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一、佃農的兒子
①袁鴻裔:《朱世林墓碑壽文》, 1925年立。
②⑧⑨(13)(14)(15)(16)(17)朱德自傳(1886―1937),手抄稿本(這是朱德在1937年口述,由他的秘書孫泱等筆錄的)。
③訪問朱代良記錄, 1978年5月18日。
④⑤⑦⑩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13、114、111、112頁。
⑥高光照:壽文,《朱母潘太夫人榮哀錄》,第11、12頁。
(11)訪問席紹華談話記錄, 1978年5月16日。
(12)《朱德委員長的青少年時代》(鄧新整理,《人民的光榮――朱德委員長光輝戰鬥的一生》(一),北京師範大學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編内部本,第256頁。)
二、走向廣闊的世界
①⑩劉長征(劉壽川的兒子):《回憶尊敬的朱委員長》,未刊稿。
②⑥⑦⑨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③體育學堂章程,四川學報,2年3冊,光緒32年3月。
④⑧《體育學堂甲班學生第二學期積分表》,原件。
⑤《體育學堂第一學期學生姓名籍貫年齡冊》,原件。
(11)蕭向成:《朱德故裡》,文物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9頁。
(12)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12頁。
(13)(15)[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90.92頁。
(14)訪問張與九記錄, 1978年4月24日, 1983年5月13日。
三、奮身軍界
①⑨(15)(24)(29)朱德自傳,年抄稿本。
②《雲南陸軍講武堂試辦章程》,宣統元年7月,陸軍教練處鉛印所排印本,第1、2頁。
③李鴻祥:《增補雲南辛亥革命回憶錄》,《辛亥革命回憶錄》第6集,中華書局1963年6月版,第136頁。
④馬伯周:《回憶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的部分革命史實》, 1978年11月26日,未刊稿。
⑤《雲南陸軍講武堂同人錄》,第39頁;《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第一隊學生姓氏錄》,原件。
⑥(11)楊如軒:《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 1977年11月,未刊稿。
⑦(32) [美]甯谟・韋爾斯:《朱德的一生》,《續西行漫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0年2月版,第118、119頁。
⑧《朱總司令在五四壽誕慶祝大會上的講演》,《前線》第11期, 1940年1月1日。
⑩(18)楊如軒:《關于朱總生平的補充》, 1978年4月6日,未刊稿。
(12)周開勳:《雲南講武堂的回憶》,《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第167頁。
(13)李根源:《辛亥前後十年雜憶》,《辛亥革命回憶錄》第10集,中華書局1961年10月版,第322頁。
(14)《雲南雜志發刊詞》,《雲南》第1号, 1906年10月15日。
(16)(17)(18)朱德:《辛亥革命回憶》,《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78、379、381、382頁。
(19)(21)[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100、101頁。
(20)黃興、胡漢民:《緻加拿大同志書》,《黃興集》,中華書局1981年5月版,第60頁。
(22)詹秉忠、孫天霖:《蔡锷對雲南同盟會的态度》,《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第18頁。
(23)劉存厚:《雲南光複陣中同志》,《雲南辛亥革命資料》,雲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8月版,第30頁。
(25)楊如軒:《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 1977年11月,未刊稿;馬怕周:《回憶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的部分革命史實》, 1978年11月26日,未刊稿。
(26)(27)朱德:《辛亥革命雜詠》手迹,《辛亥革命回憶錄》第1集,中華書局1961年10月版,卷首。
(30)任可澄:《批迤南剿匪事務所督辦詳情赈恤黃喜被燒店房一案》,原件,1914年11月18日。
(31)王景弗(建水縣知事)給雲南将軍唐繼堯、雲南巡按使任可澄的報告,原件, 1915年9月29日。
(33)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26頁。
四、護國名将
①②《朱德早年詩十八首》,《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③白之瀚:《雲南護國簡史》,新雲南叢書社1946年版,第30頁。
④李劍農:《最近三十年中國政治史》,上海太平洋書店1930年12月出版,第348頁。
⑤滇聲報:《雲南起義實錄》,《護國曆史資料選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雲南省委員會編),第29頁。
⑥《雲南部督府委饬第×号》(1915年12月30日),《共和滇報》,1916年2月2日。
⑦《雲南都督府委饬第×号》(1916年1月6日),《共和滇報》, 1916年2月7日。
⑧《董鴻铨入蜀讨袁日記》,《護國運動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4年7月版,第237頁。
⑨《蔡锷緻梁啟超書》(1916年1月5日),《松坡軍中遺墨》,《近代史資料》第4期, 1963年。
⑩楊如軒,《護國第一軍第三梯團第六支隊(步兵第十團)第二營入蜀讨袁日記》,《護國文獻》,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585頁。
(11)(13)《朱德陳述所部作戰經過與唐繼堯來往函》,《護國運動》(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雲南省檔案清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220頁。
(12)李曰垓:《雲南護國軍入川之戰史》,《護國文獻》,第670頁。
(14)楊如軒:《關于朱總生平的補充》, 1978年4月6日,未刊稿。
(15)《羅佩金、趙又新命令》(1916年2月18日),《護國之役總司令部作戰命令》。
(16)《蔡锷緻唐繼堯等電》(1916年2月29日),《松坡軍中遺墨》,《近代史資料》第4期,1963年。
(17)(24)李曰垓:《客問》,《護國文獻》,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679、680、681頁。
(18)《蔡锷緻各支隊長命令》,《護國運動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4年7月版,第262頁。
(19)孟雄成:《護國軍蜀戰通訊》,《護國文獻》,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590頁。
(20)庾恩D:《雲南首義擁護共和始未記》下冊,雲南圖書館1917年印,第10頁。
(21)《蔡松坡家書》,《近代史資料》第4期, 1963年。
(22)《政府公報》第64号, 1916年3月10日。
(23)《護國軍第二梯團戰鬥詳報》,《蔡總司令命令》(原件藏北京圖書館)。
(25)《朱德詩詞遜,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3、4頁。
(26)吳玉章:《慶祝人民軍隊的創造者朱總司令玉階同志六十大壽》,《人民的光榮――朱德委員長光輝戰鬥的一生》(一),北京師範大學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編内部本1977年12月版,第23頁。
(27)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五、從黑暗中走出來
①《唐繼堯通告由滇啟程北上先平川亂電》,《四川軍閥史料》第1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第306頁。
②但懋辛:《川軍驅逐滇、黔軍概況》,《四川軍閥史料》第2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96頁。
③朱德緻唐繼堯電, 1917年12月10日,雲南省檔案館藏件。
④楊如軒:《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 1977年11月,未刊稿。
⑤朱德、金漢鼎等緻唐繼堯電,1918年2月9日,雲南省檔案館藏件。
⑥朱德緻唐繼堯電, 1918年3月13日,雲南省檔案館藏件。
⑦歐陽勵清:《跟随敬愛的朱德委員長的片斷回憶》, 1977年1月4日,未刊稿。
⑧滬縣文教局:《朱德在滬縣》第64頁。
⑨朱德:《在五四壽誕慶祝大會上的講演》,《解放》第11期, 1941年3月30日。
⑩(19)朱德:《辛亥革命回憶》,《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85、386頁。
(11)(12)(13)(14)《朱德同志早年詩抄》,《人民文學》1978年,第8期。
(15)《朱德早年讀史批語遜,《文獻和研究》1985年,第4期。
(16)王嘉烈:《進德齋日記》,1920年1月9日條,滬州市政協檔案。
(17)《朱德緻任銳信》, 1945年3月24日,手稿。
(18)(20)(21)(22)(23)[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150、145、177、150、152頁。
(24)楊如軒:《關于朱總生平的補充》, 1978年4月6日,未刊稿。
(25)(26)鄧錫候:《一九二○年川、滇、黔軍閥混戰前後》,《四川軍閥史料》第2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144頁。
(27)顧品珍:《自述由川戰敗回滇經過》,《四川軍閥史料》第2輯,四川人民出版杜1983年4月版,第191頁。
(28)《鄧泰中等緻雲南周省長、省議會等電》, 1921年2月6日,雲南省檔案館藏原件。
(29)《顧總司令就職之布告》,《義聲報》, 1921年2月25日,第5頁。
(30)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公函第2号, 1921年3月8日,雲南省檔案館藏原件。
(31)(32)《朱德年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33頁。
(33)安恩溥:《顧品珍之死》,《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第186頁。
(34)靖國軍總司令部訓令,第31号, 1922年3月27日,雲南省檔案館藏原件。
()35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六、遠涉重洋追求真理
①②③④⑦(28)[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171、173、175、178、193頁。
⑤李景泌:《我對朱委員長的回憶》, 1978年4月27日,未刊稿。
⑥⑧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⑨朱德在哥廷根的市民登記證,原件。
⑩訪問謝唯進記錄, 1978年2月27日;訪問劉鼎記錄,1978年6月1日。
(11)(26)訪問房師亮記錄, 1978年3月8日。
(12)訪問郭先彥記錄, 1978年4月27日,5月2日。
(13)入學注冊證, 1924年3月,原件。
(14)(16)魏時珍:《關于朱德總司令的回憶》, 1978年4月24日,未刊稿。
(15)訪問李景泌記錄, 1978年4月27日和4月30日。
(17)訪問劉鼎記錄, 1978年6月1日。
(18)段可情:《關于朱總在德國留學期間的一些活動情況》, 1978年5月27日,未刊稿。
