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都市言情 >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 傅作義小傳

傅作義小傳

書籍名:《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傅作義,字宜生,山西省榮河縣(今臨菏縣)安昌村人,生于1895年6月27日。1905年,傅作義進榮河縣立小學讀書,功課成績名列前茅。1908年,傅作義升入運城河東中學,三年後考入太原陸軍小學。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傅作義參加山西起義,擔任學生軍排長,随起義軍開赴娘子關抵禦清兵,後随起義軍攻打臨汾城。1912年,他被保送到第一陸軍中學深造,他在陸軍中學學習很用功。原來,傅作義年幼喪母,由祖母撫養。因他聰穎,記憶力過人,深得其祖父母的寵愛。有一天,私塾先生講授《論語・述而》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時,他的叔父和哥哥記不住,而在書房外玩耍的傅作義卻背得爛熟。博作義6歲時在私塾讀書。後來到離村五六裡的白馬廟小學上學。那時他讀“四書”、“五經”等書,理解力很強,惟獨珠算成績不佳。他請求同學幫助,反受諷刺,遂決意刻苦練習,終得滿分。通過這件事,他得到一種信念――隻有自己努力才有所成就。

  
      1915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傅作義畢業分配回山西,在閻錫山部當見習軍官,不久轉任排長、連長、營副,第三年升任第10團少校團副兼團技術隊長,負責全團的軍事訓練。每天拂曉,他總是親自帶領部隊急行軍三四十裡,訓練場上,他身着士兵服裝,每項課目由自己先做示範動作,他盡量設置難度大、近似實戰的場地和障礙,從難從嚴要求部隊。在全省軍事技術比賽中,該團獲得第一名,得到閻錫山的賞識,并為同僚所稱贊。

  
      1922年,傅作義任第4團1營營長。他關心全營官兵,能叫出全營800名士兵的名字,熟悉每個軍官的性格和優缺點。1924年10月,傅作義任第4旅第8團團長。1926年,晉、奉、直系軍閥聯合反對馮玉祥,因傅作義率軍固守有功,擢升為第4旅旅長,旋又升任為第4師中将師長,時年31歲。

  
      1927年6月,閻錫山依附蔣介石,反對張作霖。傅作義率部先進至蔚縣東北之桃花堡,然後進至北京城南的涿州城外。當所部集結後,傅作義認為轉至拒馬河上遊的大河南,再沿拒馬河而下,這條線路雖然路途艱險,人煙稀少,但可出敵不意。10月11日,傅作義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占了涿州。涿州城為北京、保定、天津三角地帶之要沖,緊扼北京之咽喉,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此後,傅作義率軍堅守涿州,與奉軍對壘長達三個月。對于晉軍在整個戰場上的轉敗為勝以及奉軍由主動進攻變為被動挨打,起了很大的作用。傅作義由此聲名大噪,得到國内外人士的重視與喝彩。清末民初的著名人士、81歲的樊增祥曾賦詩對其大加稱贊:?      新收涿鹿七十人,

  
      百日燕南集大勳。

  
      十六年來千百戰,

  
      英雄我愛傅将軍。

  
      1928年6月,傅作義被委任為國民革命軍第3集團軍第5軍團總指揮及天津警備司令,率部進駐天津。1930年,中原大戰中,傅作義指揮晉軍沿津浦線與敵作戰,傅部戰敗,晉軍退過黃河,閻錫山特派傅作義去沈陽聯絡張學良,未果。傅作義從沈陽回到天津,灰心喪氣,茶飯不思,精神恍惚。外界攻擊,多把戰敗責任歸咎于他。傅作義憤恨交加,痛不欲生。有一天晚上,他舉槍對着自己的太陽穴開槍,由于家人及時拉開其右手,子彈隻中左臂,未傷及要害。1931年1月,經張學良推薦,傅作義就任第35軍軍長兼第73師師長,8月又受委任為綏遠省主席。

  
      傅作義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剿匪。當時綏遠土匪遍地,全省大小土匪不下四五十股,弄得民不聊生。他将第35軍分駐于豐鎮、包頭一線,實行嚴酷鎮壓和威懾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圍剿、追殲,使匪情得到控制。

