共作六首采蓮詞,此詞為其中之一。花底敲槳,荷葉當盞,花影人面,醉倚綠陰,風格清新婉麗,又巧用俗語,化俚為雅,妙趣盎然。;
晏幾道
臨江仙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①,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②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③歸。;
【作者簡介】;
晏幾道,字叔原,号小山,臨川(江西撫州市)人,晏殊第七子。;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貧困。他的詞既繼承了花間的精雕細琢、用色濃豔的特點,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響。多寫愛情、離别之作,帶有感傷情調。著有《小山詞》,存詞260首。;
【注釋】;
①春恨:春日離别的情思。卻來:又來。;
②小蘋:是晏幾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③彩雲:這裡指小蘋。;
【評解】;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傷離恨别之作,最能表現作者流連歌酒,無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詞風。上片寫今日之相思。先寫景,後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補叙初見歌女小蘋時的情景。這首詞,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會意,詞人懷念歌女小蘋的難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繪之中,詞盡而意未盡,蘊藉含蓄,輕柔自然。感情深摯,優美動人。;
【集評】;
譚獻《譚評詞辨》:“落花”兩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見其柔厚。;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小山詞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又“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既閑婉,又沉着,當時更無敵手。;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前二句追昔撫今,第三句融合言之,舊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惱人,紫燕猶解“雙飛”,而愁人翻成“獨立”。論風韻如微風過箫,論詞采如紅蕖照水。下阕回憶相逢,“兩重心字”,欲訴無從,隻能借鳳尾檀槽,托相思于萬一。結句謂彩雲一散,誰複相憐,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綿綿,隻堪獨喻耳。;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舊懷人,精美絕倫。一起即寫樓台高鎖’簾幕低垂,其凄寂無人可知。而夢後酒醒,驟見此境,尤難為懷。蓋昔日之歌舞豪華,一何歡樂,今則人去樓空,音塵斷絕矣。即此兩句,已似一篇《蕪城賦》。;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①醉顔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②。 從别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③,猶恐相逢是夢中。;
【注釋】;
①拼卻:不顧惜,甯願。;
②“舞低”二句:描寫歌女當年與同伴狂歡的情景,月在長舞中西沉,風在歡歌中停息。;
③剩:更。 銀釭:銀燈。;
【評解】;
詞寫别後重逢,宛轉曲折。上片追憶當年歡宴。輕歌曼舞,通宵達旦。下片先寫别後相憶,接寫今宵重逢,“剩把”、“猶恐”四字,将微妙的感情表現得極為生動:兩人在證實不是夢境時的心情,可以推見。這首詞以相逢抒别恨。抒情細膩,詞情婉麗,曲折有緻。;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引《雪浪齋日記》:叔原“楊柳”、“桃花”等句,“不愧六朝宮掖體”。;
趙令畤《侯鲭錄》引晁補之雲:晏元獻不蹈襲人語,風度閑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豔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
黃蓼園《蓼園詞選》:“舞低”二句,此白香山“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更覺濃至。;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為别後相逢之詞。上片,追溯當年之樂,“彩袖”一句,可見當年之濃情密意。拼醉一句,可見當年之豪情。;
換頭,“從别後”三句,言别後相憶之深,常萦魂夢。“今宵”兩句,始歸到今日相逢。老杜雲:“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與“猶恐”四字呼應,則驚喜俨然,變質直為宛轉空靈矣。;
上言夢似真,今言真似夢,文心曲折微妙。;
胡仔《苕溪漁隐叢話》:詞情婉麗。;
蝶戀花
醉别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②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注釋】;
①春夢秋雲:指時間短暫,去後無迹。;
②“料月半窗”兩句:寫夜裡酒醒,隻見斜月半窗,映照着屏風上的翠峰,心頭感慨萬千,難以入睡。;