(19)劉鼎:《追求真理的足迹》,《紅旗飄飄》第25集,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2月版,第45頁。
(20)朱德緻季子、莘農信, 1925年3月7日,原件。
(21)訪問謝唯進記錄, 1978年3月15日。
(22)(27)訪問劉鼎記錄, 1978年6月3日。
(23)《德國警察為同盟國服務――警察對外國大學生的暴行》,《紅旗報》(德文), 1925年6月20日,原件。
(24)(25)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七、在北伐革命中
①朱德的一次談話, 1966年6月1日。
②秦青川日記,秦蓉芳提供。
③陳毅:《早年回憶》,《陳毅早年的回憶和文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第25頁。
④楊森緻外交部電, 1926年9月1日;《萬縣九五慘案史料彙編》,政協萬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第23頁。
⑤⑥杜鋼百:《萬縣慘案和朱德、陳毅同志》,《萬縣九五慘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388、389頁。
⑦《萬縣海關報告》,《萬縣九五慘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87―88頁。
⑧(11)莫湘:《緬懷敬愛的朱德委員長》, 1982年11月,未刊稿。
⑨《中國共産黨為英國帝國主義屠殺萬縣告民衆書》,《向導》第173、174期合刊, 1926年10月10日。
⑩《旅鄂川人對萬案之憤慨(續)》,《國民公報》(成都版), 1926年11月6日。
(12)劉伯承:《紀念楊公同志》,《劉伯承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70頁。
(13)葉英俊:《中國國民黨四川省黨部組織沿革表》, 1948年3月12日。
(14)廖賓儒:《回憶朱委員長在1926年臨萬縣政治學校講話實史》,未刊稿。
八、南昌暴動
①③莫湘:《緬懷敬愛的朱德委員長》, 1982年11月,未刊稿。
②徐震球:《大革命時期跟随朱德委員長的片斷回憶》, 1978年3月10日,未刊稿。
④趙q:《朱德同志在南昌軍官教育團》,《戰争年代的朱德同志》,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版,第6―7頁。
⑤蔣介石:《在南昌總部第14次總理紀念周演講詞》, 1927年2月21日。
⑥⑦趙F:《朱德元帥革命事迹回憶片斷》,未刊稿。
⑧《朱德年譜》,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47頁。
⑨(11)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⑩趙F緻陳友群的信, 1981年10月10日。
(12)金漢鼎:《八一起義前後見聞點滴》, 1964年,未刊稿。
(13)張适南:《1927―1928年朱培德、王均在江西》,1964年,未刊稿。
(14)朱德在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時的談話, 1961年2月16日。
(15)朱德:《在北京市各界人民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57年8月1日。
九、保存革命火種
①劉伯承:《南昌暴動始未記》,《南昌起義》,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59頁。
②⑩趙F給陳友群的信, 1981年10月10日。
③《起義軍指揮員名單》,《南昌起義資料》,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9頁。
④朱其華:《一九二九年底回憶》;疋林:《南昌起義》(資料),中共中央宣傳部黨史資料室編輯;《黨史資料》1954年,第6期。
⑤(11)(17)(51)趙F:《跟随朱德同志從南昌到井岡山》,《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第44、48、55、69頁。
⑥楊如軒:《關于朱總生平的補充》,未刊稿, 1978年4月6日。
⑦宋之的:《從南昌到井岡山・偉大的朱德》,《星火燎原叢刊》1980年10月第2輯,第8頁。
⑧(54)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⑨(43)楊如軒:《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未刊稿, 1977年11月。
(12)訪問趙F談話記錄, 1985年6月14日。
(13)趙q:《關于南昌暴動中二十軍的鬥争情況報告》,《南昌起義》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08頁。
(14)(15)《李立三報告――“八一”革命之經過與教訓》,《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第342頁。
(16)廖運周:《回憶南昌起義前後的七十五團》,《南昌起義》,黨支資料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328頁。
(18)周士第:《起義中的二十五師》,《周士第回憶錄》,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149頁。
(19)(20)(29)(35)(37)(38)(39)粟裕,《激流歸大海――回憶朱德同志和陳毅同志》,《人民日報》1978年12月1日。
(21)(22)《一次重要的軍事決策會議》,《饒平黨史資料》1982年第1期,第4頁。
(23)(34)[美]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242、245頁。
(24)《粟裕戰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36―37頁。
(25)張啟圖:《關于七十五團在南昌暴動中鬥争經過報告》(1927年12月22日,于上海),《南昌起義》,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35頁。
(26)(28)(41)(45)楊至誠:《艱苦轉戰》,《星火燎原》選編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79年11月版,第110、111、114、116頁。
(27)(36)(40)(42)(44)(46)(50)(52)《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94、125、395、頁。
(30)(32)(33)陳毅:《關于八一南昌起義》,《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第26頁。
(31)朱德:《關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同解放軍政治學院負責同志談話紀要》,《文獻和研究》1986年第6期,第5頁。
(47)嚴中英:《南昌起義後朱德與範石生建立統一戰線側記》,《昆明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雲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23―24頁。
(48)(55)嚴中英:《回憶朱德總司令》, 1978年春,未刊稿。
(49)馬伯周:《範石生》,《昆明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雲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14頁。
(53)《杜修經給湖南省委的報告》, 1928年6月15日。
(56)李中奇:《朱德同志教我們戰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年》初選稿,第1卷,第1輯。
十、領導湖南起義
①⑤⑥(18)《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396、129、397、397―398頁。
②中共湘南特委:《湘南暴動計劃》, 1927年12月6日。
③(14)《中共中央給朱德并轉軍中全體同志的信》, 1927年12月2日;朱德在軍直小組會上的發言, 1927年6月14日;朱德自傳,手抄稿本;徐向前:《曆史的回顧》,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57頁。
④陳茂:《從湘南到井岡山》,《回憶井岡山鬥争時期》,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559頁。
⑦⑩(12)(24)蕭克:《南昌起義》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版,第81―82、83、84、86頁。
⑧⑨[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255、256頁。
(11)《湖南民國日報》, 1928年3月19日。
(13)《湘南暴動在耒陽》,中共耒陽縣委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 1983年11月編印,第77頁。
(15)黃克誠:《在永興暴動的日子裡》,《星火燎原》叢書之一,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92頁。
(16)唐天際:《安仁農軍上井岡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336頁。
(17)陳列菊:《一位冠中帼賽須眉的女英雄》,《光輝的人生》,衡陽黨史資料征集研究辦公室編,第207―211頁。
(19)訪問蕭克談話記錄, 1977年10月31日。
(20)徐林:《關于湘南暴動經過的報告》, 1928年6月。
(21)《中共湖南省委關于湘南工作決議案》, 1928年6月17日。
(22)訪問歐陽毅談話記錄, 1974年9月14日。
(23)朱德:《關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文獻和研究》1986年第6期,第2―3頁。
(25)蕭克:《序》,《湘南起義史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1頁。
十一、會師井岡山
①徐林:《關于湘南暴動經過之報告》, 1928年6月。
②訪問曾志談話記錄, 1977年10月27日。
③訪問黃克誠談話記錄, 1984年8月28日。
④李奇中:《在湘南》,《星火燎原叢書》第一輯,解放軍出版社1966年6月版,第113頁。
⑤(24)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⑥朱德:《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98頁。
⑦(29)《粟裕戰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57、77頁。
⑧(20)蕭克:《南昌起義》,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版,第90、94頁。
⑨楊至誠:《艱苦轉戰》,《星火燎原》選編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 1979年11月版,第116頁。
⑩(14)(15)(17)(19)(35)(39)何長工:《何長工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第119、139、140、143、145、165、167頁。
(11)《回憶錄選輯》廣州軍區編印, 1986年第5期,第3頁。(12)王紫峰:《井岡山鬥争史的一些回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457頁。
(13)譚冠三:《對井岡山鬥争的回憶》,《星火燎原》叢書之一,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134頁。
(16)陳士榘:《關于朱毛會師的幾點回憶》,《黨的文獻》1990年第2期。
(18)《毛澤東給江西省委轉中央的報告》, 1928年5月19日。
(21)《陳毅關于朱毛軍的曆史及其狀況的報告》, 1929年9月1日。
