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葉劍英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葉劍英傳 > 第十二章萬水千山長征路

第十二章萬水千山長征路

書籍名:《葉劍英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一保護革命骨幹

  
      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在博古、李德等的錯誤指揮下接連失利。

  
      廣昌失守之後,整個戰役失敗已成定局。

  
      1934年5月間,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設想,準備将紅軍主力撤離中央根據地,但沒有适時作出轉變戰略方針的決斷,轉移的準備工作隻在極少數中央領導人中秘密地進行。

  
      這時,葉劍英剛從福建前線調回總部任軍委四局局長,兼管軍委直屬隊工作。他到任後,首先從各方面調查了解幹部情況,及時地向軍委提出了幹部配備方案。當時,不少同志因為抵制“左”傾錯誤,受到殘酷鬥争,無情打擊。有的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撤職,開除黨籍。在轉移前,“左”傾錯誤領導者把這部分被打擊的幹部看作是“包袱”、“累贅”,想甩掉一批,殺掉一批。葉劍英在自己職權範圍内盡最大努力,抵制了這種錯誤的做法。他親自找這些同志談話,深入群衆中開展調查研究,深感其中的多數同志是對“左”傾錯誤領導不滿,擁護毛澤東的好幹部,有的人雖然犯過錯誤,但性質并不嚴重;有的則是編餘幹部。他認為,既不能把黨的這些寶貴财富視為“包袱”,随意抛棄,更不能随意殺掉。因此,他力主這部分幹部應該得到保護。于是冒着再遭打擊的危險,仗義執言,盡量設法讓他們随軍突圍轉移。

  
      當時國家保衛局内部決定,對犯“錯誤”幹部開列了一個留走名單。名單上有五六十個幹部,分成A、B、C三類,一類是要殺的,一類是要留在蘇區的,另一類是可以參加突圍轉移的。當保衛局長鄧發帶着這份名單,征求葉劍英意見時,葉據理力争,要求盡量少留人,堅決反對殺人。凡是他了解情況的,逐個陳述自己的看法,極力加以保護。名單上有邊章伍的名字,被劃入要槍斃的一類。葉劍英說,這個同志我非常熟悉,他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很有學問,軍事理論和軍事素質比較高,是軍隊有用之才;他參加甯都起義也是有功勞的,工作很有成績,他是個好人,怎能把人家列為反革命呢?鄧發被說服了,便把邊章伍的名字勾掉。此後,葉劍英與邊章伍一起共事多年,從未向邊提起此事。當邊章武知道了這件事時,激動地向妻子陳宛文說,我這個腦袋是葉參座給保下來的,什麼時候也不要忘了他救命之恩!此事一直傳為佳話。

  
      葉劍英就是這樣一位悄悄做好事,卻從不宣揚自己的人。他在組織人事問題上,一向嚴守紀律,不随意議論不該議論的事情,不封官許願,不送人情,充分體現出一個共産黨人的堅定的黨性立常那張幹部“名單”是一個信号。葉劍英感到問題非常嚴重,自己有責任保護好一些蒙受冤屈的同志。

  
      在一次讨論如何組織軍委縱隊的會議上,他向朱德、周恩來等軍委領導人提出了妥善安置和保護幹部的建議和方案,在他的提議下,經過軍委批準,組成軍委幹部團(屬随營學校),保留戰鬥骨幹,收編紅軍大學和其他幾所已被撤銷的學校中的部分教員、學員和受“左”傾領導打擊排斥的所謂“犯錯誤”的幹部和編餘幹部。這些幹部能分配到各個軍團和安排在軍委機關的盡量安排,随時可以調入。這樣,保護了黨和紅軍的一批重要幹部,其中就包括蕭勁光、郭化若等。這批幹部在遵義會議之後,都先後恢複名譽并分配了工作,他們不僅在戰争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大都成為黨和軍隊的高級領導幹部。

