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針鋒相對的鬥争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浴血奮戰,終于迎來了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喜訊傳來,革命聖地延安一片歡騰,但是,随着抗戰的勝利,蔣介石立刻把注意力轉到消滅中國共産黨和對付其他民主勢力方面來。朱德一面同延安軍民一起共享勝利的歡樂,一面高度警惕地注視着國内外的政治動向。
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産黨和它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一直在最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敵後抗戰,使華北、華中日僞軍的大部分處在它的四面包圍之中。因此,當日本外務省在八月十日通過中立國向中、蘇、美、英四國政府表示要求投降時起,朱德就以延安總部總司令名義在兩天内發布七道命令,命令包圍日僞軍的各解放區人民軍隊,迅速行動,收繳敵僞武器,接受日僞軍投降,如遇到抗拒,應堅決消滅之;命令原東北軍将領呂正操所部、張學思所部、萬毅所部及冀熱遼邊區的人民軍隊迅速向東北進發。但是,企圖獨占抗戰勝利果實的蔣介石,卻在八月十一日連下三道命令,一面要求解放區人民軍隊“就原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日僞軍“擅自行動”①,一面命令國民黨軍隊“積極推進,勿稍松懈”,同時命令日僞軍“切實負責維持地方治安”,隻準接受國民黨軍隊的收編。他還調動大批國民黨軍隊向華北、華中、華南各解放區逼進。國民黨發言人把朱德發布的命令稱為“唐突和非法的行動”;國民黨高級将領何應欽、冷欣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甯次約定,趁日軍尚未遣散之際利用日軍參與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軍隊作戰。内戰危險十分嚴重。
面對着嚴峻的内戰危險,朱德按照中共中央的決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
針對蔣介石不許解放區軍隊要求日軍投降的命令,朱德、彭德懷以延安總部正、副總司令名義在八月十三日緻電蔣介石,指出這個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違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僅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國的漢奸們”,“這個命令你是下錯了,并且錯得很厲害。”②八月十六日,朱德又以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名義緻電蔣介石,提出六項制止内戰的主張并要求蔣介石公開收回他在十一日的錯誤命令。電報說:“在抗日戰争将要勝利結束的時候,我提起你注意目前中國戰場上的這樣的事實,即在敵僞侵占而為你所放棄的廣大淪陷地區中,違背你的意志,經過我們八年的苦戰,奪回了近百萬方公裡的土地,解放了過一萬萬的人民,組織了過一百萬的正規部隊和二百二十多萬的民兵”,“建立了十九個大塊的解放區”,“我們至今猶打擊和包圍着侵華(東北不在内)日軍的69%和僞軍的95%。而你的政府和軍隊,卻一向采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保存實力、準備内戰的方針,對于我們解放區及其軍隊,不僅不予承認,不予接濟,且更以九十四萬大軍包圍和進攻它們。”電報強調:“内戰危險空前嚴重”,制止内戰的辦法是:“凡被解放區軍隊所包圍的敵僞軍由解放區軍隊接受其投降,你的軍隊則接受被你的軍隊所包圍的敵僞軍的投降。這不但是一切戰争的通例,尤其是為了避免内戰,必須如此。如果你不這樣做,勢将引起不良後果。關于這一點,我現在向你提出嚴重警告,請你不要等閑。
視之。”③
針對蔣、日、僞的暗中合流,朱德在八月十五日以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名義命令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甯次:“你應下令你所指揮下的一切部隊,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聽候中國解放區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抗日縱隊的命令,向我方投降,除被國民黨政府的軍隊所包圍的部分外”④同日,朱德還向美、英、蘇三國政府發出說帖,闡述了中國解放區、淪陷區抗日武裝力量和廣大人民八年抗戰的實績,揭露國民黨政府“主要的是采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方針,其軍隊的大部不打敵僞,退至大後方,保存實力,準備内戰”,請三國政府在處理日本投降問題時“注意目前中國戰場這樣的事實。”并向三國政府提出下列聲明和要求:“一、中國國民黨政府及其統帥部,在接受日僞投降與締結受降後的一切和條約時,不能代表中國解放區、中國淪陷區廣大人民及一切真正抗日的人民武裝力量。如協定及條約中,有涉及中國解放區、中國淪陷區一切真正抗日的人民武裝力量之處,而又未事先取得我們的同意時,我們将保留自己的發言權。
