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人人書 > 都市言情 >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 郭化若小傳

郭化若小傳

書籍名:《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将帥》    作者:未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郭化若,原名郭可彬,又名郭俊英,1904年8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由于家境貧寒,9歲時他便開始在一家報館抄寫通訊,直到13歲時,才在父親的一再堅持下進入教會辦的福州崇實小學讀書。小學期間,郭化若雖然接受的是追求功名的教育思想,但嶽家軍、細柳營以及投筆從戎、中流擊楫的故事給了他極深的印象,令他神往。

      1920年春,他讀完了高小課程,由于父親的反對沒能保送到基督教辦的培元中學讀高中,轉而報考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雖然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但因學費昂貴不得不放棄,最後進了農林學校預科班學習,一年後轉入本科,不久,再度由于家境貧寒而揮淚離家,開始了流浪生活。

      1923年春,郭化若到了廣州,寄住在一個會館裡,靠替人代寫書信、抄稿、寫碑文謀生。這年6月,他參加了一個叫做新學生社的進步團體組織的一些活動。1924年1月,他懷着對孫中山先生的無比信仰,加入了改組後的國民黨。

      1925年秋,郭化若成為黃埔軍校的第四期學員,經過預備期學習,成為入伍生,後考入炮兵科,邁出了他近70年革命征途的第一步。9月,郭化若随東征軍讨伐陳炯明叛軍。同年冬,他加入中國共産黨,“中山艦事件”後,他毅然退出國民黨,成為公開的共産黨員。軍校畢業時留校,很快郭化若被委任為炮兵第2隊代理隊長。由于成績優秀和教官的推薦,蔣介石曾兩次下令調他去當秘書,但都被他以“軍人應當戰死在疆場”為托詞予以堅決回絕。1926年春,郭化若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争,曾任北伐軍某部炮兵連連長。

      1927年11月,大革命失敗後,郭化若赴蘇聯入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1928年回國。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去,參加由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軍,是郭化若回國途中拿定的主意。1929年,郭化若輾轉到達福建龍岩參加了紅4軍,這個黃埔高才生深受“紅軍之父”朱德的賞識,被任命為第2縱隊參謀。郭化若在漳平一戰中初顯軍事才華,戰鬥結束的當晚就被前委任命為第2縱隊參謀長。在轉戰東江時,第2縱隊長中彈身亡,前委任命郭化若為縱隊隊長。古田會議召開之前,郭化若曾參與寫信請毛澤東出山,從而促成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議召開,使整個中國工農紅軍走向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古田會議後,前委決定紅軍撤離閩西,這時郭化若已調至紅4軍參謀處任處長,在毛澤東、朱德身邊負責司令部的參謀工作和戰鬥文書起草工作。1931年5月,郭化若被任命為紅一方面軍代理參謀長。

      1930年9月,紅一方面軍到達安源,毛澤東要郭化若帶機關的一些同志深入礦工中做工作,他發現很多報名參軍的工人會爆破,可以搞到很多炸藥,并把這一情況向毛澤東、朱德作了彙報,毛澤東、朱德立即決定由郭化若負責組建一個工兵隊。于是由郭化若一手操辦的我軍第一個工兵隊誕生了,它編在直屬隊,由郭化若負責。

      在龍岡戰鬥中,我軍繳獲了無線電台一部,俘虜了無線電工作人員10名。鑒于文家市戰鬥中繳獲的無線電台遭破壞的教訓,郭化若遵照毛澤東的再三囑咐,在戰鬥命令後注明注意收集無線電台和人員,但不久電台還是被破壞了。當時紅軍總部缺少無線電台和無線電工作人員。一次戰鬥後,我軍戰士将繳獲的無線電台和俘虜的無線電工作人員送到郭化若所在的參謀處。開始,這些人員都很害怕,連真實姓名都不敢說,郭化若一個個地找他們談話,宣傳黨的政策,希望他們留下來為紅軍服務。經過做工作,10名人員都願意加入紅軍行列。後來,郭化若建議以這些人員為骨幹成立一個無線電隊,毛澤東、朱德認為非常重要,并要郭化若管理他們的業務。