  
      但是,“左”傾錯誤領導者對于反對他們主張的幹部繼續采取能整就整、能甩就甩的辦法,進行打擊迫害。盡管葉劍英等主持正義的領導者竭盡全力進行保護,但由于自身處境也很困難,對一些被硬行留下、在當時很有影響的重要幹部也愛莫能助,有的甚至是親密戰友,也無能為力。葉劍英後來回憶說:“李德那個人可厲害,他講不赢道理,就用組織手段整你。長征時很多幹部沒帶出來,像瞿秋白、古柏、毛澤覃、劉伯堅這些同志戰死的戰死,有的被殺掉。這都是李德他們搞的。”①葉劍英與劉伯堅是十分熟悉的老戰友。劉于1926年同鄧小平、劉志丹等先後被派到馮玉祥的部隊做政治工作。他的公開身份是國民軍聯軍政治部副部長,深得馮玉祥信賴。1931年在中央蘇區參與策劃組織甯都起義後,任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功勳卓著。長征突圍前,“左”傾錯誤領導者翻他的老帳,無非是因為他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期間,反對過王明宗派集團,因此,劉伯堅被留在蘇區,擔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可是他并沒有因為受排斥而消沉,仍然忘我地工作。為了護送主力紅軍渡過于部河,他親臨架橋工地,開展後勤支援工作,從早到晚,站立河畔橋頭,為長征戰友送行。他見到葉劍英,特意把酒餞别,傾訴衷腸。兩位老戰友戀戀不舍,心情十分沉痛。劉伯堅望着滾滾東流水,對葉劍英說:“大隊人馬向西轉移了,我留在贛南沒有什麼作用,你還是想法反映反映,讓我跟着走吧!”其實葉劍英又何嘗未反映過呢?他曾幾次把劉伯堅的要求向軍委作了彙報,提議讓他随隊長征,但“左”傾領導者卻說劉伯堅“婆婆媽媽的”,沒有什麼用,就是不同意他參加長征。葉劍英無可奈何,隻好互道珍重,灑淚而别。後來,劉伯堅在贛南的一次作戰中負傷被俘,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犧牲前,曾在獄中留下《帶鐐行》的著名詩篇。1962年,葉劍英在《建軍紀念日懷戰烈》詩中贊曰:“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鄂都濺濺鳴。梁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①這是多麼激越悲壯、寓意深邃的詩句啊!當年劉伯堅在于都河畔、黎闆橋頭,送行惜别的情景,躍然紙上,使人想起戰國荊轲刺秦王,與易水畔擊築送行的好友高漸離的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劉伯堅的壯烈一生,令人景仰不已。葉劍英每每回憶起這段曆史,心情部分外難過,對“左”傾錯誤領導者深惡痛絕。他惋惜地說,他們在長征前有意甩掉的許多好同志,後來不少人慘遭敵人殺害,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①葉劍英談話記錄,1982年3月12日。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139頁。

  
      二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

  
      “左”傾錯誤領導者在軍事上的冒險主義、保守主義終于發展到了逃跑主義。1934年10月7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中央根據地各軍區地方兵團,接替各線主力紅軍的防禦任務。除以第五軍團繼續抗擊向興國進攻之敵外,将第一、第三、第八、第九軍團從陣地撤下來,集中在興國、于都、瑞金地區。”随後,第五軍團亦從陣地撤離。緊接着,中央頒布《野戰軍10月10日至20日行動日程表》,具體規定了中央紅軍主力轉移的出發日期和到達的地域。中革軍委發出第五号命令,決定将軍委、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及其直屬部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與主力紅軍一起行動,葉劍英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縱隊下轄4個梯隊,又稱軍委第一縱隊,博古、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李德等随其行動。此外,中共中央機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等單位組成第二縱隊,亦稱中央縱隊,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10日,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領紅一、紅三、紅五、紅八、紅九軍團,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共8.6萬餘人,從瑞金等地出發西進,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轉移。為保守軍事機密,中革軍委規定軍委及各部隊對外使用的代号是: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縱隊為“紅安”,第二縱隊為“紅章”。在戰略轉移前夕,總參謀長劉伯承因不滿李德的錯誤指揮而被降職到第五軍團當參謀長。從這時起至黎平會議,葉劍英以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身份主持總司令部的日常工作。

  
      10月21日,葉劍英率領軍委第一縱隊随主力紅軍從于都西南王母渡、新田之間,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于25日全部渡過信豐河。11月8日,在汝城以南之天馬山至城口間,通過第二道封鎖線。15日,在良田與宜章間,通過第三道封鎖線。12月1日,主力紅軍渡過湘江,通過敵人第四道封鎖線。

  
      在突破這道封鎖線時,面對國民黨軍幾十萬人前堵後追,博古等領導人一籌莫展,隻是命令部隊硬攻硬打。紅軍指戰員經過浴血奮戰,雖然殺開了一條血路,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央紅軍折損過半,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很快地減到3萬多人。紅軍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湘江水,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戰歌。

  
      突圍行軍中,葉劍英協助周恩來、朱德處理繁忙的軍務,及時傳達并貫徹執行軍委的各種命令、指示,随時處理部隊行軍作戰遇到的各種問題。他經常找負責人碰頭,研究如何應付遭遇戰和防止敵人空襲問題,組織部隊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通過一道道封鎖線。許多小事,他也非常細心。路過湘西少數民族地區時,住在老百姓的木闆房裡。這種木闆房容易起火,他特意制定防火措施,防止發生火災。一路上,他最關心的是掌握敵軍的部署和動态。

