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都市言情 >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 餘秋裡小傳

餘秋裡小傳

書籍名:《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餘秋裡(1914―1999年),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縣坪裡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深受地主階級的剝削壓迫,激起了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強烈不滿。1929年10月,為反抗土豪劣紳的欺壓,他勇敢拿起刀槍,參加轟轟烈烈的農民暴動,随後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儒林赤衛隊。同年12日,餘秋裡參加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1年5月,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時期,餘秋裡同志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從一名普通戰士逐漸成長為指揮員,曆任赤衛大隊戰士、分隊長、中隊長、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工農檢查委員會委員,紅軍學校第四分校連指導員,紅軍第2團政治委員。他參加了湘贛蘇區反“圍剿”和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争,1935年9月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在一次激烈的伏擊戰中,餘秋裡手臂負傷,鮮血直流。聞訊而至的廖漢生和其他同志将其送到醫院治療,為了保住手臂繼續革命,餘秋裡忍着強烈的疼痛,拒絕醫生實行截肢手術。他咬咬牙,繼續随部隊北上,爬雪山,過草地。有時實在疼得受不了時,他不得不将傷臂浸在冷水裡。行軍中,當傷痛發作時,警衛員隻得端上一壺涼水往他手臂上澆,冷卻止痛。而更多時候,連浸泡和澆涼水的條件都沒有,隻好用冷毛巾敷在傷口上止痛。一天,曾擔任紅軍第8團團長、後任師長的賀炳炎專程來看望他,勸道:“老餘呀,幹脆把手鋸掉算了,像我一樣,當個‘一把手’,多省事。我現在不照樣幹革命,一點也不比别人差。”餘秋裡搖搖頭說:“不能鋸,我還要留它幹革命呢!”不久,紅二方面軍搶渡金沙江,餘秋裡乘坐的船在江中傾覆,手臂浸水感染。當部隊抵達甘孜後,餘秋裡的左臂愈加疼痛,醫務人員打開繃帶一看,隻見傷口上爬滿了白蛆,用止血鉗輕輕一擊,居然抖落一層白蛆。但由于無醫無藥,隻得重新換上新繃帶,讓他躺在擔架上,由幾個人擡着繼續前進。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到達甘肅徽縣,醫生見他傷勢越來越重,左手五指已腫脹壞死,如不及時手術治療就會危及生命。紅二方面軍衛生部長侯政決定親自為餘秋裡實施手術,當時正好打了一個勝仗,繳獲了一些醫療器械、消毒棉和紗布。侯政用布篷搭了個簡易手術室,由于沒有手術鋸,隻得四處派人尋找。好不容易找來了一把小鋸條,卻無鋸弓。後來,終于找到一把鋸弓,又太短,把鋸條截去一截,鑿了一個眼,才勉強裝上。手術時,侯政用繳來的鎮痛劑先給餘秋裡注射,由于不知該藥的使用劑量标準,一針下去,餘秋裡就昏迷過去了。侯政先刮掉餘秋裡臂上的腐肉,用鋸子鋸斷其壞骨,然後又忙着搶救失去知覺的餘秋裡。經過一陣緊張的搶救,餘秋裡才緩緩蘇醒過來。醒來後,他對侯政說:“多謝侯部長,這是我負傷10個多月以來,睡得最安穩的一覺。”然後又對守候在身邊的賀龍說:“老總,敵人打斷了我的左臂,我還有右臂,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将革命進行到底。”自此,在中國革命陣營裡又多了一位傳奇的獨臂将軍。50多年後,著名的西方記者索爾茲伯裡著述《長征,一個聞所未聞的故事》時,當他聽到餘秋裡斷臂的經曆後,聳聳雙肩,欣賞地贊歎道:“密斯特餘,你真是一個典型的軍人,可敬可敬。”