  
      傅作義曾在《告全省民衆書》中指出:革命的目的在于建設,建設的首要在于民生,這當然是施政上根本不易的原則。他自接任綏遠主席起,就從“官貧民富”着手,整頓金融,穩定物價,開源節流,興利除弊,使綏遠财政扭虧為盈。到全面抗戰時,綏遠庫存現金84萬元、白銀210萬兩。另外,他注意整饬吏治。傅作義在綏遠期間,以“治軍、治水并重”為指導思想,指揮部隊協助地方興修水渠,僅後套地區軍民所修寬15米以上的幹渠達1700公裡,寬3米以上的支渠超過5000公裡。當時的河套地區,渠道縱橫,流水遍地,水澆地面積達1000萬畝,生産發展較快,經濟比較繁榮,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傅作義主張“移民實邊,發展生産,鞏固國防”,注意團結各民族人民和抗日愛國人士。一次,共産黨員王若飛在包頭被捕,傅作義獲悉被關押的“黃敬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若飛,就叮囑部下對他的生活起居給予格外的關照。他還常對自己的部屬說:“你們看共産黨的王若飛,那才是個人才。”

  
      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傅作義就與晉綏将領徐永昌等15人聯名通電:“日本帝國主義是我們的死敵,必須堅決抗日,消滅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才能保衛祖國。”他經常在各種軍民集會上發表抗日救國、反對妥協的主張,要求部隊以抗日救國為主旨,從各方面對部隊官兵進行教育,并規定部隊早晚點名後,齊聲高呼“保衛祖國,誓雪國恥”、“甯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等口号。與此同時,他還命令各部以日本侵略軍為假想敵,針對敵慣用之戰術,舉行攻守戰鬥演習。

  
      1933年1月5日,日本侵略軍進犯山海關,危及華北。傅作義請纓上陣殺敵。15日,他以省主席名義發表《告全省民衆書》,“希望全省同胞懔于困難的嚴重和綏遠的危機,一緻奮發,奮起救國禦侮”。25日,他率領第59軍由綏遠開赴察哈爾、熱河。2月上旬,其所部在張家口組成華北軍第7軍團,傅作義任軍團總指揮,第59軍到昌平一帶布防。5月14日夜晚,第59軍奉命開至懷柔以西牛欄山一帶,構築工事,準備阻擊來犯之敵。傅作義親自指揮部隊作戰,此役傅部犧牲367人,日軍陣亡246人。傅作義指揮的懷柔抗戰勝利的消息傳出後,全國各報均以大字标題登載報道。傅作義率部返綏後,将長城抗日犧牲的陣亡将士遺骸收斂安葬于城北大青山下,并下令建立烈士陵園,樹立紀念碑,請胡适作了一篇白話體的碑文,碑文由錢玄同書寫。碑文最後寫道:

  
      這裡長眠的是二百零三個中國好男子!

  
      他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他們的祖國。

  
      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來這裡憑吊敬禮的,

  
      要想想我們應該用什麼報答他們的血!

  
      大青山公墓碑豎立未久,華北局勢轉變,傅作義命人将此碑加以掩蓋并在石蓋上面另刻“精靈在此”四個大字。

  
      1936年,傅作義不顧蔣介石“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動政策,成功地進行了綏遠抗戰。面對險惡的局勢,傅作義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說硬話,不做軟事”為原則,首先和德王作了堅決的鬥争。另外,傅作義命令王靖國率兵化裝成西公旗保安隊打死巴圖巴雅爾等人。其次,傅作義多次派烏蘭夫前往百靈廟,對保安隊隊長雲繼先曉以大義,促成雲繼先率千名官兵起義。

  
      不久,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坂垣征四郎等人來到綏遠,對傅作義說:“宋哲元能力不夠,請傅将軍出面領導‘華北獨立’。”并許給6000萬大洋為個人贈款。他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内蒙是中國領土,不允許任何人來分裂,如果德王前來進攻,一定與他周旋到底!”