【評解】;
這首詞也是寫離别之感,但卻更廣泛地慨歎于過去歡情之易逝,今日孤懷之難遣,将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别之作,更加低徊往複,沉郁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
【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這首詞真稱得上既隐且秀,可以“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别情凄婉。一起寫醒時情況,迷離惝恍,已撇去無限别時情事。“春夢”兩句,歎人生聚散無常。一“真”字,見慨歎之深。“斜月”兩句自言懷人無眠、惟有空時對畫屏凝想。一“還”字,見無眠之久;一“閑”字,見獨處之寂。下片“衣上”兩句,從“醉别西樓”來,酒痕墨痕,是别時情态,今人去痕留,感傷何極。“自憐”、“空替”等字,皆能于空際傳神。;
點绛唇
花信①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分飛②後,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
【注釋】;
①花信:謂花之消息。;
②分飛:離别。;
【評解】;
春回大地,百花萌發,柳枝折盡而人未歸來。相思綿綿,為君消瘦。天既賜予“多情”,卻又不使“相守”!使人酒入愁腸,淚濕青衫。這首小詞以抒情為主。辭彩工麗,輕柔自然,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前四句謂春色重歸,乃花發而人已去,為伊消瘦,折盡長條,四句曲折而下,如清溪之宛轉。下阕謂天畀以情而吝其福,畀以相逢而不使相守。既無力回天,但有酒國埋愁,淚潮濕鏡,雙袖飄零,酒暈與淚痕層層漬滿,則年來心事可知矣。;
張 先
天仙子
時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②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③,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④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作者簡介】;
張先字子野,烏程(浙江吳興)人。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退居吳興、杭州一帶。工于詞,與柳永齊名。長于鍛煉字句,因善于用“影”字,世稱張三影。著有《張子野詞》。;
【注釋】;
①嘉禾小倅:嘉禾,宋時郡名,今浙江嘉興市。小倅:小官。倅,副職。;
②水調:曲調名。;
③流景:浙去的光陰。景,日光。;
④并禽:成對的鳥兒。這裡指鴛鴦。;
【評解】;
這首詞通過惜春傷春情緒的描寫,感歎年華易逝和孤獨寂寞的處境。歎老嗟卑,是封建時代詩詞中常見的内容,但由于作者長于煉句,精雕細琢,使本詞所寫春天夜景頗有新意。“臨晚鏡,傷流景”,詞人的感慨與暮春景色交融,深沉而含蓄。;
【集評】;
沈祖棻《宋詞賞析》:張先在嘉禾作判官,約宋仁宗慶曆元年,年五十二。據題,這首詞當作于此年。但詞中所寫情事,與題很不相幹。;
此題可能是時人偶記詞乃何地何時所作,被誤認為詞題,傳了下來。;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雲破月來”句,心與景會,落筆即是,着意即非,故當脍炙。;
楊慎《詞品》:“雲破月來花弄影”,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
黃蓼園《蓼園詞選》:聽“水調”而愁,自傷卑賤也。“送春”四句,喟流光易去,後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與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結句仍繳送春本題,恐其時之晚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此詞“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不作發語之語,而自然韻高。中間自午至晚,自晚至夜,寫來情景宛然。;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全詞将詞人慨歎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與暮春之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鍛煉字句,體現了張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後山詩話》:尚書郎張先善著詞,有雲:“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堕飛絮無影’,世稱誦之,謂之“張三影”。;
沈祖棻《宋詞賞析》:歎老嗟卑,是封建社會不得志的文人的常見的情緒,其中也包含有一些優秀人物在那種黑暗時代被迫無所作為的憤惋,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是有其認識作用的。;
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①?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②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③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栊。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注釋】;
