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勳小傳
河北地處中原,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來,風雲不斷,豪傑四起。1898年8月6日,高樹勳就出生在河北省鹽山縣高金莊這片土地上。由于地理環境惡劣,高金莊這個地方的大部分農田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地,很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常常是十年九荒,百姓生活相當艱難。當地群衆常到地裡刮鹽土,用鍋熬成鹽水制成鹽後,拿到集市上賣幾個銅闆以補貼家中生計。高樹勳一共有兄弟姐妹7人,家庭負擔重,他的父親高步午實在難以支撐,隻好廉價賣出僅有的幾畝薄田來養家?口,最後不得不靠租種大戶的土地來維持生計,不久家道中落,弄得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這種不平凡的經曆造就了高樹勳不平凡的人生。
舊中國農村家庭信奉“耕讀傳家”的傳統習慣。1906年高樹勳8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入私塾讀書,從《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啟蒙,然後學習《千字文》、《百家姓》這些初級讀物。高樹勳天資聰慧,學習極為刻苦,每天從學堂回來後仍然要把每日所學功課複習一遍。在兄弟三人中,他排行老二,每逢家裡來了客人,他父親總是用手拍着高樹勳的頭對客人說:“我今後一家人,就全指望我這―個孩子啦。”由于家境不好,父親不可能讓高樹勳繼續求學。每逢農忙季節,高樹勳還要上地裡幹活,這樣斷斷續續地讀了四年書。1912年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高樹勳不得不離開他心愛的學堂,收拾好筆墨紙硯回家,扛起鋤頭與土坷垃打起交道,田間勞動的辛苦、貧瘠土地裡微薄的産出使他深刻體會到舊中國農民的艱辛與苦難。高樹勳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一晃到了1914年,高樹勳年滿16歲。高步午望着他日漸上蹿的個頭,心想他也算得上半個大人了,于是對他說:“你人大了,自己出門到天津、北京去找生活出路吧!”高樹勳聽到這番話,知道以後的路就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了。他二話沒說,簡單收拾了一下背起行李卷出了門。一開始,高樹勳到天津市去投奔他姐夫李銀橋。他姐夫當時正在金剛橋上挎着籃子賣煙卷。他問他姐夫:“能在天津替我找個活幹嗎?”他姐夫歎了一口氣,說:“你看我賣個煙卷,自己都是顧住了頭顧不住尾,哪能給你找活?”高樹勳一看這種情形就知道姐夫也是有心無力,就辭别了姐夫,一路餐風露宿往北京奔去。
到了北京後,高樹勳經過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在同村姓張的村民辦的一個血料廠裡幫助人家推石磨,加工血料。每天,繁重的體力活弄得高樹勳覺得好像渾身骨頭都散了架,但他一聲不吭,雇主見他為人實在,對他也比較照顧。後來,高樹勳經他們介紹,又到―家雜貨店當學徒,中間也幹過學刻字、賣美孚石油(煤油)等活。在這個店裡當學徒,隻管吃住,不管穿,因此穿衣服,穿鞋,高樹勳還需托人從家裡往北京捎。有一天,高樹勳收到一封家信,信中說:“家裡越來越窮,連你的穿衣鞋襪也解決不了啦。必須重找一份工作,不僅管吃而且管穿,最好還能掙點錢貼補家用。”看完了信,高樹勳想:“父親說得一點沒錯,在這個雜貨店繼續幹下去,不但解決不了穿衣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問題,而且賺不到錢,得另謀出路才行。”