  
      抗日戰争爆發後,餘秋裡又走上了新的征程,先後任軍委總政治部直屬政治處副主任、組織科科長兼巡視團主任、八路軍第120師幹部大隊政治委員等職。1938年9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圍攻後,又以重兵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連續“掃蕩”。1939年1月,正當冀中形勢嚴峻之時,餘秋裡奉命率領獨立第3支隊開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帶,開展遊擊戰争。這一帶村莊稠密,民風強悍,自古就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說法。但自從日軍侵入華北以後,國民黨軍隊聞風南撤,使得這裡的局勢處于無政府狀态,混亂不堪。一些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群衆,紛紛自發舉起抗日義旗,在大清河北岸建立遊擊武裝。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地方鄉紳武裝、會道門武裝和土匪漢奸武裝隊伍。這些武裝隊伍都打着抗日的旗幟,雖然兵力不多,但牌子卻不小,到處是“司令”、“主任”,正如老百姓戲稱的:“司令遍天下,主任賽牛毛。”有的武裝隊伍甚至打着抗日的幌子魚肉、欺壓百姓,引起群衆不滿。一天,餘秋裡率部剛駐進新城縣闆家窩村,偵察員就來報告,發現300多日軍分乘7輛汽車向蠻子營開來,已離闆家窩不遠了。餘秋裡一聽非常高興,決定好好打一仗,壯一壯老百姓的膽,讓地方遊擊武裝看一看。于是,他馬上命令部隊做好準備,搶挖工事,占領房頂等有利地形。雙方交火後,日軍不知道對方是八路軍,妄圖從村西、村西南打開缺口,用迫擊炮、機槍、步槍一齊朝村裡開火。我軍頑強阻擊,敵人進展緩慢。黃昏時,敵人瘋狂發動第五次攻擊,餘秋裡指揮戰士節約彈藥,等敵人靠近以後再打。日軍見八路軍陣地一點動靜也沒有,便大着膽子沖上來,隻聽餘秋裡一聲令下,子彈便像暴雨一樣射向敵人,敵人應聲倒下了一片,但大群的敵人依舊朝村裡沖來。餘秋裡見形勢危急,果斷命令戰士們:“上刺刀,肉搏!”。戰士們沖上去了,闆家窩村的群衆也紛紛沖出家門,有的揮動鐵鍬、棍棒,有的舉着火把,擡着門闆,呐喊着為我軍助威。戰士們越戰越勇,直殺得敵人哭爹喊娘,四散奔逃。闆家窩首戰告捷,趕走了日本鬼子,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人們奔走相告,歡慶勝利。附近各路武裝首領段克全、翟躍宗、尚玉峰等紛紛要求第3支隊将其隊伍收編。不久,江東生、左清臣領導的河北遊擊軍也自願接受了第3支隊的收編。隊伍擴大後,餘秋裡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高戰鬥力,在部隊開展了整頓活動。他先是将收編部隊編為第3支隊第7、第8、第9團,然後利用戰鬥間隙對部隊進行政治培訓,發展黨員,建立建全基層組織。另外,他還放手發動群衆,在雄縣、霸縣、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就這樣,在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裡,餘秋裡的部隊就由剛組建的三個連300多人發展到三個團5000餘人的規模,成為冀中有名的抗日支隊,多次受到120師領導的表揚。賀龍高興地說:“第3支隊剛來冀中時沒幾百人,可是你們東一搞,西一搞,就搞出個隊伍來。這個隊伍打得很硬嘛!敵人一聽見‘一把手’的隊伍,離老遠就吓得溜掉了。”

  
      1940年5月,餘秋裡奉命率獨立第3支隊開赴晉西北,參加著名的“百團大戰”。11月,他主動要求将第3支隊縮編為第358旅第8團,将多餘人員補充到兄弟部隊,自己任政治委員。1941年5月,餘秋裡率領第8團開赴甯武地區,放手發動群衆,積極開展軍事鬥争和政治鬥争,開辟和創建了以甯武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據地。1943年5日,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結兵力準備進攻延安。餘秋裡又率部回師陝北,守衛延安南大門。在駐防期間,第8團與其他部隊一起開展大生産和大練兵運動。餘秋裡經常深入連隊,了解情況,注意發現典型,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取得了很好成績。在大練兵活動中,他提倡能者為師,選拔戰士中的射擊能手、投彈能手、刺殺能手擔任教員,開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學”的群衆性練兵活動,極大地提高了部隊訓練質量,受到中央軍委的表揚。毛澤東同志指出,這一練兵方法“是突破曆史的新創造”。抗日戰争勝利前夕,餘秋裡升任第358旅政治委員。1945年8月,餘秋裡和黃新廷同志率358旅挺進晉西北,參加對日軍的大反攻,連續攻克柳林、離石等城鎮,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勝利。就這樣,餘秋裡抗戰八年,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随後,他原所在的第8團部隊被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第1師第1團。賀龍高興地說:“八年抗戰,餘秋裡打出了個天下第一團。”