二、中國解放區、中國淪陷區一切抗日的人民武裝力量,在延安總部指揮之下,有權根據波茨坦宣言條款及同盟國規定之受降辦法,接受被我軍所包圍之日僞軍隊的投降,收繳其武器資材,并負責實施同盟國在受降後之一切規定。
三、中國解放區、中國淪陷區的廣大人民及一切抗日的人民武裝力量,應有權派遣自己的代表參加同盟國接受敵國的投降和處理敵國投降後的工作。
四、中國解放區及其一切抗日武裝力量應有權選出自己的代表團,參加将來關于處理日本的和平會議及聯合國會議。
五、為減少中國的内戰危險,請美利堅合衆國政府站在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上。立即停止對中國國民黨政府之租借法案的繼續執行。如果國民黨政府發動對中國人民的全國規模的内戰(此種内戰危險,現己極其嚴重),請勿予國民黨政府以援助。”⑤蔣介石對朱德提出的警告置若罔聞。但他的精銳部隊在抗戰期間大多退到西南和西北的大後方,一時來不及調運足夠的兵力到北方,内戰的準備尚未就緒,因而隻好作出和平談判的姿态。八月十四日、二十日、二十三日,蔣介石連續三次緻電延安,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共同商讨,事關國家大計。”
這時,斯大林也緻電中共中央,說中國應該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建議毛澤東去重慶同蔣談判,尋求維持國内和平的協議。
八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在棗園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讨論去重慶談判問題。盡管蔣介石主張和平談判隻是一種姿态,但中國共産黨還是力争能借此實現國内和平,從事國家建設。毛澤東在分析國内外形勢後指出有可能争取在一段時間内出現國内和平的局面,我們現在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團結,要學會在和平的條件下進行鬥争,準備走曲折的道路。
朱德在政治局會議上發言說:和平對中國人民是有利的,這次去談判是必要的,蔣介石可能作些讓步。毛主席去談判是有利的。有無危險?看來比過去保險得多了。我們要保持軍隊,要保住人民已得到的勝利果實。東三省我們一定要去,要派大批幹部去開展工作,也要派幹部到國民黨的大後方去工作。還要把準備打仗作為重要的任務⑥。
會議決定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由周恩來先去重慶,毛澤東随後再去。确定同國民黨談判的方針是依靠人民力量,同蔣介石的反動方針作針鋒相對,有理、有利、有節的鬥争,争取以和平途徑實現一定的政治改革,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軍委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決定朱德繼續兼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主任,周恩來兼任副主任。會議還決定在毛澤東去重慶談判期間,由劉少奇代理黨中央主席職務。
力争實現和平民主,又準備在不得己時進行自衛戰争,這是中國共産黨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制訂的明确方針。
戰争與和平,風雲變幻莫測。在這個曆史關頭,中共中央進行了緊張的工作。為了表明自己争取和平民主的誠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八月二十五日決定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代表,一起前往重慶。與此同時,中共中央也作了應付局勢萬一惡化的準備。
同一天,一架綠色的DC型美國運輸機從延安東關機場起飛,飛機上坐滿了中共高級軍事将領,共有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薄一波、陳赓、蕭勁光、李天佑、鄧華、陳錫聯、陳再道、滕代遠、宋時輪、楊得志等二十多人,他們将分赴各解放區戰場,準備在遭受對方武裝進攻時以軍事鬥争來保衛人民的抗戰勝利果實。
行前,中央領導人分别同他們進行談話。楊得志回憶說,他是由朱德向他交待任務的,當時他正擔任陝甘甯晉綏聯防司令部教導一旅旅長,朱德通知他:“中央決定你離開陝北,回冀魯豫去。”還告訴他: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中央局,以鄧小平為書記,薄一波為副書記;成立晉冀魯豫軍區,以劉伯承為司令員,鄧小平為政委,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四個地區統歸劉鄧指揮。
楊得志問:“什麼時候走?”
朱德說:“盡快,要盡快。你先走,部隊由其他同志帶着随後。怎麼樣,有這個思想準備嗎?”
