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陳毅傳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傳記回憶 > 陳毅傳 > 第九章 大戰華東

第九章 大戰華東

書籍名:《陳毅傳》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第一節  勝利果實屬于誰

  
      1945年8月25日上午。延安東關機常一架美國軍用飛機,轟然騰空,開始了一次非同尋常的航行。美軍飛機在中國從未一次載運過這麼多中國共産黨的重要人物:艙内擠擠挨挨坐着的,是陳毅以及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陳赓、林彪、肖勁光、滕代遠等20名中共的高級幹部。

  
      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裡,遠東和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轉折,鑒于蘇聯于8月8日對日宣戰,毛澤東主席亦于8月9日在延安發出《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戰鬥号令。所有中國解放區的軍民都行動起來,“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向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8月12日,中共中央對華中的鬥争作了新的部署。為具體落實中央的這一部署,陳毅又為中央軍委起草了對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五師地區的如下指示:在江南方面,立即有計劃分路發動進攻,占領吳興、長興、宜興、溧陽、溧水、郎溪、廣德、金壇、句容、高淳諸城鎮,太湖西岸各地及浙西敵區各縣;對京滬沿線蘇州、無錫、武進、鎮江、丹陽等城,可相機占領,不可能時即不要去,能占領時亦不宜作久住之計,而主要的是去占領各該縣的農村市鎮。

  
      在江北方面,應将津浦路以東、長江以北、隴海以南、運河兩岸這一整塊地區打成一片,占領所有城市,解放所有地區,打定長期鞏固根據地的基矗軍部在運河沿線,選擇适當指揮位置。

  
      中共中央為加強軍事工作的領導,中央政治局于8月23日的擴大會議決定,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陳毅為12委員之一。

  
      對于陳毅的工作,中共中央也作過審慎的研究。因為當時迅速從日僞手中收複東北是全黨的一項突出重要的任務,主持東北軍事工作有兩個人選:一是陳毅,一是林彪,中央考慮華中更需要陳毅,便由毛澤東主席和他談話。

  
      陳毅考慮到同饒漱石的關系問題,坦誠地說:回華中去恐怕沒有事做,不起作用。毛澤東說,怎麼不起作用,隻要你坐在那裡就起作用。于是陳毅答應下來了,并請中央放心。當他飛往太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便發了個電報給華中局:“陳毅同志昨日飛抵太行,轉赴華中。陳态度很好,一切問題均談通。

  
      分工:饒為書記及政委,陳為軍長及副書記,其餘不變。”

  
      飛機把他們送到晉東南黎城縣長凝機場後,便飛返延安了。陳毅要從太行赴華中,還有數百裡跋涉,恰好一起從延安飛來的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也要回軍區,便由他組織護送。9月下旬,到達濮陽。

  
      9月19日,中共中央根據國民黨軍行動而提出的總戰略方針――“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決定從山東調兵數萬,迅速開赴東北,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撤,一部進入山東。9月26日,陳毅收到中共中央9月23日的來電,要他不要去華中,“取捷徑直到山東”接替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的工作,以便羅率部去東北。

  
      陳毅穿一身粗布軍裝,由冀魯豫軍區安排,一程接一程地護送前行。當他們時而騎牲口,時而步行,風塵仆仆地長途跋涉時,他們的對手――國民黨軍将領們也正穿着美式呢料軍服,乘着美式吉普,還有美國飛機、軍艦,同他奪路搶行。據報,國民黨先頭部隊9個師已開進徐州,後續10個軍的兵力也正在或準備向津浦線南段開進,雙方都在争分奪秒地前進。

  
      10月3日,陳毅一行終于東渡微山湖,抵達微山湖東岸的夏鎮(現微山縣所在地)。來迎接他的人正是1943年送他西渡微山湖的魯南軍區獨立支隊副政委楊廣立,這個支隊已經編為第八師二十四團了,兩人相見,倍感親切。

  
      陳毅說,他帶有黨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要迅速趕到山東分局,要設法立即送他過鐵路。陳毅向幹部們傳達了“七大”精神,當即起程。陳毅一行在臨城和沙溝之間過了津浦鐵路。陳毅發現這條貫穿南北的鋼鐵大動脈還完整通暢,而10幾萬國民黨軍和日僞軍正從徐州方面沿着它節節逼向北線,阻遏他們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陳毅向楊廣立交代,立即組織部隊、民兵破路,一天都不能等,埋地雷,翻車廂,扒鐵軌、挖枕木、割電線、砍電杆,發動沿線群衆一起幹,誰搞的就歸誰扛回家,破壞橋梁、路基成功的,還可張榜由公家定價獎賞。

  
      過了鐵路,第二天上午就趕到峄縣(今峄城)。在第八師師部傳達了中央指示和“七大”精神後,當晚便乘吉普車趕到山東軍區所在地臨沂,和在那裡迎候的羅榮桓親切會合。

  
      羅榮桓移交工作以後,就要迅速帶部隊到東北去了。羅榮桓走後,陳毅将面對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

  
      首先,山東主力部隊将以絕大多數開赴東北,包括八路軍山東軍區第一、二、三、七師全部,第五、六師的主力,18個警備團和基幹團,部份軍政幹部共約6萬人,隻留下第四、第八兩個師。與此同時新四軍三師約3萬餘人,也由黃克誠師長率領北調出關。陳毅所能指揮使用的山東野戰部隊,實際隻有5萬,加上警備旅和區縣武裝,以及華中方向新四軍9個旅,整個華東總兵力也才40萬人。兵力不強這是第一難。

  
      第二難,是華東局面複雜,敵情嚴重。蔣介石還都南京,蘇魯解放區将成為直接威脅國民黨南京政權的“大患”,成為蔣介石調兵北運的“大障”,必先除之而後快。而陳毅所轄部隊,力量相當分散,有剛從華中調來山東的,有剛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部隊的,有在某一地區活動發展多年不願遠離“老家”的??也有幹部過去對陳毅并不熟悉而個性很強,不那麼“聽招呼”的??要在這種情況下将各個方面的力量歸統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集中協調的,可以實施機動作戰的野戰大兵團,來對付裝備、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敵人,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與羅榮桓司令的工作交接,在一片緊張和匆忙的氣氛中進行。陳毅為此在臨沂停留了10多天。這期間,津浦路線上的敵情日益緊迫。可以說從延安到臨沂,從最高統帥部直到魯中南各級指揮員,此刻都意識到全局最關重要的目标,正是在津浦鐵路線上。

  
      津浦路的蔣軍行動很快:9月30日,徐州的國民黨第十二軍、騎二軍及僞軍吳化文部開始北進,10月1日抵臨城(今薛城),3日在山東第八師及警備八旅尚未趕到的情況下進占了滕縣。6日到達充州。9日,與山東第4師先頭一部遭遇後,蔣軍主力取道鐵路以西繼續北進,11日,其先頭部隊利用山東軍區部隊主力尚未調轉、破路不夠徹底之機,已進抵濟南,後續部隊正準備源源跟上。照此下去,隻要20天,國民黨大批主力就能順利通過津浦線到達平津地區。據此,軍委指示陳、羅、黎(山東軍區副政治委員黎玉)等人:“目前山東與華中的中心任務(除出兵東北外)就是截斷津浦路,阻止頑軍北上,并力求消滅北上頑軍之一部或大部。”

  
      為有力實施這一作戰意圖,決定成立津浦前線指揮所,由陳毅親往前線實施統一指揮。10月15日,也即由延安抵達山東的第12天,陳毅偕黎玉等人率前線指揮所進駐鄒縣香城,組織抗戰勝利以來第一個集中大兵團作戰的戰役。

  
      陳毅在香城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七大”精神,并作反内戰的動員。他以簡明通俗的語句表達了自衛作戰的理由和決心:“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誰敢來摘果,把槍繳下來!”

  
      當時兵力的部署安排是這樣的:自北向南,以渤海軍區武裝控制并破襲濟南以北鐵路,使到達濟南的國民黨2個軍不能繼續北進;以山東第三、第四師及魯中警備三旅進攻泰安、兖州之間日僞軍;以山東八師及魯南警備八旅進攻鄒縣至臨城間日僞軍;以魯南警備九旅進迫徐州、臨城、棗莊以鉗制敵人。總之,在濟南至徐州沿線,共集中了20個團的主力。指揮所根據當面敵人情況,決定采取輪番使用兵力的戰法,使部隊在長途行軍後的連續作戰中,仍能保持有力的突擊力量。

  
      10月18日,山東軍區第八師主力首先發起戰鬥,以奔襲手段從鄒縣東、西門連續爆破成功,全殲守城僞軍2500餘和日軍200餘人。接着又迫使鄒縣南側日軍300人投降,控制了鄒縣以南80餘裡鐵路,山東第三、第四師則攻克大汶口,控制了南北鐵路20餘裡。至此,國民黨徐濟間交通再度被切斷。

  
      10月下旬,國民黨徐州綏署以第十九集團軍率第九十七軍及騎八師進至臨城,另以第五路軍吳化文部在日軍掩護下自膝縣向北,以僞山東特務旅自兖州向南,企圖南北對進,首先打通兖州、膝縣間交通。

  
      此時的陳毅,手中兵力未集齊,而山東主力第三、第四兩師又很快要渡海北上,他分析當面敵情:敵主力也尚未到達,而吳化文第五路軍脫離工事完全處于運動之中,攻殲較有把握。因此,指揮部決心以山東主力第八師,加上新四軍剛入魯的部隊第九旅、第五旅,以伏擊手段殲滅吳化文部。

  
      11月3日午後1時,當吳化文部以日軍打頭陣,運動至伏擊圈内時,各路伏兵按預定計劃分路出擊,僅經兩小時激戰,即将敵大部殲滅,吳化文單人匹馬逃走。此役俘敵軍、師長以下4000餘人,控制鐵路100餘裡。

  
      捷報聲中,闊别一年多的張茜從淮陰、臨沂來到香城。陳毅去看望新四軍二縱司令員羅炳輝時,和張茜并馬前往,一路歡聲。11日,中共中央給陳毅發來電報說:“慶祝你們殲滅吳化文勝利!準備戰勝必然要來的大舉進攻,集中部隊向鐵路南北擴展。”當日,警備八旅又殲滅從兩下店北犯的日僞軍。

  
      當夜,山東八師主力奉陳毅命令沿津浦路西側南下,進迫臨城,其二十三團向臨城以西的柏山守敵發起了進攻。一營三連班長陳金合在臨城援敵眼看逼近,敵堡未攻克,守敵将無法全殲的緊急情況下,毅然摘下帽子摔給連長作為訣别,沖到敵碉堡前拉響了一枚特大型快速手雷,瞬間火光沖天,敵堡摧毀。陳金合卻已粉身碎骨,以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取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陳毅聽到消息,深為感動,給以極高的評價說:“陳金合是實際戰争的領導者,是徹頭徹尾的共産主義英雄!”一個學習陳金合的熱潮很快形成。

  
      為進一步擴大對津浦線的占領,指揮部又決定以原有主力加上剛由淮南北進的新四軍四旅、十九旅,分别先後攻克了臨城外圍的沙溝、官莊等據點,使敵人縮踞在臨城固守。臨城工事堅固,且有炮兵、航空兵支援。陳毅據此情況決定包圍臨城突然撤兵,以第八師攻滕縣,以第九旅攻小窯、陶莊。