從收到那封信以後,高樹勳整天就尋思着想個什麼法子來賺錢養家。有一天,他想到還有個舅舅在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裡當軍醫,不如投奔舅舅去當兵或許還有出頭之日。高樹勳想了想決定和他的―個表哥一起乘火車去上海,然後坐輪船到湖北宜昌,再步行去四川綿陽投奔舅舅。不久,兩個初涉塵世的少年長途奔波,幾經周折總算到了綿陽。高樹勳找到了他舅舅,說明來意。他舅舅聽完後爽快地答應了。當時他舅舅所在部隊的花名冊裡有些是空名,所謂空名就是隻有其名而沒有其人,目的是為了騙取軍饷。他舅舅托了些關系,想辦法讓他們在連隊補了個空名。從此,高樹勳下連隊當兵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那時當兵不僅管吃管穿,每月還有六塊現大洋的軍饷。高樹勳把六塊錢攢起來,每三個月往家裡寄一次。家裡有了他的資助,日子總算比過去有了好轉。當他還是一名普通士兵時,由于他粗通文墨,而其他的士兵大字也不識一籮筐,因此,每逢其他的士兵寫家信報平安,就由他代為執筆,念家信和往家裡寄錢都來找他,他也很願意幫助排裡的弟兄。排裡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個“小書生”。因此,他的人緣極好,士兵們都很喜歡他。高樹勳身體矯健,什麼雙杠、木馬這些體育運動不在話下,騎馬、跑步這些軍體課成績在排裡也是名列前茅。因此,他不斷得到上級的嘉獎和表揚,也逐步赢得了上司的賞識。
1917年,張勳率領辮子軍在北京擁廢帝溥儀複辟,頓時全國嘩然,紛紛起來反對複辟。馮玉祥率領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樹勳也義無返顧地加入到這正義的事業中。戰後,因為他作戰勇敢被升為馮玉樣的手槍連班長。1918年,馮玉樣在鄂東重鎮武穴通電全國,極力主張和平,反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段祺瑞惱羞成怒,下令免去馮玉祥的旅長職務。後來為了緩和局勢,段祺瑞便約馮玉祥在漢口談一談。高樹勳率手槍班随馮玉樣赴漢口與段祺瑞會面,當馮玉樣的貼身警衛,以防不測。馮、段兩人會談時,高樹勳手不離槍,一雙機警的眼睛不停掃視着周圍,最終使馮玉祥安全歸來。
馮玉祥從漢口回來後,高樹勳的出色表現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于是将他送進學兵營學習測繪、軍事操典、射擊常識。在學兵營學習期間,高樹勳努力學習各種槍械的知識、行軍打仗的軍事理論,每個科目成績拔尖,結業後被任命為機槍營司務長。1920年,22歲的高樹勳升任排長,這時,他受馮玉祥的影響,接受洗禮加入基督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高樹勳升任直屬隊機槍營營長。10月,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推翻了直系軍閥的統治。随後,馮玉祥宣布參加政變的軍隊改名為“中華民國國民軍”。
1925年,高樹勳率部随李鳴鐘赴綏遠駐防。8月,高樹勳升任團長,軍銜為陸軍少校。1926年9月17日,馮玉樣在五原誓師,宣布全軍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戰争。從此高樹勳成為國民黨員。在以後的歲月中,高樹勳随馮玉祥四處征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官職也一路高升,一直到官居青海省代省長的要職。因他作戰有功,獲得馮玉祥的革命獎章一枚,紀念寶刀一柄。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局勢動蕩,一衣帶水的日本早就對中國虎視眈眈。國内一些有識之士看出了日本的狼子野心,便組織了各式各樣的抗日團體。1933年5月,馮玉祥将軍在張家口組織抗日同盟軍,高樹勳又到該部當騎兵師長。不久,抗日同盟軍失敗解體,高樹勳又返回天津英租界。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争全面爆發。面對國土淪喪、人民幾成為亡國奴的危急形勢,高樹勳覺得再也不能躲在英租界裡當“寓公”了,作為一名有骨氣、有血性的中國人應當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戰争的民族大業中去。于是,高樹勳在宋哲元将軍的邀請下出任河北省保安處副處長。為了民族的利益,他不計官職大小,欣然接受了宋哲元将軍的邀請前往赴任,直到河北省保安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6師。
在回憶自己的經曆過程時,高樹勳常常思考着兩個問題。一是國民黨蔣介石一次又―次地用強大的兵力圍剿紅軍,但每次都是以紅軍的勝利、蔣軍的失敗而告終。在第五次“圍剿”時,由于紅軍本身指揮失誤而被迫長征。在長征中,蔣介石自以為紅軍走上了石達開的道路,是消滅紅軍的好機會,可事實又使蔣介石的美夢落空了。“西安事變”後,形成了全國一緻抗日的新局面;二是他追随馮玉祥先生多年也終無建樹。然而紅軍總是在強大的國民黨軍隊進攻面前頑強抗擊,并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他經過再三考慮,認識到無論從曆史的經驗或從當前的情況看,單靠國民黨蔣介石領導的軍隊,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是困難的。隻有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才有希望,從而下定決心要和共産黨聯合。