楊答:“有的,不過沒想到這麼快。”
朱德說:“是呀,毛主席在七大閉幕時講過,把中國引向黑暗還是把中國引向光明在互相鬥争着。這個鬥争今天更現實更尖銳了。日本人願意到蔣介石那裡去,而不願意向我們投降的!蔣介石已經行動了,殺氣騰騰■。他是決心要奪取人民的勝利果實的,我們當然不答應。所以,你們的任務很急。
冀魯豫的地理位置你是知道的,很重要呀!”⑦八月二十八日,朱德送毛澤東、周恩來等前往重慶談判。當天下午。朱德在中央黨校大禮堂對将要出發去東北工作的幹部作報告,談了他對形勢的看法:整個世界要和平,中國人民也要和平,國民黨雖然不要和平,要消滅我們,但事實上行不通。這次毛主席去重慶談判,安全回來的可能性大。談判會有結果,但不會那麼順利,我們是要民主、團結、和平,建設新中國。
如果他要打,那就消滅他一部分,再來談和平,無論時局如何變化,我們都要準備好,使抗日戰争的勝利果實不緻被人家搶去。
朱德在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積極向東北發展,東北大有文章可作。蔣介石的部隊大部分在南方,到東北要走半年。即使他到了東北,頂多是他占城市,我占鄉村,象日本占領東北那樣。打日本我們有辦法,對他我們就沒有辦法嗎?不怕!朱德還講到,有些同志這幾天看到蘇聯和蔣介石訂了條約,有些灰心。過去以為蘇聯會大大幫我們一手,現在失望了,這是因為過去希望過奢。但是要知道雖然有個條約,東北的工作還大得很。蘇聯三個月撤兵,中國要歸中國人自己管,東北要歸東北人管,我們當然可以管,條約上沒有規定不要我們去,不要我們管。東北工業發達,又挨着蘇聯,不受夾擊,就是打退卻,也應該向東北退,退華北還不夠。現在要派五萬隊伍插過去,再派萬把幹部,将來還要去。這是很長遠、很鞏固的路,是長期艱苦的群衆工作,是争取三千萬群衆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到東北去是做事,不是去做官。
蔣介石派人是去做官的,國民黨在那裡沒有底子。東北必須是民主的東北,我們大有希望。”⑧朱德在這裡所闡述的觀點,可以說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這一重大戰略方針的雛型。
九月十四日,從冀熱遼邊區率部向東北挺進,擔任了沈陽市衛戍司令的曾克林,陪同蘇軍在東北的最高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代表貝魯羅索夫中校,乘蘇聯軍用飛機飛抵延安,蘇軍代表向朱德轉達馬林諾夫斯基的意見:蔣介石軍隊與八路軍之進入東北,應按照特别規定之時間;蘇聯紅軍退出東北之前,蔣軍及八路軍均不得進入東北;八路軍之個别部隊已到遼甯省沈陽市、大連市、吉林省長春市、熱河省平泉縣(今屬河北省)等地,請朱總司令命令各該部隊退出蘇聯紅軍占領之地區;蘇聯紅軍統帥部轉告朱總司令,紅軍不久即行撤退,我們不幹涉中國内政,中國内部問題由中國自行解決。
朱德表示,熱河、遼甯各一部,在中日戰争爆發時即有八路軍活動并創有根據地,請允許該地區八路軍仍留原地。朱德還與蘇軍代表達成協議,即蘇軍同意将原屬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範圍内的錦州(僞“滿洲國”曾設,‘錦州時,轄遼西十四個縣)、熱河兩省完全交給八路軍接管⑨。
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曾克林彙報東北工作。朱德向曾克林再三叮囑:“東北人民受了日本侵略者十幾年的壓迫,要使他們感到我們黨的溫暖,感到黨和人民的軍隊是他們的靠山,使黨的影響深入人心。你們是第一批進入東北的部隊,責任更是重大。”⑩當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把戰略重點放在東北,把原來準備南下的十萬部隊和兩萬幹部轉而挺進東北,并決定建立以彭真為書記,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的中共中央東北局,加強對東北工作的領導。朱德在這次會上發言說:“中央要迅速派人到東北去,要準備四十萬至六十萬軍隊。”(11)三天後,劉少奇、朱德緻電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周恩來,明确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主張力争東北,控制熱察,除派部隊去東北外,必須立即調十萬到十五萬部隊到冀東、熱河一帶,江南新四軍主力須轉移到江北,調到冀東,或到山東由山東調出部隊去冀東、熱河。
在得到毛澤東、周恩來複電同意後,中共中央電示各中央局:“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隻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并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鬥争,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12)同一天,朱德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蔣介石對我們的辦法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暫時避免打,他們設法把各地聯系起來,甚至與日本人合夥起來打我們。