  
      那時中共中央和地方黨組織已經失去了聯系,有關敵人的情報來源主要靠兩條:一是地面偵察,二是通過無線電台偵聽,破譯敵台情報。葉劍英精心組織電台的同志分幾個梯隊交替行軍,晝夜堅持工作,保證通信聯絡暢通無阻,及時地為軍委提供準确的敵我情況動态。電台的人員少,工作很辛苦,葉劍英在艱苦的行軍中,常去看他們,稱他們是無名英雄,時時處處為他們着想,幫助解決各種困難。

  
      紅軍渡過湘江,行進到湖南和廣西交界的西延山區。這裡,山勢陡峭,道路崎岖。在一座高山上,葉劍英停下腳步,與警衛員、馬夫一起稍事休息。

  
      葉劍英腳踏雷公岩,微蹙雙眉,舉目四望。耳旁正響着密集的槍聲,那是後衛部隊在阻擊敵人。腳下,是幾乎90度的陡峭險峻的懸崖,一條一尺來寬的石梯路,從山腳蜿蜒而上,旁邊就是萬丈深谷。走在這樣的路上,令人頭暈目眩,膽顫心驚。傷病員們都下了擔架,由同志們背着或攙着走。有幾匹馬踩空了腳,摔下了萬丈深淵。此情此景,使葉劍英的心情十分沉重。

  
      紅軍繼續艱難前進。下了山,涉過一條小河,前面是一片開闊地。葉劍英帶領隊伍迅速通過開闊地,向對面的小山上走去。這時,周恩來走過來,告訴葉劍英命令部隊切勿休息,立即前進,防止敵人空襲。葉劍英馬上具體布置各單位注意防空。就在這時,敵機飛來了。葉劍英命令部隊在路邊隐蔽。

  
      敵機越飛越低。突然向着葉劍英及部隊隐蔽的山腰處俯沖投彈。葉劍英見勢不好,趕快跑開。剛跑了幾步,一顆炸彈正好落在附近,“轟”地一聲爆炸了。葉劍英摔倒在地。

  
      “參謀長,你?!受傷沒有?”警衛員範希賢見狀,馬上奔上來扶他。

  
      葉劍英自己爬了起來,踉踉跄跄地繼續往前走去。這時,他才感到右大腿靠臀部的地方,一陣陣疼痛。用手一摸,鮮血已經滲透了褲子,不斷地往下流。

  
      範希賢将他扶到一處平坦的地方,讓他躺下,然後叫馬夫立即去報告衛生部。

  
      總衛生部部長賀誠聞訊趕來,把葉劍英扶上擔架。當擡到總衛生部臨時所在地時,傷口還在流血。同志們都關切地圍上來詢問他的傷勢,他雖然感到痛得厲害,但卻堅強地忍住,平靜地回答說:“沒關系,不要緊。”

  
      醫生檢查,發現一塊彈片打進了靠近臀部的地方,有好幾公分深。由于環境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彈片無法取出,隻好留在體内了。醫生對傷口作了簡單的包紮,葉劍英便坐着擔架,繼續上路了。警衛員把棉大衣給他蓋在身上,才發現大衣被炸穿了許多窟窿。原來,炸彈爆炸時,葉劍英正用右手拎着大衣。如果不是這件棉大衣護着,說不定還會有生命危險呢!葉劍英每談起這次負傷留在身上的彈片,就風趣地說:“留着它作紀念,可以使自己不忘過去。”①葉劍英對待自己負傷不大在意,但他對待别人卻非常關心,使許多同志感受到溫暖。他帶傷工作,勞累過度,又加上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吐了幾次血,但仍堅持行軍,還經常把自己的乘馬讓給傷病員騎。參謀孔石泉在通過少數民族地區時,腳負了傷,走路困難。葉劍英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幾十年後,孔石泉回憶起這件事,仍很動情地說:“葉司令員很關心我,如果沒有他的那匹馬,我也許走不出少數民族地區了!”