①窮:盡,這裡有了結之意。;
②引:招緻。;
③桡:船槳。這裡引申為船。桡:一作“橋”。;
【評解】;
這首詞寫的是閨中人春日登樓引起的相思與愁恨。上片寫别後愁懷;下片是回憶當年。最後三句借羨慕桃杏猶解嫁東風,歎息人不如物。詞中以桃杏喻人,以無情比有情,設想新穎,頗有藝術魅力。;
【集評】;
劉逸生《宋詞小劄》:這首《一叢花》,比較深刻地體貼了少女的心情,反過來襯托自己對她的懷念,卻是寫得很成功的。;
範公偁《過庭錄》:子野郎中《一叢花》詞雲:“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時盛傳。永叔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到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
【注釋】;
①中酒:喝醉了酒。;
【評解】;
這是一首春日懷人之作。從氣候的忽冷忽暖,風雨時至,聯系到人的思想活動。不說酒意被角聲所驚而漸醒,卻說是被風吹醒。入夜月明人靜,隻見隔牆送來秋千之影。隐約點出醉酒的原因。含蓄宛轉,麗辭膩聲,表現出張詞的風格。;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殘春病酒,已覺堪傷,況情懷依舊,愁與年增,乃加倍寫法。結句之意,一見深夜寂寥之景,一見别院欣戚之殊。夢窗因秋千而憶凝香纖手,此則因隔院秋千而觸緒有懷,别有人在,乃側面寫法。;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懷則自觸,觸則愈懷,未有觸之至此極者。黃蓼園《蓼園詞選》:落寞情懷,寫來幽隽無匹,不得志于時者,往往借閨情以寫其幽思。角聲而曰風吹醒,“醒”字極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見描神之筆,極希微窅渺之緻。;
宋祁
玉樓春
東城漸覺春光好。縠皺①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②長恨歡娛少。肯受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作者簡介】;
宋祁字子京,湖北安陸人。仁宗時,與兄宋庠同時中進士。曾官翰林學士等職。他的詞多寫詩酒歡會。善雕琢,筆力工巧,在煉字方面對後世詞家有一定影響。今傳詞《宋景文公長短句》。;
【注釋】;
①縠皺:即皺紗,喻水的波紋。;
②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
【評解】;
這首詞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詞中贊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上片寫春日絢麗的景色,頗有精到之處,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點染得極為生動。下片抒寫尋樂的情趣。全詞想象新穎,頗具特色。;
【集評】;
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沈雄《古今詞話》:人謂“鬧”字甚重,我覺全篇俱輕,所以成為“紅杏尚書”。;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随意落墨,風流閑雅。起兩句,虛寫春風春水泛舟之适。次兩句,實寫景物之麗。綠楊紅杏,相映成趣。而“鬧”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氣貫注,亦是動人輕财尋樂之意。;
錦纏道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①,翠②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春③,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注釋】;
①宮眉:古代皇宮中婦女的畫眉。這裡指柳葉如眉。;
②翠:指柳葉之色。;
③踏青:即遊春。;
【評解】;
這是一首春日記遊詞。上片寫濃麗的春景,下片寫郊原踏青。燕子呢喃,萬花如繡,柳展宮眉,海棠紅透,迷人的春色,使遊人如醉如癡。因而醉醺醺還向杏花深處去尋芳酒。;
這首詞色彩絢麗,組織工妍,極盡春日遊樂的酣暢。;
【集評】;
薛砺若《宋詞通論》:在晏氏父子與歐、秦等集中,詠春之作,總不免為離情愁緒所萦繞,而深透着詩人悲惋的意緒。在宋祁與張先的詞中,則隻見春日之酣樂,令人心醉,如宋祁的《錦纏道》和《玉樓春》詞,寫春郊之明媚,春意之撩人,均浮現在紙上。;
鹧鸪天
畫毂①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②。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遊龍。劉郎已恨蓬山③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注釋】;
①畫毂:彩車。;
②心有靈犀一點通:謂兩心相通。靈犀:犀牛角。;
③蓬山:仙山,想象中的仙境。;
【評解】;
路上的意外相逢,使人意惹情牽。而伊人一去,蓬山萬裡,音容隔阻。綿綿相思,何時能已!這首小詞以抒情為主。;
上片回憶途中相逢,下片抒寫相思之情。柔情麗語,風流妩媚,輕柔儇巧。;
【集評】;
《花庵詞選》:子京過繁台街,逢内家車子。中有褰簾者曰:“小宋也。”于京歸,遂作此詞。都下傳唱,達于禁中。仁宗知之,問内人第幾車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陳:頃侍禦宴,見宣翰林學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時在車子偶見之,呼一聲爾。上召子京從容語及。子京惶懼無地。上笑曰:蓬山不遠。因以内人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