  
      10月初,在綏德的日本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和德王經過反複研究,制定了具體方案,明确出師的目的是“打倒綏遠省主席傅作義”,進攻集甯,五原。月底,傅作義前往太原、洛陽,向閻錫山、蔣介石慷慨陳詞,請求禦侮。但蔣介石要傅作義以忍讓為主,不可輕易對敵作戰。

  
      11月5日,德王向傅作義發出宣戰性的通電。傅作義于8日複電指斥德王投敵賣國。當晚,傅作義為應對時局召開軍事會議,他堅定地說:“嶽武穆38歲壯烈殉國,我已過了38歲,為抗日死而無怨!”并制定了進擊綏東一帶敵人的計劃。15日淩晨6時左右,紅格爾圖戰役打響。傅作義于第二天趕到平地泉指揮。他命令董其武等率騎兵、步兵秘密集結在紅格爾圖西南部,于17日晚2時發起總攻,分路包抄,打得日僞軍猝不及防,迅速崩潰。至此,紅格爾圖戰役勝利結束。百靈廟地勢險要,是通向我國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前一段時間,一個多師日僞軍在百靈廟四周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并屯積着大量武器彈藥和兩萬袋面粉。傅作義聞報率部隊頂風冒雪,按規定時間進入目的地,突然向日僞軍發起進攻,于24日淩晨全部占領外圍山頭,日特務機關長勝島角芳立即組織日僞軍據險死守。經過反反複複的争奪,全殲了日僞軍,收複了百靈廟。此役斃敵300人,俘敵300人,傷敵600人。這就是中外聞名的“百靈廟大捷”。捷報傳出,頓時全國歡慶這次偉大的勝利。1937年初,毛澤東主席聞訊發賀電給傅作義将軍,稱贊傅作義發起的綏遠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的先聲,并派南漢宸到綏遠慰勞,贈送錦旗一面。著名記者範長江專題報道了綏遠抗戰,稱贊這次戰役是“不尋常的戰役,揭開民族曆史上的新頁”。

  
      “七七事變”爆發後,傅作義受任第2戰區第7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平綏線作戰。10月13日,日軍大舉向忻口地區進犯。八路軍第115師及國民黨各參戰部隊,立即向忻口集結,準備聯合作戰。此時,傅作義任副總指揮。在反擊過程中,傅作義指揮第218旅,組織3000名突擊隊員,利用暗夜,奇襲敵坂垣司令部及敵炮兵陣地,收複了舊河北村,并派出第211旅援救另外兩個旅的友軍。忻口之戰,雙方對峙了23天,後因東路娘子關失守,太原危急,傅作義部即向南轉移。

  
      這個月下旬,閻錫山召開會議,決定守太原的部隊和軍事部署。然而,與會各将領無人願意承擔防務,傅作義挺身而出,說:“太原城我守!”中國共産黨的代表周恩來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後,周恩來贊揚傅作義勇挑重擔,并對其說:“抗日戰争勝利之基礎,在于廣大人民群衆深厚偉大的力量。請多保重。”11月2日,傅作義對其所部發表講話說:“我們是活人躺在棺材裡,就差蓋蓋子;困獸猶鬥,當此國家危亡之秋,我們必須奮鬥到底!”他寫了一封遺書式的信,留給家人,信中說:“作義自幼從軍,戎馬半生,隻知為國為民,早置生死于度外,隻要一息尚存,誓與日寇血戰到底,為國捐軀,義無反顧。……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耿耿此心,有如日月,可以告慰國人和家人矣!”

