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葉劍英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葉劍英傳 > 第四章執教黃埔與練兵香洲

第四章執教黃埔與練兵香洲

書籍名:《葉劍英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一在黃埔軍校籌備處

  
      正當孫中山領導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困難重重、步履維艱之際,迅速崛起于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一支新興的革命力量――中國共産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1923年6月,中國共産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共同進行國民革命,并提出了國共合作的目标和辦法。這次大會以後,國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了。1924年1月,孫中山在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有共産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次大會的召開,标志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局面正式形成,揭開了中國大革命的序幕。

  
      葉劍英作為孫中山的一個忠實追随者,一個普通的國民黨員,熱烈擁護大會的決定。他為孫中山和共産黨人的言論所吸引,懷着追求真理的渴望,閱讀列甯的著作和介紹俄國革命的書籍以及中國共産黨創辦的書刊。他開始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革命主張反映了時代的潮流,真正代表了工農大衆的利益,必将受到工農群衆的擁護。國民黨“一大”前後,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運動,特别是香港中國海員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大罷工,以及發生在廣東的工會、新學生社等70多個團體聯合舉行的示威,這些聲勢浩大的群衆革命運動,使葉劍英受到了實際而深刻的教育。他由此更加相信孫中山聯合共産黨、扶助農工政策的正确,尤其敬佩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善于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全力推動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向前發展的大智大勇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孫中山逐漸懂得了建立革命軍隊的重要。他先後在桂林、上海、廣州與共産國際代表馬林、越飛、鮑羅廷等人多次會談,采納了他們提出的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隊的建議,并派遣蔣介石、王登雲、張太雷等組成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去蘇聯學習考察。

  
      創辦黃埔軍官學校,是國共合作後孫中山的一個重大決策。葉劍英對此曾作過這樣的評述:“1921年至1924年,是中山先生一生思想的最高峰。??1922年,中山先生回到廣州後,根據自己研究和蘇聯革命經驗,以及和加倫将軍在一起研究了蘇聯建立紅軍的經驗之後,深深感到要實行革命非得有革命的軍隊不可。這支革命軍不僅要每一個成員具有革命思想,也必須有革命的軍事制度。

  
      所以,後來下決心辦黃埔軍校,在軍隊中實行黨代表制度,建立軍隊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中山先生那個時期的比較完備的建軍思想。”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孫中山即着手籌辦陸軍軍官學校,軍校設在廣州附近的黃埔島上,人們稱它為黃埔軍校。孫中山指派蔣介石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并任命王柏齡、李濟深等七人為籌備委員會委員。

  
      2月6日,黃埔軍校籌備處在廣州市南堤2号正式成立,分設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等部,李濟深、王柏齡、林振雄等為各部門臨時主任。

  
      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暫未到職,由鄧演達代理。

  
      蔣介石雖被委派擔任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的委員長,但他态度并不積極,也不做實事。真正負責實際籌備工作的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恺。

  
      孫中山在籌備軍校之始,就委任廖仲恺為大本營秘書長,協助籌劃軍校開辦事宜。廖仲恺不但日夜為籌措辦校經費操勞,也為物色辦校的人才費心。他聽說粵軍第八旅參謀長葉劍英是文武兼備的将才,便邀請他來參與辦校。

  
      葉劍英從八旅來到籌備處報到,被分配到教授部給王柏齡當助手,分管教學方面的事。籌備處剛剛成立,千頭萬緒,事如亂麻。葉劍英剛開始接手工作,就遇到不少困難。籌備處不僅資金缺乏,人手緊張,而且常常碰到各種阻力。他逐漸感到,有些阻力來自國民黨内部。當時在創辦軍校問題上,真心擁護孫中山主張的隻有廖仲恺、宋慶齡、何香凝等左派。而國民黨内有些右派分子,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阻撓破壞。孫中山、廖仲恺依靠蘇聯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以極大的耐心和魄力克服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困難,為建校鋪平道路。鄧演達、葉劍英等奉命奔走于粵軍各軍、師之間,想方設法抽調人員、借款借槍,以應急需。