  
      解放戰争時期,餘秋裡所部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部隊連續攻城略地,取得了不少勝利。然而,在随後對陝北重鎮榆林的戰鬥中卻兩攻不克,遭遇失敗。原因除了輕敵以外,最主要的還是部隊經過三個多月的反攻作戰,由原來的兩個縱隊擴編為五個縱隊,俘虜成分增多,有的連隊竟達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加上戰鬥頻繁,教育時間短,部隊思想不穩定,有的俘虜階級界線不清,不知為誰而戰。更為惡劣的是,有的“解放戰士”破壞紀律,随便拿老百姓的東西,打罵群衆的事也時有發生。最嚴重的是有個戰士竟然讓一位沒過門的大姑娘懷了孕,造成極壞的影響。彭德懷司令員非常生氣,親筆簽字批準,把那個戰士槍斃了。随後,在野司黨委會上,彭德懷決定從嚴整頓部隊。會後,餘秋裡便下到了連隊,希望從基層多了解一些情況。一天,文工團為戰士們演《白毛女》,當戰士們看見黃世仁逼迫楊白勞在喜兒的賣身契上摁手印時,都禁不住流下眼淚,一時群情激憤。餘秋裡正在抹眼淚時,一位同志告訴他,他們團也有一個戰士受過這樣的苦。原來該團第6連有一名剛“解放”過來的四川籍戰士,晚上一個人獨自跑到荒郊野地痛哭,邊哭邊訴說其母如何慘死、本人又如何被抓壯丁,并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他的哭訴感動了一旁悄悄跟來的指導員,他們都有類似的苦難,于是兩人抱頭痛哭起來。餘秋裡聽完,右手一揮:“好!太典型了。不但要請這個戰士在全營講,全團講,還要在全旅裡講。”随後,餘秋裡又繼續在戰士們中間了解情況,逐漸有了底,找到了好辦法。于是,餘秋裡帶着工作組又去了第6連,引導大家開展訴苦運動。大多數戰士都出生于窮苦人家,都有一本血淚賬,一旦打開思想的閘門,就像決了堤的河水,滔滔不絕,憶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後,餘秋裡又組織巡回訴苦團,到各團去訴苦,效果同樣不錯。餘秋裡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認真寫了一份報告,提出以階級教育為龍頭,以鞏固部隊士氣為目的,在全旅展開一次思想上、組織上的徹底整頓。彭德懷看完報告後連連贊揚,又轉送毛澤東過目,受到毛澤東的大力贊許。于是,一場以“訴苦”和“三查”方法進行的新式整軍運動便在西北野戰軍第358旅全面展開了。經過“訴苦”“三查”,增強了我軍的軍内外團結,幹部戰士的立場更加堅定,鬥志更加旺盛,進一步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為此,西北野戰軍表揚了358旅的做法和餘秋裡同志深入實際的工作作風,并向各部隊介紹了他們的經驗。1948年1月,毛澤東同志詳細聽取了餘秋裡的彙報,充分肯定了他們的這一創造性做法和新鮮經驗。1948年1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的西北野戰軍取得了著名的宜川大捷,殲滅胡宗南集團主力第29軍,斃傷俘敵近3萬人。不久,餘秋裡升任第1縱隊副政委,率軍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多次重大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餘秋裡先後任西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西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總财務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總後勤部政治委員。1955年,餘秋裡被授予中将軍銜。