(22)《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軍事工作大綱》, 1928年5月25日。
(23)《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 1928年11月25日。
(25)《朱德詩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0月版,第64頁。
(26)(41)《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 1929年2月25日。
(27)熊壽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48頁。
(28)《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函參字第1303号》, 1928年5月3日。
(30)(31)蕭克:《四打永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394、395頁。
(32)(33)訪問何長工談話記錄, 1978年5月12日。
(34)(43)楊如軒:《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員長》,未刊稿, 1977年11月。
(36)《湘贛邊特委緻省委轉中央的信》, 1928年6月16日。
(37)(38)(40)《朱德給周恩來的信》, 1972年12月20日。
(42)“兩隻羊”指江西國民黨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和第九師師長楊池生。
(44)《譚震林同志的談話》,《黨史會議報告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3月版,第24頁。
(45)朱德:《參觀井岡山博物館時對有關曆史問題的談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8頁。
(46)蕭克:《“朱毛紅軍”側記》,《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第121頁。
十二、八月失敗前後
①《湖南政治任務與工作方針決議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80頁。
②《江西省委緻中央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央黨史資料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95頁。
③《杜修經給湖南省委的報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26頁。
④《湖南省委給湘贛特委及四軍軍委的工作決議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36頁。
⑤《湖南省委給湘贛特委及四軍軍委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39頁。
⑥⑦⑧⑨⑩《湖南省委關于軍事工作給湘贛特委及四軍軍委指示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43、142、144、144、142頁。
(11)(12)《中共湘贛特委和四軍軍委給湖南省委的報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48、150頁。
(13)(14)(16)(17)(21)(43)(44)(45)(51)《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53、254、255、256―257、256頁。
(15)(27)訪問蕭克談話記錄, 1973年8月。
(18)(20)《何長工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第189、190頁。
(19)(22)(23)(24)(25)(33)訪問杜修經談話記錄, 1987年9月12日。
(26)杜修經:《八月失敗》,《革命回憶錄》(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第17頁。
(28)(29)(40)(46)《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60、61頁。
(30)訪問江華談話記錄, 1974年9月13日。
(31)(56)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32)(37)《龔楚将軍回憶錄》,香港明報月刊社1978年5月版,第191―192頁。
(34)杜修經:《八月失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526頁。
(35)(36)(38)(39)(48)楊得志:《橫戈馬上》,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第29、29、29、30、34頁。
(41)(42)《八月失敗》,《井岡山的武裝割據》,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二版,第199頁。
(47)(53)(54)(55)(57)(59)(60)《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 1928年11月25日。
(49)江華:《井岡山鬥争時期幾事的回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548頁。
(50)朱德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談話記錄, 1962年3月5日。
(52)《陳毅關于朱毛軍的曆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360頁。
(61)賀禮保:《随茶陵遊擊隊上井岡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25頁。
(62)朱良才:《紅軍的連隊生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437頁。
(63)李克如:《紅軍的政治工作》,《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248―249頁。
十三、向贛南閩西進軍
①(35)(36)(37)(42)《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13、114、117、125、126、127頁。
②《紅四軍前委關于攻克汀州及四、五軍江西紅二、四團行動方針等問題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報告》, 1929年3月20日。
③彭德懷:《關于五軍四軍會合後的情況向中央的報告》, 1929年4月4日。
④⑦(12)(26)(41)(48)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⑤⑧(15)《陳毅關于朱毛軍的曆史及其現狀的報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361、361、362頁。
⑥(13)陳茂:《井岡山出發向贛南閩西挺進》,《回憶井岡山鬥争時期》,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574、581―582頁。
⑨(14)(17)《粟裕戰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81―82、83頁。
⑩黎崇仁、謝甫鵬:《圳下戰鬥和羅福嶂會議》,《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52―53頁。
(11)(21)(32)《前委緻福建省委并轉中央的報告》, 1929年3月20日。
(16)曾山:《贛西南蘇維埃時期革命鬥争曆史的回憶》,《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13頁。
(18)李祖軒:《江西紅軍獨立第二、第四團》,《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版,第41頁。
(19)(29)(30)楊得志:《橫戈馬上》,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7、48、49頁。
(20)(51)《陳毅詩遜,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4頁。
(22)(23)《中共福建省委給中央的信》1929年2月24日。
(24)(25)(27)(43)(49)畢占雲:《三戰閩西》,《星火燎原》第一卷,第一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344、345、346、348、349、350、351頁。
(28)《中共福建省委報告》, 1929年3月19日。
(31)《紅四軍前委緻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
(33)[美]尼姆・韋爾斯:《紅色女戰士―康克清》,《記康克清大姐》,中國和平出版社1989年2月版,第59頁。
(34)張際春:《向贛南、閩西進軍》、《星火燎原》(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337頁。
(38)《周恩來選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184頁。
(39)(40)《中央給潤之、玉階兩同志并轉湘贛邊特委信》, 1929年2月7日。
(44)(46)《朱德來信》(1929年5月23日),《紅旗》第25期。
(45)《紅軍捷報》, 1929年5月26日。
(47)《福建省政府給蔣介石、譚延]電報》,1929年6月19日。
(50)(52)《中共閩西特委關于武裝鬥争黨務工作的報告》, 1929年8月22日。
十四、古田會議前後
①⑥(11)江華:《關于紅軍建設問題的一場争論》,《黨的文獻》1989年第5期,第37、38、39、40、41頁。
②③④⑤⑧毛澤東:《複林彪的信》, 1929年6月14日。
⑦訪問傅柏翠談話記錄, 1980年9月。
⑨⑩《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1929年6月22日。
(12)《時報》, 1929年7月,第8版。
(13)《三拾剿共”兵力》,《時報》, 1929年8月6日,第一版。
(14)《中共福建省委給閩西特委、前委、黨委信》, 1929年8月8日。
(15)《陳毅關于朱毛軍的曆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374頁。
(16)[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299頁。
(17)(39)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18)(19)賴毅:《出擊閩中》,《閩西的春天》,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91頁。
(20)《時報》, 1929年9月12日。
(21)《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 1929年9月28日。
(22)(23)(24)(25)《中共福建省委給閩西特委、四軍前委的信》, 1929年10月6日。
(26)《朱德給東委信》, 1929年5月3日。
(27)《紅四軍前敵委員會關于開往潮梅一帶遊擊情況的報告》, 1929年10月18日。
(28)《巡視員謝運康給中共福建省委的報告》, 1929年10月25日。
(29)《梅縣縣委給東江特委報告》, 1929年11月7日。
(30)(31)《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29頁。
(32)(33)《毛澤東給中央的報告》, 1929年11月28日。
(34)(36)《紅四軍前委向中央的報告》, 1930年1月6日。
(35)《紅四軍部隊情況報告》, 1929年7月―1930年4月。