  
      二軍校停辦風波

  
      正當鄧演達、葉劍英等人為籌備工作日夜奔忙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意外事件。

  
      2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蔣介石的英文秘書王登雲來到籌備處,突然宣布了蔣介石的停辦軍校的命令。葉劍英和在座的人聽了,感到莫名其妙,紛紛提出質問。

  
      王登雲避開正題說,現在蔣委員長已經離開廣州。軍校不辦是肯定的了,沒有什麼好議論的,籌備處馬上解散。委員長走前交代,參加籌備處的同志,一律發給遣散費。接着,他從皮包裡拿出名單念起來:“鄧演達先生二百二十元,??葉劍英先生一百五十元??”鄧演達和葉劍英等提出抗議,反對不明不白地停止辦校,遣散人員。

  
      原來,蔣介石對孫中山不讓他過問黨務和軍政大事的安排不滿,借口經費拮據,停辦軍校,辭職返回家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去了。

  
      停辦軍校、解散籌備處的消息傳開後,一時人心惶惶。鄧演達、葉劍英等人經過商量,覺得此事頗為蹊跷,決定去請示廖仲恺。不巧,廖仲恺去了香洲,不在廣州。廖仲恺回來以後,聽到蔣介石下令停辦軍校的消息,立即到籌備處召集大家開會。他懇切地說:應該了解,辦黃埔軍校是黨要辦的,而且一定要辦。你們中間有人是蔣先生邀請來的,你們應該以君子愛人以德的态度幫助蔣先生。如果黨要辦,蔣先生不要辦,或因此辦不成,那麼蔣先生就要開罪于全黨。将來,他如想回來再參加革命,怕也很困難了。所以籌備工作要照常進行。

  
      大家聽了廖仲恺的一番話語,吃了定心丸,都表示要按廖先生的意見去做。葉劍英十分敬佩這位革命先驅的磊落胸懷和與人為善的精神。他以廖仲恺為榜樣,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日夜操勞,努力把籌備工作做好。籌備處有關教授方面的事務多半落在葉劍英肩上。從制定教授計劃方案、招聘教員、招考學生、編寫教材,到置辦教具,事無巨細,葉劍英都直接經辦。遇到。

  
      一些重大問題,還要同王柏齡、鄧演達等商量,請求廖仲恺幫助解決。

  
      在蘇聯政府和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廖仲恺組織籌備處的全體人員經過兩個多月緊張而艱難的工作,籌備工作有很大進展,軍校很快就可以接納學員,正式開課了。可是直到此刻,蔣介石還沒有回校之意。經過孫中山、廖仲恺的多次催促,直到4月下旬,他才不得不從溪口返回廣州。

  
      三教授部副主任

  
      1924年5月3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的校長兼任粵軍參謀長。5月5比黃埔軍校開課。6月16日正式開學。從全國各地考取的500名有志于革命的熱血青年陸續跨迸校門,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

  
      學校組織機構陸續健全起來。孫中山親自兼任學校總理。他确定,軍校的辦校宗旨是“創建革命軍”,以“親愛精誠”為校訓,倡導“團結,奮鬥,犧牲”三大精神。他非常強調學習蘇聯紅軍的經驗,在軍校仿照蘇聯紅軍的政治委員制度,建立了黨代表制度。5月9比他特别任命廖仲恺為駐校國民黨代表,并規定,凡軍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須由黨代表簽署,交由校長執行,否則無效。這樣就保證了黨的新三民主義精神的貫徹和實施,使軍校真正成為培養革命幹部的基地。

  
      在校長和黨代表之下設6個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練部、管理部、軍需部和軍醫部。教授部由王柏齡任主任,葉劍英任副主任,并兼任教官。