      不久,由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軍粉碎了蔣介石的三次“圍剿”,其威望在全國民衆中日益猛增,如同神話般被人們所傳頌。但就在毛澤東軍事指揮才能充分展現的時候,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内占了上風,郭化若先是調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任秘書長,蘇區黨代會後又調任軍委二局局長,離開了紅一方面軍。1932年7月,郭化若又被解除一切領導職務,調到紅軍軍事學校。剛到紅校,他就在大會上被宣布開除黨籍,這對他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莫名其妙,但有冤無處申。後來才知道,王明搞“肅反”擴大化,以托派嫌疑的莫須有罪名開除了郭化若的黨籍。當時紅校校長何長工同志,并沒有對郭化若另眼相看,而是把他當作教學骨幹,讓他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成立後,郭化若被任命為紅大的總教官。郭化若先後教過防空、參謀業務、炮兵設計等課程,後來又教高級班,還幾次被大家推薦為模範教員。政治上的打擊使他擡不起頭,但他仍積極工作并在工作中研究戰術,思考總結我軍一些戰略戰術問題。

      随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1934年10月18日,郭化若随幹部團走上了漫漫長征路。在團部,由于陳赓的信任,郭化若在團部做參謀工作,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從瑞金到遵義8000裡征途,有人說“長征全靠兩條腿”,但由于腳後跟潰瘍,郭化若深有感觸地說他“隻能全靠一顆心”!當四年後說起這件事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悲慘呀!”

      随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郭化若仍從事軍隊學校教育工作。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成立,郭化若任訓練處長。在簡陋的條件下,郭化若參與引進、編寫教材,制定教育綱要,改革訓練方法,取得了顯著成就。抗日紅軍大學成立後,郭化若任三科訓練處長,後又在抗日紅軍大學第二校(又名慶陽步校)任教育長。“七七”事變後,慶陽步校被撤消,郭化若應毛澤東要求回到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把在軍事教育實踐中思考的一些問題寫成信送給毛澤東,被毛澤東稱為有見地、很有價值的萬言意見書。整個抗日戰争期間,郭化若一直在毛澤東身邊,一邊幫助毛澤東處理一些事物,一邊系統地學習馬列原著、哲學、辯證法、軍事理論等,先後有幾篇文章發表,還完成了《軍事辯證法》理論專著,被稱為是“軍隊裡第一個研究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人”。

      1937年底,郭化若在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被毛澤東留在身邊工作,并親自安排他的住處,要他多寫一點文章,向全國宣傳抗日,還說準備組織力量編寫抗日戰争叢書,由郭化若任編輯,“不擔任任何别的事,專注于戰略問題的研究及編輯部事務,把軍事理論問題弄出個頭緒來”。此後,郭化若跑遍了各大學、圖書館,查找資料,最後《抗日戰争叢書》和一系列文章順利出版、發表,成為統一全黨思想,擴大抗日陣線,促進抗戰勝利的一個有力武器。這段時間,郭化若還牽頭成立了延安黃埔同學會,團結國民黨中的黃埔畢業生,擴大統一戰線,這是現在大陸黃埔同學會的前身。

      1938年7月12日,黨中央組織部恢複了郭化若的黨籍,背了七年的沉重曆史包袱終于卸下來了。不久,郭化若重操舊業,調到軍委一局任局長。軍委一局是軍委參謀部的作戰局,是管理作戰指揮的業務部門,下設作戰、情報、機要、管理四個科。對一局的工作,毛澤東評價說:“一局的動作還是蠻快的,情況也弄得比較準确,很好。”“一局的文章做得還可以。”這期間,除了準确掌握全國各戰略區的情況、起草各種作戰文電之外,郭化若還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創辦與負責主編《八路軍軍政雜志》,這是八路軍辦的第一本雜志,是八路軍總政治部的機關刊物。面對組織體制的不斷變化,郭化若到一局後一是建立必要的制度,二是抓好在職幹部學習,大大提高了參謀工作的質量。他還要機要科保存好毛澤東起草的文電稿,認為這是寶貴的曆史文獻,應該永久保存下來才好。

      在軍委一局工作期間,郭化若對我國古代兵法進行了系統學習、研究,先後寫了《赤壁之戰及其對民族抗戰的啟示》、《齊燕即墨之戰的初步研究》、《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孔明兵法之一斑》等有分量的論文。195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化若重新編排、翻譯的《新編今譯孫子兵法》。這些論文挖掘、整理、光大了我國古代的寶貴軍事寶藏,為傳播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知識,提高我軍指揮員領導作戰能力,促進我國軍事科學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1年下半年,郭化若奉命離開了軍委一局,又回到了軍事教育工作崗位上,從事軍隊院校的教學工作,直到抗戰結束。他先是出任抗大第三分校校長,後又在軍事教育委員會和軍事學院工作。1944年冬,經他提議,我軍組建炮兵學校,他出任校長。他和同志們一起克服各種困難,使我軍曆史上第一個炮校很快開學了。遺憾的是,由于他疲勞過度,沒等“七大”會議開完,就病倒了。以後他另有任命,就再也沒有能夠回到他一手創辦的炮校工作,連補開的開學典禮也沒能參加。