  
      八師的滕縣攻堅戰打得十分出色。先打外圍,全殲蔣軍新二師,俘師長以下2000餘人,繳獲山炮2門。滕縣城内守軍共約9000人。戰鬥于18日黃昏發起,剛成立12天的山炮連首戰以17發炮彈便命中15發,有效壓制了敵火力。突擊部隊連續爆破,沖入城内。經兩夜一日激戰,僅以400人傷亡,殲滅了數量上與己相等,而火力優于已方的敵軍,共俘旅長以下7600人,擊斃師長以下1000餘人,繳6門山炮及其它彈藥物資甚多,獲得全勝。然而在戰鬥中,親臨陣前觀察敵情地形的八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卻不幸中彈犧牲。其後,陳毅和黎玉到八師視察,沉痛地參加了在城西舉行的追悼會。

  
      與此同時,第9旅也勝利攻克了小窯、陶莊兩地。

  
      津浦前線作戰勝利,使陳毅所部控制了津浦路共260裡長和臨棗路40裡長的鐵路線,殲滅了大量蔣、日、僞軍,使國民黨迅速打通津浦路的企圖終告失敗,同時,也改善了山東部隊的作戰陣地及裝備,掩護了主力的調配集中。在這一時期,華中野戰軍也完成了北調、集中和整編任務,并攻克了鹽城、高郵等地,改善了作戰條件,也鍛煉提高了部隊。總結回顧這一時期作戰經驗,陳毅深深感到“解決從遊擊戰轉到運動戰的許多實際問題,強調兵種協同、步炮、攻守協同十分重要。”據此,他抽調部隊進行臨時整訓,指示團以上幹部學習毛澤東所著《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同時要新四軍部隊認真組織學習八路軍部隊的爆破攻堅技術。這些都顯示了陳毅在從分散遊擊戰轉向大兵團運動戰的初期,對部隊的适應與轉換能力的提高,已給予極大的重視。這是自紅軍誕生以來,人民解放軍的一個曆史性大轉變。而在取得初步勝利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和弱點,如何克服它們,将是今後一時期陳毅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1946年1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山東野戰軍(簡稱山野),并以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陳毅任山東軍區和山東野戰軍司令員,張雲逸為軍區副司令員、黎玉為軍區副政委兼野戰軍政委。同時明令規定,以粟裕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的華中野戰軍,在戰略行動上歸陳毅指揮。

  
      從當時全國戰場看,國民黨軍在津浦線受阻、被殲的同時,又在上黨、邯鄲兩戰役中喪師6.5萬人,這更加暴露出其戰争準備尚未就緒的弱點,加之國内“反内戰,要民主”的呼聲高漲,國際輿論也有壓力,因此蔣介石請出了美國人,出面“調停”國共争端,解救自己的不利處境。至此,國民黨方面不得不在關内暫停軍事上的冒險進攻,和中國共産黨簽訂了停戰協定。

  
      雙方共同宣布,于1946年1月13日實施全面停戰。

  
      然而,誰能相信這就是永久的和平呢?陳毅司令員告誡部屬:和平談判是高級領導人的事,你們部隊的責任就是準備打仗。

  
      第二節  從和談走向戰争

  
      1月28日,一架飛機飛至臨沂上空,投下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的一道軍令,要求仍交火的國、共雙方停止沖突脫離接觸。陳毅研究後親拟回電,表示遵照執行,但“我地區被我包圍之敵僞城市仍應由我受降,此乃我敵後抗戰八年應得權利”。2月2日,濟南執行小組美方雷克上校又飛來臨沂,與陳毅會晤兩天。陳毅首先揭露國民黨進攻事實,而後又作某些克制讓步;據事實講道理縱橫天下申明自己的立場主張,又不失幽默風趣;終與雷克達成幾項口頭協定。在回去的飛機上,雷克對同行人說:“象陳毅将軍這樣有才能的中國軍事将領,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以後,雷克上校以及徐州執行小組美方代表哈裡斯上校及駐青島美軍司令克萊門将軍等,數次去臨沂拜訪陳毅。克萊門在談話中勸共産黨妥協以占政府一席位置,因為顧祝同在徐州就有30萬軍隊,共産黨無力對抗。陳毅回答:他隻要用5萬兵力就能進占我這個臨沂,但10個師進來容易,如果要出去1個師也難出去。”美國西點軍校出身的克萊門将軍瞠目以對,陳毅侃侃而談,從軍事辯證法,美國獨立戰争直談到解放區的煎餅大蔥,充分利用此機會分析形勢,闡明真相。給克萊門印象極深。通過各種接觸,陳毅在美軍軍官及許多民主人士中,争取了大量同情者。

  
      3月1日春寒料峭,陳毅接中央指示,登上一架專門來臨沂接他的飛機,到達濟南,在這裡迎接了從北平來濟南視察的“軍事三人小組”張治中、周恩來、馬歇爾。軍調濟南執行小組向三代表彙報山東各地國、共沖突的調處情況後,周恩來有憑有據地講了國方将僞軍加委使之搖身變為國軍的問題,還揭露國方急于恢複交通實質是利用其運兵向解放區進攻的真相,态度嚴肅而又克制,發言有理有節。而陳毅在濟南則與王耀武、何思源等國民黨軍政官員作了些個别接觸。他與王耀武來去常常同乘一輛卧車,言談之中,王耀武向陳毅稱贊說,你們共産黨有三大長處――善學習研究學問;與人民關系好;能作戰。他并且表示國内戰亂已多年,自己作為軍人,也是願和平不願打的。陳毅聽後心裡自然明白,王耀武的話裡有些真情,有些苦衷,但也有故作姿态之處。

  
      當日下午,陳毅又随張、周、馬歇爾3人飛抵徐州。在這裡,主要是談判蘇北淮陰地區國共兩方粟裕部與顧祝同部摩擦的問題。第二天上午與馬歇爾的會談,周恩來特介紹陳毅代表自己出面。面對這位聲勢煊赫的美國五星上将,陳毅身着新四軍自制的棉布軍裝,神态從容自信,不卑不亢。他列舉事實,申述理由,正式提出,有必要向新四軍所在的蘇中地區增派一個新的小組去實地考察,以制止當地國民黨軍隊的挑釁進攻等問題。又坦率指出:此次在徐州舉行的宴會中,共方代表人員的席位被有意壓低了,陳毅對此種輕慢無禮的态度表示遺憾。

  
      馬歇爾聽罷,同意考慮向蘇中增派三人小組的事,又召進美方一位上校,詢問昨日宴會的座席安排問題。上校答,是徐州國民黨方面安排的。馬歇爾倒也坦率,立即為此事向陳毅表示了歉意。顧祝同開始時是對共方代表極倨傲的,經陳毅這番堂堂正正的交涉,美國人又說了話,他态度上便也有些改變。

  
      後來與陳毅談話中,還表示贊同陳毅所說的“和平巨流不可阻擋”的觀點。

  
      在談判鬥争中,陳毅既善于做對方個人的争取工作,又總是清醒地正視對方的總的政策,既交了朋友,又堅持原則。

  
      在這一停戰階段中,陳毅明确地認識到,是和是戰,最終不是取決于共産黨,而是取決于國民黨。因此,陳毅一方面參與和指導華東地區停戰談判鬥争,另一方面又始終抓緊着部隊整編、練兵,解放區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改運動等項工作。對于“和平民主新階段”的到來,部隊上上下下有許多混亂思想,對戰争在短期内再度爆發的可能性普遍估計不足,所以從2月份起布置和開展了“百日軍政大練兵運動”。5月1日,又在“百日練兵”的基礎上,頒發了以軍事訓練為主的第二期練兵指示,進一步提高戰術、技術水平。以後,國民黨的戰争企圖逐步暴露,對解放區蠶食活動日益加緊。

  
      陳毅及華東黨政軍領導人,乃進一步加強戰備動員,批判和平麻痹及各種享樂腐化思想和個人主義打算,加強和擴組野戰部隊,并要求地方加緊進行土地改革工作,軍隊要積極擁護與支持土改。這樣,使情況有所改觀。

  
      與此同時,國民黨逐步調齊了兵馬。首先是将其遠離前線的部分主力秘密運送到解放區邊緣的戰略要地來。就華東地區來說,1月份停戰令生效時,國民黨全部兵力是17個正規軍47個師,但到6月份,又秘密增調7個軍19個師,在華東解放區及其周圍布下的兵力達23個軍66個師,約52萬人之衆。

  
      其南線軍隊進行了整編:以從100萬日軍手中接收的以及美國援助的武器加強了裝備;進一步加強和改編僞軍,組織大批“還鄉團”;其間向山東、蘇皖解放區的蠶食進攻已達977次,侵占解放區城鎮村莊400餘座。總之,進攻部署已接近完成,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

  
      面對這種情勢,共産黨軍隊顯然不能作無止境忍讓而不反擊。但向何處反擊能在政治軍事上取得有理有利地位?陳毅頗費思量。在中央軍委具體籌劃下,他組織山野部隊,抓住國民黨向華中四分區(淮南津浦路西地區)開始動手的時機,在山東選定人心痛恨的僞軍為作戰對象,發起了讨逆戰役。

  
      6月7日晚,山野各主力兵團奉令同時分别向德州、泰安、大汶口、棗莊、周村及膠濟路東段的高密、膠縣、即墨等據點的僞軍發起了突擊。到16日,預定攻擊的據點除大汶口外,全部奪齲被派到德州指揮僞軍的國民黨中将司令王繼祥以及各據點3萬餘僞軍被俘獲,同時斃傷僞軍3500餘人。這些“釘子”一拔,就拆除了國民黨進攻山東解放區的跳闆,同時也策應了中原、蘇皖解放區的鬥争。由于打的是僞軍,“師出有名”,國民黨無話可說,政治上首先赢了一着。繼而戰役取得全勝後,又“适可而止”。立即收兵轉入整訓,使緊張局勢及時得到緩和。這是一個将軍事與政治鬥争緊密結合運用得極為成功的範例。

  
      6月26日,蔣介石在完成了各項戰争準備之後,徹底撕下和平面具,下令包圍中原5萬解放軍半年之久的25個師“吃掉”該部。以此為标志,延續5個多月的停戰局面終告結束,全國大規模内戰就此展開。蔣介石自恃有優勢兵力和裝備,有美國經援和軍援,揚言要在3個月至半年内消滅共産黨。

  
      蔣介石對華東的如意算盤,是實行由南向北的逐步壓縮,先将解放軍華中主力趕過隴海路北,再會同膠濟線南下的國民黨軍将其聚殲于魯中地區,以解除其甯滬杭中心地帶的“心腹之患”。

  
      戰雲滾滾,大軍壓境。中央軍委6月22日來電指示作戰方針:“山東區以徐州為主要作戰方向,主要着重調動徐州之敵于野戰之中殲滅之。”這一計劃核心是着重向南,首先給予向華中解放區進攻的敵人以有力打擊。然後華中、山東主力分由淮河南、北進擊津浦線,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造成對徐州合圍形勢,以調動敵方在運動中予以殲滅。這樣,就可以甩開向北的蔣軍而插到國民黨區域取得人力物力,取得戰局上的主動。陳毅次日即複龜中央,完全同意這一南下作戰方針,并對山東野戰軍作了部署。

  
      但蘇中方向的粟裕、譚震林向中央和陳毅力陳在蘇中内線殲敵的有利條件和兵出淮南的不利條件,不主張一開始便将蘇中主力調去淮南、淮北。就指揮關系而言,粟、譚所率的華中野戰軍在戰略行動上歸陳毅指揮,但它歸華中分局領導屬華中軍區建制。因此在指揮關系的協調上,陳毅也頗費思量。

