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回到晉察冀
抗日戰争勝利後,毛澤東要聶榮臻盡快回到晉察冀主持工作。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将中共晉察冀分局改稱晉察冀中央局。8月23日,他列席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26日政治局又開了一次會。這兩次會議的基本精神是:(1)國民黨反共本質不會變,全黨全軍必須有所警惕,但由于國際國内各種因素的制約,中國會出現暫時的和平局面,會議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口号,并決定毛澤東、周恩來去重慶進行和平談判;(2)放棄占領大城市,力争占領中小城市和鄉村;(3)東北四省先派幹部去,因受中蘇條約影響,部隊是否去視情況發展再定,當前要建立強大的熱河基地。
9月,中央決定全力争取東北。對争
取占有東北這個大局,聶榮臻早在“七大”聽毛澤東作會議總結時,就有深刻的印象。毛澤東當時說:“東北四省極重要,有可能在我們的領導下。
有了東北四省,我們即有了勝利的基矗現在我們的根據地還不鞏固,沒有基礎,有了東北,即有了鞏固的基矗”①聶榮臻堅決服從中央要他回晉察冀工作的決定,而且決心貫徹中央決定,尤其是着眼在占有東北這個大局。
1945年8月26日,晉察冀軍區的《陣中日記》記載:中央聶電,據報張家口已經解放,詳細情況請告,并請查張家口機場在何處,是否為我們控制,此間有飛機一架可利用飛至張家口。軍區對聶榮臻電報很快作了答複:在靈丘修建一個臨時機場,可供飛機降落。并告知了地空聯絡的标記和信号。
9月9日,一架美軍C-46型飛機從延安機場起飛。西北黃土高原秋高氣爽,晴空萬裡。飛機的發動機轟隆隆地響着,在四周山巒上響起回聲。聶榮臻坐在飛機上,從弦窗向下了望。那熟悉的邊塞山城,那巍峨的寶塔山,那彎彎的延水河,那陝北高原所特有的雄渾景色,全都迅速地向後退去,變孝變淡。
那架飛機是前不久飛到延安的,為的是到晉察冀接美國飛行員。太平洋戰争爆發後,美國空軍對日作戰,一些飛機被擊落,跳傘的飛行員落到了各個解放區。聶榮臻曾對美軍觀察組的成員說過:“你們的人降落在離開鐵路5公裡到10公裡的地方就安全了,隻要說清是美國人,會得到保護的。”從那以後,一些美軍飛行員散落到晉察冀。現在,聶榮臻正好搭乘接他們的飛機返回。
和他同乘一架飛機回晉察冀的有劉瀾濤、蕭克、羅瑞卿、鄭維山、李一氓,還有日本共産黨主席岡野進(野闆參三)等。鄭維山第一次乘飛機,聶榮臻提醒他系好安全帶。{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386_1.bmp}飛機的飛行高度隻有3000多米,能夠看清地面的村莊小路。當飛臨太行山空域時,颠簸得十分厲害。鄭維山完全昏了過去,要不是聶榮臻提醒他系好安全帶,非從椅子上跌落下來不可。
眼看就要飛回晉察冀投入新的戰鬥了,聶榮臻的心情有欣慰,也有憂慮。
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整訓軍隊的指示》。指示指出:“要擔負最後驅逐日寇出大城市與交通要道,并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非有一倍至數倍于現有的軍事力量不能勝任。”可晉察冀的某些人,在此之後,①《毛澤東年譜》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01頁。第四十五章回到晉察冀卻仍在批判“輕敵速勝觀念”。後來雖說晉察冀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上百個團,但大多是抗戰勝利前夕突擊組建的部隊,戰鬥力一般較差。如果1944年時,就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加強主力,注意發展部隊,加以武裝和訓練,那抗戰勝利時,部隊的戰鬥力就可能是另一種情況。華東、太行就抓住了那個寶貴的時機。在延安時,聶榮臻和劉伯承、鄧小平、陳毅交談過。華東、太行那裡已經在收攏和集結主力部隊,準備迎接新的形勢了。
聶榮臻後來說:你不做準備,日本投降了怎麼辦?那時我們在延安經常談這個問題。真正打仗還在後頭。日本投降以後,因為國民黨那麼多的軍隊根本沒有怎麼用,在财政上、武器上,美國人大力幫助他。而那個時候,我們是相反的,跟形勢是相反的,部隊分散,沒有補充,所以後頭打綏遠就沒有把握,日本投降以後就措手不及,沒有多少準備。在這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新的曆史關頭,聶榮臻在飛機上思索着。他俯瞰着長城内外的壯麗山河,不能不感到肩上責任的沉重。
在飛機即将降落的靈丘機場上,跑道兩端早已鋪上作為記号的寬幅白布,各擺成一個英文V字,尖端指向跑道。跑道邊上還燒了一堆火,為的是便于飛機降落。
飛機盤旋之後開始下降,跑道清晰地映入視野。機輪在跑道上觸地了,飛機重重地一震,于是,聶榮臻那顆熾熱的心,也重重地落在了他告别了兩年的晉察冀的土地上。
聶榮臻下飛機後,與前來歡迎的人熱情握手,互緻問候,還在飛機旁與被營救的美軍飛行員合了影。然後騎馬到了涞源,接着乘汽車到下花園,再乘火車直奔張家口。到達張家口時,已是薄暮時分。古老的山城沐浴在一片夕陽的斜晖中。
一到張家口,聶榮臻就住在東山坡原日軍根本博司令部所在地。這裡是一片日式的房子,平房,小院,推拉式的門窗,院落之間被整齊的道路隔開。
每個院裡都有樹木,在習習的秋風裡搖曳着,迎接新的主人。
聶榮臻在這個小院子裡開始了繁忙的工作。中共中央決定他任晉察冀中央局書記,并繼續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克任副司令員,劉瀾濤、羅瑞卿任副政委,唐延傑任參謀長,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