  
      解放後,新中國的石油供應十分匮乏,以至嚴重影響到我國國計民生。1958年初,不少汽車被迫抛錨,軍隊中有的部隊取消演習,連首都街頭也出現了背負沉重煤氣包的公共汽車。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立即開會研究石油問題,國務院也開會研究石油問題,石油成了亟待解決的國家大事。為此,中共中央決定派一員得力領導同志去尋找石油,以解燃眉之急。彭德懷同志等力薦餘秋裡擔綱負責,于是,毛澤東親自召見他,讓他脫下軍裝,去當石油部長。會談中,毛澤東叮囑托餘秋裡:“我過去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我們熟悉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内行的人們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不要擺官僚架子。鑽進去,幾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總可以學會的。”随後,毛澤東又說:“李聚奎同志是個很好的同志,他年紀大了。你年輕,精力充沛。中央決定,你們兩個換一換。”餘秋裡認真聽完毛澤東的教導,說:“主席,我服從中央決定。我一定按照你的指示在實踐中去學習,努力把工作做好。”毛澤東高興地說:“好!就這麼定了,你如果缺幹部,可以指名要,軍以上幹部你願意選誰就選誰。”于是,餘秋裡脫下穿了幾十年的軍裝,擔任了中國政府剛組建不久的石油部部長,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上任伊始,餘秋裡便敲開了著名地質學家、時任地質部長的李四光的家門,向他虛心請教解決我國石油問題的計謀。李四光教授對中國有油的肯定答複更堅定了餘秋裡的信心。第二天,餘秋裡便驅車直奔中南海,向毛澤東提出: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來,使用在最關鍵的地方,突破一點帶動全面。他堅信一定能夠找到石油。毛澤東同意他的意見,并鼓勵道:“給你上方寶劍,先斬後奏。”得到毛澤東的首肯後,餘秋裡一聲令下,千軍萬馬便開進了東北茫茫荒原,展開了一場震驚中外的石油大會戰。當時,大慶還隻是一個狩獵人的小村落,條件十分艱苦,工人們都住在帳篷裡。但石油工人在餘秋裡的領導下,豪情沖天,鬥志昂揚,喊出了:“甯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1960年4月9日,在石油會戰總指揮部召開的一次技術座談會上,有人彙報了職工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流露出畏難情緒。餘秋裡聽完,情緒有些激動,大聲說道:“如果我們等條件成熟了再上,國家缺油的矛盾就會越來越糟。現在黨中央,毛主席在期待着我們,各行各業都在眼巴巴地看着我們,我們能等閑視之嗎?”說着說着,他右手一拍桌子,“噌”地站起來,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前不久有位老大娘跟我講,你們那個王隊長在工地上,餓了啃幾口幹糧,困極了裹着老羊皮往地上一躺,七天七夜不離開井場,一連五十多個小時沒睡覺,他真是個鐵人哪!老大娘沒想到,她這話準确地概括了王進喜這個人。‘鐵人’,正是對王進喜的意志、境界、幹勁、性格的高度概括。我們要甩掉石油落後的帽子,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餘秋裡的話引起了代表們的強烈共鳴。于是,會議正式發出了“學習鐵人王進喜,人人做鐵人”的号召。4月15日,會戰指揮部在廣場上舉行學鐵人誓師大會。王進喜披紅戴花騎在馬上繞場一周,餘秋裡手拿話筒,親自帶領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向鐵人學習!”、“人人争做鐵人”,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比、學、趕、幫運動。同年7月,在餘秋裡的建議下,石油部黨組又作出了在全油田開展學習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五面紅旗的活動。随後這項活動又發展成為學習百面紅旗的活動,使大慶形成了“英雄鐵人打頭陣,馬段薛朱緊相跟,比學趕幫争上遊,鐵人頭上出鋼人”的争學先進、争當先進的熱潮。1963年,大慶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鄧小平激動不已,他給毛澤東報告說:“餘秋裡這個人就是不信邪。”毛澤東評價說:“餘秋裡是帥才”。

  
      此後,餘秋裡又把目光轉向華北地區,準備開辟石油工業第二戰場。1964年1月,經中央批準,石油部組織了華北石油勘探會戰,先後發現并建成了勝利、大港、遼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第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論在數量或者品種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給了!”