  
      6月27日,陳毅一面向中央作了報告,一面向粟、譚發電,望能從華中野戰軍抽16個團兵力投入淮南作戰,但接到粟裕回電,“建議隻抽8至11個團去淮南參戰,主力仍留蘇中作戰。”并列舉數條理由表明主力暫緩西調先在蘇中打幾仗的必要性。為了深入研究問題,陳毅于第二天(28日)親自到隴海線上的新安鎮附近,與華中局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會面商讨。經反複商詢斟酌,中共中央終于複示允許華中野戰軍暫緩西調。7月4日,中央軍委根據政治局勢及敵情變化進一步明确指示:“膠濟、徐州、豫北、豫東、蘇北之頑可能同時向我進攻,果如此,我先在内線打幾個勝仗再轉到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7月初,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在出征前因腦溢血突然去世。而大敵當前,隻能将悲痛化為力量,陳毅将羅副軍長的追悼會變成了一次激勵士氣的誓師會。他在緻詞中說:“革命的自衛戰争必定勝利!我們每個人要抱定決心:打了勝仗開慶功會,打了敗仗開批判會,打死了開追悼會!”這三句表達了必勝決心的壯語,很快在部隊指戰員中流傳。

  
      7月中旬,蔣軍向淮北、淮南、蘇中、魯南解放區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其中以淮北為主要方向。5個整編師12個旅的兵力,自徐州以南分3路向東推進。陳毅決心以少數兵力牽制敵中路和右路兵團,而以主力殲滅位置最突出的左路兵團(整編第二十八、五十七師各兩個旅)。然而,正當山野部隊向其左路兵團接近時,其中路整編第六十九師之第六十旅、九十二旅進到了朝陽集、漁溝地區與左路兵團取齊,繼而六十旅向左路靠攏而九十二旅顯得突出孤立了。他令二縱、九縱、二十旅共計13個團的兵力,攻殲朝陽集、漁溝地區的敵九十二旅,并在運動中攻殲向南增援的六十旅。

  
      朝陽集戰鬥從7月27日淩晨開始,前後經曆兩晝夜,殲滅了蔣軍九十二旅全部,六十旅一部,共5000餘人,至此蔣軍東進的中路兵團基本被擊退了。

  
      這一仗在指揮部署上依據了中央軍委“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因而以較小的傷亡代價,取得了山東野戰軍在解放戰争開始後的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使華中全軍受到很大鼓舞。陳毅同樣受到很大鼓舞,因而作七律詩一首以示慶祝。當此捷報于7月30日傳到山東臨沂劉家莊時,張茜又生了一個男孩,可謂“雙喜臨門”。以後為孩子命名“小魯”。

  
      與此同時,華中主力在蘇中地區也面臨着4倍于己之敵的進攻。7月13日至15日,粟裕以先發制人手段集中15個團兵力,首先攻擊了宣家堡、泰興,殲敵3000餘人,打響了頭一炮。繼而在如臯東南殲敵萬餘。以後連續作戰,七戰七捷。然而在淮南方向,敵自中旬起以精銳兵團“五大主力”中的兩個:第五軍、整編七十四師,以及第七軍一部,分路向津浦路東地區進攻;路東各部實施反突擊,未能得手而一再後退,到月底撤離該區,整個淮南解放區失陷。

  
      回顧從和平轉入戰争的第一個月作戰,陳毅所部雖有蘇中及朝陽集的勝利,但也顯露出某些不能适應全面内戰與新階段大兵團正規作戰的弱點與問題,陳毅沒有理由對未來戰局作過于樂觀的估計。

  
      第三節  艱苦備至的轉折

  
      大雨傾盆,連日不停,部隊冒雨涉水,步履艱難。

  
      陳毅于7月25日率山野指揮部南越隴海路到達淮北。一副異常的景象擺在面前,正如他在給華東局和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所說:“到處一片汪洋,每夜部隊隻能走20裡至30裡,榴彈遭水濕即不能用,部隊特别疲勞,病員增多,敵駐紮之村落即溝深水滿,不好突擊。”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下怎麼辦呢?

  
      陳毅表示:“現華中全境,蘇中敵氣已頹,淮南、淮北敵氣正旺,我決心在淮北打一、二次好仗”,以“改變局勢”。但到月底,敵情發生變化,沿隴海線兩側繼續進攻的蔣軍主力已增加到15個團,而陳毅手頭的21個團的兵力對他們“隻能擊潰不能殲滅”,便打算“以主力向靈(壁)、泗(縣)找桂頑求戰,拟先消滅其兩個團即轉而進擊津浦路宿蚌段。”

  
      野戰軍司令部參謀處有許多意見認為在水大、部隊疲困條件下攻城,打桂系均不妥。而參謀長則堅決主張殲泗縣桂系兩個團。在此激烈争議而需要司令員拍闆的時候,陳毅不顧“溝深水滿,不好突擊”的情況,誤信軍分區領導幹部所說“泗城外壕水深不過膝”的虛言,沒有采納參謀處大多數人的意見,而支持了參謀長的意見。接着華中分局的鄧子恢、張鼎丞也來電建議應打蔣軍不打桂系,陳毅與參謀長也回絕了,表明自己在事前已經作過慎重考慮,其理由是:“蔣軍計8個整旅緊靠在一起,離徐州不到40裡,彼此間隔不到10裡、20裡不等,增援多而快,隻能擊潰不能殲滅。此次(在朝陽集)打九十二旅,我9個團打兩天兩夜始結束戰鬥,故無法下決心去打北線蔣軍,但蔣軍再向東進,則有打的機會。現桂系4個團,分布在靈壁、泗縣、五河3處,其增援均在七八十裡以外,打定可能全殲,曆來打桂系均用相等兵力,故奏效不大,此次改變是能奏效的。已定5日夜攻泗城不再變。”于是報告中央軍委:“當前之敵一為桂系,一為蔣五軍,一為薛嶽部九十九旅、六十旅,均系硬貨。”“我決心消滅桂系在泗縣之兩個團,并調動其援隊,逐次消滅其二三個團。”

  
      8月3日,軍委複示:“凡隻能擊潰不能殲滅之仗不要打。隻要主力在手總有機會殲敵,過于急躁之意見并不恰當。”軍委複示的基本精神似在于慎重而反對急躁。對于泗縣的攻擊,陳毅并未改變決心。從當時志在必得的情況來看,對于攻擊失利的可能是缺乏思想準備的。

  
      守泗縣的敵軍為桂系第七軍的一七二師,兵員老,當兵時間平均在7年以上;善守,是他們的特點。這次山野主力19個團南下攻它,以多勝少,應當是有把握的,然而當時正值暴雨季節,本來河多溝深的泗縣地區一片澤國。

  
      部隊在齊胸的積水中艱難行進,炮車無法跟上,彈藥大多受潮失效,部隊相當疲勞,并且由于部署變更倉促,既未能組織各方面攻擊部隊之間的協同動作,緻使擔任主攻的八師負擔過重,又未能進行周詳的戰術偵察,因此擔任攻城突擊任務的八師感覺把握不大。然而陳毅考慮戰機不可失,要趕在敵七軍部署調整未完與五軍未到淮北之前幹掉一七二師主力。

  
      8月7日午夜時分,八師以5個營兵力發起攻城,連續爆破勇猛沖擊,不到10分鐘即突破大北門和西北門攻入城内。但繼而守軍組織頑強反撲,攻擊部隊準備不足,未能及時發展打通兩突破口聯系,又無有力預備隊和炮火支援。天亮後,守軍以猛烈炮火卡斷城内外聯系,先對突入西北門的兩營瘋狂連續沖擊,八師部隊無工事依托,傷亡甚重,陣地失去,傷亡和溺水者甚多。敵又集中炮火、飛機、步兵打擊攻入大北門的兩個營,該兩營反複拼殺頑強守祝是夜八師投入預備隊3個營接替,仍因力量不足難以發展,形成對峙局面。同時九縱在城東的攻擊未奏效,二縱因河水阻隔既不能攻西門又無法增援大北門。陳毅于深夜2時接到八師報告,甚焦慮,派參謀長趕去師裡處置,同時發電詢問具體戰況。

  
      9日,五河敵人來援,被第七師擊退,而更多敵人正準備向淮北運動。

  
      城内八師戰士與敵拼殺竟日,血流遍地,河水為之染紅,但戰鬥仍在僵持消耗狀态。8月9日夜,指揮部下令八師停止攻擊,全部主力撤至睢甯以西地區休整待機。

  
      曾被稱為“陳軍長袖子裡的小老虎”的八師,從未打過這樣的“窩囊仗”!

  
      雖殲滅敵人3000餘,但八師亦付出2000餘人傷亡代價,而說到底城未攻下,使山野西擊津浦線的計劃受挫,八師士氣受挫。悲憤、消沉、牢騷埋怨的話很多。戰士說:“上級老說要集中兵力,臨到打起來卻要敵人兩個打我們一個!”此話确實有理。此次參戰總兵力共22個團,但用于攻城的部隊僅6個團,而這6個團在攻城時還分去将近一半力量打外圍據點,因此戰役上的優勢變為戰術上的劣勢。這是一個值得作戰指揮者深刻記取的教訓。然而,這種消極埋怨的情緒如果蔓延發展下去,将對下一步作戰産生更加不利的影響。陳毅得知後于10月4日給八師領導寫了一封信中說:“3月來未打好,不是部隊不好,不是師旅團不行,不是野戰軍參謀處不行,主要是我這個統帥犯兩個錯誤??我應以統帥身份擔負一切,向指戰員承認這個錯誤。”他坦誠自責,肯定八師“始終是很好的頭等兵團,紀律為各軍之冠”,同時也作自我分析說:“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裡,我從來不抱怨部屬,不抱怨同事,不推拒責任,因而不喪失信心??,我從來不向敵人低頭,但對自己同志我常常自我批評很願意低頭;勝利時如此,不利時也如此,即失敗時亦如此。”

  
      信中同時也分析了有利的局勢,指出勝利的前途。八師領導讀到這樣的一封信,受到極大感動與鼓舞。他們動員上上下下,認真總結了泗縣失利的教訓。

  
      在城市攻堅的組織指揮、戰術技術、協同配合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後來由第八師擴建的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成為第一等的城市攻堅部隊,在洛陽、開封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通過總結,陳毅與指揮部人員也得到提高。在陳毅主持的總結檢讨會上,各縱隊(師)的領導幹部及參謀人員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如參謀主任王德反映:津浦前線作戰,每次戰前都開會充分研究,布置好協同配合;此次作戰事前未召集各縱(師)首長開會,未進行具體組織準備,造成總的部署有兵用不上,主攻部隊兵力分散無預備隊。陳毅對大家中肯的意見坦誠同意。

  
      陳毅這種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對大家起了表率的作用,對司令部參謀人員激勵尤大。

  
      泗縣戰鬥後蔣軍乘勢推進淮北,又于9月上旬,開始準備向淮陰、臨沂兩個方向進攻,造成了陳毅一方進一步的被動。

  
      淮北失利的同時,華中的粟、譚主力卻在一個半月中七戰七捷,殲滅了國民黨6個整旅共5萬多人,嚴重挫折了敵人銳氣,振奮了解放區民心士氣,并成為中共中央得出“蔣軍必敗”判斷的實踐根據之一。他看來,戰争初期各地主力在熟悉地區的内線先尋機殲滅分路進攻的敵人是正确的,過早集中成大兵團未必妥當。但當敵軍逐漸深入,戰鬥規模逐漸增大時,陳毅又深感兩支野戰軍在幾個戰略方向上分别應敵,難于集中力量統一指揮以緻不能聚殲大敵的焦慮苦惱。9月初,中央考慮到敵人在控制隴海線之後,山東與華中的聯系将被切斷,拟派徐向前來山東負責魯南前線指揮之責,而陳毅負責淮海前線并統籌魯南、蘇中、膠濟各前線。作為一名戰區指揮員,他當然明白中央這一考慮的全部含義,故在第二天起連電表示歡迎徐向前來魯主持。