三個月打不起來,要打至少得六個月,我們要争取主動,争取時間”;“隻要北方行,南方不鞏固甚至丢失一些地方也是需要的,蘇北、皖中、長江流域,準備做交換條件,我們要來個主動的行動,形成北面歸我們的形勢。”
(13)
向北發展,關鍵就在争奪東北。由于貫徹實施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底,進入東北的人民軍隊已達十一萬人,從延安和各戰略區抽調的黨政幹部已有兩萬人到達東北。成立了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林彪任司令員,彭真往政委,統一指揮進入東北的部隊。地方民主聯合政府紛紛建立。到這年年底,東北人民軍隊總兵力發展到二十八萬多人。
在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期間,朱德和劉少奇在延安做的另一項重大工作,就是在自衛原則下指揮必要的軍事鬥争來配合重慶談判桌上的鬥争。蔣介石雖然打出“和談”的招牌,但一點也沒有放松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對這一點,中共中央有着清醒的認識,決定采勸針鋒相對、寸土必争”的方針。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前,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對将領們說:“同志們擔心我去談判的安全。蔣介石這個人我們是了解的,你們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險一些。”(14)朱德堅決貫徹毛澤東的這一指導思想。八月三十日,他和劉少奇、任弼時打電報給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司令賀龍,說明毛澤東赴渝談判是必要的,在當前的國際國内形勢下,蔣介石不敢不保障毛澤東的安全,“目前在前線上最能配合與幫助談判的事情,就是在頑軍向我解放區進攻時,在自衛原則下打幾個勝利的殲滅戰。”(15)當時,國民黨當局加緊調兵遣将向解放區進攻,從八月中旬開始一個多月内,調集了三十七個軍七十三個師的兵力,其中大部分用于向華北解放區進犯,企圖控制整個華北,分割、壓縮各解放區,并打開它進軍東北的通道。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在劉少奇、朱德的主持下,密切注視對方的動向,指示各解放區對從平漢、津浦,同蒲、正太和平綏等鐵路幹線推進的國民黨軍隊給予堅決的打擊和阻滞,在各鐵路沿線開展交通破擊戰,集中力量組織幾個戰役。
在這些戰役中,最主要的是上黨戰役。上黨,是晉東南長治一帶的古稱,是八路軍一二九師創建的一塊抗日根據地。日本投降後,閻錫山立刻派五個師一萬七千餘人襲占了這一地區,企圖控制整個晉東南。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前,指示晉冀魯豫軍區要把侵占上黨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除掉。八月二十五日劉伯承、鄧小平從延安返回晉東南後,立刻着手準備上黨戰役。中央軍委在八月二十八日複電劉鄧,同意他們“集中太行、太嶽優勢兵力,首先消滅閻僞進入長治部隊”的部署。三十一日再電指示:“閻部一萬六千兵占我長治周圍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消滅之。唯諸城堡堅壘密,須有充分準備,切不可草率,進攻時宜選擇一兩個城,各個擊破,不宜同時攻擊。
如攻而不克,可圍城打援。究竟如何打法,請你們詳加考慮,我們意見僅供參考。”(16)上黨戰役從九月十日開始,到十九日,相繼解放長治外圍各城,形成對長治的三面合圍,以圍城打援的方法,先在屯留西北地區殲滅從太原出動的援軍,再殲由長治向西突圍的閻部,在十月十二日獲得全勝,共殲閻錫山部十三個師三萬五千多人。上黨大捷,加強了中國共産黨在國共談判中的地位,對重慶談判起了直接的配合作用。就在上黨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國共雙方在十月十日正式簽署《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紀要》簽字的第二天,毛澤東從重慶回到延安。