(37)《前委通告》第一号, 1930年2月16日。《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三),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版,第58―59頁。
(38)《毛澤東一九三六年同斯諾的談話》,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60頁。
(40)(43)朱德、毛澤東:《紅軍第四軍司令部訓令》第二号, 1930年3月19日。
(41)(42)《前委通告》第三号, 1930年3月18日,《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三),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版,第61、62頁。
(44)朱德、毛澤東:《關于整頓軍風紀律的訓令》,1930年3月21日。
(45)《中央給四軍前委轉三、四、五軍總前委的信》, 1930年4月24日。
(46)《另一個世界的閩西》,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 1930年8月28日第四版。
十五、面對李立三的“左”傾錯誤指導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十六次會議記錄, 1930年2月17日。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十九次會議記錄, 1930年3月10日。
③《中央給四軍前委的信》, 1930年4月3日。
④《中央軍委軍事工作計劃大綱》, 1930年4月15臼。
⑤轉引自軍事科學院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大事記》,軍事科學出版社1983年11月版,第43頁。
⑥中華蘇維埃區域第一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目前革命形勢與蘇維埃區域的政治任務》, 1930年5月30日。
⑦《目前政治任務的決議――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六大以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5―91頁。
⑧《中央緻四軍前委信》, 1930年6月15日。
⑨⑩(26)[美]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316、317、320頁。
(11)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0年6月22日。
(12)《另一個世界的閩西》,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 1930年8月28日第四版。
(13)蕭華:《艱苦歲月》,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11月版,第50頁。
(14)(36)訪問蕭華談話記錄, 1984年6月20日。
(15)《紅軍第一軍團總指揮部訓令》, 1930年7月11日。(16)毛澤東:《給贛西南特委并轉中央信――關于我軍在贛西一帶新的軍事行動概況》, 1930年8月19日。
(17)朱德、毛澤東:紅軍第一軍團命令, 1930年7月25日。
(18)朱德、毛澤東:紅軍第一軍團命令, 1930年8月1日。
(19)[美]甯谟・韋爾斯:《讀西行漫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0年2月版,第362頁。
(20)(29)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4年,《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29、130頁。
(21)歐陽鵬:《紅一軍團二打長沙經過萬載》,《江西黨史通訊》(總第1期―26期), 1981―1984合訂本,第755頁。
(22)朱德、毛澤東:紅軍第一軍團命令, 1930年8月18日。
(23)《中央給長江局的信》, 1930年8月10日。
(24)(31)《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57、158、159頁。
(25)《中央關于再度占領長沙的戰略與策略給長江局并轉湘省委、湘鄂贛前委及行委的信》, 1930年8月29日。
(27)朱德、毛澤東:紅一方面軍命令, 1930年8月24日。
(28)朱德、毛澤東:紅一方面軍命令, 1930年8月31日。
(30)滕代遠:《談有關羅坊會議的情況》,《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53頁。
(32)(34)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33)朱德、毛澤東: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命令, 1930年10月3日。
(35)《粟裕戰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92頁。
(37)毛澤東給中央的信, 1930年10月14日。
(38)胡國強:《朱德詩選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266頁。
(39)朱德:《建軍報告初稿》, 1945年。
十六、第一次反“圍剿”
①何長工:《難忘的歲月》,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第114頁。
②何長工:《回憶中央蘇區的有關曆史》,《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09頁。
③訪問陳正人談話記錄, 1967年12月。
④《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江西省行委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一方面軍及江西黨的任務的指示》,1930年10月26日。
⑤⑨《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60―161、166頁。
⑥滕代遠:《談有關羅坊會議的情況》,《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54頁。
⑦朱德、毛澤東:紅一方面軍命令, 1930年11月1日。
⑧⒇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⑩《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為富田事變宣言》, 1930年12月17日。
(11)《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給曾炳春等的一封公開的信》, 1930年12月18日。
(12)(24)謝慕韓:《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文史資料選輯》第45輯,中華書局1964年4月版,第74、75頁。
(13)毛澤東:《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17頁。
(14)劉新裕、劉欣大整理:《反第一次大“圍剿”》,《關山陣陣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版,第7頁。
(15)訪問蕭華談話記錄, 1984年6月20日。
(16)朱德、毛澤東命令,1930年12月24日。
(17)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0年12月26日。
(18)《耿飚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111、112頁。
(19)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0年12月28日。
(21)(23)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1年春,《毛澤東詩詞遜,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30頁。
(22)郭化若:《遠謀自有深韬略》,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第28頁。
(25)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1年1月2日。
(26)蔡馥蘭:《新編第一師》,《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93―94頁。
(27)嚴德勝:《朱德同志關心戰士》,《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04―205頁。
(28)(29)鐘東林整理:《紅軍無線電通訊隊》,《關山陣陣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版,第24、25頁。
(30)《中央給中國紅軍及各級黨部訓令》1931年2月中央政治局通過。
十七、第二次反“圍剿”
①(27)郭化若:《遠謀自有深韬略》,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第35、52頁。
②④⑦⑩歐陽欽,《中央蘇維埃區域報告》, 1931年9月3日。
③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接受國際來信及四中全會訣議的決議》, 1931年4月。
⑤曾山,《“牽牛”與“鑽牛角”》,《江西黨史資料》第18輯,第180頁。⑥《中央給各地紅軍的指示信》, 1931年3月2日。
⑧(12)(25)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⑨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1年4月19日。
(11)陳伯鈞:《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曆史情況的回憶》,報告記錄稿,1959年5月。
(13)李聚奎:《回憶二次、三次反“圍剿”戰役》,《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79頁。
(14)朱德、毛澤東訓令, 1931年5月5日。
(15)項英、毛澤東、朱德訓令,第一号, 1931年5月8日。
(16)劉白羽:《大海――記朱德同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192頁。
(17)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1年5月13日。
(18)《曹丹輝日記》,《江西黨史資料》第18輯,第182頁。
(19)公秉藩:《我參加第二次“圍剿”被俘脫逃記》,《文史資料選輯》,第45輯,中華書局1964年4月版,第89、98頁。
(20)《總前委第一次會議紀要》, 1931年5月25日。
(21)《總前委第二次會議紀要》, 1931年5月26日。
(22)《總前委第三次會議紀要》, 1931年5月28日。
(23)鄭正:《劉和鼎部在建甯被殲的回憶》,《文史資料選輯》第45輯,中華書局1964年4月版,第113頁。
(24)毛澤東:《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1931年夏,《毛澤東詩詞遜,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36頁。
(26)《中央給蘇區中央局并紅軍總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8月30日。
(28)《總前委第六次會議紀要》, 1931年6月2日。
(29)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30―131頁。
十八、第三次反“圍剿”
①郭化若:《遠謀自有深韬略》.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第57頁。