      1946年5月底,國民黨策劃的内戰已迫在眉睫。郭化若6月6日帶着妻兒離開了生活、戰鬥近10年的延安,輾轉幾千裡,于7月初到達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被任命為魯南軍區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部部長,分管作戰、後勤、民兵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内戰爆發後,魯南是山東的前沿,首當其沖,山東戰場尤其是魯南地區在全面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向解放區進攻作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郭化若又回到了戰場上。

      内戰爆發前期,郭化若一方面積極協助司令員、政委作好戰前準備工作,一方面根據戰争需要,抓緊時間訓練民兵,指揮民兵執行作戰任務。郭化若根據領導民兵工作的體會,提出在民兵中開展立功運動,對鼓舞士氣起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是“人民自衛戰争中的一個創舉”。關于民兵工作的具體經驗,郭化若還上升到理論高度,在文章中進行了總結。

      1947年8月,郭化若經渤海區趕赴第6縱隊就任副司令員。沙土集戰役後,陳毅、粟裕率領1、3、4、6、8縱隊向豫皖蘇進軍。郭化若帶領6縱隊先後占領亳縣、太和、界首、沈丘、臨泉、新蔡、阜陽、項城、穎上、蒙城等縣城,圓滿完成了華野首長交給的任務。随後,郭化若率部隊到達河南漯河地區,開始進行土改教育、訴苦教育和“三查三整”新式整軍運動,通過在部隊中進行整頓思想、整頓組織、整頓作風,使部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提高了戰鬥力,為徹底消滅蔣匪軍奠定了基礎。

      1948年8月,郭化若調至第4縱隊任政治委員兼黨委書記。此時,正是中央軍委和華野籌劃濟南戰役的時候。4縱和8縱負責阻擊來自徐州的援敵,由于濟南被我軍迅速攻克,阻擊任務并沒有執行。之後,著名的淮海戰役拉開了序幕。郭化若所率領的第4縱隊奉命由兖州向東南開進,攻占邳縣,進占運河車站,攻取尤家湖,圍殲黃伯韬,配合兄弟部隊取得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郭化若所領導的4縱的主要任務是統一指揮第1、第12縱隊,組成東路阻擊集團,配合友鄰部隊堅決阻擊徐州南援之敵。爾後,又協同各兄弟部隊合圍杜聿明集團,獲得了巨大勝利。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附華野一部在雙堆集地區全殲黃維兵團,順利結束了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戰鬥。

      1949年元旦過後,我淮海戰役總前委下達了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的号令,我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第4縱隊俘虜了杜聿明本人。當這個黃埔一期的學長被押送到他的師?弟――?黃埔四期的郭化若面前時,開始還擺出一副驕橫高傲、不肯認輸的姿态,經郭化若一番訓斥、開導以後,才低下頭來。在曆時66天的淮海戰役中,第4縱隊共參加大小戰鬥約五十次,殲敵7.2萬餘人,并活捉了敵剿總司令長官杜聿明。

      淮海戰役結束後,郭化若即根據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的指示,指揮部隊進行渡江前的備戰。2月9日,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稱第三野戰軍,所屬部隊整編為第7、第8、第9、第10兵團。郭化若任第9兵團政治委員、黨委書記。第9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20軍、第27軍、第30軍、第33軍等四個軍,被安排在蕪湖兩側地段渡江。接到任務後,郭化若率部隊到達無為、含山地區後,在全兵團開展了形勢任務教育和新區政策、城市政策的學習。同時,命令部隊籌集船隻、訓練水手、排除部隊中存在的渡江顧慮、解決渡江作戰的戰術問題、派偵察人員渡江偵察等,做好渡江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郭化若所領導的偵察工作在了解敵情、裡應外合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50年代引起全國轟動的電影《渡江偵察記》,就是依據第9兵團第27軍先遣大隊渡江偵察事迹原型創作的。

      根據總前委的命令,第9兵團的任務是:從姚溝至裕溪口進行渡江突擊,派一部分兵力在蕪湖、裕溪口至和縣段擇機渡江後,迅速控制當塗南北地區,鉗制蕪湖守敵,主力則從龍王廟至泥叉鎮段渡江。渡江後,留一部分兵力配合第7兵團渡江,主力沿南陵、宣城等地區,經郎溪東西地區向東挺進,各部前進至預定地區後,待命配合野戰軍主力奪取上海,然後擔任凇滬警備任務。