  
      但是等了20多天,徐向前沒有來。而陳毅對戰局的焦慮有增無減。當時,蔣介石限令15天之内攻下蘇北各重鎮将新四軍趕出華中,将重兵隐蔽指向華中解放區首府淮陰。陳毅急調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五旅、第十三旅北上,在淮陰以西的運河南岸阻敵,不料敵主力突然南移直撲淮陰,以桂系7軍糾纏山野主力,同時以其主力突破華野九縱防禦而逼近淮陰城郊。南線華野主力奉命放棄攻海安,馳援淮陰一時難以趕到。國民黨重兵自9月10日起以飛機炮火配合向淮陰發起猛烈攻擊,遭到頑強抵抗,激戰至17日,敵出動數十架次飛機狂轟濫炸,地面沖擊5次均被擊退,但戰況愈見危急。陳毅當日給粟裕電報中甚至有“五内如焚,力圖挽救”之詞,可見其焦灼之甚。然而至19日拂曉,蔣軍頭等主力七十四師乘淮陰守軍正在調整部署的空隙,以1營兵力輕裝從五旅、九縱接合部偷襲入淮陰南門,撕開缺口,敵内外夾擊湧入城内,淮陰失守。22日,淮安也被敵占。

  
      此役,新四軍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撤出華中戰略要點淮陰,使作戰回旋餘地更小,交通、财政上困難增重,群衆也加深了動搖心理,使整個華中的局勢愈趨嚴重。然而,華中野戰軍的主力終于北調,實現了陳毅久存未果的願望,使華中、山東兩大主力合并,形成強大作戰力量。正如陳毅于淮陰危急之際發給粟、譚、張、鄧的電報中所說:“今後力求會師改變局面。”

  
      縱觀戰争爆發初期7、8、9三個月作戰情況,面對以優勢兵力大舉進攻的敵軍,華東全軍雖退出了某些城鎮、地區,打了一些得不償失的消耗仗,但同時也取得了殲敵8萬的巨大勝利。更重要的是部隊在作戰中得到極大鍛煉,改善了裝備,逐步實現了野戰兵團的集中統一,逐步完成艱難的戰略轉變,準備更大規模的殲敵作戰。9月23日,中央軍委更明确指示:“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

  
      在此之後的10、11兩個月中,華東戰區敵我雙方都在為即将到來的更大規模的作戰準備條件。蔣軍采勸避實就虛”方針,在各方向輪番進攻,乘隙攻占了漣水等城市。解放軍多次向敵出擊或實施反突擊,共殲敵2萬餘人。

  
      特别是10月中進行的第一次漣水保衛戰,殲蔣軍七十四師等部8000人以上,有效地掩護了華中後方向山東轉移,使華野部隊及時穿上棉衣、補足了彈藥,為下一步集中主要力量殲滅敵人作了準備。這階段,兩大野戰軍會合,雖分布在鹽城至臨沂南北300餘公裡戰線上,指揮部需兼顧各方而不能作更高度的集中,但陳毅與華野粟、譚之間仍保持了密切協同、互相尊重的親密關系,正如中央電報所說:“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從10月底至11月初,陳毅在漣水西北的陳師庵等地先後召開了多次幹部會議,針對當前的戰局和兩支野戰軍統一作戰指揮的意義作了透徹的講解,總結了3個月來的作戰經驗,号召全軍幹部戰士進一步學習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所制定的關于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作戰原則,樹立高度集中統一的思想,團結一緻,積極完成作戰和建軍任務。這些會議,對于提高華東全軍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認清當時的形勢,領會中央軍委制訂的戰略方針,正确理解保存地方與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相互關系,以及增進軍内外的團結等,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四節  宿北、魯南大捷

  
      11月15日,南京城吹吹打打,演出一幕“國民代表大會”開場的鬧劇。

  
      這表明國民黨蔣介石已完全背叛了人民民主而實行獨裁專制,徹底撕毀了“政協決議”和1月13日的停戰令,長達一年之久的和平談判破裂了,失敗了。

  
      于是,毛澤東于11月21日在延安棗園邀集劉少奇和剛從南京返回延安才兩天的周恩來會商,一同對比分析了此時與抗戰初期國民黨和共産黨力量的變化,認為一年的談判教育了全國廣大人民,使他們看清了國民黨蔣介石是發動内戰的罪魁禍首,從而使共産黨赢得了人心。結合着戰場上的勝利:“蔣軍必敗”的論斷,于是定下決心:争取3至5年打倒蔣介石(暫不對外公布)。

  
      這就賦予解放戰争以階級決戰的偉大意義。中共中央随即在當天舉行的會議上作了傳達。毛澤東提出的宏偉綱領是1年内線,2年外線,3到5年打到南方去。但是,要打倒蔣介石,必須首先取決于軍事上的勝利,取決于打大殲滅戰,整旅整師地消滅國民黨正規軍中的中央嫡系。陳毅日夜籌劃大殲滅戰。

  
      他判斷,國民黨開僞“國大”,必有軍事行動相配合。事情果然如此。此時蔣軍在華東的兵力已增至25個整編師(軍)68個旅,國民黨統帥部便在“國大”開幕4天之後,拟定了一個重兵4路大規模進攻蘇北、魯南的作戰計劃:以第一綏區司令官李默庵指揮整編第六十五師、八十三師、二十五師等5個旅兵力由東台向鹽城、阜甯方向進攻;以徐州綏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揮整編第七十四師、二十八師共5個旅兵力由淮陰攻漣水;以徐州綏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整編第十一師、六十九師共6個半旅兵力由宿遷進攻沭陽和新安鎮;以第三綏區司令官兼整編第三十三軍軍長馮治安和整編第二十六師師長馬勵武指揮整編第五十九、七十七、二十六、五十一師及第一快速縱隊共9個旅兵力由台兒莊、棗莊地區進攻臨沂、郯城。他們判斷,山野、華野主力分置南、北兩翼而中間空虛,因此特别加強了由宿遷出動的這一路,作為重點。4路進攻統于12月中旬發起。

  
      陳毅在12月6日就得到情報,初步判明了敵進攻意圖之後,拟了4種作戰對策的電報,向中共中央請示,并提出自己意見以殲擊進攻沭陽的這一路為最好。第二天他又電告粟、譚:并要粟裕北來會面,共同商議作戰部署。

  
      其時,粟裕已在鹽城以南之伍佑指揮華中主力追擊向南潰逃之敵八十三師的戰鬥中獲勝,遂遵命北來。12日,陳毅便同粟裕、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等華中領導人周密研究了敵軍動态。他們進一步判斷:4路中,宿遷一路最強而我防禦最弱,故這一路可能較它路大膽突進,造成我主力南北對進殲滅它的機會。由宿遷進攻新安鎮的整編第六十九師又分左、右兩縱隊,陳、粟決心首先集中主要兵力割裂、圍殲敵左路縱隊的預三旅、四十一旅,爾後乘勝殲敵右路縱隊六十旅。以一部襲擾、阻擊由宿遷進攻沭陽的整編第十一師。全戰役預定7至10天結束。

  
      這是一盤妙棋。其基本精神,是在于以解放軍主力打擊敵較薄弱的翼側,逼敵回縮,乘敵混亂之際割裂其左路予以殲滅,然後再調頭打它的右路,這就保證自身在兵力優勢不大(1.9比1)的情況下,能以較多兵力在連續戰鬥中各個擊破。這是解放戰争中陳、粟第一次共同指揮大型戰役,一個能壓陣作主,一個善運籌布兵,兩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而山東、華中兩野戰軍指戰員也久已憋足了勁要打個好仗,情緒高漲“嗷嗷叫”。

  
      12月15日,中央軍委來電,認為陳、粟“決心部署甚好”。陳、粟即令一縱、八師、七師及九縱一部,分别對曉店子至嶂山鎮一線發起猛烈進攻。

  
      當夜9時,八師開始向敵人線形布勢的腰部制高點――峰山發起了勇猛沖擊。守敵憑借山頂工事頑強抵抗,八師攻擊經夜,3次突擊均告失利。眼看天将拂曉,在這關鍵時刻,二十三團營教導員張明下了最後決心,親自組織帶領突擊隊第4次沖擊,終于占領了有關全局的戰場制高點峰山,使敵陣腳大亂。與此同時,一縱自八師右側向井兒頭敵十一師攻擊,其先頭第三旅兩個團曾一度攻到十一師師部駐地曹家集以西,殲滅一個工兵營和騎兵營大部,并打到曹家集土圍,距其師部僅二三百米的地方,使其師部一時混亂不堪,無法增援六十九師。16日天亮後,敵發現其左縱隊處境不利,乃拼死攻奪峰山,激戰一天。下午5時陳毅接到戰報,“敵猛攻竟日不逞,并被殲一部。”當晚,乃令一縱主力分兩路勇猛東插,将宿沭公路上的十一師、曉店子地區的預三旅、羅莊地區的六十旅割斷為3截。十一師拼力向預三旅靠攏援救,後者也想沖出包圍,但被擊退。17日晚,八師對曉店子守敵發起了猛烈沖擊,發揮攻堅特長,迅速突入并激戰至深夜12時,終于将預三旅全數殲滅。同時,一縱、七師也各殲六十旅一部,敵旅長率2000人第二天從李圩突圍,也終未逃脫覆沒命運,為七師、一縱全殲。

  
      一直守在指揮所電話機旁邊的陳毅、粟裕,開始将注意力轉向踞守人和圩的敵六十九師師部,18日拂曉九縱及九旅一部發起第一次總攻,未能奏效。陳、粟命令:應不顧任何犧牲在今夜12時前将該敵解決。10時半再次發起總攻,迅速突入,整編六十九師中将師長戴之奇率殘部踞守東北角頑抗,至淩晨4時,終被消滅。19日上午,敵四十一旅旅部及一個團從苗莊突圍,又遭殲滅。至此,持續了4晝夜的宿北戰役勝利結束,敵六十九師三個半旅及工兵第五團等部2.1萬餘人為解放軍全部殲滅。

  
      宿北奏捷,中央軍委于18日和20日兩次電賀,“慶祝宿沭前線殲敵2萬以上的大勝利,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望對一切有功将士傳令嘉獎。”

  
      陳毅較系統地将宿北戰役及以後的主要工作向中央作出報告。

  
      陳毅寫道:“宿北戰鬥,戴之奇三青團中委自殺,臨死呼口号‘國民黨萬歲’,黃保德六十旅旅長亦自殺,魏人鑒、黃繼陶突圍時被擊斃,師參謀長下落不明,副師長饒少偉、副參謀長秉伊均俘。??六十九師全部東進計2.1萬餘。”此次俘虜“計在1.6萬以上,戰場遺屍1000餘具,故突圍不多,敵方消息收容甚少,家屬紛紛到徐州哭訴。”接着,陳毅陳述了此戰的經驗和今後的打算。他寫道:“由于要盡量保持華中鹽阜地區,我未能貫徹集中大兵力的主張,數月來用于鉗制的兵力太大,今後當可多用兵去突擊(由于華中城鎮淪陷,包袱放下)。”

  
      其時已是1947年元旦。慣于漏夜工作的毛澤東主席收到陳毅的電報,立即閱看,邊看邊圈點,電報中說:“山東部隊常不安心南下作戰,華中部隊亦不肯入魯作戰,數月來的矛盾由于戰局演變現已解決,今後可集中從魯南向南打,部隊編制、番号均須統一。一面作戰,一面正商讨整編辦法。蘇中七戰七捷以及最近的勝仗,繳獲多而大,但由于本位主義打埋伏,抛散浪費太多,今後确定以戰養戰的思想,如何嚴格處理分配勝利品,始能持久。現部隊使用炮兵,使用俘虜,防空防炮均有進步,打二十六師則未克服反坦克的困難,故又提出以戰教戰,打一仗進一步的思想。”毛澤東看到這些電文,興奮異常,在給陳毅回電時說:“以戰養戰,打一仗進一步口号甚好。你們應以宿東戰役為例,力争打大殲滅戰,即每戰全部徹底殲敵三至四個旅??”毛澤東還關切地寫道:“打馬勵武是否準備完畢?”“我們希望此次作戰能獲宿東同樣戰果。”

