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二○
鑒于真理從錯誤中會比從混亂中出現得較快,我以為在三個初步列示表(象我所展示的那樣)業經做出并經考量以後,就宜允許理解力憑着各表所列事例以及他處所遇事例的力量來作一回正面地解釋自然的嘗試。這種嘗試我稱之為理解力的放縱,或解釋的開端,或初步的收獲。
關于熱的法式的初步收獲我們要指出,一個事物的法式要在那個事物本身所在的每一和全部事例當中去尋找(這從以上所論看來是很明白的);否則就不成其為法式。因此就必然要說,矛盾的事例是不能有的。同時我們還要指出,法式在某些事例當中會比在另一些事例當中顯得更較明白和顯着;那就是說,在某些事例當中,法式的性質所受其他性質的約束、阻礙和限制是比較少的。這樣的一些事例,我稱之為顯耀的或觸目的事例。①①參看二卷二四條。——譯者
現在我們可以進而講到關于熱的法式的初步收獲了。
從上述全部和每一事例看來,有一個性質為熱之所屬而成為其特定情節,這就是運動。這在火焰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那是永遠在運動中的。表現在滾沸或漸沸的液體中也是一樣,那也是在不斷運動中的。這還表現在由運動所引起的熱的激長和增加,例如在風箱和暴風下的情形,這可參閱第三表,第二九例;還有在他種運動下的情形,這可參閱第三表,第二八、三一兩例。這還表現在用遏止運動的任何重壓來消滅火和熱,可參閱第三表,第三○、三二兩例。還有一種情形也說明了這一點,就是一切物體都會被強烈的火和熱所毀壞,無論如何也會引起顯然可見的改變;這就清楚地表明熱能夠在一個物體内部的分子之中引起一種騷動、混亂和猛烈的運動,顯然可見地導向那個物體的解體。
必須指出,當我說到運動而把它當作類并把熱當作它的種時,我的意思不是說熱生運動或運動生熱(雖然在某些情節上①二者也都是真的),而是說熱之本身,其本質與要素,就是運動而别非他物。②不過這運動還有些種屬區别性的規限。
關于這些規限,我随後就要論到。現在為避免混淆起見,還先要提出幾點告誡。①弗勒指出,熱和運動不止是有些時候在某種場合可以相互轉化,而是始終如一地不易不變地可以相互轉化的。——譯者
②克欽指出,這是說,熱之所以為熱就在運動。這樣,看來培根好象相信自己已經真得出熱的法式了。——譯者
感覺上的熱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和人而不是和宇宙關連着的,其正确的定義應該僅是熱在動物元精上所産生的效果。并且它在本身上是會變異的,因為同一物體,視感官的預有狀态如何,會引起冷的知覺亦會引起熱的知覺。這一點,從第三表第四一例可以看得很清楚。
還有熱之傳送,或說是熱的引渡性質,即一個熱物體加于另一物體就能把它變熱的那種性質,這也不能和熱的法式混在一起。因為熱是一回事,傳熱另是一回事。熱是為磨擦的運動所産生而不需要先有任何熱,這個事例就證明傳熱這事應被排除在熱的法式之外。即使說一個熱物體的臨近也産生熱,這也不是由熱的法式而來,而是完全依賴一個更高的和更普遍的性質,即完全依賴所謂同化或自我增殖那個性質;而那是需要另行探究的問題。①①參看二卷四八條中所論第十一種運動。——譯者
還有一點,我們對于火的概念乃是流俗之見,乃是沒有用處的;這種概念乃是把任何熱的和亮的物體,例如一般火焰和熱到發紅的物體,合并起來而形成的。
這樣肅清了一切混淆之後,我最後便要講到那些給予運動以規限而使運動構成熱的法式的真正的種屬區别性。①第一點區别性乃是這個。熱是一個擴張的運動,②物體借以努力去把自身膨脹和伸展到大于其以前所占據的範圍或廣袤。這點區别性從火焰當中最容易觀察到,在那裡煙和濃重的蒸氣都是顯着地把自身膨脹和擴張成為火焰的。①弗勒注明,在經院派邏輯使用的語言中,所謂區别性是将類劃分而構成種的。