1938年初,應高樹勳将軍的請求,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駐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駐河南新鄉市)聯絡處主任朱瑞、唐天際同志派鐘輝和楊志雅一同到高樹勳部工作。臨行前,朱、唐指示他們說:“你們到高部的工作任務是: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發表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争的形勢和任務》的指示精神,幫助高樹勳将軍加強軍隊建設,使之成為真正的抗日軍隊,盡可能使之留在華北堅持抗日遊擊戰争。為此,要大力宣傳堅持全面抗戰,反對投降分裂。”接受任務後,鐘輝和楊志雅帶着朱、唐給高的介紹信,來到高樹勳将軍的師部所在地――河南湯陰附近的一個村莊裡。
高樹勳見到八路軍的代表特别高興,出于前線情況緊張,高樹勳隻同鐘、楊二人進行了簡單的交談。他向書記處的負責人交待道:“一是要好好接待鐘、楊二位先生.安排好他們的食宿;二是等待楊志雅先生休息好後,派人送他到一旅旅長張翰泉那裡去。鐘先生留在我跟前做事,給鐘先生以上校軍銜。他們都是我請來的客人,要好好尊重和支持他們,給他們辦事的各種方便。”随後,高樹勳便去處理軍機。當時漳德府的日軍備戰頻繁,四處派出偵探,在陣地前沿施放高空偵察氣球,運輸彈藥等等,似有南犯新鄉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進而威脅鄭州待機南侵的企圖。高樹勳同時還得到情報,濟南日軍也有所活動,似有南侵開封等地的企圖。高樹勳決定到前線去,臨行前,他交代鐘輝随書記處行動,由一位姓宜的先生負責照顧。聽他說完之後,鐘輝問他:“如果敵人發動攻勢,我軍如何行動呢?”高樹勳直截了當地說:“日軍進攻我軍必退。”鐘輝又問:“如何退?退到哪兒呢?”他回答:“那就要看蔣委員長的了,蔣叫過黃河就過,如不準過,就留在敵後和八路軍―起打遊擊戰。”他這個想法鐘輝極力贊成,鐘輝當即建議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所屬官兵,特别要把在敵後打遊擊戰的有利條件和問題向大家講清楚,使全體官兵有個正确的認識,以增強全軍戰勝敵人的信心。交談後,高樹勳于當天黃昏前到達前線指揮所。就在他到指揮所的第二天,即1938年2月19日,漳德府的日軍就發動進攻,并占領了新鄉市。根據國民黨最高統帥部不準高部南渡黃河的指示,在強大的日軍進攻面前,高樹勳沉着地指揮部隊,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交替掩護撤退。從前沿陣地經湯陰、輝縣、獲嘉、焦作、博愛(青化)、沁陽、孟縣、濟源一線,行程五百餘裡,部隊損失不大,最後在地形和民情有利并在日軍力量減弱的情況下,在封門口與尾追的日軍激戰整日,将敵擊退并略有所獲。這個勝利,大大地鼓舞了部隊和當地居民抗戰的信心。随後,部隊即分駐在濟源、邵源鎮坡頭村(師部駐地)、晉城、陽城一帶休整,補充兵力和給養,總結經驗教訓。高樹勳忙得不亦樂乎,他特别關心的是,如何盡快将八路軍的建軍經驗和政治工作經驗學到手。
同年,在鐘輝和楊志雅等共産黨人的建議及組織下,高樹勳在所屬部隊中組建了政治部。在政治部成立後,鐘輝和楊志雅立即組織本部政工人員學習抗日戰争有關文件,使他們明确組建政治部的意義和任務,并就如何搞好政治工作,提高政治工作威信,以及當前抗戰形勢等問題展開讨論和學習。學習材料有毛澤東寫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争的形勢和任務》、《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為動員一切力量争取抗戰勝利而鬥争》以及關于人民軍隊的宗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的文章,同時組織部隊政工幹部聯系漳德至新鄉戰役的實際進行學習。這實際上是一次政工人員的短期訓練班,是一次統一思想認識和統一行動的自我教育。通過學習讨論、研究,發動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制定了工作計劃。同時,還在部隊和民衆中進行了抗戰必勝、日本必敗的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教育和軍民聯歡等一系列活動,部隊面貌果然大有改觀。高樹勳看到了這些變化,從内心裡感到共産黨帶兵确實有過人之處,對共産黨又多了一分敬佩。