  
      毛澤東所說的宿東戰役或者宿沭戰役,以後統稱為“宿北戰役”。而所說的打馬勵武,即魯南戰役的第一階段,就在毛澤東電報發出的當晚,對馬勵武整編第二十六師的作戰便開始了。

  
      這一次作戰是出敵意料的。因為國民黨徐州綏署主任薛嶽指揮25個半旅和1個快速縱隊分4路向蘇北和魯南解放區進攻時,是從北、西、南三面形成半包圍狀态。宿北戰役實施中間突破,是殲擊了半包圍圈上西北一路敵人,但這有力一擊,并未能迫使敵人改變整個進攻意圖,敵人隻要稍作調整,仍然可以恢複原來的半包圍态勢。而在各路敵人中,魯南一路是4個整編師、8個旅和1個快速縱隊。他威脅着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魯南重鎮臨沂,企圖楔入糧食基地沂河平原,深入魯南解放區腹地,切斷蘇北、魯南解放區的聯系,從而達到對蘇北,魯南各個擊破的目的。所以,當宿北戰役尚未結束之時,中央軍委便有指示:宿北戰役結束以後的第二步作戰,宜集中主力殲滅魯南之敵,并相機收複棗莊、峄縣、台兒莊,使魯南獲得鞏固,然後無顧慮地向南發展。

  
      驕傲的敵人在其第六十九師被殲後,并未調整部署。馬勵武雖有孤軍突出之感,但自恃手中有第一快速縱隊的坦克開路,天上有飛機掩護,仍然保持進攻态勢,隻是暫時就地築工事防守,伺機繼續向臨沂方向進攻。其時,敵軍的部署是:在臨沂西南地區,整編第二十六師配備在最東邊,第一快速縱隊位于二十六師兩個旅之間;整編五十一師配備在西邊棗莊地區,距二十六師30公裡;整編三十三軍配備在南邊,和二十六師也相距30公裡。其中整編第二十六師為國民黨軍中央嫡系,又有第一快速縱隊配屬,戰鬥力較強。

  
      對于這3部敵人,是按照慣例先打弱敵後打強敵,還是倒轉來先打強敵後打弱敵呢?對此,中央軍委有指示:第一仗似以打二十六師為宜。因該師系魯南主力,該師被殲,全局好轉,若先打第三十三軍馮治安部恐一時不能解決魯南問題。陳毅等權衡了敵我力量和利害,認為集中27個團的兵力首先消滅馬勵武部是完全可以取勝的,決定先打第二十六師。

  
      許多準備工作是在由隴海路南到隴海路北的行進過程中進行的。在部隊接近集結地域時,陳毅主持召集了師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關于魯南戰役的指示,副司令員粟裕在會上介紹了敵情,宣布了野戰軍的戰役決心,進行了具體的作戰部署。陳毅特别向到會的各部隊首長強調了集中統一的重要性,要求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加強團結,互相學習,密切協同,主動支援。這個會議開得很好,對以後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為了便于指揮,将突擊部隊分力左、右兩個縱隊,右縱隊擔任攻占敵防禦區左翼各山地要點,切斷敵向峄縣、棗莊的退路,阻擊敵方來自峄、棗的增援,得手後,攻擊向城,割裂第二十六師兩個旅之間的聯系,并殲其四十四旅,然後配合左縱隊圍殲第二十六師師部及第一快速縱隊。左縱隊擔任殲滅第一六九旅及第一快速縱隊的任務,并切斷第二十六師與第三十三軍的聯系。地方武裝則分别予以保障和配合。

  
      戰役于1月2日夜10時發起,由于行動突然,敵人在事前未能發覺,因而進展順利。到4日晨,第二十六師師部及兩個旅的大部已被殲滅,其殘部和第一快速縱隊也被包圍于陳家橋、作字溝狹小地區。

  
      第一快速縱隊(簡稱快縱)是美蔣合建、由美軍裝備訓練、蔣介石的兒子蔣緯國苦心經營的“國軍精華”。它的編成,包括步兵第八十旅、戰車第一團第一營、搜索營、工兵營、汽車團、中央直屬榴彈炮兵第五團及第四團一個營,擁有坦克數十輛和汽車數百輛,而當時華東部隊中的絕大多數幹部戰士不僅沒有打過坦克,而且也沒有看見過坦克。在宿北戰役之前的台峄線作戰中,陳毅便發現和敵坦克交手的部隊打坦克的辦法少,有恐懼心理。戰後,他親自調查總結打坦克的經驗,提出“反坦克最有效是破路,鋸大樹作障礙并利用爆炸。我手榴彈、地雷爆炸力小,山炮、迫擊炮命中率不大,機關槍能穿甲者效力最好。”曾一度掀起反坦克與土工作業的熱潮,但由于時間短,沒有實物可供演練,效果是不能估計過高的。

  
      可是這回實戰,很得“天時”了。當1月4日上午正準備攻擊快縱時,天氣由陰轉雨,雨雪交加,寒風刺骨,道路泥濘,這就容易把敵人的重裝備陷住了。敵人為了挽救失敗,仍然派了飛機穿過低壓的雲層給予地面部隊以支援,不過他所規定的空投聯絡信号和标志被陳、粟指揮部的報話機收聽到了,也照樣布置了空投場,使敵人的部分救援物資投送到了解放軍手上。快縱見空中和地面增援無望,于10時左右開始突圍。陳、粟立即指令左、右縱隊各部隊乘機突擊,将其八十旅大部殲滅。未被殲滅的敵坦克、汽車、炮隊和步兵混雜一起,沿下湖、漏汁湖之線向峄縣方向奪路潰逃,但主要逃路和橋梁已被解放區軍民破壞,并埋了雷、挖了溝,加上窪地泥濘,車輛、火炮陷下不能動彈。解放軍指戰員不顧坦克、大炮和各種火器的攔阻射擊,奮勇沖入敵陣,拼刺刀,炸坦克,用秫稭、稻草燒坦克,甚至爬上坦克用鐵鍬、鐵鎬砸天線、砸折光鏡,幾個小時便把這支裝甲部隊打癱。到下午3時,整編第二十六師和第一快速縱隊共3萬人全部覆滅。中将師長馬勵武還在峄縣過年,隻有鑽隙逃跑的7輛坦克給他報了信。

  
      魯南戰役的第一階段勝利結束了。粟裕立即帶領司令部的幾位參謀人員趕赴現場察看,總結經驗。接着,陳毅也偕張鼎丞、張雲逸等巡視戰常一些被俘的坦克兵說:“我們在印度、緬甸打了3年,一直是向前沖,美國人對我們也看得起,想不到今天會敗得這樣慘!”陳毅聽了哈哈大笑,乘興賦詩一首:“快速縱隊走如飛,印緬歸來自鼓吹。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都成廢鐵堆。”他們來到一輛剛繳獲的美制坦克車前,陳毅縱身登上坦克,在高高的炮塔頂上坐下,一腳踏着炮身,和同行人員合影留念。

  
      魯南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按原定方案,第二階段是乘勝尋殲整編第三十三軍,但此時該軍見第二十六師和快縱被殲,已于1月5日全部退縮到運河以南。另外,敵六十四、二十、十一等3個整編師已在向戰區行動。

  
      陳毅與粟裕商定,第二階段同時攻取

  
      峄縣、棗莊,以便鞏固魯南。在他們拟訂的作戰方案報請中央軍委批準後,陳毅坐鎮野戰軍指揮部,粟裕則率一個輕便指揮所于1月9日拂曉到達峄、棗前線指揮作戰。

  
      攻擊峄縣的戰鬥從1月9日晚間發起,到11日淩晨已将7000守敵全殲,前一階段逃到峄縣的7輛坦克全部繳獲,中将師長馬勵武也被生擒。第二天,陳毅在野戰軍指揮部接見了他。

  
      在圍攻峄縣的同時,另一部則對棗莊發起了攻擊。棗莊是現代化礦區,打棗莊是一場城市攻堅戰,比較緊張,進展也比較遲緩。後經調整部署,充分準備之後,于19日下午發起總攻,在強大炮兵火力支援下,各部連續爆破,共打開5個突破口,突入市區展開巷戰。

  
      至20日下午1時,全殲守敵整編五十一師師部及兩個團,活捉了中将師長周毓英。至此,整個魯南戰役勝利結束。

  
      在全戰役過程中,魯南黨、政、軍、民各級組織積極配合作戰,努力支前,全戰役共動員民工60萬人,顯示了根據地人民的強大威力,從而保證了戰役的空前大捷。華東野戰軍在共産黨的領導和地方政府、人民群衆的支援下,以8000餘人的傷亡代價,赢得了殲敵5.3萬餘人的勝利,主要繳獲有坦克24輛、榴彈炮、野炮、山炮89門,汽車474輛。

  
      第五節  萊蕪戰役

  
      1月下旬,華東全軍進行了統一整編。正式成立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和中共華東野戰軍前線委員會(簡稱前委),陳毅被任命為軍區司令員、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并擔任前委書記。(軍區政治委員饒漱石、副司令員張雲逸、副政治委員黎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野戰軍直轄第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十等9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原華中野戰軍第十三旅(即中原突圍之皮定鈞旅)改為獨立師,歸第一縱隊建制。步兵縱隊按三三制的編制轄師、團、營等建制單位,特縱轄騎兵團、野、榴炮團及工兵、坦克分隊,魯南戰役的大量繳獲,為特縱的創建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野戰軍共約27萬人。華東軍區下轄魯南、魯中、膠東、渤海、蘇北(由第十二縱隊兼)、蘇中(由第十一縱隊兼)等軍區和濱海軍分區、東江縱隊(後改番号為兩廣縱隊),共約30萬人。

  
      在整編的同時,野戰軍在臨沂附近召開了幹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一系列指示。陳毅代表前委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設》的報告。

  
      陳毅首先指出了華東野

  
      戰軍和山東戰場的特點和承擔的任務。他說:“華東野戰軍是山東、華中部隊的彙合,(華東)是解放區兵力最大集中的地方,是解放區愛國自衛戰争主要戰線之一,又是美蔣集中大軍進攻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今後,山東地區的戰争将成為中國人民與美蔣惡勢力的決戰場所之一,因此我們的任務很大,擔子很重。”他又提到華東全軍的戰績,指出半年來總共殲敵26個旅以上,特别是宿北、魯南兩個戰役,殲滅敵人3個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這個勝利,對美蔣打擊最重,影響最大,與全國解放區各兵團的偉大戰績配合起來,使我軍必勝,蔣軍必敗的形勢更清楚明顯,連國民黨的反動報紙和南京首腦部的人員也無法否認戰局不利于美蔣的事實。陳毅更激昂慷慨地說:“這一次自衛戰争,要使曆史上未完成的民主鬥争任務,在這一次最後完成。

  
      我全體同志能親自參與這個偉大的鬥争,并且在鬥争中擔負重大任務是最光榮的,這是至高無上的革命幸福。”

