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在洛川會議上
1937年7月,當“盧溝橋事變”的消息8日晨飛傳到陝北黃土高原的時候,聶榮臻熱血沸騰,激情難平。
“盧溝橋事變”翌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同一天,紅軍将領緻電蔣介石,表示全體紅軍将士願“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在前方戰局瞬息萬變的日子裡,聶榮臻心急如焚地等候着國共兩黨談判的結果,并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雲陽一帶積極組織部隊争分奪秒地練兵,随時準備開赴前線,驅逐強虜。一直到8月中下旬,國民黨政府在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其統治中心南京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被迫改變了在人事安排及軍事指揮機構設置等問題上對紅軍改編采取的刁難态度,同意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設立總指揮部,開赴華北戰場,與日軍作戰。
8月19日,聶榮臻接到前敵總指揮部通知,毛澤東從延安來電,一軍團作為紅軍抗日先遣兵團,由陳光、羅榮桓率領,率先行動,同時通知他和劉伯承、鄧小平前往洛川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紅軍出師抗日的有關問題。聶榮臻當即與代理軍團長陳光部署部隊行動事宜。8月22日,紅一軍團離開三原地區,作為紅軍先遣隊向山西進發。部署完後,聶榮臻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洛川。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及其他人員分乘大卡車,從距洛川90公裡的延安來到了洛川。聶榮臻與中央領導人見面,感到分外親切。
他意想不到的是,張瑞華也從延安“抗大”搭乘卡車來到了洛川。{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162_1.bmp}一年前,張瑞華到達陝北以後,聶榮臻因處于戰争環境,軍務繁忙,與妻子很少見面,連寫信也很少。張瑞華對丈夫是理解的。有一次,她寫信給聶榮臻,傾訴思念之情,還半開玩笑地寫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榮臻,你現在也成了大禹啦??”此信被一軍團一位參謀誤認為是公函,拆開一看,才知道拆錯了,趕緊報告教育科長孫毅。孫毅連忙囑咐參謀:“快把信封好交給政委,信的内容可别亂傳!”當時聶榮臻實在太忙,匆匆看了信,竟沒有察覺。此次洛川相會,是張瑞華到陝北後與聶榮臻第二次見面。
看來這還是組織上有意安排的。因為洛川會議一結束,聶榮臻就要領兵出征,為國為民赴湯蹈火去了。
在洛川縣馮家溝村舉行的洛川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聶榮臻在會上聽取了毛澤東關于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張聞天關于形勢和任務問題的報告,以及周恩來的重要發言,參與讨論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聶榮臻後來回憶說:“召開洛川會議,主席的意圖是要解決作戰方面的戰略方針問題。就是要打山地遊擊戰。主席強調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不能輕視它,也不能夠用打國民黨的辦法,那不行,子彈缺乏,武器很少,打了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怎麼辦?
所以硬拼硬打是不行的,同時那樣子也不能發動群衆,不能建立根據地,不能擴充我們自己的隊伍。主席呀,他是看到後頭那一層,就是日本人敗了以後,我們要轉入進攻,所以要獨立自主,要建立根據地,擴大武裝。會上有些不同的意見,就是以遊擊戰為主還是以運動戰為主的問題。我發言是贊成主席的意見,贊成山地遊擊戰,着重要獨立自主。”