在部隊駐守魯南、濱海地區休整待命期間,高樹勳很注意抓軍隊的發展,首先是抓緊兵員的補充,二是很注重部隊素質的提高,他念念不忘要把八路軍的政治工作在自己部隊中落實和發揮作用。他非常贊成在當地招收青年學生入伍的主張。招生廣告貼出後不久,就招收了一批知識青年,加上從部隊抽調的數十名對政治工作感興趣的初級軍官組成了一個訓練班,由政治部主持學習。學習内容有: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抗日戰争中的戰略問題》、《為争取千百萬群衆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争》和有關軍隊政治工作、民衆運動的資料和文章。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總算把旅、團、營、連所需的政工幹部配齊。這些人到達工作崗位後,熱忱地教士兵們讀報、識字、出版報、繪畫、教唱救亡歌曲、演文明戲、幫助士兵寫家信。經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部隊增強了紀律性,軍政軍民關系也很融洽。政治工作人員的威信也随之提高。高樹勳将軍非常熱心于做政治工作,他幾乎每個月都要到團隊裡找初級軍官談話。談話内容大到抗日救國、小到生活細節,無所不談。由于他的表率作用,帶動了連隊軍官尊重政工人員并使連隊軍官也積極參加做政治工作。部隊形成了一種官兵團結、軍民團結、鬥志旺盛的新局面。當時,連大後方的國民黨最高統帥部――國防部都在傳說:“高樹勳部隊被派進去的紅軍幹部赤化了。”由此可見高樹勳的進步意識。後來,由于國民黨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高樹勳與共産黨的合作關系被迫終止。高樹勳在抗日戰争中始終堅持民族立場,從不受威逼利誘,甚至還秘密誅殺了漢奸石友三,一時被傳為佳話。經過全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1945年終于迎來了勝利。
1945年9至10月,抗日戰争剛剛取得勝利,蔣介石、國民黨玩弄假和談真内戰的騙局,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在談判期間和談判剛結束,國民黨先後發動了進攻解放區的上黨戰役和平漢戰役(又稱邯鄲戰役)。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所部在軍事上勇敢地打敗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并在進行平漢戰役的同時,開展了秘密争取高樹勳率部起義的政治攻勢。高樹勳原來就同彭德懷、蕭華、楊得志、朱瑞、解方等我軍高級将領多有接觸,對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表示贊佩。同時他對蔣介石在國民黨軍隊内部重嫡系、輕雜牌、排斥異己,尤其是對蔣陰謀部署、挑起内戰的行動表示不滿和反感。因此高樹勳對蔣介石的命令消極敷衍,并早有同我軍合作反蔣的意向。
1945年9月上旬,高樹勳派戰區總部參議王定南(中共地下黨員)秘密來到上黨戰役前線指揮部面見劉伯承、鄧小平,并轉交高樹勳給彭德懷的一封親筆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向彭将軍緻以問候,希望和共産黨、八路軍建立聯系。對高樹勳的言行,劉、鄧作出積極反應。9月20日,他們聯名電告黨中央和軍委:我們的對策是要充分利用反蔣派與蔣介石的矛盾,争取其中立,以便專力對蔣,請中央對此給予指示。次日,中央書記處複電同意劉、鄧提出的方針,指示在擴大敵人内部矛盾的條件下,應加緊在西北軍中進行工作。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劉伯承親自給高樹勳寫信,歡迎他派人和我黨聯系,望他不斷進步,為革命、為人民做出貢獻。