  
      由此,他從堅持人民軍隊建軍路線的高度,針對當時部隊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傾向,号召全軍要加強軍隊内部及軍政、軍民之間的團結,強調要樹立整體觀念,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組織,統一制度;為了保障今後大規模作戰的買施,一定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政治工作,打破由于過去曆史條件造成的山頭主義、本位主義和遊擊主義;為了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的本質和發揮内線作戰的優勢,一定要加強群衆觀念和群衆工作,遵守紀律,支持和配合好農村的土改鬥争;實行以戰養戰,奪取敵人武器以武裝自己,明确樹立兵員、武器、彈藥等主要取之于敵的思想,要愛護裝備物資,反對“破壞專家”;實行以戰教戰,打一仗進一步,從不斷戰鬥中總結經驗,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使全軍能掌握各種新兵器,能進行更複雜的戰鬥,能進行更大規模的會戰;要愛護新戰士,争取新解放戰士,加強團結以争取偉大勝利。

  
      陳毅這個報告,既貫徹了中央軍委的建軍方針和一系列指示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建軍思想和認識。

  
      在短期的休整中的工作是很多的,陳毅抓得很緊,中央也有指示:利用敵人大舉進攻前夜全軍休整,多一天好一天。休整即是勝利。可是,魯南戰役在1月20日結束,國民黨軍在1月31日便發動進攻了。

  
      原來國民黨軍在蘇北、魯南連遭慘敗,蔣介石認為薛嶽指揮不力,便派其參謀總長陳誠前往徐州指揮。陳誠與薛嶽會商後,仍留薛在徐州,他自己進駐隴海路東段的新安鎮指揮。他們發覺華東解放軍在魯南戰役之後,主力集結在臨沂地區休整,而臨沂是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共軍必将固守,共軍在連續作戰之後“傷亡慘重,續戰能力不強”。因此,陳誠急忙制訂了一個“魯南會戰”計劃,企圖迫使華東野戰軍在臨沂附近決戰,以軍事上的勝利來影響即将舉行的蘇、美、英3外長會議。其部署是:整編第十九軍軍長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組成主要突擊集團,自台兒莊至城頭一線分3路進犯臨沂:其右路為黃百韬指揮的6個旅,中路為李天霞指揮的7個旅,左路為胡琏指揮的7個旅;以第二綏區副司令李仙洲指揮第十二、四十六、七十三等3個軍9個師為輔助突擊集團,由膠濟路南下,直搗山東解放區在萊蕪、新泰、蒙陰的後方基地,形成南北夾擊的态勢。他們不僅集中了華東戰場上所能集中的全部機動兵力,而且出動了大批飛機對臨沂等地狂轟濫炸;還從豫北、冀南抽調王敬久集團4個整編師集結于魯西南地區,以阻止晉冀魯豫野戰軍東援或華東野戰軍西撤。陳誠嚴令所屬各部:“黨國成敗,全看魯南一役,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1月31日,隴海路東段的敵軍采勸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并進,避免突出”的戰法,以平均每日前進6公裡左右的速度向北推進。同時,第二綏區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李仙洲由濟南趕赴博山,于2月1日召集高級軍官會議,布置進攻。其先頭部隊于2月4日到達菜蕪。一年前被迫從僞軍反正的郝鵬舉在這種形勢下于1月27日率部叛變投蔣,被國民黨部署在白塔埠、房山街地區擔任進攻臨沂的冀側掩護任務。

  
      面對此種情勢,陳毅曾主持過多次研究,制定過誘殲南線敵軍突出冒進的一路于臨沂附近的方案,但敵人進軍始終保持着齊頭并進,華野未能實現預定的戰役計劃。2月4日中央軍委又發來電報,指明:敵愈深入愈好,我愈打得遲愈好,隻要不求急效,并準備于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我必能勝利;目前敵人策略是誘我早日出擊,将我扭打消耗後再穩固地占領臨沂,你們切不可上當。這些指示給華野前委負責人以很大啟示,陳毅深深感到毛澤東主席以空間換取時間,集中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思想的英明。因為敵人逼我在臨沂地區決戰,我有了必要時放棄臨沂的準備,作戰的回旋餘地就大得多了。思路敏捷的陳毅很快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設想:既然南線敵人重兵密集,戰機難尋,而北線敵人孤軍深入,威脅我後方,我們何不改變原定作戰方針,置南線重兵集團于不顧,而以主力北上,以絕對優勢兵力,殲滅北線之敵。他要求粟裕對此作深入周密的思考。

  
      粟裕覺得司令員這個設想十分高明。他又作了進一步的對比和分析,首先他對比了南、北兩路敵人的不同情況,認為南線敵人有60多個團,我也僅有60多個團,在兵力上不能占有優勢,不能對敵人實施分割包圍;而北線敵軍兵力小,戰鬥力相對弱些,内部派系矛盾多,如我将主力隐蔽北上,可以對其形成絕對優勢,有把握予以殲滅。敵人既認定我必固守臨沂,我軍突然北上,定可出其不意。這樣,我就可置敵在南線強大兵團于無用武之地,既可避免不利決戰,又可在北線殲敵一大坨,粉碎敵之南北夾擊意圖,解除我後方威脅。

  
      北線的敵人如發現我主力北上,可能回縮使我撲空,但即令如此,我還可乘勢進擊膠濟路,打通魯中、膠東、渤海三區聯系,然後休整部隊,以逸待勞,從容迎擊南線北進之敵。而且我軍還可采取種種佯動措施,迷惑敵人,隻要能争取到幾天時間,北線之敵便難逃被殲的命運。

  
      粟裕又考慮了多種不利情況及處置方法,其中包括來自敵方的和我方的,以及後勤支前方面的,都向陳毅一一陳述。陳毅每聽他說完一個問題,就說一聲“對頭”。等他全部說完,更非常高興地一連說了幾個“對頭”。

  
      然後又同譚震林及其他前委委員商量,都得到了完全的支持。

  
      2月5日午時,陳毅簽發了報請中央軍委審查的三個作戰方案:第一,以第二縱隊進擊白塔埠、房山街之郝鵬舉部,誘右路敵東援或待中、左路敵放膽北進,然後視機殲其一路;第二,如敵仍密集不分,則以一部監視敵人,主力集結臨沂以北休整待機;第三,如敵仍不北進,即轉兵北上,求殲李仙洲集團。2月6日,讨郝戰鬥發起,戰至7日黃昏,全殲郝總部及其兩個師,生俘郝鵬舉。但此時南面的敵人不但未前進反而略向後縮,北線的李仙洲集團部則繼續南下。

  
      正在讨郝作戰時,軍委回電,同意第三方案,并指出為執行此方案,對外應裝作打南面之敵模樣,使李仙洲集團放手南進,然後秘密移動全軍,求殲李集團,并攻占膠濟路。

  
      其時,華野指揮部駐在臨沂東南45裡的新集子,當夜即開始向北轉移,8日晚宿營于原軍部駐地獨樹頭,9日到半程,10日到徐北家莊,一路反複商量,到此時陳毅終于最後下定了決心:留下第二、第三縱隊,由參謀長陳士榘指揮,僞裝全軍模樣,在南面采取寬正面的防禦,節節阻擊敵人。主力隐蔽北上,求殲李仙洲集團,同時布置地方武裝進逼兖州,并在運河上架橋,在黃河邊找船,造成華野将從泰安、兖州間西渡黃河的假象,以迷惑敵人,在當夜,令主力分3路隐蔽北上。

  
      陳毅興趣來了,他寫了一首新詩,題名《決勝之歌》,請文工團的作曲家迅速譜曲在第二、第三縱隊的連隊教唱。署名陳毅作詞,把詞曲油印發到前線的戰壕裡去,使敵人發現這歌曲,更相信華野主力将在臨沂地區決戰。

  
      陳毅也乘車北上了。他在坦埠附近進入山區。一天晚上,他到了新泰縣的太公峪村住下。魯中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封振武來見,陳毅對他說:“看來這一仗就要在你們地區打喽,這必然給這一帶的群衆增加負擔,你們二分區3個團,你帶1個團随華野指揮部行動,另外兩個團到指定地區活動,随時聽從調動。”他在地圖上劃定了活動地區之後,又說:“你們二分區除了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外,還要有個思想準備,必要時抽調補充主力,這個問題我已經給魯中軍區打過招呼了。另外你們還要準備足夠的民兵、向導和擔架,做到随叫随到。”封振武說:“請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談話完了,陳毅送他到指揮部門前,突然問道:“聽說這家房東是你的親戚?”封振武頗為驚異,答道:“是的,這是我愛人的娘家。”“哦,看來我同你封振武結下緣分了,把指揮部設到你老婆家裡了!”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過了不久,陳毅又把封振武找去當面交代任務,要他立即率領分區3個團沿着泰(安)、新(泰)公路,經徂徕山晝夜不停地向泰安方向運動。若是白天行軍,要注意部隊防空,要保持同野戰軍指揮部的通信聯系。這次行動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白天行軍?白天行軍不是容易暴露嗎?封振武不便多問,便去執行命令,當他率領3個團向泰安方向挺進時,一些兄弟部隊也正按照野戰軍指揮部的命令向兖州佯動,并在運河上架橋,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在制造華野即将西渡黃河的假象以迷惑敵人,掩護全軍主力隐蔽地向萊蕪地區開進。

  
      過了幾天,指揮部又派人把封振武帶到了指揮部新的駐地。機關人員剛吃過晚飯,正準備行軍。陳毅立即對他說:“現在情況很急,我們馬上要轉移,大部隊走後;李仙洲指揮的四十六軍(按:即整編第四十六師)可能乘機由萊蕪南犯,占領新泰、蒙陰兩縣,現決定由你率分區3個團阻擊敵四十六軍,遲滞其行動,使他不能那樣快進占兩縣,你們能抗擊5到7天最好。”

  
      封振武對此頗有難色:二分區的3個團都是新建不久,裝備也差,能抗擊四十六軍2.3萬人一個星期嗎?陳毅看出了他的顧慮,便說:“當年諸葛亮大擺空城計,身邊隻有兩個老兵和一個琴童,迷惑了握有重兵的司馬懿,你現在有3個團的兵力還不能同敵人周旋一番嗎?你這個阻擊戰打得越好,越有利于我們大部隊調整部署。”然後說:“詳細情況請粟裕司令給你說吧!”