  
      此外,又聘請了錢大鈞、沈應時、顧祝同、劉峙、胡樹森、陳繼承、文素松、嚴重、王俊等為教官,還有5名蘇聯教官,1名日本教官,組成了一支陣容相當可觀的教員隊伍。教授部的任務按照當時的軍校《組織條例》規定,主要有6項,(一)計劃教育,審訂教案;(二)審編課程,征集教材;(三)實施教授,編配考察;(四)考核成績,審訂表冊;(五)保障圖書器材;(六)負責所屬人員的統計調查及升降任免。

  
      作為副主任的葉劍英,肩上的擔子是很重的。他除了完成王柏齡交辦的雜七雜八的事務性工作以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教學業務方面。舉凡各學科、術科的課程安排、協調和聯絡,教學生活保障,以及課前備課,課間聽講、課後檢查、學期測驗等活動,葉劍英都要積極參與并組織實施。①當時教授部管4個隊的8個教授班。每一堂課都要下發油印講義,每天要刻印講義達100頁以上,由七、八個同學分送到各班學生手裡。每天操課時間為9小時(術科5小時,學科4小時),還有晚自習2小時。學生的作息制度、活動情況,葉劍英都要過問和安排。除此之外,他還直接擔任幾個隊的兵器學等課程的講授。兵器學原理涉及的數理化知識較多,又無現成教材。為了教好這門課程,葉劍英溫習過去在雲南講武學校所學的知識,同時補充新的資料,認真備課,細心講解。當年聽過他講課的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蘇文欽,多年以後回憶說:“記得,我在軍校多次聽葉劍英教官講課,都是講的兵器學,講兵器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等等。他講課,十分吸引人,一點也不枯燥,很有風趣,大家都很願意聽。”①當時,教授部主任王柏齡很器識葉劍英,對他的工作是滿意的,但也逐漸覺察到葉劍英同廖仲恺、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和一些共産黨人過從甚密,“思想受到極大的變動”,日益激進。對此,他不無憂慮,并多次告誡葉劍英不要對政治太熱心。時劍英對王柏齡是否器識自己,并不介意,隻是心裡有數罷了。他看不慣王柏齡甘當蔣介石“奴才”的嘴臉,更不屑于王柏齡蠅營狗苟的政客作風。他一心按照孫中山、廖仲恺确定的辦校方針辦事,獻身于教育事業。這一點給軍校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凡是接觸過葉劍①訪問李默庵談話記錄,1990年9月。

  
      ①訪問蘇文欽談話記錄,1984年12月11日。

  
      英的人,無不稱贊他在教授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勞動和取得的成績。聶榮臻回憶往事,曾評論說:葉劍英是軍校主管軍事教育的教授部副主任,在軍校是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生、曾當過國民黨軍第七十三軍軍長的韓F回首往事,不勝感慨。他說:“那時王柏齡抛頭露面多,而在教授部裡踏踏實實教學的還是副主任葉劍英,這方面實際由他負責,由他主持。”②當然,王柏齡的“擔心”并非沒有根據。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辦的學校,共産黨的組織和人員在學校可以合法存在與進行活動。這使葉劍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共産黨人。凡蘇聯顧問和中國共産黨人到軍校講課,葉劍英是一定要去聽的。他從中聽到許多有關共産主義的真理,對共産黨有了進一步認識,并萌發了去蘇聯學習的念頭。在軍校第一期學生中間,每個隊都有共産黨的小組,蔣先雲等一批共産黨員,在中共廣東區委領導下,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三民主義與共産主義,經常利用休假日組織進步同學去廣州市參加各種報告會,擴大共産黨的影響。葉劍英也常參加這些活動。同時,他還到廣州國光書店購買了《共産主義ABC》等書籍,進行自修。不久,他正式向黨組織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産黨的申請。中共組織接到葉劍英的申請後,派熊銳同他談了一次話,談後卻一直沒有回音。後來,他才得知個中緣由:當時,中共組織的大多數同志都認為可以吸收葉劍英入黨,但有少數同志提出,葉劍英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高級軍官,需要作較長時間的考驗。事遂擱淺。葉劍英并沒有因此而灰心,仍然繼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從各方面積極創造條件,争取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