  
      三在遵義會議的旗幟下

  
      寒冬臘月,冷風逼人。中央紅軍在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和阻擊下,冒着嚴寒,沿着崎岖難行的山路艱難前進。1934年12月11日,紅軍占領了湖南省通道縣後,中央部分領導人召開緊急會議,讨論了紅軍的行動方向。會上,毛澤東鑒于紅一方面軍渡湘江所受的嚴重損失和蔣介石在湘西靖縣、綏甯、武岡一帶企圖圍殲我主力紅軍的部署,建議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轉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經過激烈的争論,周恩來、王稼樣、張聞天、朱德等多數人贊成毛澤東的主張,但博古、李德等堅持原議。

  
      紅軍繼續前進,于12月15日占領了貴州黎平縣城。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再次讨論紅軍的行動方向問題。會議經過争論,否定了博古、李德堅持按原定計劃,往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主張。作出了《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定》。決定指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在不利的條件下,應該轉移至遵義西北地區。會議決定,紅軍繼續向貴州西北前進。黎平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确意見,使中央紅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中共中央決定部隊進行整編,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合編為軍委縱隊,确定由總參謀長劉伯承兼司令員,陳雲任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兼一局局長,負責指揮行軍作戰。

  
      為了貫徹中央新的戰略方針,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葉劍英研究制定了搶渡烏江、占領遵義的行動方案。1935年1月7日淩晨,先頭部隊占領遵義城。9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在當地人民群衆的歡呼聲中進入遵義城。1月15日至17日,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批判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通過了《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重新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确軍事路線。會議改組了黨的中央領導,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确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革命的一次偉大曆史轉折。

  
      遵義會議期間,中央縱隊未單獨設立司令部,由總司令部兼理。據黃鹄顯、曾三、呂黎平等回憶,葉劍英在總司令部協助周恩來、朱德指揮作戰,日夜守候在作戰值班室,處理緊急軍務。他拖着帶傷的身體,不分晝夜地工作,有時一天隻能休息三、四個小時。他負責軍委縱隊的工作,還要領導軍委一局的工作,每天不但處理大量上報下達的文電,有時還親自起草電報。

  
      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起草電報喜歡用毛筆寫,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寫完後又一字一句點着看,認為準确無誤了,然後寫上“劍英”二字。

  
      他常對軍委總部的參謀人員說,一字之差,可能會關系到部隊同志的生死存亡,寫好後一定要多看兩遍。參謀起草的電報,他一字一句修改,有時隻留下頭尾,内容幾乎全部改寫,改完後,送給參謀重抄,然後他還要認真看兩遍,才簽字發出。有的參謀人員不懂電報中的韻目代日,地支代日代時,他不厭其煩,把着手教,幫助參謀人員提高工作能力。葉劍英十分關心遵義會議的進展情況,當他得知會議的結果時,十分高興。他衷心擁護會議的正确決定,擁護毛澤東的領導,連夜向部隊傳達會議精神。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決定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向川南上城赤水方向開進。一天,中央機關行軍到一條山谷時,突然從北邊半山坡上沖來敵軍一個連的兵力,向中央機關人員猛烈開火。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都在敵射擊圈内,情況非常危急。中央機關人員隻好躲進一條流水溝裡。

  
      過了一會兒,敵軍吹起沖鋒号,沖下山來,高喊:“活捉朱毛!”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葉劍英率隊從後面跟了上來。他當即下令:“通信排跟我來!”

  
      親自帶領一個排迅速沖上南面的高山,集中火力向北邊壓下來的敵人還擊。

  
      敵軍遭到阻擊,摸不清底細,不敢再往下沖。雙方對峙了一陣,敵軍退去。

  
      中央機關轉危為安。大家說:“好險呀!要不是葉參謀長及時趕到,我們就要吃槍子了!”①①訪問範希賢、李質忠、顔太龍談話記錄,1987―1994年。

  
      四艱難的雪山行軍

  
      1935年2月28日,在第二次占領遵義的老城老鴉山戰鬥中,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三軍團向中央發電報,指名要求葉劍英去接任。中央考慮戰鬥正在激烈進行,前方需要派得力的人,便同意了三軍團的要求。葉劍英在危難之際奉命前往三軍團任參謀長,協助彭德懷、楊尚昆指揮三軍團作戰。