晉察冀是連接陝甘甯、晉綏、晉冀魯豫與東北地區的重要樞紐,是避免解放區戰場被國民黨軍東西、南北分割的重要戰場之一。所以中共中央在1945年9月19日發布的指示中指出:“完全保障察哈爾全境、綏遠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使之成為以張家口為中心的基本戰略根據地之一。”
那時,邊區周圍的形勢是相當嚴峻的。蔣介石為發動反革命内戰作準備,從9月到11月,國民黨軍在美國幫助下,用軍艦和飛機把6個軍、17個師,共15萬軍隊運到華北,在日僞軍配合下占領了北平、天津、石家莊、保定、山海關等重要城鎮,成立了“北平行營”。在張家口西面,第二戰區閻錫山部占領了大同、太原,第十二戰區傅作義部占領了歸綏、綏東、綏南。這樣,以張家口為中心的晉察冀周圍就有國民黨軍隊43萬之衆,邊區正面臨着東西兩面遭夾擊,與西北、東北戰略區的聯系被切斷的危險。
與此同時,國民黨還拼命向東北運兵,與中國共産黨争奪東北。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的指示》。{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389_1.bmp}面對晉察冀的态勢,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聶榮臻采取了如下步驟:第一,在全面内戰爆發的前夕,中央的戰略方針是:先把東北拿下來,作為我們鞏固的根據地和可靠的後方基地。國民黨的戰略重點,也是搶先占領東北。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從各解放區抽調部隊,向東北挺進。山東解放區,羅榮桓統率的7個師6萬人跨海北進。新四軍由黃克誠率領第三師3萬人從陸上千裡進軍。8月12日,中共中央指示晉察冀分局,“我晉冀、平北、冀東三區部隊務速分兵北進,迎接外蒙軍及紅軍”。①晉察冀與東北毗鄰,所調部隊自然應當先期到達。身在延安的聶榮臻随即命冀熱遼軍區抽調8個團又1個營,共1.3萬多人,外加2500名地方幹部,由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率領出關,協同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對日作戰。9月10日,聶榮臻到達晉察冀的第二天,又發布了“冀熱遼部隊進駐承德、赤峰及山海關至沈陽線”的命令。至9月底,在兄弟軍區部隊到來之前,李運昌等就率部配合蘇軍解放了遼甯、熱河全省以及吉林、黑龍江的西部地區,接管了這些地區的城市,初步建立起人民政權,部隊迅速擴展到10萬多人,組成10個步兵旅、2個炮兵旅和若幹獨立團。後來李運昌返回熱河的時候,隻帶回3個步兵旅和1個野炮團,把大約5萬人交給了東北民主聯軍。
第二, 10月2日在張家口召開幹部會議,統一思想。當時在幹部中的思想偏差主要表現為:一是因為蔣介石搶奪勝利果實,氣憤急躁;二是認為和平已經到來,盲目樂觀。聶榮臻在會上講了話。他說:“反和平的反民主的勢力正在積極地向我進攻,我們必須為和平民主而戰鬥,大地主大資産階級要奪回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既得利益,我們必須為鞏固我們的勝利而戰鬥。因此,一切盲目樂觀心理??天下從此便可太平的心理,是不對的。
我們目前正處在曆史的最緊要的關頭??我們必須堅決地進入鬥争中去,以不懈怠的繼續鬥争,來鞏固與擴大我們的勝利。”這次會議,是對晉察冀黨政軍民的思想動員。
第三,在軍隊部署上,因接收和占領大城市已不可能,遂将力量轉向解放中小城鎮。8至10月份,先後解放60多座中小城鎮,殲滅日僞軍3萬多人。{ewc 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391_1.bmp}第四,遵照中共中央9月21日關于編組野戰軍、以适應高度機動作戰的指示,集中整編部隊。這是他在延安一直到歸途中萦繞于懷的最為重大的課題。在很短的時間内,他把冀察、冀中、冀晉、冀熱遼軍區的主力部隊各編2個縱隊,共8個縱隊、23個旅,約20萬人,分屬第一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
第一野戰軍下轄4個縱隊,由他直接統轄,西出綏遠反擊傅作義的進犯;第二野戰軍,下轄4個縱隊,加上準備進入東北而留在熱河地區的晉冀魯豫第一縱隊,共5個縱隊,着重向北作戰,以确保華北與東北戰略區的陸上通路。
他還将冀中、冀晉、冀察、冀熱遼軍區的地方部隊編成獨立團或縣大隊共10萬多人,負責各所在地區的作戰。
這一切都進行得迅速而有效。但新整編的部隊不少指戰員還穿着便衣,缺乏訓練,武器龐雜不一。三縱隊司令員楊成武回憶說:數百股遊擊隊從冀中平原上集中起來了,他們甩掉頭上的白毛巾,丢下自行車,走入了長長的隊列,在進軍途中改換了軍裝,補充了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以營或連為單位按口徑調整了步槍,通過教育批評了家庭地域觀念和遊擊習氣,樹立了不怕①《毛澤東年譜》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頁。
遠征、不怕進山、不怕吃苦的思想。
在戰略轉變的曆史時刻,把這樣一支部隊上升為主力部隊,需要花很多氣力。那一陣子,聶榮臻忙得不可開交。他對指揮員要求尤其嚴格。在一次遠征作戰中,有兩個旅的主官留在根據地,叫副職率領部隊上前線,他對這種不盡職守的行為毫不客氣,批準了對這兩個主官的處分。盡管他們都是老紅軍,過去立過不少戰功,但聶榮臻沒有留一點情面,向遊擊習氣濃厚的幹部敲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