②弗勒指出,培根在二卷一八條第十項事例中排除了“作為整體的物體的擴張運動”,在本條第三點區别性下又說‘熱的擴張運動并不是整個物體平勻一緻,而是隻在其一些較小的分子之間進行的’。可是很難看出,一個物體的細小分子在擴張又怎樣能夠不引起整個物體的擴張,特别是培根既否認分子之間有虛空存在(參看二卷八條),就更難加以解釋。但事實卻是,一切物體(除極少數的例外,如水在華氏表三二至三九度時的情況和铋在凝固的時刻的情況外)沒有不随着溫度之增高而擴張的。——譯者
這也表現在一切沸的液體,那是顯着地在擴漲,在升騰,在起泡,并把這種自我擴張的過程繼續下去,直到把自己變成一種遠較液體本身伸展得多膨脹得多的物體,就是說變成蒸氣,變成煙,或變成空氣。
這一點也顯現于一切木頭和一些易燃物體之中,其中往往發生滲汁的現象,并且總在蒸發。
這還表現在熔化金屬方面。金屬因其具有最緊密的組織結構,并不是易于擴漲和膨脹的;但由于它們的元精在本身膨脹起來,并從而孕有進一步膨脹的欲望,就強迫着和攪動着其較粗的分子成為液體狀态。假如熱還大大增加,就把它們的大部分質體分解并變成易于蒸發的狀态。
這表現在鐵和石頭上也是一樣;它們雖不是被熔化和被分解,但卻也被軟化。①木棒置于熱灰當中稍稍感熱以後,就變成柔韌可彎,便是這種情節。①克欽指出,培根在這裡似乎是想鐵和某些種石頭可能不會熔化。可是赫薛爾說:
“迄今還不知道有何種固體,在足夠的高熱之下會不熔化,會不終于消散為蒸氣。”見所着《自然哲學論》第三五七節。
但這種擴張運動的最好表現還在空氣,那是但遇小熱便不斷地和顯着地膨脹起來的,從第三表第三八例可見。
這一點還從冷這相反的性質當中表現出來。①冷把一切物體收緊并使它們縮攏,②以緻在嚴霜之下釘子會從牆上掉下,銅的器皿會裂開,熱的玻璃驟然經冷就會碎裂,也是這個道理。同樣,空氣一受微寒便要收縮,如第三表第三八例就是這樣。這些事例,我将最後在關于冷的探究當中再來細說。①弗勒指出,在這裡,我們又看到把冷當作一種積極性質的概念。——譯者
②弗勒指出,這句話也不盡然,例如水管就往往因結冰而被漲裂。——譯者
在這一點(即我現在所講的)種屬區别性當中,熱和冷兩個性質的活動是背對背相反的;因為這裡說的是熱産生擴張和膨脹的運動而冷則産生收縮和凝聚的運動。但當我們看到下述兩點種屬區别性(這是我立刻就要來講的)竟同樣适合于冷熱兩個性質,看到它們二者竟現出許多共同的活動(這可參閱第二表第三二例)時,我們也不必感到詫異。
第二點區别性是對于前一點的修飾;就是說:熱是一個擴張的、朝向圓周的運動,但有這樣一個條件,即物體須同時有向上的運動。①無疑可以有許多混合的運動。例如,箭或标槍在前進中有轉彎,在轉彎中仍有前進。同樣,熱的運動則同時既是擴張的運動又是向上的運動。這點區别性可從如下的試驗中觀察出來:在把鐵鉗或火箸放進火中時,假如垂直插入而握其頂端,不一會就覺得灼手;假如從旁或由下插入,發燙就不會這樣快。①克欽指出,熱本身并無向上的趨勢;受到熱的分子固然升起,但這不過是分子膨脹的結果(就是說,在其密度相對而言,比其他分子占據較多的空間)。
弗勒并且說,這種現象隻在氣體和液體中才有,叫作流通;固體中并無類似的現象,培根所舉鐵鉗或火箸的例子乃是想象出來的。
在用下降器來進行蒸餾,即如人們在提吊各種細花香露時,也可以觀察到這一點。
人類的努力已經發現到不把火放在下面而放在上面以使它灼燒較弱的辦法了。①不僅火焰是向上的,一切的熱也都是向上的。
關于這一點,讓我們在冷這個相反的性質上也來試驗一下,要看看冷是否把一個物體向下收縮,正如熱把一個物體向上膨脹那樣。取完全一樣的兩根鐵棒或兩個玻璃管,把它們稍稍弄熱,拿兩塊在冷水中或雪中浸過的海綿分别放在一個棒的底下和另一個棒的頭上。我想有雪在頭上的那根棒的首尾兩端會比有雪在底下的那根棒的首尾兩端涼得較快一些,正與熱的情形相反。①弗勒注明,流通和傳導兩種方式都可布熱于液體,而前者布熱較多。顯然,熱在其中上升比下降較快,前注已說明其故。因此,把火放在液體上面比放在下面燒熱較慢。