聶榮臻的回憶是準确的。從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洛川會議記錄上查到,聶榮臻作了如下發言:“1.軍隊出動與成略問題,現在我們是整個陣線之一部,另外同日本作戰,應時時顧到我們不要吃虧,因此戰略上采取山地遊擊戰,基本上要有獨立自主,否則在軍事上、政治上都可能發生問題。出動兵力為着很快地創造根據地,力量更大,影響更大,以前線的力量來争取條件,也是可以的;2.遊擊支隊問題:大的遊擊隊??小的遊擊隊繁殖,應盡量與東北及其他地方的遊擊隊打通,并派人去。現在幹部對遊擊戰争,獨立的工作(能力)比以前差,在敵人後方的基礎還是靠當地;3.外交問題,我們有許多關系,應進一步派人去工作,做軍隊中的政治軍事工作;4.财政問題,各方面的經費都不夠,以前是從地方籌糧,現在出動,再等是不可能也不應當的,開始應争取人民,不要侵犯其利益。戰鬥員生活上應同蔣介石士兵平等,否則工作不好做,并且給敵人以挑撥間隙。現在應多想點辦法,如國際方面,募捐是可以的。”聶榮臻的發言,是對毛澤東提出的戰略方針的堅決支持,也是他日後創建抗日根據地的思想基矗經過讨論,大家統一到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上來了。後來,毛澤東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實際情況,将抗日戰争的戰略方針歸納為:“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①洛川會議一掃聶榮臻心頭因前方戰局混亂帶來的愁雲,思想豁然開朗。
自“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要進入抗日戰争了,仗究竟怎樣打?這是聶榮臻時刻思考的問題。洛川會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明确認識到,出征之後的中心任務就是建立抗日根據地,堅持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争,實行持久抗戰。
8月25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下達了命令: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3個師。第一一五師由原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和七十四師(留陝北)組成,林彪為師長,聶榮臻被任命為副師長。10月,八路軍恢複政治委員制度後,聶榮臻被任命為師政委。
8月29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前方分會(後稱華北軍分會)。聶榮臻任該會委員。
不久,聶榮臻接到了蔣介石簽署的委任狀,心中感慨萬千。對于與蔣介石及其國民黨軍隊惡戰多年的聶榮臻來說,接受這一紙委任,不能不說是極富戲劇性的。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聶榮臻像所有堅定的共産黨人一樣,視蔣介石為頭号大敵。現在,蔣介石表示願意抗日,國共兩黨再度合作,他才給八路軍将領們發委任狀。這是中國共産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進行長期努力的結果。國民黨當局的政策轉變,對于抗日戰争的興起有着重要的意義。當然,聶榮臻也注意到,蔣介石完全是為形勢所迫,才不得不暫時放棄執行了長達10年之久的血淋淋的“剿共”方針的。
洛川會議結束後,聶榮臻與林彪坐上卡車,向西安進發了。他們準備在西安換乘火車追趕第一一五師已出征的部隊。誰知,遇上北方秋季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卡車多次陷入泥坑之中,聶榮臻等将領不得不下車搬石墊路,冒雨推車,弄得泥水滿身,疲憊不堪。
車過陝西黃陵縣名叫中部的地方,稍事休息。此處有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寝。此時,雨勢減弱,變為如絲如縷的雨簾,籠罩着聳立在蒼茫荒涼的黃土地上的小山包,以及那曆盡滄桑的古亭、石拱門和老柏樹林。聶①《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卷,第441頁。
榮臻凝望着綿綿秋雨中的黃帝陵,神情肅穆。在這國家危亡的緊急關頭,他從心底裡向民族祖先發出決心以身報國的铮铮誓言!
卡車行至宜君縣附近,再次陷入泥坑中,車輪打滑,無法前進。為了争取時間趕路,聶榮臻和林彪隻好改乘馬匹,帶上警衛人員先行出發。他們趕到西安城外,找個地方換上幹淨衣服,才進城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
去往前方的軍隊領導人分為兩批從西安出發,林彪先走,聶榮臻按周恩來的意見暫留兩天,分析研究前線形勢、面臨的困難和統一戰線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聶榮臻同周恩來出席了國民黨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舉行的便宴,然後一起乘坐蔣鼎文派出的專列,前往太原。
聽到黃河的濤聲了!聶榮臻的心裡不由得一陣激動。在潼關換乘木船,渡過雨中的激流。在風陵渡等待他們的是閻錫山派來的小火車。上車後,他聽到日軍瘋狂地沿平綏、同蒲線兩側進攻,國民黨七八十萬守軍有的一觸即潰,有的不戰自退的消息,心情格外沉重。日軍輕取平津之後,氣焰更為嚣張,以約30萬兵力,兵分3路,沿平綏、平漢、津浦鐵路長驅直入,妄圖“速戰速決”,3個月内滅亡中國。華北處于危急之中!