  
      ②訪問韓F、陳隆⒒坪住⒗钍琅舻忍富凹鍬迹1984―1986年。

  
      四連平大捷

  
      1924年5月,孫中山将各路粵軍統一進行改編。原粵軍第八旅改編為建國粵軍第二師(師長張民達),葉劍英任二師參謀長。這樣,葉劍英除了負責學校教學工作外,還要協助張民達主持二師訓練。他時常奔走于軍校和二師之間,工作十分忙碌。這期間,敵對勢力也加緊了活動。叛軍頭目陳炯明盤踞在東江地區,時刻都夢想竄回廣州。一方面,他進一步與北方軍閥曹锟、吳佩孚勾結,陰謀南北聯合,夾擊廣州;另一方面,他與林虎、葉舉、洪兆麟密謀,策劃圍攻廣州。

  
      1924年7月,盤踞在粵北地區的林虎,在陳炯明指使下率部向南進犯。

  
      惠州叛軍同時出動,逼近廣州。在這種形勢下,孫中山不得不推遲原定的北伐部署,調遣部隊反擊叛軍的進犯。7月30日,孫中山電饬集中于石灘的劉震寰桂軍。配合滇軍曾萬鐘師和4個獨立旅向惠州發起進攻,并電令湘軍一部南下翁源,出老隆,進擊林虎部;同時命令建國粵軍張民達師,襲擊林虎部所屬的李易标第七軍,以配合桂、滇軍圍攻惠州。

  
      張民達接到命令後,向廖仲恺提出,請葉劍英回師參戰。葉劍英于是迅速趕回二師。

  
      這時,二師經過改編,下轄兩個旅。第三旅旅長莫雄,第四旅旅長暫缺,由張民達自兼。二師的任務是,打退叛軍李易标部一個軍的進攻,并攻占連平據點。

  
      葉劍英弄清敵軍态勢和二師的作戰任務後,随即與旅、團長們商讨進軍路線。根據偵察得來的情報,他提出采取奔襲的方法,翻越艱險的青雲山,北上英德、翁源,再折而向東,繞到敵側後襲擊敵人,張民達贊同這一作戰方案。

  
      第二師在張民達、葉劍英率領下于8月初集結于花縣,接着乘火車抵達英德、河頭。然後輕裝前進,經大鎮、翁源、龍仙、南浦、陂頭一線,經過7天艱苦行軍,  23日晚進抵桃花坪之水浸。部隊沒有停留,在夜幕的掩護下,沿着崎岖的山路急進,直抵連平城郊。此時,守敵毫無察覺,城門緊閉,猶在睡夢中。24日拂曉,張民達、葉劍英率部冒雨向連平城發起進攻。

  
      先由炮兵向城牆防禦工事進行炮擊,接着,步兵向城内發起沖擊。敵人從睡夢中驚醒,慌忙還擊,亂成一團。至天大亮時,守城叛軍大部被俘,李易标率殘部逃往江西。

  
      連乎大捷,震撼叛軍。惠州叛軍頭目楊坤如等聞訊,龜縮駐地,不敢再出兵。這樣,陳炯明重返廣州的美夢又一次破滅。

  
      戰後,二師奉命返回廣州駐防。

  
      五香洲獨立營

  
      在此期間,孫中山和廖仲恺商定,為了配合黃埔軍校的教學,壯大革命軍骨幹力量,在粵軍第二師成立一個獨立營,培訓一批下層軍士。建立獨立營,需要一個既有軍事理論知識又有實戰經驗,且能獨立完成訓練任務的人才。廖仲恺又想到了時劍英,确定要他出任香山縣(今中山縣)縣長兼獨立營營長。①張民達對獨立營的創建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葉劍英經他同意後,抽調師部的參謀廖鳴鷗、練惕生、鄧良等人組成設營小隊,首先辦好三件事:一是選定建營的具體地點;二是從工農群衆中招募兵員;三是制定訓練計劃。