      遵照總前委的指示,郭化若和第9兵團的其他同志一起研究作戰計劃,明确任務。4月20日晚,随着“渡江開始!”一聲令下,萬炮齊鳴,萬船齊發,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搶渡國民黨長期苦心經營的長江天塹。郭化若乘坐一葉小舟,聽着炮火隆隆之聲,看着天上繁星點點,脫口詠成《渡江夜・調寄菩薩蠻》。

      渡江任務完成後,第9兵團參加了解放上海的戰役。5月底,上海解放。解放了的上海,警備任務非常繁重,它關系到保證軍事接管,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秩序,保護民衆安危等大問題。身為警備區黨委書記的郭化若繼續抓好部隊的政治教育,為鞏固新生政權做出新的貢獻。

      9月,中央軍委任命郭化若為凇滬警備部隊司令員兼政委,他帶領部隊,肅清殘敵、匪特,有力打擊犯罪活動,僅在6、7兩個月内,即破獲敵“京滬杭警備總部”、“反共救國軍第1縱隊”、“東南反共救國軍”、“青年救國軍第5縱隊”等反動組織40餘個,同時破獲了約3626起各類刑事案件,捕獲罪犯近1.4萬人,其中敵特案件825起,捕獲罪犯7350餘人。另外,郭化若還領導部隊加強防空力量,防止敵機的空襲,指揮部隊解放了上海附近的一些島嶼,在部隊中開展生産節約運動和思想文化建設。這一系列的工作,為大上海的順利接管、繁榮穩定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1955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将全國戰略區重新劃分,将華東軍區改為南京軍區,郭化若被任命為副司令員。5月,郭化若上任,具體主管部隊的軍事訓練工作。他先後在南京軍區開展了射擊訓練、戰術訓練和對抗訓練,大大提高了軍隊的軍事水平和戰鬥能力。

      1958年,全軍正式開展編寫戰史工作。南京軍區的戰史編寫工作由郭化若負責。1973年12月,中央軍委任命他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其間,他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編寫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的工作中,為軍事科研發揮自己的餘熱。1982年,郭化若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仍對軍事科研癡心不改,寫了一批軍史文章。郭化若對我國長期戰争曆史的研究、總結,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995年11月26日4時14分,一代紅色儒将、毛澤東的軍事高參走完了他為革命事業奮鬥一生的光輝曆程,享年91歲。

      作者點評

      郭化若同志是毛澤東、朱德的得力助手和軍事高參。早在蘇聯讀書時,他為了能回到國内參加轟轟烈烈的革命戰争,想盡一切辦法。回國後,他主動請求參加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4軍。他先後擔任第2縱隊司令部參謀、參謀長、縱隊長、紅一方面軍參謀處長等重要領導職務。在這段時間内,他一直在毛澤東、朱德身邊工作,以出色的參謀襄贊軍機,是毛澤東、朱德指揮作戰、建設紅軍的得力助手。他渾身充滿力量與智慧,拟電文、寫文稿揮灑自如,出主意、提建議,見地往往高人一籌。他積累了豐富的司令部工作經驗,為我軍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他白手起家,負責創建了紅軍第一個工兵隊、無線電隊和第一所炮校。

      郭化若同志曾經從事軍事教育工作長達10餘年,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教育家。他把自己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創造性地傳授給學員。他先後擔任過防空、炮兵射擊、參謀業務等科目的教學。他還編寫教材、總結軍事教育規律,創辦新的軍事院校,直到現在,這些做法對我軍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

      郭化若同志具有精深的理論造詣,他不斷研究軍事理論,成果頗豐。他曾經負責編輯《抗日戰争叢書》、《八路軍軍政雜志》,發表了一系列著名的軍事理論文章,撰寫了我軍最早的軍事辯證法論著――《軍事辯證法淺說》,對全軍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和指導戰争起了帶頭作用。解放後,他指導編寫了《新四軍抗日戰争戰史》、《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等著作,為我國的軍史研究開創了先河。他精通我國古典兵法,古為今用,研究成果卓著。他對《孫子兵法》的研究是對軍事理論的一個巨大貢獻,被認為是當代最有影響的《孫子兵法》研究專家。

      郭化若同志能文能武,參加了反圍剿、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指揮了多起著名戰鬥。鏖戰于沙場,縱橫捭阖,他吟詠的一首首氣勢磅礴恢弘的詩詞就誕生在戰場上,盡顯一代紅色儒将的風采。?郭化若,無論在軍事實踐上還是在軍事理論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把畢生精力和智慧都奉獻給人民的革命事業。他作為我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教育家和統軍将領,惟一的心願隻是想留點墨迹在人間。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和謙遜的美德!

      郭化若同志無愧于黨、國家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評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