——譯者
第三點種屬區别性是:熱的擴張運動并不是整個物體平勻一緻,①而是隻在其一些較小的分子之間進行的;②這運動又受阻遏,遭抗拒,并被擊回,緻使物體取得一種來回交替的運動,③不斷地在震顫,在奮鬥,在掙紮,并為回擊所激怒,從而發出火和熱的狂暴。①弗勒指出,這隻是說,有些分子比其他分子得熱在先,于是就整個塊體而言其不同部分就在一定時間内得熱不勻。但這種情況并無礙于整個物體的膨脹,即使隻有一部分分子膨脹,整個物體也必然要随着膨脹的。參看本條第一點區别性下有關的注。——譯者
②弗勒指出,要注意這裡所用“較小的分子”一詞,在下一點中并把這種分子與最後最細的分子明白區别開來。培根認為熱乃是這種分子的運動。這樣說來,培根的熱的理論和較晚的一些學者們(例如Tyndall)的理論,雖非在種類上但是在程度上還有很大不同的。——譯者
③弗勒指出,這裡的描述頗象是先見到熱之波動說。克欽也說,這種熱波傳送的想法,如同光波、聲波或色波的傳送一樣,可能是對的。但是若把熱當作物質的(看來差不多無疑正是這樣),那麼就必須放棄波動說了。——譯者
這一點種屬區别性最顯現在火焰和沸的液體之中,那些都是在小的部分中不斷震顫着,不斷擴張着,而又不斷沉降着的。
這亦表現在這樣一些物體之中,其組織結構是如此之緊密以緻在受熱或被燃着後體積都不擴張,如燃着的鐵就是這樣,①其中的熱實在是很厲害的。①參看二卷一八條第十項事例下的注。——譯者
還有一種情形也表明了這一點,就是火在最冷的天氣下燃燒得最熾烈。①①參看二卷一三條第三六項事例下的注。——譯者
這一點區别性還可從這樣一些情形中看到:當空氣在寒暑表中擴展而不遭到阻礙或抗拒時,也就是說當這種擴展是平勻而一緻時,就沒有可以覺到的熱。還有,當風從封閉中鑽出時,雖系以最大的猛力沖來,也沒有很大的可以覺到的熱;這是因為這運動是屬于整體的,其中沒有若幹分子間的交替運動之故。有見及此,我們應該來試驗一下,看看火焰是否向諸邊比在其中心灼燒得較為厲害。
還有一種情形也表明了這一點區别性。一切灼燒都是作用于被灼燒物體的細微孔竅;所以灼燒作用乃象無數針尖一樣在掘着,鑽着釘着和刺着一個物體。所有強水(假如适合于它們所施物體的話)以其侵蝕性質和刺激性質所作用的結果都和火所作用的結果一樣,也是這種作用的結果。
熱的這一點種屬區别性(就是我現在所說的這一點)也是和冷這性質相共的;因為冷的收縮運動之為抵抗的擴張趨勢所阻遏正和熱的擴張運動之為抵抗的收縮趨勢所阻遏一樣。這樣看來,不論一個物體的分子的動作是内向還是外向,活動的方式總是一樣,雖然力量的程度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們這裡在地球上面根本沒有什麼冷到極度的東西。①參閱第九表第二七例。①克欽指出,二卷五○條中(第六節,論施加動作于自然物體的第三種方式)論及此點更詳。在培根那時,人們對于緻冷(或者更正确地說,使熱蒸發)的方法還幾乎全無所知,這不免使他見到缺乏極冷乃是一種缺欠。我們産冷的能力比産熱的能力要有限得多,至今還如此。把氣從一種液體狀态中突然膨脹成為蒸氣,這是迄今所知的冷的最有力的來源。參看赫薛爾所着《自然哲學論》第三五四節。——譯者
第四點種屬區别性是對于第三點的修飾;就是說,前述那種戟刺或鑽穿運動一定多少是疾急的而不是懶慢的,一定是由若幹誠然微小但非最後最細而系較大到一種程度的分子來進行的。①①弗勒指出,後一點是錯的,而且似乎是由下述幻想中的歲月與火的對比而來。熱乃是物質中最後最細的分子的運動,不論這些分子的性質怎樣。參看本條第三點區别性下面的注。——譯者