  
      葉劍英帶領設營小隊,赴香山縣調查,最後選定靠孫中山家鄉翠亨村較近的香洲作為營地。香洲(今珠海市)是香山縣最南端、瀕臨南海之濱的一個小鎮。這裡三面環水,背靠獅山,群衆基礎好,是練兵習武的好地方。營地選定以後,他們立即開始組織人力,修建簡易營房。在招募兵員問題上,葉劍英一改舊軍隊“抽丁拉俠”的辦法,派人到香山縣各地群衆中宣傳革命軍的宗旨,動員農村青年參軍。他還親自出馬,率領人員到陽江、電白等粵西一帶的貧困地區,招募了幾百名新兵。不久,全營招到900餘名士兵,分編8個連。由練惕生、廖鳴鷗、陳雨榮、鄧良兼任教官,并請二師師部參議李公劍任政治教官。8個連長分别由高永卿、王其煥、周紹武、蔡公武、楊志成、曾繁凱、張淑民、曾毓芳擔任。這些教官和連長,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優秀革命軍官,陣容很是整齊。

  
      葉劍英和教官們一起,借鑒黃埔軍校的一些做法,确定獨立營實行軍事訓練與政治訓練并重的原則,強調“軍以黨化,黨以軍成”,要求革命軍人服從革命政黨,貫徹革命黨的主張和政策,不鬧個人意氣,不耍軍閥作風,不坑害老百姓,努力使自己成為革命軍的基層骨幹。

  
      葉劍英在創建獨立營期間,還時常回到黃埔軍校講課,或到二師指導訓練。他身兼數職,日夜奔忙。

  
      後來,獨立營與駐在前山的二師緝私營合并,擴大為新編團。葉劍英于1925年5月26日被任命為建國粵軍第二師新編團團長,廖鳴鷗、練惕生任副團長,鄧良等分别擔任各營營長。新編團開始了更加嚴格的軍事訓練。

  
      在軍事訓練中,葉劍英經常以身作則,講解示範,手把手傳授軍事技術,和士兵一起摔打。他還十分重視士兵的政治教育,經常到課堂發表政治演講。

  
      他那生動活潑的言談,精辟獨到的見解,大大啟發了士兵的政治覺悟,使他們進一步懂得了“非革命不足以圖存”的道理。

  
      香山是廣東農民運動發展比較早的地區之一。廖仲恺和譚平山等曾多次去香山參加農民代表會議,發動群衆組織農民協會。葉劍英根據廖仲恺的訓示,組織獨立營部分官兵幫助香洲地區開展農民運動。他經常到鄉村訪問,了解農民疾苦。他派出陳雨榮、曾繁凱等軍官到夏美村與貧農甘金星一起組織香洲地區的農民協會,并參加東坑一帶的農會活動。其後又幫助前山、灣仔等地相繼建立了農民協會。不久,共産黨特派員梁桂華到香山發動上下栅和九區農民,組織農民協會,舉行有萬餘人參加的農民代表會議。廖仲恺和彭湃等特意趕來參加盛會,并在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

  
      葉劍英平時很注重改善部隊與駐地政府和民衆的關系,嚴肅軍紀,并經①葉劍英談話記錄,1982年4月9日。

  
      常組織軍官和士兵到學校和農村、碼頭宣傳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宣傳國共合作後的新形勢,幫助貧苦農民、漁民做事。當地一些老人至今回憶起來,仍贊不絕口:“當年時參謀長在香洲的隊伍不打人,不罵人,不拉福不勒索,紀律嚴明,買賣公平。那樣好的軍隊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六參與平定商團叛亂