  
      粟裕把封振武帶到地圖前,向他講明情況并交代這個仗的具體打法,對他說:“這次給你的任務很艱巨,但也有許多有利條件,完成任務不成問題。

  
      首先,敵人這個部隊同他的上級有矛盾,對南犯蒙陰不甚積極,正處在進退兩難之際。另外,你們可以打出主力部隊的番号,虛張聲勢,迷惑他們。陳軍長不是教你唱空城計嗎,就是要造成敵人的錯覺。古時不是有個孫膑戰龐涓的故事嗎?孫膑用每日減竈的辦法誘龐涓上當,你這次不妨以增竈的辦法,使敵人摸不清我們的虛實??。”封振武的思想大開了竅,信心百倍地執行任務去了。

  
      對于李集團的行動,陳毅和粟裕等是極其關注的,早就派出偵察人員到北線活動。2月10日,據報在蒙陰前面抓到了國民黨一個姓李的“高級特務”。

  
      送來一看,這人竟是派到敵整編第四十六師去同該師師長韓練成聯絡的敵工科長楊斯德。原來經過中共南京辦事處的工作,解放軍早與韓師長取得了聯系,并派了楊斯德和劉貫一兩人到該部聯絡。這次是韓師長托楊斯德來通報情況的。此後,劉貫一也受托來彙報過。陳毅曾囑劉貫一轉告韓練成:第一,希望他努力民主事業。第二,中共中央和陳毅本人對他是信任的。第三,彼此之間的聯系不便向下面講,因而發生摸哨之類的事在所難免,不要見怪。

  
      在這期間,陳毅的作戰方案步步實現。自從主力于2月10日北上後,留下的第二、三縱隊打着全軍各縱隊的番号在臨沂外圍阻擊敵人,頗有一番準備“決戰”的表演。堅持了5晝夜之後才後撤。敵人于15日進占臨沂後,鼓吹“大捷”,宣稱“在臨沂外圍殲共軍16個旅”。第二綏區司令官王耀武卻從航空偵察中發現大量解放軍部隊在向北行動,對進占臨沂的“捷報”産生懷疑,判斷華野系放棄臨沂掉頭北上,趕緊在16日命令李集團縮回萊蕪、顔莊地區。但蔣介石、陳誠卻相信了他部屬制造的“捷報”,又得共軍在運河上架橋,有西渡模樣的情報,認為共軍“東臨大海、西際湖山、局促一隅,流竄非易”。“似将在東阿、範縣間渡黃河”,因此嚴令李集團再度南進,确保新泰、萊蕪,并派部隊向蒙陰、大汶口側擊“陳匪”。同時又令第十一師、第六十四師等部西開臨城,沿津浦路北上兜堵“奸匪”。

  
      19日這天,蔣介石在南京“軍官訓練團”作《剿匪戰役之檢讨與我軍今後之改進》的演說時,大放厥詞。他說:“現在關内的匪軍約可分為五部??此五部中,就我的觀察,以陳毅一部最為頑強,訓練最精,詭計最多,肅清最為困難。但自國軍收複蘇北攻克臨沂以後,陳毅已失其老巢,就再不能發生過去一樣大的作用了。”然而就在此時――2月19日,陳毅率領的主力已在萊蕪東西地區形成了對其李集團的包圍态勢。直到這時,敵人才判明了華野的真實動向,趕忙命令李集團再向萊蕪收縮,并令第七十三軍的七十七師自博山南下歸建。但要擺脫被殲命運,為時已晚。針對敵情,華野指揮部确定了攻擊部署。

  
      部署完畢,已是2月20日,陳毅又接見從敵整編第四十六師歸來的劉貫一,陳毅将作戰步驟告訴了他之後,要他掌握在攻殲李總部時不讓韓去增援;為了求得此次戰役的徹底勝利,要他二人繼續留在韓部積極活動,動搖韓部軍心,并要防備對方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反臉而産生的危險,要機動靈活,沉着應戰;要劉立即返回顔莊韓部,等到晚間10點半炮響時,再把我們的決心和布置大體告韓,但不能過早洩漏秘密,否則會對戰役增加很大困難。最後陳毅深情地同劉握手,對他說:“我代表黨中央和華東局向你們二位同志表示黨對你們的态度,黨對同志們是非常愛護和關心的,為了完成這一光榮任務,需要你們兩位同志去擔當。要留下你們兩個人繼續在那邊同兩萬三千敵人鬥争。”這使劉貫一十分激動,他說:“黨和上級耐心的教育了我好幾年,我雖然質量不高,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決不能向敵人屈服,請上級放心!楊科長的質量比我高的多,他也決不能向敵人低頭,亦請首長放心!”這樣,他們告别了。

  
      這時,萊蕪城東北方向發生了戰鬥,作戰室向陳毅報告,這天早晨,敵第七十七師由博山南下,午後到達萊蕪城東北之和莊、不動(地名)地區,預伏在該地區南北一線山地的第八、第九兩縱隊主力立即發起突然攻擊,戰鬥進展順利。陳毅十分高興,對粟裕說:我們前後改變了7次作戰方案,總算把李仙洲抓住了。當晚10時半即下令全線發起進攻。

  
      21日晨,已報到首戰告捷:敵七十七師已被全殲,攻城部隊已占領萊蕪以西以北的各要點,包圍了敵人糧彈囤集點吐絲口鎮,并攻占了錦陽關,隻是未能切斷敵整編第四十六師與七十二軍之聯系。22日上午,第四十六師縮進萊蕪城,指揮部立即将第一、二、七縱隊和第四、八縱隊分别組成東西兩個突擊兵團,如敵固守萊蕪,則從東、西兩面實施強攻;如敵向北突圍,則以第六縱隊一部位于吐絲口以南堅決堵擊,而以東、西兩突擊兵團合擊突圍之敵于萊蕪、吐絲口之間地區。

  
      李總部率兩個軍縮集于小小萊蕪城,滿城是兵,軍心動蕩,李仙洲束手無策。22日,王耀武令其迅速向北突圍,退保濟南和膠濟路,指揮部查明這一情況,立即在萊蕪、吐絲口之間布置了一個口袋陣以迎敵。23日晨,第四十六師師長韓練成毅然接受劉貫一、楊斯德的勸告,放棄了指揮,脫離了部隊,隐藏在城内。韓的行動使敵軍産生了混亂,敵人開始擁出城門向北行動,先頭在吐絲口以南遭到頑強抗擊,前進受阻,到中午,敵後尾脫離萊蕪城。

  
      華野立即占領該城、斷其後路。下午1時前後,華野部隊從四面八方向敵人猛攻,穿插分割,堅決消滅負隅頑抗的敵人。到下午5時,戰鬥結束,活捉了李仙洲。第七十三軍軍長韓浚率1000餘人竄入吐絲口,糾合新三十六師殘部向博山方向逃竄,在青石關被第九縱隊全殲,韓浚也被活捉。一個被俘的團長感慨萬千,他說:“就是捉5萬隻鴨子,也得費點功夫啊!”陳毅考慮到韓練成将軍還須留在國民黨軍中工作,便讓他帶了衛隊等100餘人從萊蕪東南山區“逃出共軍的天羅地網”,向青島方向而去。

  
      戰役結束的當天下午,蔣介石便帶着俞濟時從南京飛到濟南,把王耀武罵了一頓:“你們隻是在萊蕪這個戰役裡就損失了兩個軍和一個師,損失了這樣多的輕、重武器,增加了敵人的力量,這仗以後就更不好打了!”

  
      失去了臨沂“老巢”的陳毅此時卻和粟裕、譚震林一起愉快地報告中央軍委:“萊蕪戰役已于梗午結束??殘敵正肅清中。此役共殲頑敵計17個步兵團加24個直屬營約5萬餘人,另擊潰暫十二師等部。個團之援隊,詳細戰果以後續報。”“俟明晚全部情況明了,即派十縱、九縱向博山及膠濟線推進,首先攻擊鐵道一段,我軍大部争取三、五日休整再全力奔北。”

  
      電報發了,便開晚飯。野司一位測繪員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晚飯後,軍長夫婦在廣場上開汽車,粟帶着家小爬山打槍,譚坐軍長的車子,張參(按指副參謀長張元壽)在觀看,和我們一群群真是象征着勝利後的自由愉快。”

  
      28日,陳毅等遂率華野司令部移駐淄川東南之大礦地。

  
      第六節  “孟良崮上鬼神号”

  
      指揮部住進了大礦地附近的蒲家莊。據說這裡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的故鄉,陳毅稱心地說:“我們的幹部會就拿到這裡來開。”

  
      陳毅在前委會上提議,萊蕪戰役的總結報告由副司令員粟裕來作。這個會在3月8日進行。粟裕表示謙虛,把他的報告叫做《萊蕪戰役初步總結的報告》,用了“初步”二字。陳毅便騰出手來,同華東局、華東軍區、山東省政府的領導人全面安排工作。

  
      從3月8日的總結會開始,一系列的會議便開起來了。休整工作很繁重。

  
      3月13日,華東局、軍區、野戰軍的領導人聯名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報告了部隊休整計劃。其中說:“我們在前指集議,傳達和讨論中央時局和任務指示,開了師及縱隊幹部會議,商定部隊休整到3月底,項目是:深入中央指示的讨論,如何去完成今年作戰新任務,并整頓紀律和軍事操習,并續開參謀會議、政工會議,陳、粟、譚并抽空時間到各縱隊去研究和幫助工作,饒、黎、張、舒抽時到渤海、膠東布置工作,同時利用此時而把八、九、十等3個縱隊的編制成立。另外如能休整至3月底,可從渤海補入1萬新兵,4月初,膠東亦有1萬新兵陸續補充。從渤海運糧1億至2億斤到路南供應,同時從渤海、膠東、魯中抽5個地方團把各縱隊均補足9個團。以上各事辦妥後,4月份即尋敵作戰,執行新的作戰任務。此時如南面或津浦線之敵保持比較分散狀态,即連續在一個月内殲2至3個軍是比較有保證的。”

  
      此後,陳毅即往下奔跑,看練兵,作報告。當時在他身邊工作的一位科長記述:陳毅“在部隊教育中特别強調要提高政治素質,要重視政治思想工作,同時,他也指示:在現代化戰争中,戰争的規模越來越大,軍事技術條件越來越重要,武器裝備日新月異,我們要學會使用新的武器、學會新的作戰方法。”

  
      此時,全國革命形勢正發生着巨大變化,經過8個月的戰争,國民黨雖然侵占了解放區105座城市,卻被殲滅了71萬軍隊,他不僅在軍事上遭到嚴重失敗,而且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也遭到慘敗,并陷入了嚴重危機。蔣介石在4月15日出席南京軍官訓練團開學典禮講話時說:“今天我還要告訴大家:過去這一年中,政府為了要在政治外交上和共産黨鬥争,我們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和無形的恥辱,較之前方作戰犧牲幾十萬士兵有形損失,其令人悲憤的程度,尤有過之!”他一方面加緊鎮壓其統治區域的人民革命運動,一方面驅逐中共駐南京、重慶等地的談判代表,下令進攻延安,并在3月15日召開的國民黨三中全會上宣布“國共破裂,決心作戰到底”。由于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已經無力繼續其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被迫采用重點進攻的方針,将其進攻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陝北和山東兩個戰場,而對其他戰場取守勢。

  
      為了對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萊蕪戰役後,便撤銷了徐州、鄭州兩個綏署,以其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徐州,組成“陸軍總司令部徐州指揮所”,統一指揮原徐州、鄭州兩個綏署的部隊,又将王敬久兵團由冀魯豫戰場調到山東,使進攻山東的總兵力達到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餘人。3月底,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正式開始。

  
      已到南線的陳毅和張鼎丞、鄧子恢一起緻電粟、譚,并報告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提議華野在膠濟路之休整,如已可以告一段落,則請考慮新行動。

  
      如敵5軍等部4月初已到濟南南線,集中力量修複津浦路,而濟南之敵又拟重占膠濟線,則我軍可考慮向臨沂、東海、新安之間突擊。

  
      次日,粟、譚與參謀長陳士榘回報:拟以第二、七、八縱隊8.2萬人伸入郯城、馬頭、新安鎮,到新安鎮後向西擴張占領運河線,繼而渡運河西進,威脅津浦南段之勢,誘敵七十四、八十三兩師南緩,爾後再看情況而定。以主力第一、三、四、六、九縱隊集結于蒙陰東南、臨沂西北地區待機殲滅南線之七十四、八十二兩師,或殲滅由泗水向東南增援之十一師,或殲滅大汶口向東進犯之第五軍,以上部署于4月1日開始運動,14日左右才能打響。

  
      4月1、2日,野指及部隊開始南下,一般行動都不驚擾群衆,不找向導,自帶糧食。出乎意料的是華野的行動及企圖,4月3日即為敵發覺。指揮部移至坦埠附近,僅3天即遭蔣機轟炸。

  
      被炸以後,指揮部移至坦埠東北之西王莊,張茜擔任了警衛排的政治指導員。事件調查的結果是,一個補充到連隊的“解放戰士”是一個反動的敵軍排長,他在摸清了些情況之後逃回國民黨部隊告了密,險些出了大問題。