在這前後,由于國民黨軍隊不斷向解放區發動進攻,朱德和中央軍委又指揮華北解放軍進行了平漢(邯鄲)戰役、平綏戰役、承德保衛戰、津浦路徐濟段的自衛作戰,相繼取得一系列勝利。在平漢戰役期間,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率所部一萬餘人于十月三十日在馬頭鎮戰地起義。十一月二日,朱德和毛澤東緻電高樹勳,說:”聞吾兄率部起義,反對内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士,莫不同聲擁護。特電馳賀。”(17)蔣介石集團向中國人民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蔣介石依靠美國的援助,将他的遠在西南、西北大後方的軍隊空運、海運到華北、華東、華中、東北地區,搶占戰略要點和鐵路交通線。美國海軍陸戰隊從九月底起,先後在天津、煙台、青島、秦皇島等地登陸,協同國民黨軍隊侵占冀東等解放區的許多重要城鎮。
面對美軍的這種行徑,朱德采取嚴正立場,同他們進行有理有節的鬥争。
九月二十六日,朱德以總司令名義命令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通過延安美軍觀察組伊萬・葉敦上校向美軍總部聲明:山東省煙台市、威海衛市和河北省秦皇島市都已在第十八集團軍的控制之下,附近并無日軍,“如果美軍事前未經與十八集團軍總部作任何協商和決定,突然在上述地點登陸,将引起中外人士懷疑美軍幹涉中國内政”;“因此,朱總司令希望美軍不要在上述地點登陸。”(18)但美軍無視這一警告。十月初,美國軍艦出現在煙台海面上,先是聲稱不準備在煙台登陸,隻要求允許它的士兵在崆峒島休息,接着,又“要求十八集團軍部隊及煙台市政府負責有秩序地将煙台市移交美方接管。”(19)朱德接到這一事态的報告後,十分詫異,十月六日,命令葉劍英緻函美軍觀察組,向美軍鄭重聲明:“一、煙台市早于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為本軍部隊收複,煙台市之日僞軍隊,早經完全解除武裝,市區秩序早複常态,今美軍突然要求在該處登陸,我方認為毫無必要。至要求本軍部隊與當地政府撤離該市,尤屬無法理解,因此,請美軍總部報貴方有關司令部轉煙台海面美海軍陸戰隊勿在煙台登陸。二、美軍如未經與本軍商妥,竟然實行在該地強行登陸,因而發生任何嚴重事件,應由美軍方面負其全責。”(20)十一月四日,朱德就美軍在十月十八日搜查冀中軍區駐天津辦事處以及美機于十月二十一日在河北省固安縣、安次縣上空尋釁等事,緻函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魏德邁提出抗議,要求美軍今後不再發生破壞中國主權、幹涉中國内政及參加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國解放區的行為。
二十八日,朱德接見美國《紐約時報》、《芝加哥每日新聞》、美聯社、法國通訊社記者,發表聲明,闡述中國共産黨對美軍在華行為的态度。聲明說:中國人民過去、現在和将來都承認美國在中國近代化、民主化事業上的重要性,并努力促進中美兩大民族的互不可少的合作。八路軍、新四軍無論在抗戰中與抗戰後,都是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與美國軍民相處的。但是,中國的反民主分子竭力煽動美國在中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來為他們“火中取栗”。不幸美國政府官員與海陸軍官中,已有一部分人聽信他們的見解,他們想從不公平的幹涉中尋找中國的友誼與美國的威信,從參加中國的大規模的因此必然是長期的内戰中,尋找中國的統一安定與美國在華的經濟利益和生命财産的安全。事實上這樣作法不僅傷害了中美的傳統的友誼,而且損害了美國人民與世界和平的利益。國民黨當局不經過與中共正式協定而經過美軍援助,硬把他們的軍隊開進由八路軍和人民創建的冀熱遼解放區,這就是今天北甯路上發生内戰的原因。倘使這一情形繼續下去,我們的抵抗亦将被迫繼續下去。解決這些紛争的根本原則是徹底實現國民黨與中共的協議,并由此成立全國統一的民主的聯合政府,在此之前,地方性的民主聯合政府應該得到合法地位。(21)解放區軍民經過四個月的自衛戰争,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在上黨、平漢、津浦、綏遠各線的進攻,共殲敵十一萬人。同時,國民黨統治區内人民掀起了反内戰的民主運動。蔣介石在初戰失利,大打又未準備好,國内外和平民主力量對他施加壓力的情況下,在十二月表示同意按照雙十協定的規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國共雙方達成停止國内軍事沖突的協定,使戰争在全國範圍内(除東北外)停止了一個時期,同月十日起,舉國矚目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達成了和平建國綱領等五項協議。
這兩件事,給渴望和平民主的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