鄧小平指示王定南:為了打退蔣介石進攻,使其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必須在國民黨軍隊中開辟新的戰線,首先要争取受蔣排擠、歧視的非嫡系部隊,盡一切可能争取國民黨将領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幟下面來,并讓他轉告高樹勳,希望不斷聯系。不久,劉、鄧接到負責争取高樹勳工作組負責人申伯純的報告和高樹勳寫給劉伯承的信。信中表示,當此日本已經投降之時,全國正需要真正之團結,以建立現代之民主國家。如仍以法西斯來統治,必将走到滅亡之路。同時,高樹勳還向我方提供了國民黨軍隊關于華北的作戰戰略及有關軍事情報。第二天,劉、鄧即電示申伯純:“對高樹勳是争取中立的方針,并經過他聯絡西北系統軍隊,進行反蔣統一戰線。”要求申伯純盡快與高樹勳面談一次。這份電報也同時轉報給黨中央。随即中央軍委的複電指示,如果高樹勳反蔣在行動上有所表現時,我當予以适當之援助。
1945年10月中旬,敵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的先頭部隊第3軍、第16軍經同蒲路、正太路進抵石家莊,後續部隊第1軍進抵聞喜以南;沿平漢路北犯的敵30軍、40軍和新8軍企圖到達石家莊與胡宗南部會合,企圖搶占平津,奪取東北。為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陰謀,劉伯承、鄧小平決定盡快發起平漢戰役。劉、鄧在邯鄲西郊的峰峰礦區設立前線指揮所。16日,劉、鄧下達平漢戰役令,同時上報中央軍委。剛剛結束重慶談判返回延安的毛澤東,當即批準了劉鄧的作戰部署,并電示:此役“是為着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系全局極為重大”,要“劉鄧親臨指揮,精密組織各個戰鬥”,取得戰役勝利。
10月25日,我軍将敵人合圍在預定區域。高樹勳部被我軍合圍後更加動搖。劉鄧抓住時機,再次召見王定南。鄧小平指示王定南說:高樹勳率新8軍和河北民軍已經開進邯鄲以南的馬頭鎮。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攔阻國民黨30軍、40軍、新8軍這三個軍北進,這是我們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你現在回去立即勸說高樹勳将軍,根據形勢需要,他要就地起義,配合我們完成阻止國民黨軍隊北上的戰略任務。劉伯承要求王定南進一步促使高樹勳痛下決心。他說:這正是高樹勳将軍走向革命的大好時機,他要當機立斷。王定南奉命急返高樹勳駐地,向高樹勳轉達劉、鄧意見,勸其立即起義。但高樹勳對立即就地起義思想準備不足,尤其是顧慮倉促起義,國民黨當局會殘酷迫害自己在徐州的家眷和其他軍官家屬。王定南也認為這确實是個重要的實際問題,表示待請示設法解決,并于10月28日淩晨趕到指揮部向劉、鄧彙報。劉鄧再次強調起義時機的重要性,對高夫人和其他軍官家屬安全問題,表示立即請示中央設法解決。1945年10月30日,劉鄧為此事專電中央,“請加快派人往徐州接出高樹勳、王定南二人眷屬至我地區并護送來此”。後又轉告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幫助妥善解決高樹勳在西安子女及親屬的安全問題。新四軍第4師張愛萍部接到接應高樹勳家屬的命令後緊急部署,我淮北行署公安局便衣大隊派出精幹人員三進徐州,終于在11月3日接出高夫人一行。就在他們離開徐州不久,蔣介石即派出憲兵4團空降徐州抓捕高夫人等。在中央及劉鄧等多方的關懷下,高夫人等于10月28日由專人護送到河北武安伯延,與高樹勳團聚。高樹勳無限感激地說:“共産黨、八路軍辦事言必信、行必果,真了不起。”這件事使高樹勳非常感動,遂下定決心馬上起義。10月30日,高樹勳率新8軍及河北民軍萬餘人在馬頭鎮正式宣布起義,聲明脫離國民黨陣營。高樹勳率部起義後,使敵軍受到很大震動,喪失了固守的信心。這時,劉伯承判斷被圍之敵必然向南突圍,便故意網開一面,放開敵人的退路,将我軍主力調至漳河以北敵退路兩側,于運動戰中殲敵孫連仲部兩個軍計2.3萬餘人,生俘敵40軍軍長馬法五,取得了平漢戰役的勝利。
高樹勳率部起義後,關于改編的問題,11月4日,毛澤東緻電劉伯承、鄧小平指出:“因為汪精衛曾用過和平建國軍名義,故高部應改用人民建國軍或民主建國軍或其他名稱或仍用新8軍舊名均可。請與高樹勳商量酌定,高宣言宜早發表。”經過劉鄧與高樹勳等起義人員研究,決定将起義部隊改稱民主建國軍。此前,遵照毛澤東的意見,高樹勳于10月30日以通電形式向全國發出了《停止内戰團結建國的起義宣言》。
11月2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給高樹勳發來了賀電:?