這點區别性從火所産生的效果與時間或歲月所産生的效果二者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出。
歲月或時間之把物體耗幹,銷蝕,暗損以至化為灰燼,其活動誠然比火細微得多,但作用則并不亞于火;但由于這種運動是十分懶慢,其作用又僅及于一些極小分子,所以熱就覺不到了。
把鐵的熔解與金的熔解比較一下,也可以看到這一點。①金的熔解并不激生出任何熱來,而鐵的熔解則伴有一股猛烈的熱,雖然是發生在差不多同一時間。這理由就在:
在金子,那起分解作用的酸素進入得很緩和,動作得很細巧,同時金子的分子也屈服得很輕易;而在鐵,酸素的進入則是粗暴的而且有沖突的,同時鐵的分子又具有較大的頑強性。①參看二卷一一條第一九項事例和一二條第二五項事例。——譯者
這一點還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于一些壞疽,由于其腐爛過程具有細巧的性質,所以它并不激生大熱和劇痛。
以上就是關于熱的法式的初步收獲,或說是解釋的開端,其所采的做法則是對于理解力的放縱。
現在有了我們的這個初步收獲,熱的法式或真确定義①自然就随之而來(這裡所說的熱是關連于宇宙而不是單與人相關連的),這可以用很少的字來表述如下:熱是一種擴張的、受到抑制的、在其鬥争中作用于物體的較小分子的運動。但這裡應有兩點修飾。
關于所謂擴張,應作這樣的修飾:與向一切方面擴張同時,②它具有一種向上的傾向。
③還有關于在分子中的鬥争,也應修飾如下:這不是懶慢的,而是急遽并帶有猛力的。①弗勒指出,注意這裡把“法式”與“定義”等同起來。——譯者
②弗勒指出,這是說擴張是向着一切方向,是圓的。——譯者
③參看本條第二點區别性下面的注。——譯者
着眼于動作方面來說,這亦是同一回事。對這方面的指導亦可表述如下:假如你能夠在任何自然物體當中激生出一種膨脹的或擴張的運動,并能把這個運動抑制得返轉到它自己身上,使得膨脹不能平衡地來進行,卻隻能是有一部分得路而進而在另一部分則遭到抗阻,那麼你一定就會産生出熱來。至于物體是屬于四大元素性的還是服從于天體影響的;①是發光的還是不發光的;是稀薄的還是濃厚的;是在位置上有了擴張還是局限于其原有體積的界線之内;是傾向于分解還是保持其原來狀态;是動物還是植物或礦物,是水是油還是空氣,或者還是任何其他能感受上述運動的質體;——這些都不必加以考慮。說到感覺上的熱,這乃是同一回事,不過是必須聯系到感官來考慮罷了。現在,讓我們再向一些更進一步的幫助前進。②①參看二卷一八條第一例和注。——譯者
②對于培根對熱的法式的這種探究,愛理斯作了幾點總的評注:
一、其中大部分沒有助成什麼結果。這可以說是這種探究方法的自然後果。
二、把熱和一些化學作用的結果混為一談了(例如二卷一一條中第二二至二七各項,又如一二條中第二七至三二各項)。
三、凡物體都傾向于獲得其周圍物體的溫度,而觸覺上某物比他物或較燙或較涼的不同亦非出于該物之較燙或較涼,而是由于它們各自傳送其溫度的敏捷程度有所不同。
培根對于這條原理全無認識,這是産生錯亂的一個更大的來源。
由于這樣,所以他常常教導說,某類物體在其自身性質上是涼的,另一類物體則是熱的,以及類此等等的話。又說,一切液體都是涼的(例如二卷一一條中第一、三項,又如一二條中第一四至一九各項)。而其實,若用溫度計來實驗一下,便會早已看出它們并非這樣。可是培根并未一試——這是諸多事例中的又一事例,表明他怎樣拒絕了前人已曾教給他的東西。
四、熱和冷似被認為各自分立而非相互關聯的性質了。
五、采用了占星術中所謂星和行星能影響冷熱的一些無稽之談(見二卷一三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