朱德衷心希望這些協議能得到完滿的實現,但他對蔣介石擴大内戰仍保持着警惕。二月三日,延安各界兩萬餘人舉行慶祝和平、民主大會,朱德在會上發表演說,稱贊政協會議的成功,表示要努力使政協決協議徹底實現,同時指出:無論什麼好決議,既不會自己産生,更不會自己執行,世界上有援助中國和平民主的人們,還有陰謀破壞中國和平民主和政協決議的人們,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和一切擁護和平民主的人們親密團結,長期合作,保證國家的民主化。(22)按照政協協議确定的整軍原則,軍事三人小組(由中共代表周恩來、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特使馬歇爾組成)經過多次協商,在二月底達成軍隊整編方案。三月四日,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飛抵延安,朱德和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到機場迎接。當晚,朱德在歡迎晚會上代表中共中央緻詞,表示中共抱有全部熱忱實現中國的統一、民主與和平建設,中共對于停戰協定、政協決議、整軍方案一定切實執行。不可否認,中國的和平民主統一建設事業還有許多障礙、許多困難,整軍方案的實現更不容易一帆風順,我們對于中國的前途是樂觀的,中國一定能夠建設成獨立自由富強的國家。(23)朱德的講話表明,中國共産黨是力求排除障礙,嚴格履行政協協議、争取國内和平、實現民主改革,推進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
但是,蔣介石對履行政協協議并無誠意,而是在“和平”的掩護下,繼續進行全面内戰的準備。三月十三日,國民黨軍隊在蘇軍北撤後開進沈陽,立刻向周圍擴展,對中共領導的軍隊展開猛烈進攻。在關内,他們部署對中原軍區李先念部發動“圍剿”。
朱德對這種嚴峻的局勢,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三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通過《關于目前時局及對策的指示》。朱德在會上發言說:“國民黨沒有一點縮編隊伍的樣子。東北他們一定要打,我們也就打。打就能生存。武器他們比我們好,士氣我們比他們強。國民黨現在殺我們的人,搶我們的地方,中原五師方面對我們形勢不利。”(24)四月初,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在陝甘甯邊區參議會上發表演說時指出:“中國的反動派還是不願意中國人民享受民主。他們正在尋找各種名義來推翻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來繼續保持獨裁,來繼續進攻已經得到民主權利的人民,因此我們必須繼續提高警惕性。”(25)到五月間,國内局勢日益惡化,全面内戰的爆發已迫在眉睫。朱德在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講話時,感慨地指出:“我們中國的問題,麻煩得很。
在這半年來,要和平,要和平,事實上不和平,打得不得下台。”“因為反動派不要我們這樣的和平,他們要他們的獨裁制。所以蔣介石講好了又翻了;講好了又翻了。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他不翻,他就獨裁不成了。”如果大打起來,局勢會怎樣發展呢?朱德詳細地分析了各解放區的現狀,特别是指出中國共産黨和它領導的人民軍隊同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滿懷信心地說:“蔣介石要把我們搞平,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比以前的把握多得多。”“他們是給我們送槍的人。”“雖然國民黨有坦克,我們現在不怕,可以把他的坦克打破的。”(26)一九四六年六月,蔣介石自以為内戰的軍事部署已經完成,便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内戰全面爆發。由于戰略任務發生了根本變化,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戰争初期,國民黨軍隊憑借美國的援助和他們在裝備上、數量上的優勢,搶占了一些戰略要點,侵占了解放區的一些重要城市。面對國民黨軍隊氣勢洶洶的進攻,朱德多次發表談話,分析國民黨軍隊必敗、人民解放軍必勝的基本因素,鼓舞人們的鬥志,堅定人們的信心。