  
      既然此次行動已暴露,乃改變決心,北上尋找戰機。為了創造戰機,陳毅提出了“耍龍燈”的辦法,在運動和作戰中調動敵人來回奔走。

  
      4月中旬,敵人全線發起進攻。陳、粟随即于20日拟定了泰蒙戰役計劃,預定第一步以3個縱隊攻殲泰安守敵整編第七十二師,吸引援敵而殲滅之。

  
      經兩晝夜激戰,于26日攻克泰安,殲守敵七十二師(欠一個旅),活捉師長楊文泉。但敵人不援,打援計劃未能實現。陳、粟又以第一、三、六縱隊沿津浦路兩側南下,出擊甯陽,威脅敵補給基地兖州,以調動敵第5軍等部西援,野戰軍主力則主動放棄新泰、蒙陰,轉到臨沂、蒙陰公路以東,待機殲敵。28日,敵軍先頭進占蒙陰。陳、粟乘其第一兵團主力分散配置于臨蒙公路、立足未穩之機,于29日以4個縱隊突擊桃墟、青駝寺段。但敵十分警覺,一經接觸即退踞公路以南山區,僅殲敵第八十三師一個半團。以後又兩次出現戰機,或因主力轉運不及,或因敵援迫近,均未成功。整個泰蒙戰役,以殲敵2.8萬餘人勝利告終。

  
      在這一個月的“耍龍燈”的高度機動中,誘使敵人往返行軍1000公裡以上。敵軍哀歎,進入山東一個月未和解放軍主力發生過戰鬥,隻是每日行軍,感到疲憊、惶惑。解放軍指戰員不少因沒打到個痛快仗,順口溜傳出來了:“陳司令的電報嗒嗒嗒,小兵們的腳闆啪啪啪。”為了進一步調動與分散敵人,陳、粟決定以第一、六縱隊南下魯南,第七縱隊開赴蘇北。

  
      5月6日,中央軍委電示:“今日收到你們2日電,得悉青駝寺殲敵3000,但因一縱遠去甯陽,來不及集中兵力打七十四師等部,失去一殲敵機會。目前形勢敵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基于青駝寺教訓,尤不宜分兵,不但一、六縱不宜過早分出,即現七縱亦似宜暫留濱海地區一個月左右作為鉗制之用。一個月後,看情況再行南下。因此,5、6兩月,你們除以七縱位于濱海外,其餘全部集中萊蕪、沂水地區休整待機,待敵人前進或發生别的變化,然後相機殲擊。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隻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看來中央估計,3月初賦予華東全軍在今後10個月内需殲敵40至50個旅的任務,會使下面産生急躁情緒,這樣的指示一來,就給了戰區指揮員以更大的機動餘地,更好地考慮從實際情況出發了。但防止急躁問題,卻引起了陳毅的極大注意。在他授意下,野戰軍政治部于5月10日發布了《華東野戰軍關于待機作戰中的政治工作指示》。

  
      4月28日,陳誠發出《對當前作戰之指示》,其中說:“奸匪總兵力号稱86萬,民兵除外,其中實力較強者,不過陳毅(22萬)、劉伯承(14萬)兩股約36萬,如将其主力分别擊潰,不難乘勢收複整個華北,控制關内交通與東北圍剿主力會合,再求徹底肅清殘部。”

  
      因此,當華野主力主動向北轉移後,敵人乘機侵占了萊蕪、蒙陰寨、河陽等地。5月10日,戰機出現了:湯恩伯兵團的第七軍和整編第四十八師從河陽出動,有進犯沂水模樣。該敵位于湯兵團之右冀,比較暴露,陳、粟、譚決定首殲該敵,并視機打援。當夜23時,便給各縱隊下達了指示,規定了5月12日拂曉前各部必須進入的地區。11日,各部緊張地行動起來。傍晚,野司前梯隊開始出發,向沂水方向行動。就在天黑的時候,技術偵察部門收到了湯恩伯給他所屬各部發的一道命令,要他所轄各部于5月11日開始先行攻略坦埠。其中以整七十四、整二五師為攻擊部隊,歸第四縱隊黃司令(百韬)統一指揮,除以一部控制孟良崮、北桃圩要點外,主力11日攻略三角山、水塘崮、楊家寨、黃鹿寨、黃鬥頂山、蘆家山坡、鳳凰山各高地,12日攻略坦埠南而确保之;整六十五師仍鞏固蒙陰防務。

  
      這顯然是一份十分重要的電報。從前線部隊接觸到的實際敵情來看,這份電報是可靠的。而且第一縱隊報告他們已同敵人有了接觸。

  
      粟裕在接獲這份電報之後,結合各方情報判斷:雖然敵軍行動尚未完全明朗,但敵人新的全線進攻卻是肯定的了。敵軍此次進攻的目的,一是實行中間突破,一舉擊中華野在坦埠地區的指揮中心,然後聚而殲之;二是估計華野不敢迎戰,那就可以将華野壓至膠東一隅或趕過黃河。這樣就帶來了有利戰機。因為在此以前,敵軍密集靠攏,行動謹慎,一打就縮,很難捕捉,此時敵軍已開始全線進攻,并實施中央突破,華野即應改變先打七軍、四十八師的計劃,以反突破來對付敵人的突破,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縱隊,以“猛虎掏心”的辦法,從敵戰鬥隊形的中央楔入,割裂七十四師與其左右鄰的聯系,将其徹底消滅。粟裕拿定主意以後,便向陳毅講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根據。陳毅聽得非常認真,并在個别關鍵之處,作點強調和補充。當他聽完粟裕的意見後,便十分肯定地說:“好,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的氣概!”然後把帽子摘下往桌上一摔:“不走了!”立即定下了戰役決心。

  
      但在此時,不僅各縱隊均已開始向沂水方向行動,而且指揮部的前梯隊已經走了,後梯隊均已整裝待發。由于保守機密,電台和無線電話停止使用,就連架設的有線電話線均已收起,隻好由參謀處長夏光把指揮部現有的參謀人員動員起來,有的騎摩托車,有的騎自行車,有的騎馬,有的跑步前進,分頭通知第一、四、八、九縱隊和特種兵縱隊的領導人立即前來野司接受新任務,各部隊就地停止待命,并向已離開野司到南線去的譚震林傳達,請他就近向第二、七縱隊傳達和部署。

  
      在各縱隊首長參加的作戰會議上,粟裕作了戰役部署。以第一、四、六、八、九等5個縱隊擔任圍殲任務,以第二、三、七、十共4個縱隊擔任阻援任務,然後周密地規定了各縱隊的任務和動作,要求特種兵縱隊集結待命。

  
      陳毅完全支持粟裕的部署,并且強調說: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分散孤立之敵,是毛主席一貫的軍事思想。在敵人強大兵團展開進攻時,通常是打擊敵人側翼有利,但是當敵人連續遭到這種打擊而防範嚴密、特别謹慎,問時中央之敵卻比較疏忽大意、轉進冒尖,而我軍又在其附近隐蔽集結了相當兵力的情況下,采取一面抗住援敵,一面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中央之敵的戰術,同樣可以達到戰役目的。這次圍殲七十四師,就是這種打法,叫做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

  
      作戰會議開得很成功,很快取得了一緻認識,并決定戰役從13日黃昏發起。

  
      就在此時,一連收到中央軍委兩個電報。其中指出:敵人已進犯,可選擇好打的,殲滅其一兩個軍,“究打何路為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付實施,我們不遙制。”13日,陳、粟發電報向中央報告了圍殲敵七十四師的決心和計劃:“一、七十四師11日開始向坦埠進攻,八十三師在青駝寺以北跟進,二十五師在蒙陰東南為其左翼部隊,桂頑則在臨沂東北湯頭、葛溝。二、我們今晚集結一、四與八、九縱向七十四師出擊,于明晨完成包圍。戰鬥約需兩三天,待殲滅七十四師後再視機擴張戰果。”

  
      殲滅七十四師的決定傳達下去,軍心振奮,連隊流行過的順口溜改詞了:“陳司令的電報啪啪啪,咱們的飛毛腿嚓嚓嚓!”

  
      敵七十四師5月11日并未行動。12日晨,才由重山、艾山間渡過汶河,占領了黃鹿寨、佛山、三角山、馬牧池等地,與華野九縱一部激戰于馬山、邁逼山、大箭一線。13日下午4時,該敵攻占了馬山等地,準備于14日攻占坦埠,敵二十五、八十三兩師則分别進到舊寨、依汶莊地區。

  
      華野以第九、四兩縱隊正面抗擊七十四師的進攻,每一縱隊則于13日晚開始,以小部攻擊敵二十五師,主力則乘機從該師與七十四師的接合部向縱深猛插,然後進攻井占領蛤蟆崮、天馬山、界牌等要點,另以一部逼近蒙陰城,構築了阻擊敵整編六十五師的強固陣地;八縱則從七十四師與八十三師的接合部插入,攻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點;第六縱隊于12日中午由魯南地區兼程北上,于15日拂曉在第一縱隊協同下攻占了垛莊,切斷了七十四師的退路;八縱也攻占了萬泉山。3個縱隊迅速打通聯系後,便封閉了對七十四師的合圍口;并構成了阻絕第二十五、八十二師對外的堅強防禦。

  
      敵七十四師于14日上午發覺有被包圍的危險時,便倉猝收縮南撤,企圖退向垛莊;接着發現垛莊已失,便縮踞孟良崮、蘆山地區。

  
      七十四師被包圍後,蔣介石認為該師戰鬥力強,處于易守難攻的高地,臨近有強大的增援兵力,正是與陳毅決戰的好時機,便一面命令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堅決固守,吸住共軍,一面急令新泰之十一師,蒙陰之六十五師,桃墟之二十五師,青駝寺之八十三師,河陽之第七軍和四十八師火速向七十四師靠攏,又急令萊蕪之第五軍南下,魯南之六十四師和第二十師趕向垛莊和青駝寺,樓德之第九師趕向蒙陰增援,企圖内外夾擊,決一死戰。這樣,雖然陳、粟主力以5個主力縱隊包圍了七十四師,而敵軍卻以10個整編師或軍包圍了陳、粟主力。一場惡戰在所難免,誰勝誰負尚待決戰,而援敵急進,時間卻是異常緊迫的。

  
      陳毅與粟裕商定,在15日下午發起總攻。為了便于密切觀察和指揮作戰,粟裕率領少數參謀、機要人員組成的前線指揮所,由坦埠西移,到艾山腳下的張林村附近的一個“千人洞”指揮作戰。

  
      這時的關鍵問題在于:能否迅速圍殲七十四師,能否阻絕敵軍的多路增援。陳毅自恃有毛澤東精深的戰略戰術指導,有百煉成鋼的華野部隊的英勇善戰,有數十萬地方武裝和民兵、群衆的支援,再有粟裕這樣精明的助手配合,他是信心百倍的。他當即發出了“殲滅七十四師,活捉張靈甫”的口号。

  
      廣大指戰員立下了“攻上孟良崮,活捉張靈甫”,“消滅七十四師立大功,紅旗插上最高峰”的誓言,各級指揮員到第一線指揮,一場劇烈的陣地攻堅戰展開了。

  
      總攻令下達後,陳毅詩興勃發。這給了身邊一位參謀一則日記的内容:“今天已将七十四師壓縮在孟良崮山地,正集中一、四、六、八、九縱于今晚總攻孟良崮、陳毅司令員在作戰室随筆:盂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師無地逃。

  
      蔣賊專橫嗟命薄,美帝侵略徒空勞。

  
      華東戰場捉籠鳥,沂蒙山區似虎牢。

  
      原野麥黃家家足,人民軍隊膽氣豪!

  
      (這首詩,戰後陳毅将它修改為七律兩首)戰士們在徹夜鏖戰,争奪山頭,陳毅坐鎮指揮部,也是通宵達旦。他一會兒拿起電話要一縱:“葉飛嗎?黨中央、毛主席又來了指示,說不要貪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