②黃健民等整理:《千裡回師興國》,《關山陣陣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版,第106頁。
③⑤⑥(15)(16)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④朱德:《怎樣創造鐵的紅軍》,《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6頁。
⑦鄧幫福整理:《北坑遊擊隊》,《關山陣陣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版,第101頁。
⑧(14)毛澤東:《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19、208頁。
⑨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1年7月31日。
⑩蕭華:《模範的興國,英雄的人民》,《中共黨史資料》第7輯,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248頁。
(11)劉白羽:《大海――記朱德同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196頁。
(12)周以栗:《黃陂戰鬥捷報》, 1931年8月12日。
(13)(20)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31頁。
(17)朱德、毛澤東等:《中國工農紅軍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告白軍士兵兄弟書》, 1931年9月25日。
(18)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1年9月23日。
(19)朱德、毛澤東命令, 1931年10月14日。
十九、參加中華蘇維埃一大前後
①(13)《由于工農紅軍沖破第三次“圍剿”及革命危機逐漸成熟而産生的黨的緊急任務》, 1931年9月20日,《六大以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146、148、149頁。
②《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通令第十四号》,《戰鬥》第一期,1931年7月1日。
③《蘇區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關于黨的建設問題決議案》, 1931年11月。
④《蘇區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政治決議案》, 1931年11月。
⑤《蘇區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關于紅軍問題決議案》, 1931年11月。
⑥《中央給蘇區中央局的指示電》,1932年5月20日;《六大以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242頁。
⑦朱德在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軍事問題報告, 1931年11月。
⑧袁血卒:《甯都暴動紀實》,《回憶中央蘇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53頁。
⑨廖頌真、揭國法整理:《秋溪整編》,《關山陣陣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版,第226頁。
⑩朱德、王稼祥:《為孫連仲部二十六路軍兵士投入紅軍告全國兵士書》,1931年12月30日,《中共黨史資料》第11輯,中共黨支資料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276―278頁。
(11)訪問孫毅談話記錄, 1984年3月16日。
(12)蘇進:《從黑暗走向光明――回憶甯都起義前後》.《回憶甯都起義》,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第94、96頁。
(14)《中央緊急通知――關于反革命進攻鄂豫皖蘇區問題》, 1931年12月3日。
(15)《中央給各蘇區中央分局、省委及紅軍各政治委員的訓令,》1931年12月4日。
(16)《中央緻蘇區中央局第十二号電――指示紅軍攻取贛州》,1931年12月6日。
(17)《中央關于争取革命在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 1932年1月9日,《六大以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198頁。
(18)《聶榮臻回憶錄》(上冊),戰士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37頁。
(19)《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攻取贛州的軍事訓令》,1932年1月10日。
(20)朱德、王稼祥、彭德懷,《中革軍委關于堅決奪取贛州乘勝消滅來援敵人的訓令》, 1932年3月1日。
(21)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4年,《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31―132頁。
(22)沈毓珂:《踏遍青山人未老――回憶敬愛的朱委員長體育生活片斷》,《湖北文藝》, 1977年第四期。
(23)朱德:《經閩西感懷》,1961年2月9日,《朱德詩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9月版,第60頁。
(24)朱德、王稼祥、彭德懷:《中央軍委關于今後行動方向和部隊部署的訓令》,1932年3月18日。
(25)朱德、王稼樣:《中央軍委關于戰略方向和軍事戒嚴等問題的訓令》,1932年4月12日。
(26)毛澤東:《對今後行動方針和新區、白區工作的意見》, 1932年4月22日。
二十、第四次反“圍剿”
①《中央緻各蘇區的軍事訓令》1932年6月5日。
②《紅一方面軍準備進攻南雄之敵的命令》, 1932年6月21日。
③(54)《聶榮臻回憶錄》(上),戰士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56、176頁。
④朱德:《紅一方面軍關于各級指揮員應經常向上報告軍情的訓令》,1932年7月20日。
⑤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關于當前作戰方向問題給中央局電》,1932年7月25日。
⑥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提議部隊改設政委制毛為總政委》,1932年7月25日。
⑦朱德、王稼祥、彭德懷:《紅一方面軍總政委毛澤東已到軍工作的通令》,1932年8月8日。
⑧朱德、王稼祥、彭德懷:《中央軍委關于發起樂安宜黃戰役的軍事訓令》,1932年8月8日。
⑨周恩來:《關于樂安宜黃戰績、敵援兵動态和我下一步作戰部署的報告》,1932年8月。
⑩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樣緻中共蘇區中央局急轉湘鄂西分局并中央電。
(11)徐向前:《曆史的回顧》上,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207頁。
(12)《任弼時、顧作霖對方面軍行動的意見》, 1932年9月7日。
(13)《周恩來關于樂安、宜黃、南城地區作戰經驗教訓的總結》,1932年9月8日。
(14)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關于目前敵情及紅軍行動問題緻中共蘇區中央局并轉中央電, 1932年9月23日。
(15)中共蘇區中央局:《關于分散兵力羌赤化城市再殲敵之布置意見》,1932年9月25日。
(16)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提議在前方召開中央局全體會議讨論當前重大問題與對作戰行動的意見》, 1932年9月25日。
(17)《中央局關于部隊應向北移動靠近邊區問題給周毛朱王電》, 1932年9月26日。
(18)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關于方面軍行動與中央局全會會址問題的意見》, 1932年9月26日。
(19)朱德、毛澤東:《紅一方面軍關于部隊向北工作一時期的訓令》,1932年9月26日。
(20)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立即在前方開中央局全體會議緻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電, 1932年9月29日。
(21)中共蘇區中央局關于應集中力量殲擊樂安之敵緻周恩來電, 1932年9月30日。
(22)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樣:《敵人進攻蘇區的情況與在前方召開中央局全會問題的報告》1932年9月30日。
(23)(24)(27)《蘇區中央局甯都會議經過簡報》, 1932年10月21日。
(25)(26)《任弼時、項英、顧作霖、鄧發對甯都會議經過與争論問題之說明》,1932年11月12日。
(28)朱德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的發言, 1959年8月。
(29)朱德、王稼祥、彭德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通令》,1932年10月12日。
(30)朱德、周恩來,王稼祥:《中央軍委關于準備粉碎敵人大舉進攻的緊急訓令》,1932年11月24日。
(31)朱德、周恩來:《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關于軍事訓練問題的訓令》,1932年12月2日。
(32)朱德、王稼祥、彭德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給各作戰地域指揮部的密令》, 1932年12月26日。
(33)朱德、周恩來、王稼祥:《關于向北行動工作的訓令》,1933年1月1日。
(34)(35)朱德:《談黃獅渡到逼近撫州的一個戰役》,工農紅軍學校編傭紅色戰場彙刊》, 1933年6月。
(36)周恩來:《關于我兩次戰績統計及敵我新部署和敵俘情況與改編問題向中央的報告》, 1933年1月12日。
(37)周恩來、朱德、王稼祥:《關于閩浙贛與中央紅軍協同動作的指示》,1933年1月12日。
(38)項英、任弼時:《關于我軍今後作戰部署的意見緻周恩來、朱德電》,1933年1月16日。
(39)周恩來、朱德:《關于目前戰局的分析和向中央、中央局的幾點建議》,1933年1月21日;《請中央局速派人到河西領導紅軍及對中央局幾點建議》, 1933年1月23日。
(40)《中央局(蘇區)關于作戰新計劃之指示》, 1933年1月24日。
(41)周恩來:《關于敵羅、周、吳等師動态和申述攻城對我不利向中央的報告》, 1933年1月30日。
(42)周恩來、朱德、王稼祥:《在敵人新進攻的形勢下我蘇區的作戰區的劃分和幹部的任免及對中央的要求》,1933年2月3日。
(43)《中央局(蘇區)關于作戰新計劃緻周、朱、王電》, 1933年2月4日。
(44)周恩來、朱德、王稼祥:《請中央局派邦憲、聞天同志到前方傳達中央指示精神和了解紅軍狀況》, 1933年2月7日。
(45)《第一方面軍命令》, 1933年2月26日。
(46)劉立明整理,《反第四次大“圍剿”》,《關山陣陣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中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385頁。
(47)(53)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48)《中央電賀紅一方面軍之偉大勝利》, 1933年3月1日。
(49)周恩來:《東黃陂戰鬥情況及敵我動态》, 1933年3月2日。
(50)(56)朱德:《黃陂東陂兩次戰役偉大勝利的經過與教訓》, 1933年5月28日,《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9、10頁。
(51)(52)《紅三軍團草台崗戰鬥經過詳報》, 1933年3月21日。
(55)朱德:《黃陂東陂兩次戰役偉大勝利的經過與教訓》,1933年5月28日。