  
      11月4日,傅部進入太原城。傅作義于次日晚上10時派人護送周恩來出城,且将一部分武器撥交八路軍。話别時,周恩來對他說:“傅将軍是守城名将,是可信賴的。但抗日戰争,是長期的戰争,焦土抗戰的主張是錯誤的;隻顧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足為訓的。要着眼于争取最後的勝利。能争取時間就是勝利,能保存有生力量就是勝利。”

  
      11月6日,日本關東軍向太原城發起進攻。此時,城内隻剩下傅作義的第35軍及友軍楊維垣等部兩個旅,日軍連續三天,每日數次,猛攻太原城。傅作義指揮守軍頑強抵抗,挫敗了日寇多次攻勢。後來,他被迫率軍轉移。

  
      1938年,傅部轉入河曲之後,為了更好地統一抗戰,遂與駐在晉西北的八路軍第120師賀龍部進行聯防。其間,兩軍書信不斷,交換情報,人員往來頻繁。傅作義還邀請八路軍負責同志程子華、南漢宸、續範亭等到其河曲總部聯歡,共同交流抗戰經驗、教訓。傅作義又要求中國共産黨派出一批政治幹部來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并接受了毛澤東同志贈送的政治書刊和論述抗戰的著作。傅作義很贊賞八路軍的政治工作制度,他仿效八路軍,在所部團以上設政治部,營以下設政治指導員。他還委托潘紀文(派往傅部的中共代表)同志草拟了一個《北路軍政治工作守則》。

  
      1939年春,傅作義率部由晉西北轉移到綏遠河套,并在五原正式設立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5月,傅作義在百川堡舉辦“抗戰建國讨論會”,輪訓各級軍政幹部。通過三個月的整訓,傅部增強了抗戰的力量,為爾後攻克五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傅作義率部撤回河南期間,日軍進犯河南進行瘋狂的報複,宣稱這是所謂“膺懲傅作義”的戰役。2月3日,日僞軍侵占百川堡、五原。不久,敵人由于戰線拉得過長,不得不縮短戰線向東撤退。傅作義即令部隊分兩路急進臨河、陝壩,收複了兩地。在傅部遊擊戰配合運動戰的打擊下,日僞軍處處被動,躲不勝躲,防不勝防,最後龜縮在五原。傅作義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命令主力部隊加緊整訓,準備反攻,收複五原。春分時節,黃河解凍,道路翻漿,很不利于敵人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傅作義首先令新6旅掘開萬和長一帶的黃河渠,讓大水漫灌敵人機械化部隊的必經之路。與此同時,他命令第31師、第32師分别攻奪五原舊、新城;第101師直插五原東北,在五加河畔阻擊從包頭、安北、固陽前來增援之敵。3月20日夜12時,攻取五原之戰打響。至23日夜,傅部殲敵3400多人,俘敵300餘人,繳獲大炮16門、汽車50餘輛,取得了五原戰役的勝利。五原戰役的勝利,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複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當時國内各報稱之為“五原大捷”。

  
      此後,在抗日戰争的艱苦歲月裡,傅作義率官兵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終于于1945年8月迎來抗日戰争的勝利。1946年,内戰的陰雲再一次籠罩在傅作義的頭上。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的解放戰争中,傅作義率部曾與解放軍多次作戰。

  
      1949年1月,我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齊集北平城下,将傅作義部團團包圍。在蔣介石反動政權即将崩潰之際,為确保北平這座曆史文化古城,傅作義幡然猛省,毅然舉行北平和平起義,率領50餘萬官兵走到人民陣營中來。1月31日,人民解放軍舉行了入城儀式。北平,這座古老的名城從此翻開了它曆史的新篇章。2月22日,傅作義去平山縣西柏坡村拜見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等人,當晚,毛澤東主席親自來到傅作義的住處,一見面,親切地握住傅的手,高興地說:“過去我們在戰場見面,清清楚楚,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舍難分。蔣介石一輩子耍碼頭,還是你把他甩掉了。”3月25日下午,毛主席在西苑檢閱人民解放軍,邀請傅作義參加了檢閱儀式,看到用繳獲的美國機械化裝備武裝起來的強大的人民武裝,傅作義深感欣慰。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作義又為推動綏遠“九一九起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新中國建立之後,傅作義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曾出任政務院财政經濟委員會委員、水利部部長及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9月27日,在懷仁堂舉行的隆重授勳典禮上,毛主席親自授予傅作義一級解放勳章。1965年,傅作義當選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73年2月28日,傅作義抱病主持了紀念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二十六周年座談會。他在會上說:“當前國内外形勢的發展,十分有利于祖國的統一。祖國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阻撓破壞不了的。”4月18日,傅作義病危,周總理到北京醫院去探視他。傅作義在昏迷中聽到總理來了,用了很大的力氣睜開眼睛。周總理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說:“傅作義先生,毛主席說你對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功。”處于彌留之際的傅作義聽了總理的話,嘴唇顫抖着,眼睛裡閃着淚花。第二天,傅作義逝世,終年79歲。