蔣介石發動全面内戰,是極端不得人心的,也引起國民黨軍隊内一些愛國将士的強烈不滿。朱德對争取國民黨軍隊的起義極力重視。當時,國民黨開入東北的幾個軍中,有兩個軍是雲南部隊。朱德利用自己在滇軍中的威望和同國民黨某些高級将領的關系,積極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早在一九四六年四月下旬,他就從延安中央黨校選調雲南籍幹部劉浩等前往東北,待機策動滇軍起義。他對劉浩說:“在東北我們要着重做好滇軍的工作,因為滇軍受歧視,同蔣介石的中央有矛盾: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有不滿情緒,有些軍官受當年護國讨袁影響還有愛國思想,他們遲早會看到,跟着蔣介石打内戰是沒有前途的。”(27)五月,國民黨軍隊第一八四師(滇軍)在師長潘朔端率領下,在遼甯海城起義,朱德馳電祝賀。以後解放長春時,在争取國民黨第六十軍(滇軍)軍長曾澤生部起義的工作中,潘朔端、劉浩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六月底,國民黨空軍上尉劉善本等駕飛機抵達延安。朱德在歡迎會上說:“我們始終堅持和平,但我們并不怕國民黨内好戰分子所燃燒起來的這股兇焰,我們有力量撲滅它!”七月二十六日,延安各界群衆舉行反内戰反特務大會,朱德在會上講話,号召國民黨軍隊中一切。愛國的軍官和戰士,學習高樹勳、潘朔端、劉善本等,退出内戰。為人民服務;号召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要給敢于進犯解放區的反動派以堅強的反擊,拼死保衛解放區;号召國民黨統治區一切民主人士要堅決勇敢地為反對獨裁、争取和平民主而鬥争。
八月下旬,全面内戰已經進行了兩個月了。朱德在楊家嶺向中共中央機關幹部作時事報告,他首先分析了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内戰:“如果為了中國的和平民主同趕快恢複經濟,當然可以不打。他那裡搞的不好,我們這裡搞的很好。他不打我們,把他那裡搞好,就好了。這樣中國豈不是就和平民主、經濟恢複了嗎?他那裡不好,你這裡好也不行,要把你這好的地方打爛才甘心。這樣能夠得到和平民主、經濟恢複嗎?當然不能夠,所以就打起來了。”
朱德在向中共中央機關幹部作的這個報告中指出:我們确确實實要和平,但前一段同國民黨和談時,我們并沒有上當。他們要打,我們也有準備,打了幾個勝仗,沒有吃虧,現在我們的軍隊已發展到一百四十多萬。中原我軍已經勝利突圍。粟裕指揮的部隊在蘇中連戰皆捷。劉、鄧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向隴海路出擊。“蔣介石想打通鐵路線,集中兵力打我們,但是行不通,而我們卻把兵力集中起來了。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我們就全面抵抗。”
朱德接着分析道:從力量對比來看,“蔣介石政治上的優勢是失掉了,他要獨裁,要賣國,要掀起内戰,這是他不利的地方。我們要和平,要民主,要獨立,這是我們有利的地方。在軍事上說,他有飛機大炮坦克,我們有群衆,我們也可以比得過他,在經濟上說,他大後方的一切生産都很困難。我們的生産運動都發展起來了。我們是自己動手,有飯吃,有衣穿,就可以同他打。沒有子彈也可以從他手上拿。”“蔣介石全面進攻他還有弱點,兵力不夠,運輸經濟都來不及。”他斷言:“開始時有些人害怕我們打不赢,現在打了幾仗,證明美蔣并不那麼可怕,我們有條件有力量打赢他。”(28)也在這個月,朱德對美國記者阿・蒂・斯蒂爾發表談話說:“共産黨不要戰争。和平可以使我們把解放區建設的更好,并在全國推行民主化與工業化,這個利益對共産黨人是顯然的。”“人民都知道,此次内戰是美國反動派與中國反動派搞起來的,如果這些反動派的計劃成功,就是中華民族的滅亡,所以全體中國人民熱烈支持我們。”“城市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但人民的願望與軍隊的有生力量有絕對的重要性”,“依靠人民是最重要的。”
(29)
九月三日,朱德在一次會議上講話,又一次強調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戰争最重要的特點是人民戰争。他說:“我們靠什麼呢?我們靠老百姓。”他分析了全國各戰場的形勢,以蘇中七戰七捷為例說:“七戰七捷都靠老百姓。
敵人進入了我們的區域,瞎子摸魚,東西看不見,我們明明白自,要打他那裡就打他那裡,結果很快繳了械。這個繳械并不是偶然的。”他說明:解放軍的作戰不是隻顧一些城市,守不住的時候可以讓他拿去,把他們的軍隊消滅後又可以拿回來。他引用毛澤東指出戰争要打五年,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一切問題是準備長期戰争。”(30)十月三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讨論毛澤東提出的《三個月總結》,朱德發言說:“下棋要下活,作戰也是一樣,也要打得靈活。為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需要放棄一些城市,放下一些包袱。”在這次會議上,他提出“用俘虜補充我們的隊伍是個好辦法”;還提出在冬季要普遍開展練兵運動。(31)從未德這些講話中可以看出:在全面内戰爆發後三個多月,中國共産黨不僅對戰勝蔣介石早已有着充分的信心,而且由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對應該怎樣戰勝蔣介石也看得越來越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