(57)朱德:《談幾個戰術的基本原則》,1933年,《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4―16頁。
二十一、在第五次反“圍剿”中
①朱德:《紀念“八一”,檢閱紅軍的軍事學術》,《革命與戰争》第1期,第5頁,1933年11月出版。
②蔣介石,《革命軍的責任是安内與攘外》, 1933年5月8日。
③蔣介石,《對剿共軍高級将領的訓話》, 1933年4月7日。
④蔣介石對漢口政委會演辭,《從“九一八”到“七七”國民黨的投降政策與人民的抗戰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版,第37頁。
⑤朱德、周恩來:《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通令》, 1933年5月17日。
⑥周恩來,朱德緻蘇區中央局電,1933年6月18日。
⑦《蘇區中央局轉中央對今後作戰計劃之指示》,1933年6月13日。
⑧項英緻朱德、周恩來電, 1933年10月2日。
⑨周恩來緻項英并轉中共中央局電, 1933年10月4日5時。
⑩項英緻朱德、周恩來并轉林彪、聶榮臻電, 1933年10月6日。
⑾《中革軍委關于十月中戰役問題緻師以上首長及司令部的一封信》,1933年11月20日。
⑿呂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113頁。
⒀⒂⒃⒅ [德]奧托・布勞恩:《中國紀事》,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12月版,第46、60、63頁。
⒆⒁伍修權:《我的曆程》,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71頁。
⒄訪問伍修權談話記錄, 1984年5月9日。
⒆(24)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⒇朱德、周恩來:《對贛東北閩北開展對敵鬥争的指示》,1933年11月24日。
(21)《中革軍委關于方面軍動作的訓令》, 1933年11月25日。
(22)《福建的事變與我們的任務》,《紅旗》周報第63期社論,1934年1月1日。
(23)中共臨時中央《為福建事變告全國民衆書》,《鬥争》第38期, 1933年12月12日。
(25)朱德、周恩來緻項英電, 1933年12月13日2時。
(26)周恩來緻博古、項英電, 1933年12月16日。
(27)朱德:《第二次全蘇大會上的軍事報告》,手稿, 1934年1月。
(28)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全國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開幕式上的緻詞,1934年2月7日。
(29)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全國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34年2月。
(30)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31)博古、李德、朱德緻周恩來電, 1934年4月27日19時。
(32)訪問伍修權談話記錄, 1984年5月9日。
(33)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 1934年8月31日4時。
(34)林彪、聶榮臻緻朱德電, 1934年9月2日。
(35)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 1934年9月2日2時。
(36)朱德緻林彪、聶榮臻、羅炳輝、蔡樹藩電, 1934年9月2日8時。
(37)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1934年9月3日2時。
(38)(39)(40)(41)朱德:《在堡壘主義下的遭遇戰鬥》, 1934年10月1日。
(42)《中革軍委關于戰鬥問題的訓令》(訓字第一号), 1934年9月15日。
(43)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1934年9月24日。
(44)朱德緻各軍團首長電, 1934年9月25日。
(45)朱德緻彭德懷、楊尚昆電, 1934年9月27日。
(46)朱德緻羅炳輝、蔡樹藩電, 1934年9月27日18時。
(47)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 1934年10月2日3時。
二十二、遵義會議前後
①呂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115頁。
②朱德緻羅炳輝、蔡樹藩電, 1934年10月19日。
③陸定一:《長征大事記》、1934年10月30日條。《黨的文獻》1991年第6期。
④《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1934年7月15日。《六大以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60頁。
⑤朱德:《關于抗日反蔣問題給陳濟棠的信》, 1934年9月。《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8頁。
⑥朱德緻董振堂、李卓然電, 1934年10月22日8時半。
⑦朱德緻彭德懷、楊尚昆、周昆、黃d電,1934年11月4日16時。
⑧朱德緻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電,1934年11月7日16時。
⑨朱德緻林彪、聶榮臻、羅炳輝、蔡樹藩電, 1934年11月10日10時。
⑩《中革軍委關于表揚三軍團首長及全體指戰員的命令》,1934年11月11日。彭、楊,指彭德懷、楊尚昆。
⑾朱德緻一、三、五、八、九軍團,一、二縱隊的作戰命令,1934年11月25日17時。
(12)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 1934年11月25日23時半。
(13)朱德緻一、三、五、八、九軍團,一、二縱隊電, 1934年11月28日15時。
(14)朱德緻林、聶、彭、楊、董、李、周、黃,羅、蔡電, 1934年12月1日17時。
(15)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16)朱德緻林、聶、彭、楊、董、李、羅、蔡、周、黃、葉、羅電, 1934年12月3日16時。
(17)《紅軍總司令部行軍日志》, 1934年12月7日。
(18)朱德緻各軍團、縱隊首長電, 1934年12月13日21時半。
(19)《中央政治局關于戰略方針之決定》, 1934年12月8日。
(20)《中央軍委關于執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決議的決議》, 1934年12月19日。
(21)朱德緻彭德懷、楊尚昆電, 1934年12月31日3時。
(22)朱德緻林、聶、彭、楊、董、李、羅、蔡電,1934年12月31日2時半。
(23)《中央政治局關于渡江後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1935年1月1日,《軍事文獻》(二), 1942年編櫻(24)朱德緻各軍團、軍委縱隊首長電, 1935年1月8日。
(25)伍修權:《生死攸關的曆史轉折――回憶遵義會議的前前後後》,《星火燎原》季刊, 1982年第1期。
(26)(27)(28)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 1935年2月(或3月),手稿。
(29)《朱德詩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9月版。第68頁。
(30)訪問蕭華談話記錄, 1984年6月20日。
(31)楊成武:《憶長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2年5月版,第86、87頁。
(32)朱德、周恩來、王稼祥:《中革軍委關于各軍團縮編的命令》,1935年2月10日。
(33)朱德緻林、聶、彭、楊、董、李、羅、蔡電, 1935年2月15日。
(34)中共中央、總政治部緻林、聶、朱、彭、楊、劉、董、李、曾、羅、蔡、黃、陳、宋電,1935年3月20日。
(35)宋任窮:《偉哉大宇宙,壯志充其間》,《回憶朱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49頁。
(36)朱德緻林彪、聶榮臻電,1935年4月7日。
(37)《中革軍委關于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1935年4月29日。
(38)朱德緻彭德懷、楊尚昆、董振堂、李卓然電, 1935年5月2日。
(39)朱德緻林、聶、李、黃、陳、劉電, 1935年5月5日。
(40)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41)周恩來:《對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六次路線鬥争的個人認識》記錄稿, 1972年6月10日。
(42)晏道剛:《蔣介石追堵長征紅軍的部署及其失敗》,《文史資料選輯》第62輯,中國文支出版社1979年6月版,第26頁。
(43)朱德,《中國工農紅軍布告》,《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29頁。
(44)宋科:《記長征中的劉伯承》,《老帥在長征中》,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84頁。
(45)朱德緻林彪、劉伯承、聶榮臻電, 1935年5月28日1時半。
(46)朱德緻林彪、劉伯承、聶榮臻,董振堂、李卓然電,1935年5月28日。
(47)(48)姚國民:《廬定橋畔》,《我們的總司令》,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版,第189、191頁。
二十三、艱難的時刻
①莫休:《大雨滂沱中》,《黨史資料》, 1954年第三期。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記錄, 1936年6月26日。③《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1935年6月26日。
④[美]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377頁。
⑤成仿吾:《長征回憶錄》,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版,第94頁。
⑥楊定華:《雪山草地行軍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版,第295頁。
⑦張國焘緻朱德、周恩來、毛澤東電, 1935年6月29日。
⑧張國焘緻朱德、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電, 1935年7月1日。⑨朱德、毛澤東、周恩來緻張國焘電, 1935年7月10日。
⑩《中革軍委關于朱德仍兼紅軍總司令、張國焘任總政委的通知》,1935年7月18日。
(11)(32)(40)劉白羽:《大海――記朱德同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252、261、266頁。
(12)(30)(39)徐向前:《曆史的回顧》(中),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32、459、461、462頁。
(13)《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形勢與任務的決議》, 1935年8月5日。
(14)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記錄, 1935年8月6日。
(15)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16)中共中央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5年8月15日。
(17)《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目前戰略方針的補充決定》, 1935年8月20日。
(18)朱德、張國焘緻徐向前、陳昌浩并轉呈中央電, 1935年9月3日。