  
      4月23日,傅作義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毛主席送了花圈。

  
      作者點評

  
      傅作義具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在黑暗重重的舊社會裡,他和許多志士仁人一樣,都在探索民族的出路。當他确認革命的“三民主義”是救國救民的真理時,就笃信不移,力行不怠。他和國民黨那些黨棍政客不一樣,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不尚空談,重在實踐。“九一八”事變以後,他率軍抗擊日寇,赢得了紅格爾圖戰役和百靈廟大捷。“七七”事變後,他率軍參與山西忻口、太原會戰,同時他親自組織了綏西抗戰,愛國熱情及一次次戰鬥勝利使他威名遠播,中外皆知。這也是他愛國的具體體現。

  
      傅作義将軍具有濃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風,是一位開明的民主人士。他痛惡獨裁專制、橫征暴斂、貪污成風的黑暗統治,主張政治民主,經濟平等,實行“廉能政治”。傅作義說過:“為士兵、為人民就是革命。”提出“人民第一”、“土兵第一”的口号。他一生“志在救國救民”。他說“國民黨政府之所以失敗,就是沒有人民”。他反對國民黨的“假民主”,曾說過:“選舉醜态百出,更使人民怨恨。這個政府,這種辦法,這種制度,必然導緻國家滅亡。”作為綏遠省主席,傅作義要求公務人員要當“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在他管轄的地區,他十分重視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解放後,他參政讨論國家大事,成為著名的民主人士。

  
      傅作義提倡艱苦樸素,日常生活極其儉樸,具有我國農民樸實無華的氣質。他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跳舞,艱苦樸素,幾十年如一日,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提倡“官兵一緻”是從自己做起的。他裡裡外外,從頭到腳,穿着士兵的服裝軍帽,紮着士兵的綁腿、皮帶。一般的軍官還可從穿着識别軍階的高低,可從穿着上根本判斷不出傅作義的軍階,由于他的軍裝沒有明顯的标志,初次與他見面的人還以為他是個普通的大兵,絕想不到他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将軍。

  
      傅作義為人正直寬厚,有寬宏容人的雅量。“有功不自居,歸美于上級和下屬”。遇有重大事故,他往往挺身而出,承擔責任,代人受過。所以同僚們都願和他合作共事;部屬們願聽他的指揮;反對他的人,監視他的人,多能為他的真誠所感化,這是他的過人之處。傅作義從1918年保定軍校畢業至1939年受命擔任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為止,閻錫山領導、挾制他達21年。傅作義憑着練兵成績卓著和戰場屢建奇功而疊次晉升。但他非閻的親信,又不是對上級拍馬溜須之輩,始終得不到閻錫山的信賴。閻錫山對傅作義處處掣肘,屢欲以親信取代傅作義的職位,而傅作義對閻錫山始終保持一個下級對上級應有的尊重,背後也從無怨言和流露不滿情緒,且在部屬之間還處處為閻錫山解脫。寬宏大量不僅是傅先生的美德也是他成就事業的基礎,更是我們學習做人的典範。

  
      傅作義将軍早年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是一位進步的國民黨員,戎馬半生,奉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傅作義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強烈願望。他以“團結奮鬥,振興中華”,建立“強盛獨立之中國”的愛國思想為自己行動的指南,他學習孫中山先生不謀私利、不貪權勢、志在救國救民的革命品質和百折不撓、勇于進取、追求真理、擇善而從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曆史轉折關頭,他遵循孫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遺訓,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體察曆史所趨和人心所向,以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毅然舉義,實現北平和平解放,爾後又推動綏遠“九一九”起義,走上與人民一緻的革命道路,與時俱進,和曆史共同前進,真正實現了他為國為民的理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