  
      1964年12月,餘秋裡任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兼秘書長。1965年1月,中央決定成立由餘秋裡等同志組成的小計委,主持編制了第三個五年計劃,被稱為“一個有骨有肉的好計劃。”第三個五年計劃剛開始執行不久,“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文革”初期,餘秋裡被造反派從四川揪鬥回北京,讓他交待彭德懷和賀龍的問題,遭到了他的嚴厲駁斥。造反派惱羞成怒,将餘秋裡非法監禁在衛戍區,逼迫他寫交待材料,給他戴高帽遊鬥。1968年5月的一天,在首都十多萬人的遊行批鬥會上,餘秋裡僅剩的一隻右手被反翦着,脖子上吊着一個碩大的鐵牌,兩名彪形大漢按住他的頭,讓他接受聲勢浩大的群衆批判。避居西山的賀龍得知後,更是痛惜地說:“秋裡同志革命幾十年,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剩了一條胳膊,因為我遭這個罪喲。”所幸的是,“文革”中期,餘秋裡被解放出來,先後任國家計委副主任、主任。在他主持計委工作期間,協助周恩來總理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使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能夠繼續運轉。1975年1月,餘秋裡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1982年9月,黨中央、中央軍委任命餘秋裡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在離開軍隊二十四年之久後,餘秋裡又重新穿上了軍裝。鄧小平親自約見他,對他說:“秋裡同志,經過‘文革’十年的折騰,軍隊的現狀大不如從前,一些傳統被破壞了,政治工作遭到了削弱。軍隊内部問題很多,派性、文革餘毒……編制不合理、機構重疊。你去了總政,要放手幹,下大力氣,當然,這還得有個過程。”上任後,餘秋裡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卓有成效地開展新時期軍隊政治思想工作,在全面否定“文革”、部隊專業化建設、百萬大裁軍等重大工作中傾注了大量心血,并協助鄧小平同志再次進行了新時期軍隊的整頓工作。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軍隊實行幹部年輕化、知識化,餘秋裡與許多老同志一樣,開風氣之先,主動從總政治部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1999年2月3日,餘秋裡在北京病逝。

  
      餘秋裡同志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勳章。

  
      作者點評

  
      當毛澤東主席面對餘秋裡等傷殘的開國将軍們時,曾感慨地說道:“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将軍呢?舊時代是沒有的,隻有我們的部隊才能培養出這樣獨特的人才啊!”

  
      餘秋裡同志以做政治思想工作見長,是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者。抓典型是餘秋裡一貫的工作方法,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多次得到毛澤東同志的贊揚。他善于深入基層,發動群衆,注意發現先進典型,樹立樣闆,以此來推動工作迅猛發展。戰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然。抗日戰争時期,在延安開展的大生産和大練兵運動中,餘秋裡就是創造性地運用這種方法,提倡能者為師,選拔戰士中的射擊能手、投彈能手、刺殺能手擔任教員,開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學”的群衆性練兵活動,極大地提高了部隊訓練質量,得到毛澤東及中央軍委的贊揚。毛澤東指出,這一練兵方法“是突破曆史的新創造”。然而,在解放戰争時期開展的新式整軍運動中,餘秋裡的政治思想工作水平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績。1947年的冬季整訓中,餘秋裡深入連隊、經過艱苦細緻的摸底,提出整訓應以提高“解放戰士”覺悟為重點,開展新舊社會、新舊軍隊對比的教育,發動戰士訴舊社會的苦,訴舊軍隊的苦,在提高覺悟的基礎上,查階級、查思想、查鬥志,進一步提高戰鬥力。他的建議經旅黨委批準後,又親自深入基層蹲點,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不斷把運動引向深入。經過訴苦、三查,純潔了組織,幹部戰士的立場更加堅定,鬥志更加旺盛,進一步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毛澤東在《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文中,對餘秋裡這一創舉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樣,解放後,他擔任石油部長時,更是為全國人民樹立了一個“王鐵人”的學習榜樣,掀起了一股比、學、趕、幫、超的大生産高潮。正如康世恩同志後來回憶時說的:“餘秋裡抓的‘學兩論’和樹王鐵人活動,對當時打開會戰局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餘秋裡還提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号,在當時确實起到了調動群衆創業精神,不等不靠,頑強奮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的作用。餘秋裡在任石油部長期間,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帶出了一支能征善戰、吃苦耐勞的石油開發勁旅,中國石油工業創業史凝聚着他的心血和功勳。

  
      餘秋裡将軍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是一部輝煌的戰鬥史和創業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