(19)潘開文:《臨大節而不辱》,《工人日報》1979年7月6日。
(20)訪問陳明義談話記錄, 1983年5月11日。
(21)徐向前、陳昌浩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5年9月8日9時。
(22)中共中央緻張國焘電, 1935年9月9日。
(23)中共中央緻張國焘電, 1935年9月11日。
(24)張國焘緻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李富春電, 1935年9月12日。
(25)訪問餘洪遠談話記錄, 1983年5月10日。
(26)餘洪遠:《南下是沒有出路的》,《紅旗飄飄》第24輯,第18―19頁。
(27)《李聚奎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159頁。
(28)訪問康克清談話記錄, 1983年7月29日。
(29)(30)歐陽毅:《朱總司令和我們在一起》,《星火燎原》(選編之三),第376、378頁。
(31)朱德談與張國焘鬥争的情況, 1960年11月9日。
(34)劉志堅:《安息吧,共過患難的伯钊同志》,《人民日報》1985年5月12日。
(35)伍雲甫,《戰士的偉大榜樣》,《紅旗飄飄》第17輯,第102頁。
(36)曹裡懷:《我在長征路上》,《鄭州黨史通訊》1986年第2期,第8頁。
(37)張緯:《獨臂将軍的一生》,《人民日報》1981年7月30日。
(38)歐陽毅:《在草地裡――回憶朱德總司令》,《我們的總司令》,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版,第208、209頁。
二十四、率領二、四方面軍北上
①楊成武:《憶長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2年5月版,第227頁。
②朱德緻毛澤東、彭德懷、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并轉林育英電,1935年12月30日。
③毛澤東緻朱德電, 1936年1月1日。
④(16)(46)徐向前:《曆史的回顧》(中),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74、475、483、497頁。
⑤張國焘:《我的回憶》第3冊,現代史料編刊社1981年1月版,第276頁。
⑥林育英緻張國焘電, 1935年12月16日9時。
⑦林育英緻張國焘、朱德電, 1936年1月24日。
⑧張國焘緻林育英、張聞天電, 1936年1月27日。
⑨朱德、張國焘緻林育英轉國際代表團電, 1936年1月28日。
⑩張繼争:《在跟随徐總北上的日子裡》,《艱苦的曆程》,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144頁。
(11)林育英、張聞天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6年2月14日。
(12)徐向前:《民族的驕傲、人民的光榮》,《回憶朱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3頁。
(13)朱德、張國焘緻賀龍、任弼時、關向應電, 1936年3月23日。
(14)朱德、張國焘緻賀龍、任弼時,關向應電, 1936年3月30日。
(15)(28)《朱德委員長談二方面軍渡江同四方面軍會合前後的經過情況紀要》,1960年11月9日。
(16)林育英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6年4月1日。
(18)肖永正:《長征路上與張國焘分裂主義的鬥争》,《天津文史資料》第7輯。
(19)(22)賈守仁:《在跟随朱總司令的日子裡》,山東人民出版社1978年1月版,第27、39頁。
(20)朱德、張國焘緻賀龍、任弼時、關向應電, 1936年4月27日。
(21)(32)楊以山:《永不泯滅的記憶――回憶朱總司令過草地的幾件事》,《紅軍長征回憶與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99、100、101頁。
(23)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等緻朱德、張國焘等電,1936年5月20日。
(24)育英、洛甫、恩來、博古、澤東、德懷緻朱德、張國焘并轉任弼時電,1936年6月19日。
(25)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6年6月25日。
(26)蕭克:《紅二、六軍團會師前後》,《中共黨史革命史論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5月版,第359頁。
(27)王震:《忠誠的戰士、光輝的一生――紀念賀龍同志》,《解放軍報》1977年7月28日。
(28)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等慶祝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緻朱德、張國焘等電, 1936年7月1日。
(30)譚常維:《甘孜會師》,《星火燎原》(3), 1959年12月版,第330、331頁。
(31)朱德緻徐向前電, 1936年7月1日。
(32)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任弼時電,1936年8月1日。
(34)朱德、任弼時、張國焘緻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等電, 1936年8月1日。
(35)林育英、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等緻朱德、張國焘、任弼時電, 1936年8月3日。
(36)朱德、張國焘、陳昌浩緻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電,1936年9月13日。
(37)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陳昌浩等電,1936年9月13日。
(38)林育英、洛甫、周恩來、博古、毛澤東緻朱德、張國焘、任弼時電,1936年9月14日。
(39)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6年9月17日。
(40)西北局會議記錄, 1936年9月16日。
(41)潘開文:《臨大節而不辱》,《工人日報》1979年7月6日。
(42)朱德、張國焘、陳昌浩緻徐向前電, 1936年9月18日。
(43)朱德緻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電, 1936年9月20日。
(44)育英、洛甫、恩來、博古、稼祥、澤東緻朱德、張國焘等電, 1936年9月21日。
(45)朱德緻育英、洛甫、恩來、博古、稼祥、澤東電, 1936年9月22日。
(47)張國焘緻子昆、潘同,廣化電, 1936年9月21日。
(48)(51)朱德在西北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36年9月23日。
(49)朱德等緻張國焘、徐向前、周純全電, 1936年9月22日3時。
(50)朱德緻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彭德懷、賀龍、任弼時、劉伯承電,1936年9月22日。
(52)育英、洛甫、恩來、博古、稼祥、澤東緻朱德、張國焘電, 1936年9月26日。
(53)朱德、徐向前、陳昌浩、張國焘緻英、洛、澤、恩、博、稼、賀、任、關、劉電, 1936年9月26日12時。
(54)朱德、徐向前、張國焘、陳昌浩緻賀、任、關、劉及黨中央電, 1936年9月26日20時。
(55)朱德、張國焘、徐向前、陳昌浩緻育、洛、澤、恩、博、稼并告賀、任、關、劉電, 1936年9月26日22時。
(56)朱德、張國焘、徐向前、陳昌浩緻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電,1936年9月26日22時。
(57)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徐向前、陳昌浩并賀龍、任弼時、劉伯承電, 1936年9月27日。
(58)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徐向前、陳昌浩電,1936年9月27日。
(59)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緻朱德、張國焘、徐向前、陳昌浩電,1936年9月27日。
(60)朱德、張國焘、徐向前緻英、洛、澤、恩、博、稼并賀、任、劉電,1936年9月27日20時。
(61)毛澤東、周恩來緻朱德、張國焘、徐向前、陳昌浩并任弼時、賀龍、劉伯承、關向應電, 1936年9月29日22時。
(62)蕭華:《紅旗漫卷西風――憶中央紅軍一九三六西征》,《偉大的長征》,甘肅人民出版社1978年11版,第207頁。
(63)蕭鋒:《長征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第191頁。
(62)朱德、張國焘、彭德懷、周恩來、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徐向前、陳昌浩等緻毛澤東轉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電, 1936年11月24日。
(65)胡耀邦:《在朱德同志百周年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86年12月2日。
(66)朱德自傳,手抄稿本。
二十五、抗戰的号角吹響了
①周恩來、博古緻中共中央中電, 1936年12月25日。
②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言記錄,1937年1月2日。
③《紅軍總司令朱德關于紅軍行動的談話》,紅軍總政治部油印件。
④朱德在蘇區黨代表大會上的發言記錄, 1937年5月5日。
⑤《朱德将軍講演》,《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國代表大會文獻》油印件,1937年4月。
⑥朱德在白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37年6月9日。
⑦朱德就中央軍委已組織軍事研究委員會事緻各兵團首長電, 1937年6月30日。
⑧朱德:《論解放區戰撤,《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68頁。
⑨[美]T.A.彼森訪問朱德,《文獻和研究》1986年彙編本,第236―237頁。
⑩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徐向前、劉伯承緻宋哲元等電,1937年7月8日。
(11)毛澤東、朱德緻彭、任、鄧電, 1937年7月11日。
(12)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緻葉劍英電,1937年7月14日。
(13)朱德誓師詞,手稿複印件。
(14)朱德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談話會上發言記錄, 1937年8月11日(15)(17)(19)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 1937年8月22日。
(16)(18)(20)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 1937年8月24日。
(21)朱德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座談會上的發言記錄, 1937年8月27日。
(22)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1937年8月23日。軍委最高領導職務是軍委主席,但會議記錄寫作“書記”。
(23)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前方設軍委分會及軍政委員會的命令, 1937年8月29日。
(24)朱德、彭德懷就職通電, 1937年8月25日,《六大以來》。
二十六、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①⑤(23)傅鐘:《敵後抗戰的開端》,《八路軍回憶史料(1)》,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63、65、68頁。