僅有兩節車廂的小火車沿着窄軌鐵路,馳向戰雲密布的前方。聶榮臻和周恩來坐在車廂内的小凳上,促膝傾談。第一一五師按原定的任務,是開赴晉、察、冀、綏四省交界地區開展遊擊戰争,向沿着3條鐵路線進攻的日本侵略軍進行側擊,以配合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行動。由于國民黨軍隊紛紛敗北,八路軍必須有單獨應付戰局的準備。
“榮臻同志,你有什麼打算呢?”周恩來用深邃的目光望着聶榮臻,親切地問道。
聶榮臻沉吟片刻,胸有成竹地指着攤放在小桌子上的一份簡易地圖說:“我師先按預定計劃開進,但應做好單獨進行遊擊戰争的準備。從地圖上看,晉、察、冀、綏四省交界地區山嶺起伏,地形不錯,适合于開展遊擊戰争。
不過,我們不能過分依賴地形,得把力量放在發動群衆上,才能堅持遊擊戰争。”
“你的想法很好嘛,我很贊同。”
“恩來同志,我在洛川會議上講過,部隊的槍支、彈藥、給養是個大問題。眼看天氣就要冷了,大家還穿着單衣、草鞋。我想,得抓緊時間解決部隊過冬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關鍵仍然是發動群衆。”周恩來打了個手勢,強調說,“有了群衆的支援,一切問題都比較好辦了。”
小火車到達侯馬車站。一一五師第二梯隊――師直屬隊和徐海東率領的三四四旅正好行軍抵達侯馬。聶榮臻在這裡趕上了部隊,便與準備到太原同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聯系的周恩來分了手。聶榮臻得知日軍正兵分兩路向太原推進, 20餘萬蔣閻軍節節敗退。這時,林彪已經帶着第一梯隊――陳光率領的三四三旅先行出發了。第二梯隊的幹部戰士,一個個都恨不得插翅飛到前線。遺憾的是天不作美,連降暴雨,同蒲路被洪水沖斷,緻使部隊行動受阻。由于晉北戰局吃緊,閻錫山處于不打一仗就不好交待,打又沒有把握的尴尬境地。他希望八路軍早點開上去,将日軍頂祝聶榮臻便要部隊搶修被洪水沖壞的鐵路,趕赴平型關一帶阻滞日軍進攻。
聶榮臻率領部隊于9月中旬到達太原。次日離開時,太原各界代表、人民群衆和東北流亡學生自動聚集在車站,含着熱淚高唱抗日歌曲,贈送各種慰問品,熱烈歡送他們開赴戰常此情此景,自然令聶榮臻和他的将士們為之動情、振奮。
然而,當他們在原平車站下車時,見到的卻是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誠如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所說的,國民黨軍隊的潰兵“展開長途競逃的奇觀”――當兵的用步槍挑着搶來的包裹、雞鴨,當官的坐着轎子,趕着馱有箱籠的牲口,争先恐後、慌不擇路地潰逃。
“真是兵敗如山倒啊!”聶榮臻果斷而又憤然地說道,“不能讓他們影響我們的行軍速度和士氣,部隊立即改變原定經代縣沿大路向平型關的行軍路線,繞向五台的山間小路前進!”
通往五台的山間小道上,鋪滿蒼黃的落葉。聶榮臻率領他的人馬踏入這秋色凝重、草木蕭瑟的世界,無疑給山野帶來了活力。山道上,一叢叢絢麗的紅葉,像是戰士們熱情的火焰。
聶榮臻的部隊是在中秋節時到達五台的。五台山送給他們的見面禮,卻是一場帶有寒意的大雨。看着足登草鞋、身穿單軍衣的戰士們在大雨裡堅持行軍,愛兵如子的聶榮臻怎不為之心疼呢?但軍情緊急,隻有冒雨趕路。告别五台,穿過龍泉關,于9月23日到達平型關東南的下關、上寨一線。聶榮臻覺得這裡地形良好,是進行遊擊戰争的好地方,特别是龍泉關到上寨之間的上下古道,山路陡峭,地勢險峻。他對身邊的幹部說:這裡隻有靠人的兩條腿才能行動自如,騎兵活動都很困難,汽車、坦克等摩托化裝備以及大炮等重武器根本無法運動。日本人有兩條腿,我們也有兩條腿,而且是經過長征鍛煉的鐵腳闆,怕它什麼?中央确定我們在這裡進行遊擊戰,我是充滿信心的!大家的回答當然也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