  
      3月上旬,中革軍委在打鼓新場附近召開重要軍事會議,研究成立軍事指揮小組問題。出席會議的有軍委委員以及一、三軍團負責人、縱隊司令員、政委等。三軍團參謀長葉劍英和政治部主任劉少奇也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經過讨論,确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就在會議讨論下一步紅軍進軍方向時,敵機突然襲來。在危急時刻,葉劍英第一個想到的是毛澤東,他眼疾手快,拉着毛的手,急忙跑出屋子,隐蔽到山腳邊的茅草地裡。敵機空襲過後,繼續開會。會後,葉劍英在三人小組和彭德懷、楊尚昆的領導下,制定三軍團的作戰計劃,指揮部隊趁夜經潭廠、兩路口,襲取仁懷,三渡赤水。然後攻占鐵廠、大村,在二郎灘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直趨貴陽。①部隊人不歇步,馬不停蹄,翻山越嶺,來到金沙江畔。金沙江的支流很多,過每一道河,葉劍英都要親自勘察地形,指揮架設浮橋,或組織人員向敵軍奪船渡河。行軍作戰中遇到問題,他總是找幾個科長來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後向彭德懷彙報,最後再作決定。有一天,部隊行軍80裡,到宿營地時已經很晚了,走在前邊的部隊突然來電說,行軍前方有一座橋被水沖斷了,需要連夜架修。這時大家經過一天的行軍,人困馬乏,已經很疲勞,葉劍英帶傷走路,更是周身酸痛,但他仍然連夜召集司令部李天佑、孫毅等幾個科長碰頭研究辦法,并要親自帶工兵連夜去趕修。幾位科長看到他身體虛弱,堅決不讓他去。葉劍英接受了大家的意見,将架橋任務交給孫毅。臨走前,他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又作了具體交代,才放心地讓孫毅帶工兵連20多個戰士前去。他們走了幾十裡路,在河邊整整奮戰了一夜才把橋架通。

  
      彭德懷、楊尚昆和葉劍英率領三軍團渡過金沙江、大渡河後,乘勝繼續北進。經林坪,從二郎山旁越過人迹罕至、野獸成群的深山老林,指揮部隊擊潰四川軍閥楊森所部6個旅的堵截。于6月初,占領了天全、蘆山、寶興,為後續部隊掃清了道路,迅速趕到夾金山腳下。

  
      夾金山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它位于四川寶興縣西北,懋功東南,高聳入雲,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紅軍指戰員從雲南一路轉戰來到四川,每人隻有一套單衣,要過雪山了,想補充點衣服也無處可尋。最初他們想帶些燒酒禦寒,但山腳下人煙稀少,哪裡去找這許多燒酒?葉劍英找大家商量,布置部隊要多準備生姜、大蒜、大蔥、辣椒,以備上山冷時咀嚼壓寒,并對爬雪山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

  
      上午八、九點鐘,部隊開始上山。葉劍英拄着拐棍,口裡含着姜片,與警衛員範希賢一起向山上攀登。雪山上的氣候,變幻莫測,剛才還是陽光燦爛,過不多久就下起了鵝毛大雪。暴風夾着雪,打到臉上、手上,像刀割似的疼痛。葉劍英和大家一樣穿着單薄的軍裝,凍得渾身直打哆嗦。人們用手①在遵義會議紀念館查閱的資料,1985年10月3日。

  
      捂着臉,冒着暴風雪,踉踉跄跄,艱難地行進着。如果不小心,掉進雪窩裡或雪崖下,就永遠也爬不起來了。好不容易走到山頂,葉劍英遠遠看見有三個人坐在那裡,走近一看,三人都已凍僵犧牲了。他默默地摘下軍帽,含着熱淚向這些戰友告别,陷入了沉思:自從離開中央蘇區,一路上犧牲了那麼多好同志。他情不自禁地低吟:“越過千山與萬水,紅軍西遊何時還???爬過雪山,部隊吃糧非常困難,隻好靠野菜充饑。有的連野菜也吃不上,隻好吃草根、樹皮。為了搞到糧食,葉劍英率三軍團教導營與藏民聯系買糧。

  
      可是,沿途藏民多受國民黨的欺騙宣傳,都藏匿起來,不肯把糧食賣給紅軍。

  
      在這種情況下,葉劍英教育部隊要愛護少數民族兄弟,不能違反群衆紀律。

  
      他帶頭執行紀律,遵守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并且規定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和措施。葉劍英要求大家甯肯搞不到糧食,餓着肚子,也不準随意侵擾藏族兄弟。有的藏民因受反動宣傳的欺騙,拿起大刀長矛對付紅軍。葉劍英教育部隊,絕對不準還擊。由于他帶頭執行中國共産黨的少數民族政策,許多藏民很受感動,積極動員躲在山上的群衆陸續回家,紛紛把餘糧賣給部隊,有的甚至樂于為紅軍帶路。

  
      經過艱苦、頑強的行軍,葉劍英同部隊一起到達四川西部懋功縣(今小金)的達維鎮。在這裡,中央紅軍一部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了。葉劍英估計,随着兩軍會師後力量的增強,全軍在戰略上将會很快打開一個新的局面。他衷心地期望着這種新的局面能夠早日出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