②朱德家書,手迹, 1937年9月5日。
③朱德家書,手迹, 1937年9月27日。
④訪問潘開文記錄, 1978年10月28日; 1979年1月17日。
⑥《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21頁。
⑦蕭克:《談〈八路軍〉史料叢書編纂工作的幾個問題》,《黨史資料通訊》1987年第3期。
⑧(34)朱德:《論抗日遊擊戰争》,《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39―57、56頁。
⑨朱德:《實行對日抗戰》,《解放》周刊第1卷,第12期。
⑩楊得志:《橫戈馬上》,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207、208頁。
(11)(15)(37)(46)朱德:在延安抗大的講演《一年餘以來的華北抗戰》,1938年8月29日,《解放》周刊第53期。
(12)朱德、彭德懷關于側擊進攻平型關之敵的命令, 1937年9月23日。
(13)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關于115師部署和總部行動問題緻毛澤東等電,1937年9月23日。
(14)朱德在延安幹部會上的報告《華北抗戰戰略戰術的變遷》記錄稿,1938年9月7日。
(16)(26)(44)朱德:《八路軍半年來抗戰的經驗與教訓》,《新華日報》1938年2月9日。
(17)朱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稿, 1938年9月14日。
(18)朱德、彭德懷緻毛澤東并告林、聶電, 1937年9月26日。
(19)黃紹f:《娘子關戰役前後》,《文史資料選輯》第54輯。
(20)朱德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的報告,記錄稿, 1938年10月2日。
(21)毛澤東關于在華北局勢危急情況下我軍應堅持遊擊戰方針問題緻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電, 1937年9月29日。
(22)毛澤東為通報平型關戰役戰果緻博古、葉劍英,潘漢年電,1937年10月1日。
(24)密勒士評論報:《朱德談日軍優點和劣點》;舒群:《西戰場上的朱德》,均載于《朱德傳》華中圖書公司1938年2月版。
(25)[美]艾格妮絲・史沫待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三聯書店1979年4月版,第411―412頁。
(27)毛澤東緻朱、彭、任、林、聶、賀、關、劉、徐電, 1938年9月17日。
(28)朱德、彭德懷關于積極發動群衆問題緻王震電, 1937年9月29日。
(29)朱德、彭德懷緻洛、毛、周、任并告林、聶、羅、賀、蕭、關、劉、徐、張電, 1937年9月28日。
(30)朱、彭、任關于作戰方針問題給各師負責人的指示,1937年9月21日;朱、彭、任關于軍事部署方針的訓令, 1937年9月25日。
(31)朱德,彭德懷緻蔣介石、程潛、閻錫山等電, 1937年10月3日。
(32)朱、彭就山西新軍内部情況緻毛澤東電, 1937年9月30日。
(33)(51)薄一彼:《朱總司令和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的成長》,《領袖、元帥、戰友》,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78―79、81頁。
(35)李樹槐,《緬懷朱德同志》,《人民的光榮》(二),北京師範大學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究編内部本,第5頁。
(36)朱德、彭德懷、任弼時:《對八路牢擴軍工作的指示》,1937年10月4日。
(38)朱、彭、任關于對形勢的估計與八路軍戰略方針問題緻中央軍委電,1937年10月12日。
(39)毛澤東關于華北戰區的重點等問題緻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電,1937年10月13日。
(40)朱、彭關于忻口戰役120師作戰行動問題緻張宗遜等電, 1937年10月13日。
(41)朱,彭關于徐海東、楊成武部之行動問題緻林、聶電, 1937年10月14日。
(42)朱德:《華北抗戰戰略戰術的變遷》,記錄稿, 1938年9月7日。
(43)朱、彭關于要求派兵協助八路軍一部軍事活動問題緻李默庵電,1937年10月15日。
(45)朱、彭、任緻洛甫并告周恩來,鄧小平電, 1937年10月19日。
(47)朱、彭、任緻洛、毛并告周、北方局電, 1937年11月14日。
(48)指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49)(54)(55)(56)《中國在反擊》,《史沫特萊文集》(4),新華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127―130、139,141、142頁。
(50)訪問周桓記錄, 1978年11月12日、27日。
(52)畢占雲(1903―1977年)四川廣安人,1927年曾在國民黨軍隊任營長,1928年9月在湖南桂東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西路軍第5軍參謀長。
(53)左權:《堅持華北抗戰兩年中之八路軍》, 1939年7月2日,《八路軍軍政雜志》第1卷,第9―10朋。
(57)《王政柱日記》未刊稿。
(58)[美]米契爾・布賴克福特《卡爾遜與中國》,三聯書店1985年12月版,第172頁。
(59)[德]王安娜:《一個美國叛逆者》,《中國――我的第二故鄉》,三聯書店1980年5月版,第218―220頁。
二十七、東路軍總指揮
①朱德:《八路軍半年來抗戰的經驗與教訓》,《新華日報》1938年2月9日。
②《中國在反擊》,《史沫特萊文集》(4),新華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230―232頁。
③朱、彭緻徐、黃電, 1938年2月4日。
④朱、彭、任關于堅持山西持久戰局開展華北遊擊戰争的布置,1938年1月13日。
⑤《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訓令――關于戰術原則的指示》, 1938年1月25日。
⑥訪問潘開文記錄, 1978年10月28日; 1979年1月17日。
⑦陳紹禹、周恩來等緻朱德等電, 1938年2月13日。
⑧毛澤東緻朱、彭電,1938年2月17日。
⑨毛澤東電(原件無收件人), 1938年2月21日。
⑩朱、彭緻毛澤東、滕代遠并陳、周,葉、博及林彪電,1938年2月17日。
(11)朱,彭關于策應第五戰區作戰的命令, 1938年2月5日。
(12)朱、任就衛立煌抽六個團歸八路軍指揮事緻毛澤東等電,1938年1月26日。
(13)朱、彭、任、傅鐘關于對衛立煌部的使用指揮同題緻劉伯承等電,1938年2月2日。
(14)任天馬、袁勃:《西線上的一個盛會》,《群衆》第1卷,第9期,1938年2月。
(15)趙榮聲:《回憶衛立煌先生》,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54―60頁。
(16)訪問康克清記錄, 1988年7月2日。
(17)(18)朱、彭緻毛澤東等電, 1938年2月17日。
(19)毛澤東緻朱德等電, 1938年2月18日。
(20)訪問薄一波記錄, 1981年4月27日。
(21)(23)朱德關于組織野戰司令部問題緻毛澤東電, 1938年2月19日。
(22)中共山西省委調查研究室《國内外大事記》。
(24)朱德關于後梯隊由吳慨之指揮問題緻毛澤東等電, 1938年2月23日。
(25)毛澤東、任弼時關于敵情判斷和八路軍行動問題緻朱德(總部)等電,1938年2月23日。
(26)朱德關于敵情及部隊行動問題緻毛澤東等電, 1938年2月24日。
(27)朱德關于阻敵西進作戰部署緻彭德懷等電, 1938年2月24日。
(28)毛澤東就企圖襲占臨汾之敵的處置方法問題緻朱、彭電,1938年2月25日。
(29)毛澤東關于我方駐臨汾機構轉移問題緻劉、楊、吳電, 1938年2月25日。
(30)毛澤東關于須盡力殲滅府城西進之敵問題緻朱德電,1938年2月25日15時。
(31)劉白羽:《朱德将軍傳》稿本,該書注明“這材料是根據粉碎晉東南圍攻時繳獲的文件。”
(32)毛澤東為詢問總部駐地事緻朱德電, 1938年2月25日16時。
(33)(34)朱德為通報情況緻毛澤東等電, 1938年2月27日。
(35)陸定一:《賀朱副司令長官五十四壽誕》,《新華日報》華北版1939年12月19日。
(36)朱德:《一年餘以來的華北抗戰》, 1938年8月29日。(37)(47)朱德:《華北抗戰戰略戰術的變遷》,記錄稿, 1938年9月7日。
(38)朱德、左權關于如敵侵入陝北的對付辦法緻毛澤東等電, 1938年3月1日。
(39)毛澤東關于保衛邊區鞏固河防的部署緻朱德等電, 1938年3月3日。
(40)朱、彭關于八路軍在晉東南堅持和必要時一部西渡黃河問題緻張聞天、毛澤東等電, 1938年3月2日。
(41)張、毛、任關于八路軍主力留晉擊敵應本之方針問題緻朱、彭電,1938年3月3日。
(42)毛澤東為詢問八路軍總部取何道轉至呂梁山脈事緻朱、彭電, 1938年3月4日。
(43)此時西路軍改為北路軍,由傅作義指揮。
(44)朱、彭關于配合友軍作戰及作戰方針問題緻張聞天、毛澤東等電,1938年3月7日。
(45)毛澤東關于中央政治局戰略決定的基本精神問題緻朱、彭電,1938年3月9日20時。
(46)朱、彭、傅(鐘)緻劉、徐、鄧電, 1938年3月9日。
(48)(50)再訪周恒記錄, 1979年5月10日。
(49)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抗日戰争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人民出版社1953年7月版,第43頁。
(51)朱、彭關天東、南兩路軍将領會議的情況緻張聞天、毛澤東電,1938年3月28日。
(52)吳伯箫:《響堂鋪》,1939年2月,《吳伯箫散文遜,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頁。
二十八、伫馬太行
①朱德在前總直屬隊幹部會上的報告,記錄稿, 1938年7月3日。
②《陳誠部長談台兒莊會戰經過》,《新華日報》1938年4月12、13日。
③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天津市政協編譯組譯《華北治安戰》(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第73頁。
④李達:《抗日戰争中的八路軍129師》,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第87頁⑤朱德:《華北抗戰戰略戰術的變遷》,記錄稿, 1938年9月7日。
⑥朱、彭關于收集敵情問題緻劉伯承等電, 1938年4月8日。
⑦(26)趙榮聲:《回憶衛立煌先生》,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78、126頁。
⑧朱、彭關于東路軍須立即動員民衆配合八路軍作戰問題緻周恩來等電,1938年4月10日。
⑨朱、彭緻曾軍長、朱、武師長電, 1938年4月10日。
⑩(14)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抗日戰争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45頁。
(11)訪問潘開文記錄, 1978年10月28日;1979年1月17日。關于渡漳河的時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有的老同志回憶在1939年7月。
(12)朱、彭關于消滅武鄉、榆社之敵的部署緻曾萬鐘等電, 1938年4月11日。
(13)朱、彭關于準備機動打擊敵軍問題緻劉伯承等電, 1938年4月14日。
(15)朱德:《一年餘以來的華北抗戰》, 1938年8月29日。
(16)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緻朱、彭、劉、徐、鄧轉陳、陳、朱瑞、宋、聶榮臻、彭真、尚昆電, 1938年4月31日。
(17)朱、彭關于需要有适當兵力伸入熱察冀區活動問題緻賀龍等電,1938年4月15日;朱、彭等關于第四縱隊組織與任務問題緻賀龍等電,1938年5月14日。
(18)朱、彭關于組織騎兵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