樹勳将軍吾兄勳鑒:
聞兄率部起義,反對内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士,莫不同聲擁護。特電馳賀,即頌戎綏。
毛澤東 朱德
11月4日,高樹勳将軍緻電毛主席、朱總司令,感謝對他的關切。電文中說:“戌冬電敬悉。抗戰八年,生靈塗炭,實不忍再睹流血慘劇。此次暴動,純為呼籲和平團結,并速組織聯合各黨派之民主政府,俾國家早登富強康樂之境,專電馳複,順頌勳祺。”同日,高樹勳在武安伯延鎮接見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揭露國民黨内戰陰謀,說明他率部起義的原因。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國軍成立大會在太行山麓的武安縣伯延鎮隆重舉行。升旗儀式完畢,宣讀了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任命高樹勳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王定南為總政治部主任。随着高樹勳對中國共産黨認識的不斷加深,在他起義後短短的10天裡,三次向劉鄧等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心情十分迫切。鑒于此事關系重大,劉鄧一時也難以定奪。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晉冀魯豫中央局于11月11日緻電黨中央請示。黨中央對此事也格外慎重,因為像高樹勳這樣有聲望的國民黨軍隊将領,怎樣才能使之更好地發揮其号召力呢?經過認真研究,中央書記處于13日複電劉鄧:中央批準高樹勳同志加入本黨。這樣,高樹勳由鄧小平、薄一波介紹,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于11月13日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即日起,高樹勳由一名舊軍隊将領,經過曲折道路,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主義戰士。
高樹勳起義對于蔣介石及其統帥部引起較大的震動,使其感到“兵心不固,民心不歸”,發動内戰的時機還不夠成熟。高樹勳起義及平漢戰役結束後,我軍繳獲了國民黨蔣介石陰謀部署發動内戰的大量文件,延安新華社選其重要密令7件公開發表,使全國人民認清了國民黨挑動内戰的真相。高樹勳起義及随後開展的“高樹勳運動”,成為國民黨軍隊中有愛國心、厭惡内戰的廣大官兵的一面旗幟,他們在此後的國民黨内戰前線大批倒戈起義,加速了全國解放戰争勝利的進程。
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部署下,晉冀魯豫軍區适時成立了國軍工作部,由薄一波兼任部長,下設城市工作室、西北軍工作室、晉綏軍工作室和中央軍工作室等,“高樹勳運動”在晉冀魯豫解放區開展得更加轟轟烈烈。
新中國建立前夕,高樹勳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工作。建國以後,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河北省民革副主委,并長期擔任河北省副省長職務。1955年,毛主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決定,授予高樹勳一級解放勳章。1972年1月19日,高樹勳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作者點評
高樹勳将軍出身貧苦,曆經三個曆史時代,戎馬半生,道路坎坷曲折。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他有着一顆赤熱的愛國心,對我黨有堅強的信念,所以,他能從一個愛國者轉變為一個堅強的共産主義戰士,這是曆史的必然。高樹勳将軍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那種憂國憂民,迫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為祖國的統一和富強,戰鬥到了最後一息。青史有情,一切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他們對中華民族作出的推動曆史前進的豐功偉績,将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