  
      1924年7月,陳炯明指使林虎進攻廣州的計劃失敗後,并未放棄做“粵中王”的企圖。他與廣州大買辦頭子陳廉伯勾結,陰謀再一次推翻廣東革命政權。陳廉伯聯合廣州及附近縣鎮98個商團成立“聯防總部”,在各地組織武裝,向外商購買大批槍支彈藥運往廣州。這一情況被孫中山發現。孫中山于是下令扣留了他們的一部分槍械。陳廉怕以此為借口,出動2000多名團丁包圍大元帥府,煽動罷市,明目張膽地要颠覆孫中山的革命政權,建立商人政府。

  
      在這種緊迫的形勢下,廖仲恺于8月23日以廣東省長名義下令通緝陳廉伯,并電請蔣介石速派學生軍前來廣州市維持治安,同時命葉劍英從香洲迅速返回二師,協助張民達,率部隊準備對付商團叛亂。

  
      局勢越來越嚴重。廣州盛傳:陳炯明、林虎、洪兆麟等反革命軍隊準備從石龍、東莞進襲虎門,與商團會師。10月10日這一天,廣州群衆為紀念武昌起義13周年,在觀音山舉行盛大集會,警告反動商團。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兼宣傳部長的周恩來,出席了大會,并以廣東民族解放協會代表身份發表演講。群衆大會結束後,即開始示威遊行。不料,反動商團軍在太平南路突然向遊行隊伍開槍,打死20餘人,打傷100餘人。商團還到處張貼布告,公開要求孫中山下野,歡迎陳炯明回省主持政事。廣大工農群衆對此義憤填膺,堅決支持孫中山,要求與商團決一死戰。葉劍英和二師官兵、黃埔軍校革命師生眼看無辜群衆受害,心急如焚,一緻要求對商團發起反擊。

  
      孫中山在中國共産黨和工農群衆支持下,成立了鎮壓商團的革命委員會,自任會長,廖仲恺、汪精衛、蔣介石、許崇智、陳友仁和譚平山為全權委員。同時成立有周恩來、楊匏安參加的臨時軍事指揮部,統一指揮平叛。

  
      10月15日拂曉,孫中山令革命軍向商團發起攻擊。陳炯明為配合商團的行動,下令叛軍進攻虎門。商團軍有恃無恐,在西關依托街坊堡壘作為防禦陣地,在滇軍的暗中支持下,向政府軍進行還擊,頑強固守。戰鬥有曠日持久之勢。軍事指揮部決心以非常手段速戰速決,下令各部調炮兵集中火力向西關一帶猛烈轟擊,同時命步兵迂回至敵人側後夾擊。張民達、葉劍英指揮二師部隊擔任迂回任務,他們沿觀音山麓西南角的德泥路、盤福路、豐甯路至西瓜園一線向西關發起攻擊;并派出小分隊從橫街小巷用竹木梯爬上屋頂越入西關,猛擊商團軍之背。友鄰部隊還采取火攻戰術,使西關街坊堡壘變成一片火海。商團軍的防禦陣地被突破以後,紛紛棄械逃竄。陳廉伯等見勢不妙,逃至沙面租界英國領事館,請求避難。至此,商團叛亂被徹底平息。

  
      平定商團之後,葉劍英回到香洲,不時還到黃埔軍校講課,教授兵器學等課程。沒過多久,周恩來調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從此,兩個出身不同、經曆各異的年輕革命者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走到了一起。周恩來到軍校後,立即投入政治部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派優秀的畢業主任連黨代表,向教職員和學生灌輸革命精神,教育他們不貪财,不怕犧牲,精誠團結,救國救民,實現孫中山提出的武力與民衆相結合的建軍宗旨,使軍校的政治工作日趨活躍,卓有成效。葉劍英在和周恩來的首次共事中,雖然接觸不多,但他從周恩來的舉止言談中,看到了共産黨人的磊落胸懷和遠大抱負,從而由衷地産生了敬佩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